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趋势

2024-05-11

研发趋势(精选九篇)

研发趋势 篇1

1. 器件生物电子化

随着电子通讯信息的高速发展, 芯片的集成度愈来愈高, 当今的生物芯片可在一秒钟之内处理成百上千个生物反应, 人们就不必一个接一个地去观察单个基因的活动情况了。为此, 电子器件的生物电子化, 无疑它将在医疗、保健和检测领域发挥着重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例如, 美国已开始进行积极探索生物电子芯片的应用研究, 使其高度集成到纺织品中, 实现可全天候检测病人的可穿戴的智能生物电子服装。据研究人员预测, 到2025年, 美国士兵穿着的将是“智能生物电子军服”。这种服装将采用先进的生物科技, 能监控穿衣者的心率和呼吸, 然后将信息传送给指挥官和随军营救人员。有了士兵身体状况的实时信息, 指挥官就能够提高士兵生还的机会。如果士兵受伤, “智能生物电子军服”还能像高科技救护人员一样, 在合适的位置保护伤口。

2. 器件微型化

当今电子器件日益微型化, 使得在服装中加入电子设备的可能性不断提升。不仅可利用缝合的方式附着在服装上, 还可利用织造的方式, 将具有传导性的光纤与一般纤维交织, 使具有感应装置的面料直接缝合在服装上。同时, 微电子技术、IT技术的进步, 电子芯片的集成度、可靠度提高, 体积、质量降低和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 也大大促进了电子器件在服装中的微型化进程。

3. 器件柔性化

人们的着装要求柔软、富弹性、耐穿、可清洗等, 然而具有坚硬性能的电子器件结合于服装内时, 将影响穿着服装的舒适性。为此, 为实现电子器件适合服装面料柔性的特点, 软触界面、软键盘、软化接口和柔性开关的电子器件的研发, 是未来电子服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4. 器件连接微型化、内置化、无线化

将微型电子通讯设备植入服装, 在微米或纳米结构中嵌入传感技术和驱动装置, 在服装和周围环境之间实现无线通信, 采用内置电子元器件将使服装更具时尚化、智能化。但服装和电子产品的形态、尺寸差异很大, 导电连接是电子服装发展的一个挑战和难点。目前解决的方案和技术有直接技术:将芯片以类似金属导线连接的方法连接到复杂电路织物条内;复合技术:把电子器件嵌入能像织物一样可任意扭曲折叠、厚度为毫米级的导电性塑料薄膜内, 与织物复合;嵌入技术:通过微电子组合技术将电子器件集成在服装中;基于纤维的技术:由特种纤维来实现服装的电子化功能;基于模块的技术:通过类似于织物涂层的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转换, 它可以有效地连接植入服装中的各个独立的电子器件。这些方案都可取代传统的印刷电路板而构成适合服装的柔性电路板。因电子服装不能像普通机织服装那样剪裁, 也不能像传统针织服装那样编织而成, 故应根据服装款式和结构特点来设计柔性电路。当前正发展的解决方法是研究符合相关人体工程学所需的各种传感器、智能的硬件结构、无线微波通信技术、电磁屏蔽织物、光纤传信织物、输入/输出等装置器件来实现电子服装的连接技术微型化、内置化和无线化。

5. 器件能量储存持续化

目前, 正在开发一种可储存能源及提供能源的电子智能服装。这种由导电纱制成的线圈, 通过电磁感应获得电能。众所周知, 我们生活环境中充满许多电磁波, 有计划筛选可用频率的电磁波来产生能源, 完全可以提供电子服装之需。原理是由服装中导电纱形成的线圈运用不同的材质、形状、大小、圈数、线距及织物结构, 当外界有电磁波讯号时, 经由磁力线密度变化产生电动势来获得电能源。其优点:可将各种事先设计的不同织物结构实现于电子服装上, 透过已设计的织物来接收电磁波, 产生电动势。

对通讯技术研发趋势的讨论论文 篇2

移动通信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其潜在市场巨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将达到3200亿美元,其中有2330亿美元是由3G新技术推广产生的。而在未来十年内累计的移动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全球的设备开发商、网络运营商、业务开发商等积极推动着移动通信新技术研发和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培植。同时也促使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一再缩短,短短的几年移动通信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3G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3G 技术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但是3G 也因为功能等方面的原因标准迟迟不能完善、设备开发进度不能满足预定的计划,以及3G设备本身的业务提供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实现话音网络和数据网络的融合,网络IP化等,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研究、探索、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备的新一代产品。3GPP以及ITU―R 正在积极研发和探索未来移动通信发展之路,目前4G的概念已经产生。而从目前的基于电路交换的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过渡到未来基于包交换的提供综合业务的移动通信网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渡过程。下面就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的分析,来探讨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趋势。

1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通信新技术研发方向,决定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其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更是企业开拓更加广泛市场的法宝。而专利拥有量的多少是表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图1是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发展趋势。表1移动通信领域专利申请逐年发展趋势一览表。从图1和表1 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研发一直处于低靡状态,专利申请量很少,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起步阶段。进入1995年后,人们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研发热情逐年走高,专利申请量也是逐年上升。1995年的年申请只有101件专利,而到,其年专利申请量高达1877件,是1995年的18倍。这说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进入1995年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至今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黄金期。

2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的国、省分布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7083。5万户,达到92983。7万户。12月份,全国德律风用户净增961。8万户,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13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091。8万户。全年累计净增德律风用户11802。4万户,总数到达 12。71亿。其中,固定德律风用户减少922。6万户,到达2。85亿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1076。2万户,到达1787。0万户;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12725。1万户,到达9。86亿户;3G 移动德律风用户净增8137。2万户,到达12842。4万户。如此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无疑加剧了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竞争。表2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前十强国、省专利拥有量一览表。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的广东和北京申请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均超过了韩国和日本;位居第一和第二名;排名第五的上海专利拥有量也超过了美国、芬兰、瑞典;浙江和山东位居前十强的第八和第九名。由此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掌握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强国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垄断。就拿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来说,这些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主要从事的研究有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图像通信等方面,其代表性的专利有:在移动通信中协助导航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一种移动网络电话系统及无线接入点;电视系统、移动通信终端与电视系统的通信方法;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通信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接入系统及方法;对本地IP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基于WCDMA核心网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及终端接入方法。

