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研发

2024-05-30

策划研发(精选四篇)

策划研发 篇1

1.1 确定展品主题

科普的内容非常之广泛,涉及到各个知识领域。现代科技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知识内容:

基础科学的普及.许多科技馆展品是结合中小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教育设计的,是中小学生课本教育的补充。这部分主要是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学习。

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展示。现代科技馆除了展出基础知识外,还应展出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或成果,如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成果等。对这些技术的展出,可让观众大致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动态。

社会发展需要普及的知识。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全社会必须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因此,科技馆在做好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还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以让公众引起重视,从而发动全社会来解决这些问题。

1.2 收集素材

收集素材的主要渠道有科普书籍、专业技术刊物、报纸杂志、互联网、国内外的科技馆、博物馆、主题公园、专家咨询等。

1.3 对相关素材整理,确定知识点

科技馆的建馆精神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知识点的选择时,要注意展示的对象是公众,要起到启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所以展品在确定知识点时,不能仅专注于专家学者的视角,更需注意的是广大普通民众的需求。我们在选择知识点时,根据不同类型的主题及受众群体的不同,会有相应的着重点。

高新科技或公众较陌生的科学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拓展了很多新兴的科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新科学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并知道各种各样的科学新名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大部人都所知甚少,所以知识点的选择要全面基础,使其能完整反映主题的原理、应用、发展、成果及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展开,使人们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该科技领域,认识到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循序渐进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展示上,务求做到深入简出,通俗易懂。

公众熟悉的知识领域。基础学科是人们的接触和认识都比较多的知识领域。所以在选择知识点时,首先需要寻找能吸引人们兴趣的内容,得到他们关注其中之后,再进行展开,比如比较经典的展项“双曲狭缝”、“振动的琴弦”;但同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一些配合的展示,使人们自己去对比和发现科学技术应用的意义有利于人们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培养和建立。

针对儿童的科普内容展示。儿童是科技馆特殊而重要的受众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智能水平、科技教育的目标都与成人不同。每个孩子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天生的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愿望,这种对周围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实际上是一种探索科学的心理过程,如果正确地引导他们提出有益的问题,并在寻找答案的经历中,学习和体会科学的方法,积累关于事物的感性经验,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经历是这个时期是儿童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选择知识点时,重点应放在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体验上,通过展项的参与活动,使他们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感性经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科学认知能力,所以“吸引兴趣是手段,培养兴趣和积累方法是目标”。

1.4 展示组织

在确定各个主题需要表现的知识点后,接下来要进行是知识内容的展示组织设计,主要内容是确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组织和表现我们所选择的知识点,使人们在参观和参与之后能得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故事线的组织.通过具有主题内容的故事线,对知识点内容进行组织,同一主题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合理的有吸引的主题故事进行组织配合,不仅能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氛围,使展示过程更具吸引力,同时也更利于参与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内容。

应用意义的表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从应用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表现,应该是我们展项设计需要注重的。在高新技术域的展项中,展示应用已经比较常见,但在基础学科方面,我们觉得展示方法还需要在应用方面进行一些拓展。

思考过程的调动。科技馆的教育方法属于启发式教育,鼓励主动学习。人们走进科技馆一直处于一种是自由探索的状态,没有强迫感,与课堂上的情景完全不同。展项的参与过程中,对参与者的思维调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科技馆有别于其它场馆的特点。

2 展示形式

2.1 展品的表现形式

展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动态演示、互动体验、静态图文等。

“听的容易忘记,看的容易记住,做了才能学会”,科技馆展项应以引导观众主动探究知识,启发观众创造性思维为宗旨,所以观众能够参与、互动和亲身体验的表现形式是展品的最佳选择。但互动展品的技术要求较高,参与的安全性、抗破坏性、操作合理性(展台及操作装置的设置)、操作指引等都要仔细考虑,所以这一类展品的研发周期相应较长。

2.2 展示的主要技术

机械装置、智能机电一体化、多媒体及虚拟技术、多媒体与其它技术结合、图文板及静态模型等

2.3 展品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安全性:展品应注意 (1) 参与的安全性和抗破坏性,结构的设计,楞楞角角的处理,材料的选择,与环境的配合等都要首先考虑安全。 (2) 坚固耐用,可承受相当大的破坏性操作。

