模块式

2024-06-16

模块式(精选十篇)

模块式 篇1

《环境水化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与水体化学性质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效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属环境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是中等职业学校环境监测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环境污染物在各类水介质中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相关的各类参数指标及其高效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 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及复杂的污染控制技术, 很难通过传统的按部就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 笔者针对《环境水化学》的课程特点,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模块式教学。

所谓“模块”, 本义是代表各工种技能要求的典型“零件”, 为达到技能要求的目的, 必须完成各种基础技能训练, 把每一个单一的基础技能训练项目称为“学习单元”---模块。模块式教学中采取以模块为核心, 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安排理论课的学习和实操中的技能训练。即采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际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环境水化学》模块教学中, 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技能一体, 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和行动一体, 实训中强调技能和应用一体, 以实现具体操作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目标, 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差, 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 动手能力及创作性思维能力不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采用的老师讲学生听, 按照章节, 无论知识是否连贯、系统, 顺序讲解。《环境水化学》课程理论知识偏难、偏重, 常规教法以知识为本位, 忽略能力锻炼。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机不明, 动力不足, 学习状态消极被动。因此,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一大当务之急。

二、在《环境水化学》中实施模块式教学的意义

在教学改革中, 模块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人或协助者。这样的教学有利于组织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模式, 有利于打破过分森严的学科、大纲壁垒,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模块式教学方式

(一) 模块的设置

模块是模块式教学的“龙头”, 合理的模块设置在模块式教学方法中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模块的安排既要有相对独立性又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按照模块复杂程度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笔者把《环境水化学》共设置成三个模块:水的化学成分及特征;水与污染物的关系及污染物的转化;水的自净及水污染的防治。三个模块呈现一定的梯度和阶段性。它们之间的安排具有一定的机动灵活性, 可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临时更换组合。

(二) 教学环节设计

1.灵活机动的教与学设计。为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教学任务, 教师需灵活机动地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手段。根据模块内容的不同、学生程度的差异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变化, 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中笔者还时刻关注着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 在设计学生的学过程中, 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各单元的实验研究, 根据过程的复杂程度, 设计了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完成方式, 辅助讨论、辩论的自由学习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三位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实施中, 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 对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 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 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 恰当设置教学过程。笔者在《环境水化学》模块教学中, 采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际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每个单元在学完理论知识后, 采取技能训练的方式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最后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水的化学成分模块单元, 理论知识学完, 进入动手操作试验研究阶段, 每个学生通过试验操作, 熟练掌握水成分的测定方法, 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最后, 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地表水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推理环境受污染程度, 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3.多角度教学评价设计。在模块教学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 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都是重要的, 恰当的评价会成为激励学生技术学习的催化剂, 也能成为教师反思教学成败的一面镜子。例如把学生设计的“安阳河水质分析”试验研究划分三个评价层次——实践、探讨、完善。在肯定优秀的同时, 也给出需要改进同学的合理建议, 激励着每个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环境水化学》模块式教学效果

通过两学期的模块式教学, 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因试验次数较多, 学生的试验理论和试验技能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熟练进行水质的测定, 可根据实际水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理论结合生产实践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做合一”, 具有了一定水平的水质分析能力, 工作后, 既能监测水质, 又能进行污染防治,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职业技术类学校传统教学存在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等弊端, 而教学改革又因为学生基础差、教学大纲及评价体系落后等问题难以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环境水化学》进行模块式尝试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重新整合,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特定知识、能力结构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中考数学模块式复习知识方法 篇2

第一,就知识点而言,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有全面整体的思想,所以建议同学形成模块复习初中的所有知识点。近六年的考试热点是展开图、观察图像、探索规律,也有图形变换。

第二,注意四边形的问题。-五年北京中考都是梯形,考查的是四边形周长。主要考查的是辅助线的做法,和图形的基本性质,特殊四边形特有的性质并能运用。复习时要考虑到几何综合时构造特殊的四边形来做辅助线。

第三,注意圆的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二问。考查的是圆的性质与全等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性质的结合应用,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推导已知,和对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四,留心二十二题。主要是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新性质的接受,并能转化应用的能力,以及图形的剪拼折叠。

此外,最后三道是压轴题,第一问或第二问,难度不大。是对基本性质和分析问题能力检测。最后一问难度增大,是对性质的综合运用和解题能力检测。

总结

建议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制定学习计划,同时都要抓好基础。基础题占96分,有了这96分,对于一般学生也就可以了。对较好学生而言,这96分就是拿高分的基础。对于中上学生可以按下面方法进行练习,分层推进,先从四边形入手,再解决圆的问题,8、12,然后是23、24、25、22的顺序分阶段强化练习。

电子专业“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电子专业 “模块式” 教学模式 意义 应用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简述

