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手术

2024-06-23

早期手术(精选十篇)

早期手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患者50例,同期共行腹部手术4 423例,再手术率为1.13%,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个月~76岁,平均年龄(54.3±2.5)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初次手术类型、再手术原因、手术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再手术后并发症情况、预后等,并统计分析再手术原因[2]。对于腹腔内出血者,给予缝扎止血+引流术;对于腹腔感染患者,2周后行再手术引流;对于误诊病例,给予右侧卵巢囊肿扭转切除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者,行胆道重置“T”管或单纯腹腔引流;胆道损伤者术后3 d行胆总管空腔内引流。

1.3 腹部手术种类、原因

60例腹部手术后再手术患者,包括23例胃手术、14例胰腺及肠道手术、13例小肠手术,以及6例直肠手术、3例肝脾手术及1例后腹膜巨大肿瘤手术。

1.4 再手术次数、时间

腹部初次手术与急疹早期再次手术间隔2 h~2个月,腹腔内出血伴休克间隔最长为2个月,经分析,腹腔内出血伴休克的原因为:膈下残余感染、经穿刺引流效果差。多次再次手术者间隔1~14 d,平均间隔(10.5±2.1)d。

2 结果

经再手术治疗,该研究6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者,治愈56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率为6.7%,其中有1例病情危重自愿放弃治疗者。4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包括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较窄性肠梗阻,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均系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见表1。

手术原因方面:30例腹腔内感染、15例手术切口开裂、8例肠梗阻、4例腹腔内出血及3例消化道内出血。

3讨论

在临床治疗及原因分析上,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原因复杂,加上患者一般是在身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手术,所以再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初次手术相比明显升高。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需要高度重视早期急诊再手术患者的治疗[3]。

3.1 再手术前的诊断分析

腹部手术再手术之前,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应与初次手术后症状、体征等进行对比,找出其中有差别支出,尤其必须加强对患者腹腔内引流物、生命体征等的监测,如果治疗需要,还可借助检查辅助诊断;做出诊断时,鉴别初次手术后的正常反应,避免与病变反应相混淆[4]。

3.2 腹部急诊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3.2.1术前体检不全面,病史询问不详细该研究纳入行胃根治术患者1例,术后,由于胃管引流出血伴休克,治疗不理想出血均来自于吻合口,但是急诊探查发现,仅有吻合口渗血,断缝合止血[5]。由于术前未能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术后胃管出不止,追问患者有肝炎病史,认为可能为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破导致的出血,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后出血停止。基于此,为防再手术,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并给予患者全面身体查,必要时做辅助检查,降低再手术率[6]。

3.2.2操作者缺乏经验该研究的3例再手术患者行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术,术中见纳囊萎缩,而且腹腔粘连比较多,由于操作者缺乏手术经验,仅行胆囊+腹腔引流部分切除,而没有将结扎胆囊管闭塞[9]。术后1 d后,患者双套管吸出胆汁的量逐渐增多,后因引流不畅而再手术。但是,急诊早期再手术效果仍不理想,术后发生局部炎性水肿,而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假性闭塞,经抗炎治疗后,炎性反应并未完全消退,且诱发了胆漏现象。 为此,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闭塞与否作为结扎或缝扎胆囊管的条件是不合适的,不应作为是否性胆囊管结扎的条件,为了防止胆漏,必须将胆囊管进行缝扎或结扎。消化道出血手术,需对做好行针对性处理,禁止盲目性大部切除术,尽可能将溃疡切除掉,如切除溃疡难度大,可行局部缝扎止血,以此来避免急疹早期再手术。

3.2.3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处理不恰当对于腹部手术来说,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对于手术的作用大致是等同的,不能忽视术后处理。该研究纳入的术后切口开裂患者,均系术后处理不当所致,且多发于老年、肝硬化及肿瘤患者[10]。术前,此类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对腹壁切口的愈合产生不良的影响,且一些患者由于咳嗽、呃逆等诱因,更易出现切口开裂。同时,消化道瘘是否发生,与缝合技术关系密切,同时各种并发症、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组织愈合能力差,更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在行腹部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况,术后做好各种并发症的监测,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给予支持疗法,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避免延误病情。此外, 术中麻醉效果不理想、切口过小,导致术野暴露不充分,均对手术操作及腹腔探查产生影响,由于漏针而再次手术。

3.2.4初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患者行初次腹部手术时,操作者对重要组织、重要器官血管处理不到位、不规范,术后腹腔内出血。在本次再手术的60例患者中,5例由于重要器官结扎不当或脱落诱发腹腔内大出血,行腹部再手术。为此,提示应缝扎重要血管及器官。术中,止血效果不佳而发生腹腔内出血,多为急诊肿瘤或手术患者。急诊手术大部分为腹腔内脏炎性反应性疾病,由于病程长、水肿、粘连严重,且组织耐受力低,彻底止血难度大。恶性肿瘤及肝硬化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凝血障碍,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较大,彻底止血的难度更大[8]。因此, 术中,对于分离创面的止血必须仔细、认真,特别是老年肿瘤合并凝血障碍者,分离创面的止血更需仔细。缝合技术效果不佳也是导致再手术的原因之一,比如漏针、针距过宽或吻合器使用不当,出现残端或吻合口瘘。在该研究,有3例患者术后3~7 d内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或吻合口瘘。因此,为了切实降低再手术率,术中,操作者须规范操作,并进行协调配合,不能出现漏针情况,打结松紧适当;对于使用吻合器患者,必须保证完全吻合,尽量降低再手术率。

综上,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的原因包括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处理不当、操作者经验缺乏或操作不当等,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上述情况,降低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率。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再手术原因、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的有效防范、减少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研究纳入60例腹部手术后再手术者,20例腹腔内感染、15例切口开裂、15例肠梗阻、6例腹腔内出血及4例消化道出血;37例为首次上腹部手术、23例为下腹部手术;治愈56例,死亡4例,治愈率93.3%,11例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部手术后急诊再手术效果明显,但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需做好首次手术,降低早期急诊再手术率。

关键词:腹部手术,急诊,再手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汪军,丁忠泽,汪茂中,等.4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18(1):41-42.

