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模块

2024-06-10

高效模块(精选五篇)

高效模块 篇1

一、合理划分段落模块

1、按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来划分段落模块

如某一堂试卷讲评课,在讲解试卷的时候,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没有采用以往的按照题号一题一题讲下去的方式,而是在课前先把这份试卷上的题目根据批改情况分成三类: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问题的简单题,很多同学都做错了的难题和中等题。

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我也把整堂课分成了三个段落模块。在第一段落模块即前十五分钟左右,趁学生比较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时,讲解整理出来的难题,包括3个单项选择题和两篇阅读理解。在第二段落模块中, 学生相对容易出现思想开小差的情况,这时可鼓励学生讨论或自我改正、解决简单题,从而基本完成了试卷上客观题的答案订正。最后在第三段落模块,师生共同解决中等题,主要是试卷上的主观题,包括最后一篇作文。虽然作文的得分率也还可以,但是通过分析、讲解一篇范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与技巧,所以这个模块虽然不是难点却是个重点,因此放在学生一堂课中的第三个兴奋点,效果比较好。

2、按教学内容的类别来划分段落模块

如在上英语必修1第一单元的Using language语言运用课时,书本上的内容顺序是这样安排的:读一封短信——口语练习对话——读一封邮件——写一封信。 而我在上课的时候则把整堂课划分成了三个段落模块: 第一模块“读”,第二模块“说”,第三模块“写”。

在第一段落模块中,学生花时间自主阅读了两封信,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在第二段落模块中,学生以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对话,提高口语,并为下面的写作任务做铺垫。在第三段落模块中,学生模仿书本上两封信的格式,根据刚刚练习的对话内容,动笔完成写作任务。

3、按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形式来划分段落模块

以必修1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为例,这堂课是整个单元的复习课,我在备课的时候是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形式来划分段落模块。第一段落模块“Individual work”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活动,第二段落模块“Group work”小组讨论交流活动,第三段落模块“Individual work”学生个人自主活动,第四段落模块“Class work”师生共同活动。

在第一段落模块中,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反思、总结本单元的重难点,完成相应的任务。在第二段落模块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两个任务:一是补充完善单元小结,力争不遗漏知识要点;二是校对预习练习的答案,找出重难点。在第三段落模块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自主学习消化,进一步总结知识点并完成拓展延伸题。最后在第四段落模块中,师生共同完成最后的重难点问题并再次做好复习小结。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1、教师的引导与铺垫是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教、少灌、少填,取而代之以多启、多诱、多导。少教并不是不讲,而是要求教师要善讲,知道什么时候该讲、该讲什么、该讲到什么程度。课堂上教师的精讲点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缄默之前,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引导与铺垫, 要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完成什么任务。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 充满期待地去完成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2、学生的自悟环节是关键

在课堂上,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悟”环节,让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假如这是一堂阅读课,那么在学生自主阅读前,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在阅读的时候自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假如这是一堂习题讲评课,那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生生交流,鼓励成绩好的同学多为其他同学讲解,没掌握的同学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样经过讨论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学习,基本弄懂知识点,体验自己找出答案的自豪感。

3、充分的缄默时间是保证

在“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并充分利用课堂缄默时间,而这个缄默时间一般要求在二十分钟左右。但要注意的是,这个缄默的时间应尽量连续成块,不要学生思考两分钟,教师讲解三分钟,然后学生再继续思考两分钟,以此循环效果肯定不理想。每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最好能保持一个完整的过程,持续五到十分钟,学生可以在这个缄默的时间里完成习题、或讨论交流、或总结反思。只有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体验学习的快乐。

4、展示与评价是激励

在缄默环节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展示,如把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从而让同学们一起来点评,同一问题也可以选多份学生的答案来展示,让学生点评哪个表达更好,这样课堂生成的东西就会比预设的更丰富;再如可以直接请学生到黑板让进行板书,写完了请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学生直接上来修改订正;有时候也可以是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一则英语对话, 展示一段口语复述……总之,要按照人人参与、共同参与、有效参与等原则让全班同学有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进行板书、讲解、演示、表演、质疑、对抗、合作等,从而来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激发思维碰撞,提升情感体验。

