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2024-06-17

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精选12篇)

篇1: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固有的体育的总称,如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等。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希望您抽出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回答以下问题,在您选择的选项上打上“√”,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1.您的性别:

① 男② 女

2.您所在年级

①大一 ②大二 ③大三 ④大四

3.您的专业:

①武术学院②竞技体育学院③教育学院④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⑤康复系 ⑥ 外语系 ⑦管理学院 ⑧传媒学 ⑨ 艺术系

4.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

①完全了解 ②了解 ③一般 ④不了解 ⑤完全不了解

5.您经常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吗?

①经常 ②偶尔③ 不经常 ④很少 ⑤从来没有关注过

6.你怎么看待民族传统体育:

①民族传统体育有积极的意义 ②不值得学习③不知道

7.您对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忽略或消失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

①很惋惜② 有点惋惜 ③无所谓 ④感觉这样还不错 ⑤感觉这样很好

8.你觉得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保护和普及吗?

①需要 ②无所谓 ③ 不需要

9.您喜欢民族传统体育吗?

①非常喜欢 ②喜欢③ 一般 ④ 不喜欢 ⑤非常不喜欢

10.您希望您所读的专业开设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吗?

①非常希望 ②希望 ③随便 ④不希望 ⑤完全不希望

11.如果有机会学习武术,你会:

①很有兴趣 ②看情况而定 ③没有兴趣

12.你觉得是否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练太极拳?

①非常值得 ②值得 ③一般 ④有点不值得 ⑤完全不值得

13.您相信练导引养生可以延年益寿吗?

①相信 ②有点相信 ③一般④ 不大相信 ⑤不相信

14.您更乐于学习以下哪一个项目?

①散打 ②跆拳道 ③其他―

15.下列体育节目你更喜欢看哪一个?

①NBA ②武林大会 ③其他―

16.您觉得武术有希望成为奥林匹克项目吗?

①有 ② 可能有③ 不知道 ④可能没有 ⑤没有

17.您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怎样?

① 非常乐观 ②乐观 ③一般 ④不乐观 ⑤非常不乐观

篇2: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我们特展开这次调查活动,望同学们认真做答。

注:本问卷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单项选择题

1.您的性别:()(请选择);请填写您的年级您的专业:①男②女

2、您一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的?()

①网络、电视、传媒② 课外书本③课堂老师传授④旅游、参观、展览等

3、您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名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①依然存在② 似乎还在③似乎再慢慢消失④ 看不到身影

4、名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名族传统文化呢()①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②不是所有都值得学习③大多都不值得学习④不知道

5、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样?()

①很乐观②不太乐观③不乐观④可能会消失

6、对于古代经史子集,你()

①爱不释手② 偶尔翻阅③敬而远之④ 深恶痛觉

7、如果有一项旨在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您会参加吗?()

①不论什么时候举办只要有空都会参加② 如果是周末休息时间可能参加③ 不会参加但是支持这样的活动④不参加也不支持

8、您是否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本地的民族文化技艺?()

①有兴趣②没有兴趣③视情况而定④.说不清

9、您认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①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复兴传统文化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学习发扬传统文化③.加以变通,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④.完全摒弃传统文化

10、你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①中国的②外国的③差不多

11、你觉得中国哪些文化传承得好?多选题()

①中国传统节日,方言② 中国古典文学③ 中国传统手工艺④中国传统美食

⑥ 中国历史古迹和旅游⑦中国书法字画○8中医⑤古代学派思想,春秋诸子百家○

9其他○

12、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加强继承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多选题()①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②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③ 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④不要太绝对专业,应在每个专插入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⑤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13、您认为在如今有些现实与物质的社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用吗,您怎么想这个问题?

篇3:对小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 研究对象:对浦城县城区光明小学300名学生 (每班任意抽取15名) 进行调查。

第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期刊资料,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制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指标, 设计可行的调查量表, 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 收回有效调查表275份, 回收率为92%。 (3) 数理统计法:用常规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体育态度的原因分析

由表1可以说明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般大都喜欢体育课, 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课程的增多, 作业量逐渐加大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等原因, 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分化。基本状况是一至三年级学生普遍喜欢体育课, 四、五年级有所减少, 六年级毕业班明显下降, 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只占年级学生的83.3%,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2. 学生喜欢和不喜欢体育课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课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 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要求, 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兴趣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在上述调查中, 学生除重视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外, 也希望教师能严格要求并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组织能力。

从表3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言行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应引起有关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

3. 改进体育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表4的内容虽然只是学生的期望, 却恰恰反映出了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这些建议和意见, 应认真进行研究, 以改进体育教学。

4. 体育课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原因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必须寻找学生对上课、对教学过程的安排抱冷漠态度的原因。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喜欢体育课、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消退的呢?如果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 哪一种原因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 而且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及教材特点缺乏了解, 造成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 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应该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否则体育教学不是束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 这势必给体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下去, 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损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小结与建议

第一, 教师要富有爱心。只有把自己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心底里爱孩子的教师, 才是最值得孩子们爱戴的教师。爱是相互的, 你爱孩子, 孩子也会爱你, 才会更喜欢你上的课, 激励你不断前进。

