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需求

2024-06-27

研发需求(精选七篇)

研发需求 篇1

1 系统简介

计量业务管理软件是进行计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编制该软件的最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检测工作涉及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闭环控制。该软件的主干业务模块有:仪器设备收发管理模块、检测数据证书管理模块、检测费用管理模块、证书业务查询管理模块、检测人员信息管理和标准器信息维护模块等组成。作者结合本单位业务流程特点和管理要点,全程组织设计了本软件的架构和流程框架,现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2 软硬件要求

服务器使用现有的服务器或根据需要稍加升级即可满足要求。客户端计算机:主流办公电脑或OfficeStation类型瘦客户机均可,100M网络连接。软件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OFFICE2003,SQL2000。

3 系统介绍

3.1 仪器设备收发管理模块

该岗位负责仪器的接收、录入、交接、收款和送检单位信息维护等工作。

3.1.1 送检仪器受理

接待人员在接到仪器后,录入其相关信息,其中送检单位名称、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可通过信息查询并选择确认。然后为仪器分配条码,并将条码联粘贴在仪器上。或者通过条码枪对以前检测过的仪器进行信息录入。或者选择送检单位,点击“历史查询”键,通过历史信息查询界面,调出该送检单位已经检过的仪器信息,通过双击仪器条码,即可实现仪器信息的录入。

3.1.2 仪器提取

实验室人员通过送检仪器查询,到收发室提取仪器。提取时,收发人员通过仪器提取界面,调出相关仪器信息,由提取人通过密码确认后提取仪器。

3.1.3 仪器返还

实验室人员将检测完成的仪器返还到收发室,收发人员通过仪器返还界面,调出相关仪器信息,由返还人通过密码确认,即完成返还。

3.1.4 送检单位信息登记查询管理

送检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邮编等。具体操作分为增加、删除、修改。

3.2 技术检测管理模块

该模块负责证书填写、核验、审批、送检仪器信息管理、相应证书模板管理。

3.2.1 送检仪器查询

实验室人员通过送检仪器查询界面,到仪器收发室提取仪器。

3.2.2 证书填写

检测前,将条码一联粘贴在相应的原始记录上。检测完成后,检定员通过证书信息录入和费用管理界面,确认仪器相关信息。

3.2.3 核验确认

核验员通过核验管理界面,对记录和证书内容进行核验,无误后进行确认。确认成功的仪器信息将不再显示于该列表中。

3.2.4 证书签发

签发人通过证书签发界面,对记录和证书内容进行审核,同时在相应的折扣范围内确定检定费用,无误后确认,然后点击“打印”键,完成签发。如果打印完成的证书有误,由质保部门负责核验撤消,检定员重新填写,再经核验、签发。

3.2.5 检测模板管理

按照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依据规程、规范等要求制作检测模板。

3.2.6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仪器时,实验室人员根据工作量领取条码,检测前,在原始记录粘贴条码一联,在被检仪器上粘贴条码二联。检测后,检定员在本室直接录入仪器信息及条码。证书信息录入和费用管理界面的操作同上。

3.2.7 补填送检仪器信息

通过补填送检仪器信息界面,实验室人员可以将仪器收发人员没有填全的信息补填。

3.3 检测费用管理模块

负责费用收取,在单据背书需要分账的科室及金额。

3.3.1 费用查询

通过仪器条码或登记ID进行费用查询,如果在送检单位全部未结费用前作标记,将列出该单位的全部费用信息。然后点击“生成帐单”键,完成帐单的生成,点击打印帐单键,生成检测费帐单和修理费帐单。

3.3.2 减免电子审批

如需要费用减免时,由具有权限的责任人通过系统电子审批。如果审批内容有误,可点击“撤销审批”键,重新审批。

3.3.3 收费管理

正常收费时,在收费管理界面上选取单位名称,然后点击“确认保存”键。需要减免时,由财务人员持检测费帐单和修理费帐单报请责任人签字、批准,同时在收费管理界面上选取单位名称,在减免金额处填写金额,选添审批责任人,然后点击“确认保存”键,再点击“打印帐单”键,重新生成检测费帐单和修理费帐单。

3.3.4 协议管理

首先通过协议管理界面录入协议信息(协议文件录入需双击协议文件栏),并点击“确认保存”键。需查询协议信息时,点击单位名称,再点击“协议文件”键。

通过协议-仪器信息管理界面添加仪器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该界面进行缴费查询。

3.3.5 催款管理

通过催款管理界面,选择送检单位,列出检测完成但未缴费的仪器列表。

3.4 业务证书查询管理模块

该岗位负责业务审批、证书发放、查询统计和一些具有较高权限的操作.