“模块式”教学理念是从模块化教学法中引申出来的,早在“项目化”教学之前,我国就已展开了对“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模块化教学法中,“模块式”教学模式又被称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把技能培训作为核心来进行现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英文缩写为MES。模块式教学模式强调能力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电子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式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意义

(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材施教被纳入了教学要求中,并作为重点部分被学校和教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之所以说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是因为模块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对所学专业的某一知识点展开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还可以依据学生所愿意的工作职位为主要的培训方向,针对职位需求,将课程知识和培训内容分成若干模块,选择其中对该职位最有用、最有帮助的模块来进行专门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并拥有实用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成功就业铺路。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我国的教育事业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现在,各大院校都在与时俱进地做出努力和改变,但仍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颇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发展的进程。高等院校的扩招使得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职业院校不得不从学制、专业设置、教学手段、实训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吸收更多的学生。“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既新颖又先进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专业中基础的几个模块就能顺利就业,以后想再继续深造,可以学习其他更加深层次的模块。

(三)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得到稳固的发展,就必须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胜利,于是,工作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便成为企业首要选取的主力人才。在教学和培训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的主修专业以外增加几个与之相应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主修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其他有用的并与之相联系的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一岗多职,从容地应对各种变化。

三、“模块式”教学模式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电子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模块设计

电子专业主要是由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个专业知识所构成的一个专业,其中包括电工基础、电子学、机械制图、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十几门专业课程,还包含有市场营销、艺术鉴赏、环境概论在内的几门选修课程。在众多的课程中,学生往往很难做到一一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对所有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实用程度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程度,把纷繁复杂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或者将来所期望的就业方向等作为前提条件,自主地选择一个最有用的模块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所选的专业模块上,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技能。

(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培训模块设计

电子专业是一门与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自然离不开大量的技能培训。“模块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电子专业的技能培训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会并掌握相关的电子技术。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实行更加直观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办法。在电子专业的培训过程中,可以设置各种技能培训模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检验并升华理论知识。例如,设置各种机电的拆卸、组装、故障排查、调试等培训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设定任务目标、操作要求和完成时间,让学生不断地演练;学生一旦能够按照规定顺利完成所有模块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自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先进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强调能力的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要求,还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帮助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科学合理地把“模块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进行专门的模块设计,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电子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实实在在的电子技术,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晖.MES模式在中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131-132.

[2]耿立华.“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6):15-16.

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的应用 篇4

计量装置是供用电双方衡量供用电量准确性的重要设备。计量装置的不准确和结构安装的不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电量的合理结算, 影响到运行试验、维护、检修等安全工作。高压计量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接线盒、连接导线等。根据供电部门长期的运行、维护、检修经验和计量核算要求, 现时计量装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采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高压熔断器分开固定安装在高压开关设备的高压室中, 受高压开关设备结构的限制, 计量元件摆布不合理, 计量柜结构多样化, 安装随意性大, 不能统一标准。

(2) 高压开关设备的仪表室均在柜体上部, 计量表安装于仪表室, 计量抄表时只能站在高的设施上进行, 工效低, 危险大。

(3) 计量柜中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的分开固定安装, 计量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接线、校验和检修等作业时, 需要停电作业。通过断开全部进出线开关柜, 其停电时间要一天, 有时甚至无法局部停电, 而需全部线路停电才能工作, 既降低了工作效率, 又加大电力施工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给施工现场增加零乱, 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4) 接线盒没有带识别装置, 工作人员在安装、维护时易接错端子, 造成不能正常计量或计量不准确。

(5) 由于计量元件分散固定安装, 柜门被打开后容易接触到10k V带电体, 出现人身触电事故。

针对现在高压计量装置结构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计量装置, 为准确计算电量, 保证运行试验、维护、检修等安全工作打下基础。

2.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的结构及操作原理

(1) 结构

本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设有计量手车模块和箱体模块, 其中计量手车模块主要是将所有计量单元集中在一起, 达到专用计量的目的。而箱体模块是将专用计量单位保护起来, 确保运行、维护、检修安全。

1.计量手车模块包括组合电器、动触头、手车架、底盘车, 二次插头、接地装置、闭锁电磁铁、接线盒和电度表。组合电器是将电流、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等用环氧树脂浇铸为一体, 浇铸中的电流互感器上安装有上下各三个梅花动触头, 动触头与箱体模块的静触头联接。通过组合使计量装置达到通用标准化, 结构统一, 形成了模块形式。

2.计量手车采用了现有10k V手车式中置柜的开关底盘车, 底盘车传动轴加安装闭锁电磁铁, 在底盘车上加装手车架, 手车架采用3mm厚冷轧钢板加工后进行喷涂, 保证安装组合电器的牢固性, 手车架上装有电度表和接线盒, 提门机构装在手车架两侧。 (如图1) 。计量接线盒加装标识和限位件, 明确了接线要求。