第二,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 防止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进行锻炼。对那些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的全面发展又有十分重要的项目, 教师要耐心教育, 讲明学习意义, 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学习。

第三,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学生示范动作时要准确、轻松、漂亮,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方式上,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行要有鼓励性和启发性, 注重教学中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 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

第四,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必须符合课的目标、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挖掘教材特色, 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 适当引入游戏和比赛法。总之, 教学中教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活泼, 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动作、调动其积极性。

第五, 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加大体育课程教学的选择性, 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体育兴趣和要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六, 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敬业爱岗, 踏实工作, 锐意改革, 不断创新,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中学生对体育课态度及期待的调查

1.中学生对体育及体育课的态度。从20世纪90年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但也存在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调查显示:南昌市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男生喜欢体育的占84.4%,喜欢体育课的占87.1%;女生喜欢体育的占65.9%,喜欢体育课的占61.5%。说明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那种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大为改观。调查发现:由于性别的差异,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的期望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学生仍然认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应以锻炼价值高、游戏性强的内容为主。这一点在女生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中,女生占79.1%,而男生占56.6%。男女生之间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同时,另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有较高的认同,58.4%的男生和63%的女生赞同开设理论课,说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一味追求成绩与达标,忽略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正处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时期,许多新的理念被提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与组织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自觉主动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掌握各种体育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调查发现: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新课标、新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师中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部分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2.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调查发现:有92.5%的男生和94.2%的女生认为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学生更乐意接受“俱乐部制”这一体育课教学新模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引导下,创新一种适合于中学生的体育课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参与体育课的教学并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结合各级各类中学现实的教学环境条件,学校可以开设多个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供学生选择,变单纯的体育教学形式为综合的体育教育行为。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体育专项特长等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俱乐部”的学习能够养成运动参与的习惯,并在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全面发展,进而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体育系)

篇5: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市场营销3班的同学,我们想就此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态度

进行调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所缺乏的传统文化知识,它并不是时代变迁而可以忽视掉的。您觉得呢?如果您想我们知道您的看法,就请您用宝贵的几分钟完成这份问卷。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3.您所读的专业是否开设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

A.有B.无

4.您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多选题)

A.除夕B.春节C.元宵D.打春(立春)E..寒食节F.清明节G.端午节H.七夕节I.重阳节J.中元节K.中秋节L.冬至M.腊八节N.其他

5.您度过或庆祝过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多选题)

A.除夕B.春节C.元宵D.打春(立春)E..寒食节F.清明节G.端午节H.七夕节I.重阳节J.中元节K.中秋节L.冬至M.腊八节N.其他

6.您是如何过我国传统节日的A.在家休息、放松B.学习C.和家人好好地吃一顿

D.和朋友相约出去庆祝E.其他(不过)

7.您是如何过西方节日的A.在家休息、放松B.学习C.和家人好好地吃一顿

D.和朋友相约出去庆祝E.其他(不过)

8.您对当今各族的民风民俗的态度是

A.都很有特色,继续发扬

B.有些较落后封建,要剔除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您认为我国传统建筑不包括

A.宫殿B.坛庙C.寺观D.佛塔E.民居F.桥梁G.园林建筑H.不清楚

10.故宫中,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用来

A.供官员居住B.供嫔妃居住C.供皇亲国戚居住D.供奴婢居住

11.您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应该

A.当做历史遗物被保留B.让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C.拆除

12.您认为传统文学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

A.很重要B.有一些作用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感谢您的真诚。

市场营销三班第五小组

篇6: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9日

调查地点:马鞍山技师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马鞍山技师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学生

简介

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出名族特质和风貌的名族文化,它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仿佛已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在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现在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马鞍山技师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20位同学为样本,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统计分析,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过中西方节日的状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研究表明,西方节日收到大学生的亲睐的主要原因是受商家宣传和新鲜感的刺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性别有关,且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来说较好,其中对节日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影响大学生节日形式和节目的选择。

问卷题目:

1.您的性别()(请选择);请填写您的年级:您的专业:

①男②女

2、您一般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的()

①网络、电视、传媒② 课外书本③课堂老师传授④旅游、参观、展览等

3、您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名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①依然存在② 似乎还在③似乎再慢慢消失④ 看不到身影

4、名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名族传统文化呢()

①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②不是所有都值得学习③大多都不值得学习④不知道

5、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样()

①很乐观②不太乐观③不乐观④可能会消失

6、对于古代经史子集,你()

①爱不释手② 偶尔翻阅③敬而远之④ 深恶痛觉

7、如果有一项旨在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你会参加么()

①不论什么时候举办只要有空都会参加② 如果是周末休息时间可能参加③ 不会参加但是支持这样的活动④不参加也不支持

8、您是否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本地的民族文化技艺()

①有兴趣②没有兴趣③视情况而定④.说不清

9、您认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①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复兴传统文化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学习发扬传统文化③.加以,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④.完全摒弃传统文化

10、你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①中国的②外国的③差不多

11、你觉得中国哪些文化传承得好多选题()