成本因素:成本是展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场地因素:展品设计时,要与展览场地的大小、层高、光线的强度等相适应。

地域差异:在展品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各地方的文化、风俗、历史背景,进行一定的考虑。

个体需求:由于各参与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不同,需进行综合考虑。

艺术性与展示功能的结合:展品外观的艺术性与展品功能之间的谐调配合。

3 策划方案的技术论证

展品描述表(样稿):

方案技术论证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技术手段、主要配置、工艺、材料、关键技术的原型试验

技术策划表(样稿):

4 评价展品策划设计方案的一般标准

4.1 创新是关键

外观新颖、独特。全新的表现手段,构思精巧。在原有成熟展品基础上再创新。

4.2 科学性、参与性、趣味性、竞技性

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过程教育、科学实践,其核心部分仍然是过程教育。

4.3 反映的科学知识内容准确

4.4 展示主题内容清晰

4.5 展品制作技术的可实现性

不能脱离两个现实: (1) 现有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 (2) 费用预算

4.6 展品与展品之间的科学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协调

4.7 展示形式和技术手段丰富多样

各种形式的展品配置合理。

4.8 展品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4.9 提供尽量完整的技术资料

冰糖雪梨研发策划书 篇2

一、前言

时下有一种热销的饮料叫“冰糖雪梨”,我想大家很多人都喝过,且觉得味道不错。热销的两个品牌一个是娃哈哈(中国)其口味厚重,另一个是康师傅(中国台湾)则追求的是清新淡雅。追其热销甚至脱销的原因就在于它针对中国人的口味而研发的传统食品的改良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针对性和中国本土特色,且不同品牌推出差异性口味,进一步细分市场,打响了本土品牌向洋品牌的反击战。

二、项目介绍、概括

冰糖雪梨的成功,在于针对本土市场推出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定位及其准确,传统味道结合现代工艺,在洋品牌占据优势的饮料市场厮杀出一条新的道路。携茶饮料、酸梅汤及冰糖雪梨等本土饮品回到了一线市场。消费者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同时也是影响促销方式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饮品口味的偏好及对品牌的忠诚度,都将影响着促销方案的设计。

通过在公共场所拦截采访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夏季对饮品的需求量大,认为康师傅冰糖雪梨定价为2.5元/瓶是合理的。其中,有25%的被调查者希望冰糖雪梨降价促销认;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无需降价、并追求品牌忠诚度;年龄在15-35岁的人更喜欢喝饮料;99%的人有能力购买冰糖雪梨,已经品尝过冰糖雪梨的消费者中60%的消费者认为冰糖雪梨口味很好。但康师傅冰糖雪梨未在大学城开展过促销活动。

三、外部产品的分析:

尚未有同种产品。

新产品开发的意义:

现代人忧心大鱼大肉会造成胆固醇过高,带来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因此,对自然健康、方便易得的食品有迫切的需求,新鲜的瓶装水果原汁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果汁大多数浓度只有10%一30%,但仍有很大的市场。

四、需求分析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加入WTO,整个中国市场出现一系列变化对日化产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中国日化产业已然呈现出转型期的特点。日化产品

是日常生活中必备产品,所以在生理方面,人们希望对自己的身体方面有更大的意处(特别是化学产品)在未来(2007-2010年)日化品市场增长仍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合成洗涤剂市场虽增长较快,但在部分细分市场仍可能获得较快成长。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产品与功能的创新、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与满足特殊需求,提高品类渗透率、满足顾客更高的心理需求以提升产品平均售价等方式。创新未来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局限性:在中国的日化产品的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品牌意识初步觉醒,全球化的影响日趋明显,在以品牌为主导,然而从纳爱斯、立白、丝宝、隆力奇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注重价格与分销的大众消费品领域如洗衣粉市场,本土企业拥有的自身优势仍将有所作为。整个日化市场国际品牌独霸局面必将打破,换而呈现的是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依据各自优势,在各自区隔有序竞争,共同主导市场。现在的产品的资本高,在技术和人力方面都得增加费用,加上人们的饿需求多样化,未必能符合更多人的要求,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市场机会分析