3.4.1 证书发放电子审批

如需要先取证书,后缴费用时,由具有权限的责任人通过系统电子审批。如果审批内容有误,可点击“审批撤销”键,重新审批。查询与勾选操作同前。

3.4.2 证书发放

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所出具的全部证书,均由业务部门统一发放。业务科通过扫描条码,添加需发放证书。

3.4.3 仪器流程查询

通过仪器流程查询界面,选取仪器条码,点击“查询”键,可查询送检仪器信息录入、费用审批、证书发放等一系列过程的操作信息。

3.4.4 综合信息查询

通过综合信息查询界面,根据需要,设置查询条件,进行送检仪器、检测费用和收入信息等综合信息查询。

3.4.5 保存期外证书删除

业务部门通过保存期外证书删除界面,依据证书保存期限的规定,对保存期外证书删除。

3.4.6 证书撤消统计

通过证书撤消统计界面,可以统计出每个科室相关人员撤消的错误证书数量。

3.4.7 模板操作查询

通过模板操作查询界面,可以查询每个科室相关人员修改证书模板的信息。

3.4.8 核算单位收入查询

通过核算单位收入界面,可以查询各核算单位年初到指定日期的收入。

3.5 系统管理岗位模块

该岗位负责管理系统的基本设置,如:部门科室,人员信息,分组信息,人员权限,证书类型等。

3.5.1 人员管理

通过人员管理界面,添加单位内部人员信息,如姓名,登录名,核算单位等项目。用户初始密码为登录名。同时可以进行设置电子签名的操作。

3.5.2 核算单位管理

通过核算单位管理(科室)和核算单位管理(组)界面,可以使费用分解,核算单位可以按科室、组进行核算。

3.5.3 本单位信息管理

通过本单位信息管理界面,录入本单位的相关信息。

3.5.4 科室字冠设置

系统管理员通过科室字冠设置界面,依据规则设置科室字冠。

3.5.5 权限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权限管理界面,依据管理层决定,设置相应岗位权限。

3.5.6 仪器分类设置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仪器分类设置管理界面,对单位开展项目,按科室进行分类。

3.5.7 书类型管理

系统管理员通过证书类型管理界面,实现证书分类的管理。

3.5.8 码管理

系统管理员按条码规则要求设定号码。

3.6 标准器信息维护模块

计量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各个科室的计量标准数据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既方便打印证书时自动选择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同时计量标准的到期提醒功能更方便了对计量标准审核日期的掌握,不会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而耽误了计量标准的审核。超期计量标准的使用将不予通过系统审核。

4 结论

计量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规范了业务流程,避免了一些人为行为,通过梳理计量业务流程,解决了很多以前组织协调困难、职责混淆不清、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系统在推广过程中,首先统一思想,解决问题,这是系统能得到快速应用的根本。模块化的设计使得业务流程的改变能较容易的反映到系统设计中去。同时前期的需求分析将对系统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船舶自动化的技术需求与研发重点 篇2

简要介绍了船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结合三大自动化基本系统及其它系统对船舶自动化的`技术需求,指出了当前应着力开展的研发重点和目标,并就如何具体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 者:侯馨光 张敏 刘S 张维竞 HOU Xin-guang ZHANG Min LIU Yun ZHANG Wei-jing  作者单位:侯馨光,张敏,HOU Xin-guang,ZHANG Min(上海船研所,上海,35)

刘S,LIU Yun(711研究所,上海,08)

张维竞,ZHANG Wei-jing(上海交通大学,上海,0)

刊 名:上海造船 英文刊名:SHANGHAI SHIPBUILD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U664.82+2 关键词:船舶行业技术发展   船舶自动化   自动化配套  

创新双翼:需求确认和产品研发 篇3

第一类,数量众多,既看不清市场,也不善技术研究。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瞄准成功企业,凭模仿、跟风或山寨之类的手段应对同一市场,结果,只能在市场的缝隙里分一杯羹。经济不景气时,最受打击的就是他们。

第二类,在“研究需求”或“研发产品”方面,有所长亦有所短。这类企业往往先是风光一时,接下来,或者眼睁睁地看着跟进的同行瓜分市场,或者抓一手技术“好牌”却成不了赢家。

最近,笔者接连参加了多家集团公司的“十三五”规划研讨,几乎都涉及地产业务的创新问题。自“十二五”中期起,商品房存量过大已成为既定事实,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被迫转型,例如,转向商业地产、定位整体城镇开发、投资养老地产。这些调整大多拘泥于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多少有些跟风、效仿的意味,针对的只是显性需要或浅层需要,产品研发方面少有建树。