①中国传统节日,方言② 中国古典文学③ 中国传统手工艺④中国传统美

食⑤古代学派思想,春秋诸子百家⑥ 中国历史古迹和旅游⑦中国书法字画⑧中医⑨其他

12、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加强继承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多选题()①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②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③ 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④不要太绝对专业应在每个专插入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⑤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13、您认为在如今有些现实与物质的社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用吗,您怎么想这个问题?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相对比较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调查显示,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大概知道,但并不熟悉,对于四大名著,全部看过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大多数的人只是看过其中一部们。我们的问卷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也反映出一些传播途径对中国文化的教育和弘扬的广度不宽,力度不够。单这也侧面上反映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没有投入应有的热情来研究自家文化。这是我们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泊,如果只是依靠书本来传承,总有一天,传统文化会远离我们。逐渐消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名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对传统文化非常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前景认为很乐观,其中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只是一般,然而还有15%的人讨厌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认为会消失。另外,还有一部分问题是调查人们一般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比如通过电视和教材,旅游,传媒。大部分同学认为通过电视

媒体和教材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其他方式要多。随之我们有提出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宣传活动时,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如果是周末休息时可能参加,仅有少数几个人选择不参加但是支持支持这样的活动。可见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教材”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不多,还有一些就是通过各种媒介比如电视等,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家讲坛”“东方讲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渠道。另外“课堂学习教材”的选择率也比较高。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有效性评价不低,但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通过该途径接触传统文化,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亲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四、本次调查研究的总结

这次我们的课题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在这次课题活动中,我们小组9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在本校发20份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让我们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在查找自交与互谈论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名族特质和

风貌的名族文化,是名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名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这次调查的成果是我们小组一起努力的成果,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对待的态度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中国是个文明大国,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历史悠久灿烂夺目,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篇7:大学生对微商的态度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对微商发展的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您所读的年级?

○专科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4.您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800元及以下 ○800-1200元

○1200-1600元 ○1600元及以上 5.您是“微商”么? ○是 ○不是 6.您经常用以下那种社交软件?(多选)

○人人网 ○QQ ○微信 ○微博 ○陌陌 7.您登录社交软件的频率如何?

○很频繁 ○偶尔 ○很少 ○不用 8.您的好友里有“微商”么?

○有 ○没有

9.当您在网上看到微商打广告时,您的看法是?

○很厌烦 ○略过

○有喜欢的商品会点进去看 ○很感兴趣并想要加入“微商”行列 10.您是否会屏蔽朋友圈里的微商广告?

○会屏蔽 ○不会屏蔽 ○视情况而定 11.如果您有未屏蔽的微商,原因是什么?

○跟对方关系好,不好意思 ○对方广告数量少,可以接受

○对其微商产品有兴趣,平时可以看一看 ○没有,全都屏蔽了 12.您支持大学生做“微商”么?

○支持 ○不支持 ○没有想法 13.您愿意加入“微商”么?

○想 ○不想 ○如果有机会愿意试试 14.您认为做“微商”对耽误学习么?

○丝毫不影响 ○合理分配,两不相扰 ○很影响学习

15.“微商”在当今时代越来越流行,您认为“微商”相比于传统的购物优势在哪儿?(多选)

○不需要太多的美工技术 ○价格优惠 ○种类繁多

○操作简洁 ○充分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 16.您认为淘宝和“微商”哪个更可靠一些?

○淘宝 ○微商 17.对于“微商”购物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是否正品没有保证 ○售后服务没有保证 ○其他 18.您有过微商购物经历吗?满意吗

○有过,整体比较满意 ○有过,感觉一般

○有过,感觉不好 ○没有过,没有感觉 19.您通过“微商”购买产品的频率如何?

○经常 ○偶尔 ○从不

20.您会不会因为不好意思回绝“微商”好友而购买产品?

○会 ○也许 ○不会

21.通过这种聊软件购买,您放心直接汇款吗?

○放心 ○半信半疑 ○不放心,不会汇款 22.您认为“微商”的发展前景大吗?

○很看好,有很大发展前景

○维持现状就很好

篇8: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必要的基础,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的目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体育教师感到为难的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不高,健康第一的意识不足,体育课中“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经常是“走马观花”,有的甚至站在原地不动,更有甚者报到后就不见踪影,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影响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二、问题的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

对浦口中学初三(1)至(7)班的268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在2008年9月—2009年2月期间,对268名学生进行访问、座谈和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知男生对体育课有浓厚兴趣的有33人,占调查男生人数的23.5%;兴趣一般的有56人,占调查男生人数的40.0%;没有兴趣的人数有35人,占调查男生人数的25%。女生对体育课有浓厚兴趣的有25人,占调查女生人数的19.5%:兴趣一般的有42人,占调查女生人数的32.8%;没有兴趣的有41人,占调查女生人数的32.0%。男生和女生对体育课极度反感的人数共3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4%。在调查的268名初三年级学生中共有76人表示不喜欢上体育课。经过访问、座谈得知,目前绝大多数兴趣浓厚的学生和兴趣一般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一)客观因素。

