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胚胎

2024-06-12

早期胚胎(精选十篇)

早期胚胎 篇1

1 提供适宜温度, 饲喂高质量饲料

母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6~22℃,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成活。据研究, 在30℃的温度下饲养交配后25d的妊娠母猪, 其活胚胎数要比20℃温度下饲养的妊娠母猪少2个。因此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过高、过低温刺激, 对于提高母猪胚胎成活相当重要。另外, 母猪营养缺乏或饲喂发霉变质、冰冻、有毒性的饲料, 可能导致生殖细胞分裂紊乱, 对受精卵和早期胚胎产生损害作用, 都能刺激母体引起胚胎死亡和流产。因此对妊娠母猪应切实加强温度调控, 不饲喂变质、有毒、冰冻或营养不全的饲料, 可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或补饲适量青绿饲料。

2 加强选育管理工作

加强选育管理是降低母猪胚胎死亡率、提高母猪产仔数的基础。种母猪应选择结构匀称、骨胳发育良好、体质结实、四肢有力、母性好、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7对以上、健康无病的母猪。种公猪应选择体格四肢有力、结实粗壮、前驱深广、性征表现明显、睾丸发育匀称、性机能旺盛的优良种公猪。公、母猪要达到体成熟再进行初配。老龄公、母猪要及时淘汰。避免近亲繁殖, 因近亲繁殖不但胚胎死亡率高, 而且畸型率也高。

3 保证公、母猪生殖器健康正常

在交配前首先要检查公、母猪的生殖器是否健康, 如有任何一方出现炎症, 应禁止配种, 等治愈后再配。母猪生殖道若有病原茵感染, 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胚胎, 造成胚胎附植困难, 减少成活率。

4 熟练掌握母猪发情排卵规律, 适时进行配种

公、母猪交配或人工授精时间是否恰当, 是决定能否受胎和产仔数多少的关键一环。母猪排卵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4~36h, 一般持续10~15h。卵子在输卵管中仅在8~12h内有受精能力。而精子要在母猪生殖道内经过2~3h游动, 才能到达输卵管, 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一般存活10~20h。因此配种最适宜的时间是在发情开始后19~30h。交配过早或过晚, 精子或卵子衰老而勉强受精, 将降低胚胎成活率。在养猪生产中可根据母猪发情外部表现, 恰当掌握配种时机。应采取在母猪阴户红肿刚开始消退和用手按压母猪腰部呆立不动时, 进行第一次配种, 间隔8~12h再重复配种一次。人工受精配种, 因母猪开始接受爬跨的准确时间不易确定,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上午发现站立安定母猪, 下午或第二天早上输精。第一次输精时, 母猪阴户红肿已退, 阴道黏液较多, 第二次输精时阴道已基本无黏液。另外可根据输精管插入时子宫颈的开张情况进一步确认。如果第一次输精时, 子宫颈已开, 说明时间掌握比较恰当, 然后在8~12h后再输精1次。

5 调节初怀母猪体内孕酮和雌激素平衡

孕酮和雌激素是否平衡对胚胎附植非常关键。雌激素能引起子宫肌的兴奋收缩, 使胚胎难以附植;而孕酮有抗衡雌激素的作用, 使子宫黏膜分泌增强, 宜于胚胎附植。因此孕酮不足或雌激素过多可影响到母猪胚胎顺利附植。为增加母体血液中孕酮含量, 可在配种后一周, 给每头母猪注射孕酮30mg, 可提高胚胎成活率。

6 加强疫病防控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学设计 篇2

【案例背景】

目前江苏省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当中,这是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学习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们学校也多次举办以“问题导学”为模式的教学活动。“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编制成各种问题,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现行中学教材中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

课题:专题3胚胎工程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学目标:

1、简述胚胎工程的概念。

2、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教学重点:

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教学难点: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由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重难点的教学困难较大。基于这一点,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导入

教师导入:展示克隆羊多利和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的图片,指出他们就是所谓的“借腹怀胎”,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小时候我们都会好奇的问爸爸妈妈,我们是从哪

来的?甚至有的同学还认为自己是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那么我们 到底是怎么得到的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胚胎工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P59图,思考:

(1)胚胎工程的概念。(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要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2)胚胎工程的操作对象、技术手段、理论基础分别是什么?(操作对象:早期胚胎和配子;技术手段: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

二、问题串进行教学

(一)精子的发生

教师提问:“体内受精”必须要有精子和卵细胞,因此本节第一个问题讲的就是“精子和卵

子的发生”。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片(活力四射的精子),你看到了 什么?

学生回答:精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61 教师提问:(1)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哪里发生的?(2)精子发生时间如何?

(3)这么“充满活力的精子”又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1)发生场所:睾丸

(2)时间:初情期——生殖机能衰退

(3)第一阶段: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即精原细胞→多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数次有丝分裂)

第二阶段:精子细胞的形成,即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即MI和MII)

第三阶段:精子的形成,即精子细胞→精子(通过变形)

教师提问:精子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呢? 学生看图:P61图3-2后回答

教师提问:每个阶段的具体变化如何?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概念图

教师讲解: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尾是由中心体演变成的,精子头是细胞核变成的,细胞质浓缩成原生质滴,呈球状,最后脱落,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

鞘。

教师提问:(1)哺乳动物成熟的精子分为哪几部分?(2)精子的形态和大小与动物体型大小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P62图3-3,回答

(1)外形似蝌蚪,分头、颈、尾三大部分。

(2)不同种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二)卵子的发生

教师过渡:受精作用必须要有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精子的发生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卵子是

怎么发生的呢?请思考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卵子发生的部位。(2)哺乳动物卵子发生时间。(3)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生过程。学生活动:阅读P62-63 教师出示:卵子图片

学生活动:回答(1)发生部位:卵巢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3)A、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在胎儿期)

B、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MI分裂,排卵前后完成)C、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子+第二极体(MII分裂,受精时)

教师拓展: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当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

已经完成了受精。而且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即胎 儿时期)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那么精子和卵子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完成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比较表格。

三、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1.家畜每次射精排出的精子数以亿计,但是通常只有一个精子能够与卵子结合,这能说是一种浪费吗?怎样理解这一现象?

