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早期癌

2024-06-20

食管早期癌(精选十篇)

食管早期癌 篇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 35岁, 主因头晕、咽部不适2个月到医院检查, 胃镜检查:距门齿25~28cm食管左侧壁可见4cm×2cm的黏膜粗糙, 28cm右前壁可见2cm×1cm的黏膜隆起。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患者曾于5年前做食管钡餐造影发现食管憩室, 家族肿瘤史阳性, 其母亲患食管癌。患者于2008年11月19日在我院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术后病理:肉眼所见:食管长7cm, 临床已切开, 可见-1cm×0.7cm×0.5cm的黏膜隆起, 表面光滑, 切开黏膜下层可见直径0.5cm的囊腔, 囊内壁光滑, 囊腔内未见潴留物, 在黏膜隆起基底部一侧可见长0.5cm的线形裂隙, 与囊腔斜相通;距黏膜隆起一侧1cm以上可见3.5cm×2cm黏膜糜烂区, 糜烂区黏膜面增厚, 距上切缘1.6cm, 距下缘2.8cm。镜下观察:囊腔位于黏膜下层, 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囊内壁被覆的鳞状上皮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相延续;糜烂区为鳞状细胞癌侵至固有膜。

2讨论

食管憩室多为先天性, 分为咽食管憩室、胸中部憩室、隔上憩室, 此患者食管憩室位于食管中段为斜横位。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癌多为中晚期, 合并食管早期癌未见报道。有学者认为食管憩室伴发的病理改变可能是致癌的原因[1], 食管憩室初期多无症状, 随着憩室扩张和排空困难加重患者自觉异物感, 呃逆、胸骨后隐痛、吞咽不适或缓慢进行性吞咽不利与中晚期食管癌症状相似[2]。而食管早期癌大多无症状, 大多为体检中偶然发现。此病例具有如下特点: (1) 患者年龄小。 (2) 食管憩室位置形态特殊, 憩室囊小, 位于黏膜下层, 其周围无纤维组织增生, 憩室开口为线形与囊斜相通, 食物一般不易出入, 无潴留物, 无症状, 体检中胃镜偶然发现, 活检病理确诊。 (3) 食管癌为早期鳞状细胞癌。 (4) 有食管癌家族史。因此对有食管憩室、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人群, 应从30岁开始定期做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 以便观察憩室及周围食管黏膜改变。其次对患有食管憩室的人群, 咽部有不适感时应予以高度重视。舒继红等曾对921例除外咽喉部疾患所致咽感异常患者采用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 可疑区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发现食管癌39例, 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49例, 咽感异常与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有密切关系, 40岁以上咽感异常症状持续存在, 应常规行X线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3], 以便早期发现食管癌并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郝安林, 师晓天, 许冰.食管憩室伴发食管及贲门癌26例临床分析[J].癌症进展杂志, 2004, 2 (6) :482.

[2]黄小迈, 秦文翰, 孙玉鹗.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481.

吃瘦肉老是堵,竟是患了食管早期癌 篇2

家人带着李大妈去医院看医生,经医院胸外科、消化科和放射科等多科会诊,被诊断为食管异物梗阻。医生通过急诊胃镜为李大妈取出老鸭肉之后,竟发现李大妈的食管上段有一个1元硬币大小的溃疡,经验丰富的胃镜室医生不敢怠慢,立刻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报告为“食管原位癌”。李大妈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正是这块鸭肉,让她的食管原位癌在早期就被发现了。家人立即为李大妈办了住院手续。

早期食管癌病灶表浅,或局限于食管黏膜表面,一般不会引起进食困难,或仅进食干食时有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或异物感,随着癌肿病变扩大,侵犯食管深层,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性胸背部疼痛等症状。像李大妈这样吃肉引起梗阻而检查出早期食管癌的很少见。

专家建议,遇到食管异物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接受X线钡剂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切忌强行吞干饭团、喝醋,或是催吐等,以免引起不测。

