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态度

2024-06-20

学生态度(精选十篇)

学生态度 篇1

当王老师发现学生没有把黑板擦干净时,他借此机会利用一支已用过的试管滴加盐酸,试管中的液体立刻从无色变成红色。之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在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马上变浑浊了,但看不清产生的沉淀到底是什么颜色。在学生发出一连串疑问的时候,王老师把试管中的药瓶倒掉,然后用试管刷把试管洗干净,重新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在两个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不但知道了正确的结论是什么,而且也清楚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把试管洗干净再做实验,避免干扰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知道了做实验必须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否则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可以说,这正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态度的绝好机会。

科学态度是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持久的、内在的反应倾向,是经过实践活动习得和养成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仅限于课堂上空洞的说教,事实上,针对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观察现象、探究问题、搜集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学生始终要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其中。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性实验的开展,还要像王老师一样创设或捕捉机会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提升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学生学习态度评价 篇2

在本研究中,选取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一年级的39名免费师范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大学与中学阶段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刚步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年级学生普遍面临目标失落、自我支配的时间多而学习自主性欠缺等问题。同时,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混合式学习环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补充,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为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空间。

2.实验课程

在研究对象所学的课程中,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核心基础性必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为本研究的实验课程,进行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旨在让刚进人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等内容,是一门引领学生步人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3.实验平台

本研究所选用的实验平台为Sakai课程管理系统,它是一个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开源网络教学环境,既可以用于学校课程管理,也可以用于学术项目协作,尤其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管理系统。Sakai平台具有作业、测验、资源、Wiki、讨论区、OSP等80多种课程管理工具,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真实的混合式教学情境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干预的设计和研究。该研究范式一般包括设计开发教育干预、实施验证教育干预、分析评价教育干预、完善优化教育干预四个研究步骤。本研究属于基于设计研究范式中的发展性研究取向,研究者和实践者以真实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在相对成熟的理论框架驱动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评价和检测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数据整理和反思,发现规律,产生有推广价值的“设计原则”。整个过程在不断修正的迭代循环中进行理念的新发展或架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课堂志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观察法、调查问卷、教学日志分析、焦点团体访谈法等。深入研究对象和实践对象,直面研究现象,全面地描述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现象并探究其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网络学习行为则通过电子档案袋的方式收集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揭示教师期望的传递、学生的感知及学习态度的改变。

5.研究工具

(1)课堂观察记录表。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期望行为的表达及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其中,教师期望行为的评定记录主要依据罗森塔尔、布劳恩等人提出的关于教师传递期望行为的相关理论编制而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记录表用于研究者真实客观地将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包括注意力、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多种关于学习态度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记录。

(2)调查问卷。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测量。该研究工具是依据陶德清教授关于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调查问卷,用于测量参与实验研究对象的学习态度变化。为了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问题,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式,其中,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值P近似为0,表明该问卷具备一定的信度。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问卷的效度检测,KMO值为0.601,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36.375,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证明可以提取最少的因子,且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即问卷具有一定的效度。

(3)访谈提纲。在本次研究的后期阶段,为深人了解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群体的学习态度变化以及产生态度变化的原因,研究者主要依据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从研究对象中组成了两个焦点团体,即相对活跃组和相对冷静组,每组9人,共18人。采用面对面的焦点团体访谈的方式,拟从目标对象的互动中观察并收集数据,对于同一主题获取多元观点。两次访谈均为半开放型访谈,事先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以便针对受访者的反应,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调整。题目覆盖的主要内容如下:

题目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哪些行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题目2:在讲授式、分组讨论式、自主探究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偏爱哪种类型的学习氛围;

题目3:网络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哪些类型的言语提醒和反馈可以激发求知欲和兴趣;

题目4:网络环境中,教师的哪些反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认识;

题目5:网络环境中,哪些形式的言语性鼓励会对学习积极性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

学生态度 篇3

摘要:英语口语纠错作为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60年以来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由于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大多在课堂上进行,所以教师和学生对待口语纠错的态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反馈能够促进其中介语的发展,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然而,作为英语学习关键时期的高中阶段,有关口语纠错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教师对待课堂口语纠错的态度和学生偏爱进行了问卷调查,比较了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纠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纠错;态度

英语口语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课堂,特别是时下以“任务型教学”为基础的高中英语课堂,一半左右的时间都花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因此,学生在用英语回答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老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老师不纠错,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语言输出对与否,结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较慢。但是碍于时间限制和考虑到同学们的感受,大部分英语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错误,大多数时候只给一些积极反馈。(Higgs & Clifford,1982)研究显示,如果教师只提供积极反馈,一些错误的语言形式将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导致僵化,影响语言进一步提升。因此,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很有必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包括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在Lyster,R.& Ranta,L.(1997)和胡越竹(2009)问卷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研究对象涉及到学生和教师共145人。学生来自扬州树人中学高二两个班、新华中学高一一个班,共111名学生。教师分别来自扬州树人中学、新华中学、邗江中学、蒋王中学、仪征第三中学、扬州中学,共34名教师。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形式。访谈对象为5名教师和10名学生,他们均参加了先前的问卷调查。访谈以自由讨论形式按照预先拟定的问题一对一单独分开进行。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受访者统一用中文表述,研究者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和文字转写,并据此进行综合和分类。

二、学生和教师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一)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表2.1是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结果描述。表2.1中的10个项目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1)纠错的必要性(1-4项);2)纠正全部错误或者部分错误(5-6项);3)纠正的错误类型(7-8项);4)即时纠错还是延时纠错(9-10项)。讨论也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纠错的必要性

表2.1的前四个项目是学生对待纠错必要性的态度。如表所示,前两个项目的均值都在4.0以上(第一项:纠错是必要的,均值=4.37;第二项:纠错对学习是有用的,均值=4.36);相比之下,第三个项目纠错是不必要的,均值为1.43,第四个纠错对英语学习用处不大,均值为1.65,都低于3.00,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纠错不仅必要,而且对英语学习有用处。

表2.1 学生对待纠错态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项目 均值 标准差

1.纠错是有必要的 4.37 0.87

2.纠错是有用的 4.36 0.92

3.纠错是不必要的 1.43 0.71

4.纠错对英语学习用处不大 1.65 0.78

5.老师应该纠正我全部英语口语错误 4.09 0.96

6.老师应该只纠正影响英语口语交流的错误 3.61 1.47

7.英语老师应该纠正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 4.14 0.96

8.老师应纠正语言意义方面的错误,如:词汇使用,话语和表达等 4.20 0.94

9.老师应该即时纠错 3.80 1.37

10.老师应该延时纠错 2.77 1.34

2.纠正全部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影响交流的口语错误

第五项和第六项是关于教师应该纠正全部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妨碍交流的错误的调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项的平均值都高于3.00,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所有错误都应该纠正。然而“纠正所有错误”的均值为4.09,但“纠正阻碍交流的口语错误”均值为3.61,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纠正他们的全部错误而不仅仅是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

3.纠错的类型

关于纠正的错误类型,第七项(英语老师应该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的平均值是4.14,第八项(英语老师应纠正语言意义的错误,如词汇使用,话语表达等)的平均值是4.20,两者都高于4.00,这说明学生希望老师纠正他们所有的语言错误无论这些错误属于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

4.纠错的时机

第九项和第十项调查的是纠错时机。如表所示,赞同即时纠错的平均值为3.80,赞成延时纠错的平均值为2.77,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偏爱即时纠错。

(二)教师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表2.2中的是教师对待口语纠错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它反映了教师对待口语纠错的态度。

表2.2 学生对待纠错态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项目 均值 标准差

1.纠错是有必要的 4.18 0.72

2.纠错是有用的 4.26 0.57

3.纠错是不必要的 1.64 0.73

4.纠错对英语学习用处不大 1.94 0.95

5.老师应该纠正我全部英语口语错误 2.03 1.22

6.老师应该只纠正影响英语口语交流的错误 4.12 0.98

7.英语老师应该纠正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 3.29 1.06

8.老师应纠正语言意义方面的错误,如:词汇使用,话语和表达等 3.62 1.16

9.老师应该即时纠错 2.38 1.33

10.老师应该延时纠错 3.06 1.35

1.纠错的必要性

表2.2中前四个项目是关于教师对待纠错必要性的态度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前两项的平均值都大于4.00;相反第三个项目的第四个项目的平均值都小于2.00,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纠错是必要的,而且对学生是有帮助的。这一结果与Schmidt(1986:311),Chaudron(1988:135)and Nunan(1991:198)所做的历次调查结论一致。

2.纠正全部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影响交流的口语错误

第五项和第六项是关于应该纠正所有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影响交流的口语错误的调查。项目5(教师应该纠正学生所有的口语错误)平均值为2.03,这表明教师认为不应该纠正学生所有的口語错误。然而,老师们更喜欢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项目6均值为4.12).