[2]孔庆峰.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分析和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9):480-481.

[3]张艳阳.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3):566-567.

[4]杨光明,徐东,袁礼涛,等.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防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46-47.

[5]李建平.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28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3(3):81.

[6]黄尚辉.胃手术后早期再手术临床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7]张剑峰,赵晓燕,孙文丽.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6,10(2):926-927.

[8]李志高.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2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35(9):4793-4794.

[9]洪剑波,于锋,饶坚忠.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21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0,11(7):20.

早期手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整复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行创面清创后,按整形外科原则早期分别行直接缝合术、局部皮瓣修复术、全厚皮片修复术。结果: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六月随访,创面疤痕不明显,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早期应用整形外科原则进行修复,并行预防疤痕治疗和做好护理,对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术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颜面部;软组织创伤;早期;整复;护理

本科自2006年1月-2010年3月对185例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进行整形修复,术后行预防疤痕治疗和做好护理,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69例。0-6岁133例,6-14岁52例。损伤原因:玩耍跌倒损伤120例,削铅笔刀等硬物切割伤、戳伤28例,交通事故损伤21例,斗殴损伤10例,犬咬伤6例。因同一患儿有时多处损伤,损伤部位按发生处数计算:额部与眉部86处,颏部65处,面颊部43处,唇部22处,鼻部6处,上下眼睑部4处。损伤类型:单纯软组织挫裂伤158处,软组织部分缺损45处,皮肤缺损23处。

1.2手术方法:仔细检查伤情,在局部麻醉或静脉全麻下手术。创面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并清除创面内异物、血块及脱落组织碎片。对犬咬伤者,清创首先用20%肥皂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周皮肤及创面2-3遍,再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面2-3遍,后用3%碘酊、70%乙醇作创面及术野清毒,时间不少于20min[1]。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伤口形状、大小,深浅等,分别采取直接缝合术、局部皮瓣修复术、全厚皮片修复术(上臂为供皮区)等方法,进行整形修复,缝合过程中各层组织要对合平整,不留死腔,缝合皮肤时保持创缘外翻,尽可能选用较细的缝线缝合,达到美容修复的效果。

1.3结果:本组病例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83例患儿,创面无明显疤痕,植皮区皮片平坦,无突起及凹陷,无皱折及挛缩,外观及功能理想,患儿家长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小儿颜面部创伤多为突发意外损伤,在创伤发生后,家长及患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一岁左右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后,对手术及医护人员的恐惧、害怕,加之伤口的疼痛、常常会哭闹不止、躁动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使得手术操作的难度加大。护士要善于敏锐地观察,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提高患儿对手术操作的依从性。对于准备行局麻手术的患儿,经沟通后估计仍不能很好配合者,允许一名家长更衣后进入手术室陪伴患儿,以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便于术中配合医生,使医生能精细操作。对完全不配合以及需植皮的患儿需行静脉全麻。

2.1.2术前准备:常规皮肤消毒剂,生理盐水、3%双氧水、无菌手套、美容整形器械缝合包,5-0、6-0,8-0可吸收线。评估患儿伤情,观察生命体征,对正在出血的伤口迅速有效止血,出血较多有休克表现及时进行补液、输血等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手术。一般情况良好者根据伤情及时手术。

2.2术中配合:为患儿安置好舒适的体位,用3%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口,创面清创必须彻底,避免异物的残留,剪除失活组织,对有血运的组织尽量保留。对于犬咬伤者,清创时间要长,更需彻底,同时,创面周围必须局部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常规消毒备皮,配合医师彻底止血,采用微创技术尽量保留组织,仔细修复颜面部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创缘尽量修剪整齐,精确对合。利用整形外科原则修复创面,创面需分层缝合,避免死腔的形成,以免术后积血而影响伤口愈合,肌层缝合必须牢固,以免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粘连而形成凹陷性疤痕。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全麻术后患儿取平卧位,头尽量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患儿取半坐卧位2~3天,头部抬高15~20°以减轻水肿及伤口张力,利于愈合,减轻术后瘢痕的形成。

2.3.2创面护理:对表浅损伤直接缝合的伤口,告诉患儿及家属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隔天换药1次,防止松脱及污染。创口内置引流条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及引流液的颜色。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每日更换敷料。术后5-7天拆线,对皮肤缺损植皮区术后8-10天第一次换药并拆线。上臂供皮区术后10-12天拆线。

2.3.3 预防感染:术后创面污染较重、较深者,遵医嘱常规肌注TAT1500u,给予抗生素5-7天;对于犬咬伤者,术后必须及时、全程使用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对好动的婴幼儿应加强看管和保护,剪短指甲或戴上手套,防止自己撕脱纱布抓揉伤口,导致感染和再损伤。

2.3.4饮食护理:早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口唇及口角附近创伤的患儿,术后3天内进食多采用吸管法,尽量避免剧烈的咀嚼动作,需咀嚼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牵拉切口引起出血。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食物,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2.3.5术后预防疤痕治疗:预防疤痕治疗时间要早,不要等待伤口有形成疤痕趋势时再用药抑制疤痕。一般在伤口拆线后一周内,伤口痂皮完全脱落后即可外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3次/日,外涂凝胶时应边按摩边擦药,促进药物吸收,其余时间用疤痕敌外贴,贴前应清洗干净创面,使用3-6个月,每天外贴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3小结

儿童颜面部位于人体的暴露部位,易导致创伤,患儿家长对颜面部容貌的恢复要求较高。本组儿童颜面部软组织创伤创面早期按整形外科原则行创面修复术,创面愈合后行预防疤痕治疗,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通过对创伤患儿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使之主动配合手术,术后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和预防疤痕治疗指导,对儿童颜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术后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广帅,崔正军,刘林潘,等.颜面部犬咬伤的整形外科修复.中国美容医学,[J]2008,17(4):473