3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分布

移动通信行业主要有通信标准制定、芯片制造和协议软件、外围电路元件供应和系统组装三个环节。所有关于移动通信的技术研发都是基于以上几点进行的。表3是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一览表,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主要研发方向和热点是:H04Q (选择);H04B(传输);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M(电话通信);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J(多路复用通信);H04N(图像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G01S(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H05K(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其中最为活跃的研发领域是H04Q(选择),其代表性的专利有;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接收 MBMS业务的方法;第三代移动通信协议栈系统中防止 RRC资源配置冲突的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监测终端一种移动通信自动巡检拨打测试系统;一种基于信令中继技术的移动通信号码携带的系统及方法;移动通信终端机;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声光告警系统。

4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近几年来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力度逐年得到加强,专利申请量逐年有较大的提高,其技术研发热点和主要研发趋势是:选择;传输;数字信息的传输;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多路复用通信;图像通信;电视数字数据处理;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移动通信行业主要有通信标准制定、芯片制造和协议软件、外围电路元件供应和系统组装三个环节,标准制定是获利最丰厚、影响力最大的一环,无论欧洲的GSM 标准还是北美的CDMA标准,其他生产系统设备和手机的企业都必须向其研发机构交纳巨额的专利使用费,我国企业仅这一项就已支出100多亿元人民币。虽然这些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强国在移动通信方面的垄断地位,但国产手机企业的整体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芯片等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面对国内移动通信企业在核心技术和自

研发趋势 篇3

据介绍,痕迹·2016/2017中国男装趋势发布是“中国男装趋势研发”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男装趋势研发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受到了众多企业、设计师的关注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会首次得到了两家柯桥企业的大力支持,发布会现场,绍兴原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典韵纺织品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男装趋势研发战略合作伙伴”称号,并获颁水晶牌。

据介绍,原色数码作为一家专业提供花型设计、分色、数码印花工艺培训、数码印花前后工艺代加工、客户设备购买金融方案等一条龙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本次发布会在花型设计、数码印花面料打印及创意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典韵纺织作为针织、化纤等面料专业供应商,注重新产品开发和时尚趋势把控,为本次发布会在面料开发工艺上助力。

中国男装趋势研究专员、中国男装设计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楠表示,柯桥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产业+市场”的特有优势无与伦比。尤其是近几年,柯桥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风生水起,柯桥纺织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后期将在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及趋势把控上继续加大与柯桥企业的合作力度。 (赵国玲 文/摄)

柯桥专业市场覆盖无线局域网

移动互联时代到来,随时随地手机上网已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大多数市民来说,要想随时随地上网,就得花钱买流量,每个月的支出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随时随地免费上网这事在柯桥已有重大突破。前不久,柯桥已有41个公共场所接入无线局域网“i-zhejiang-keqiao”,其中包括北市场、东市场、北联市场、联合市场等轻纺城专业市场,柯桥市民可以在这些区域畅享无线上网,而且网速非常快。

记者在北市场亲自体验了一下,打开无线局域网,菜单上自动跳出“i-zhejiang-keqiao”这一无线局域网,点击选取该无线局域网,跳出一个页面,提示输入手机号,获取服务码。根据网页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很快便显示登陆成功。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大会中,2016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就包括“启动‘智慧市场’规划,完善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市场区WIFI等信息化设施覆盖率达到80%”,此举无疑加快了柯桥专业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系统建设。 (邬莹颖)

美国新版家纺服装限制物质清单出炉柯桥纺企需关注

记者从绍兴检验检疫局柯桥办事处获悉,近日,美国纺织服装和鞋协会发布第17版限用物质清单(RSL),共罗列了12类超过250种服装、鞋类和成品家纺产品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物质。

美国市场是柯桥区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据统计,去年柯桥区出口美国纺织服装化纤产品共计6.5亿美元,是全区产品出口第二大国。“在当前严峻的出口形势下,面对国际市场政策变动,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保持市场竞争力,抢占先机开拓市场。”绍兴检验检疫局柯桥办事处有关人员提醒,相关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密切关注美国对纺织服装相关法规附件及最新要求,对原辅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测试方法,确保出口美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不因质量安全问题被通报或召回,减少自身经济损失。(邬莹颖)

对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趋势的认识 篇4

关键词:企业,研发,原因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途经是不断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 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随着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及政府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逐步完善, 我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对研发的投入, 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29.15%提高到2005年的65.52%, 企业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企业加强研发不仅有深刻的现实原因, 亦可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1 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趋势的现实原因分析

1.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据统计, 在过去的20年里, 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2.6倍。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 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 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此外, 我国每年约有7亿吨农作物秸秆、近230亿吨工业有机废水、500多吨废钢铁、大量的电子器件垃圾等多数被白白地浪费掉, 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粗放增长方式的另一后果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因此,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 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 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或无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

1.2 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不得不加强研发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财富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 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我国两次修改专利法, 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和协定, 并且是WTO《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签字国。近几年来, 经司法程序, 各级法院判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每年有三千多件, 经行政机关调处或做出处罚的有几万件, 有力打击了侵权行为。同时我国加入WTO后,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争夺、控制中国市场, 对国内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尖端技术封锁。进入21世纪前后,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印度、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立足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提出了本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尤其是日本2002年出台的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及2003年成立的国家知识产权本部, 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我国的。近年来, 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 说明发达国家企业已开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限制我国企业利用模仿方式创新。如果我国企业仍只注重引进、模仿方式来技术创新, 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永远不能拥有一流的技术, 也不可能创新出具有独占性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因此, 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完善的条件下, 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 必须加强研发。

1.3 企业间竞争焦点的转移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市场环境, 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已从过去的生产前移到技术创新。过去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以低价格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现在企业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及利用柔性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以高品质和个性化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法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 建立和完善既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研发体系已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发达国家, 百分之百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 以提高其研发能力。

伴随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加深, 竞争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要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仅依赖引进、模仿创新是不行的, 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拥有自己的独创技术, 因此, 企业竞争由生产向技术创新前移, 必然要求企业加强研发。

1.4 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加强研发

在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 主要资源向大企业集中, 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 从而导致产业集中度上升。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有利于企业加强研发:一是集中性市场中的企业与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相比, 能够更好地筹集研发费用。这是因为垄断性企业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其积累要比竞争性企业多得多, 能够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研发活动。二是研发也存在规模经济问题, 集中性市场中的企业可能具有研发方面的规模优势。一方面, 垄断性企业可以购买大型的、专用于研发的设备, 吸引和聚集许多领域的专家共同进行研发, 并利用自己庞大的销售网络迅速地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另一方面, 研发必然带有风险, 垄断性企业的规模大, 更有能力承受巨额的研发经费带来的风险。三是集中性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少, 如果其他企业非法运用某企业的研发成果会比较容易地被发现, 因此, 集中性市场的创新成果保护成本较低, 有利于企业加强研发活动。