综观目前中国果汁饮料市场,一支是台湾背景的企业统一,以包装的创新和口味取胜;一支是包括汇源、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一支是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在中国国内市场中,冰糖雪梨同类产品还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市场空白。从康师傅冰糖雪梨2011年九月份上市以来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十、促销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所经历的全部运动过程。然而在不同的周期阶段,促销方式的选择也会不同。

在产品的投入期,新产品推向市场,急需获得顾客的认同。可以对零售商进行礼物赠送或折扣激励等促销方式,快速的占有市场。对消费者可以采取免费试喝,有偿赠品促销等方式。冰糖雪梨作为一种新产品,康师傅正是采取了这种促销方法,让消费者熟知产品口味,并得到潜在消费者的认同。

在产品的成长期,产品被顾客接受、销售额迅速上升。在这个阶段,进行产品促销时,要强调品牌和口碑。促销方式以塑造品牌和培养顾客忠诚度为主,形式可以多样化。

在产品的成熟期,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缓慢增长或下降。此阶段可以采取数量促销的方式,比如:特惠包装、买一送一等。

在产品的衰退期,销售额急剧下降、利润趋于零。此时的促销方式可以采用产品作为购买更新产品的赠品进行销售,以促进更新产品投放市场。

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研发进程;研发质量;管理

一、序言

管理作为企业运作的基础,通过决策,推动个体/群体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并最终创造效益。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制造链管理的上游环节,其价值呈现隐性,最易为人忽视,然而却具有战略高度的重要性,把控好这一环,对采购、工艺、制造、维保等后续过程将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二、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概念浅析

研发项目的过程可分为策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设计验证阶段,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伴随其始终。其管理是基于项目里程碑计划中的研发分目标,确保设计人员按照既定计划完成设计任务,并使设计产品符合相关方的需求。当前研发项目呈现了“业主需求多样化、批次多但单批数量少,项目周期紧张、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以往卖方市场的优势已逐步散失,这成为其管理变革的契机。

进程的衡量标准是速度,而质量却是符合程度,速度快与质量好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协调的问题,业主期望交付产品又好又快以满足其运用需要。现实中,高速度往往会部分牺牲质量,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扎实做好最简单的事情,这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主要因素分析

解决管理问题,需要明确其涉及的主要因素。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建设、计划设置、计划实施、知识工程、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对其的见解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

1.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对接ISO9001等标准而开展的,但其本地化却是一个长期过程。国际标准/规范的采用,是企业相关资质认证及走出去的钥匙,外来引进的需要契合国内行业形势、企业内部各方面、地域特点等开展相应调整。同时,制度建设应以删繁就简为要,突出职责定义的明确性、流程的简约性、使用的便捷性,以利于指导工作开展。

2.计划作为承接制度落实与项目应用的桥梁,其设置是基于项目里程碑而深化、扩展的过程。设计计划、设计质量计划、RAMS计划、LCC计划、质量内审等管理计划表达的是各专业部门的诉求,总目标仍是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但多类计划并行也有可能带来角度偏颇,任务重叠,计划大而全,缺乏可执行性等问题,厘清各阶段各部门职责、目标,统一整合各计划,突出其权威性,使各部尊重计划并落实到位,在预期的未来,是可试行的方面。

3.计划实施是管理实践过程的抓手,其应以经过一定层级人员批准后的计划为指导,严格落实各项执行点,突出动态管理,把项目简报/动态跟踪表作为载体,体现项目运作既定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部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推动情况、希望上级予以的支持、下阶段计划等内容;以设计输入研究管控为前提,确保合同分解及解释明确,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到位,类似车辆以往质量问题及优化措施明晰;以内外技术交流(业主/内部相关方)会议纪要为设计输入的补充,检查落实情况,确保项目设计与业主方期望相向而行;以技术规范签订及归档为核准点,确保供应商、业主等方面的供需能力与水平取得最大一致,规避后续重复变更风险;以接口管理为切入点,将Teamcenter作为平台,推进接口文件的提交、审核、归档的电子化实现,推动各阶段接口按计划关闭;以各类阶段评审为基准,试行专家评审团队的连贯性与稳定性,会议纪要跟踪的连续性,项点关闭的专业性检查,同时应研究制定各类评审的标准清单,形成评审标准的专业知识库,并进行不断更新完善,确保各设计阶段成果的质量具有平稳持续性。