1. 因应试教育造成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鲜感。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鲜感,这是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他们面临升学考试,体育成绩的达标是升学的一个因素,因此,体育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练习枯燥的掷实心球,跳远,女生800米(女生特别害怕跑步,哪怕是准备活动的一两圈),男生1000米。教师如果不上这些达标的内容,就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上体育课的乐趣。

2. 过于强调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于强调体育课的课堂纪律,把学生看成机器进行操练,忽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感受,同样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面对面排列,听到教师的哨音一起掷,而且严格规定每人的投掷次数,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追求良好的课堂纪律,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上教学呆板,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知道技术动作如何做,就是没有兴趣练,照样掷不远,他们没有一点成就感,特别是毕业班的女生,她们经常是比划比划地做个样子。

3. 理论教学实效性差。

目前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与体育实践教学联系性不强,存在着脱节现象,体育理论课的内容对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意义不大。加上体育教师重术科教学,轻理论教学,上理论课时照本宣科,一节课的内容五分钟就解决了,剩下的时间自修,造成不少学生讨厌上体育理论课。有时体育课遇雨,其他课程的教师纷纷来抢占体育课,造成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在操场上练习,并没有理论课。

4. 学生身体状况不佳。

在体育课中,有些教师由于疏忽,没有发现有些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而没有将他们与别的学生区别对待。一些学生由于胆小等原因未向教师说明情况,硬着头皮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因此对体育没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他们今后对体育课的喜爱。由于此原因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女生特别多。

(二)主观原因。

1. 学生怕苦怕累。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子,是家庭的宠儿。为了他们能考取好的学校,许多家庭都一味要求子女一心一意地读书,对他们的生活百般呵护,不让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活动。而且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对学校体育课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虽然学校要求体育达标,但标准也不正规,不少学校文化课的尖子生若是体育不达标,班主任就为他们出面说情,根本不存在体育不达标现象。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庇护,造成了目前有些学生因怕苦、怕累不喜欢上体育课。他们在体育课中表现出积极性不高,怕在室外太阳晒、冷风吹,怕体育课弄脏衣服,因此练习时偷懒,对一些运动负荷稍大的练习(例如长跑),不是借口身体不好,就是在练习过程中自我降低要求,怕自己累了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2. 生理原因。

初三学生大多16—17岁,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特别是女生,她们的生理特点,引起了相应的心理变化,性格变得好静、害羞、爱美,在体育课上常常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做动作扭怩。由于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对月经期进行体育锻炼有惧怕心理,不少女生错误地认为经期停止活动最为稳妥,体育课常会轮流出现几名见习生。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肥胖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希望自己有个苗条的身材,有的盲目节食减肥,结果出现了或肥胖或消瘦的现象,同时其身材素质、身体机能下降。这样,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肥胖女生学习技巧成套动作,瘦小女学生推铅球,都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年龄的男女生都存在发育不均匀的现象,而考试的标准都是相同的。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成绩,对小个子学生是不公平的。此原因挫伤了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3. 怕出丑。

怕出丑是初中生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不喜欢表现自己,更不希望把问题、缺点暴露在同学面前而丢面子。学生如果在体育课时因动作做不好而遭到冷眼和嘲笑,他们将更不愿意体育学习。

(三)要掌握心理特点,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除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竞赛、游戏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给有其它兴趣爱好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提供“自助餐”的形式。满足他们的个性需要。通常说,符合需要,就会产生兴趣,才会有自觉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开展符合不同学生兴趣和身心特征的项目,例如五步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跳绳等。让他们通过参与锻炼,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高能力,从中发现锻炼的真正价值,使他们对健身锻炼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养成条件反射性的习惯,从而达到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方法战胜薄弱的意志,协调健身观念和行为。

从思想认识,到决定行为,再到采取实际行动,需要战胜许多来自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来自自身内部的困难,主要是指懒惰畏苦畏难心理,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外部困难是指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等。

(五)发挥体育骨干的组织、指导和榜样作用。

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体育学习中的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锻炼学习有带头、有伙伴,从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锻炼,逐步形成一股参加运动的风气。如浦口中学初三(1)班学生利用晚自修中间的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跑两圈或者散散步,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整个班级形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很值得鼓励和发扬。

三、对策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教师可通过体育理论课,结合体育影片、看电视、体育录像的方法,介绍、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育教师首先要善于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端正对体育课的认识和态度,其次要在课的组织教学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讲体育与锻炼的关系和7+1>8的功效。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智育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让他们认到,体育可以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分数决定学生升学命运的今天,化适宜的体育课为调节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结语

初三学生体育课态度消极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体育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因势利导,使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摘要:本文作者对初三学生体育课态度消极的因素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三学生,体育课,兴趣,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 2009.5, (134) .

[2]体育教学, 2009.1, VOL29, (130) .