事实是,眼下的养老地产已成房地产行业中的“热门”和“新宠”。调查和研究显示,近来涌入这一细分市场的购买力,依然有不少是指向“保值”和“投资”的。地产企业应该如何真正服务于养老事业,并形成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看一个邻国的案例。日本大阪市区人口不到200万,各种养老机构超过400家。早期,当地的房地产企业也是热衷建造养老院。这些项目主要建在郊外,不仅不利于亲朋探访,而且陌生的环境也使老人产生不安。更重要的是,唐以后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至今孝道仍是衡量代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父母送入养老院有背离“孝”文化的嫌疑。所以,面对市民对养老院的冷淡,当地政府逐渐改变策略,引导有关企业和机构在社区内建立各种各样的“托老所”,分“临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最近20年,在新建的住宅区内大多设有提供日托服务的托老所,子女们上班前把老人送来,傍晚再接回家去。即便住长期的托老所,多数老人也与子女只隔“一碗热汤的距离”。这种满足文化需求的养老方式,离家不远、与亲人不分离,又能频繁遇见邻居,很亲近、不陌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使开发商的收益可观。

第三类,企业是市场上的佼佼者、各行业中的标杆。这类企业把对市场需求的关注,从显性需要拓展到了隐性需要,并有能力以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去启动这部分需要,从而形成并长期拥有一片新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宝洁注意到一个市场现象,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涌入全美各地的牙医诊所,形成一个6亿美元的市场。宝洁的牙膏板块佳洁士经研究认定,这种需求会呈线性增长,未来市场需求强劲,而且超过六成的美国人恐惧甚至讨厌牙科手术。结论是,家用牙齿美白产品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处女地。经过两年的设计、研发,佳洁士于2001年推出一款美白贴片,消费者只需花费不及牙医收费的六分之一的开支,便可以在家方便地完成美白牙齿的过程。面市3年后,该贴片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同期美国牙医美白市场,如今已走向全球市场,成为佳洁士主要的利润来源。

常识是,“需求确认”和“产品研发”的能力构成创新型企业的双翼,缺一或者此强彼弱,都将成为企业前进的羁绊。

研发需求 篇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家之间的竞争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研发活动成为了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政府对研发活动的关注在于通过各种政策激励不同研发主体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 积极开展研发活动, 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在于企业不断扩大研发经费支出支持研发活动方面的创新。可以说, 企业的研发活动已经成为了研发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企业, 研发活动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这种背景下, 政府需要从整体上对国家研发活动进行统计, 企业研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研发活动自然也包括在内;企业也需要对本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进行统计, 以了解本企业的研发状况。也就是说, 对于企业研发活动, 政府和企业都存在着对其进行统计的强烈需求。因此构建企业研发活动的统计指标十分必要。

1 政府和企业构建企业研发统计指标差异分析

政府和企业作为构建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的需求主体, 两者在构建研发统计指标上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影响了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的构建, 本部分将从政府、企业两个需求主体的差异出发, 分析企业研发统计指标构建中的困境问题。

1.1 需求主体目的不同

政府和企业虽然都是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的需求主体, 然而两者对于构建企业研发指标的目的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部门, 对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的需求的目的主要来自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研发活动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研发活动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政府需要对研发活动进行统计, 从整体上掌握国家的研发活动, 从而有根据地制定科技政策, 推动研发活动的健康发展。

研发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来进行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 其研发投入的资金均来自政府投入, 因此对这两类研发活动的统计相对容易。企业研发活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自主行为, 其研发投入的资金来自于企业自身, 政府只能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和指导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研发活动本身就较为复杂, 企业自身对研发活动的核算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工作, 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当局对如何核算企业研发活动一直进行探索。此时, 处于企业外部的政府想要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统计, 必须需要以企业上报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企业作为研发活动的主体, 进行研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获取利润。因此, 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统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正确的反映和监督研发活动, 此外,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下企业还必须对研发活动进行外部披露。整体而言, 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经营决策及信息披露的需要, 这和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因此企业进行研发统计的目的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 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主要是公司相关利益方博弈的结果。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向政府报告研发活动状况。

1.2 研发活动定义不同

有关研发活动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 而且在国内的科技部和会计组织的定义也存在着部分差异。在企业研发活动统计中, 政府依据科技部标准进行研发统计, 企业依据会计准则对研发活动进行核算, 两者在定义上就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那么, 由此衍生出来的有关研发活动范围的界定, 研发活动费用的计算以及研发指标构建方法上必然也存在差异。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研发指标构建的准确性必然受到干扰。