4.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研究如何建立、健全、继承、发展设计知识库是研发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组织各相关方对项目过程中(含运行考核)发生问题梳理并深入研究,形成报告,发现一例,深挖一例,从起点保证不再发生;构建专业/兼职分析团队,促进设计变更指标、导向朝科学方向发展,在分类合理的基础上,研究客户/供应商偏好,为后续投标/采购提供支撑,同时设计变更又可以丰富其知识库,对后进员工形成知识点预警;以精益设计管控为诱导,形成合理的奖励体系,引导设计人员集智凝力,持续提供设计改进项点,提高设计质量;增加项目总结阶段,确保各阶段任务完成后成果的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为后续设计项目提供成熟案例。

5.人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对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所有相关方的上下流程及职责梳理,无缝对接,形成项目绩效工资评价的合理计算体系,纳入“设计工时、设计差错率、设计任务完成的延误率、下流程对上流程的满意度”等考评指标,育成“内部客户”的文化土壤,促进员工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使员工主动寻找改善提升空间,构建“个人与企业”的双向盈利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企业科技进步的战略事业单元。

6.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承载企业发展的依托,打通全过程的信息流,保证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延误,不但是进程速度的保证,更是跨部门协同的基础。基于统一平台的信息发布与处理是关键。

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组成与问题分析,可以对后续创新管理提供帮助。

四、总结

“一带一路”战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国外科学技术、文化理念等的激烈碰撞,促动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全方位开放与融合,研发进程与研发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熊伟,苏秦.设计开发质量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策划研发 篇4

一、一般研发流程

研发流程通常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和各阶段测试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产出物(文档)与测试阶段的对应关系通常使用如下“V”型图展现(如图1所示):

二、银行研发流程

大型银行研发中心的研发,项目并行度高,规模大,投产以版本为单位。所以,为了保证投产版本的质量,其研发流程比一般流程要细分得更加明显。如图2所示:

(一)项目立项与需求编写

本阶段应该算是研发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是进行项目规划与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书的编写。本阶段的结果会产生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决定项目是否立项。如决定立项,本阶段还要产生用户需求书。由于本阶段的投入、进度和最终结果均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尽管研发中心会参与本阶段的工作,但一般不进入研发中心的项目管理范畴。因此本文对此也不再进行详细论述。

(二)需求分析

从项目立项,接到用户提交的需求后,研发团队要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组,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一般要产生如下结论与文档:

1. 软件需求书

软件需求书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决定项目最终做什么

通过对需求书进行分析,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后,并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中心需要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监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市场的压力、业务的轻重缓急、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时间要求等,力求最终确认本项目的需求范围。这个范围也许与业务部门在需求书里所提的不完全一致,但这个确认是开展下一步研发工作的基础:包括规模预算、人力资源投入预算、工期预算、版本预定,以及各阶段的设计工作。

当然,如果项目前期和在需求编写阶段,研发部门能够比较深入地介入其中,软件需求书确认的需求范围也许能与用户需求书基本一致。

(2)落实完善细节,提高需求质量

由用户提交的需求书是用户从实际业务处理的角度去描述的一个文档。它应该详细描述在实现每个业务功能时的业务场景,包括人机界面;涉及人员的责、权、利;业务流程;要处理的相关业务资料;信息流程;业务的假定和约束条件。

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用户需求书的质量并不理想。为了完整理解用户需求并准确描述业务流程,需要通过与用户的沟通,才能具体落实上述细节的描述。

(3)与应用系统对应

软件需求书的编写还要兼顾应用系统本身的特点。通过软件需求书的编写,便于后续研发工作能更容易地把用户需求映射成对应用系统的软件需求。

从理论上来说,软件需求书落实了所有的用户需求细节。所以,应该得到用户的确认。使之成为后续研发和验收测试的依据。

当然,如果用户需求书本身已经是按一定的要求格式编写,质量也比较高,加之研发部门也能深入介入用户需求书的编写过程,也许软件需求书与用户需求书之间仅是一种翻译关系,甚至用户需求书能完全代替软件需求书。

2. 非功能性需求书

在软件需求书里,除了描述软件功能外,还要根据用户需求及由此而来的系统变化,提出非功能性需求,包括各种性能要求,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它可作为适应性测试的依据。而非功能性需求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档,也可以作为软件需求书的一部分。