3.纠错的类型

第七项和第八项展示的是教师应该纠错的类型。项目七均值为3.29,项目八均值为3.62,二者的均值都高于3.00,这表明,就英语老师而言,无论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的错误对于语言学习都很重要,都应该予以纠正。

4.纠错的时机

表2.2中的最后两个项目是关于即时纠错还是延时纠错。即时纠错的平均值为2.38,这表明大多数教师不认为他们应该立即纠正学生的错误。相反,他们更喜欢课后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第十项,延时纠错均值为3.06)。

(二)教师和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差别

表2.3 教师和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差别

学生 教师

Items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t p

1.纠错是有必要的 4.37 0.87 4.18 0.72 1.184 .238

2.纠错是有用的 4.36 0.92 4.26 0.57 .731 .467

3.纠错是不必要的 1.43 0.71 1.65 0.73 -1.532 .128

4.纠错对英语学习用处不大 1.65 0.78 1.94 0.95 -1.810 .072

5.老师应该纠正我全部英语口语错误 4.09 0.96 2.03 1.22 10.262 .000

6.老师应该只纠正影响英语口语交流的错误 3.61 1.47 4.12 0.98 -2.314 .023

7.英语老师应该纠正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 4.14 0.96 3.29 1.06 4.367 .000

8.老师应纠正语言意义方面的错误,如:词汇使用,话语和表达等 4.20 0.94 3.62 1.16 2.976 .003

9.老师应该即时纠错 3.80 1.37 2.38 1.33 5.333 .000

10.老师应该延时纠错 2.77 1.34 3.06 1.35 -.633 .528

表2.3所示的是教师和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差异。基于此表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在第五项(教师应该纠正学生的所有口语错误,P=.000)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教师的均值为2.03,学生的均值为4.09,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应该纠正学生的所有错误,而大部分学生却希望老师这样做。此外,差异还存在于第六项(教师应该纠正妨碍交流的错误,P=.023<.05),老师们的均值为4.12,学生的均值为3.16,这表明教师对该项目纠错态度比学生更加积极。

其次,师生对于纠错的态度差异还存在于第七项(教师应该纠正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P=.000),其中教师的平均值为4.14,学生的平均值为3.29,这表明教师更加注重语言形式方面的错误。同时,差异也存在于第八项(教师应该纠正语意上的错误,如词汇、话语、表达等,P=.003),其中学生的均值为4.20,教师的均值为3.26,这意味着学生更希望老师纠正语意方面的错误。

第三,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第九项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该立即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P=.000)。如表所示,学生的均值为3.80,教师的均值为2.38,这说明大部分老师偏向延时纠错,而学生更希望即时纠错。

三、分析与讨论

下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出现差别的方面:1)纠正学生的全部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2)纠正口语错误的类型;3)纠正口语错误的时机。

(一)学生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原因分析

1.纠正学生的全部口语错误还是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

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项的平均值(第五项:英语老师应该纠正我全部的口语错误,均值=4.09;第六项:英语老师应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均值=3.61)都高于3.50,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所有从口语错误都应被纠正。原因如下:1.学生认为他们缺乏自我纠错能力,所以希望老师帮助纠正。2.他们认为,如果错误不被指出来,将来会再次犯错,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3.他们想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希望老师能纠正所有错误。其中一名学生在访谈中说道:

我希望老师能纠正我所有的口语错误,不仅仅是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这样我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2.纠正的错误类型

根据表2.1,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语言形式的错误还是语言意义的错误,学生们都希望老师能够纠正。因为在他们看来,高中时构建综合语言系统的重要时期,如果错误都能够被指出来,对他们构建更好的语言系统会有帮助。

3.纠错的时机

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赞同立即纠错的均值为3.80,而延时纠错的均值为2.77,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偏向即时纠错而非延时纠错。原因如下:1.即时纠错可以让学生犯错的时做一个认知比较,这样他们能够第一时间知道错误出现在哪里。2.错误越早被纠正,效果越好,即时纠错让学生印象深刻。正如对一名学生的访谈:

俗话说“趁热打铁”,我喜欢即时纠错,因为那样使我印象深刻。(学生1)

我也喜欢即时纠错,因为如果错误不被立即指出来,过一会儿老师和我可能都会忘掉,这样不利于英语学习。(学生2)

同时,当我问如果老师打断他们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不会感到尴尬或者失去信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说“不会”。他们认为想学好英语,就应该不惧丢脸。

(二)教师对待口语纠错态度的原因分析

1.纠正学生的全部口语错误还是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

从表2.2中可以看出,第五项教师的均值(就是应该纠正学生所有的英语口语错误)是2.03,这说明教师认为没有必要纠正学生所犯的全部口语错误。相反,他们更偏向于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第六项,教师应该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均值=4.12)。

究其原因如下:1.纠正学生所有的口语错误太花费时间。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纠正每一个错误既不可能,也不适用。2.这个结果和Edges(1989:18)类似,他认为:纠正学习者全部的非标准英语不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时候错误不纠正更好。

2.纠错的类型

表2.2所示,教师认为无论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对英语学习者都很重要。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对高考都至关重要,都应该给与重视。此外,这些方面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都不应该被忽视。

3.纠错的时机

表2.5显示,大部分教师喜欢延时纠错(均值=3.06),而立即纠错均值为2.38。他们认为即时纠错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忘记他们想要说的话。更重要的是,即时纠错会使学生感到尴尬或者不舒服。在对其中一位老师的采访中说道:

坦率的讲,我不同意即时纠错,因为突然打断会使学生感到尴尬;更重要的是即时纠错影响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流畅的表达自己,这样以来他们慢慢会害怕说英语。

不过,采访中,另外一位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说道这一切取决于教学重点。如果教学目标偏重于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应该即时纠错。相反,如果教学重点侧重于流利程度,教师就不应该打断学生或者频繁的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

(三)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口语纠错态度的对比分析

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口语纠错态度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此讨论也主要围绕下面三个方面展开。

1.教师应该纠正学生全部口语错误还是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

从表2.3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纠正学生全部口语错误(P=.000)”还是“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P=.023)”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纠正所有的口语错误(均值=4.09),但大多数老师认为只需纠正妨碍交流的口语错误(均值=4.12)。

通过分析,原因并不难发现。首先,学生们总是认为只有老师纠正他们所有的错误,他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其次,如果学生的口语错误不被指出来,他们会误以为自己所说的是对的,长此以往,语言固话,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第三,如果老師不纠正他们的口语错误,其他同学可能会被该生的口语错误所误导,在以后也可能潜意识的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导致思维混乱。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频繁的纠错会使学生丧失说英语的信心。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他们不可能每个口语错误都去纠正。