1.3 研发费用界定不同

企业研发统计指标中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就是指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政府从总体上进行企业研发统计时依据国家统计局会同科技部的标准进行, 而企业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统计时既要满足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 又要满足信息披露的需要, 因此依据是财政部指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在费用的计算方面上有着根本的差异的。

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费用界定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会同科技部制定的标准。国家统计局于2000年出台相关文件对研发活动界定如下:科技活动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的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费用可以划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两个组成部分, 内部支出主要指日常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从企业的内部支出构成可以看出, 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内部支出由劳务费、基本建设费和其他日常支出三部分构成。国家统计局对经费支出的界定解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

企业对自身研发费用的界定主要是依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其中明确界定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企业开发经费支出的范围, 包括企业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界定主要依据权责发生制。

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经费支出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者对于研发支出的分类不同, 政府依据支出的内外部性进行分类, 而企业则依据研发的阶段进行分类, 这会导致统计口径空间的不同;二是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是根据收付实现制作出的, 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界定解释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 这会造成统计数据在时间上的不同。统计依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统计指标在构建上的困境。

2 研究启示

研发 (R&D) 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乃至综合国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研发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对于完善和改进国家企业研发统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管理决策也有重要意义。

但是, 由于研发活动的定义尚未统一, 政府和企业依据不同的定义界定了研发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这会导致研发活动范围的界定、费用的界定等多项经济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此外, 不同需求主体在目的和利益上的分歧也会对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统一构建带来困难。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研发投入统计数据存在偏差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不同需求主体 (政府和企业) 对于企业研发指标构建上的差异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构建完善的企业研发统计指标必须考虑这些差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几点启示:

2.1 在理论层次方面不断完善, 力争在国内形成具有统一认识的研发活动的定义

这一点对于企业研发指标构建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准确地界定研发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为不同的需求主体制定研发指标标准提供参考。

2.2 充分尊重企业主体的统计需求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企业内部本身就存在着对研发活动正确反映的强烈需求, 这种需求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政府层面企业研发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于企业的报告, 如果政府不尊重企业的统计需求, 盲目制定企业无用的统计指标, 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来采集数据, 必然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于是就会出现虚报数据、捏造数据等现象, 统计偏差必然也就出现。

2.3 考虑相关利益方的影响

企业研发指标中包含着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内容, 这些内容在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下会导致偏差, 从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这一点和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极为相似。比如考虑避税因素的影响, 企业必然会扩大费用化研发支出范围, 减少资本化利润的范围。这种改变是公司为其利益的主观改变, 并不符合企业研发活动的经济本质, 必然会导致统计偏差。因此相关利益方的影响也必须予以考虑。

总之, 企业研发统计指标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以上因素, 政府绝对不可以完全从自己视角出发单边制定指标, 或者试图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进行统计。完善理论, 尊重企业主体需求, 考虑利益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构建这一指标才会解决其困境, 达到构建尽量完整的指标体系的目的。

摘要:构建完善的企业研发统计指标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需求。政府和企业在构建研发指标的目的、定义和关注点差异使研发指标的构建陷入困境。

关键词:需求主体,研发活动,统计指标,会计指标

参考文献

[1]陈兆莹.试论区别不同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完善科技评价体系[J].科技成果纵横, 2003, 5:12-14.

[3]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 (2005)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4]丁福虎.科技评价指标设置的误区[J].科学管理研究, 2002, 6:38-41.

[5]鲍玉昆, 等.基于SMART准则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涉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2:46-48.

研发需求 篇5

专有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 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对专有技术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专有技术实质上就是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定工艺所需要的具有秘密性的知识、经验和技术, 它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产品设计、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方案、配方、技术规范, 以及管理、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表现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口头传授等。

21世纪以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并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勘察设计专有技术作为技术秘密已经逐渐成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是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重要资源, 它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创新, 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行业内部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大量的专有技术的形成和研发, 使得勘察设计专有技术成为勘察设计行业的秘密武器和“杀手锏”, 为勘察设计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所以勘察设计企业研发专有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专有技术研发的一系列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所以, 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制度需求。针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它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

二、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宏观管理的制度需求

技术研发的过程管理主要是从专有技术研发的各阶段进行总体的管理,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其中专有技术研发的宏观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管理, 它主要是依靠国家勘察设计部门运用一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相应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 使得专有技术的研发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合理地利用。