篇9: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锻炼态度;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正措施。锻炼态度直接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锻炼态度,让学生对锻炼有新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名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学院图书馆的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八个维度。该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行为的定性论述和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14年4月初,共发放问卷200份,总共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采用Windows Excel、SPASS11.5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1<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性别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2<0.01)。这说明男女生对于锻炼得态度普遍还是积极的,只是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会表现得更明显些。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的性别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01),行为控制感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0.05)。不难看出态度、认知都是思维上的,而习惯、体验等是属于行动上的。可以得出,男女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上基本相同,但在实际行动上男生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女生。这有可能是因为:(1)男生在性格上要比女生好动些,喜欢运动;(2)在锻炼时遇到困难,女生会因为怕苦,比较容易选择放弃;(3)女生锻炼往往是因为其他因素,而男生是因为本身喜欢等。

2.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对于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调查发现,文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45<0.05)。这就表明专业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锻炼态度的差异。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主观标准的专业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的专业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行为控制感的专业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8<0.01)。同样的,文理科学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方面不具有差异性,而在行为的控制上存在的高度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上存在差异。

3.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1)。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愿意一个人进行锻炼的在锻炼态度上属于积极性较高的,自主性也较强。在八个维度中,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之外,其他的六个维度,包括了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都存在着高度的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之间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男女生,文理科的一些本质差别有很大关系。普遍存在着男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文科学生的情况。

(2)对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在是否愿意一人锻炼的锻炼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这就说明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我们要更加注重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和自主锻炼的习惯。

2.建议

(1)注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从而培养学习乐趣,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养成正确的锻炼态度,丰富课余生活,做到学习与锻炼两者合理安排。

(3)学校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进行考核。

(4)课余时间运动场地免费开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参考文献:

[1]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篇10: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依靠网络产生并广泛传播的语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世人对其的看法褒贬不一。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使命。该篇论文立足于网络语言的流行现状,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网络语言的特点加以阐述,并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语言存在的局限性及规范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

调查目的:

网络语言是一种发展中的语言,其生命力和社会价值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得到验证。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重要支柱,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从现代网络语言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变化,即开发、发现、创新和泛娱乐的心态。通过对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的调查,有助于促性社会和谐发展的进一步建设,也丰富了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国家对于大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国家、政府能对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适当、合理的监管和改善。调查对象:广州市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 调查地点:广州市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方法。根据问卷星模型自行设计问卷,经反复修改、预调查后形成。以网络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115份。

一、基本现状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这类语言的出现。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聊天室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等等。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即从最初由港台引进的“哇噻”(尽管后来在国内它大多代表惊喜的意思,但起初这却是句骂人的话)——我操——我靠——我倒(现在多用这个字面上比较文明的形式)——我晕(目前正流行,本人认为其是“我倒”的替代词)。为什么中间的那几个都被人们从起初的接受到后来的放弃,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的过程,那些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词语最终会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1.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三大特征:一知半解、偶尔使用、理性使用

在随机调查的114人当中53%的人对网络流行语言是一知半解的,也有44%的人只是基本了解网络流行语言。在使用的频率上面,48%的人只是偶尔使用网络语言,27%的人很少使用,也有7%的人基本不使用,可见,网络流行语言虽然很流行,但是在大学生中,可能只是扮演着一种不被使用的语言,许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言只是人云亦云,并不是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所以,有55%的人选择理性选用,不会轻易使用。

不难想象,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三大特征:一知半解、偶尔使用、理性使用。

2.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网络语言类型 纵观网络语言的发展,可谓是花样百出特色鲜明。在以各种汉字、字母、数字、音律、符号的各种形式搭配组合下,不仅流行于广阔的网络空间,并且能够超越虚拟环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能迅速蔓延获得新的活跃空间和发展土壤,有着迎合了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和生活节奏的特殊语言特征。无论是课堂还是生活,高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与网络语言“亲密接触”乃至擦出火花。毋庸置疑网络语言正在越来越大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离老师、离课堂也越来越近,这就对对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既提出了挑战也孕育着拓展创新的机遇。(1)数字型

一般是谐音,例如87=霸气;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等等。(2)翻译型

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卡哇伊(可爱)、干巴爹(加油)等等。(3)字母型

造词方法分三种。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 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二是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4)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等。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

(5)同音型

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于是,满足语言省力原则与经济原则的谐音错别字就如雨后春笋般,随着拼音输入法的普及,遍及神州大地。(6)新造类

此类网语是伴随着网络为大众提供的聊天室、BBS等交流方式而派生出来的,多有借义的倾向。如 “拍砖”(发表不同见解)、“造砖”(认真精心地写)、“东东”(一切东西)、“美眉”(妹妹、美女)、“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这类词语读来别有意趣,已经有不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在传统媒体崭露头角,流行范围比较广。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新词新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标识,网络交流中不会使用则会被认为是“菜鸟”和“爬虫”。

在综上的各种网络语言的类型中,57%的人选择文字型:浮云、神马,24%的人选择符号型:o(^_^)o,呵呵,9%的人选择数字型:87,霸气,6%的人选择字母型:orz,剩下的人选择其他类型。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形式多样,而且大学生也会有选择地选用不同的网络语言类型。3.大学生对于网络语言的看法