2.教师和学生在纠错类型方面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显著差异也存在于第七项(教师应该纠正学生语言形式的错误,如语法,发音等,P=.000)和第八项(教师应该纠正语意的错误,如词汇的用法、话语、表达等,P=.003),学生在第七项和第八项的均值分别为4.14和4.20,而老师在这两项的均值分别为3.29和3.62,这表明无论语言形式的错误还是语意方面的错误,学生希望被纠正的态度都要比老师强烈。

通过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但有时候缺乏自我纠错能力,如果老师多一些反馈,他们觉得就会多一点进步,所以无论语言形式的错误还是语言意义的错误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纠正。然而碍于时间限制,老师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另一方面,学生们认为高中阶段是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他们认为两方面都不可忽视。然而教师认为,过多的纠错会打击学生英语学习劲头,学生慢慢的会惧于公共场合说英语。因此,教师们对待纠正这两种类型的态度不是很强烈。

3.教师和学生对待纠错时机不同的态度原因分析

关于纠错时间,教师和学生的显著差异存在于第九项(教师应该即时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P=.000),在第九项中学生的均值为3.80,而教师的均值仅为2.38,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即时纠错。

究其原因,即时纠错能够产生即时效应。口语错误越早被纠正,产生的效果也明显(Allright & Bailey,1991)。如果老师给予学生即时反馈,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反馈做出比较,判断自己错在哪,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待纠错时机的态度和 Doughts(2001)的研究一致。Dought认为,即时反馈是有效的,因为它可以使学习者犯错误的同时做出认知比较。

相反,在老师看来,即时纠错会给学生们的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学生的口语错误在回答问题时被即时指出,学生们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觉得在同学们面前很丢脸,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们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不高,因此教师们对待即时纠错持反对态度。

四、结语

高中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不同态度至关重要。以上研究对中学英语教与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师应适当调整纠错时间。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讨论,及时调整和改进纠错方法,尽量满足学生需求。每一种纠错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生,尽量采用不同的纠错方法。

【参考文献】

[1]Allright,D.,& K.M.Bailey.(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Chaudron,C.(1988).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Doughty,C.(2001).Cognitive underpinnings of focus on form.In P.Robertson,(Eds.),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6-257.

[4]Higgs,T.,& R.Clifford.(1982).The push toward communication.In T.Higgs(Ed.),Curriculum,competence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kokie,IL:National Textbook.

[5]Lyster,R.,& Ranta,L.(1997).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1),37-66.

[6]Schmidt,R.W.,& S.Frota.N.(1986).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a second language: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In R.Day(Eds.),Talking to learn:Convers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MA:Newbury House,311.

[7]陳东军.高中生对教师纠正英语口语错误的偏爱[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2009(08):37-40.

[8]胡越竹.课堂纠错:教师行为与学生需求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01):48-56.

[9]刘楠.在英语口语课中如何纠错[J],青海大学学报,2002(01):92-93.

[10]朱明慧.英语口语中的纠错策略[J],外语界,1996(10):32-33.

学生态度 篇4

永州市原名零陵地区, 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 普通话、西南官话、湘南土话等是这个地区主要使用的几种语言。在这样一个方言比较复杂的地方, 中小学生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运用是个什么状况?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我们在2013年底到2014年在永州的杨梓塘小学、永州三中、永州七中几个学校开展了题为《永州市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调查, 调查共发放350份, 收回328份, 其中无效问卷100份, 有效问卷228份。根据对有效问卷的分析, 结果如下:

一、语言使用状况

在“小时候 (上学前或5周岁前) 最先学会哪种话?”问题中, “老家话 (指出生地土话) ”所占的比例为65.4%, “西南官话”占10.0%, “普通话”占24.6%。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中小学生早期接触和使用的语言是老家话, 其次是普通话。且在“父母或者抚养人跟你讲话时用什么话?”该问题中, “使用方言”所占比例为75.9%, “普通话”为19.1%, “其他”为5.0%。调查结果显示, 家庭成员在语言上对孩子的直接灌输与潜移默化作用大都是方言, 这促成了中小学生小时候 (上学前或5周岁前) 最先学习的语言是方言, 其次是普通话。

在“你现在能用哪种话与别人交谈? (可多选) ”问题中, “老家话”所占的比例为34.1%, “西南官话”占12.3%, “普通话”占52.4%, “其他”占1.2%。调查结果显示, 当与同学以及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交谈时, 使用普通话居多, 从而避免语言不通的情况。当与本地熟人交谈时, 使用方言居多, 因为本地语言使用起来较为熟练, 与本地熟人交流会更放松随意。

二、语言学习的途径、动机和语言态度

对某一种语言的印象是影响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受调查对象分别对其家乡话和普通话的印象进行打分, 评价四个方面:“好听”、“亲切”、“有社会影响”、“有用”印象最好打5分, 最差打1分。根据统计结果, 在家乡话“好听”印象中, 给出5分的人数最多, 占43.1%, 而认为普通话好听程度可达到5分的人数更多, 占66.4%。虽然他们认为家乡话有其独特的韵味, 但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普通话更好听, 是因为电影广播等采用普通话, 所以普通话常常给人一种优美的印象。在“有社会影响”中, 给家乡话打3分的人数最多, 占32.5%, 普通话却是打5分的人数最多, 占72.1%, 说明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普通话的社会影响远大于家乡话, 因为家乡话毕竟只是地方方言, 而普通话受到国家语言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是全国推行使用的交际用语, 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有用”中, 给家乡话打3分的人数最多, 占26.4%, 普通话却是打5分的人数最多, 占80.9%, 说明认为普通话的有用程度远远超出家乡话, 虽然中小学生对家乡话虽然有很深的感情, 但他们在使用家乡话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其局限性。

在“你认为哪种话对你来说最重要”问题中, “普通话”所占比例为75.6%, “家乡话”占20%, “其他方言”占4.4%。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认为家乡话是自己最初接触的语言, 他们对家乡话存在浓厚的乡土依恋色彩, 但这种依恋情感在普通话客观的社会作用面前却失利了。而普通话不仅可以让不同地方的人沟通更加便利, 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素质和涵养, 更是一种推动我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工具, 因此大部分中小学生在看待“最重要的语言”这个问题上率先考虑范围及作用, 选择了普通话。

在“如果你周围的人说普通话, 而你说的话跟他们的不一样”问题中, “有点不好意思”所占比例为43.3%, “希望跟他们说得差不多”占41.2%, “无所谓”占8.6%, “更愿意表现这种区别”占11.2%。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当周围的人都在说普通话, 而自己说家乡话或者说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会感到不好意思, 并希望跟他们说得差不多, 因为在方言区讲方言是习惯使然, 加之普通话拥有相对方言更高级的心理定势, 他们希望能够掌握普通话, 从而避免普通话不标准带来的尴尬。部分中小学生更愿意表现这种区别, 因为他们对家乡话存在着一定的情感, 而在一个周围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 说一口家乡话或者带有地方色彩的普通话, 会显得较为独特, 他们也很乐意享受这种独特。而小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无所谓, 认为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家乡话, 都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只要能满足交际沟通的需要就行。

在“你希望你的家乡话有什么样的前景”问题中, “在一定范围内发展”所占比例为35.3%, “有很大发展”占23.7%, “任其自然发展”占26.8%, “无法回答”占9.4%, “在不久的将来将停止使用”占4.9%。在“你希望普通话有什么样的前景”问题中, “有很大发展”占78.5%, “任其自然发展”占10%, “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占9.5%, “无法回答”占3.5%, “在不久的将来将停止使用”占1.3%。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普通话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家乡话只在一定范围内发展, 这是因为这部分中小学生考虑到普通话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家乡话使用的局限性, 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其发展空间必定不言而喻, 而家乡话仅限制于某个地区的人所熟知, 因此要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另有部分中小学生认为家乡话有很大的发展, 这是因为家乡话具备地区特色, 由于音调以及发音与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 会使人对这种语言产生兴趣, 加上自身对家乡话的情感, 更加倾向于家乡话发展。总的来说, 对于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发展趋势,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持积极乐观态度并认为普通话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而永州话作为当地区域优势语的发展趋势则被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发展。