早期手术 篇3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早期卵巢癌 效果分析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5%,它在早期不易发现,70%~80%初诊时就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卵巢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成为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前提和保障。2009年收治早期卵巢癌患者30例,进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治疗,探讨了卵巢癌早期的诊断标准及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年收治早期卵巢癌患者30例,年龄31~70岁,根据临床诊断,30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卵巢癌。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年龄31~68岁,其中透明细胞癌1例,黏液性腺癌4例,浆液性腺癌8例,内膜样癌2例;对照组15例,年龄32~71岁,其中透明细胞癌2例,黏液性腺癌6例,浆液性腺癌7例,内膜样癌1例。两组病症、年龄、癌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强。

诊断标准:在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早期卵巢癌时,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配合临床检查(如:超声或CT等)进行确诊。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病的早期可无或有较轻的症状,一般患有腹胀、背痛、胀痛或不适、腹围增大、便秘、疲乏、尿频或尿急、不能正常进食、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等症状。

治疗方法:治疗组:术前对患者进行各方面常规检查(如胸片、盆腔CT扫描、胸片、常规化验等),手术晨空腹,必要时进行洗肠。术中于患者脐轮上缘做一小切口,结合腹腔镜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腰麻联合应外膜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以腹部正中为切口,除未用腹腔镜外,其他同于腹腔镜手术。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需要化疗的患者在体温、血象、泌尿系统完全正常情况下进行化疗,上皮性癌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作为化疗药物,高危患者化疗3~5个疗程。

观察指标:仔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如:疼痛程度、出血量等)及术后(肛门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各方面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手术效果:根据患者术中、术后各方面症状的表现及出院6个月后的随访和复查情况显示,两组治疗效果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率。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期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P<0.05),见表1。

并发症及疼痛情况:根据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得知: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均为正常。在整个手术治疗中两组器官损伤均很小,个别患者出现感染也即使对症处理直至癥状消失。

两组在疼痛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术后未使用任何镇痛计,对照组大部分患者使用了镇痛计,且有2例患者出现下腹疼痛明显。

讨 论

腹腔镜的优点:①腹腔镜属微创诊治工具,虽不能作为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普查方法,但对临床疑为卵巢癌的盆腔包块,或对某些盆腔包块性质不明需做鉴别诊断时,腹腔镜检查很有诊断价值;②通过腹腔镜检查可按病变性质及范围决定有无手术可能,对制订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处理方案及提示疾病预后等,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③因腹腔镜可全面清晰地观察盆腹腔状况,甚至优于手术探查;④腹腔镜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

腹腔镜手术效果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主要是因为开腹手术中,容易出现因缝合不彻底而导致出血过多,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开腹手术对于深部血管和组织暴露不明显,操作不便,容易造成对其他组织的损伤而导致出血过多。而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和高能器械,避免了对其他组织的损伤,而且对深部血管和组织暴露比较清晰,操作术野广。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小创伤,因此无论是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

参考文献

1 黄红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9.

2 赵红,牛菊敏,史玉林,赵明.妇科腹腔镜手术15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7.

3 郝婷,李萌,熊光武,宋晓晨,郭红燕,张璐芳,韩劲松,朱馥丽,郭文萍.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3.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篇4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肠梗阻,手术治疗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肠梗阻,家属焦急索要知情权的情况下,医生压力可想而知。医生既需要冷静慎重分析病情,有时又需要果断决定手术。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以来我院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116例中行手术治疗19例,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年轻医生以借鉴,减少误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21~80岁,平均54.1岁;6例外院转入。首次手术子宫肌瘤2例(腹腔镜下切除术1例,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1例),阑尾炎2例(阑尾切除术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1例),胆管癌2例(肿块切除+胆肠吻合2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复位术1例),胃癌3例(远端胃1例,全胃根治性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腹股沟嵌顿疝和股疝嵌顿3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遗漏结肠肿瘤2例(作回肠破裂修补术1例,阑尾切除术1例),肠梗阻3例(粘连松解+肠外排列1例,粘连松解1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胆总管结石伴慢性炎症1例(胆肠吻合术1例)。17例患者首次手术后2~5 d肛门有排气,2例遗漏的肿瘤患者首次手术后无排气。

1.2 再次手术术中情况

再手术时间距上次剖腹时间5~39 d,平均20.46 d。其中肠粘连引起的梗阻10例中9例作粘连松解术,1例作侧侧吻合;1例关腹时小肠缝入切口行松解重新缝合切口;2例遗漏肠肿瘤行切除肿瘤重新吻合;内疝伴肠扭转2例中1例松解粘连后复位,另1例切除部分小肠后吻合;肠扭转1例行复位;肠瘘1例切除部分小肠重新吻合;组织蛋白胶水改形成团块1例切除部分小肠重新吻合;粘连性肠梗阻作肠排列后块状大网膜(未切除)压迫伴网膜环状压迫肠管引起梗阻1例切除块状网膜松解粘连。

1.3 结果

再手术后19例患者中17例3~16 d肠功能开始恢复,梗阻开始好转直致痊愈;1例腹腔感染肠功能恢复较慢放弃治疗,回家1周后死亡;1例肠瘘、腹腔感染肠功能始终未能恢复死亡。并发切口感染11例,经换药10例治愈,1例继发肠瘘切口未愈死亡。腹腔感染5例,3例治愈,另2例为1例并发肠瘘死亡和1例放弃治疗。肺部感染3例中2例治愈,1例并发肠瘘死亡。