3.箱体模块包括箱壳、触头盒、静触头、二次插座、接地装置、导轨、活门机构和活门。箱体模块利用现有10k V手车式中置柜的导轨, 、触头盒、静触头、二次插座, 接地装置、活门机构和活门, 箱壳采用2.5mm厚覆镁锌板铆接制作而成, 设计为五面密封, 且将导轨、触头盒、静触头、二次插座、接地装置、活门机构和活门安装在内的一个整体 (如图2) , 箱壳内加装两个鸭嘴形接地装置, 用于防止电流、电压互感器在雷击或长期使用情况被击穿时可靠接地, 避免事故扩大。

4.箱体模块的六个触头盒装在箱壳后部, 六个静触头分别装在触头盒里, 活门机构装在箱壳内左右侧后下部, 两根导轨分别装在箱壳内底部的左、右侧, 二次插座装在箱壳内顶前部, 一次接地装置装在箱壳后底部, 门借助铰链与箱壳前面连接, 活门装在箱壳内后部。

(二) 操作原理

1.计量手车模块的底盘车的车轮运行在箱体模块的导轨上, 装在手车架前上部的二次插头与安装在箱壳内顶前部的二次插座连接, 装在手车架后两侧的提门机构推动装在箱壳内左右侧后下部的活门机构, 使装在箱壳内后部的活门向上、下打开。计量手车模块到达箱体模块的工作位置时, 静触头通过动触头相接触。装在箱壳后底部的接地装置与装在底盘车后部的接地铜排接触。底盘车前底部的闭锁电磁铁锁住底盘车内的推进机构。

2.计量手车模块在箱体模块的脱离位置时, 利用活门遮挡装在箱壳后部的触头盒, 使静触头不能与计量手车模块上的动触头相接触;当计量手车模块在箱体模块的工作位置时, 活门打开, 静触头与计量手车模块上的动触头相接触。

3.计量手车模块在箱体模块的工作位置带电运行时, 外部信号通过手车上模块的二次插头与箱体模块的二次插座连接, 发送给闭锁电磁铁, 闭锁电磁铁锁住底盘车内的推进机构。

3应用效果

(1) 本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实现模块化, 具有通用性, 且体积小, 可适合10k V高压开关设备中, 如KYN中置柜、XGN固定柜和HXGN环网柜等不同形式的柜产品。在运行试验和维护、检修时, 可将计量手车模块抽出, 对计量手车模块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电能表进行单独检测, 既方便又快捷, 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活门自动遮挡带电部位, 拒绝员工接触带电体, 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 采用二次插头与二次插座的作用是将计量手车模块在箱体模块的工作位置是否带电运行向外部反馈, 以及将外部信号发送给闭锁电磁铁, 电磁铁闭锁计量手车的摇进机构不动作。在确保没有电源情况下, 闭锁电磁铁释放后才能操作计量手车从而保障安全。

(3) 电流、电压回路经试验接线盒接至电能表, 电能表装在计量手车并独立布线, 中间没有接头和端子排, 不连接到计量箱体模块以外, 不与计量无关的设备、仪表相连接。采用带识别装置的接线盒, 和接线盒至互感器的接线, 其接线盒侧的端子用固定铜柱连接, 避免二次接线错误的发生, 使计量可靠、准确。

(4) 本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 箱体和手车都模块化, 特别是采用只有一面可打开, 五面全封闭, 计量元件集中成几何分布的结构模块, 避免了常规计量装置的金属箱体容易被打开, 在任何角度都有可能触及带电体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供用电要求不断提高, 对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安全生产要求更加严格。通过对计量装置模块式的改进, 不但能提高电量计算的准确性, 而且确保了安全生产, 并且此模块式高压计量装置也有很好的防窃电功能。

摘要:当前供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 用电负荷不断加大, 要求对不断发现并改进在运行试验、维护、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改进计量装置的结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压计量装置,模块,结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秋生.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原因及完善措施《.电气世界》, 2005, (2) .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篇5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贯彻落实并大力推行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习推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组织动员,制定方案

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成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解读“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内容,增强开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操作要领。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的扎实有序开展,学校成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领导小组。校长负责落实,各教研组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全力推行。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一是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二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三是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二、探索实践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效课堂新路子,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积累经验。

1、观摩名师课堂教学。一是要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二是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执教观摩课;三是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教研活动。要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上好家常课。这是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要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家常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4、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先进教学理念的研究性论文或案例。本阶段结束,学校、各学科要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反思深化阶段

本阶段目标为:总结活动情况,反思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

1、总结反思。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

罗阳镇大沙小学

模块式 篇6

一、终端定向——自学质疑模块以生定向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从学案中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把握情况,教师通过认真梳理学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终端定向,明确在分组教学中将需要更为关注的问题及需要关注的学生。