2 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趋势的理论解释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国企业加强研发不仅有其现实的原因, 还有其理论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再也不能用计划的手段来配置技术成果资源, 要用市场对技术成果资源进行配置。由于市场对技术成果的配置是有缺陷的, 企业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获取所需技术成果, 其所需技术成果必须由自己来研发, 因此我国企业加强研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1 技术成果市场交易存在缺陷, 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技术成果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差效应”, 或称“外溢效应”, 说明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 因此, 某个地方发明并应用了一项技术创新成果, 那么在另一地方使用它的边际成本就很低, 甚至为零, 并且也并不减少原产地所能使用这种技术成果的数量。从社会的观点来看, 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 那么这种技术成果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样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技术成果没有人愿意提供, 要么订价不合乎效率原则。也就是说, 对于技术成果的交易, 市场机制是有缺陷的。所以说, 企业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交易来获得所需技术成果, 企业在其所需技术成果不能通过市场获得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进行自主研发, 开发其所需技术成果。

2.2 技术成果的订价受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困扰, 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由于技术成果作为商品的特殊性, 在交易完成之前, 买方只能通过卖方对技术成果的描述知道其一般性特点和大致的机理, 但无论如何, 在买方付钱之前卖方不会将成果的全部细节都向买方公布, 否则便等于买方已免费得到了这项技术成果, 于是买卖双方之间便存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卖方会根据他掌握的全部情况向买方索取某一价格, 为了获得这一价格他不肯预先公布他所掌握的全部信息;而对买方来说, 如果不了解有关细节, 又如何准确地判断这一价格是否合理并接受它呢?这说明技术成果的交易或者难以成交, 或者要付较高的交易成本。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 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便倾向于自己使用这种无形资产来实现其价值, 或技术成果的需求者自己从事研发。

2.3 不确定性的存在使不对称现象难以克服, 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研发

技术成果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使得买卖双方在技术成果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难以克服, 比如买卖双方打算交易的是制造一种新型饮料的技术成果, 卖方可以让买方亲口尝一尝用这种技术所制造出的新型饮料, 并且告诉买方购买并恰当地使用这项技术成果也可以制造出同样的产品来, 但谁有把握保证买方能真正恰当地使用这项技术呢?特别是涉及到高技术成果的转让时, 问题就更为复杂。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无疑会减少成交的可能性, 技术成果市场交易受阻必然导致需求的一方进行自主研发来开发其所需技术。

以上分析表明, 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达成, 或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从狭义上说, 交易成本指的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必须付出的代价, 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 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一旦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 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 这种扩张动力会促使企业自己建立研发机构, 从事技术成果的开发。

3 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研发的措施

3.1 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和研发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产业越来越呈现知识密集化的趋势, 知识和知识产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同时, 知识产权也是21世纪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重要依托, 国际经济已由资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 其核心正逐步演变为知识产权的竞争。在许多重要的领域,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强大优势, 不断加大对我国的制约和控制, 严重地挤压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加大开放的环境下, 我国企业要直接面对掌握大量知识产权、并且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外国企业, 形势十分严峻。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提出, 一定要把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和某些关键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因此, 面对严峻现实, 我国企业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 转变观念, 树立全球化意识, 加强研发,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

3.2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多元化投资机制

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 研发投资风险较大, 所需资金量多, 对于规模较小的我国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因此,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来为研发投资筹集资金势在必行。

加强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入。企业要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扩大我国企业研发投资规模。国家可规定基本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并对研发经费的提取给予税收优惠。税制激励是发达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常用的办法, 特别是对那些外部经济强的研发投资项目, 政府甚至给以财政补贴。如早在70年代, 日本政府规定, 凡是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项目, 均可从政府那里得到占其开发费用10%—20%的经费补助;澳大利亚政府规定企业科技开发费用的10%可由政府通过免税的方式提供。

不断完善优惠政策的执行方式。我国政府也有不少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 但这些政策多偏重生产销售环节, 如许多地方政府规定, “经省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可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这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来, 而不一定通过企业自己研究开发出来, 也就是说没有研发的投入, 同样可以生产出高新技术产品来。所以, 激励政策应由偏重生产销售环节向偏重研究开发环节转移, 确立企业的研发活动为税收激励的重点。

3.3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研发人才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还要靠大量的优秀研发人才, 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为研发人员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

提高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那种“既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低报酬待遇最终只能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 通用、西门子、摩托罗拉、柯达等公司的高薪酬始终是它们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法宝之一。

要打破企业的“大锅饭”, 以“高绩效、高奖励”为标杆, 实行差别激励。只有与绩效挂钩的薪酬福利, 才能真正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借鉴西方企业富有成效的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劳动分红等非现金的长期的激励措施, 使研发人员必须考虑中途离职的经济损失, 这样既可以激励研发人员努力工作, 同时又给他们加上“金手拷”, 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

重视精神激励需要。采取兴趣与环境激励、权利和地位激励、尊重与荣誉激励、成长空间与自我实现激励等多种精神激励方式, 增强人才吸引力度。有时精神激励的巨大创造力和持续的内在动力是物质待遇的激励作用远不能及的。

3.4 建立企业研发的评估体系, 提高研发效率

对科技投入多, 其产出未必成正比。如何有效地使用研发经费, 使国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的决策者能够有效地分配和使用经费, 企业能够有效地选择和管理科研活动和项目, 对研发的评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研发指标是评价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研究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国外对研究开发活动进行评估已有多年的历史, 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都建立有研发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对研发的统计方法, 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评估方法和经验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了便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应在全国性科技统计中加入研发的统计指标;同时, 政府做好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工作, 并制定有关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王章.积极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产业, 2002 (4) :49-52.

[2]徐华.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动因与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2) :32-35.

[3]吴文体.工业企业寻求研发合作的动机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 2004 (12) :28-32.

[4]杨健安.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J].中国科技产业, 2002 (3) :52-55.

[5]卢锐, 盛昭瀚.高校与企业的融合生长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 2001 (8) :45-47.