食管早期癌 篇3

1 早期EN支持的实施方法

1.1 EN的供给途径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均需行胃肠减压, 故传统的鼻胃管饲法是不可行的, 目前常用的途径有鼻肠营养管 (鼻十二指肠管饲法和鼻空肠管饲法) 及空肠造瘘两种。鼻肠营养管置管方法:术日晨将鼻胃管与鼻腔肠管 (内径为0.2 cm~0.3 cm的硅胶管或荷兰Natricia公司生产的鼻肠管或flocare鼻肠管或液囊空肠导管) 一同置入胃内, 术中将鼻肠管送至十二指肠降部[1,2,3,4]或空肠上段 (距吻合口3 cm左右) [5,6,7,8,9,10,11], 胃管留置于胃内, 用以术后减压。优点:①液体饮食引起的呕吐和误吸发生少;②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可同时进行;③营养管质地柔软, 耐酸性强, 故可较长时间放置。由于鼻肠管简便易行且不必给病人另行造瘘, 避免了与空肠造瘘相关的并发症, 故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鼻肠管。

1.2 EN种类及常用产品

目前常用的制剂有氨基酸类、肽类等。主要产品有能全力、复方营养要素、安素、百普素力、能全素等。

1.3 输注方法

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膳食的性质、喂养管的类型及大小、管端的位置及营养的需要量。常用方法:①灌注法, 将配好的营养液用注射器或漏斗, 10 min~15 min缓慢注入喂养管, 每次250 mL, 每日4次~6次, 这种方法虽然接近正常进食状态, 但副反应多[12,13], 目前已较少采用。②间歇重力滴注, 将膳食置于容器内, 将输液管与营养管相连, 借重力将营养液缓慢滴入肠内, 每次250 mL ~400 mL, 每日4次~6次, 此法简便, 类似于正常膳食餐次, 但可能发生胃排空延缓[13]。③连续经泵滴注, 膳食置于容器内, 选择有一段硅胶管的泵管嵌入泵槽内, 泵管与营养管相连, 设定所需参数, 将全天用量连续匀速滴注16 h~24 h, 此法疗效较好[14]。

1.4 EN支持开始时间

传统认为, 胃肠道手术病人在肠功能恢复排气 (3 d~5 d) 后才允许进少量流食。但研究证实, 手术后早期EN支持可降低手术创伤所致的高代谢率, 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 有利于病人康复, 所以有人主张术后12 h左右开始[15], 也有人在术后第1天 (24 h) 开始[6,7,8,9]。另有报道, 在术后3 d或4 d开始EN支持[10]。总之,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开始时间正逐渐提前, 经研究证明[6,7,8,9], 胃肠道手术后第1天 (24 h) 开始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

1.5 EN浓度、注入量、速度和温度

有文献报道, 术后第1天给半量, 第2天供给所需量的75%或全量[8,9];但大多数研究认为 [1,2,7,10,14,15,16],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 应遵循从少到多, 由慢至快、由稀到浓的原则, 使肠道能更好地适应。应从低浓度开始[16], 输注速度原则上从25 mL/h~50 mL/h开始, 但也有从60 mL/h~80 mL/h, 甚至100 mL/h开始。增加EN量时, 应先增加速度再增加浓度, 膳食的温度应比体温略高 (38 ℃~40 ℃) [16]。总之, 要以病人能耐受, 无不良反应发生, 或反应轻微为原则。

2 早期EN支持的效果

2.1 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早期EN支持不仅可经肠道提供足够的营养要素, 同时由于采用适合病人生理特点的营养供给, 可促使肠黏膜增生, 促进肠内分泌型SIgA的产生, 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增强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防止细菌和毒素移位, 从而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1,3,9]。

2.2 加速氮平衡的恢复

EN支持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 促进总值蛋白和应激相蛋白的合成, 尽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 与TPN比较无差异, 与未实施营养支持病人差异显著, 多数病人在术后5 d~7 d获正氮平衡, 有的病人7 d~10 d获正氮平衡, 且手术后病人的体重EN组下降最少[1,2,3,4,5,6,8,17]。

2.3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有利于胃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这是因为EN进入胃肠道内可刺激胃肠道, 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 促进胃肠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调节胃液、胆汁和胰腺的分泌, 促进胆汁排泄, 保护肝功能, 使消化道的重要器官血流量增加, 有利于其功能恢复及提高全身免疫力。同时EN内含纤维素, 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TPN组及未实施营养支持组提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15]。