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网络语言较常规用语的优势有:生动、简便、新潮、时尚、有个性、幽默风趣,只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优势。但是,网络语言还是有不足和缺点的,有52%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语言规范,50%的学生认为多贬义、脏话,影响社会风气,36%的学生认为沙拉上浇了臭豆腐,叫人看不懂。

对于觉得国家是否需要规范流行语的使用来促使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的问题,46%的学生认为需要。一味追求时尚、幽默、独特,不加思考地“创新”造成了部分流行语带有攻击性和不健康不文明现象;3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人们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新词新语,反映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和个性,追求独立和自由,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不愿循规蹈矩的心态,也让我们周围的生活更具灵动性和活泼性;但是,竟然有2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59%认为它具有特定的时代性,适时而生,过时而亡,但是重大事件或许会影响几代人;18%认为不应该胡乱发展,要加以正确引导;17%认为一片光明,发展良好;7%认为路途坎坷,难以发展。

二、调查分析和研究 1.大学生接触网络语言的主要渠道和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从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纳。

网友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网友“小小丫”表示:网络语言已不再属于小众语言,而变成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已有少量网络语言被词典收录,然而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大部分网络语言正式“转正”的那一天。

通过调查,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接触网络语言。其中,80%的人是通过网站来接触网络语言的,也有77%是通过朋友、同学来认识网络语言的,39%的人通过新闻媒体来接触网络语言,24%的人通过报刊杂志来接触网络语言。

但是,只有4%的人因为觉得与众不同,非主流而使用网络语言,大部分的人认为新奇好玩,很有趣而使用网络语言。

2.网络语言流行原因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语言的发展,媒体的传播,青少年跟潮流的心态,契合当下时代人们的表达需求,网络的普及,新兴事物的追求,社会的包容等等。而大学生认为这些大部分都是造成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3.网络语言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网络语言不仅能增强大学生汉语的表现力,而且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现代汉语的词汇。所以有47%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能够增强大学生汉语的表现力,而且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现代汉语的词汇。也有47%认为一些流行语能够固定下来,成为固定词汇,39%认为某些流行语损害汉语的使用规则,品味变得庸俗,也有39%认为大多只能流行一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管是好的影响或是不好的影响,网络语言也会一直发展,直到另一种新生语言的诞生。

三、调查结论 今日,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现代人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生活、工作、学习等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因此他们在选择语言的使用上总是会选择轻松、简单的网络语言。一定适度、健康的网络语言可以调整身心状态,消除疲劳,开心愉快。

当代大学生也同样如此,虽然不能像社会人士那样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地放松自己,但是他们在使用网络语言上也别样精彩。

但是,我们必须从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其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鲜活切片,在唤醒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适大学生心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当代校园流行语中表达消极情绪的负面词语正日益增多,“郁闷”、“烦透了”等词语大行其道。

因此,随着90后“新新人类”步入高等教育殿堂,关注并引导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亟须强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青少年遵循语言使用原则,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关于网络的作用、礼节和语言的教育。

2.认清网络语言的利弊,加强青少年网络语言道德建设

3.应对网络语言在其他媒体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使用作出明确规定。4.争取科研立项,组织力量进行实时跟踪研究,特别是要对网络中产生的新词、新用法进行全面摸底统计,对其使用频率及其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分布情况和使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网络语言规范的一些基本原则。5.建设文明网站和文明网页,加强网络文明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加强正面引导。

6.加强对网站的管理、监控、检查、抵制、禁止一些污言秽语在网络中出现,更要防止其扩展到其他语言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2003-2011百色市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练欣.传承,2012年 02期 [2]《多维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以“给力”为例》肖莉.语文学刊,2012年 04期

[3]《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局限性及其规范》王航,邢松.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 07期

[4]《网络语言的风格特点》谢芷欣.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 01期 [5]《透视网络语言异化现象再论高校网络教育》罗贵榕.[6]《浅谈网络语言的地位问题》葛浩.[7]《试论网络语言的规范与运用》赵红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 09期 [8]《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思考》张浩清.商场现代化,2007年 30期 [9]《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探析》刘开源,张莹.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01期

篇11: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以下简称“概论”。本问卷为匿名调查,结果仅用于“概论”课社会实践作业之用,希望同学们本着认真 求实的原则填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非常感谢大家的无私帮助!

1.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 女

○ 男

2.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 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究生及以上

3.“概论”课出勤率 [单选题] [必答题] ○ 每节课都去

○ 偶尔不去

○ 经常不去

○ 从未去过

4.听课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 全程认真听课并回答问题

○ 全程认真听课

○ 听感兴趣的内容

○ 全程都在划水

5.作业完成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 高质量完成○ 完成即可

○ 有些未完成

6.考试复习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 通读课本

○ 准备资料

○ 通读课本并准备资料

○ 临场发挥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7.你认为你对“概论”课的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如何? [单选题] [必答题] ○ 有很多了解

○ 有一些了解

○ 有较少了解

○ 几乎不了解

8.你上“概论”课最主要的原因? [单选题] [必答题] ○ 绩点/考研/奖学金

○ 学习课程知识

○ 老师讲课引人入胜

9.你是否喜欢“概论”课? [单选题] [必答题] ○ 是

○ 否

10.你为什么喜欢上“概论”课? [多选题] [必答题] □ 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 老师讲课引人入胜