花卉研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各地花卉产业也逐渐开始蓬勃发展。目前花卉产业在整个市场中属于朝阳产业,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农业产业结构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花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整合各项资源,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同时, 花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就业, 提高经济效益。大量实践表明, 对花卉行业进行分析, 研究其未来发展方向可有效提高花卉的各项价值[1]。

2 花卉研发的产业现状

最初花卉的功能主要为审美与装饰, 但随着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的增加, 花卉的种植与栽培逐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成为了供需市场的另一种产业, 笔者通过对我国花卉产业的研究发现其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2.1 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增大, 花卉的销售额也逐年升高

通过分析我国几种规模较大的花卉种植园的相关资料, 发现花卉的销售量从1995年起便开始逐年增加。2005年后, 我国的花卉种植行业在国家的各种相关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刺激之下呈现出爆炸式增涨, 与1995年相比, 增长近10倍, 销售额也随之增长。2015年, 我国的花卉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波动, 但销售额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

2.2 花卉生产经营实体增加, 各相关人员的从业数量增加

花卉种植完毕后开始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不同规模的企业数量接近7万家, 相关从业人员也相继达到200万人, 花卉产业逐渐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 给国家带来了许多的就业机会, 为我国的花卉发展与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表1) 。

2.3 花卉产品结构呈现出的多样化与规模化

随着我国种植培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花卉研究人员开始逐渐生产鲜切花, 此花最初的发展源头为云南, 但随着鲜切花在市场上收获的经济效益与好评, 广东及上海等沿海地区的相关企业也开始积极的大规模种植此种花卉, 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提高了花卉的质量, 花卉市场发展规模壮大后, 出现了许多高度整合型的花卉企业, 这些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动, 现在正开始大力发展盆栽[3]。

3 花卉研发的发展趋势探讨

3.1 加快推进花卉生产标准化

花卉的生产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花卉的生产数量及质量, 随着我国各项产业逐渐步入规模化与标准化, 花卉产业也开始面临着市场的选择。我国的生态行业中, 花卉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们对花卉的特色需求促进相关研发人员不断的培育出新的花卉品种。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出口额开始逐年上升, 花卉产业结构也逐步开始完善, 花卉的种植、储存、加工、配送、交易等环节均具有推动产业进步的功能, 由于不同的层级市场的花卉消费能力具有差异。因此, 不同地域的花卉企业在消费与买卖市场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为了保障花卉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与推动各项政策, 建立科学有序的花卉运营市场, 在采用方式方面可以适当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改革[4]。

3.2 完善科技体系与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均开始调整花卉的相关政策, 鼓励花农开始进行栽种, 不少地域的花卉种植结构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政府专门拨款扶持相关部门, 并鼓励花农扩大种植面积及花卉种类, 建立种植与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我国的花卉均来自于分布散漫小种植主与种植园, 无法形成整体的联盟与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个单位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进行技术的创新, 并在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处理, 将我国现有的花卉种类的资料做一个总结, 加快培育工作的进度, 推动花卉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 积极合理的保护培育人员的权益, 建立交流平台, 拓宽花卉的市场与应用领域, 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来保证花卉市场的扩大[5]。

3.3 加强对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引进花卉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术人才, 在他们进入企业后进行系统性培训与考核, 确定工作人员达到生产要求后开始投入运营, 采用高薪高福利的方式招聘具有多年花卉行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对本地的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 并采用其他行业中的激励机制进行相应的改变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建立良好的福利待遇, 避免优秀员工出现流失, 影响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搭建花卉产业的技术论坛, 促使花卉行业的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 定期派人向花农讲解相关的培育知识, 增加其专业知识, 避免由于信息差而出现花卉的死亡与培育不良等问题。加快产业的制度建设, 制定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监督环境, 向花卉从业者详细讲解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4 结语

花卉研发在装饰、科研、生产、消费等方面应用广泛, 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我国花卉产业规模具有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花卉的销售额也逐年升高、花卉生产经营实体增加、各相关人员的从业数量增加、花卉产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与规模化等特点, 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 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快推进花卉生产标准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完善科技体系与技术、调整花卉的相关政策、加强对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来推动花卉研发的发展, 希望对相关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

摘要:指出了随着花卉市场的快速发展, 花卉行业形成了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 其良好的运行与发展可快速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增加花农的收入。因此, 对花卉研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概述了花卉研发的产业现状, 分析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特点, 探讨了花卉研发的发展趋势, 以期对相关研究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花卉研发,鲜切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雅婷, 陈永生, 胡桧, 等.国内外花盆基质装填机研发现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 34 (18) :47~50.

[2]裘丽珍, 黄仁.以花文化活动促进浙江省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J].浙江林业科技, 2012, 32 (35) :72~75.

[3]蓝炎阳, 吴士彬, 陈志言, 等.东方百合组织培养研究现状[J].福建热作科技, 2012, 451 (29) :45~47.

[4]赵廷昌, 宋凤鸣, 古勤生, 等.我国西瓜甜瓜病虫害防控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瓜菜, 2014, 46 (6) :1~5, 17.

[5]李丹霞, 李向伟, 郑有为, 等.2013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 (81) :4~7, 11.

我国压裂车组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 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 又称油层水力压裂。当前压裂车组在历经五个发展阶段后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已经能够做到三维压裂设计软件的研发使用和压裂井动态预测模型。由于现在我国石油开采存在低渗透油田, 煤层气田, 和复杂油气藏三种主要开发手段。所以对压裂技术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功率的压裂车组是当前常用的重要开发手段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功率大、排量大、压力高。我国压裂车组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发展, 压裂水平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缩小了我国与国外压裂车组水平上的差距。并且响应我国低碳环保的政策, 研制出了环保的清洁压裂液体系和低密度支撑剂体系。

二、压裂车组的组成和特点

压裂车是压裂的主要设备, 它的作用是向井内注入高压、大排量的压裂液, 将地层压开, 把支撑剂挤入裂缝。压裂车主要由运载、动力、传动、泵体等四大件组成。压裂泵是压裂车的工作主机。现场施工对压裂车的技术性能要求很高, 压裂车必须具有压力高、排量大、耐腐蚀、抗磨损性强等特点。为了提高油井油气层的渗透效率, 使油气的采集更为容易, 压裂车组应运而生。压裂车组把机械、电子、化工、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先进技术进行模块化的几种。运行在专用车的底盘。打到油气田特定压裂功能的使用。一般压裂车组由压裂泵车, 混砂车、平衡车、仪表车、管汇车构成。

其中压裂车是压裂车组最重要的组成设备, 他通过将高压和大排量的压裂液注入井内, 达到将地层压开并将支撑剂放置入裂缝的目的。它的主要组件包括运载、动力、传动和泵体四大部分。实际操作中对压裂车的技术要求很高, 它要同时兼顾高压力、大排量、耐腐蚀性强、有较强的抗磨损性等特点。