3 早期EN支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1 不良反应

EN支持早期, 有些病人易出现腹胀、腹泻, 发生率为4.7%~16.7%[1,2,5,6,7,8,9,10], 多数病人经减慢滴速, 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且随时间推移症状逐渐消失, 只有个别病人因严重腹胀、腹泻不能耐受EN于术后48 h终止[5]。另有病人出现腹痛 (8.4%) [8]、恶心 (11.1%) [1]及上腹部不适感。这与EN开始时间、输注速度、浓度、温度及配制过程中有无污染有很大关系。另外, EN虽然有诸多优点, 但手术后一段时间, 特别是大手术后创伤应激期, 全身性或局部性缺血可使肠黏膜血流减少, 肠绒毛呈低灌注状态, 氧气供应出现短路现象, 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反应可导致肠动力障碍, 缺血后再灌注对代谢功能的重建有重要作用, 但也加重组织损伤。因此, 因缺血缺氧所致的营养吸收不良甚至在血流灌注后仍可持续, 此时给予EN常可加重肠黏膜的炎性水肿, 影响应激后肠黏膜的修复, 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胃肠术后早期EN的灌注时间。

3.2 注意事项

病人对术后静脉输液大多数能耐受, 而对留置鼻肠管存有疑虑, 对EN的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要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讲清术后早期EN的目的及作用, 以提高病人对EN的认识, 给予心理支持, 保证EN的有效实施。早期应用EN时, 应严密观察胃肠减压及腹胀情况。术后初期, 同时应用鼻肠管及胃肠减压是EN安全实施的保证[3], 如腹胀明显, 24 h抽出胃液>400 mL, 则不宜使用EN[7]。保证病人正确体位, 实施EN时病人应取半卧位, 抬高床头30°~60°, 以减少反流及误吸[7,8,12,14,16]。营养液的温度易受室温、膳食量、营养管粗细、滴注管长度等因素的影响[16], 因此, 配制及滴注过程中, 应避免各种影响因素, 以保证营养液的温度适宜, 防止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腹泻[16]。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治疗安全、经济实惠, 且避免了与TPN相关的并发症, 但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如腹胀、腹泻等。腹胀、腹泻是EN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也是困扰EN的主要问题, 相关因素很多, 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应根据病情确定EN开始时间。在EN支持过程中, 要加强监护, 执行无菌操作, 最好采用经泵连续滴入方式, 持续16 h~24 h定时、定量、慢速输入, 并将EN液的温度控制在38 ℃~40 ℃, 这样病人腹胀、腹泻多能缓解, 且能减少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食管癌并存贲门癌67例临床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男40例,女27例,男:女为1.48:1。年龄41-74岁,平均64.1岁。

1.2 病程 自出现症状至就医时间,一个月以内有14例,2-5个月有46例,半年以上有7例,平均4.6个月。

1.3 临床表现 67例患者均出现进行性咽下不利,13例出现胸骨后疼痛。

1.4 肿瘤生长部位:上段8例,中段52例,下段7例。

1.5 检查及诊断方法:67例中有42例晚期病人由食管造影及内镜病理检查确诊后进行放射治疗,在治疗中或放疗后出现症状加重或改善不明显,再次造影及镜检发现贲门病变,2例为贲门癌术后半年以上再次出现进食不利,检查发现食管中上段癌各1例,1例为食管癌放疗后3年再次出现症状,复查发现贲门病变。其他病人为同时发现两处病变。67例患者均经病理或手术证实,食管病变为鳞癌,贲门病变为腺癌。

1.6 诊治方法:均采用BJ-4MV或BJ-6MV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DT总量60-70GY/30-35F,治疗后一年死亡28例,两年内死亡31例,随访三年存活8例,随访5年存活3例。

2 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ARREN提出的标准

2.1 每一种肿瘤必须证实为恶性肿瘤。

2.2 每一种肿瘤必须具有其独特的病理学形态。

2.3 必须除外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根据间隔时间将重复癌又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同时性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癌在6个月内发生,异时性为超过6个月者。