3. 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主要是解决项目怎样做的问题。

知道了应用系统要做什么,总体方案就可以着手于落实项目实现的基本技术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平台的选择、应用平台的选择、生产环境的要求、数据的分布和流向、各环节的控制及安全措施等。在总体方案研讨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在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中,采取最优方案。

总体方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除了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完成本项目的目标外,还要确保本项目符合整个应用系统的架构规划,确保不能因为只看到局部(本项目)利益,而损害了整体(整个应用系统)利益。要防止短期行为,保障整个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总体方案的设计和选择上,还要考虑满足项目的非功能性需求。如制定各种性能指标,及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指标。

4. 项目目标定义书

项目目标定义书是研发中心对项目的规划和承诺。它包含了如下主要内容:

(1)项目组织

主要描述项目的各个负责人。如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等。以落实项目管理责任与对外联系的接口。

(2)需求范围

详见上文软件需求书部分所述。

(3)技术方案

详见上文总体方案部分所述。

(4)假定和约束条件

项目能按时按质完成所需具备的一些假定和约束条件。如需求确认及总体方案能最终落实的时间要求,其他研发环境和条件的假定与约束,风险预估等。

(5)项目预算

包括项目规模、所需要的研发周期和人力资源投入。

(6)项目的版本基础和版本计划

(7)预估性能和质量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需求范围的确认与可投入的人力资源、允许的研发周期和项目质量的关系。在很多时候,业务部门的期望比较高,但研发部门人手比较紧张,工期要求又比较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影响项目质量。这时,就需要通过质量模型,估算出项目大概的质量,看大家能否接受。如果一定要保证一种比较理想的质量,要么延长工期,要么削减功能。

5. 版本功能说明书

这是银行研发中心的一个特点。通常,银行为了应用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避免生产系统的经常变更,各种项目都归并到某一个版本进行投产。这样,每一个版本相当于一个包含很多子项目的大项目。所以,研发中心除了需要有项目管理外,还需要有版本管理。每一个版本均需要有一个版本功能说明书。该说明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包含了哪些项目以及各项目的具体功能;

(2)各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

(3)业务部门及系统运维部门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以软件需求说明书为依据,落实本系统(应用组)技术实现方案的过程。本阶段的产出是系统规格书。面向项目时,系统设计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1. 本系统应该完成的功能。

2. 对本系统的环境要求。

3.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接口。包含人机界面、由上游系统的输入和向下游系统的输出。

4.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流程、接口;输入、处理、输出,以及相关的控制、假定和约束。同时,还要列出各相关子系统的清单及对应的功能需求清单。

5. 系统内数据库的数据配置及数据流向的设计方案。

6. 故障对策。

系统设计的方案除了体现实现功能外,还要体现非功能性需求。而且系统规格书是下一阶段研发工作的依据。

由于银行应用系统非常庞大,银行的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多个系统,且所涉及的系统均有开发工作。因此,每个系统均要进行系统设计,提交系统规格书。

(四)应用设计(子系统设计)

这也是银行应用系统的特点之一。由于应用系统庞大,系统(应用组)下面往往还划分了各个子系统(应用)。

应用设计是系统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其要做的东西与系统设计相似,只是范围小一点。应用设计以系统规格书为依据,落实本应用的技术实现方案。本阶段的产出是应用规格书。面向项目,应用设计应包含如下内容:

1. 本应用应该完成的功能。

2. 对本应用的环境要求。

3. 与其他应用的关系、接口。包含人机界面、由上游应用的输入和向下游应用的输出。

4. 应用内部各程序的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流程、接口;输入、处理、输出,及相关的控制、假定和约束。要列出相关程序的清单及对应的功能需求清单。

5. 根据系统规格书,进行应用内数据库的具体设计。

6. 故障对策。

应用规格书是程序设计的依据。应用设计的方案除了体现实现功能外,还要体现非功能性需求。

当项目涉及多个应用需要修改时,则每个应用均要进行应用设计,提交应用规格书。

(五)程序设计和编码

程序设计以应用规格书为依据,落实本程序的技术实现方案。本阶段的产出是程序规格书和程序源代码。面向项目,程序规格书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1. 本程序应该完成的功能。