混砂车的主要作用是将一定比例的混砂提供给压裂车, 主要的构成是传动、供液和输砂三个部分。

平衡车主要作用是保持封隔器上下的压力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从而起到保护封隔器和套管的作用。除此之外, 当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存在堵砂、卡砂等施工事故时, 平衡车可以立刻进行反洗工序或者反压井, 从而排除故障。

仪表车的作用是在具体压裂施工时远距离的对压裂车和混砂车进行遥控。并且对施工参数进行采集和显示。同时能够实时进行数据采集, 施工监测和裂缝模拟。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

管汇车的作用是运输管汇, 如;高压三通、四通、单流阀、控制阀等。

三、我国压裂车组的发展趋势

我国压裂车组发展前后经历的三十多年, 初期一直都是依靠外国引进进口设备。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与国际水平不相上下。国内近年来急剧增长的压裂设备需求状况和未来压裂设备发展, 国内装备制造业应该从产品研发入手, 在不断研发新产品基础上, 规范产品结构, 通过采用先进设计方法,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提升设计质量, 为企业产能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我国压裂设备现状介绍和国内装备制造业研发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发目标和压裂设备新产品开发方向。我国压裂车组产业的发展前景好, 市场空间有着巨大的千里。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使全世界范围内对油气能源的消费需求有着大幅的增长, 并且还将持续增加。所以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所造成的供求缺口。大量的油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不得不寻找更多的非常规油气能源代替。所以如何有效的开采油气, 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石油气的开采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的重点项目。它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国对压裂车组的发展极为重视。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人力用来发展压裂车组。压裂车组作为开采环节中一个重要的设备,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缩小与国外压裂车组的技术上的差距。由于我国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国家的大力扶持, 我国压裂车组已经打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春宁;杨为云;曹景元;吕茂岩;;油田用柱塞泵整体式泵头结构改进[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2]费节高;牛俊峰;黄智勇;徐迎新;;SPM QWS-2500型泵轴瓦被烧、液力端刺伤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J];新疆石油科技;2008年03期.

[3]杨文新;叶纪东;陈卫东;仇黎明;;压裂机组控制系统的技术改进[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夏东伟;张承慧;石庆升;;油田注水泵站变频调速系统效率优化控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甲醇发动机的研发历程和发展趋势 篇7

1 国内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的研发历程

20世纪80年代,在原国家科委的组织安排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对北京内燃机厂所产492化油器型发动机进行了燃用M85甲醇燃料的试验性研究。同期,配合进行了中德科技合作项目———桑塔纳轿车燃用M85甲醇燃料的应用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为实施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佳新公司)承担的原国家经贸委97年度新能源计划“国家甲醇汽车示范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内燃机厂协作研发出492单点电喷甲醇发动机,太原理工大学内燃机教研室研发出495化油器型甲醇发动机,见表1。以上两款甲醇发动机装配于大同云岗汽车公司所产DTQ6600中巴客车上,于1998年4月提供山西佳新公司第一批示范车队使用。两款发动机均未进行发动机压缩比的调整。

1998年12月,榆次新天地发动机公司研发出495多点电喷型甲醇发动机,见表2,装配在山西华丰汽车公司所产JHC6500中巴客车上,于1999年1月提供山西佳新公司第二、三批示范车队使用。

2003年5月,为实施山西佳新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甲醇汽车示范工程”项目,榆次新天地发动机公司研发出CA6GH-M多点电喷甲醇发动机,见表3和表4,在国家示范车队DK6105甲醇公交客车、MD6102AC甲醇公交客车上配置使用。

出于对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考虑,山西佳新公司对所使用的各型甲醇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了调整并提高至9.9∶1。对国家示范车队使用的一台行使36万km的HL495多点电喷甲醇发动机进行了拆解和专家鉴定。

2003年至2006年期间,山西佳新公司在大连柴油机厂所产6DF-24柴油机(见表5)上进行了燃用M100甲醇燃料的研发工作。该机采用点燃式工作方式,压缩比由17∶1调整为12∶1。台架试验在北京理工大学发动机台架试验室完成,该机装于中国一汽集团所产CA3250PIKATIA载重汽车上进行了行车标定、行车试验和实际运行,由于燃油经济性较差,现已停止研发。

山西佳新公司于2000年元月开始研发甲醇轿车改装技术,经过M0~60定比例燃用、M0~100机械控制燃用、M0~100电子控制附加单元装置研发使用、M0~100电子控制附加单元一体化(冷启动)装置研发使用等四个研发过程,于2005年经山西省政府授权改装甲醇出租车,并于2006年8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鉴定。改装后的甲醇出租车可使用纯汽油、纯甲醇及任意比例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其燃油经济性对比和排放测试结果见表6和表7。

为保证甲醇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山西佳新公司采取了甲醇燃料预处理、着色、特种过滤、防腐蚀溶胀等相关技术措施。

2 压燃式甲醇发动机的研发

山西佳新公司于2000年开始研发压燃式甲醇发动机技术,采取了以下几种不同途径。

2.1 甲醇燃料点火促进剂的研发

对比英国ICI公司甲醇燃料点火促进剂(AVOCET),2001年3月自行研发出佳新甲醇燃料点火促进剂,在YZ4102Q1柴油机上燃用甲醇燃料获得成功,YZ4102Q1柴油机试验结果见表8。该点火促进剂的加入量为2%~5%,视气温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同时,需更换尺寸稍大的油泵和喷嘴。

2.2 甲醇-柴油组合燃烧技术研发

由山西佳新公司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柴油机加装甲醇油箱和喷醇装置后,根据不同工况向发动机喷入定量甲醇,瞬间最大喷醇量可达燃料使用量的75%~80%,柴油替代率最大可达40%以上,甲醇与柴油的替代比为1.7~2.0∶1。已经完成云内490、扬柴4102两种机型的台架试验,有20余辆汽车正在使用该项技术燃用甲醇,并已研制出专用ECU装置。其相关试验参数见表9、表10、表11、表12。

2.3 高压缩比甲醇发动机的研发

借鉴6DF-24甲醇柴油机的开发经验,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期间,山西佳新公司采用废气再循环、中冷增压、稀燃等技术措施,在Perkins110柴油机上燃用M100甲醇燃料。台架试验表明,废气再循环可有效抑制爆震,冷启动性能提高,功率和扭矩达到原机水平,热效率相同或略高。采用点燃式与压燃混合燃烧方式,甲醇与柴油的替代比为1.95∶1。现正在做中后期的研发工作。Perkins110柴油机基本参数见表13。