2 讨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指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梗阻,其发生率可达10%[1]。术后早期肠梗阻中90%是由粘连引起的炎性肠梗阻[2],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3]。炎性肠梗阻特点有:(1)中间有肠管功能恢复期;(2)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以腹胀为主,较少发生肠绞痛。炎性肠梗阻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加上手术本身的创伤导致炎性渗出、肠壁水肿、肠壁间互相粘连,继而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肠梗阻属于外科急症,何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对19例再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下列情况需要急诊手术:(1)李宁[4]认为,87%的早期肠梗阻患者在2周内会对保守治疗有反应。对于病情稳定或无肠坏死征象的患者,不要轻易放弃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至少持续两周。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约25%可能最终须行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超过2周,症状无明显缓解伴出现体温升高,腹胀腹痛加剧等征象的患者,则应考虑手术探查。本组6例患者符合以上情况,但即使符合上述情况,还要再视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6例中1例老年女性因小肠先天发育不良引起肠梗阻作肠粘连松解术后第15日仍梗阻,家属焦急万分加上经济困难,予以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腹腔严重水肿且肠管粘连成团,无法游离和分辨肠管,作短路手术,术后并发肠瘘、腹腔重度感染死亡。事后分析,该患者第1次手术时分离较多,且应继续保守治疗或术中发现无所作为时冲洗腹腔后关腹继续保守治疗不失为上策。(2)腹部绞痛,开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特别是阵发性绞痛转为持续性绞痛是紧急手术的强烈指征,此时极可能发生肠管的血运障碍[4]。血运障碍性肠梗阻其他征象有血性腹水、血性呕吐物、血性便。本组9例患者属于此类情况。术中发现9例患者肠管均有不同程度血运障碍,4例作肠部分切除,5例经观察后保留了肠管。(3)术前或保守治疗期间多次使用大剂量泛影葡胺[5](如76%泛影葡胺100 ml生理盐水稀释1倍)胃管注入或口服进行全消化道造影证实为完全性肠梗阻,应考虑手术治疗。对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想进腹后一目了然快速准确发现病变所在那是奢望。本组17病例均作过1次以上碘水造影检查,确定为肠梗阻,且基本确定梗阻部位。2例腹痛十分剧烈,直接手术治疗。高位肠梗阻在通畅的胃肠减压下腹痛不明显,呕吐为主,泛影葡胺造影能较好帮助诊断。另外腹部CT被越来越多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可以帮助判断梗阻部位、程度,发现占位病变。

术后1周内进腹相对容易,第2~3周大多艰难,超过4周相对好些。进腹的难度与上次手术中对腹腔的骚扰程度、有无感染及肠瘘、腹腔内有无采取防粘连措施等有关。术中分离得越多,该处的粘连就越严重。腹膜损伤越多,粘连越严重。腹腔积液粘连相对轻。防粘连产品不可靠。

进腹切口选择非常关键,根据术前检查定位梗阻部位,尽量靠近病变部位进腹。本组3例患者从原切口无法进腹,只好另辟切口。若重新切口应选靠近病变处进腹,和原切口分开一段距离,避免作和上次靠近的平行切口,以防血供受影响。1例5年前曾行肠梗阻手术,再次以肠梗阻入院,保守治疗无效后从原切口进腹发现以切口为中心严重粘连,进腹过程中致肠管多处破损,切除破损段肠管重新吻合和外排列手术,术中发现大网膜形成块状,但未予切除,术后仍然梗阻,多次碘水造影示完全梗阻,保守治疗13 d后又一次手术治疗,从原切口未能进腹,另辟梗阻部位切口进腹后发现为大网膜块和网膜环状压迫小肠,切除大网膜块,松解网膜环后梗阻解除痊愈。

手术中对粘连引起的梗阻,松解该粘连即可,他处虽有粘连但肠内容物可通过就不要处理;若为狭窄可切除狭窄段重新吻合;若粘连成团实在无法分离,可以考虑让肠管走捷径,做侧侧吻合,旷置成团肠管。为防止术后形成盲袢综合征的风险,故旷置肠管不宜过长。实在无法分离,梗阻近端造瘘也是无奈的选择。术中浆膜损伤黏膜未漏可不作处理。所作的这些手术都无法保证不会发生肠漏,可以考虑放1根引流管。若进腹后确定为无所作为的炎性肠梗阻直接关腹。千万避免盲目分离,导致肠管多处损伤而无法收场。

不建议术中切开肠管减压[5],因较难保证不污染腹腔,且这是把双刃剑,可引起术后肠麻痹,甚至导致腹腔感染、肠瘘。术后早期肠梗阻很难把患者所有小肠游离出来,所以不必考虑是否作肠管或系膜外排列或用长的内支架管行内排列。关腹前将大网膜隔于腹膜和肠管间,腹腔内涂抹防粘连制剂如粘连平,切口下铺放一层止血纱布可能起到一定防粘连效果。如果不存在吻合口且无机械性肠梗阻的话,可以在术后早期适当使用促进肠蠕动的手段,如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胃管注入或口服泛影葡胺、石蜡油或大黄汤等。

通过对19例手术患者分析,得到的体会是:(1)良好的麻醉保证下不做不必要分离,采取可靠的防粘连措施,关腹前理顺肠管。(2)消化道重建要考虑肠管蠕动后是否会牵拉成角,形成的腔隙关闭可靠。本组3例肠扭转继发于肠粘连或内疝。(3)术前作必要的检查,术中仔细探查。1例腹膜炎患者术中发现回肠末段破裂,就没想想为什么破裂,遗漏结肠肝曲肿瘤;另1例腹胀,右下腹痛,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见阑尾充血肿胀,遗漏乙状结肠癌致闭袢性结肠梗阻肠坏死。(4)不要让家属的态度和经济状况影响我们对治疗的决断。

总之,对术后早期肠梗阻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确保无肠绞窄的情况下,充足时间的保守治疗是必要的。若高度怀疑肠绞窄或有确定的手术指征时应果断手术,手术方式简单有效,避免广泛分离。

参考文献

[1]ELLOZY S H,HARRIS M T,BAUER J J,et al.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bowel obstruction: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in242 consecutive abdominal operations[J].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4-1217.

[2]PICKLEMAN J,LEE R 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nn Surg,1989,210(2):216-219.

[3]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87-388.

[4]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9(9):689-691.