在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制度中,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它是一种对研发人员行为的不成文约束和限制, 不具有强制性;正式制度是人们在专有技术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活动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的方法、政策、法规等, 起着约束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的作用, 具有强制性;而这些制度的实施机制则是指由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体系、实施规程和行使机构等。从中可以看出, 实施规程和运行机制离不开机构的支撑, 非正式的制度能够摆脱机构的约束。但是,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 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机制的调节, 而一个有序的、合理的、公平竞争的机制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才能形成, 一些非正式的习惯、方法等在其作用上微乎其微。换句话说, 就是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离不开机构的保障, 而宏观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相应机构的形成和设置。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部门、人员的协同努力, 需要综合地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我国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 我国勘察设计协会、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都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如对它的研发机制、研发办法等作出规定, 但是由于专有技术的研发水平与利用水平不高, 导致专有技术研发缺乏系统性管理。因此, 组建相应的管理部门,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已经成为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管理的现实制度需求。

三、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得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成本管理效率很低, 所以将研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引入到研发成本管理中。对于每个阶段, 都会有相应的成本投入。勘察设计企业为了在投入最小成本的前提下, 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应该对每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使得研发过程各阶段的成本管理更加明确, 更有利于各阶段的成本控制, 从而使得成本管理效率有所提高。这就是专有技术研发实现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成本投入是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力量源泉, 近年来, 我国在专有技术研发活动上面的成本处在迅速增长期。2006年, 我国的研究与开发 (R&D) 成本支出总额达到3003.1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22.6%, 其中企业支出占绝大部分。可见, 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发的新主体, 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多, 就更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或制度体系对技术研发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目前, 我国关于研发成本管理的研究非常少, 对于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本控制方面。例如, 2005年, 徐露宁、张和明提出了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研发支出的相关对策;2007年, 闻树瑞提出了机遇研发活动中的各类风险控制的研发成本控制框架。然而, 对于专有技术研发这类具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是不能简单地将它和产品的研发视为一体。对于专有技术的研发, 我们将专有技术研发过程的各阶段引入其中, 对其每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 进而对研发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

国内外的学者根据不同标准对技术研发的各阶段的划分不同。本文前面提出将专有技术研发分为四个阶段, 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成本对技术研发成本进行管理。

1. 初级基础研究阶段。

基础研究主要是明确要研发的技术方向、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调查报告等。成本支出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查费用、咨询费用、图书资料费等。这个阶段是整个研发活动的开始阶段, 对整个研发活动的成本支出有着很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着研发成本的高低。因此, 在此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初级基础研究阶段的各方面的成本支出, 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的管理。

2. 发展研究阶段。

发展研究阶段是对技术研发活动基础性研究的进一步研究, 此阶段进行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对研发的技术进行初步评估, 以及进行市场对技术的需求进行调查等。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本包括主要研发人员的薪酬、调查人员差旅费、各项调查费、所需材料及设备费用等。这一阶段的成本投入在整个研发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 同时也可能会有加大成本投入的风险发生, 对于此阶段的成本管理制度需求是很大的。对此阶段的成本支出, 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该阶段的成本投入划分不同的比重, 使得成本的利用达到最有效、最合理。

3. 技术研发阶段。

该阶段是研发取得成果的阶段。专有技术形成的阶段, 此阶段成本投入较大, 这一阶段的主要是测试新产品和新技术, 由此相应地产生各种费用支出支出, 如人工薪酬等。专有技术的价值成本是技术研发阶段的结果, 所以在研发各阶段中, 技术研发阶段对于技术研发成本投入、质量以及后期收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而该阶段的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4. 应用实践阶段。

应用实践阶段是对研发专有技术的应用测试。该阶段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投入使用前的必要准备支出。这时发生的研发支出相对较小。该阶段是研发勘察设计专有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技术研发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否达到要求、不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等, 都在实践应用阶段能够体现出来, 因为应用实践阶段要对研发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检测, 从而在应用实践阶段就会产生较大的专有技术检测风险。在该阶段之后, 可以根据实践的结果对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细微调整, 使其更适合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

四、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的制度需求

目前, 我国还没有正式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勘察设计单位都是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规范和一系列的适用标准, 但是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还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 难以实现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所以, 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显得格外重要。

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化涉及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的编制、发布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这些都是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 也是专有技术研发的基础, 对专有技术研发进行标准化管理, 有利于专有技术研发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同时也为专有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鉴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其研发的制度需求仍是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 为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构建提供参考。此外, 除本文上述几方面之外, 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还对组织研发、人才供给等方面有着现实的迫切的需要, 因此,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构建一整套制度体系来对研发活动进行管理。

摘要:专有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维持自身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构建在一整套合理制度安排的基础之上。文章从专有技术研发宏观管理、研发成本管理和研发管理标准化这三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制度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成思.Know-How概论.建筑管理现代, 2004, (4) :12~14

[2].陈燕玲.勘察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69~70

[3].宋雪莲, 张德洲.企业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探讨.财务与管理, 2010, (11) :89~90