3 讨论

食管癌并发贲门癌临床较少见,李乐翔(1)报道在2.2%,袁锦华(2)报道在0.96%,魏荣龙(3)在2.16%,本组为1.61%,基本相符,但有文献报道近几年有检出率提高的趋势。各组报道均有首诊漏诊,比率较高,在李乐翔报道的24例重复癌行食管癌根治术前有16例漏诊,袁锦华报道的16例重复癌中首次漏诊同时性的有5例,异时性的有2例,本组有42例中晚期食管癌在造影及内镜检查时漏诊贲门病变,分析漏诊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食管癌病人就诊时大多为中晚期,行食管造影时钡剂通过受阻,其下方的贲门区显示不理想。2:内镜检查时镜身不能通过食管病变狭窄区,本组中晚期食管癌放疗病人首次漏诊均属于以上两种情况。3:有的检查医生缺乏认识,看到食管病变后就放松了警惕,对其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认识不足。4:手术医生对重复癌认识不足,术中未认真核对及观察病变区,遗漏贲门病变。5:放療科医生在吞钡模拟定位时麻痹大意,没有尽可能的观察远端情况。6:对异时性的重复癌认识不足,简单地想象为局部复发,治疗消极。相信随着人们对重复癌的认识不断加深,责任心的加强,诊断技术及仪器的进步,重复癌的检出率会进一步提高,治疗上应该按单发癌争取根治机会。

参考文献

[1]李乐翔.食管重复癌57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005.27.3.47

[2]袁锦华.消化道重复癌7例漏诊分析 中国临床误诊 2004.1.17。

食管早期癌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病例96例,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44~72岁,平均(57.5±6.4)岁。全部病例均经钡餐、纤维食管镜、胃镜等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或贲门癌,术前均无明显心、肺、肝功能及代谢性疾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种类、临床体征及手术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营养供给方法

1.2.1 PN组营养方案

本次研究48例PN组患者均按照全营养混合液(TNA)的形式配营养液,每位患者实际供给能量为125 kJ/(kg·d),其中非蛋白质热量供给为105 kJ/(kg·d),在非蛋白质热量供给中脂肪供给占热量40%,其余热量由糖类提供,糖脂比为6:4,氮量提供0.2 g/(kg·d)。氮以8.5%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供给,非蛋白质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乳供给,并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将各种营养液混合于3 L袋中经外周或中心静脉输注。所需TNA均右华瑞制药公司提供。

1.2.2 EN组营养方案

本组研究EN组患者均在行食管或贲门癌切除吻合术后,经鼻插入胃管和空肠营养管。选用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乳剂(瑞素,每100 ml瑞素含热量420 kJ,蛋白质3.8 g,脂肪3.4 g,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患者术后24 h,即可开始使用输液泵用准备好的营养管匀速滴入肠内营养乳剂500 ml,滴速控制在30 ml/h为宜,营养乳剂的温度控制在35℃~38℃为宜,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可每24 min增加500 ml,增至足量即可,即非蛋白质热量105 kJ/(kg·d),若在此期间EN的热量和氮量不足,可由静脉补充,并及时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电解质、维生素。待患者能自主进食后,由管饲逐渐改为口服,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前和术后第8 d测量血清学指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P)。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及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体重、ALB、PA、GGT、TBI、GPT、GOP等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8 d后EN组体重较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PA水平高于PN组;E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53.83±7.74) h,明显短于PN组(72.67±8.28)h(P<0.05);EN住院时间(28.6±6.5) d,明显短于PN组(33.6±12.2)(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0.21±0.04)万元,明显少于PN组(0.45±0.08)(P<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N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通过稀释EN液的浓度和减慢营养液输注速度,症状得到缓解。

3 讨论

近年研究证明,胃功能在术后1~2 d可恢复正常,大肠功能在术后3~5 d可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及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恢复正常[2]。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了EN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只要肠道功能存在,就尽量用EN[3]。EN提供的营养在进入胃肠道后,可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促进肠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与排泄,其内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EN组术后8 d 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EN治疗能给机体提供更多蛋白质,从而有助于机体修复,患者能尽早恢复肠胃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保持肠道黏膜功能。

总之,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EN,有助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一种较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宁,黎介寿.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8,5(1):1-2.

[2]SchroederD,Klein S,Kinney J,et al.Effect of immedi - ate postoperative enteval nutrition on boby,compo - sition,muscle function and wound healing.JPEN.1991,15(3):376.

[3]蒋文瑞,胡自苗,常明.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肠内与肠外营养,2002,9(3):167.