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为分组教学做好铺垫。自学质疑是学生通过教师学案的引导自学新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通过精心创设的认知情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通过精心编制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踏上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之路;通过低难度、窄角度、小坡度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在初始阶段,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活动需要做好两方面准备。

首先是认知结构的准备,包括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如果学生对旧知有所遗忘,不复习无法回忆起来,将直接影响引入与下一程序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必须在学案中做好强有力的铺垫,为学生学习的顺利过渡铺设一座桥梁。其次是心理准备,是指要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教师要适应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动画人物设计学案,使学案生动有趣,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以便顺利引入新课。

2、在初始阶段,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活动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启发、引导、点拨和示范,使学困生敢于质疑,教师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拓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提问中提倡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好习惯。

如:例1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

教师则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教师注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于是教师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

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二、时空定向——交流展示模块以生定量

就分组教学而言,做到热热闹闹很容易,做到有序、高效、学生自主学习很难。在小数低段交流展示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组内分工,还要明确合作学习规则,更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逐步使其语言数学化,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需要根据学生的时空定向,确定交流展示模块内容的多少,而不是教学内容多就少交流一会儿,少就多交流一会儿。

1、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提高分组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将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了。

2、讲究规则,培养习惯,提高分组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作好安排,还要讲清合作规则,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在脑子里记下来,再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按自己的编号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三、行为定向——精讲点拨模块、互动探究模块以生定度

1、精讲点拨模块可独立存在,也可穿插于交流展示及其它模块中。

经过学生组内、班内交流展示,由学生或口答、或板书,师生共同进行评议,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知识进行强化整理,形成体系;对思想方法要加以提炼,形成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与评价。

2、互动探究模块实现学生优势互补,需要教师合理选择互动探究的契机。

互动探究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互动探究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互动探究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互动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答案多样,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学生意见不一样等情况下,宜采用互动探究学习。

如:例3 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l=4”时,可安排一次小组探究。

组长:“为什么3+l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A(没说话的那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其中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想法整理一遍。

四、兴趣定向——矫正反馈模块、迁移应用模块以生定形

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由于学生的生理特征,学生在矫正反馈模块、迁移应用模块学习时易产生疲劳感、厌烦感,造成学习效果差,达不到最佳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兴趣定向,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反馈,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在达标题的基础上,要有个性题的布置。可以各小组不同,也可以每小组同类别的学生布置相同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组际间的交流沟通。

1、矫正反馈可全班进行,也可小组内进行,低段学生适合全班反馈。

为全面掌握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及时进行全面反馈,首先进行基本测试,人人必须达标,对暴露出的问题立刻进行针对性补救;接下来进行常规测试,提高目标,要求甲类学生必须达标,讲评、补救。

2、作业布置分层设计,也有互帮互助作业,扩大分组教学效果。

针对重难点知识应用,以及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学生思考方法、学习习惯等处的薄弱点,教师要有所准备的拿出一些练习进行补充,以求每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分组教学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空间被一定程度的压缩,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多了,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还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更要注意发挥作用,使分组教学得以真正开展起来而不是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模块式 篇7

因为, 经济全球化后, 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及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 它要求员工不仅要提高岗位职业技能, 更要能应变、生存和发展, 注重整个职业生涯。这样, 它对教育的要求就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为天资不同、条件各异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和途径。

2004年, 为适应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我校又恢复招生。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都排在了教学计划中。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这些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训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应坚持基础知识、岗位入门技能与职业专精训练相结合,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提高其实践能力, 这样基础课教学就应以服务技能教学为主。为此我们成立了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的基础课程教改小组, 提出了模块教学的设想。

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初步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优化

现在中职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 (第四版) , 属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 上下册, 14个单元, 68课。分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或戏剧、应用文和文言文等。当然主要任务也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相关语文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力、思索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使中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从而能说会写。

我校承担2004、2005年语文教学任务的均为外聘教师, 教学按部就班, 两册分两个学期讲完。而学生第二个学期起就得学习专业理论课, 进行课程实习, 学习的内容加上基础课多达十几门, 学生既要学好基础课, 更要学好专业理论课, 还要搞好实习, 因而不堪重负, 哪一方面都不能做到专精。在2005级化工专业的教学中, 我们指导教师吸取2004级的教学经验, 在基础课课时上进行了压缩, 在语文方面, 指导教师在《语文》下册教学中改进教法, 每单元精讲一课, 其他辅导学生学习或指导学生自学, 并打乱章节秩序提前讲授文言文和古诗词单元, 以利学生记诵。并且在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这样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没有对两册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在上册讲过的知识, 到下册又重复讲授, 知识显得零碎、不系统, 为此我们将模块教学的设想运用到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