2.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为什么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

3.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

4.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还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 5.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 学生活动:分五个小组讨论,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比赛。

教师提示:最难的是第一、二个问题,做如下提示: 1.如果每次排出的精子只有一个,在途中死亡可怎么办?如果有10个,中途死了5个,还剩5个呢?那如果数以亿计呢?精子与卵子完成受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精子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与卵子相会,(学生大笑,活跃气氛)大量的精子在途中死亡耗损,最终只有一个精子与卵子完成受精。

2.如果没有线粒体会怎样?精子都是“游”着去和卵子结合的。

学生解答:1.如果只有1个,在途中死亡会影响这个物种的繁衍。家畜每次射精排出的精子数以亿计,这是一种生理保障机制。

2.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路途很遥远,没有了线粒体就没有了动力,这样精子就到达不了目的地。

四、问题巩固、完成作业复习再巩固

精心设计课堂过关练习,及时进行巩固,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反思】

早期胚胎 篇3

关键词:体内受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专题3胚胎工程第1节的内容。通过对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已有所了解。本节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来讲授,本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其重点是“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场所及过程”,难点是“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与分析如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分享观点——“你是最优秀的存在!”

教师播放视频: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教师总结:通过视频我们看到,精子的数目繁多,精子奋力往前游,他们要比谁游得快,谁能最后游到卵子身边并且钻入它体内完成受精作用。而卵子也只有发育到合适的时候才可以与精子结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子与卵子的发生过程”以及“受精

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观点的分享,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以“有一对夫妇很不幸,妻子输卵管阻塞不能受孕,但是他们依然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你能帮助他们吗?”这一问题过渡,引导学生得出“胚胎工程”的概念。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导学案(学案课前准备好)。

知识点一:胚胎工程的概念(教材P59)。

知识点二:精子的发生(教材P61—62)。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已熟悉的“减数分裂”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形成“胚胎工程”这一概念时并未感觉到抽象;其次,在帮助学生理解“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的同时也融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再次,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插入“细节处理”,化解重难点。

三、汇报成果,表达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已初步完成导学案问题,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在此环节中,容易课堂生成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排卵,什么时候排卵,排出的卵子是成熟的卵子吗,精子的发生和卵子的发生有什么区别等。针对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一一

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表达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和知识构建时所存在的漏洞。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学生的表达是否存在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点拨,提升自我

在学生“表达交流”后,教师提出以下点拨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点拨一: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数量问题”和“种类问题”。

一般情况下,1个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  )个精子,(  )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1个AaBb的雄性生物可以产生(  )个精子,(  )种类型。

点拨二:“结构决定功能”——想一想精子的各个结构会有什么功能?

点拨三:“合子”是什么?排卵排出的是成熟的卵细胞吗?

点拨四:图中受精卵为何显示是2个极体而不是3个?

设计意图:从“用眼看”“用脑想”到“用嘴说”,学生已与知识进行了三次接触。教师此时以新课标考纲为依据,对本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作以提升。

五、当堂练习,反馈成果

通过上述各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后,以练习题的形式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时要考虑到练习时间,以五分钟内为宜,同时还要考虑难易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

早期胚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 年1 月~2013 年5 月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37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 年龄最大34 岁, 最小25 岁, 平均年龄 (30.5±2.4) 岁, 所有患者取卵后卵子均实施体外受精 (IVF) 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使其受精, 并于受精后18~19 h观察受精情况, 25~26 h观察早期卵裂情况。其后依据胚胎有无观察到早期卵裂进行分组, 将观察到早期卵裂的作为实验组, 未观察到早期卵裂的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所有患者主导卵泡直径均>15 mm, 数量≥ 3 个, 即可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剂量为10000 U, 待36 h后, 获取患者的卵子, 卵子在体外培养4 h后, 实施体外受精 (IVF) 或显微受精 (ICSI) 使其受精, 在卵裂液中进行胚胎培养, 其后采用微滴法设置培养基的环境, 温度为37℃ , CO2浓度为5%[2]。受精18~19 h后, 对受精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受精25~26 h后, 对早期卵裂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移植时间为3 d后, 选取优质胚胎进行胚胎移植。优质胚胎的选取范围包括:实验组:出现早期卵裂, 第3 天卵裂球数量≥ 6 个, 第3 天胚胎评级达到Ⅱ级以上。对照组:第3 天卵裂球数量≥ 6 个, 第3 天胚胎评级达到Ⅱ级以上。对于第一次进入试管周期的患者移植2 枚胚胎, 对于2 次以上周期的患者移植3 个胚胎。胚胎移植15 d后, 检测患者血清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判断有无妊娠;待胚胎移植25 d后, 行B超检查后并判定宫内妊娠, 进行安胎, 直到妊娠周期达到13 周为止。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移植后的着床率和妊娠率。第3天胚胎形态学评级标准依据卵裂球形态、数量以及胞质颗粒和碎片量[3]进行判定, 卵裂球数量≥ 6 个, 若卵裂球的形态标准, 大小对称匀称, 胞质清晰无异常, 无碎片, 视为Ⅰ级;若卵裂球的大小和形态对称或不对称, 胞质清晰无异常, 碎片<10%, 视为Ⅱ级;若卵裂球的大小和形态不具有规则性和匀称性, 可见胞质内颗粒, 碎片10%~50%, 视为Ⅲ级;若卵裂球的大小和形态不具有规则性和匀称性, 可见胞质内颗粒, 碎片>50%, 视为Ⅳ级。