食管早期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9年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45~73岁。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EN组)46例,肠外营养(PN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EN组

手术中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深度超过十二指肠降段,术后第1天(12~24 h),经十二指肠管给予等渗盐水500 m L鼻饲,无不良反应,术后第2天起改为能全力,输注时应加温,避免冷刺激引起肠蠕动导致腹痛腹泻,尽可能恒温滴入,可持续24 h,最初要慢,20~30 m L/h,根据个体耐受情况,逐渐加快至80~120 m L/h,总量从术后第1天500m L逐渐过渡到全量2 000 m L/d,一般持续7 d,第8天开始进食,EN初期不足能量由肠外营养补充。术后PN每天均经静脉补液2 000~2 500 m L,包括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第8天开始进食。除营养支持外,两组围手术期采用相同的预防感染等治疗。

1.2.2 观察指标

术前第1天、术后第8天分别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以及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EN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幅度均低于PN组,其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氨酶上升EN组小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两组比较,EN组比PN组恢复要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P<0.01

3 讨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前不正常进食及术后不能进食,加上手术创伤大,营养不能及时经胃肠道摄入,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影响机体恢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首选肠内营养[1],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患者肠功能基本无明显丧失,具有肠内营养的基础。

3.1 关于安全实施EN的时机问题

有报道认为EN应始于术后24~48 h进行,过早会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不利于胃肠生理状态的恢复[2],但亦有报告术后12 h内行EN,取得疗效[3]。笔者研究的EN组均开始于术后12~24 h,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个别出现腹胀、腹泻,但症状较轻,经调节营养液速度及营养液的温度,均能有效缓解。笔者认为术后12~24 h行EN遵循GE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能有效降低EN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3.2 EN对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善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体重均不同程度下降,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其中EN更有优势。笔者研究显示,虽然两组体重下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均明显优于PN。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符合机体生理过程,充分发挥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转运以及转化处理的利用能力,为机体术后提供充足而均衡的热量及蛋白质等营养。EN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内,有利于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4],减少不能正常饮食引起的肝脏损害及胆汁淤积,这一点从研究两组转氨酶的变化得到证实。

3.3 EN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优越性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手术中机械通气、手术创伤,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发生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E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肠功能恢复更早,而且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明显优于PN组。这可能与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肠道血流,提供肠黏膜局部营养物质,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刺激肠功能恢复,防止肠道细菌易位有关[5]。还有学者报道[6],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和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给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均衡营养,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肠功能恢复,且对技术设备要求一般,易于监管,应当作为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和转氨酶,并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EN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幅度均小于PN组(P<0.05),转氨酶上升幅度低于PN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1),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EN较PN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1]LI JS.Enteral nutrition-surgical approach of choice for clinicalnutritional support[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2003,23(2):67.Chinese

[2]黎介寿.危重病人与免疫营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8(3):128.[2]LI JS.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mmune[J].Par-enteral&Enteral Nutrition,2001,8(3):128.Chinese

[3]丁钋,王林,江涛.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比较研究[J].天津医药,2005,33(7):454-455.[3]DING P,WANG L,JIANG T.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Comparison of support[J].Tianjin MedicalJournal,2005,33(7):454-455.Chinese

[4]江志伟,黎介寿,李宁.恶性肿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118-121.[4]JIANG ZW,LI JS,LI N.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with malignant tumors[J].Parenteral&Enteral Nutrition,2004,11(2):118-121.Chinese

[5]李宁,黎介寿.肠内营养近20年的进展和展望.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6-8.[5]LI N,LI JS.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Progress andProspects[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2002,22(1):6-8.Chinese

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老年人,护理

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贲门癌的主要方法。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一般状况多较差, 手术合并疾病较多, 术后并发症也很复杂, 因此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本科122例6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方法

1.1 术前准备及护理

(1) 呼吸道准备:对本组病例术前就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肺部疾病者, 手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 改善肺功能; (2) 术前严格控制其他合并症, 如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有冠心病, 心律失常者, 应采用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率失常药物治疗; (3) 术前适当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维持手术前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 胃肠道准备:①术前3 d改为流质饮食, 对梗阻明显者给予食管冲洗。用庆大霉素、甲硝唑加生理盐水100 ml经鼻胃管冲洗, 以减轻局部充血水肿, 减少术中污染, 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②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 术前3~5 d口服庆大霉素或甲硝唑, 术前2 d进无渣流食, 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③术前晨留置胃管, 如果通过梗阻部位困难时, 不能强行置入, 以免戳穿食管。可将胃管留在梗阻上方食管内, 待手术中再放入胃内。

术前治疗时间10~14 d, 术前再次检测肺功能, 对于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血压、心功能接近正常者行手术治疗, 全组患者平均术前治疗7~10 d。