□ 喜欢时事演讲、实践作业等,发挥创意

□ 课堂讨论交流想法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1.你为什么不喜欢“概论”课? [多选题] [必答题] □ 授课方式单调枯燥 □ 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

□ 认为课程内容没用

□ 课程内容太多太难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2.你最关注课程中的那些方面? [多选题] [必答题] □ 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

□ 历史事件和细节

□ 社会发展历程的梳理

□ 都不关注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3.你认为课程更注重教授哪一方面? [单选题] [必答题] ○ 史实和解释

○ 理论的逻辑性

○ 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指导形成价值观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4.你认为学习毛概课的收获有哪些? [多选题] [必答题] □ 增加对国情国策和历史事件的知识性了解

□ 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理论体系的理解

□ 提高政治素养,培养专业的学科思维

□ 培养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的习惯

□ 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5.你上的“概论”课有包含哪些授课方式? [多选题] [必答题] □ 学生讲时事

□ 拍主题微电影

□ 集体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园博园等)□ 相关电影赏析

□ 教师讲解亲身见闻

□ 讲解课本内容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6.你认为课程的哪一部分对你帮助最大? [单选题] [必答题] ○ 老师深入剖析书本内容

○ 老师划重点、列提纲

○ 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进行讲解

○ 课上放映电影、纪录片等多媒体材料

○ 集体社会实践活动

○ 课堂学生与老师讨论

○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 学生演讲热点话题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7.你对你接触的概论课是否满意? [单选题] [必答题]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18.你如何评价“概论”课的授课形式? [单选题] [必答题] ○ 灵活多样

○ 照本宣科

19.你认为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具体说明)[多选题] [必答题] □ 课堂形式 _________________ *

□ 课堂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

□ 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 *

篇12: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深圳市莲花中学(518035)王双燕

2003年9月,作为广东省省一级学校的深圳市莲花中学参与了福田区区教研中心负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课题研究。在该学期末,莲花中学又承担了《历史与社会》期末分层考试改革尝试的任务。对于这次考试改革,师生反响强烈。为此,我们于2004年2月,对初一全年级学生进行了“对《历史与社会》分层考试改革有何看法”的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分层考试改革是持赞成的态度,而且部分学生对考试改革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学生的很多想法刚好与我们进行分层考试改革的初衷相吻合。现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校初一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总人数601人,其中男生334人,女生267人。年龄11——13岁。

1.2方法根据学生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自行设计的问题调查表,由自愿记名方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本次分层考试改革学生是否喜欢、如何评价、有何收获,及通过考试对今后教学提出意见建议等问题。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书面作答并当场收卷。

1.3本次分层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本次考试区教研室领导非常重视,为此先

后两次召开了有关老师论证会议,最后才确定A、B、C三卷的命题方式和原则。原则上要求命题老师把握ABC三卷的差距要在20分左右,即B卷能考80分的同学,A卷至少能考到60分的水平,C卷则可接近100分的水平。方式上先分开命题然后再总体综合把握,即每个命题老师负责一个单元,将本单元按ABC的水平出题,每一卷再由两个老师综合确定。三套试卷都以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三类试题都试图突破传统试题所存在的弊端。

本次考试从形式上来讲,是一次新的尝试,把过去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张试卷的期末综合考试改为A、B、C三种梯度的水平测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试卷作答。

这一次的考试我校的考务工作主要分如下几步:

第一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选择三类试卷;第二步:教师在校园网上输入学生试卷选择情况;第三步:学校教务处排出《历史与社会》考试的座位;第四步:考完后,在校园网上输入学生考试成绩。

2、结果和分析

2.1通过学生对分层考试是否喜爱及其原因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分层考试的。如:初一七班的张梦滨同学就写道:“喜欢!非常非常好!”“超级好!”并在括号里写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对分层考试改革的喜欢之情。在分层考试后的寒假,初一

(七)班的张东镔同学给我发了几封邮件谈他对分层考试的看法,张东镔同学在给邮件中则是比较理性地评价道:“老师,分A、B、C的方法太高明了,各科都这样就最好了,不单是考试,作业也应该更自由化,正所谓因材施教嘛。A卷尽可以增加课外知识,考试也与自己一样水平的人比较,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如何,排名又是为了什么而作呢?”