二、因材施教, 打破章节, 按类组合模块

为适应中职学校教学特点, 服务技能教学, 2006、2007年我们教改小组按专业不同对基础性学科进行不同程度地学时压缩, 其中《语文》压缩为一个学期。我们引导任课教师总结2004、2005两级教学经验, 首先对两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将知识归类组合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模块。在记叙文模块中再根据散文、小说、戏剧分类讲授,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时。

三、采用不同教法抖开模块, 各个击破

将课程组合成不同模块后, 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用一个学期将68课不同性质的课文全部讲完是不可能的, 重在示范和学法指导。在教学中, 我们教革小组指导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

1. 分类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法拉开模块教学序幕。

记叙文模块教学:两册《语文》中记叙文所占篇幅最多, 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记叙文文体特点, 学会写作各类记叙文。在教学实践中, 指导教师根据记叙文的写作对象不同将上下册第一单元的散文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 并精选优秀文章对比讲解。同时精选两册中小说、戏剧单元的内容穿插其中, 讲清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联系,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文章并自己对比、体味其区别。精讲完有关散文后, 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热情,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为巩固教学成果, 根据教材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写作以上四类记叙文, 基础好的让其尝试写作散文或小说, 以此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最后, 通过优秀习作讲评, 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使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个模块, 可帮助学生将初高中以前所学记叙文、文学知识重新进行归纳、整理, 以拓宽视野, 给学生留下实践的空间,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文学素养, 从而体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2. 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入手进行说明文模块教学。

两册中的第二单元为说明文, 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复习说明文基础知识, 强调说明文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可。因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几乎处处要用到说明文。练习说明文可以为写作别类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打下基础, 因为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是说明文。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说明事物的一般顺序, 能够辨识、运用常用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学习、阅读两册书中的第二单元的说明文, 并要求学生写一两篇说明文, 以此比较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 体味不同说明方法对说清事物特征的作用。这样也能体现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学的宗旨。

3. 从议论文写作方法入手实施议论文模块教学。

本模块主要采用案例法精讲两册中有代表性的议论文, 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一般论证方法。配合教学内容组织辩论会、演讲赛等, 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的理解, 开拓学生视野, 发散思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时事和实际写作议论文, 并配合习作讲评使其真正掌握议论文, 并会运用议论文体为自己服务。

4. 以记诵法为主组织诗歌模块教学。

为什么提出以记诵为主呢?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因而我们教改小组认为不论何类诗歌, 都应要求学生记诵为先, 琅琅上口的诗歌在记诵时, 既可了解其音韵美的一面, 也可体味读者的感情所寄。

当然在此模块要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学习的诗歌知识, 并且不同时代、国别的诗歌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其中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通过重点讲授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提高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求学生记诵;古代诗词教会学生品评鉴赏方法, 要求学生熟读会背, 提高其古文化素养。

5. 从丰富语言知识角度组织文言文教学, 培养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模块精选古典名篇进行精讲, 其余的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古文语言知识, 会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化内蕴, 喜爱古文化。

以上几个模块的教学,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 为应用文模块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多种方法收束模块———应用文模块教学

两册书中都在第六单元安排了应用文, 文种不同, 作用也不同。从知识实用性角度考虑, 再联系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 我们认为不论必修课、选修课和阅读课都应与社会实际结合, 讲清这些应用文种的一般写作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和应用能力。

首先, 共性的知识系统讲。如应用文的分类、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 分清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及其应用范围。

其次, 不同文种采用不同教法。如用案例法讲解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种文种, 交代其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其中, 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常用事务公文, 计划、总结重点讲, 并教会学生写作这类文章。启事讲清其分类及其写作方法。申请书、求职信讲清适用场合和写作格式;用实战法讲解下册第26课, 让学生演讲《我有一个梦》, 并结合此稿评讲议论文模块学生自己写作的演讲稿, 讲清演讲稿与演讲关系及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讲解第24课, 与时事新闻联系, 让学生了解一般新闻常识, 学会一般新闻稿件主要是消息的写作, 了解新闻写作的一般结构技巧, 并会阅读、辨识、赏析报刊新闻稿件。

此模块实际是对以上几个模块的总结, 因为不同的应用文写作时要使用不同的文体,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而在此模块教学时要考虑到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有的使用记叙, 回忆往事, 引起读信人的共鸣, 拉近两人的感情;有的使用说明, 向读信人介绍某物或某地等, 使读信人如亲睹某物或有身临其境之感等。但不论如何, 还要讲清应用文与一般性文章写作的区别, 如应用文写作时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 要能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等, 而一般性文章在写作时文无定法, 没有太多的要求, 但也要考虑文体特点。这样就收束了整个语文教学模块, 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模块式 篇8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下, 仅凭个人经验, 单兵作战, 是不能解决很多实质问题的。只有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 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真正提高“‘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实效。那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下,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探讨。