优质胚胎的选取范围包括: 实验组:出现早期卵裂, 卵裂球数量≥ 6 个, 第3 天胚胎评级达到Ⅱ级以上;对照组:卵裂球数量≥ 6 个, 第3 天胚胎评级达到Ⅱ级以上。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70 例患者中对照组有243 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86 个周期, 妊娠率为35.39%, 共移植胚胎507 枚, 着床101 枚, 胚胎着床率为19.92%。实验组有127 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79 个周期, 妊娠率为62.20%, 共移植胚胎279 枚, 着床117 枚, 胚胎着床率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在临床辅助生殖技术上, 主要以提高妊娠率为主, 与此同时, 降低多胎率也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久而久之, 向单胚胎移植方向发展。然而, 判定胚胎能否着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胚胎的质量;②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据有关学者研究显示, 影响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妇女高龄, 这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相关性, 若妇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会提高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失败率[4]。但是, 卵子赠送可以实施后, 高龄妇女的胚胎种植率与年轻妇女等同, 这一研究充分说明胚胎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也是影响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因此, 选择质量较高的胚胎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是实现单胚胎移植的主要因素。

在以往的胚胎评估标准中, 主要分为原核期评分和胚胎形态学评分[5]。有关学者指出, 该方法评估胚胎发育潜能和单胚胎移植存在局限性, 应与早期卵裂相结合。与此同时, 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对卵子进行体外受精, 并于26 h后观察有无出现早期卵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370 例患者中对照组有243 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86 个周期, 妊娠率为35.39%, 共移植胚胎507 枚, 着床101 枚, 胚胎着床率为19.92%。实验组有127 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79 个周期, 妊娠率为62.20%, 共移植胚胎279 枚, 着床117 枚, 胚胎着床率为41.9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 早期卵裂对胚胎移植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 同时可以使妇女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得到明显提高, 进而为辅助生殖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370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 将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实验组, 将未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着床率以及妊娠率。结果 37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243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86个周期, 妊娠率为35.39%, 共移植胚胎507枚, 着床101枚, 胚胎着床率为19.92%。实验组有127个周期, 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79个周期, 妊娠率为62.20%, 共移植胚胎279枚, 着床117枚, 胚胎着床率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仅提高着床率, 其妊娠率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进而为辅助生殖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卵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选择,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莉, 李慕军, 翟丹梅, 等.观察胚胎早期卵裂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价值.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21 (1) :40-42.

[2]贺平, 刘海鹏, 彭姝明, 等.移植早期卵裂胚胎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结局影响分析.生殖医学杂志, 2014, 23 (1) :20-23.

[3]连伟玲.移植人类早期卵裂胚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郑州大学, 2012.

[4]辛志敏, 张全乐, 孙莹璞, 等.早期低氧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 (6) :398-400.

早期胚胎 篇5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片段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具有83%的同源性.该基因通过对组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作 者:李拥军 敖红 孙桂金 LI Yong-jun AO Hong SUN Gui-jin 作者单位:李拥军,LI Yong-jun(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

敖红,AO Hong(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

孙桂金,SUN Gui-jin(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早期胚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22~35岁、妊娠6~12周的150例孕妇, 临床均有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史。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L-250型超声诊断议、凸陈探头, 频率3.5MHz;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500PRO Seriere彩超仪, 凸陈探头, 频率3.5MHz, 孕妇膀胱适当充盈, 经腹部探查, 仔细观察妊娠囊位置、大小、形态及胚胎结构, 尤其是卵黄囊的改变。对检出的病理妊娠行终止妊娠术。

2 结果

B超观察妊娠囊正常94例, 妊娠囊边缘见少量液性暗区25例, 妊娠囊变形11例, 妊娠囊位置低下7例, 未见胎心搏动13例。B超诊断先兆流产116例, 难免流产15例, 胚胎停止发育11例, 不全流产8例。

3 讨论

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出血, 应及时进行B超检查, 以明确妊娠囊着床部位, 排除异位妊娠, 以便保胎或终止妊娠的处理。在B超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妊娠囊着床的位置。正常位置应是在子宫底部着床, 着床位置不当, 是影响胚胎发育的必然障碍。本组7例着床位置不当, 4例行人工流产, 3例自行流产。因此, 当超声发现妊娠囊着床位置不当时, 应尽早终止妊娠。 (2) 妊娠囊外周是否存在液性暗区。如妊娠囊外周出现狭三角形或半月形液性暗区时, 不应简单地诊断为宫腔内出血, 但在孕7周后可诊断为宫腔内积血。本组病例中发现妊娠囊外液性暗区25例, 6周前20例, 无阴道流血者均未行保胎治疗自行消失, 胚胎发育正常。如妊娠囊轻度变形并周边出现蜂窝状液性暗区, 伴随阴道流血者此时行保胎成功率极低, 本组5例中4例最后终止妊娠。因此, 当妊娠囊外周有液性暗区时, 应定期随访观察。 (3) 正常孕8周后, 胚胎在声像图上依次出现妊娠囊、卵黄囊、胚芽及心管搏动, 可观察到胎心。如实际孕龄在8周未见胎心搏动者, 是胚胎发育异常的可靠依据, 应终止妊娠。 (4) 妊娠径线>20mm而未见卵黄囊或胚芽者, 则可能为枯损卵或提示胎儿伴发畸形机会很大,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应该终止妊娠。 (5) 卵黄囊大小异常或形态不规则、皱缩或消失, 是胚胎早期发育障碍的可靠超声征象。卵黄囊是宫内妊娠的标志, 它的出现可以排除宫外妊娠时宫内的假妊娠囊。卵黄囊特点是一个亮回声环状结构, 中间为无回声区, 位于妊娠囊内, 阴道B超于妊娠5~6周可显示, 10周时开始消失, 12周后完全消失。卵黄囊大小约3~8mm, 最大是在妊娠7周, 平均约5mm。卵黄囊太大 (≥10mm) 与预后不良有关。本组发现卵黄囊变化6例, 后随访证实4例妊娠囊明显增大, 但未见胚芽及胎心搏动, 最后采取了终止妊娠。