[4].管随诊.企业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31) :185~187

[5].马海群.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需求分析.图书馆.2009:10~11

[6].李松龄.制度需求的概念.制度研究与评论, 1999, (3) :34~37

[7].李厚廷.制度需求的制度变革动力效应.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8 (8) :38~40

研发需求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需求分析,教材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 十多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 大部分独立学院仍然“生搬硬套”母体高校的教材, 不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水平, 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束定芳就指出, 不同类型与水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写自己的教材。独立学院也应该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水平及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宗旨的教材, 这已成为关注独立学院发展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但是现阶段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独立学院外语教材很多都没有在先期开展学生需求调查分析, 导致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国内外学者都认为, 教材的研发与编写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Yalden认为, “ (教学大纲) 框架设立之前必须开展需求调查”。Brown也指出, “研发出满足某个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课程大纲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程晓堂对需求分析在教材设计与评价的启示意义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夏纪梅也把需求分析放在设计现代外语教材的第一步。

现阶段外语教材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方面, 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还较为短缺, 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因此, 笔者对广西三所比较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1147名学生进行了结构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 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试图找出所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希望能对研发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有所启示。

一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现有水平调查与分析

结构式问卷问题1调查受访者对自身英语总体能力的评估, 由回答可看出, 56%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英语水平为“一般”, 只有12%的学生自信地认为自身水平为“良”。问题2请受访者估计自己的词汇量。只有23%的学生估计自己的词汇量在4000~6000之间, 估计3000~4000词汇量的学生则占54%。那受访者是否认为他们与一本、二本学生有不同之处 (问题3) ?对于这个问题, 有11%的学生声称没有不同, 44%的学生认为最大的不同是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另有23%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基础较差”, 还有17%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动机不强”。那么受访者认为最难掌握的英语知识是什么 (问题4) ?语法以56%的比例占第一位, 其次是词汇 (34%) , 再次是语音 (10%) 。至于最难掌握的英语技能 (问题5) , 占据第一位的是翻译, 第二位为说、听占第三位。

与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的结果与以上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都说明受访者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教材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对现行教材的难度 (问题6) , 认为难度适中的受访者占总数的62%。调查结果表明, 现行教材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对教材的满意度 (问题7) , 大部分学生 (89%) 声称教材使他们满意。这一结果也印证了上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在问题8问到是否有必要补充课外材料时, 绝大部分受访者 (93%) 认为这是必要的。那受访者是否认为有必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与需求设计教材 (问题9) , 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此表示赞同。该结果表明, 虽然受访者对现行教材较为满意, 但根据他们的水平与需求设计的新教材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满意。但同时, 40%的学生持相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与学生进行访谈的记录或许能给出解释。学生甲:“我很清楚我们独立学院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的差距。但是, 如果我们课本的难度降低了, 会不会把我们的差距拉得更大。”学生乙:“如果课本变得太容易的话, 我怕我们会变得更懒惰, 没有努力学习的紧迫感了。”正反双方的观点都值得教材设计者给予充分的重视与考虑。问题10列出了一些现行教材的主要问题供受访者选择, 包括“文章枯燥、生词过多、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缺少互动性练习”等。排第一位的是“实用性不强”, 占总数的49%。另外, 32%的学生认为教材“文章枯燥”, 还有32%的学生抱怨说教材“生词太多”。问题11是询问受访者喜欢的课本题材, 选项包括国际关系、当前热点、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体育、音乐美术等。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当前热点, 第二位的是社会问题, 道德问题排在第三位。该结果表明, 独立学院学生希望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物, 以及对整个社会、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问题12询问受访者希望新教材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选项有语音、语法、词汇、翻译等。排在第一位的是语法, 而翻译排在第二位。最后一个问题询问受访者希望新教材偏重的方向, 绝大部分的学生 (92%) 希望新教材实用性更强, 而不是理论性更深。该结果也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在理论上比较薄弱, 但实践方面较强。

三 本调查对外语教材研发的启示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词汇量较小, 语法仍然是最大的困难, 翻译是最大的挑战, 而同时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意识。他们虽然接受现行教材的难度并表示满意, 但更愿意教师补充课外材料或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新的教材。现行教材主要有实用性不强、文章内容枯燥乏味、生词太多等问题。受欢迎的教材题材包括当前热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学生希望新教材帮助他们解决语法与翻译方面的困难, 另外希望新教材更注重实用性。