一、集体研读教材, 试听完善备课

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 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六模块’课堂”模式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学生是活的, 思想是活的, 他们在自主质疑时, 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千奇百怪, 一个老师的力量, 是很难考虑周全的。这样, 集体深入挖掘教材, 全面细致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质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就能做到有组织有准备, 一般就不会出现课堂“失语”现象。当然, 教学实效也就显示出来了。

新形势下有效的集体备课应该分两步走:一是集体讨论后, 由一位教师主备教学案, 之后, 要对形成的教学案进一步研讨, 这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集体研讨教学案也不能就教学案研讨教学案, 而是先让主备教师在一个班级进行试上, 备课组其他教师集中听课。听课之后, 根据课堂实施、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课堂状况, 再对教案展开研讨, 使讨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陈涉世家》时, 由于文章较长, 课堂上学生该如何展示, 面临哪些困难, 经过试上, 教学案的优劣自然一目了然, 再次讨论修改后的教学案在实施时效果自然好多了。即使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每课时都先试上, 但也要保证一半的课做到, 这对于“‘六模块’课堂”模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意义非凡。

二、学生参与备课, 师生交换信息

“‘六模块’课堂”模式下的教学, 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因此, 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 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 老师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点子使教学的质量更高;另外, 学生参与集体备课可及时向老师传达学生自主学习等情况信息, 这就使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更贴近学情实际, 而不是自我的主观想象。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顺应“‘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大胆革新, 把过去教师单向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

模块式工具系统的发展概况探究 篇9

如今, 机械加工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生产环境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厂家大多是按订货合同安排生产。生产加工的机械产品大多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等。因此出现了由若干台数控机床 (如加工中心等) 组成的柔性加工制造系统, 并且尽量由一个刀具库供应所需的车、铣、镗、钻、铰、攻丝等切削工具。这就要求使用具有全能性的模块式工具系统。它既能满足换刀精度、力的传递和操作简便等要求, 又能符合组合加工的条件。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种模块式工具系统。本文主要简介几种常见的模块式工具系统。

2 Sandvik公司的BTS和CAPTO系统

BTS (Block Tool System) 是瑞典Sandvik公司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研究开发的一种适用于车床的模块式工具系统。该模块工具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切削头部 (即刀头) , 连接部分和刀体, 见图1。

切削头部有一系列不同的形状, 可完成车削、镗孔、切断、螺纹切削等工作。刀体内部装有拉紧机构, 拉紧靠碟形弹簧和增力杠杆来实现。在拉紧过程中, 拉杆使得拉紧孔产生少许变形, 从而获得很高的定位精度和连接刚度。连接原理如图2所示。

BTS连接方式独特而简单, 它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精度, 稳定性、刚度也很好。并且换刀非常方便。刀头的更换即可手动又可机动 (自动) 进行。该系统对提高车床的加工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

Sandvik公司于1980年代后期又推出了Capto连接系统。该系统的新颖之处是连接部分为三棱圆锥体结构, 锥体的横截面是三棱圆形状, 见图3。Capto用三棱圆锥连接结构传递扭矩, 不需要键、销、球、齿等元件, 而且是无滑动的传递扭矩和力, 并与旋转方向无关。为了保证三棱圆锥所有的面在相应的锥孔中能够紧密可靠地定位, 并且在轴向也能够可靠地定位, 刀具 (即刀头) 的三棱圆锥体相对刀柄上的三棱圆锥孔有一个微米级的过渡配合。用一定的力使锥孔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锥体才能达到轴向定位。因此, Capto连接是有预紧力的, 它能够保证在最大载荷情况下径向和轴向接触不会发生变化, 具有良好的动态刚性。

如图4所示, Capto在轴向由外法兰面A定位, 径向由三棱圆锥几何形状B定心和定位, 因此可达到很高的重复性精度。由于锥面有足够的长度并且有轴向定位支承面A, 大大地提高了工具系统的刚性。因此Capto连接系统适用于悬伸长度较大的刀具或重负荷切削。

Capto系统是一种全能型模块式工具系统, 既可用于旋转型刀具, 又可用于固定型刀具的加工, 尤其适于在车削加工中心上进行组合加工。

Sandvik公司采用三棱圆锥解决了工具系统模块的连接问题。该公司采用现代化机床能够制造出高精度的三棱圆锥孔。但在其他机床厂方面如果没有可靠的工装和特殊的加工技术, 要加工出高精度的三棱锥孔是有困难的。这是Capto系统存在的一个难题。