在“你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什么? (可多选) ”问题中, “能够与更多人沟通”所占比例为34.3%, “学习需要”占25.4%, “学好普通话有前途”占18.8%, “学校要求”占9.1%, “个人兴趣”占12.4%。从“能够与人沟通”、“学习需要”和“学好普通话有前途”这三个选项可看出, 大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沟通和需求两个方面。学好普通话对中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这也是他们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 中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存在积极性, 并能认识到普通话在生活与学习中不可磨灭的作用, 主动学习普通话。

在“如果你的家乡话跟老一辈的不太一样了, 你会觉得?”问题中, “希望跟他们说的差不多”所占比例为47.8%, “无所谓”占24.6%, “有点不好意思”占16.5%, “更愿意表现这种区别”占11.2%。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中小学生希望自己的家乡话跟老一辈说的差不多, 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是对老一辈的人有着眷恋感, 也对家乡话饱含情感, 希望能把家乡话说得标准。同时, 说家乡话时能让他们感到自在, 也能在周围的语言环境中找到认同感。而小部分中小学生则认为无所谓, 他们认为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家乡话适用范围的局限, 说家乡话与老一辈不太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少部分中分学生更愿意表现这种区别, 因为这能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 可看做一种求异心理。

三、结论

在语言使用方面, 永州市普遍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态度密不可分, 同时受到周围的语言环境影响较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家乡话没有变化, 但在上学后, 还是有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乡话的使用程度受到了影响,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在上学后使用普通话频率较上学前高, 并且发音比以前标准。

从理智方面来说, 大多数永州市中小学生认为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沟通和需求两个方面, 对待语言问题上会率先考虑它的范围及作用, 理智因素占主导, 而小部分中小学生更注重它的来源及乡土情怀, 情感因素占主导。他们认为家乡话作为一种地方方言, 社会地位和有用程度自然不及普通话, 最重要的还是普通话, 与陌生人交谈、以及在谈论正式、严肃的话题时多使用普通话, 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较少使用普通话, 真正在很多场合交谈还是偏向使用家乡话, 家乡话依然是现在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语言。

在情感方面, 永州市普遍中小学生早期接触的语言是本地方言, 对家乡话有着一定的情感, 希望能够说得标准。这种语言环境培养了学生对本地的特殊感情, 这种特殊情感有助于家乡话的继续保持, 家乡话在永州市范围内的地位很可能导致其在这里的影响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 学校教育又促进了普通话在本地的普及和推广, 在上学后学生对普通话的喜欢程度增加, 普通话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扩大。

初中学生学习态度总结 篇5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大理想是学生自制力的力量源泉,只有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理想与现实毕竟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要有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的能力,要有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的舆论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自制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熏陶作用,促进作用。如组织学生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不怕困难,能克服懒惰、贪玩的缺点。另外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讲座或者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培养自制力。

2、自主性是学习成败的很关键的因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或者说学习意味着什么。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学生之所以学习自主性低,它的根源在学生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过程认识不足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点明学习它是“马拉松“式的比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艰巨而又辛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更应注重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目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不知如何学习的现状下,教师的导学作用对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

3、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呆板教学形式。要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还要讲究教学艺术,同时在讲课时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讲授要生动形象,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转变其学习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篇6

1.转变教师角色,铺垫积极情感的培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中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作为过程的控制者和活动管理者,而且是学生成绩控制者和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主体、权威;学生是知识接受者,是客体、服从者。教学几乎是一种机械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造成情知分离及认知发展的困难,势必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应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心理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达到教学相长。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作好铺垫。

2.注重教学方式,培养积极情感态度

(1)创设情景,以情激情。英语交际离不开情景,情景激起交际意图。教师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外语的习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学习外语的任务是进行交际,学习外语的途径是使用外语,只要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活动自然会产生习得的结果,那么交际也离不开合作,只有人与人的合作才会产生交际,我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利用课堂这一语言环境,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

如在学习Hello Halloween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Amy Sam Tom Mssmart这些角色时,学生即兴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Tom扮演ghost的完美表现,其他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用英语表达自己意愿的想法,从而较好的掌握了本课的型,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也尝到了甜头。

(2)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法,使学生“互学”,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从而获得交际的乐趣。所以,在英语课堂中,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小组对话、小组讨论、小组表演skit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身份。如:我在新标准英语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单词的讲解比较枯燥乏味,我利用学校教学楼前的玻璃橱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所学课文的内容用一副情景图表现出来,哪个小组的图意好,就让他们的画粘在橱窗里,代表全班同学展示给全校师生。这样,英语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语言语调词汇的练习,而成为了活生生的画面学生在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书本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一切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发,学生才会愿意去做,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3)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焕发,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活跃,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第四单元,关于get up,gotoschool,gohome,go to beds教学,安排了一个“I say,you act”的游戏,要求学生边说词组边做动作,结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词组记得又快又牢。儿童爱唱爱跳,天真活泼,歌曲那美妙的旋律,尤其使他们心情愉快,倍感轻松。在教学时,适当引入一些歌曲来帮助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大脑、丰富学生知识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完身体部位的几个单词后,为了巩固单词,我就教学生一首歌曲“If you are happy”,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兴趣超过了学习本身,巩固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课前提前三分钟到班上,放一些儿童英文歌曲,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在英语教学中,小诗的魅力是不可忽视的。歌诀式的记忆材料,由于它的韵律协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比散乱的材料便于记忆,因此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例如,在教学水果单词时,我请学生学一首有关水果的小诗,学生兴趣盎然,一遍又一遍地读着——Pears,bananas and pine apples,oranges,peaches and apples.Big fruit and small fruit,they are all very good!教学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知。

大学生职业态度教育 篇7

现在, 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也越来越低, 不少用人单位感叹: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了。大量的数据表明, 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减弱, 其原因何在呢?有些教育方面的工作者认为, 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差, 主要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当然这个说法有其片面性, 掩盖了高校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不过, 这个说法也表明了, 要读大学, 太容易了。大学生早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 那大学生是什么?普通劳动者。大学生不能定位为“高素质”“尖端人才”之类的劳动者了, 只能定位于普通劳动者。目前, 一名大学毕业生从开始工作到最终确立自己的工作方向的平均时间是8.6年。没有认准自己位置, 是大学毕业生浮躁和迷茫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职业态度教育

无论进大学前的学生素质多么低, 高校是有责任和义务把“废品”教育加工成合格品, 起码也应该加工成初级产品。高校怎样才能把大学生加工成成品呢?除了文化知识、技能教育之外, 对大学生职业态度的教育, 尤为重要。大学生在进入职业生涯之前, 至少应该树立八种心态:正确就业心态、付出的心态、理性追求公平和尊重的心态、珍惜机会的心态、责任的心态、敬业的心态、职业忠诚心态、终身学习心态。

(一) 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四川绵阳市某保健养生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先生透露, 该公司曾在2012年秋季招聘董事长助理岗位。由于招聘广告上注明待遇优厚, 当时吸引了18个毕业生前来报名应聘。但一个也没有通过考核。蒋先生说:“不少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很多人好高骛远, 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择业。”