开胸手术后患侧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 篇5

【关键词】 胸部;手术;上肢;机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0-02

胸外科手术过程中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由于切断的肌肉多,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因疼痛抑制了上肢活动,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和上肢功能障碍[1]。因此,康复护理干预介入对胸部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锻炼受到临床的重视。护士作为康复组的成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是尽快恢复肩关节运动幅度和心理社会功能的一种有效措施[2]。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促进患者术后的整体康复,分别适合术 后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心理社会干预包括提供上肢功能锻炼手册、康复讲座、定期电话和门诊随访 , 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功能锻炼中的常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2年3~5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对照组年龄41~70岁,干预组年龄40~70岁,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各50例, 男性35例,女性15例。对照与干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胸外科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 天开始功能锻炼。

1.2.2 术后护理:

对照组 : ①术后鼓励患者活动, 用患侧手刷牙、洗脸 、梳头等; ②协助患者或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 被动活动。

实验组: ①按术前制定的活动计划, 协助患者进行渐进式患侧上肢的锻炼 ; ②随时给予患者以指导和示范 , 对患者所取得的进步 给予鼓励,肯定与表扬; ③每日监督、检查患肢锻炼情况 , 测量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实施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具体方法为:①术后6h(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 每次3~5min , 每日3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运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 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③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 保持自然位置 , 每日3次, 每次 3~5min。④术后第 3 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 , 用健侧手拖住肘部 , 做患侧上肢上举过头运动, 每日3 次, 每次3~5min。⑤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 触摸对侧耳朵 , 开始时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跃过头顶 , 触摸到对侧耳朵,每日3次,每次3~5min。⑥术后第 5 天开始综合运动, 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摆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 双上肢交替上举 ; 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面前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 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min , 每日3次。

1.3 统计学分析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 , 干预组患侧上肢肩关节的伸、屈、外展、内外旋运动的活 动度测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 干预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对胸部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有重要的意义 。

3 讨论

开胸手术因術式不同,可切断斜方肌、背阔肌、大小菱形肌及锯齿肌群,若经肋床进胸 , 还需要切除一段肋骨, 然后以肩胛骨作为支撑点牵开切口[ 3] 。这些都易损坏胸部血管、神经和肌肉。斜方肌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 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 背阔肌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 菱形肌收 缩时牵拉肩胛骨移向内上方, 前锯肌下部肌束拉肩胛骨下角外旋 ,协助举臂[ 4] , 当这些肌肉离断时, 使上肢臂内收、举臂、内旋和后伸的功能以及肩关节功能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上肢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在整个上肢中占重要地位,其功能丧失将导致上肢功能丧失60% [5]。肩关节制动7、14、21 d分别形成的僵硬, 完全治愈所需的时间分别为52d、121d、300 d[ 6]。由此可见 , 术后通过护理干预 , 指导患者坚持手臂和肩关节运动, 能预防患侧上肢关节运动障碍,促进功能恢复。

康复护士是促进上肢功能锻炼整体效应的关键, 术后即开始计划进行患侧上肢功能康复锻炼 , 指导患者主动锻炼, 每次锻炼的时间、活动度要适宜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受能力而定, 活动以不引起疲倦及疼痛为度, 运动时应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 , 锻炼的强度和范围逐步增加 , 灵活地缩短或延长锻炼的时间。 康复护士每日监督检查 , 测量并记录上肢功能变化 ,从而调动患者锻炼的积极性。

对于胸部手术的患者,最终目的就是患侧上肢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而以往胸部手术偏重于手术治疗的效果, 而忽略了术后上肢功能的康复护理, 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不快。 在胸部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中 ,康复知识缺乏是最大的障碍 ,故要加强主动锻炼, 促进患 者克服伤痛主动进行患侧上肢康复锻炼 是非常重要的 , 因此锻炼之前第一步首先是康复的健康教育 , 从术后康复锻炼开始让患者认识到, 保证锻炼时间和 完成 每天 康复 目标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条件 。在护理和沟通过程中, 护士反复强化这些理念并辅助 患者康复锻炼, 让其意识到存在的不足而主动去纠正。 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胸部手术后患 侧上肢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明显 , 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倪国华, 汪娩南.成人护理(上)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216 .

[2]常燕玲. 肺癌病人手术的康复护理[ J] .中国临床康复 , 2002 , 6(6) : 896 .

[3]张文. 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 J]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12) : 1005 - 1006 .

[4]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 62 - 63 .

[5]方海飞.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5 , 21(8) : 6 - 7 .

产瘫早期手术方式的选择 篇6

多数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自然再生的效果不佳, 即使有部分肩外展及肘屈曲的自然恢复, 往往也伴有手部的感觉和功能障碍[1]。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的发病率据文献报道在0.5‰[2]-4.6‰[3]之间。外科手术被认为是产瘫患儿的一种理想选择[4]。尤其是那些3个月没有恢复迹象的的患儿[5]。国内很少有关于臂丛神经损伤手术疗效的报道。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评估C5-T1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①保守治疗组:随机选取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收治的在院外经过较长时间保守治疗的10例 (男7例、女3例;左侧4例, 右侧6例;C5-6损伤5例, C5-7损伤3例, 全臂丛损伤2例) , 就诊时年龄已 3.3~ 3.7岁;②神经松解组:随机选取 2006年 9 月~ 2008年 5 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行神经松解术的出生 3 个月无肌力恢复的产瘫患儿10例 (男 5 例, 女 5 例。左侧4 例, 右侧6 例。 C5 ~6损伤5 例, C5 ~7损伤4 例, 全臂丛损伤1例) , 出生后3~ 6个月手术;③神经移位或移植组:随机选取2007 年 5 月~ 2008年6 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行神经移植术的出生 3 个月无肌力恢复的产瘫患儿10 例 (男6 例, 女4 例。 左侧2 例, 右侧 8 例, C5 ~6损伤 4 例, C5 ~7损伤4例, 全臂丛损伤2 例) , 手术年龄3~ 5个月。

