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阅读答案

2024-05-01

态度阅读答案(精选8篇)

篇1:态度阅读答案

选择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态度 马德

①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②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③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终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⑥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分哪几层来阐述中心论点的?(3分)

小题2:.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小题3:.仔细阅读第③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其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小题4:.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态度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1分)两层:正确的态度使人生的目标更坚定;不同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2分)

小题2: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3分)

小题3: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使论证更有力量,说理更加透彻;比喻则使论证更加生动。(3分)

小题4:答案不唯一,但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示例略。(3分)

篇2:态度阅读答案

2.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3分)

3.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使论证更有力量,说理更加透彻;比喻则使论证更加生动。(3分)

篇3:态度阅读答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在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指导下, 自编了“ 小学生阅读态度调查问卷”,共18 道题目,内容包含有阅读的频率、时长、范围、策略、数量,对阅读的喜好程度、认同程度等,覆盖了“ 阅读态度”所包含的阅读认知、阅读情感、阅读行为三个维度。 问卷经SPSS软件内部一致性系数测算对信度进行了评估,总 α 系数为0.89,3 个因素的 α 系数在0.7 以上,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20.0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 RMSEA为0.050,NNFI和CFI也在0.9 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从各年级随机抽取2~3 个班正式施测。 通过问卷星系统, 发放问卷583份,收回有效问卷565 份,问卷回收率为96.9%。 其中一年级学生120 人,二年级学生116 人,三年级学生79 人,四年级学生85 人,五年级学生74 人,六年级学生91 人。 调查数据通过SPSS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调查内容与数据统计

根据565 个学生的答卷得分和年级均分与总均分( 如表1) ,初步可看出小学生阅读态度呈良性发展态势。

( 二) 小学生阅读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发展趋势

表2 统计数据表明:整体而言,被调查的小学生年级越高,阅读态度越积极。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阅读态度显著高于低中年级。 一、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二、三、四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六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 三) 小学生阅读态度在三个维度上呈现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阅读认知发展水平随年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单因素F检验结果显示,六个年级学生阅读认知发展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为:五年级、六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一年级。 如图1,学生阅读认知发展水平随着年级发展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 三年级回落较大,四年级上升不大,五年级达到小学阶段峰值后又有小幅回落。

2.阅读情感发展水平也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单因素F检验结果显示,六个年级学生阅读情感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五年级、六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 如图2) 。 阅读情感发展仍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仅在三年级和六年级小幅回落。

3.阅读行为发展水平呈连续上升趋势

从图3 可以看出, 六个年级学生阅读行为均值差随年级上升而攀升,且一、二、三年级阅读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四、五、六年级阅读行为相对趋于稳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重视小学生阅读态度变化的阶段性,优化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

本调查结果吻合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的阅读发展理论,[2]即小学生阅读态度发展有阶段性。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引导学生阅读就要有所区别。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喜欢上阅读更多是从听开始,如听故事、听书,阅读课程采取先听后说、先听后读的方式更能刺激其阅读的欲望。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和讲述都是一种享受, 对适合的读物建议让学生先读后说,进一步强化积极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引导孩子掌握阅读各种材料的技巧。 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要活用阅读交流和读书笔记推进“ 深阅读”。 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会、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举办主题演讲、 读者剧场活动等,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机会。

如何看待三年级学生阅读认知和阅读情感发展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我们以为,这样的转折意味着小学生阅读认知和阅读情感的主导因素发生转型,三年级以后,大多数学生不再单纯满足于通过阅读获得家长、老师的赞赏。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想象力更加丰富,情感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已经读得很多的、同质化、理想化的童话故事,他们的阅读材料开始慢慢出现转型。 然而,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词汇量和阅读量有限,打击了这一阶段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情感。因此,三年级后,教师要改变简单赞扬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给予多样化的评价, 如多组织学生间朗诵、讲故事等形式生动的分享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同伴的交流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经常展示同学们丰富的阅读成果,如制作精美的书签、读书摘抄,绘制的故事人物等。通过评价方式的优化,帮助阅读态度发生转折关键期的学生获得持久的阅读动机。