这些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可为外语教材的研发提供一些启示, 外语教材的研发者可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与需求并研发相应的教材。新教材应由浅入深, 从词汇量较少的文章开始, 逐渐向更大词汇量的文章发展;可适当穿插详尽、深入的语法练习, 帮助学生复习、翻新语法知识;应提供多样化、趣味性强的翻译练习, 争取引起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而不是使学生望而却步;应通过各种激励性文章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欲望, 通过指导性文章帮助学生建立或提高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材研发者还需注意平衡教材的难度, 既不能太难, 使学生产生无以为继的挫折感, 也不能太简单, 无法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选材时应注意实用性、趣味性、生词量等问题, 多从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当前热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方面选取真实、新鲜的材料;在理论的深入度、全面度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增加社会实践, 应用方面的场景与内容, 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由于自身水平与时间等条件限制, 笔者仅对三所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有待同行论证与讨论。本文仅为抛砖引玉之作, 希望引起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对研发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的关注与重视, 在更好的条件下扩大调查院校的范围与增加调查学生的数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与全面性, 研发出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需求并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宗旨的外语教材, 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21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6)

[3]Yalden, J.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 1995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研发需求 篇7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德马如何看待当前的自动化物流装备市场需求情况,采取了怎样的发展策略?就此我们采访了德马物流技术研究院院长马贤祥、德马集团垂直输送业务部总监周炳华与国际合作部经理赵兰。

记者您认为近几年国内企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哪些特点?德马关注并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

马贤祥:我国物流市场是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物流装备也是从粗放到精细。以前的企业物流系统以仓储建设为主,主要需求货架、叉车等物流设备;随着企业管理运作越来越向精细化发展,订单变小了,物流更强调拣选、配送功能,这就需要输送分拣系统。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出现订单微型化的趋势,当海量订单到达一定程度,如双十一的电商促销,非要采用自动化物流技术设备才能应对高峰期急剧增加的订单量。德马在进入物流行业时选择了输送分拣设备这个细分领域,此后一直埋头耕耘,如今赶上市场快速发展、需求大幅上升的时期,公司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也算是厚积薄发了。

德马近两年最关注电子商务行业和快递物流行业,并且针对这两个行业,在两年前就进行市场调研,寻求适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行业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是因为我们认为在这两个行业的机会比较大。应用物流自动化技术的行业不少,例如汽车、医药、烟草等。但是这些行业的物流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都比较成熟了,竞争也比较激烈,行业内其他企业已经在这些细分市场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竞争优势,我们要取得较大市场份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其物流特点十分鲜明。以电子商务为例,面对电商企业多品种、小批量、大流量的物流需求,依靠人工拣选模式已经无法完成电商所需要的高负荷运作,必须采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同时我国的电商发展又是全球速度最快的,导致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式来解决电商的物流需求,行业内的企业都还没有想清楚。不仅我们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国外企业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家都在摸索,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第一次和世界处于同一水平线。这当然给我们带来挑战,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挑战、生产运作的挑战,但是对于中国的物流装备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绝好机会。

记者针对新的市场需求,德马是如何去满足的?公司物流自动化技术研发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马贤祥:面对市场和客户新的需求,德马同时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上发力,两条腿走路,逐步建立了很强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竞争优势。我负责德马物流研究院的工作,现在,我们技术研发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就是要把我们的产品形成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以方便我们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灵活的排列组合,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项目。我们的产品种类很多,不同种类中还分不同的机型,如输送线有弯道的、直线的、窄带合流的、窄带分流的。如何把不同种类的机型很快地进行模块化组合,这都需要我们研究。

要实现模块化既需要考虑工艺,还要考虑降低生产成本。而模块规格的确定,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都需要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而用户也不知道不同标准的部件往往无法良好配合,会造成其后期使用、维护成本高。这就凸显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当前德马科技正牵头制定多项与输送分拣相关的行业标准。

为了推动模块化和标准化,我们现在重点落实两项工作。一是购买了国际主流的机械和电气控制的标准化开发软件,构建了德马标准化的电气控制平台建设,以保证我们所开发的控制系统符合国内和国际主流标准。二是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化室。除了产品规格的标准,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使用,形成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

标准化和模块化虽然是企业对内的课题,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德马时刻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目前国内客户如果决定上马物流自动化系统,很多都要求三五个月就完成生产交货,这不仅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交付产品的时间也提出要求。因此,国外企业根本无法响应这种时间要求。而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标准化、模块化,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加快交付产品完成项目的时间,极大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前提下,我们更加重视产品质量。这里就需要谈到我们公司的测试中心。如今,测试中心不仅要测试产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测试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如产品的负载能力、连续运行能力,通过测试中心的测试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这为产品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在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研发中,1/3的精力和时间是开发功能,2/3的精力和时间是放在测试环节。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因此,我们现在通过培训和制度管理,引导我们自己的产品经理必须具备这种理念——不仅要完成功能研发,更要重视后面的测试环节。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负责研发出产品,更要对产品生命全周期的质量管理负责,直至产品停产为止。