1.2 治疗方法

①保守治疗组:本组出生3 个月无肌力恢复, 因4~ 8 个月出现肌力恢复征象而在外院保守治疗, 到我院就诊时年龄已 3.3~ 3.8岁。手术探查发现臂丛上干处有梭形的传导性神经瘤。本组患儿来院时的肩肘功能作为出生后 3 个月无肌力恢复的产瘫保守治疗的结果;②神经松解术:全麻下仰卧位, 取锁骨上臂丛切口探查臂丛。本组10 例均发现臂丛上干膨大为一梭形神经瘤, 表面神经束结构不能辨认。直径 1.2~ 2.0cm , 平均 1.4 cm。电刺激神经瘤近端, 上干支配肌有收缩反应。按常规方法行外膜切开松解术。 本组术后随访24~30 个月, 平均 28.5 个月。其肩肘功能恢复作为出生后 3 个月无肌力恢复的臂丛上干传导性神经瘤早期松解手术疗效;③神经移位或移植组: 上干完全断裂 1 例, 断端修剪到正常神经, 缺损 3 cm , 取腓肠神经分成 3 股桥接C5 神经根与上干后股, C6 神经根与上干前股; 膈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梭形神经瘤 6 例, 直径 1.2~ 1.5 cm , 平均 1.4 cm , 电刺激神经瘤近端, 效应肌力收缩, 2 例切除神经瘤, 手术方式同上; 4 例神经瘤旷置与C5、 C6、 上干后股相连, 取膈神经移位到上干前股的前外束, 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C5断裂C6 根性撕脱伤 1 例, 取腓肠神经桥接C5 与上干后股, 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 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2 例, 行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 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均在3.5 倍头镜下采用 8-0 单丝尼龙线缝合神经外膜与束膜。术后随访 20~28 个月, 平均23.6个月。其肩肘功能恢复作为出生后 3 个月无肌力恢复的产瘫患儿早期神经移位或移植手术疗效。

1.3 疗效评分方法

本实验采用Mallet 评分评价疗效。该评分可直观反映肩肘主要功能肩外展、外旋、屈肘的活动度。该评分对肩外展、外旋、内旋等5个基本动作进行量化评价 (见附表) , 每个动作根据完成情况给予1-5分, 1分无任何动作, 5分正常。

2 结果

保守组10 例与神经松解组10例肩肘功能均停滞在Mallet Ⅱ~ Ⅲ级, 无 1例达Mallet Ⅳ级,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神经移位移植组 10 例, 术后肩肘功能完全复者1 例, 达Mallet Ⅳ级者7 例, 优良率80% , 副神经、膈神经移位优良率 (肌力≥3 级) 者80% , 明显优于神经松解及保守治疗。

3 讨论

神经元中断的臂丛神经损伤需要在在患儿早期行显微外科神经重建[6]。在臂丛神经断裂的情况下, 神经元的连续性通过直接缝合或神经移植来重建[7]。产瘫患儿超过3个月仍没有肱二头肌收缩被认为是自然恢复差的信号[8], GILBERT[9]及VEKRIS[10]等推荐在三个月的时候手术疗效较好。TERZIS及KOKKALIS[11]也有相关报道, 认为患儿3个月内的早期手术可以有效避免二次功能重建。

牵位伤神经瘤的形成是因神经纤维, 神经内膜、 束膜、 外膜伤后产生不同程度撕裂, 断端间疤痕增生, 近端神经纤维再生受阻而扭曲, 最终膨大成瘤形。其功能取决于瘤内残存或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与质量。

神经移位疗效优于神经松解及保守治疗。原因可能有: (1) 神经瘤是阻碍近端神经纤维长入远端的原因和结果, 切除或旷置神经瘤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术, 可以使神经近端有更多高质量的神经纤维长入远端, 因而疗效优于神经松解术; (2) 副神经、膈神经再生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自发电活动, 并有较多的粗大运动神经纤维; (3) 小儿神经再生能力强, 生长距离较成人短; (4) 切除传导性神经瘤行神经移位或移植仍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5) 现代显微外科技术使神经纤维长入远端, 因而疗效优于神经松解术。

参考文献

[1] Marie Maillet , Claudia Romana. Complet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surgical improvement to recover a functional hand[J].J Child Orthop, 2009, 3:101-108.

[2] Rubin A. Birth injuries: incidence, mechanisms and end results[J].Obstet Gynecol, 1964, 23:218-221.

[3] Hentz VR. Congenital brachial plexus exploration[J].Tech Hand Up Extrem Surg, 2004, 8:58-69.

[4] Strombeck C, Krumlinde-Sundholm L, Forssberg H .Functional outcome at 5 years in children with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us palsy with and without 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J].Dev Med Child Neurol, 2000, 42 (3) :148-157.

[5] Haerle M, Gilbert A. Management of complet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lesions[J].J Pediatr Orthop, 2004, 24:194-200.

[6] Slooff AC.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lesions and their neurosurgical treatment[J].Clin Neurol Neurosurg, 1993, 95:73-77.

[7] Duclos L, Gilbert A. Obstetrical palsy: early treatment at secondary procedures[J].Ann Acad Med Singapore, 1995, 24: 841-845.

[8]Chuang DC, Mardini S, Ma HS.Surgical strategy for infant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us palsy:experiences at Chang Gung MemorialHospital[J].Plast Reconstr Surg, 2005, 116 (1) :132-142.

[9] Gilbert A, Pivato G, Kheiralla T. Long-term results of primary repair of brachial plexus lesions in children[J].Microsurgery, 2006, 26 (4) :334-342.

[10]Vekris MD, Lykissias MG, Beris AE, et al.Management of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us palsy with early plexus microreconstruc-tion and late muscle transfers[J].Microsurgery, 2008, 28 (4) :252-261.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3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乳腺癌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肿瘤, 单发, 术前检查未见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其中保乳组23例, 年龄31~65岁, 平均年龄为 (42.5±3.5) 岁;按UICC临床分期Ⅰ期14例, Ⅱ期9例。对照组14例, 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为 (41.5±5.5) 岁;按UICC临床分期Ⅰ期9例, Ⅱ期5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取平卧位, 术前用记号笔标记肿瘤边缘, 设计切口, 切开皮肤后, 将肿瘤及其边缘皮肤、周围乳腺组织连同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清洗、缝合手术野, 腋窝留置引流管。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中送病理检查以确保切缘阴性及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1]。

术后CAF方案辅助化疗, 术后2~4周患侧乳腺区及淋巴引流区放疗。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5~60个月。保乳组23例, 其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上肢感觉障碍, 其中1例术后24个月发现原发部位乳腺癌复发, 改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双侧乳腺对称, 外观、手感与对侧无明显不同, 未见乳腺变形、乳头明显移位等。对照组14例, 其中1例术后皮下积液, 2例出现患侧上肢水肿, 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所有患者乳腺外形改变明显。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04% (3/23) , 低于对照组21.43% (3/14) ,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 加之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 越来越多的群众获得了健康体检的机会, 因而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机会增加, 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虽能取得较好疗效, 但对患者形体破坏较大, 术后易造成患者心理负担;保乳手术不仅可取得最小的有效治疗, 同时也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正在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组研究中23例保乳手术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并发症发生率13.04%, 低于对照组21.43%, 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研究结果提示从手术疗效来看, 保乳术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并未因手术范围减少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样可取