2.探索“ 同材异科”的学科教学,促进阅读认知发展

调查表明,读完一本书,一年级不到两成的孩子能说出它最精彩的部分, 即使是五六年级学生也没有超过50%;通过制作阅读小报分享阅读收获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0%,一年级时仅为3%;在说话和写作时,24%-58%的学生会自然而然运用到书中读到的词句,一年级仅为24%;经常做读书笔记或写心得体会的学生,一二年级不足10%,三年级起升至30%~41%。 以上现象,既受到各年龄学生识字量的限制,还受到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和学习伙伴多重主体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教师阅读教学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教学中,阅读仅仅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够的。 在当前分科教学的前提下, 我们尝试“ 同材异科”的教学改革,即不同学科运用同样阅读主题,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如同一本绘本《 小小蜗牛故事多》 ,孩子们可以随着语文老师娓娓的讲述, 感受人与动物的友谊和美丽的大自然,收获主题性阅读的方法,还可以跟随科学老师一起观察蜗牛、记录蜗牛,探究蜗牛粘液的奥秘。

3.重视校本课程研发与经验分享,促进阅读情感发展

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同学推荐的课外书;59%~79%的学生喜欢学校组织的各类阅读活动,如“ 小耳朵”电台、作家进校园、好书淘淘乐等;54%-68%的学生很高兴上阅读分享课;一年级不到5 成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经常感受到快乐、充实,而二至六年级均达到65%以上;五六年级学生更经常和同学、 小伙伴讨论课外书中的人和事, 能达到40%。 由此可见,学校丰富的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内需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阅读环境的营造,积极建设学校实体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班级图书漂流角,增设随处可用的图书资源,布局上体现开放、分级、适性、多样的特点。鼓励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师生共读,营造“ 崇尚阅读”的气场和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应努力以学生乐读、善读、常读为目标,开设多种形式的校本阅读课程:如小耳朵听书电台、持续自由默读、全校性的作家进校园、好书漂流、故事会、读书征文,还有全开放的个性化图书借阅等阅读实践活动。

4.倡导学校“ 全科阅读”,促进阅读行为发展

调查显示,各年级均有70%以上学生觉得阅读课外书能让自己了解更多从未见过的趣事; 均有40%~63%的学生认为阅读课外书能让自己学习变得不吃力、更轻松;60%以上的四至六年级学生赞同阅读课外书能让自己更好地成长;60%以上的二至六年级学生认为阅读课外书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上述信息表明,小学生也能理解阅读在个人生活、学习、娱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阅读学习和阅读获得的感受是综合的,这就要求学校的阅读教学应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让阅读跨越学科,实现“ 全科阅读”,既提倡阅读多样化的内容, 更提倡各科教师都是儿童的阅读导师。 一方面,学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鉴读”。 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培育有思想、有灵魂的阅读者。 另一方面,学科教师要善于“ 荐读”。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中的启明星,应成为学科教师任务应有之义。各学科教师要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向学生推荐书目,扩大学生心目中好书的可选择余地,从文学类扩展到艺术、科技、数学、运动、心理等方方面面, 内容上要从童话、寓言、童谣、图集扩展到小说、历史、教育、科技、社会、经济、体育、艺术、哲学、建筑、人物等领域,较好满足各种爱好、各种情境中儿童的阅读需要。 此外,学科教师要善于“ 导读”。 着眼本学科教学,建议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从文字、符号、公式、图表等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阅读思维和方法; 二是围绕本学科某一内容寻找阅读资料,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三是在本学科阅读指导基础上推荐相关阅读资料, 体验拓展阅读。