4 结语

早期胚胎 篇7

关键词:胚胎移植,早期先兆流产,益肾凉血化瘀止血

笔者应用益肾凉血化瘀止血中药配合西医黄体支持治疗胚胎移植后孕囊旁液性暗区的早期先兆流产阴道出血患者,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胚胎移植后孕囊旁液性暗区的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23~41岁, 平均 (32.36±5.37) 岁;其中初孕12例, 有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史2例, 阴道出血时间3小时~15天, 平均6.3天;胚胎移植后23天~70天, 平均38天。对照组:年龄24~40岁, 平均 (32.13±4.78) 岁;其中初孕11例, 有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史 1例;阴道出血时间5小时~13天, 平均5.7天;胚胎移植后20天~65天, 平均34天。两组年龄、既往孕产病史、流产次数、阴道出血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中先兆流产标准及《临床超声影像学》[2]流产的超声特征。 (1) 有停经史, 妊娠实验阳性, B型超声 (B超) 确诊宫内存在孕囊并以阴道流血为主症, 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腹坠痛感。 (2) 超声显示孕囊或胎儿符合妊娠月份, 胚胎或胎儿存活, 胎膜后有少许积血液性暗区。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心理安慰, 嘱患者卧床休息, 禁性生活;两组均肌肉注射黄体酮针, 20 mg, 每天1次到40 mg , 每天2次不等;口服戊酸雌二醇 (补佳乐, 广州先灵公司) :2 mg, 每天1次到4 mg, 每天2次不等。治疗组以益肾凉血化瘀止血为法, 自拟中药方如下:槲寄生、炒川断、菟丝子各15 g, 苎麻根炭、黄芩炭、金银花炭各10 g, 石斛先煎12 g, 制玉竹、生白芍各15 g, 甘草3 g, 水煎服, 1天2次, 每次100 ml, 另加三七粉3 g, 1天1次, 吞服;阴道出血量较大时, 另加白及粉3 g, 1天2次, 吞服, 黄体酮针及戊酸雌二醇用量同前。对照组:有黄体酮针或戊酸雌二醇减量情况者, 予加量至前次减药时剂量;无药物减量情况者, 继续维持原用药剂量。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痛等症状改善情况, B超测量宫腔积血最大纵断面面积及孕囊、胚芽、胎心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先兆流产判定标准拟定。痊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 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 宫内积血消失。显效:阴道出血停止, 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 宫内积血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有效:阴道出血停止, 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有所减轻。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宫内积血面积减少。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超过10天未止, 甚至出血增多, 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所加重。B超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 宫内积血面积增加, 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甚至流产。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 数据以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28例, 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25例, 总有效率33.3%, 经χ2检验, 无著性差异 (P>0.05) 。两组痊愈率经χ2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阴道出血、下腹痛、孕囊旁暗区情况比较

治疗组液性暗区吸收27例;对照组液性暗区吸收17例, 两组治愈率, 经χ2检验,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阴道出血治愈情况, 治疗组27例;对照组24例, 治愈率经χ2检验, P>0.05, 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下腹痛治愈情况, 治疗组18例;对照组15例, 治愈率经χ2检验, P>0.05, 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比较

治疗组阴道出血时间 (4.7±3.0) 天, 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 (7.4±3.6) 天, 经独立样本t检验, P<0.05, 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胚胎移植后患者在妊娠12周前较正常妊娠妇女易出现阴道出血情况, 排除异位妊娠, 先兆流产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胚胎移植患者妊娠早期的出血原因尚没有明确定论。国外Weiss 等研究推测早孕期间阴道出血是慢性胎盘损害的标志, 并可直接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IVF-ET) 的活产率。临床上这部分患者在常规应用黄体酮针、补佳乐等黄体支持治疗的情况下仍出现早期先兆流产症状, 笔者总结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 移植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 由原先移植的双胎妊娠变成单胎妊娠[4] , 可见自然流产是其中一原因。 (2) 移植胚胎的数量有关[5]。 (3) 往往在黄体酮针及补佳乐减药量或妊娠第5~8周, 黄体和胎盘功能交替时, 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波动时出血, 可见黄体功能不足也是其中一原因。 (4) 既往有反复宫腔操作病史, 存在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肌瘤等宫腔异常情况者。 (5) 胚胎在宫腔的着床部位过低, 子宫下段肌层收缩能力差, 不易止血, 而宫腔内积血, 凝血块影响子宫肌层收缩, 导致反复出血增加宫内感染风险。

西医黄体功能支持治疗对胚胎移植先兆流产临床止血效果欠佳, 对于宫腔积血消退疗效不佳, 易致阴道出血反复, 同时增加宫内感染风险, 甚至流产。这些患者B超发现宫腔内积血, 其形成是早孕期间胎膜后出血, 胚囊刚开始从子宫壁分离, 子宫壁与胎膜间出现局限性出血区。中医认为此宫腔内积血为离经之血, 属瘀血范畴, 血瘀易伤胎。在治疗上宜以益肾凉血、化瘀止血为法。笔者临床采用中药结合西医黄体功能支持对于保胎止血, 消除宫内积血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治疗上以补肾安胎围绕安胎之始末, 且认识到:肾虚肾水不足, 火易妄动,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离经之血, 积聚宫腔, 聚结成癥, 致冲任失调, 气血逆乱, 血瘀亦致胎元失固。并巧用三七粉化瘀止血, 对于过去只在妊娠中期以后才应用的理论予灵活配伍在早期先兆流产上应用。本组自拟中药方以桑寄生、川续断、菟丝子补肾壮腰以系胎为君, 即在保胎名方“寿胎丸”基础上加减, 为补肾安胎奠定坚实基础。金银花炭、黄芩炭、苎麻根炭清热凉血止血, 预防宫内感染;单纯止血容易留瘀, 瘀血不去新血难安, 一味三七粉化瘀止血, “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 共为臣药, 达到凉血化瘀止血, 血止不留瘀之效。石斛、制玉竹养阴生津, 滋肾凉血。白芍敛血养阴, 缓急止痛为佐;甘草补中益气, 缓急止痛为使。诸药合用达到益肾凉血, 血止瘀去, 胎元得养之效。白及粉收敛止血, 增加原方止血之效。全方遵循了《经效产宝》所云:“因母病以动胎, 但疗母疾, 其胎自安, 又缘胎有不坚, 故致动以病母, 但疗胎则母瘥。”不拘泥于妊娠禁忌, 巧用化瘀止血药三七粉, 消除宫内暗区, 增加了保胎成功率。