2. 与其他程序的关系、接口。包含由上游程序的输入、向下游程序用的输出,本程序的处理及相关的控制、假定和约束。

3. 程序涉及的所有表、数据库的清单。要注明哪些表和数据库仅供参照,哪些表和数据库会有增、删和改的处理。对于会修改(更新)的表和数据库,要把会修改的字段及修改条件列出来。

4. 故障处理。

5. 程序逻辑流程图。

程序规格书是程序编码的依据。程序设计的方案除了体现实现功能外,还要体现非功能性需求。

当项目涉及多个程序需要修改时,则每个程序均要进行程序设计,提交程序规格书。

(六)测试阶段

银行研发中心的测试流程对应开发流程,通常也比一般的测试流程划分得更细。有如下几个阶段:

1. 单体测试

单体测试主要针对单个程序进行测试。

测试的对象是单个源程序,依据是程序规格书,使用的是白盒测试方法。而测试者通常是程序编码员本人。其测试目标是:实现所有要求的程序功能。

由于是单体测试,程序的外部运行条件如输入、数据库和输出等一般需要使用模拟数据。而模拟数据通常需要人工建立,也可以由模拟器产生。

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主要针对一组相关联的程序进行接口及组合功能测试。

这些相关联的程序一般存在流程上的上下游关系: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或者是数据使用的上下游关系——上游的输出是下游的输入等。对于某个程序而言,与在单体测试阶段不一样,在集成测试阶段,该程序的输入通常由调用程序提供;该程序需要处理的数据库通常是已经处在某个生命周期下的接近真实环境的数据库;该程序的输出,通常是输出到下游程序。这样,通过前后和上下联动,既可以检查程序之间接口的正确性,又可以进一步检查上游程序处理的正确性和程序组合功能的实现。

集成测试的主要依据是应用规格书,主要使用的是白盒测试方法。如果关联程序跨应用的话,还要参考系统规格书。测试者不一定或不仅是程序编码员本人,还可以是项目组其他兼职或专职的测试人员。

由于程序的调用与被调用关系往往是网状的,即某个程序会调用多个程序,而某个程序也会被多个程序调用。所以,理论上集成测试需要测试所有的调用组合,起码要测试主要的组合。

3. 系统(产品、产品线)测试

系统测试是以项目为对象进行的测试。如果项目跨系统(应用组)的话,其测试范围不但会跨应用,也会跨系统。测试的依据是系统规格书,既使用白盒测试,也使用黑盒测试。测试的组织和团队一般不是开发团队,而是产品线专业的系统测试团队。测试的目标是,在整个应用系统内验证项目的所有功能。

除非数据来源涉及银行外部系统而外部系统又难以配合,否则,在应用系统内从人机接口开始,应尽量使用真实的数据而非模拟数据来证实系统间的接口和系统组合功能的实现。

在系统测试阶段,除了对项目进行测试,还要对产品线进行主流回归测试,以验证产品的整体功能。并确保经过本项目后,产品会得到完善和提高,且质量不会受项目的影响。

4. 版本集成测试

版本集成测试是对整个要交付投产的版本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将要投产的版本。测试的依据是版本功能说明书,基本使用黑盒测试。测试者是研发中心组织的版本测试队伍。测试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在所有项目整合成投产版本后,项目之间没有不良影响,整个版本的新功能可以正常实现;二是要保证整个版本在增加了新功能的修改后,原来的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整个版本的质量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版本集成测试不但要对项目相关功能进行测试,还要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系统的所有主要功能的主要流程进行回归测试,以保证整个版本的质量。

而且,大量的回归测试最好是使用工具进行测试。

5. 适应性测试

适应性测试的重点是对整个版本进行非功能性测试,依据是非功能需求书。测试者是研发中心的适应性测试团队,可以与版本测试团队是同一团队。

适应性测试针对的是各种性能要求和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对版本的新功能进行适应性测试,另一方面也要对整个版本进行适应性测试,以保证投产的版本没有因为新功能的增加而降低了其它各种性能。在性能测试方面,一般需要使用一些压力测试工具。在其它方面的测试上,可能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测试方法和案例。

适应性测试应该尽量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以保证适应性测试的效果,包括使用类似生产环境的软硬件环境,使用类似生产环境的数据及使用类似生产环境的外部接口。最后一条是最困难的,因为可能会涉及外部资源和外部配合。所以,研发中心一般不具备进行适应性测试的条件。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建立一套基本独立的可以作为适应性测试的环境。如果不行,也可以利用生产环境的备份环境或灾备环境来进行测试。