记者通过实现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德马增强了竞争优势。那么德马在技术引进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马贤祥: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技术环节,我国还是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客户的需求很急迫,市场瞬息万变,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自身的研发,有可能会错过市场机遇,也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德马在加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在技术引进的道路上也是坚定而快速地前行着。德马公司国际合作部经理赵兰和垂直输送业务部周炳华总监具体做这方面的工作,请他们来介绍。

周炳华:在垂直输送领域,德马为了提升的产品技术含量,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日本垂直输送机最优秀的公司——Hokusho株式会社进行合作,引进了往复式垂直输送机(AEW)与连续式垂直输送机(VEF)的相关技术。

往复式垂直输送机(AEW)兼具货运电梯和输送机的优点,只需按下一个按钮就可实现向任意楼层快速搬运物品。由于能够自动进出搬运物品,因此节省了时间,比货运电梯具备更高的效率。通过稍许改变其内部结构,增加外部专用提升移栽设备,就具备了输送笼车及液压托盘叉车的能力,正好适应了中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电商业务对于物流输送分拣的需求。AEW机型系列最大搬送重量达到2吨,最大垂直提升速度达到90m/min。

此外,往复式垂直输送机(AEW)还可通过搭载节能系统实现绿色环保,通过存储垂直输送机在下降过程中的势能,将其转化成电能,在再次上升时进行对系统的补充达到降低能耗,减小电机功率,继而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连续式垂直输送机(VEF)通过两点之间的单纯连续搬运,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搬运作业。通过与各种输送机组成的系统,还可简单地建立起立体的连续搬运流水线,根据货物的出入口方向分为Z型与C型。每块载荷板最大垂直输送承载为50kg,最大输送效率达到1800件/小时。

目前以上两种机型已在国内服装、医药、烟草、电商等多个行业运用。例如,AEW垂直输送机已在唐狮、京东商城、汉中卷烟厂等项目成功应用,VEF垂直输送机在京东商城、广州医药等项目得到应用。

赵兰:德马定位于输送分拣系统专家,是输送分拣系统的集成商。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技术引进上会去寻找与我们相匹配的技术或企业来合作,迄今已和国外6家先进物流设备专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套进口设备和系统在国内项目上得到应用并受到客户的好评。例如欧洲的Eurosort公司是专业的分拣机制造商,德马和Eurosort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国市场引进了落袋式分拣机。

与滑块分拣机和交叉带分拣机这两种分拣设备相比,落袋式分拣机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滑块分拣机采用直线型布局,故处理能力比落袋式分拣机要低。交叉带分拣机在每个小车上都有驱动,能耗高,而落袋式分拣机150个出货口总能耗仅为6kw;由于交叉带分拣机的结构导致占地面积大,而落袋式则能节约40%左右占地空间;价格优势,交叉带分拣机价格约为落袋式分拣机一倍多。虽然Eurosort已在欧洲等地成功实施了160多个落袋式分拣机案例,但是国内却鲜有人知这个性价比极高的设备。如今德马和Eurosort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将落袋式分拣机带给中国客户,以欧洲高品质的分拣设备为基础,结合德马本土的渠道和品牌优势以及市场运作能力,我们相信能够在服装、电商行业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

记者德马如何看待国内对自动分拣系统的需求?除了落袋式分拣机,德马近年来还推出了哪些自动分拣设备?今后公司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马贤祥:德马推出的另外一个分拣设备是power ball分流系统。这是一个模块式分拣设备,类似于斜轮式分流器,可以非常灵活、方便地嵌入分拣线中。它的分拣能力是4000~5000件/小时,最高可以达到5400件/小时左右。

如今在国内分拣系统市场上,分拣能力4000~5000件/小时的产品是个空白。斜轮式分流器的处理能力是2000件/小时左右;推块式、落袋式、交叉带式分拣机的处理能力在7000件/小时之上,但是价格会高很多。power ball分流系统正好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客户如果对这个范围的分拣能力有需求,选择这个产品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这个产品还有另外一项技术优势,它除了能够导流正常的纸箱(料箱),还能够分拣软包产品,这为一些产品(如袋装米面)的自动化物流运作带来方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研发需求】相关文章:

研发趋势05-11

策划研发05-30

研发供给06-02

研发人才06-04

自行研发06-24

技术研发部门05-24

药研发流程04-30

委托研发合同05-01

研发团队管理07-02

研发体系建设05-02

上一篇:漫游未来世界下一篇:基础学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