1.2 术后护理

1.2.1 一般护理

(1) 注意体位; (2) 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发现心率增快、早搏、异位心律、房颤时应通知医生, 及时给予处理; (3) 吸氧: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差, 必须保证充分给氧; (4) 加强口腔护理。每天早、晚各1次, 也可根据情况, 适量增加次数。

1.2.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 按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 防止胸引管打折、扭曲、受压、堵塞、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色、质、量, 并准确记录。若术后引流量>200 ml/h, 且色鲜红、血性粘稠, 连续3 h以上, 并且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烦燥不安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 并加快输液、输血速度,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为再次开胸止血做好准备。若手术后3 d仍有较多引流液, 注意是否已并发乳糜胸, 在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注意观察引流瓶内液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以及波动的幅度。观察负压波动是否明显。一定按时做管外挤压, 若波动消失, 引流量骤减, 则有胸管堵塞的可能。若引流不畅, 可致胸内积液、积气, 压迫肺组织引起肺不张而致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胸内出血不能及时被发现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老年人还可致心率增快, 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1.2.3 呼吸道护理

注意充分湿化呼吸道, 每天行超声雾化吸入, 每4~6 h1次, 使呼吸道湿润, 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当肺内有大量痰鸣或呼吸音减低时, 应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等措施, 积极恢复支气管通畅, 避免肺不张的发生。

1.2.4 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老年食管癌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术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因为手术的原因, 术后进食不当等, 容易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10 d, 此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尤其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若体温持续在38.5℃左右或更高, 则有可能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瘘的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质、色、气味, 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灼热、并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是否有渗出, 若有, 及时更换, 注意加强无菌技术操作。

2小结

本组122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42例, 发生率为31.5%。除1例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外, 其他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疗效满意[1,2]。

参考文献

[1]刘东英, 孟照英.高位食管癌术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 2004, 04:058.

食管早期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外科食管癌和 (或) 贲门癌老年住院患者, 共224例, 其中男144例, 女80例, 年龄在60岁~76岁, 平均年龄 (67.5±5) 岁。按照病变部位分为食管上段癌36例, 中段癌62例, 下段癌60例, 贲门癌50例, 累及食管下段和贲门癌为16例。病变长度<21 cm42例, 3 cm~5 cm 138例, >5 cm 44例。根据病理组织学来源分为鳞状细胞癌184例, 腺癌24例, 腺鳞癌6例, 未分化癌10例。上述所有患者均经食管钡餐造影和 (或) 胃镜检查, 在行胃镜检查时取黏膜组织活检, 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前经过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为无食管贲门外转移, 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可实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组织病理学验证。

1.2 手术治疗

上述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加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左后外侧开胸术者124例, 左后外侧切口加左颈切口26例, 左侧胸腹联合切口64例, 右后外侧开胸加上腹正中切口加右颈切口10例。术中使用国产GF-1吻合器吻合或手工吻合, 颈部吻合36例, 主动脉弓上吻合114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74例。操作时间约2.5 h~4 h。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送外科恢复监护室复苏, 病情平稳后转普通病房。

1.3 并发症观察和记录

上述所有患者在手术后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 包括吻合口瘘及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胸腔感染、心律失常、精神症状、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肿瘤复发和转移等。若发现上述并发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控制病情发展。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上述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术中无1例死亡。术后观察3个月内有4例死亡, 分别于术后第16, 18, 19天和24天死于吻合口瘘造成的胸腔感染、全身消耗和各脏器功能衰竭。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现, 共有82例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32例 (39.02%) , 均给予制酸剂如奥美拉唑胶囊 (40 mg, 每日1次) , 或雷尼替丁胶囊 (150 mg, Bid, 口服) , 或加用吗丁啉、莫沙比利后症状得到控制。吻合口狭窄10例 (12.20%) , 均经过内镜和食管钡餐检查确诊, 其中轻中度狭窄6例经过流质饮食后得到控制, 重度狭窄4例经过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得到控制。吻合口瘘10例 (12.20%) , 其中4例造成胸腔感染死亡, 另外6例经过胸腔闭式引流, 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后得到控制。肺部感染14例 (17.07%) , 其中致呼吸衰竭6例, 经过使用呼吸机支持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乳糜胸2例 (2.44%) 经禁食, 闭式引流及营养支持而愈。心律失常6例 (7.32%) 均为快速型房颤, 予胺碘酮处理后控制。精神症状烦躁谵妄4例 (4.88%) , 镇静治疗后控制。