“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 学生对于阅读持有正面的态度,喜爱阅读,愿意持续阅读,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我们以为,学校要通过开发和实施符合小学生阅读态度和能力发展特点的校本阅读课程, 打通学科之间的樊篱以及学校内外阻隔的院墙,构筑大阅读学习系统,这样的阅读课程才能照耀每一个学生的童年,惠及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

摘要:本课题组利用自编问卷就有关小学生阅读态度问题调查了南京市成贤街小学1~6年级14个班级565人,分析和总结了小学生阅读态度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因,并从优化阅读引导方式、探索“同材异科”教学、重视校本阅读课程建设、实施“全科阅读”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小学生阅读态度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阅读态度,阅读认知,阅读情感,阅读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一斌.PISA2012(上海):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J].上海教育科研,2015.2.

篇4:阅读的态度

首先,要克服惰性。

有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克服惰性。有人不愿意在阅读上下苦功夫,却总在抱怨语文难学、文章难写;也有人总想获取语文学习的“密码”,企望一夜之间就能学好语文。殊不知,语文学习是一个阅读积累、涵养提升的过程,是慢功夫。没有拂去浮躁、潜心阅读的毅力,是学不好语文的。

其次,要把阅读当作乐事。

有些人阅读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的分数;有些人阅读是为了“装点门面”,在人前显摆自己有学问;有些人阅读只是为了消遣,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这些错误的态度势必把阅读引入死胡同。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知识,都可以通过阅读觅得。阅读可以愉悦身心、涵养气质、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就是和先贤、大家对话,在对话中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获得人生启迪。由此看来,阅读岂不是件乐事?

第三,要将阅读与思考、写作结合起来。

阅读切忌死记硬背或过目即忘,要多想想书中说的现象、方法和道理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等。比如,《春酒》里写道,母亲请人来家喝春酒,“我”“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这里为什么用“靠”而不用“倚”“贴”等字?如果能想明白,就会有大收获,就锻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阅读是吸收、积累,而写作则是输出、表达。读有所得就要在写作中有所体现,如此,方能达到“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境界。

态度决定成败。阅读亦然。

篇5:浅谈态度的阅读答案

2、列举孟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分论点(一个人要有诚心,才能感动天地),增加说理的趣味性。(2分)

3、C(3分。本文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4、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新鲜的空气比作良好的态度,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良好的态度对一个人有所作为的重要作用。(2分)

篇6:态度阅读答案

单选题

1.态度协调论认为人的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其中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 √

A 性格

B 意识

C 行为

D 知识

正确答案: C

2.当态度的三种成分轻微不协调时,人会处于()的状态。√

A 幸福

B 矛盾

C 紧张

D 痛苦

正确答案: C

3.当态度三种成分不和谐时,使之平衡的“捷径”是: √

A 改变自我认知

B 改变自己的行为

C 改变爱憎感

D 改变自己的性格

正确答案: A

4.按照态度协调论,认为读书有益,工作又需要手不释卷的人,在()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很幸福。√

A 有大量充沛的时间

B 非常喜欢阅读

C 没有经济方面的困扰

D 任何情况下都很幸福

正确答案: B

5.态度协调论认为,精神分裂症产生的原因是: √

A 患者性格孤僻、敏感、好幻想

B 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分裂

C 社会心理应激

D 内分泌失调

正确答案: B

6.人们信奉宗教是为了追求: √

A 真理

B 归宿

C 万物的规律

D 幸福感

正确答案: D

7.下列选项是对态度的情感成分的解释的是: √

A 人对人、事、物的看法

B 人的情绪体验

C 面对人、事、物时的实际行动

D 对人、事、物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正确答案: B

8.畅销书如《多吃减肥法》热销的根本原因是: √

A 见解新颖

B 文笔优美

C 结构完整

D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要

正确答案: D

9.持反对意见的人看到大多数人支持后也改为支持,这一现象被称作: √

A 服从心理

B 害怕被孤立的心理

C 从众心理

D 盲从心理

正确答案: C

10.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探究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知识的人是: √