3 甲醇发动机的对应市场和发展趋势

按照国内市场情况,自2002年以后,80 k W以上功率的汽油机市场严重萎缩,6 m以上客车和货车已不再使用汽油机做为动力。点燃式甲醇发动机技术将集中在乘用车动力方面。如甲醇发动机改装、专用甲醇发动机、甲醇-汽油灵活燃料发动机等将在乘用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柴油机改装而成的甲醇发动机将成为甲醇客车和甲醇载重汽车的主要动力。

a.中大功率的发动机主要为柴油机,且能以柴油机为基础改装为甲醇发动机。

b.在保证柴油机压缩比不变的前提下燃用甲醇,其热效率普遍高于以汽油机改装的甲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c.在汽柴油异常短缺的情况下,尤其以柴油的短缺情况更为严重,开发替代柴油的清洁型燃料意义更加重大。

研发趋势 篇8

根据如何将光致变色染料引入纤维以及光致变色染料和纤维基质之间是否形成化学键, 光致变色纤维的制备可以分为物理或机械法和化学法。物理或机械法是指染料和纤维通过物理手段联系在一起, 比如原料共混物理改性、复合纺丝、纤维浸渍涂覆等方法, 如图1所示;化学法是指染料和纤维通过化学键结合, 生成新的光致变色聚合物纤维, 比如对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后纺丝、对成型纤维或天然纤维进行化学接枝改性等。本文综述了光致变色纤维的制备研究, 并介绍了光致变色纤维发展的趋势。

1 物理或机械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

物理或机械法是指在将光致变色染料引入纤维的过程中, 染料与纤维之间没有形成化学键, 而是物理混合或者机械复合方式。这类光致变色纤维的制备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比如制备方法简单;对光致变色染料化学结构没有特殊要求等。根据纤维成型的不同阶段, 可以将物理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分为原料共混物理改性、成型中改性 (复合纺丝) 和纤维后加工改性等。

1.1 原料共混物理改性

原料共混物理改性是指先将光致变色染料、辅料和纤维基质进行物理共混后, 再利用成型技术生产成光致变色纤维。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的冯社永等[1]将光致变色染料I结构式如图2所示, 与聚丙烯切片共混后制成切片,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成两种性能良好的光致变色聚丙烯纤维。经太阳光照射后, 一种由白色变为蓝色、另一种由黄色 (加黄色母粒) 变为绿色。实验表明, 适量光致变色染料的加入, 对于聚丙烯纤维的力学性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光致变色聚丙烯纤维的变色效果不受肥皂洗涤影响, 但变色耐久性不够理想, 尚待提高。

这一方法除物理法共有的优点外, 从理论上说, 光致变色染料含量的调节可以从最小值到最大值, 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光致变色染料和纤维之间的混合可以很均匀, 也可以不均匀, 以形成波浪式渐进变色效果。

原料共混物理改性后的纤维成型可以采用熔融纺丝法、溶液纺丝等。如果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 则需要光致变色染料具有较高的热分解稳定性, 避免熔融过程中光致变色染料受热分解失效;对于溶液纺丝法, 则无此要求。

1.2 复合纺丝

复合纺丝法所制得的纤维一般具有皮芯结构, 它以光致变色染料与辅料为芯层, 以普通纤维为皮层。此皮芯复合结构既有效的保留了皮层纤维的良好力学、机械性能;又很好的避免了芯层光致变色染料与环境接触而发生衰变, 提高了染料的抗氧化能力, 延长了光致变色纤维的使用寿命。日本帝人公司开发的光致变色复合纤维就是通过将光致变色染料与其他的辅料一起制成微粒, 然后与一定热塑性树脂混合作为芯层;用另一种热塑性树脂作为皮层, 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的。用此种光致变色纤维制成的布料在手感、耐洗性、耐光性和变色效果方面表现不俗。日本帝人公司就此项技术申请了专利[2]。

1.3 纤维浸渍涂覆

纤维浸渍涂覆法是指在已成型的化学纤维或天然纤维表面浸渍或涂覆光致变色染料制得光致变色纤维。通常可以将成型纤维在染料浴中进行浸泡, 这样成型纤维表面就会浸渍或涂覆上一层光致变色染料。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染整工程系的LeeSooJong等[3]用三个光致变色染料I、II、III (结构式见图2) 对塔夫绸 (聚酰胺纤维) 进行浴染。实验表明, 塔夫绸染色后具有光致变色性能。

将染料IV (结构式见图2, 下同) 溶解在乙醇中, 然后将脱脂棉在染料溶液中浸渍, 得到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脱脂棉, 经太阳光 (含紫外线) 照射由无色变为蓝色, 当脱脂棉移至阴暗处后, 蓝色慢慢变淡消失。光致变色过程循环50次无异常发生, 显示出该光致变色脱脂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4]。

纤维浸渍涂覆法虽然具有染色灵活、方便等优点, 但是它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染料分散在纤维表面, 在长时间使用中, 会接触损失、洗涤损失等, 还容易被氧化而失效。针对这些缺点的一个改进方法就是在光致变色纤维表面形成保护层, 例如可以在高分子溶液中浸泡, 在表面在生成一层高分子薄膜, 相当于形成皮芯结构复合纤维。

2 化学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

化学法是指在将光致变色染料引入纤维基质的过程中, 染料与纤维基质之间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化学键。这类光致变色纤维的突出优点是:染色牢固, 耐洗、耐用。但是化学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对光致变色染料的化学结构有特殊要求, 需要光致变色染料必须有活性基团, 能够和各类纤维基质上大量存在的活性基团 (如羟基、氨基等) 发生化学反应[5]。根据纤维成型的不同阶段, 可以将化学法制备光致变色纤维分为原料化学改性、成型纤维化学改性等。

2.1 原料化学改性

原料化学改性制备光致变色纤维是在纤维成型前利用光致变色染料对纤维基质进行化学改性的, 这样形成的光致变色纤维除具有化学法共有的优点外, 与成型纤维化学改性相比, 还有可利用机械方法将光致变色染料在纤维基质中分散均匀等优点。

基于羧甲基甲壳素大分子有着良好的成膜成纤性能, 将光致变色染料IV单体通过化学键合在羧甲基甲壳素上, 得到了具有水溶性的光致变色衍生物[6]。但是将其作为光致变色纤维还存在较多缺点:比如反应是在异相条件下进行的, 导致羧甲基甲壳素大分子上接枝得到的光致变色基团较少, 光致变色效果不很理想;同时由于发生了化学改性, 羧甲基甲壳素衍生物的成膜成纤性能降低, 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此领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样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 除了作成光致变色纤维外, 还作成光致变色薄膜、光致变色球体等, 应用于各种场合。