港资企业广东珠海天威耗材有限公司, 在十年前就有明确规定:普工拒招大专以上学历的。据天威公司主管员工招聘的田红丹女士解释原因:“我们是普通制造企业, 技术要求并不高。我们宁愿招初中生, 也不愿招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初中生要求低, 毛病少, 听话, 好管理;大学生要求高, 而又不想付出, 不好管理。”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大学生都有远大的梦想, 不安于现状, 但又非常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缺乏从最底层干起的决心和耐心, 在某些初级岗位的竞争中, 大学生已经竞争不过初中生了。下面谈谈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梦想与现实。梦想: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现实:就业压力大, 工作不好找;起得比鸡早, 吃得比猪差, 干得比牛多, 睡得比狗晚, 挣得比农民工少, 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大学生的梦想与现实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请先看下面这组数据:1977年, 全国570万人报考大学, 录取27万。1978年, 全国610万人报考大学, 录取40.2万人。1979年, 全国468.5万人报考大学, 录取28.4万人。2011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 (高考人数为933万) 。2012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 (高考人数为915万)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人数685万 (高考人数为912万) 。2014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人数698万 (高考人数为939万)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 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作为整体而言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 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主要原因表现在,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 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 获取“好”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

从“天之骄子”到“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对很多大学生而言, 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曾经的“天之骄子”, 变成了“天天焦虑的孩子”。“高”的岗位进不去, “低”的岗位又不想干。这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宁愿失业, 也不愿意上班。最近几年在大学毕业生中出现的“啃老族”现象主要就是错误的就业心态造成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能力有高低, 但职业没有贵贱, 大学生就业, 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 着眼于力所能及的岗位, 然后再图发展。我们首先要干自己能干的, 才会有机会去干自己想干的。

(二) 树立付出的心态。我对2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五年内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一致的不足20%。在最近五年内,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第一年跳槽率为210% (本数据根据:跳槽率=跳槽总次数÷被考查人数) 以上, 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大学毕业生第一年要更换2个以上的单位。普通大学毕业生职业晋升越来越难。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 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情况下, 年内, 有超过60%的人有过一次或一次以上职务晋升;2000以后毕业的大学生, 4年内, 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情况下, 只有不足40%的人有过一次或一次以上职务晋升。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职业晋升越来越难呢?除了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竞争越来越大之外, 消极的, 不愿付出只求回报的职业心态是阻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晋升的关键因素。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付出的职业心态, 就不会有成功的职业道路。

几年前, 我跟成都好几个企业里刚刚大学毕业, “混”得很不开心的员工进行过交流。他们当时的职业心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我又不是老板, 我干的活很对得起我的工资了;这个环境太黑暗了, 我一没有关系, 二不会拍马屁, 再努力也没用;我来公司是打工的, 拿多少做多少, 多做吃亏;老板对我有偏见, 我贡献再大也得不到认可;我做到现在可以了, 不求其他的, 就这样过吧。这是一种失败的职业心态, 这种心态不得到彻底扭转, 远大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大学生在就业之前, 就应该树立一种积极付出的职业心态。

首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没有人应该不劳而获, 我们付出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付出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首先要勤奋, 要舍得付出。成功人物的最本质特征, 就是勤奋。勤奋者, 不怕失败;勤奋者, 不怕失业。十年以后, 我们绝不会因为勤奋工作而后悔, 不会后悔自己做了什么, 只会后悔自己没有做什么。努力的结果, 即使是失败了, 即使是努力十年仍然事业无成, 但我们的工作能力一定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为以后的成功已经奠定了好的基础。其次是执着。勤奋和执着有什么区别呢?勤奋是努力工作, 执着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持续地努力奋斗。成功就是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要成功, 执着的精神很关键。有一个美国男孩, 父亲是赌徒, 母亲是酒鬼, 7岁时父母离异, 15岁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在社会上混了几年, 20岁时, 这个人突然对自己的前途人生产生了恐惧感:父母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不愿过父母那样的生活。想经商, 没钱;想当官, 没门路;想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没文化。于是立志, 要当演员。他去了好莱坞, 拜访了所有导演, 导演们都说他是个歪嘴, 不能当演员。于是他在好莱坞只能找到一份扫厕所的工作, 每月300美元。厕所, 是每个导演都会来的地方, 每碰到一次导演, 他都要提出自己要当演员, 他被拒绝了1375次。心头的磨难让他突发灵感, 写了一篇剧本。他拿上剧本找到导演, 要求演剧本里的男主角。导演看完剧本, 觉得剧本可以上演, 但不让他演男主角。导演愿意出2万元买他的剧本, 他坚持不要钱, 只要求演男主角。导演把剧本的价格报到5万, 他仍然坚持不要钱, 只要求演男主角;导演把剧本的价格报到8万, 他仍然坚持不要钱, 只要求演男主角。导演没办法, 只同意拍一集, 这一集拍下来, 这部电影就在美国很快创下了2000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他从此成为好莱坞明星, 但他今天仍然是个歪嘴。这个歪嘴就是史泰龙。目前,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马云说:今天是残酷的,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只有执着的、甘于长期付出的人才能迎来人生的光明和璀璨。

(三) 树立理性追求公平和尊重的心态。现在的年轻人和20多年前的年轻人相比较, 有一点差别非常明显, 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公平和尊重的要求远远超过20年前的同龄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公平和尊重的理解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利己性。实际上, 现在很大大学生, 不是真正讨厌不公平, 而是讨厌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不是想消灭不公平, 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我们追求公平, 是正确的, 但很多时候, 我们必须接受不公平的现实。因为人类的个体之间, 成长的环境不一样, 拥有的各种资源不一样, 不公平就必然客观存在。网络上的很多愤青, 对不公平的评论非常刻薄, 恨不得一头把地球撞爆, 与不公平的人类同归于尽。这种愤青心态使我们难以正确认识世界, 也难以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身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大学生刚走出校门, 不要老想到受人尊重。现在的大学生, 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 是掌上明珠, 甚至是全家人仰望的一轮皓月, 在家里能充分享受到关怀和尊重。但步入社会后, 身边的人群还能对你那样关怀和尊重吗?很难。苛求得到尊重, 会让我们付出在成长中更高昂的代价, 把自己带到人生的困境。人活着一旦不需要尊重, 能够忍辱负重的人, 再大的困难你都容易克服, 不需要尊重的人是最容易活下去的。在成为大爷之前, 要学会给人当孙子。像越王勾践一样, 学会接受歧视和侮辱, 会促使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更容易找到到达目标的途径。卑贱很多时候是一种生存之道, 是一种谋生的能力。不要瞧不起卑微的工作, 不要一开始就给人当大爷, 大爷都是从孙子熬过来的。尊重不应该强迫别人给予, 它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别人会主动赋予我们的。

(四) 树立珍惜机会的心态。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很多机会, 但是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绝大多数好时光和好机会都被我们糟蹋掉了。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机会的故事。有一个寨子里, 住着一伙罪大恶极的强盗, 上帝决定处死他们, 但上帝觉得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天亮前, 上帝来到年轻人身边, 说:“我是上帝, 我马上要发洪水了, 我要淹死寨子里所有强盗。但我会给你生的机会, 你马上爬到屋顶去, 洪水到来时我会保佑你。”上帝说完就消失了。年轻人一惊, 醒了, 原来是个梦。但这时, 年轻人听到了洪水的轰鸣声, 他赶紧爬向屋顶。天亮了, 年轻人看到四周一片汪洋, 而且水势还在不断上涨。水涨到了屋顶, 这时水面上有一只小船, 船上的人招呼年轻人上船逃生, 年轻人说:“我干吗逃生, 上帝会保佑我的。”水势继续上涨, 水淹到了年轻人腰部, 这时水面上来了一只竹筏, 竹筏上的人招呼年轻人一起逃命, 年轻人说:“我干吗逃命, 上帝会保佑我的。”水势继续上涨, 水淹到了年轻人肩部, 这时水面漂来了一只圆木, 圆木的一端骑着一人, 那人招呼年轻人一起逃命, 年轻人说:“我干吗逃命, 上帝会保佑我的。”最后年轻人被淹死了。年轻人死后, 找到了上帝, 非常生气地质问上帝:“你说过要保佑我, 为什么还是让我死了?”上帝也很生气, 愤怒地说:“我给了你三次机会, 是你自己没把握住。淹死你活该。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机会全靠我们自己把握。我们不要因为初始工作的“卑微”“低贱”而挥霍大量的机会。很多伟大的成功的人物都是从“卑微”的工作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无论多么“卑微”“低贱”的工作, 只要这个工作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独立 (不再依赖父母) 、能力上的提升, 我们就算得到了一个好的机会。越珍惜这个机会, 我们就会干得越投入, 就会干得越出色, 我们的个人成长就会越快速。