本组资料显示, 在改善胚胎移植后孕囊旁液性暗区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及B超征象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疗效, 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0-91.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53-258.

[4]Pinborg A, Lidegaard O, la Cour Freiesleben N, et al.Conse-quences of vanishing twins in IVF/ICSI pregnancies[J].Hum Reprod, 2005, 20 (10) :2821-2829.

早期胚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孕妇患者年龄在19~41岁, 平均年龄28.6岁。患者妊娠时间在51~98 d, 平均妊娠时间为72.3 d。关于产妇流产次数, 其中1次流产的29例, 2次流产的20例, 3次以上流产的11例。

1.2 FISH检测方法

1.2.1 标本取材:

选择流产产妇的胎儿绒毛组织, 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剪刀去掉脱膜组织, 以选取其中的绒毛或是肌肉组织;最后在无菌环境下将标本剪碎, 并去除不能剪碎的部分。

1.2.2 F I S H探针选择:

本次研究所用的两种F I S H探针都来自英国Cytocell公司:第18, X, Y染色体探针, 是特异性重复序列着丝粒探针, 用蓝、绿、红三种颜色直接标记, 区域定位为[3]:p11.1~q11.1;第13和21染色体探针为位点特异性单一序列探针, 由红色和绿色分别直接标记, 区域定位为:13q14.3, 21q22.2。

1.2.3 杂交检测:

(1) 将标本加入规定温度的Kcl溶液处理;再加入固定液预固定, 多次离心去上清处理后室温下干燥保存; (2) 将 (1) 中得到的玻片经过正规的消化、漂洗、脱水、自然干燥;然后将探针混合物10μL滴加到玻片杂交区在规定环境中进行杂交。 (3) 杂交后, 将玻片依次由46℃水浴锅、70%乙醇漂洗, 之后暗处干燥;在目标区域滴加15μL的DAPI复染剂, 暗处放置观察。

1.3 诊断标准:

对于每例样本计数200个细胞, 信号异常率介定值为10%和60%:<10%视为阴性, >60%视为阳性, 10%~60%视为结果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60例样本均检测成功, 其中25例结果异常。关于异常类型如表1所示。 (2) 流产次数对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影响:比较1次流产和多次流产中染色体的异常情况,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孕妇的早期流产, 约50%以上由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并且流产风险随着流产次数和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还包括:母体内分泌失调、母体生殖道异常和感染以及其他如生活习惯等因素[4]。其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又包括多种情况:三倍体、多倍体、X单体、染色体平衡易位、缺失等。正常人群染色体异常率为0.2%, 而在复发性流产夫妇中发生率为4%, 其中母源与父源之比为3∶1。据历史资料[5], 胚胎染色体异常为首次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非首次或多次流产孕妇其发生率会更高。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原理——利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和核酸探针杂交原理, 在核中或是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其探针可以长时间保存, 研究表明其具有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等优点, 现已被广泛应用在细胞遗传学、基因定位、产前诊断等研究领域。

本次研究通过FISH检测早期流产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 由检测值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可知, 检测成功率为百分之百。在检测出的25位染色体异常患者中, 最多的为三体异常共16例, 占总异常数的64%, 其次为X单体, 占28%。研究结果还表明, 染色体异常随着产妇流产次数比率增大 (P<0.05) 。

综上所述, FISH技术可以高效的检测早期自然流产中染色体异常情况, 能够提高诊断的有效率。进而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针对早期自然流产患者, 研究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其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我院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对患者胚胎绒毛的5条染色体:13、18、21和X、Y染色体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采用FISH检测, 所有结果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 检测率为100%, 患者中出现染色体异常25例, 占患者总数的41.7%。结论FISH检测技术用于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具有方法简单、过程迅速等优点,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成功率。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异常

参考文献

[1]施琼, 王箭, 袁泰先, 等.染色体数目异常自然流产胚胎hsM AD2基因研究[C].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1, 20 (11) :29.

[2]刘永林, 张丽, 陈益民, 等.孕早期妇女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研究[C].2009中国杭州生殖健康学术论坛暨浙江省计划生育学与生殖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0, 33 (6) :22-23.

[3]Weremowicz S, Sandrom DJ, Morton CC, et a1.Fluorescence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neuploidy:experience in 911 prenatal cases[J].Prenat Diagn, 2011, 21 (4) :110-112.

[4]曾琼连, 姚美玉.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C].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1, 8 (3) :791-793.