3 Hertel公司的FTS系统

德国Hertel公司的FTS (柔性工具系统) 对于柔性加工生产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系统。这种工具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Hirth端面齿连接装置。这种端面齿连接性能稳定, 重复精度高, 传递扭矩无滑动。FTS工具系统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拉杆向后拉时, 夹簧胀开并跟着向后移动, 这时夹簧凸出的“V”型部分将抱住刀头接杆上凹进的“V”型部分, 与此同时, 刀头上的端齿与刀体上的端齿紧密牢靠地连接在一起。据有关资料介绍, FTS系统应用效果很好, 其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极大的柔性。在一个夹紧装置上, 可以使用不同的刀具对工件进行车、镗、钻、铣、攻丝等加工。

4 Krupp Widia公司的Widaflex-UTS工具系统

德国Krupp Widia公司于1987年推出的全能型模块式工具系统Widaflex-UTS, 其结构原理如图7所示。该系统采用双重配合定位原则, 即在足够的拉紧力作用下, 通过螺母-螺杆 (拉杆) 机构把两钢球从内向外地锁紧刀柄, 使得高精度短圆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而与锥孔过盈配合 (实现径向定位) 达到如图8所示的锥肩端面接触 (轴向定位) 实现无间隙配合。因此, Widaflex-UTS系统的重复性精度高, 连接刚度好。该工具系统既适用于旋转型刀具, 又适用于非旋转型刀具;既能用于系统内部模块的连接, 又能装于主刀柄内, 或直接安装到机床主轴或转塔刀架上使用。Widaflex-UTS系统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它能有效地用于车、铣、钻、镗等加工, 包括高速切削和磨削。

5 Komet公司的ABS模块式连接系统

德国Komet公司于1970年代推出了著名的ABS模块式连接系统。ABS连接系统包括一个定位件 (主轴) 和一个带接头 (插头) 的柄 (刀具) 。除定位轴上的圆柱孔以外, 还有用于安装压紧螺钉和锥度螺钉的两个交叉螺纹孔, 在刀具 (柄) 上, 除带十字孔的圆柱插头以外, 还有一个滑动销和定位销。通过轴向偏置 (偏心) 压紧螺钉, 锥度螺钉和滑动销, 当螺钉拧紧之后, 锥面互相紧密接触, 通过轴向部件产生双倍的膨胀力2×FA, 使得孔轴接口配合形成一个刚性连接体, 如图9所示。

如果切削力或力矩增加, 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能够产生特定的最小扭矩。利用合适的定位销可实现精确定位。

对于需要进行精确定位的刀具, 则通过刀柄上的两个键块或刀杆上的两个键槽来精确定位和传递扭矩。ABS系统经过精确调整的尺寸, 配合极小量的调整间隙, 使四点位置自定中心接触的变形最小, 这又形成更大的力, 更高的重复换刀能力, 且振动很低。ABS连接系统常常直接装在主轴上使用。使用ABS连接系统的主轴或刀柄的直径对于防振稳定性至关重要, 并且允许刀具的悬伸长度较大。

ABS连接系统有以下优势: (1) 人工或自动换刀时间短; (2) 精加工时, 因为互换精度高, 所以刀具在预调时就达到IT5的公差范围内, 不需在机床上再调整; (3) 在难度大的切削加工和刀具的直径长度比不利的情况下, 由于平面固紧而有异乎寻常的刚性; (4) 因为是纯机械夹紧系统, 因而有极高的操作安全性。

ABS连接系统广泛用于加工中心, 加工流水线和专用机床的旋转刀具。

6 德国Wohlhaupter公司的MVS模块式连接系统

德国Wohlhaupter公司于1973年推出了MVS模块式连接系统, 这种模块连接原理如图10所示。

MVS连接系统与ABS连接系统很相似, 也是由一个定位轴 (主轴或基准柄) 和一个带接头 (插头) 的柄 (刀具或模块头等) 组成的。在定位轴上有两个螺纹孔, 其位置相互垂直, 其上装有两个锥度压紧螺钉, 在刀具 (柄) 上, 也有两个相互垂直带锥度的孔, 它们与定位轴 (孔) 上的两个螺纹孔一一对应。刀具 (柄) 上的锥度孔与定位轴 (孔) 上螺纹孔有一定的偏心量, 当锥度压紧螺钉拧紧锁住之后, 压紧螺钉的锥面与刀具 (柄) 上的锥度孔紧密贴合, 这使得孔轴连接端面也紧密贴合 (三点固定) , 并产生强大的拉紧力, 从而使孔轴接口配合形成一个很好的刚性连接。