(五) 树立责任的心态。能够承担责任,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愿意承担责任的人, 会加快个人的成长。

马云从一个普通劳动者很快成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 这跟他强烈的责任心态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谈谈马云的责任心态。马云刚刚创业之初, 创立了“海博翻译社”, 不但不赚钱, 而且每月要亏1000多元钱。于是马云把翻译社一分为二, 一半做翻译社, 一半卖鲜花礼品。那年的教师节, 马云到了鲜花礼品店观察销售情况, 发现这天购买鲜花礼品的人特别多, 心里乐滋滋的, 认定这天肯定可以赚1000多元, 但当收银员把这一天的营业额全部交给马云的时候, 马云发现, 只赚了几百块钱。马云开始查少赚的几百块钱哪里去了, 最终查明是收银员把钱私自拿回家了。马云没有对收银员暴跳如雷, 更没有开除这个年轻的收银员, 而是对收银员说:“这是我的责任。我没有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在一个不好的管理制度下, 一个优秀的员工非常可能成为一个差员工。”正是因为这种责任心态, 促使了马云勇于承担责任,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自己的能力快速成长。不是因为运气好, 而是因为有很强的责任心, 才让马云快速成长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的。

对自己负责, 对家庭负责, 对组织负责, 对社会负责。树立强烈的责任心, 人人都可以成为马云。

(六) 树立敬业的心态。敬业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们可能没有比别人更聪明, 但是我们可以更努力。敬业是现代企业遴选人才的重要标准, 敬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是勤勤恳恳和任劳任怨的工作行为, 是成功职业者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 老板要求洗盘子时要刷6遍。一开始他还能按照要求去做, 刷着刷着, 他发现少刷1遍也挺干净, 于是就只刷5遍。后来, 他发现再少刷1遍盘子还是挺干净, 于是就又减少了1遍, 只刷4遍。他暗中留意另外一个打工的日本人, 发现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刷6遍, 速度自然要比自己慢许多。于是他出于“好心”, 悄悄地告诉那个日本人说, 可以少刷1遍, 老板看不出来的。谁知道那个日本人一听, 竟惊讶地说:“规定要刷6遍, 就该刷6遍, 怎么能少刷1遍呢?”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工作态度的根本区别, 如果你是老板, 你愿意用哪种心态的员工?当然是那个勤勤恳恳、干活不打折的人。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说:“我们公司聘人的标准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个比较理性的概念, 但实行起来, 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 是否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是否为了干好工作与别人协作好、配合好, 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所有在事业上成功的人, 无不是从从敬业开始, 做到卓越, 继而成功的。

一个年轻人到标准石油公司做推销员, 由于家境不好, 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 对公司很热爱, 很忠诚, 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公司的推销员, 每次出差住旅馆时, 总是在自己的姓名后面加上一个括号, 写上“标准石油每桶四美元”, 平时的书信和收据也这样写, 天天如此。“每桶四美元”的签名一直伴随着他, 这种做法引起了同事们的注意, 于是就送了他一个“每桶四美元”的绰号, 真名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后来, 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了他的事迹, 非常感动, 感慨地说:“没想到会有这样爱自己公司的员工”。他接见了这个年轻人。后来洛克菲勒退位, 出乎意料任命这个员工为“标准石油公司”的CEO。这个年轻人就是阿基勃特——美孚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美孚标准石油公司的缔造者和首任执行官, 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天道酬勤。敬业才是事业成功的捷径。

(七) 树立职业忠诚心态。人生目标的实现, 从奋斗开始, 从忠诚做起。很多情况下我们没能达成我们职业的目标是因为我们疑虑太多, 不够忠诚。我们如果对职业忠诚, 就会有责任感, 就会忠心耿耿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职业忠诚不是要求我们无条件的效忠于某个老板, 一辈子只能在一个企业工作, 而是对人生事业的执着和忠诚。职业忠诚最有效的标志是在职业生涯中长期投入、维护组织利益、追求贡献及创造最大的个人价值。职业忠诚虽然不是对某个企业的忠诚, 但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企业, 在企业里积极投入, 不断创造价值, 确实是职业忠诚的具体表现。职业忠诚度高的员工企业非常欢迎。所以, 要树立职业忠诚心态, 我们首先应该热爱企业, 忠于给我们工作机会的企业。

忠于企业的员工有着巨大的成长优势:忠诚胜于能力, 更多的企业愿意招聘忠诚的员工, 老板也喜欢忠诚员工。忠诚员工更容易得到培训的机会, 岗位轮换的锻炼机会, 技能提升的机会, 更容易获得丰富的经验, 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所以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职业忠诚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稳定与发展。2008年,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讲道:“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无德无才, 坚决不用。”其中的“德”主要内涵就是职业忠诚。在树立职业忠诚心态的过程中, 我们要对“跳槽”有一个正确认识。不是说员工只能在一个企业工作, 不能跳槽, 而是在准备跳槽时, 先要认识到跳槽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有哪些影响。跳槽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业成功者绝不是因为跳槽而成功的。跳槽后, 原有的业绩和人际关系几乎大部分丧失, 与新单位之间尚需时间磨合。我们通常的做法应该是先成长再选择, 不要因为工资不够多而去跳槽。盲目跳槽, 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打工皇帝唐骏谈跳槽:在你30岁前不要谈条件, 不要动不动就跳槽。三十岁前是你人生积累的最佳时期也就是你的付出时期。当你积累到一定阶段也就是三十岁之后, 再去想要不要跳槽, 即使跳, 也不要奔着钱跳, 而应该奔着更好地成长机会跳。在没有成长机会的岗位和环境下工作, 我们才可以考虑跳槽。

(八) 树立终身学习的心态。我们先听一听温水煮青蛙这个老故事。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实验。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的几个教授把一只青蛙扔进沸腾的油锅里, 青蛙非常敏捷地一下跳出来, 没有被煮死。随后, 教授们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装了温水的大铁锅里, 下面点着小火。这只青蛙感觉暖洋洋的, 很舒服。温度在逐渐升高, 它毫无感觉, 仍然悠然自得。直到温度已经升得很高了, 青蛙才开始感到有点烫, 但是它体内能量已经耗尽, 肌肉已经僵硬, 所以它跳不出来, 被煮死了。

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的警示作用: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而易置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 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地察觉, 没能及时做出反应, 当感觉危机临头了, 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心态。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自我超越, 使自己目标更远大, 眼界更开阔, 能够从全局的、长远的观点看待问题, 能够提前感知危险来临, 提前做好化解危险的工作, 从而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洪.管理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 .

[2]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 .

[3]郝凤茹.缺什么别缺职业精神[J].天津:管理科学学报, 2010 (3) .