另外,由于适应性测试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生产数据,为了安全,要对某些敏感数据进行变换。

6. 验收测试

测试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的对象是各个项目,测试者是需求提出方,依据是软件需求书,使用的是黑盒测试方法。验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版本中包含的所有项目的功能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

验收测试使用的环境可以与适应性测试使用同一个环境。

六个测试阶段内容如表1所示:

(七)投产和推广阶段

本阶段是研发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项目关闭阶段。作为一个投产版本里的项目之一,由于在投产后的几周内,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所以通常把项目的结束时间定在投产几周后,例如定在一个月后。这样,在投产后的一个月内,项目组还存在,就能确保迅速解决投产后出现的各种版本问题。

另外,在本阶段,要对项目和版本作出总结。

三、各阶段分布及人力资源投入分布

不同的研发团队、不同的研发文化、不同的项目,其研发周期的分布和人力资源分布不完全一样,但规律大致相同。假设我们把整个流程分为三大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主要是需求分析,中期包括各种设计、编码、单体测试和集成测试,后期包括系统测试、版本测试、适应性测试和验收测试。从统计数据分析,整个研发周期的时间分布和人力资源分布大概如图3所示:

首先,我们发现,三个阶段的周期大概相同,各自约占整个研发周期的三分之一。

另外,从工作强度来看,前期相对较轻,三分之一的工期仅使用10%的人力资源。其原因是,该段周期主要的工作是需求确认和细化,落实项目总体方案,制定项目计划等。因为工作没有全面铺开,直接参与的人员比较少。而中期的压力最大。在三分之一的工期要投入55%的人力资源。因为此时研发人员已经拿到相对完整的软件需求、总体方案和计划,开始进行详细设计,然后编码、自测。特别在程序设计、编码和单体测试阶段,工作可以以程序为单位全面展开,可以投入比较多的人力资源去并行工作。后期占用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基本相当,大概都是三分之一,可以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从人员分工来看,如果我们根据三个阶段进行人员分工,依照前期属于架构设计范畴、中期属于开发、后期属于测试的分工,架构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比例可以大致划定为10:55:35。这样,各类人员的工作压力将会大致相等。

这里要强调的是,实际上三类人员的分工,并不是以研发周期为界限分工的。三类人员的工作都应该出现在整个研发周期。不过,不同周期主要的工作承担者和责任不一样而已。架构人员除了在前期承担主要工作和负主要责任,在中期要指导和关注开发人员对总体方案的理解和落实,还要通过在中后期的参与,直接、及时地发现架构的缺陷,以便即时或日后完善。开发人员也要通过前期的积极参与,尽早了解项目需求,争取在落实项目方案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力争形成最佳方案。在后期也要及时配合和了解测试工作,及时解决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另外,测试人员也要在前期介入,了解项目情况,在中期做好测试设计和案例准备,以便后期接到程序能马上展开测试。

一个较大规模的研发中心, 在同一个时期内, 会有上百个项目在并行开发。这些项目大小不一, 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均不一样, 会分属不同的版本发布投产, 如图4所示。

在这种滚动与重叠的开发过程里,要使各研发阶段的安排相对合理,让各类研发人员能够相对平衡又紧凑地在各阶段展开工作,既不用等待阶段衔接,也不会由于时间太紧而超负荷工作。因此,确定各研发阶段的时间分布和相应各类人力资源的分配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困难的事情。如果按上述模型进行分配,则基本能达到目的。

图5是假设有3个项目滚动重叠开发的模型。这三个项目规模大致相同,开始周期相差一个阶段。从图中可见,各类人员在各阶段都能平稳衔接。如果这个项目前、后的其它项目都是这种情况,那么,各阶段基本能够把人员100%充分利用起来,工作压力也相对缓和很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策划研发】相关文章:

新产品研发策划书07-01

研发趋势05-11

研发供给06-02

研发人才06-04

自行研发06-24

研发需求06-27

技术研发部门05-24

药研发流程04-30

委托研发合同05-01

研发团队管理07-02

上一篇:水利调度自动化下一篇:兽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