但是, 并非所有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都适用于保乳手术, 一般I~Ⅱ期患者有强烈的保乳意愿, 肿瘤直径≤3cm, 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术前影像学检查排除乳房多中心病灶及广泛钙化, 可考虑采用保乳手术[2];如肿块过大、多发, 距离乳头过近, 术后不能坚持放化疗或医院不具备放疗、化疗条件的, 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应谨慎[3]。

临床资料显示对乳腺原位癌, 保乳手术风险最低, 效果最好, 但若发展至浸润癌, 术后转移、复发风险增加;患者年龄越轻,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几率越高, 因而对于年轻浸润癌患者, 应如实告知其复发风险较高, 采用保乳手术时应谨慎。本研究中保乳术后1例出现复发, 患者32岁, 笔者考虑复发与年龄有关。手术切缘阴性才能确保术后低复发率, 因而笔者采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手术切缘。

保乳术后及时放疗已成为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术后易在原发肿瘤周围出现局部复发, 故部分学者提出保乳术后不需做全乳照射, 部位根据病情而定;放疗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仔细掌握, 过小达不到放疗效果, 过大则易引起乳房水肿或纤维增生、质地变硬, 失去保乳的意义[4]。本组在放疗结束后适时采用化疗, 以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

综上所述, 对于早期乳腺癌, 只要术前充分准备, 严格挑选患者, 术中仔细操作, 术后再辅以规范的辅助治疗方案, 保乳术可取得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似疗效[5], 且能取得较好美容效果好, 值得临床进一

参考文献

[1]郑宇, 马向东, 宋雪.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7) :218~219.

[2]吴智勇, 范扬航, 张仕义, 等.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68例疗效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9 (5) :341~344.

[3]张连忱.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10 (201) :41.

[4]郭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6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 21 (1) :51~52.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 篇8

关键词:手部,深度烧伤,整形手术

在临床上, 深度烧伤是较为严重的疾病, 其主要是由于热力以及电能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和生活质量, 以及患者的正常工作。因此, 针对于深度烧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并且手术时间的早晚对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的恢复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主要针对于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现将具体的分析过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深度烧伤患者94例, 其中男40例, 女54例, 年龄15~59岁, 平均 (29.2±1.4) 岁。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47例, 男23例, 女24例, 年龄15~50岁, 平均 (30.3±1.3) 岁。对照组47例, 男17例, 女30例, 年龄21~59岁, 平均 (28.1±1.5) 岁。两组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方法:研究组在烧伤的24小时内进行手术, 并且根据具体的手部部位进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无菌操作, 在手术中患者手部坏死组织容易出大量的血[1]。因此, 需要充分地做好止血措施, 最后进行创面的缝合。对照组手术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但是在手术的时间上是在患者手部烧伤24~48小时进行手术。在手术期间和术后恢复期间做好相关的记录, 对两组术后恢复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手部外观恢复评价: (1) 痊愈:患者的伤口愈合, 皮肤颜色正常。 (2) 有效:患者的伤口愈合一大部分, 并且皮肤的颜色在逐渐恢复正常。 (3) 无效:患者的伤口愈合不好, 皮肤颜色偏红[2]。手术功能恢复评价: (1) 痊愈:患者手部关节恢复良好, 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2) 有效:患者手部关节有一定恢复, 正常生活和工作还有一定的障碍。 (3) 无效:患者的手部关节恢复不好, 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部外观恢复对比分析, 见表1。

两组手部功能恢复对比分析, 见表2。

讨论

由于手部深度烧伤影响到手部的美观, 并且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治疗是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其修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建烧伤创面, 恢复皮肤屏障[3]。

在临床上, 针对于手部深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但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进行整形手术, 整形手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手部创面进行修复, 并且能够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但是, 在治疗时间上, 需要重点把握[4]。由于一些患者在手部深度烧伤后, 采取其他的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才进行整形手术治疗, 进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患者在术后的手部美观和手部功能等方面恢复效果不好。因此, 针对于手部烧伤的整形手术治疗越早越好, 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在进行整形手术的过程中, 需要重点注意一点就是, 深度烧伤患者患处真皮层严重受损, 血浆外渗, 纤维蛋白在腱膜处沉积, 肌腱粘连, 影响创面愈合效果, 有碍美观, 而整形手术时中厚皮片挛缩容易导致瘢痕, 影响手部功能。因此, 对于深度手部烧伤患者,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减少皮肤挛缩, 防止手部功能受损, 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5]。

注: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 在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抗感染的治疗, 如果患者伤口处出现感染等症状, 应该及时地进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在手部功能恢复方面, 患者应该根据伤口的恢复情况, 适当的进行活动, 以进一步促进手部功能良好恢复, 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手部外观恢复的有效率97.9%, 对照组手部外观恢复的有效率87.2%。研究组手部功能恢复率95.7%, 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率83.0%。由此得出临床结论, 手部深度烧伤应尽早进行整形手术, 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

参考文献

[1]陈海朋.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对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12 (10) :121-122.

[2]杨永, 徐颖辉, 郭文荣.浅谈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治疗[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1 (7) :149-150.

[3]Lee Min Shi, Huangdao Qiang, Xie water, et al.Early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repair deep burns at the hands[J].Hebei Medical 2012, 3 (6) :142-143.

[4]袁华, 包校伟, 廖红.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1 (2) :114-115.