转变学生厌学态度的策略探析 篇8

一、充分认识学生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

厌学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极其复杂的, 它不是一次就完成, 而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 由逐步累积起来的不良体验凝结而成的。若把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应用在厌学态度的研究中, 可以发现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多次环境刺激引起情绪反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遭受挫折:总考不好, 总做不出题, 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作业, 老师上课总在喋喋不休地讲, 乏味的知识听也听不太懂……诸如此类都造成学生很不舒服, 久而久之自然构成了学生特定的厌学态度。

2. 外界强化造成影响。

惩罚、批评、指责等否定性强化将引起对于对象的否定态度, 并在人际关系上产生消极的倾向。一个学习过程不顺利的人, 定然经常遭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 甚至还有惩罚, 那么他自然容易把学习放在对立面, 感觉十分讨厌, 最好不要再学了。

3. 模仿他人导致自身厌学态度形成。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态度也同样可以模仿。我们的周围不乏厌学的人存在, 他们往往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玩儿, 成绩好差无所谓, 老师批评当耳边风……看似过得很潇洒。这些现象极容易吸引到那些在学习上遭受挫折的人, 既然努力没成效, 不如向他们一样, 干脆放弃算了, 乐得轻松。

二、掌握转变学习态度的相关理论

1. 强化理论。

研究表明, 劝导性沟通可以诱使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当厌学学生面对家长或老师要求他认真学习时, 心理十分矛盾, 其结果有两种, 改变厌学态度或保持原样。当诱因的强化大于原有态度的强化时, 就会产生态度的改变。

2.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中的不足阻碍研究启发我们, 在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 甚至打骂的方法, 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 不利于转变他们的消极态度, 而循循善诱, 耐心说服方法更为有效。

三、转变厌学态度的几种常用方法

1. 参与活动法。

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交往。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 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 从而改变的。对此, 在教育学生转变厌学态度过程中, 也可以尝试一下。对有厌学态度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布置较少较容易的作业, 让他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逐步亲身体验到按时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课堂上设置一些较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让他们也感到在课堂能有收获;实行小组合作, 让他们在小组的互动中体会到自己很重要, 不是学习的局外人。

2. 登门拜访法。

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 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 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这种方法最早应用在产品推销上,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改变态度的技术, 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有厌学态度的学生提出要求时, 不能让他觉得很难做到。要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开始的时候, 先确定小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可以定得太高, 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千万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就可以将成绩提高上去, 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 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 就失去信心, 从而厌恶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 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 才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1]比如要求一个平时只能考三分五分的学生下次考试一定要及格, 他肯定不愿去行动了, 但如果要求他下次考试努力达到二十多分, 他就觉得有希望了, 认为值得一试, 他就会行动起来, 去选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做做看, 不会做可能还会来问老师呢。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二十多分时, 老师可以在肯定他的基础上问是否希望下次能考到三十多分, 在这种情况下, 无一例外的, 都会非常乐于再努力一把。当他的成绩基本稳在三四十分时, 老师可进一步帮助分析其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比如上课开小差, 作业不认真等, 说明如果能改正一部分的话, 成绩及格就有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同学都会提醒自己改变一部分不好的做法, 其学习态度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点。就这样, 分阶段, 循序渐进, 让他在接受老师一个个小要求时, 慢慢发生了较大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做这项工作时, 教师要有很大的耐心, 最好为学生建立一个小档案, 记录他的每一个努力之后的收获, 这样, 他的积极性更高。

3. 团体规定法。

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有一种力求正确, 力求安全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多少具有依赖心、自卑自恋。这样, 我们就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 使他们改变态度, 与群体保持一致。[2]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团队必然有他追求的目标, 比方说期末考试全年级总分第一, 那么, 班内每个同学必须对目标有一致的认识, 都愿意为之努力。每个班级都有明确的班规和暗含的规范, 能有效约束班内学生的信念与态度。当有学生不认真学习, 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时, 对于班内大多数同学造成了问题, 他妨碍班级的绩效和目标的达成。显然, 班级这个群体是不允许这种偏离行为的, 大多数同学会试图影响偏离者, 用说服、威胁等方法使偏离者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 沟通信息法。

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 信息沟通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所指的沟通信息, 仅指沟通的内容而言。信息沟通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一是对个体进行信息传递, 二是对大众进行信息传递。无论哪一种传递, 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人们的态度。沟通信息法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 不同方式的沟通将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教师在与厌学学生讲解厌学的危害时, 第一种用强硬的方式讲解, 引起学生强烈焦虑, 态度转变较小;第二种用中等强硬的方式讲解, 态度转变较大;第三种用轻微的方式讲解, 引起学生轻微焦虑, 态度转变居中。那大家就知道应该怎样与学生沟通了。

总之, 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帮助他们的方法和技巧也很多。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然后对症下药, 从各种渠道帮助他们。改变学生厌学态度是教师长期的任务, 相信只要付出努力, 就一定会有收获。

摘要: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帮助厌学学生, 教师最好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多学些心理学知识。转变学生厌学态度的策略: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其次要掌握转变学习态度的相关理论;再次要熟练运用转变厌学态度的常用方法, 如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法、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等。

关键词:厌学态度,心理倾向,差生转换,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雪婷.如何培养学习俄语的兴趣[J].华章, 2011, (1) :7-8.

[2]杨念.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之当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 10 (6) :111-114.

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的养成 篇9

关键词: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高校,思想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就是准确把握办学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是全面的高素质, 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高素质, 那么, 高校教育就必须在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研究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养成问题, 即着眼于学生思想底蕴、思维方式、思维基调培养的一个方面, 强调思想底蕴、思维方式、思维基调建立在健康、积极、活跃、进取状态基础之上。

1 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养成的重要性

阳光在人们的心中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 再凝练一些说, 可谓是阳光即代表着生命, 正如一句熟语的概括:“万物生长靠太阳”。正因为阳光的特质与阳光对于生命的重要, 自有人类以来, 人类对太阳一直是讴歌的。近些年来, 人类将对阳光的崇拜和珍重引申于对自身的思想品格的定位中来, 如人类需要具备阳关的生活态度。

阳光生活态度的内涵为:崇高、朴素、积极、向真、向善、向好 (对于事物的两面性, 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 。这种内涵汲取了阳光的这样一些特征:光明 (真、善、美的力量) 、温暖 (幸福、快乐的情感) 、多彩 (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 、和谐 (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所体现的美丽) 、生机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等等。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态度看, 有这样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首先, 大学生仍处于个性素质的可塑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虽已成为成年人, 但其并未走上社会, 只具备着从小学校园进入大学校园的单纯的校园学习的阅历, 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对于人生理想与信念、成功与挫折的认知都很肤浅;其次,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 既包含着积极成分, 也伴生着消极成分。尤其是当今的的大学生正处在在一个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 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增强, 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已不受过去传统、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约束, 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 时常以自己的行为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但是社会中的一些消极成分如:浮躁、过渡消费、拜金、就业中的不公平竞争等也影响着他们;再次, 当今的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 传统文化育儿观念造成的过高期望与高溺爱的畸态心理, 导致他们自私、狭隘、缺乏合作意识, 心理承受能力差,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问题。

分析大学生所具有的生活态度, 应该说表现出阳光的、阴暗的双重特征, 阳光的、阴暗的生活态度交织在一起, 相互作用着和挑战着大学生的思想。这一明显特征揭示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着力点, 呼唤着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能够将培养学生具有阳光的生活态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大千世界, 我们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粒沙, 湖泊里的一滴水, 大气中的一颗尘埃…而已!可是哪怕只是一粒沙、一滴水…它也是这世界上的一分子, 尽管连亿分之一都不到, 但它也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意义!金钱是衡量价值的, 爱情是靠缘分的, 幸福是要争取的, 健康是所希望的…原来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贫穷也好, 挫折也好, 不幸也好, 都不能失去信心和勇气。心态不同, 生活也将会改变。悲观的人生活是一瓶被喝过的酒, 乐观的人生活是一瓶刚开始的酒。网友说的好:平平淡淡亦是真, 做自己的主人, 活出自我, 活出精彩!好好地珍惜拥有的一切, 努力把握每一天, 享受生活, 享受细节, 拥有个心态, 才是我们最大的人生财富。从这段言论中精辟的透视出阳光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的重要, 联系到当今的校园大学生, 只有在大学生活期间就能够养成阳光的生活心态, 才能在走上社会后, 直面人生的坦途与坎坷, 做人生的适应者、强者和进取者