高效模块 篇2

考生在复习时,除了必须牢记语法规则外,还应有所侧重。此外,加强系统性,弄清各语法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以动词为突破口,将其他知识点归拢在动词周围,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具体做法是:

(1)清楚地掌握动词的种类(系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和行为动词)。复习时,列举出常用的系动词及其搭配;列举出常用情态动词,注意用法区 别;列举出助动词,说明每个助动词的具体用法;列举出常见的不及物动词,一般及物动词,双宾语及物动词和复合及物动词;弄清及物动词后接宾语的种种情况; 重点放在那些兼做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词上。

(2)根据动词的分类,直接与五个基本句型连在一起,搞清句型与动词分类之间的关系。

(3)由基本句型归纳总结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连带成分(宾语、表语、补足语)和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

(4)弄懂谓语动词的四种基本变化(主谓一致、时态、语态和语气)。

(5)在掌握句子成分时,穿插复习名词(性、数、格)、代词(种类、基本用法)、数词、介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6)复习句子的种类,掌握句子的扩充手段:①增加并列成分(并列主语、并列谓语、并列宾语、并列表语、并列句等);②增加修饰成分(定语和状 语),穿插主谓分割,主语的替代和省略,句子的倒装;③以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短语动词等)、短语(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和分词短 语)或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充当句子成分。

(7)熟悉英语习惯用法和词语搭配。

(8)其他知识点。这样以动词为龙头,将大纲要求的语法知识点有机地串在一起,复习时可以做到有条不紊、省时省力。

最后,按大纲所给知识点顺序,研究历届成人高考试题。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摸清命题思路和设问角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切记不要陷入题海之中,只要按大纲要求,掌握大纲规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再加以有针对性的复习,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成人高考英语高效复习:语法

2.成人高考英语语法复习

3.成人高考英语的复习技巧

4.成人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5.20成人高考英语高效复习:写作

6.成人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得分技巧

7.成人高考英语复习

8.成人高考《英语》语法误用分词

9.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复习笔记:词汇与语法结构

高效模块 篇3

[关键词]五导六模块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64

所谓“六模块”即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教师不必每一节课都机械教条地按这些模块逐一完成,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求将其灵活渗透在课堂中。许多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摸索着前进,政治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部分教师在“六模块”高效课堂基础上融入“五导”思维,即导趣、导向、导学、导问、导练,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一、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放得开,自主活动才能热烈地开展,教师才容易在课堂上突破重难点。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政治教学中,需要适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推动学生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政治教师应适时创设情境,特别是在“互动探究”环节。时政热点材料的整合、身边趣味小故事的搜集、图片视频的切入、案例的精心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进行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1连云港花果山本身是文化吗?(2现在将花果山开发成旅游区,并拍摄成艺术作品,这样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感觉文化生活的趣味。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轻松学习,从贴近自己的生活情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不致对政治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导向

导向的过程是使学生明确政治学习方向的过程。“导”是教师引导,“向”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既有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有每个模块训练的目标,但不管哪个层次的目标,教师都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心中有“向”。通过“导向”,学生可以了解学习信息,把握整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般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预设三维教学目标。就三者关系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拉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知识与技能目标奠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本课重在“体味”二字。该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通过教学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对于该目标中的“通过教学”,可采取投影多组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在缓缓放映影像的同时,用简洁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学生真正“体味文化”。

三、导学

导学是学生了解政治学习信息,掌握政治教学内容的过程。所谓“导”,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导”是手段,“学”是目的,二者相得益彰。所以“导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积极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导学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校园有哪些文化资源”,说一说“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 “参加文化活动有何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动物有没有文化?(2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人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展示正反两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和影响。

四、 导问

导问是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主动质疑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因此,导问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特别是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问。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建构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学生的自主质疑是内因。教师的提问是外因,教师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针对文化生活第八课《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两种文化有哪些表现和危害?(这些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设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懂得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危害性。