2.2 成型纤维化学改性

利用含有活性基团的光致变色染料和成型纤维上存在的活性基团 (如羟基、氨基等) 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制得光致变色纤维。和原料化学改性法相比, 成型纤维化学改性一般只发生在纤维表面, 但是由于化学键的存在, 不至于导致染料脱色等问题。

韩国忠清南道国立大学纺织工程系的Son Young-A等[7]利用染料II和三聚氯氰反应合成了活性染料V, 结构式如图3所示, 并将其和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反应得到了接枝染料型光致变色聚酰胺纤维。通过四氢呋喃萃取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发生, 经萃取后, 未形成共价键的掺杂染料型聚酰胺纤维已不能监测到光致变色现象, 而形成共价键的接枝染料型聚酰胺纤维光致变色清晰可见。此领域是目前研究的另一个热点。

成型纤维化学改性除了针对聚酰胺等合成化学纤维外, 也可以是棉麻等天然纤维。天然纤维上存在大量羟基, 可以利用具有活性基团的光致变色染料来修饰。

3 光致变色纤维发展的趋势

实用的光致变色纤维必须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制备简单、成本低、寿命长是光致变色纤维研发的重要课题, 目前制约着光致变色纤维产业化的最主要困难是没有实用的光致变色染料。已经发现的光致变色染料种类本身不多, 并且存在着染料合成困难, 价格高, 反复使用性和稳定性较差等诸多问题。因此, 迫切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新型耐光、耐高温、耐久, 色差明显的光致变色染料。通过对已有种类光致变色染料进行有目的的结构修饰, 已经合成了一批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光致变色染料, 但也有学者认为, 目前这种仅仅通过修饰已有种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方式, 很难得到合乎要求的实用型光致变色染料, 实用型光致变色染料的出现有待于全新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种类的发现。寻找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结构成为目前光致变色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趋势。

制约光致变色纤维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目前大多数光致变色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不高[8], 因此光致变色染料在纤维上的应用, 除了深入研究已有的传统加工工艺外, 也需要注意新型着色工艺, 比如前面叙述的成型纤维化学改性工艺等。

4 小结

如前所述, 光致变色纤维的制备是近年来研究的比较活跃的一个课题, 且已有相当的进展。尽管国外的光致变色服装早已在市场销售, 但目前国内未见光致变色服装大规模出现。围绕光致变色纤维制备的研究日益蓬勃, 期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国内研发生产的光致变色服装能够早日在市场上出现。

摘要:近年来, 新奇的光致变色纤维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和研发者的注意力。综述了生产光致变色纤维的各种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光致变色纤维研发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光致变色纤维发展的主要因素;展望了光致变色纤维研发的趋势。

关键词:材料物理与化学,光致变色纤维,研究,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冯社永, 倪恨美, 梁春梅, 等.光敏变色聚丙烯纤维的研究[J].合成纤维, 1998, 27 (5) :20-23.

[2]万震, 王炜, 谢均.光敏变色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J].针织工业, 2003 (6) :87-89.

[3]Lee S-J, Son Y-A, Suh H-J, et al.Preliminary ex-haustion studies of spiroxazine dyes on polyamide fibersand their photochromic properties[J].Dyes and Pig-ments, 2006, 69:18-21.

[4]孙宾宾, 杨博, 傅正生.5-取代吲哚啉螺萘并噁嗪光学染料的合成与表征[J].印染助剂, 2009, 26 (11) :28-30.

[5]孙宾宾, 陈洁, 杨博.键和光致变色螺噁嗪侧基的聚合物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 2008, 35 (1) :65-69.

[6]Fu Z-S, Sun B-B, Chen J, et al.Preparation and photo-chromism of carboxymethyl chit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spirooxazine moiety[J].Dyes and Pigments, 2008, 76:515-518.

[7]Son Y-A, Park Y-M, Park S-Y, et al.Exhaustionstudies of spiroxazine dye having reactive anchor on poly-amide fibers and its photochromic properties[J].Dyesand Pigments, 2007, 73:76-80.

研发趋势 篇9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洗衣机环保、节能、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对洗衣机驱动装置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洗衣机主要有两种:波轮式和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现有波轮式洗衣机的驱动装置常采用单向异步电机与减速离合器并排平行安装, 通过传动带传递动力, 实现洗涤和脱水功能。该种波轮式洗衣机的驱动装置结构不够紧凑、传动带摩损使传递扭矩不稳定, 减速离合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和靠摩擦力实现洗涤和脱水功能转换的方丝弹簧离合机构, 在工作时都会产生较大噪声。现有驱动装置存在效率低, 噪音和振动大、传矩不稳定的缺点。另一方面, 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洗涤时衣物容易缠绕, 高档织物易磨损变形。目前市场上的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的驱动装置一般采用串激电动机, 与双速单相异步电动机驱动相比提高了脱水转速, 衣物脱水后的含水率降低。其无极调速特性使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衣物选择不同的脱水转速。但由于串激电动机采用的是有刷结构, 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同时在脱水时电刷与换向器的机械摩擦噪声较大, 效率也较低。

二、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对洗衣机节水节电和静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变频洗衣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变频洗衣机驱动装置能对水流和洗涤时间进行智能控制, 在节水、节电、提高洗净度方面优势很明显。洗衣机做到节水节电, 高洁净、静音的关键是对洗衣机离合器的结构改进及采用无刷直流电机进行控制与直接驱动, 使输出的扭矩在高低速时都较大且变速范围宽。新西兰的Fisher&Paykel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世界上第一代采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搅拌式洗衣机。90年代初日本三菱公司推出8kg直接驱动洗衣机。洗衣机驱动无刷化和采用直接驱动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所谓直驱就是在动力驱动装置中取消了皮带传动机构, 由电机直接驱动洗衣机波轮和脱水桶。采用直驱装置的变频洗衣机由于具有转矩大、效率高、节水节电、洗净度高、静音性好等诸多优点, 以日本东芝、夏普、日立、松下等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企业就采用这两种技术开发直接驱动变频洗衣机。日本东芝此种新型洗衣机在中国申请了多项专利, 对其专有技术进行保护。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公司也陆续推出了直驱式变频洗衣机。时至今日, 日本的变频洗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除了继续在电机及控制技术上不断完善之外, 日本的变频洗衣机主要在操作人性化、美观化、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韩国三星、LG紧随日本之后, 也在高档洗衣机上应用了直接驱动的变频技术。