2 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养成教育的途径

2.1 灌输式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在北京“外交学院论坛”上指出, 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坚持和发扬下去;同时可吸取美国启发式教育的长处, 两种教育方法应该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优点, 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他是在作题为《归根的反思》演讲后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说这番话的。

灌输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面的大部分教科书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了这一定位, 将这一内容放到其他的体系中, 只作为一个二级的或三级的问题进行阐述。本质和规律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两个:思想观念形成、发展的规律, 施加教育的规律。而这两个规律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殊对象。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才能准确地把握。从观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的角度, “由对它的理论本质的研究进入到对它的实践本质的研究。回答这项实践活动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我们认为, 二者结合起来, 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这就是灌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是在把社会的要求规范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 使它转化为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 并体现在行动中。可以说, 灌输式教育如同一部装载机,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思想和能够为规范、中华民族有两的道德情操卸载入大学生的头脑之中。, 使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发展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 进而提高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2 诱导式教育

启发诱导教育思想以我国的孔子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开启、引发。学生在学习中受启而“开窍”、联想、顿悟, 产生带有一定创见性的认识, 从而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见解,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启发与创新互相依存, 创新以启发为起点, 启发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悬念启发、问题启发、原型启发等方式, 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理, 作为文化教育, 诱导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一样会显现于四校教育效果中。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的养成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 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 就能引导学生形成阳光的人格, 使学生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提高。肖川先生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 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诱导方法特别适宜于对于有着思想问题的学生, 循循善诱的效果是心灵的沟通, 情感的共鸣, 行动的落实。

2.3 目标式教育

目标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是提高其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它具有启动功能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聚合作用。实施目标教育应使长远目标近期化, 抽象目标具体化, 理想目标行为化, 集体目标个体化。将大学生阳光生活态度养成的养成教育与目标式教育联系起来, 就是说, 学校要对学生的阳光生活态度给予界定, 让学生明确要求, 学校规范教育, 学生自我修炼。

网上发布了一则教师的“十二修炼”, 学生行为的“八个一”, 其中的内容即属于目标式内容, 对于大学生养成阳光生活态度很有启示, 信手拈来品赏:

教师的“十二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 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 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 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 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 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 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 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 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 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 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学生行为规范“八个一”:每天多一点微笑;每天多一份快乐;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次帮助;每天多一个问号;每天多一点包容;每天注重养成好习惯;每天多一份自信。

关于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 篇10

2.在下厂实习期间, 另外, 增加针对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补充的知识, 可以是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 只要学生需要就可以开设。可以是讲座、研修等形式, 在时间安排上应集中一两周时间, 以方便学生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如果不愿意去企业, 可以选学核心能力课程。

3.每门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期限为一学期, 在一个学期内主要学习本课程, 同时穿插几门学时较少的课程。

核心能力课程的优点

1.可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学习某一核心能力, 在其技术范畴内, 能够解决企业的较复杂问题, 基本达到车间技术员的能力要求, 能基本胜任中等企业的技术工作。不求“招招会”, 但求“一招精”,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打破了单一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可以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 实现差异化发展, 拓展就业空间, 可解决学生“自相竞争”的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出了分层次目标, 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同一门课程不同级别的学习, 可以解决差生学不会、优生“吃不饱”的问题, 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 职业态度往往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用人提出了新的标准, 除了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 更提出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方面的要求, 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因此,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和育人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要使符合社会进步和道德规范的职业要求变成中职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意

4.核心能力课程符合大课程观的要求, 自成体系, 时间安排充足且相对集中, 有利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项目情况灵活调整, 容易实现工学结合。

5.可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核心能力, 有利于界定各专业的外延, 有利于丰富各专业的内涵, 使各专业更具特色;可调整不同的核心课程设置, 容易派生新的专业, 真正将专业群做大做强;有利于打破各学科、门类的界限, 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6.可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适当、及时地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 有利于储备师资, 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材料, 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体现职业教育多样性的特征, 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提高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专多能, 差异发展”的实质就是牺牲一点“广度”换取足够的“深度”, 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可实现差异发展, 有利于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填补社会的人才空缺。这样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更符合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孙连栋.实施技能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7) :143-144.

[2]邓泽民, 陈庆合, 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2, (3) :104-1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1-86.

[4]王炜波, 董兆伟.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4) :135-138.

[5]杨金土.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1, (22) :5-7.

孙连栋 (1971—) , 男, 山东庆云人, 工学硕士,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数控技术与加工。

向,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职业态度形成规律, 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认识职业特点, 更新职业观念, 激发职业热情中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 大部分人将从事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 通过按劳取酬自立于世, 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职业态度取决于个体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自身的职业追求。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必须针对他们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和社会意义开展教育。大部分从普通中学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 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甚少。学校要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开始, 就对他们进行关于职业的宣传教育, 要让学生明白来校学什么, 将来干什么, 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具备怎样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 激发其职业热情。学校既要帮助学生破除传统职业观念的束缚, 又要帮助学生克服新形势下各种错误职业观念的影响。首先,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正确看待职业。职业价值观是职业态度的核心。学生的职业取向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 现今社会往往以拿钱多少、工作的舒适与辛苦程度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 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 片面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导致青年人不愿当工人, 当了工人不愿学技术。因此, 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必须引导学生摒弃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以及重学历、轻技能、轻视劳动的错误价值取向。学校要结合德育和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 向学生宣传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宣传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 宣传职业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的观念, 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同职业, 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其次,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观, 立足本职岗位走技能成才的道路, 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升学考试中遭受挫折, 上中职学校出于无奈, 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业追求。对此,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宣传技术型工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当技术工人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 宣传职业无贵贱,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上职校、学技能、有特长、利终身的观念, 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驱散心头的阴影, 鼓励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驶向成功的彼岸。

明确职业要求, 注重职业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职业教育是就业前的教育, 对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 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由于中职学生入校时缺乏职业体验, 仅靠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显得空泛, 结果收效甚微。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从平时抓起, 从细节抓起, 注重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加深其对职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 使其潜移默化地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 使中职学生明确由中学生向中职生转变、由中职生向准职业人转变、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训, 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巩固军训成果, 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 要积极渗透职业意识的培养教育, 做到学科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 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养成训练, 每学期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知识讲座、问卷调查、情境展示、顶岗实习前的岗前培训、能工巧匠竞技、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职业意识。要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亲身体验, 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参观调研, 了解专业特征及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 强化学生对职业要求全方位的认识。要利用典型引路, 充分发挥榜样的标杆引领作用, 通过高技能人才事迹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事迹报告会等形式, 组织开展学习职业标兵的活动, 使学生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岗位成才的道路。要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 使其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

进行职业实践, 提高职业素质, 培育职业精神职业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内在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21世纪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除了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更应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克服偏重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职业态度培养的倾向,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邀请定点实习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到学校, 向学生宣传介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创业发展历史, 适时引入企业培训, 使学生感受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 使企业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观念和自觉行动。要通过实习实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学会做人、学会团队协作、认识企业文化,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重要方面。笔者在走访诸多企业与人力资源部门领导深入沟通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 除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吃苦精神不够, 不能接受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 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 要通过校内外实习, 通过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的中职教育培养过程, 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进行职业实践和职业适应, 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 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 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 在劳动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养成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荡涤心中一切轻视劳动的不良观念,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这些正是中职学生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具备的东西, 对中职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效地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必须遵循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注意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和梯度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扎扎实实地推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摘要:职业教育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 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中职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应从认识职业特点, 更新职业观念, 激发职业热情;明确职业要求, 注重职业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进行职业实践, 提高职业素质, 培育职业精神等方面入手,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使之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态度,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7) .

[2]屈焕能.浅谈中职生劳动观念的培养[J].职业, 2009, (5) .

[3]张玉红.中职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职业技术, 2008, (2) .

[4]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

上一篇:土压平衡顶管下一篇: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