2.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原因。这种探究属于理性探究。

3.我们如何区别与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该问题属于更深层次的设问,目的是希望学生利用阐释问题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性探究的能力。

连环递进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思维积极性,拓展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能。

五、导练

导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并延伸拓展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导学这一环节,只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要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因此,必须通过导练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培养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研究运用解题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巡回辅导,检查该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内容出题。

目前,我国山寨文化盛行,市场上盗版音像、图书大量存在。它们的存在(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B.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

D.给大众传媒插上飞翔的翅膀

【试题剖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盗版音像、图书侵犯了知识产权,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故选B项;盗版音像、图书的内容不一定是低级趣味的,故C项不选;A、D项是文化市场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

【导学拓展】解决具体问题,只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会严重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危害公民的思想道德。所以,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活跃,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繁荣,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实现教学高效是政治教师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将“五导”融入“六模块”中,探索实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关注课堂、改革课堂,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高效模块 篇4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按新课改要求, 我们英语教师一直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适当整合, 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 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 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一、自主参与

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 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这个理念, 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 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教师应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例如, 9A Unit 2第一课时学习, 上课教师先呈现关于颜色的图片, 引出学生感兴趣的颜色话题。学生主动归纳各种颜色, 补充学习新单词indigo、pink、violet等。根据所列颜色, 学生积极表演对话: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Do you know how many colors there are in a rainbow?由呈现———归纳———表演———创新, 在这个自主参与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得到训练, 共享交流了学习成果。学生在心情舒畅、欢快愉悦的学习过程中, 不知不觉完成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 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colour的兴趣, 为Reading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合作

合作交流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英语课堂中,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如work in pairs,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等。我们以小组讨论为例进行分析。我们班有42人, 一共分成六个大组, 每组学生学习基础都有好、中、差, 这样可以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在每个组中, 按照自愿的原则, 学生又建立每两个人的互学组。这种既合作有竞争的关系, 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 增大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 在学习9A Unit2 Main task时, 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情绪、颜色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事物的报告, 并展示此报告。当时, 我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先分组讨论不同颜色与情绪的关系, 例如:

Work in pairs:A:What does red represent?B:It represents power and strength.然后, 让学生仔细研究Millie从杂志上选得图, 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组内解决。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发言, 其他组员做记录, 必要时加以补充。接着, 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的内容要点, 其他学生从内容的真实性、结构的逻辑性等方面对每位代表的发言做评述。最后, 学生们很容易地完成Millie的报告外, 还自主撰写报告, 并成功展现给全班同学。这次小组讨论既创造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 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受益匪浅,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自主探究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学气氛, 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 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 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创造机会帮助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上, 我经常有意设计一些教学环节,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怀疑。事实证明, 这种课堂既教给学生所学知识, 又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 真正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 形成小组意见, 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 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 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 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 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感受成功的喜悦, 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四、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 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具体操作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 把“课堂”变“学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 把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要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把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即使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 (知识是学生“学”的, 不是“教”会的,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 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 , 多维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 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 以拓宽知识面,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 而教师好比是“路标”, 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 不走“岔路”。教师要及时点评归纳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 要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 形成知识结构。

五、结束语

一种高效定时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篇5

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 时间特性在很多应用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很多控制逻辑和协议的实现, 需要用到计时、超时和统计功能, 时间长短的计时及精度、周期定时和超时的设定成为某些控制逻辑和协议的关键条件。笔者在为某车型设计其车身中央控制器时, 输入条件的判定、输出逻辑的控制和LIN协议的实现都包含一些时间特性相关的功能[1],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高效的定时器模块。下面就从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定时器管理及应用上讲述下该定时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原理

在车身控制器 (以下以BCM来代称) 的设计中, 其定时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TIMEOUT超时, 一个是COUNTER计时, 前者超时时间已知, 超时则触发相关操作, 后者是计时请求, 在一种状态发生变化时统计新的状态的维持时间。通过对BCM定时功能及特性进行分析, 发现其定时应用的特点为:

1、定时精度要求不高, 但定时数量比较多;

2、TIMEOUT超时中, 有循环定时, 也有单次定时和多次定时。

由于硬件资源有限, 不可能为每一个定时应用单独分配一个硬件定时器, 所以采用单个硬件定时器模拟多个软件定时器的方法, 来满足应用中的定时需要[2]。首先根据定时应用的特点和分类, 设计软件定时器的数据结构, 以结构体数组的形式将这些软件定时器组织起来, 数组成员便是各个软件定时器节点;然后在驱动程序的设计中设计良好的API接口, 该API接口足够清晰, 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 可以涵盖定时器所有功能, 这样便在一个硬件定时器上实现了多个软件定时器。下面便详述一下定时器结构和驱动程序设计。

定时器结构设计

由于软件定时器数量繁多, 根据定时应用的实现方式及特征设计一个良好的数据结构是非常必要的[3]。在其结构体设计中, 其成员变量可以描述所有的“定时特征”并且提供良好的可读写接口。其定义如下所示:

timer_state有STALL和RUNNING两种取值, 表示该定时器是否处于运转状态;timeout是超时应用的超时值, duration表示定时器启动以来的计时时间长度;cycle表示该定时是周期定时还是单次定时;cnt_times是对多次定时 (既非周期也非单次) 的统计, 当定时次数到达后, 则停止该定时器;over ow_ag标识是否发生超时溢出;所有的“软件定时器节点”组成Timer数组, 其数据成员由timer_id枚举, 其枚举类型TimerId定义如下所示:

这样, 定义数组T i m e r TIMER[MAX_TIMER_NUM], 在初始化中, TIMER[i].timer_id=i;之后通过TIMER[timer_id]即可枚举某软件定时器节点。

定时器管理

定时器管理包括启动、运行、停止、重启和读取计时时间等功能[4], 相应API函数定义如下:

启动定时器函数如下:

可见, 启动某个软件定时器便是设置由timer_id枚举的TIMER数组成员的各个成员变量, 下面详细介绍软件定时器的运行。

作为所有软件定时器的基准源, 硬件定时器设定为2ms的周期定时, 在时钟中断服务程序中全局时钟嘀嗒Jiffs累加, TimerTicked置1, 软件定时器运行函数如下:

软件定时器只有在有嘀嗒发生且自身状态为RUNNING的情况下才会运行, 其计时时间-duration随嘀嗒而累加, 如果duration达到超时值, 则置over ow_ag, 然后判断该定时器是否周期定时器, 是则重启定时-清零duration, 否则判断是否多次定时, 定时次数计数未满则重启定时, 计数满后停止该定时器。

定时器应用

定时器模块在软件系统中是一个基本功能单元, 它为其他模块或上层应用提供超时、计时服务[5]。以门锁的驱动为例讲述下定时器的应用。

在门锁闭锁时, BCM对门锁电机的闭锁驱动控制需要保持200ms的时间, 在逻辑上便是输出一个200ms的控制脉冲, 该部分代码如下:

可见, 在设计良好的定时器驱动以后, 实现某种定时应用非常简单, 其他应用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结语

本文设计的定时器模块, 逻辑清晰, 使用方便, 做为一个稳定的底层驱动, 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摘要:在设计一款车身中央控制器的过程中, 需要设计很多定时应用, 为此设计了一种高效定时器模块, 该模块在单个硬件定时器的基础上模拟实现了多个软件定时器, 节省了硬件及软件资源, 简化了程序编写;描述了软件定时器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关键词:定时器模块,软件定时器,驱动程序

参考文献

[1]王知学, 马建辉, 等.车身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产品世界, 2010 (11)

[2]陈晓炜, 石江宏.一种高效率的定时器管理模块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 (1)

[3]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二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2)

[4]吴绍根, 李洛.μC/OS-II软件定时器管理算法分析及改进[J].微计算机信息, 2009 (11)

上一篇: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下一篇:《长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