三、市场前景

近几年来, 国外洗衣机生产厂家纷纷推出新型洗衣机。这些新型洗衣机的特色有: (1) 采用无刷直流电机等新型电机, 达到无级变速和高速洗涤; (2) 采用离心瀑布水流和仿手搓水流等新水流; (3) 多功能、大容量、能耗省、噪音低, 洗涤效果好。在国外市场的推动下, 国内著名的洗衣机厂家纷纷仿效, 如:海尔集团、小天鹅、金羚、苏州三星、上海夏普等厂也正在策划推出直驱式变频洗衣机。现有采用皮带轮传动的波轮洗衣机也正逐渐被改进采用同轴驱动无刷变频电机。

四、三星机电公司技术实力

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知名洗衣机离合器专业生产企业, 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3万多平方米,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88人, 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6人, 装备国际上先进的洗衣机离合器自动化生产线和串激电机生产线。

公司具备年产800万台洗衣机离合器的产能, 是国际同行中规模最大的专业洗衣机离合器制造企业, 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名。洗衣机离合器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 “SXJD”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由于公司的洗衣机离合器在稳定性、可靠性相比与其他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在国内市场已经获得广泛认可, 并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公司已经成为韩国三星和日本夏普全球洗衣机厂离合器的独家供应商, 获“韩国三星全球战略供应商代表交流会”供应商最高奖———相生协力奖。

自2001年以来, 公司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公司从2000年开始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2002年公司技术中心被浙江省经贸委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6年三星机电传动设备研发中心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在发展过程中, 深知仅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在同行中获得特殊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资本是不够的。因此, 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合作。2009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站两中心的建立, 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公司重视主导产品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研发, 每年投入技术开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近年取得国家专利21项, 5个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计划项目。

五、三星机电公司的研发策略

国内对直驱变频技术在洗衣机上的应用起步较晚。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门槛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变频洗衣机成本较高。随着直驱变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产品成本会逐步降低。消费者一旦从变频洗衣机中获益, 会改变消费观念越来越接受变频洗衣机, 从而促进变频产品的普及。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环保节能成为家电行业的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三星机电公司来说, 如何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变频技术在洗衣机产业的普及是摆在面前的核心课题。通过变频洗衣机驱动装置的开发, 能使三星机电公司从单纯的洗衣机离合器供应商转型为系统集成供应商, 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提高三星机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三星机电公司“致力机电行业, 突出三星品牌, 打造以洗衣机配件为特色的中国一流、全球知名的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理念, 制定了公司的研发策略。通过对环境、问题、机遇、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明确多种技术发展的先后次序, 预测行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为企业及整个行业的技术投资提供依据。三星机电公司对洗衣机行业未来5~10年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后认为, 洗衣机驱动装置将向产品个性化、功能多样化、控制智能化、振动和噪声低量化方向发展, 对节能节水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为在洗衣机的变频直驱技术领域建立国际竞争力, 公司对市场和社会需求、产业目标及方向、技术瓶颈和研发需求进行了分析, 结合自身的技术现状、优势特点, 制定了适合三星机电公司实际的研发策略。

方向1:DDM波轮洗衣机驱动装置的研发制造。

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皮带轮传动的波轮洗衣机被DDM洗衣机驱动装置同轴安装, 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替代的趋势明显。近年, 洗衣机行业内采用该方案将成为波轮洗衣机的主流。采用DDM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减速离合器实现洗涤和脱水功能, 该方案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技术切换的成本较低, 采用该方案相比于皮带轮传动, 成本不会提高很多, 但对洗衣机的洗涤性能会有较大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国内主要洗衣机生产厂家都瞄准了这一市场, 海尔、小天鹅、夏普等知名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DDM变频洗衣机新品。洗衣机变频驱动的关键在于电机控制与驱动技术, 目前国内洗衣机离合器与洗衣机电机均分别由不同厂家生产, 各自送到洗衣机厂后组装。由于装配的同轴度及传动精度高, 联接结构比较复杂, 洗衣机整机厂对变频直驱部件的装配难以达到精密度与稳定性。业内主流厂家一直希望能有将该变频洗衣机直驱装置的电机与离合器一体化组装后交付洗衣机厂装机。这对国内洗衣机配件供应商的集成制造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知名洗衣机厂商基本采用日本三洋、韩国阿莫泰克的无刷电机, 但一般洗衣机电机厂缺乏离合器制造经验, 难以解决接口处理问题;大部分离合器制造公司又难以解决无刷电机制造难题。三星机电公司有丰富的洗衣机离合器制造经验, 对无刷电机制造也有一定的基础, 加上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技术合作, 共同开发无刷直流电机及驱动器, 变频直驱装置的电机、驱动器、离合器均由三星机电公司生产和组装到位, 极大简化了洗衣机厂的装配工艺, 具有较大的优势, 且能整个主动占领该产品市场。通过加强技术集成能力和改进制造工艺, 实现DDM洗衣机驱动装置向数控化、大容量、低噪音、多功能方向发展, 能保持企业在洗衣机离合器领域的市场优势和赢利能力, 实现洗衣机离合器的数控化和智能化。

方向2:变频洗衣机DD直驱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

市场上现有的变频洗衣机驱动装置一般采用两种方案。其中一种采用DD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洗衣机实现洗涤和脱水功能, DD无刷直流电机基本上参考新西兰F&P、日本东芝、松下、三菱等产品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业界尚缺乏可达到商业应用层次的成套成熟技术, 特别是在电机控制器领域。在电机控制器的技术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次或实验室台面上;电机设计制造领域又面临着诸多国外专利技术的困扰, DD直驱装置技术成本较高, 仅被应用于一些高端产品上, 国内市场目前容量还不是很大;DD直驱装置适应全球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属于电机行业前沿技术, 对三星机电公司创建自主知识产权, 开拓市场具有重大意义。预计会在3~5年后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参考文献

[1].陈永校.我国微特电机的发展.电器工业, 2003 (1)

[2].强曼君.微特电机与应用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 1988 (2)

[3].张思明.我国微特电机行业发展状况.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2 (2)

[4].萧炎.微特电机行业市场及发展趋势.电机技术, 2008 (3)

[5].王秀和.永磁电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6].潘远明.国内外全自动洗衣机现状及发展方向.家电大视野, 2003 (11) :85-9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研发趋势】相关文章:

矿用密闭材料发展现状及研发趋势09-10

我国压裂车组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09-10

策划研发05-30

研发供给06-02

研发人才06-04

自行研发06-24

研发需求06-27

技术研发部门05-24

药研发流程04-30

委托研发合同05-01

上一篇:产业素质下一篇:中学作文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