3 讨论

我们对过去3年内224例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有82例次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中以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为多见。

3.1 吻合口瘘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为最严重, 发生率为3%~5%, 发生后病死率为50%[1], 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或并发有肝脏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患者。在本组中为10例 (12.20%) , 其中4例吻合口瘘造成严重的胸腔感染死亡, 6例经过胸腔闭式引流, 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后得到控制。造成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吻合口张力低、食管旁血液循环差以及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等。

3.2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为1.3%~4.8%[2]。本文报道吻合口狭窄10例 (12.20%) , 明显高于既往报道。其中轻中度狭窄6例, 重度狭窄4例。经过流质饮食后, 6例患者得到控制, 另外4例经过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得到控制。老年患者吻合口狭窄高发生率原因不清, 可能与食管黏膜层、肌层吻合术式、反流性食管炎有关。

3.3 反流性食管炎

由于手术后食管-胃吻合造成贲门括约肌缺失或功能不全, 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 但经过抑制胃酸和使用胃动力药物基本可以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3.4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较多见, 且较严重, 本文14例 (17.07%) 中致呼吸衰竭6例。老年人肺脏的弹性回缩力下降, 胸廓钙化固定, 呼吸肌力量下降, 造成呼吸空气的能力降低, 这些变化最终导致咳嗽能力和黏膜纤毛廓清能力下降[3]。术后咳嗽、咳痰乏力是明显危险因素。

3.5 乳糜胸

是食管癌术后少见并发症, 为食管癌手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 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0.4%~2.6%, 病死率16%~70%[2]。本文发现2例乳糜胸, 发生的原因可能由于术中视野暴露不清, 肿瘤侵至周围组织和脊柱旁, 甚至侵及主动脉弓后和弓上方的胸导管, 造成乳糜胸出现。经过保守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 静脉补充营养、电解质治疗而愈。

3.6 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少见, 但仍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未发现此类病例, 与行食管胃底吻合时操作恰当或血管结扎彻底、稳妥有关。及时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一旦发现应及早手术止血, 以免延误诊治。

3.7 心律失常

在老年开胸手术中并不少见, 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多有心功能不全或亚临床心脏病及麻醉手术打击、术后疼痛、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本文发现6例, 术前检查虽无器质性心脏病, 但有活动能力减弱或心电图示如ST段轻微改变等, 值得引起胸外科医师注意。6例均为快速型房颤, 及时予胺碘酮后均转复。

3.8 精神症状

出现不多, 本文报道4例既往史中均有类似发作, 考虑原因可能为精神紧张、切口疼痛、胸管刺激及麻醉药物影响所诱发, 予镇静对症治疗即可避免伤害行为的发生。

本文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有利于临床对该类患者术后观察并及时预防, 治疗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出现。方法对过去3年间在我院外科住院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82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32例, 吻合口狭窄10例, 肺部感染14例, 其中致呼吸衰竭6例, 吻合口瘘10例, 致胸腔感染而死亡4例, 乳糜胸2例, 心律失常6例, 精神症状4例。对上述并发症均作出了及时、合理处理, 病情得到控制。结论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易发, 应积极及时处理, 减少并发症出现, 提高围术期治疗及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487

[2]杜百廉.食管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20~323

食管早期癌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1-01

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心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告30%-35%以上,处理较为困难,死亡率高,因此应特别注意防治,我院心胸外科,1985年6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100余例,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心脏保护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等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年龄及性别 本组男性82例,女性18例,年龄70-82岁,其中70–75岁76例,75-80岁20例,80岁以上4例,最大岁数82岁。

1.2 病变及手术 食管癌58例,其中上段食管癌11例,中段食管癌22例,下段食管癌25例,贲门癌42例,本组100例均做了食管钡餐检查,X线征象均有不同程度食管粘膜溃破,中断,管壁僵硬,蠕动减弱或消失,管腔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食管扩张等表现,病变5cm以下18例,占18%,5-7cm53例,占53%,7-10cm26例,占26%,10cm以上3例,占3%,左侧开胸76例,胸腹联合切口6例,经腹切口8例,颈胸腹三切口17例,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32例,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12例,结肠移植食管重建术2例,空场移植食管,空场rox-y吻合4例,贲门癌全胃切除6例。