表一学生对分层考试改革的态度

由表

一、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分层考试改革持赞成态度,全年级601人中有508人喜欢分层考试,占总人数的84.3%。而不喜欢分层考试的93人中有45人是选择A卷的同学,占了选择A卷学生总数的31%,这可能与本次考试A卷题量偏大、难度偏大有一定关系。从表中还可看出初一(1)、(2)、(3)、(10)、(11)、(12)六个普通班对考试改革的认可度,普遍比除初一(7)班外的五个实验班对考试改革的认可度要高。这大概也与实验班选A卷的比较多有关。

2.2学生对分层考试态度的原因统计分析:通过表三和表四,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喜欢分层考试的最主要原因和不喜欢的最主要原因都在于考试是否排名。

由表三、四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分层考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用排名,“大家都不会很紧张”,正如初一

(七)班的王靓同学写的:“我觉得这次分层考试的想法很好,现在不少学校和家长非常注重名次,给我们很大压力,如果分层考试的话,等级不一样,同学之间就不会互相比较成绩,大家心理上不会有太大压力。”初一(5)班的李典同学写的,因为“它使我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考试”。张师华写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历史与社会》一科更有兴趣。”甚至选择不喜欢分层考试的学生也建议用原来的考试方法但是不要排名,如初一(5)班的芮丽萍同学不太喜欢分层考试,“因为(1)计分麻烦;(2)如果有人选C卷还考不好很没面子等。我建议还是按原来的好,但我觉得最好不要有排名。”

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学生的心灵,新课改的浪潮还没有彻底地冲刷掉应试教育的残余。而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则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排队模式,所以他们不喜欢分层考试改革的原因也是认为它不能排名。如:初一(5)班的王史婧同学回答:“不喜欢,因为和别人的成绩没有很好的对照”,一位初一(8)班没署名的同学回答“因为分层考试的题目难易不同,影响排名”。甚至回答非常喜欢分层考试的同学,如初一(9)班的肖婧同学,也认为“它唯一的坏处就是——无法用成绩去和别人比较”。

3、问题与讨论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及对本次分层考试改革过程的回顾,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与专家同仁商讨:

3.1成功之处: 3.1.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和考试的改革找到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乐趣,激起探究的激情,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我们的传统考试,漠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悟,进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如前面提到的张东镔同学在邮件中写道:“对于每一个人,只要学到了东西,而且是有用的,就算是成绩。还是以数学为例,学数学学到的应是思维的模式,而不是所谓“实用”的公式,其实,无论哪一科,若是都能学到与这科相关的能力,主次科都已经不重要,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他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课改的理念。通过这次考试的改革及调查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基本上认同了这种考试模式,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及考试改革,体验和感悟生活,认识社会,通过自主选择,自我挑战,体验成功,鞭策自我,有利于形成和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人文素养和思维方法。

3.1.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性。三类试卷,自我选择,扬长避短,凸显信任,既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营造出让学生无意识地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味历史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考试中尝试、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布鲁纳语)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如初一(7)班的王琼颢写道:“题目出的较有趣味,有时还可以从考题中再获取知识。”同时,这种考试,既有利于学生的“人格自尊、处世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好评。

3.1.3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回答问卷时提到,通过这次考试,对学习本课程更有信心和兴趣了,如初一(9)班的吴凤丹同学写的:“我觉得历史试卷出的很好,没有考太多死记

3硬背的东西,考的很活。这样我们就不用背那么多,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掌握了知识,就能对答如流了。”肖婧同学写的:“这种考试很新颖,靠课下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开发思维才能拿到高分。这样就可以测出考生的综合水平”。看来,这次考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3.2商榷之处:

3.2.1在选择试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却选择了B卷,但也有些成绩很一般,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却选择了A卷。这些选B卷的好学生往往属于那种平时不太喜欢发言,学习很刻苦、认真的学生,他们过分恐惧失败,因此缺乏挑战A卷的勇气,缺乏自信。而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予以关注,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可通过提问、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让他们充当组织者、领导者等方式使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

3.2.2在回答不喜欢分层考试的原因是考试无法排名的同学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选择A卷的好学生。而且在回答喜欢这种考试模式的同学中也有一些认为要排名。比较典型的,如初一(8)班的蔡梁同学回答:“像我现在,历社科普普通通,就选B组,不排名,我就较喜欢;若我努力学,成绩提高后,我就想排名,想看看我有多前,告诉我妈听,让她开心。但现在最好还是先分层考。”可见,学生们受家庭的影响,对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的难以认识,而且越是成绩好、平时家庭要求严的学生,他们对排名看的越重。像张东镔同学在谈感想中描写的:“„„学习也一样,不符合心中所想,做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因为是迫于这个时代的形式{哎~,悲哀,连学习都有军备竞赛,而且仅仅是为了“生活”(已经是最好听的了)而学,更多的只是为了将来好赚钱,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尽管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排名,但是实际上各学校、班级却很难做到,而且就算学校不排名,家长也会千方百计算出孩子的名次的。为什么会这样?看来应试教育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这是令人反思,发人深省的。

3.2.3学生提到的对本次考试的建议中,主要有:关于考试题目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认为应该更加灵活、贴近生活,如:张东镔同学在感想中谈到:“关于分层的尺度,‘A’卷应该更加体现一个同学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所能应用的能力,留多一点给同学发挥自己在课外了解到的知识的余地,虽然有点挑剔,但是给每位有能力选‘A’卷的同学这样一个机会,是很重要的,再者,也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靠临场发挥的题目,和一些课外的知识(尽量的‘平均’,观察的角度以及所了解的东西是因人而异的)。”这让我们感到,评价改革中试卷的好坏、试题的灵活非常重要,而出试题的任务也显得非常艰巨。

上一篇:最吸引人的净水机广告标语下一篇:学习刘珪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