早期胚胎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无锡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109例,孕周6~14周,B超检查提示胚胎停止发育。

1.2 绒毛培养及制备

采集绒毛组织20 mg左右,放入含有双抗的0.9%氯化钠液中漂洗,以剔除血块和其他非绒毛组织。选择相对较好的绒毛组织,用眼科剪剪成糊状,加入浓度为0.1%胶原酶1.5 ml和浓度为0.025%的胰酶分别消化10分钟,消化完毕后加入5 ml 1640培养基终止酶的消化。将用酶消化后的悬液用无菌纱布过滤到培养瓶,加入Gibco公司生产的培养基5 ml,放入CO2培养箱,如果需要,中间4~5天换液。7天左右,加入秋水仙素2滴,开始收细胞,加低渗液5 ml低渗10分钟,离心加固定液1 ml预固定,离心,加固定液5 ml固定2次,滴冰玻片,每标本制2张,在80℃的烤箱中烤2小时,行G带(显示350条带纹),染色阅片。

1.3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用德国蔡氏公司提供的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在油镜下分析20个分散好的中期分裂相,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同时排列2~3个带纹清晰且完整的染色体核型图。

2 结果

2.1 绒毛细胞的培养

绒毛细胞收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绒毛组织的性状不一样,所以培养时间不同,具体情况见表1。109例标本,101例绒毛细胞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2.7%。在8例培养失败的标本中,除1例因细菌污染外,其余7例均为绒毛不新鲜或无活力而培养失败。

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101例绒毛培养成功的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47例,阳性率为46.5%,其中16-三体8例,占17.0%;69,XXN和45,XO各6例,占12.8%。在数目异常的病例中,三体最常见,比例高达57.4%(27/47)。见表2。

3 讨论

在传统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测中,细胞标本主要有三个类型,绒毛、羊水和外周血(脐血),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测时间主要适用于孕周6~14周,因此,对于寻找早期胚胎停育的原因时,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最为经典的方法,但是,绒毛细胞培养相对程序复杂,失败率较高[1~5],因此,绒毛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目前在国内开展还不是十分普遍。

以前对于胚胎停育者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多为直接法,制作过程简单,不需要培养,成本低,所需时间短,但相对培养法而言该法所制备的染色体质量较差,中期有效分裂相少,影响核型分析,造成检测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大大降低,并且容易出现母细胞污染,特别是出现带有46,XX的嵌合型,只能在制片满意的情况下满足染色体计数的需要[6,7]。因此在欧美国家,培养法已经取代直接法成为检测早期胚胎停育最为常用的方法。

3.1 早期胚胎停育者绒毛细胞培养的探索

为了提高绒毛细胞培养的成功率,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发现通过采取下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绒毛细胞或染色体分裂相数量,使检测的成功率明显提升。①新鲜和有活力的绒毛组织是绒毛细胞培养成功的基础。新鲜绒毛主要是指胚胎停育时间短(3天内),没有用药保胎或其他用药史的且无血液或其他成分污染,呈树枝或雪花状的白色新鲜的绒毛组织。由表1可见,没有细菌感染和用药保胎的新鲜绒毛细胞培养成功率高,达100.0%,而且培养时间短,平均7天。有学者认为绒毛染色体检测成功率与绒毛标本的形态、新鲜程度及终止妊娠的时间等有密切关系。本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8例培养失败的标本中,除1例因细菌污染外,其余7例均为绒毛不新鲜或无活力而培养失败。有4例孕妇用药保胎时间过长,绒毛组织变性坏死,无细胞生长,有3例绒毛组织因胎死宫内时间较长而腐烂,很难找到时新鲜的绒毛组织,造成诊断失败。②用眼科剪将绒毛组织剪成糊状,以便于酶消化更充分,使绒毛细胞分散完全,并且能缩短细胞培养时间。不用眼科剪,直接将绒毛组织用酶消化,培养时间平均要延长3~7天。③胶原酶和胰酶消化绒毛组织时间因绒毛组织块大小而定,如果绒毛组织为糊状,用胶原酶和胰酶分别消化10~15分钟左右,放在水浴锅中不停摇晃,当出较明显浑浊时,应立即停止消化。④过滤绒毛组织块可以大大提高染色体分裂相的质量,因为,尽管用眼科剪把绒毛组织剪成糊状,但绒毛组织块相对细胞而言体积要大得多,如果不进行过滤,由于大量绒毛组织块存在,不但使细胞生长缓慢,培养时间增长,而且会造成组织块、细胞和染色体重叠,使阅片困难,容易诊断失败。⑤好的培养基是绒毛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我室采用美国Gi Bco公司生产Ⅱ代液体培养基,相对于其他品牌培养基具有使绒毛细胞生长更为旺盛的优点。⑥对绒毛细胞培养收获时间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绒毛细胞容易老化,这是绒毛细胞与羊水细胞收获最大的区别。对于绒毛细胞而言,当成熟细胞较多时,要立即收获,如果延长几天,会造成有效染色体分裂相大幅减少,甚至造成检测结果失败,无法出报告。而对于羊水细胞,延长几天对结果影响不大。⑦制片过程中,低渗时间和湿度对染色体的数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渗时间和细胞多少有关,也和室内湿度有关,细胞越多,所需时间越长;湿度越高,低渗时间越短,湿度越低,低渗时间则越长。⑧G显带前胰酶消化时,一定要试片,一定要摸索出最佳酶消化时间,这关系到染色体带纹质量的好坏,对阅片的效率和准确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早期胚胎停育的核型分析

本组资料显示,在101例标本中,染色体异常47例,占46.5%,这证实了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胚胎流产的最主要原因[6],这可能是因为数目异常的胚胎,遗传缺陷大,致死性高的原因。在数目异常的病例中,三体最常见,比例高达57.4%(27/47),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出现不分离。

由表2可见,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47,XN+16(17.0%)、69,XXN(12.8%)、45,XO(12.8%)和47,XN+10(8.5%)这些罕见核型所占比例较高,而这些核型在孕中期羊水和脐血的产前诊断中很少见,因为,这种核型的胎儿大多在怀孕的早期就已流产,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绝大多数流产是发生在孕早期,特别是47,XN+16,这种核型在绒毛细胞异常染色体中所占比例最高,三体中占29.6%(8/27),与国外文献报道比较一致[4],现在许多文献把这种核型称为“致死核型”。69,XXX核型6例,属于三倍体核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双雄受精、双雌受精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失调。临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子代细胞获得三倍体和另一个子代细胞为单倍体,单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存活而很快早期流产或胚胎停育[5]。45,X0核型也出现6例,占异常核型的12.8%。说明这类核型也是胚胎停育的主要核型之一。其发生机制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所造成的[5]。