1.3 病理诊断及分期 鳞癌56例,腺癌28例,粘液腺癌7例,鳞腺癌9例,临床病理分Ⅲ期48例,Ⅱ期40例,Ⅰ期10例。

1.4 术前合并疾病 多数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本组合并症42例,合并两种以上18例,占18%,合并冠心病34例34%,心电图异常16例,16%,高血压26例,26%脑血栓6例占6%,慢性支气管炎8例,占8%,肺气肿2例,占2%,肺结核1例,占1%,支气管扩张1例,占1%

1.5 治疗结果及合并症 本组100例高龄食管癌及贲门癌,病变全部切除,吻合口瘘发生4例,治愈出院97例,死亡3例,经随访,三年生存62例,占62%,五年生存34例,占34%,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肺炎6例,肺不张4例,呼吸衰竭3例,心肌梗塞3例,死亡1例,其中一例死于术后,双侧肺炎,持续高热不退,气管大量脓痰,双肺啰音,X线双肺片状阴影,另一例死于术后第四天,高热诱发心肌梗塞,还有一例死于术后吻合口瘘,体质虚弱,2例呼吸衰竭,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经2周积极抢救治愈,4例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紧急吸痰后肺复张。

2 讨 论

我们认为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代偿能力差,机体免疫功能低及术前并发症多,经胸手术时间长,对肺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加上术后的疼痛,也限制了呼吸运动,使气道内分泌物不易排出,积存于气道内,术后早期易继发感染,或引起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因此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和术中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对预防并发症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2.1 术前充分准备是预防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文献报道,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在30-35%,高龄患者发生率高,本组术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其主要原因为,术前进行细致检查,了解各脏器功能,并针对存在的并发症进行紧急治疗,对长期吸烟者,术前禁烟一周以上,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术前产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前一周进行雾化,ICS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降低呼吸道的炎症,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过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多靶点保护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控制呼吸道炎症,讲清咳痰排痰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训练,冠心病及心电图的异常,术前静滴复方丹参和激化剂,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缓慢降压,达正常后至少维持一周左右。

老年食管贲门癌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5例, 干预组男31例, 女34例, 年龄47岁~71岁, 平均年龄 (55±3.4) 岁, 病灶位于:食管上段11例、中段20例、下段25例, 贲门癌9例;常规组男37例, 女28例, 年龄51岁~77岁, 平均年龄 (54±4.3) 岁, 病灶位于:食管上段13例、中段19例、下段22例, 贲门癌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其中实施左侧开胸胸内吻合术91例, 其余患者实施左侧开胸颈部吻合术。手术后留置引流管, 禁食6 d~10 d。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围术期护理 (生命体征监护、用药指导等) , 干预组患者则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1.2.1 心理护理

食管癌患者多有进食困难, 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上患者对手术不了解, 在术前其心理波动较大, 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心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所担心的事情, 并一一排解。将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手术治疗的好处与安全性告知患者, 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还要将不良情绪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告知患者, 争取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

1.2.2 饮食护理

吞咽困难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 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联合患者家属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 帮助患者提升机体抵抗力,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预后。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软质食物或者流食为主,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 患者要少食多餐。手术后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等情况, 如呕吐、反酸、食物反流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食时的体位, 饭后2 h不能平卧[1]。

1.2.3 并发症护理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 手术创伤性较大, 容易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等现象, 因此手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若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量,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肠营养管要保持通畅, 把握好营养液的温度以及滴注速度, 避免过冷过热、过快过慢而引发的不适, 若发现管内有红色液体, 要立即上报医生, 采取应对措施[3]。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常规组有2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33.8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2, P<0.01) 。见表1。

例 (%)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92%, 疾病认知率为92.31%;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56.92%, 疾病认知率为44.6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例 (%)

3 讨论

癌症是危及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 也是临床无法治愈的“不治之症”, 而食管贲门癌在我国为高发疾病, 患者不仅要遭受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心理上也备受煎熬。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楚, 而且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结果显示, 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此可知, 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 使患者从容地面对疾病, 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超, 李克剑, 阮应东.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3) :152-153.

[2]肖静, 崔小松.高龄食管癌贲门癌52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3) :76-78.

上一篇: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下一篇:中学生英语的掉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