A 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的人

B 心理坚强的人

C 心态积极的人

D 心理脆弱的人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1.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心态,夫妻离婚后应当彻底划清界限,不与对方来往。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人是为了幸福而活,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活。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当改变行为遇到困难时,人们往往会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修改,或选择自己喜爱的、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信息。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有的学生认为年轻就要放纵地玩,在情感上厌恶学习,在行为上每天玩耍取乐。这样的学生心态很不健康,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宗教是一个心理现象,不是真理问题。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篇7:英语六级阅读态度类词汇

表赞同

positive adj.肯定的, 实际的, 积极的, , 确实的

favorable adj.赞成的, 有利的, 赞许的, 良好的

approval n. 赞成, 承认, 正式批准

enthusiasm n.狂热, 热心, 积极性

supportive adj.支持的,支援的

defensive 为……而辩护

表否定

negative adj.否定的, 消极的, 负的, 阴性的

disapproval 不赞成

objection 异议

opposition 反对

critical 批评的

criticism 批评批判

disgust vi.令人厌恶, 令人反感vt.使作呕

warning 警告

detestation n.憎恶, 厌恶的人, 嫌恶

indignation 愤慨

contempt n.轻视, 轻蔑, 耻辱, 不尊敬

compromising n.妥协, 折衷v.妥协, 折衷

worried adj.闷闷不乐的,焦虑的

表怀疑

suspicion n.猜疑, 怀疑

suspicious adj.(~ of) 可疑的, 怀疑的

doubt 怀疑

doubtful adj.可疑的, 不确的, 疑心的

question 质疑

puzzling adj.使迷惑的, 使莫明其妙的

表客观 (即好的坏的都说,选的可能性极大)

objective adj.客观的

neutral adj.中立的

impartial adj.公平的, 不偏不倚的

disinterested adj.无私的

imprejudiced adj.没有偏见的

unbiased adj.没有偏见的

unprejudiced adj.公平的, 无偏见的, 没有成见的

detached 不含个人偏见的

表主观

subjective adj.主观的, 个人的

indifference n.不关心

tolerance n.宽容,容忍,忍受

pessimism n.悲观, 悲观主义

gloomy adj.黑暗的, 阴沉的, 令人沮丧的, 阴郁的

optimistic adj.乐观的

sensitive 有感觉的, 敏感[锐]的,易受伤害的

reserved adj.保留的, 包租的

consent vi.同意, 赞成, 答应n.同意, 赞成, 允诺

radical adj.激进的

moderate adj.中等的, 适度的, 适中的v.缓和

mild adj.温和的, 温柔的, 淡味的, 轻微的, 适度的

ironic adj.说反话的, 讽刺的

confused adj.困惑的, 烦恼的

amazed adj.吃惊的, 惊奇的

concerned adj.关心的, 有关的

apprehensive adj.担忧,担心

mixed 喜忧参半

biased 有偏见的

indignant adj.愤怒的, 愤慨的

表积极

objective 客观的

concerned 关注的

confident adj.自信的, 确信的

interested adj.感兴趣的, 有成见的, 有权益的

optimistic adj.乐观的

positive 正面的

impressive adj.给人深刻印象的, 感人的

表消极

indifferent 漠不关心的

depressed 消沉的

subjective 主观的

pessimistic 悲观的

unconcerned 不关心的

contemptuous adj.轻蔑的, 侮辱的

hostile adj.敌对的, 敌方的

biased 片面的

表中立

impartial adj.公平的, 不偏不倚的

neutral 中立的

impersonal adj.非个人的

factual adj.事实的, 实际的,根据事实的

篇8:态度阅读答案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既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如自信心、积极性、探究意识等, 又要求我们关注阅读文本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力量。在此, 想对后者作具体阐述。

一、纠正忽视语文课程人文因素的“工具至上”倾向

众所周知,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这个案例所呈现的可说是过去语文课堂解读文本的常用方式。一位老师执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 让学生比较课文原句与教师改动过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A:有时我甚至看见蝈蝈追蝉, 而蝉吓得飞掉了。