阑尾包块早期手术56例分析 篇9

关键词:阑尾包块,早期手术

2001年12月~2010年9月我院行阑尾切除术1069例, 其中阑尾周围脓肿或阑尾包块56例, 对阑尾周围脓肿或阑尾包块施行了脓肿的引流术或阑尾切除术,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 男31例, 女25例;年龄17~73 (平均51.3) 岁;腹痛距离手术的时间在15~97 (平均5.4) h。手术前患者被诊断是阑尾包块或脓肿者14例 (占25%) , 其中有6例伴有弥漫性的腹膜炎, 另外5例可扪及腹部的包块。1.2方法取右下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进入腹腔, 切开腹膜, 然后用血管钳把它提出腹壁, 将其外翻并固定在护皮巾上, 达到覆盖并保护切口的目的, 在包块的周围用纱布垫衬来保护腹腔的组织, 手指钝性分离进入到脓腔, 使用手指来探查脓腔。与此同时尽可能的切除炎性包块和脓肿壁, 这样可明显的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再仔细分离粘连, 彻底的清除坏死脱落的阑尾、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粪石和坏死物等。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感染所可能波及的区域。再用0.2%甲硝唑冲洗5min后吸除。术中静滴抗生素, 术前纠正患者水盐电解质平衡, 术后进行灌肠处理和胃肠减压, 使用甲硝唑和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等抗生素治疗, 时间为7~10d。3~6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在术中对个别包块较大或感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药物抗感染治疗无效者要行脓肿切开引流。周围组织和大网膜包裹阑尾所形成的炎性包快或伴有小脓肿形成的患者 (占29%) 48例进行了阑尾切除术, 35例放置腹腔引流 (16例为烟卷引流, 19例为Penerose引流) , 8例患者进行了单纯性脓肿引流术, 21例患者未放置引流, 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1.2min, 术中、术后都有大出血。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平均用药时间为1w。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愈合, 切口I期愈合者48例 (占86%) , 切口感染者8例 (占14%) , 2例患者盆腔存在少量积液, 经抗生素治疗之后吸收, 没有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住院天数7~21 (平均11.2) d。均经伤口换敷料后治愈, 无手术死亡、肠瘘等。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疗效确切, 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将约1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就诊时, 有较大的脓肿、破溃或炎性包块。若不及早手术, 将增大并发症的机会。此外, 非手术易复发, 治疗时间长, 增加医疗开支, 病人的痛苦大, 而且有复发的可能。因此, 除病人不愿意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外, 对阑尾包块一旦诊断明确就应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在当前医学水平情况下, 阑尾包块在早期进行手术, 只要操作的适当, 一般不会引起感染的扩散。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积极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急性阑尾炎可以扪及右下腹包块, 一般存在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阑尾在穿孔之后所产生的脓液被周围自身组织局限形成脓肿 (占71%) ;另一种是化脓性阑尾炎没有穿孔被自身大网膜等周围组织包裹进而形成局限性包块 (占29%) [1]。切除阑尾的47例患者, 术中所见炎性包块, 用手可以轻轻地钝性分离, 而且粘连组织较易分开, 阑尾大多呈化脓, 切除不困难。由于及时的对患者切除了阑尾, 感染灶得以解除, 脓肿得到了充分的引流, 减少了毒素的吸收, 使病情在短期内治愈[2]。

总之, 存在体征明显、发病的时间较短、病情进展很快的阑尾包块患者, 特别是存在明显的中毒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伴有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体征的患者, 及时的进行手术, 将阑尾切除或脓肿引流都是积极并且有效的治疗办法。在手术操作中动作要轻柔, 注意对切口的保护, 避免脓液的污染, 脓液必须充分的吸尽, 特别是盆底Douglas氏窝内的脓液残留情况必须格外注意, 除了弥漫性腹膜炎之外脓液吸尽之后可不做腹腔冲洗[3]。

综上, 本组无手术死亡, 均痊愈出院。8例并发切口感染 (14%) 。无肠瘘及严重并发症产生。切口感染率低, 病人恢复好, 可以早日恢复常人生活, 疗效确切。同时, 也说明早期手术治疗阑尾包块效果肯定,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50.

[2]陈世福.阑尾包块早期手术54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1995, 3 (2) :130—131.

早期手术 篇10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Lysholm膝关节评分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66-01

关节镜技术是一种能够深入到患者关节腔内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内镜技术,通过关节镜技术的运用不仅仅能够看到患者关节腔内的具体病变情况,同时也可以使用特制的手术器材在关节镜下实施精确的手术操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1]?膝关节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和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各种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而对患者实施膝关节镜术后的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对更好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2]?本文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运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8例,女性患者有52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48.4岁,患者的手术方式有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修补?膝后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半月板前角成形?关节清理以及滑膜切除和取游离体,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子宫肌瘤直徑和学历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膝关节镜术后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患者伤口情况的观察,患肢血运以及肢体护理和肢体常规功能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后护理:患者手术结束送回病房之后,应该立即用冰袋持续冰敷患者的膝部3~4天,术后6小时内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同时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和脉搏,保持患者的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注意对患者患肢的保暖?

1.2.2功能锻炼:患者手术后6小时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也要将锻炼的目的?方法和原则等对患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诊断性的选择功能锻炼的内容,具体的锻炼内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被动肢体关机训练机被动训练以及下床和负重训练等?

1.2.3膝关节支具的运用:膝关节支具可以防止患者在功能锻炼和活动的过程中拉伤患者的膝关节,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穿棉质的内裤保护皮肤,分局患者膝关节的康复情况逐渐调节角度,进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Chi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手术后4周对两组患者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对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该量表的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中等,70分以下为差,患者Chi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优秀+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18.O 软件实现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录入和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将P<0.05作为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Chi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观察组有患者60例,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患者60例,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关节镜技术已经在膝关节手术患者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对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服务更注重对患者术后肢体的观察,而忽略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指导,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无法满足患者康复和治疗的需要[3-4]?

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效?全面和具体的护理方法,这一护理措施中康复训练是一个较为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方面的功能锻炼,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让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护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让患者早日康复[5]?同时,在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应该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具体的疾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让患者更加主动和积极的配合,提高这一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6]?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红艳.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3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9):325-326

[2] 唐育才,张秀英,汪秀萍,等.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21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438-439

[3] 董肖云.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09):3325-3326

[4] 郜蔓.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78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228-229

[5] 袁梅梅,杨楠芳.膝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早期护理及康复锻炼[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173-1174

上一篇:沼气发酵残留物下一篇:基础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