MVS模块式连接系统自诞生以来, 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是成功的杰作。

语文课堂教学模块建构式探析 篇10

目前国内的语文教学研究, 均局限在“如何教”的范围内, 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块建构式的研究, 在理论上, 将纠正语文教育只关注教师“教”忽略学生“学”的狭隘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 为打开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找到一个突破口, 必将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实践上, 为教师解放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能力, 拓宽改革思路上找到一个有效的触发点和突破口,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新的平台;为改革语文课堂高耗底能, 或沉闷或虚热的现状提供一副清醒剂;为培养一代人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获得终身活力的新人, 提供有效保障。

二、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体现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和个体终身化学习对教育的需求, 在学法指导、学习指导的基础上, 着力构建旨在优化学生学习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机组合现代教育技术, 加强信息传递与器官的协调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注重学生的心理智能的优化发展。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施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智能, 张扬其独立性、反思性和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涵盖思维的层递性和思维的深刻性两个层面。

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块建构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加强模式要素的整合。注重模式要素的变通, 把教育技术媒体当作一个要素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系统中考虑, 周密地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效整合模块要素。

模块建构式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能学不教, 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 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由于学生经过充分预习, 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 老师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实在感到困惑的地方打攻坚战, 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确立目标、分组合作”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 方法得当。在教学过程中,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 在合作的基础上自学, 学生与学生之间既主动学习, 又互相促进, 真正做到“学学相长”, 它使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实在。课堂模式假设为如下六种:

模块一, 自主质疑法:自主提问, 合作解疑, 个性解读, 交流拓展, 巩固提升。

模块二, 课堂常规六步法1:我的学习, 我提问;我的问题, 我讨论;我的见解, 我交流, 我的成果, 我展示;我的知识, 我运用;我的课堂, 我总结。

模块三, 课堂常规六步法2:预习——交流——引疑——阅读——解疑——提升。

模块四, 课堂常规五步法3:预习——交流——演示——迁移——提升。

模块五, 大量阅读, 读写结合:自己查找资料和教师推荐相结合, 大量阅读优秀和经典作品, 通过读书会形成相互推介, 欣赏评论, 贮藏积累, 迁移仿写。培养读写能力和人文精神。

模块六, 网络资源习作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自方查阅相关知识、文本, 自主写作个性化作文。

模块七, “先写后学”阅读教学模式:以课文内在人文、语言因素为由头, 诱导自由写作, 启愤发悱, 激发探究阅读欲望, 读后再反哺写作, 螺旋提升。

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自主, 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 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创造的潜能自然在学生的身上迸发。我们在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同时, 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模块建构式课堂将导致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先进行预习, 注重让学生教学生, 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辅导能力毕竟有限, 往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并不能让学困生充分掌握知识, 这样大多都是优秀学生在“表演”, 老师很难发现学困生的问题, 难以找到点拨的关键之处, 从而使得学困生以前昏昏, 以后也昏昏。

二是模块建构式课堂应该因学科而异。模块建构式课堂多少留有尝试教学法的影子。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理科教学, 对于语文教学有诸多不适合的地方。语文是一门情感性、情意味比较浓的学科, 如果一节语文仅仅定位于学会了几个生字、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几个知识点, 那么语文就失去了本性。因而模块建构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力求“言意法”兼得。

总之,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时, 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一是怎样指导自学质疑;二是如何训练交流展示;三是怎样使互动探究深入、有效等等。

四、模块建构式教学的几点意见

1. 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即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努力研究好教材, 不仅仅要研究本年级本学期的教材, 还应对整个学科的每个阶段的教材有深入的了解, 做好教材的承接工作;最后还要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 生活化, 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便于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2. 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有把握学生的能力。

要指出的是, 这种把握力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所谓对学生的把握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组织、安排、指导、管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学生的把握力, 就会把学生作为一个珍贵的生命有机体来对待, 根据他们的成长特点和需要, 千方百计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 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 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获得增强, 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而有效率。

3. 活用教学方法。

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夸美纽斯说过, 大教学论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是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 教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教学方法的设计一定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

4. 教学的有效性:

其中效率必须用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来衡量。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教学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 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 所以学生学习特定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参数。而效果可以用教学目标来衡量, 教师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 这个变化不是仅仅着眼于知识与技能, 而应该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即不仅着眼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而且着眼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技巧与方法, 还要着眼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5. 有效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

需特别注意的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必须注意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的区别。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实际具备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 它的主体是学生, 是动态的、开放的。其中逻辑起点是静止的、绝对的, 而现实起点是动态的, 相对的。本文所说的学习起点主要是指要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 即关注学生实际具备的相关知识和学习能力。

五、结语

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告诉我们:教学诸要素中, 教学理念比教学技艺更重要, 教学策略比教学方法更重要。“如何学”比“如何教”更重要, 学习的方式比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体验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觉得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既有现实的需要, 也有充分的理论基础, 既要必要性, 也有可能性, 是一种科学的命题和研究期待。

参考文献

[1]王学琴.优化有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

上一篇:出口和消费下一篇: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