综上所述,流产对有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淘汰过程,我们在临床上如果遇到孕早期阴道流血患者时,不宜忽视胚胎有染色体异常的可能,不宜盲目保胎。如果能对早期胚胎停育者的流产绒毛细胞染色体进行常规检查,将可以明显提高检出率,而绒毛细胞的培养与绒毛标本的形态、新鲜程度、胚胎停育的时间及保胎时间等有密切关系。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尽量提高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成功率,有针对性地进行遗传咨询及优生优育指导,对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早期胚胎停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09例孕周为6~14周早期胚胎停育孕妇绒毛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101例绒毛细胞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2.7%;其中没有细菌感染和用药保胎的新鲜绒毛细胞培养成功率达100%,培养时间短,平均7天。在8例培养失败的标本中,除1例因细菌污染外,其余7例均为绒毛不新鲜或无活力。发现异常核型47例(阳性率为46.5%),其中16-三体8例,占17.0%;69,XXN和45,XO各6例,占12.8%;10-三体4例,占8.51%;22-三体和21-三体各3例,占6.38%。结论:绒毛细胞的培养与绒毛标本的新鲜程度、胚胎停育的时间及保胎时间等有密切关系,通过采用相关措施,尽量提高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成功率,以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关键词: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细胞培养,核型分析

参考文献

[1]Cavallotti D,Casilla G,Piantelli G,et al.Early complications of prenatal invasive diagnostics:perspective analysis[J].Acta Biomed Ateneo Parmense,2004,75(1):23-26.

[2]吴霞,李大金,袁敏敏,等.人早孕期绒毛和绒毛细胞滋养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生殖与避孕,2004,24(2):70-73.

[3]乐杰,谢幸,林仲秋,等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8.

[4]Jackson L.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s[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45(3):622-639.

[5]Macklon NS,Geraedts JP,Fauser BC.Conception to ongoing pregnancy the‘black box’of early pregnancy loss[J].Hum Reprod,2002,8(4):333-343.

[6]Cayp H,Todor V,Avryam A.Karyotyp of the abortus in reourrent miscarriage[J].Frtil and Steri L,2001,75(4):678.

早期胚胎 篇10

IFNT由反刍动物胚胎滋养外胚层产生,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母体妊娠识别信号,通过阻碍前列腺素2α( PGF2α) 释放来阻止黄体溶解,使与妊娠相关的关键激素孕酮持续分泌。反刍动物妊娠建立开始于囊胚阶段,以牛和绵羊为例,以发情为第0 天,绵羊第4 ~ 5 天、牛第4 天受精卵发育到桑葚胚阶段进入子宫; 绵羊第6 天、牛第7 天形成胚泡; 绵羊第8 天、牛第9 天胚泡从透明带中孵出,囊胚开始生长; 绵羊第11 天、牛第12 天胚胎由球状发育成管状,此时的胚胎及胚外膜组织统称为孕体; 绵羊第12 ~ 16 天、牛第13 ~ 19 天胚胎发育延长为丝状胚,同时伴随着着床的开始[1,2]。在胚胎与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中,IFNT调节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胚胎延长、黏附及胎盘建立。绵羊IFNT基因从妊娠第7 天囊胚阶段开始表达,并在妊娠第15 天达到峰值,妊娠第21 天表达逐渐减少[3]。绵羊胚胎着床发生在妊娠约第16天,即IFNT表达量达到峰值后随即发生着床,表明IFNT可能在启动绵羊胚胎着床上发挥重要作用[4]。除妊娠识别外,IFNT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子宫内膜和胚胎滋养外胚层,调节两者基因的大量表达,促进胚胎着床[5]。

1 IFNT抑制黄体溶解的机制

雌性动物性成熟后经历发情周期,正常发情周期是以黄体周期性溶解为标志的。不同物种在母体妊娠识别过程中抑制黄体溶解的方式各异[6]。在反刍动物中,雌激素( E2) 通过雌激素受体1( ESR1) 发挥作用,诱导子宫内膜上催产素受体( OXTR) 表达,垂体分泌的催产素( OXT) 与子宫内膜细胞上的OXTR结合,刺激PGF2α 脉冲式释放,PGF2α 作用于卵巢,诱导黄体溶解[7]。孕体产生的IFNT通过抑制子宫内膜中ESR1 的表达来抑制OXT的表达,依赖于OXTR的PGF2α 脉冲式释放被阻断,从而阻止黄体退化,保证卵巢黄体孕激素( P4) 持续分泌[7]。但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排卵后第16 天妊娠和非妊娠牛子宫内膜中ESR1 mRNA及其蛋白定位与表达没有明显差异[8]。同时还发现,牛妊娠第16 天子宫内膜OXTR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不是IFNT直接作用的结果[9],因此IFNT可能通过其他机制调节OXTR的表达,也可能是来自于胚胎的其他因子调节OXTR基因的表达。

另有研究表明,反刍动物PGF2α 从子宫内膜运输到卵巢,主要由前列腺素运蛋白( PGT) 介导,在绵羊黄体溶解期间,抑制子宫内膜PGT,将会抑制PGF2α 的释放[10]。进一步研究发现,IFNT可以通过内分泌方式活化子宫腔上皮细胞中的JAK/EGFR/ERK / EGR - 1 信号通路,并通过这一信号通路阻止80% PGF2α 的释放[11],其余20% PGF2α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释放,不受IFNT影响[11]。此外,通过绵羊子宫灌注IFNT的试验证明,IFNT由子宫进入子宫静脉,通过内分泌发挥作用,诱导黄体中IFNT - 刺激基因( ISG) 表达,延迟黄体溶解[12]。综上所述,IFNT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黄体溶解,保证卵巢黄体持续分泌孕酮,从而保证妊娠的建立与维持。