B:有时我甚至看见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蝉, 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逃窜。

A:蝈蝈要是叫得更响亮一点, 就更好听了。

B:绿色的蝈蝈啊, 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 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 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其中的B句为课文中的原句。)

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本文语言传神、修辞恰切”。

事实上, 法布尔写《昆虫记》, 并不局限于记录昆虫的生活, 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 其对于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乃至死亡的观照, 无不渗透着人文情怀, 《绿色蝈蝈》的人文价值, 主要就在于它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上面的案例, 却只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纯粹技术层面的解析, 而没有关注支撑着语言文字的内在的思想情感。

二、警惕以说教取代品读的“非文本”倾向

在一节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上, 一位老师执教冰心著名的《纸船》。这节课上, 许多同学都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将近30分钟的时间, 同学们都在围绕老师提出的一个话题动情地诉说着。这个话题是:“同学们, 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的妈妈爱你吗?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妈妈关爱我们的故事吧!”亲情, 可能是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了, 不要说这些纯真无邪的孩子, 就是老于世故的成年人也常常会为之动情, 要不然像《艺术人生》这样的访谈节目, 又怎么会屡屡用亲情这一“武器”把嘉宾和观众招惹得热泪盈眶呢?不出所料, 学生的发言都很感人, 甚至听课老师中也有人在偷偷抹眼泪。

这是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呢?这是不是一节很好的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语文阅读课呢?答案是否定的。阅读课上, 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来自于对文本的情趣体验和感情陶冶, 应该是语言文字激发了他们的感知力、情感力和想像力, 而这节课真正用于解读文本的时间不足10分钟, 文本似乎只起到了一个为“课堂演讲”提供话题的作用, 从“效果”来看, 学生是流泪了、动情了, 然而其情并不是因文而动, 其阅读层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未得以达成。

三、让学生在文本语言中涵泳真情

“工具至上论”者往往刻意回避语言所负载的思想情感, 害怕新课程阅读教学“矫枉过正”, 舍语文而求人文, 以致陷入“语文、人文两失的危险”。客观地说, 他们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出现了他们所担心的现象。但是, 我们决不能因为惧怕“矫枉过正”就“因噎废食”。况且语言形式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与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着的, 你再刻意回避, 它也还是存在着, 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同时, 语文教学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 是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标点开始的, 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也是如此。在阅读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语言进行纯粹技术层面的解析固不可取, 抛弃文本、凌空说教的做法也是决不可取的。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与揣摩来实现。

就以《绿色蝈蝈》为例, 读“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 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 我独自一人, 在阴暗的角落里, 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 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时, 你是否感受到了法布尔对于事业的沉醉和执著?读“绿色的蝈蝈啊, 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 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 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我们触摸到的又是一种怎样浓烈炽热的感情?再如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 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 这使作者感觉遇到了“麻烦”, “麻烦”一词其实正表现了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之后的另一天清晨, 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的食物之谜———捕蝉为食, 于是他又研究: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他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 终于揭开了蝈蝈先吃蝉肚子的秘密是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样的观察与探究的过程, 不就是法布尔科学精神的明证吗?在这样的语句里, 我们会读不出对生灵的尊重和热爱吗?在这样的语句里, 我们会读不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吗?是的, 读着这些在文中比比皆是的灵动传神的语句, 我们分明可以触摸到法布尔那颗热切钟情的心灵, 而如果我们让这样满含深情的言辞, 仅仅贴着所谓“语言传神、修辞恰切”的标签冷冰冰地在学生眼皮底下滑过, 它们留在学生印象中的, 顶多也就是些语言形式的外壳罢了。当然, 我们不应反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 但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甚至泯灭了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 否则, 阅读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将成为一句空话。

上一篇:观恰同学少年有感400字精选作文下一篇:开营仪式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