2 IFNT诱导IFNT - ISG的表达

IFNT除有抗黄体溶解作用外,在牛和绵羊孕体延长阶段,还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子宫内膜,诱导ISGs表达或增加ISGs表达[13],ISGs在不同物种( 例如反刍动物、小鼠、灵长类和人类) 中参与调节子宫接受态的建立、孕体延长和胚胎着床过程[14]。已有学者对人、绵羊、牛子宫内膜细胞和牛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转录分析试验,确定了妊娠早期受IFNT诱导的经典ISGs[15]。在牛和绵羊孕体延长期间,IFNT激活了子宫内膜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干扰素调节因子( JAK - STAT - IRF) 信号通路[16],诱导或刺激大量经典ISG的表达,如 β - 2 -微球蛋白( B2M) 、鸟苷酸结合蛋白2( GBP2) 、干扰素诱导蛋白27( IFI27) 、干扰素诱导蛋白1( IFIT 1)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 ISG15 ) 、干扰素调节因子9( IRF9) 、MHC Ⅰ类聚肽( MIC) 、2',5' - 寡腺苷酸合成酶( OAS) s - 腺苷酸基域2 ( RSAD) 、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 ( STAT1) 、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2 ( STAT2) 等[15]。ISG参与母体- 孕体间的交流,参与胚胎着床过程。如ISG15 为一个经典的ISG基因,分泌到子宫管腔,发挥细胞因子功能[15]。绵羊发情周期和妊娠第10 天或11 天ISG15 表达于子宫上皮,但在妊娠第12 ~ 13 天上皮不表达[17],随后在妊娠第13 ~ 14 天孕体分泌的IFNT诱导致密基质层和腺上皮中ISG15 表达,在妊娠第15 ~ 16 天ISG15 的表达延伸到疏松基质层、深层腺体、子宫肌层和固有免疫细胞[17,18]; 在妊娠第18 ~ 20 天,随着孕体产生IFNT的减少,ISG15 在子宫内膜基质和腺上皮细胞中表达下降[18]。妊娠早期牛ISG15 的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绵羊相似[19]。

T. E. Spancer首次利用体内IFNT功能缺失试验证明了IFNT对ISG的诱导作用,向绵羊子宫灌注IFNT morpholino反义寡核苷酸链( MAO) ,导致胚胎滋养层分泌IFNT下降,子宫腔中IFNT含量和子宫内膜中经典ISGs的表达大量减少[15],表明子宫中经典ISGs缺乏可能是由IFNT不足导致的,ISG表达的减少导致孕体延长受阻及滋养外胚层发育不良。在IFNT功能缺失试验中,前列腺素水平也降低[15],提示IFNT与前列腺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孕体产生的前列腺素也能够促进经典ISG的表达[1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IFNT诱导并调节ISG的表达,因此IFNT在孕体发育和胚胎着床中有重要作用。

3 在妊娠胚胎着床中IFNT参与的分子途径

IFNT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很多,但在妊娠着床中的研究很少。明确反刍动物胚胎着床过程中IFNT参与的分子途径,对于理解反刍动物胚胎着床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IFNT通过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发挥作用。经典途径指孕体产生的IFNT激活经典JAK - STAT - IRF(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干扰素调节因子) 信号途径,诱导大量经典ISG表达[20]。在绵羊的基质细胞、中层腺体和深层腺体细胞中,IFNT与其受体( IFNAR) 结合后,酪氨酸蛋白激酶( TYK2 ) 和JAK激酶被激活并磷酸化STAT2,随后STAT1 也被磷酸化。 STAT1 和STAT2形成两种转录因子复合物: 其中一种是STAT1 - 2 异源二聚体,它与细胞质中的干扰素调节因子9( IRF9)结合形成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 ISGF3) 复合物,转移入核并反式激活含干扰素刺激调控元件( ISRE) 的基因( 如STAT1、STAT2、IRF9) ; 另一种是STAT1 同源二聚体,结合形成 γ - 活化因子( GAF) ,转移入核并反式激活含 γ - 激活序列( GAS) 元件的基因( 如IRF1) 。IRF1 也能够结合并反式激活含ISRE的基因。IFNT同时诱导STAT2 和IRF9 的表达,因此IFNT对JAK - 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作用使ISGF3 和GAF转录因子复合物持续形成,并使ISG表达超活化,见图1A[20]。

已知JAK - STAT信号途径的关键信号组件( STAT1、STAT2、IRF9) 在子宫腔上皮不表达,但ISG的转录抑制因子( IRF2) 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浅层腺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上调。IRF2 是ISGs的强效且稳定的抑制因子,可抑制含ISRE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IRF2 持续存在,通过直接结合ISRE来抑制靶基因转录,进而阻止IFNT激活ISG,因此IFNT必须通过非经典的细胞信号途径来调节羊子宫腔上皮中基因的表达。在绵羊子宫内膜腔上皮和浅层腺上皮细胞中,IFNT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和磷脂酰肌醇3 - 激酶- c - jun N端激酶( PI3K - JNK) 的级联反应,促进许多非经典ISG的转录,同时IFNT还能增加某些胞内酶( PTGS2 和HSD11B1) 活性。但IFNT经由这些非经典途径对腔上皮和/浅层腺上皮发挥的作用还未知,见图1B[20]。所有非经典ISG都编码对滋养外胚层有作用的因子,如细胞增殖、迁移、附着、黏附、营养运输等[20]。

4 小结

综上所述,INFT是反刍动物妊娠着床阶段特有的妊娠识别信号,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调节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胚胎延长发育、着床及胎盘建立。以往的研究了解了IFNT调控孕体着床的因子和机制,但是大量可能调控胚胎着床的黏附因子和级联反应仍有待阐明。

上一篇:心理专业大学生下一篇:改进档案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