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2024-06-26

主要价值(精选十篇)

主要价值 篇1

1、我国体育传媒的特征分析

1.1、专业化、多元化特征分析

近年来, 体育传媒业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 在其各类体育赛事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的同时, 也发展了自身的一系列产业链, 这一系列的产业链, 使其能够以一种更加专业化的形态融入到与体育相关的产品生产以及市场经济当中去。当前, 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 极大地缩短了人民群众与体育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 在体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 也为各类电视节目以及互联网栏目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入。由此可见, 体育传媒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 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国家也正在逐渐放宽对体育传媒的控制力度, 在政策上、在资金上都对体育传媒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使得体育传媒无论是在其传播形式上还是传播内容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因此可见, 我国体育传媒已呈现出了专业化、多元化的特征。

1.2、市场化特征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近些年来, 我国的体育市场销售额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 其市场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体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提高, 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更清晰准确地观看体育竞赛, 能够更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的体育信息。 体育传媒业的发展就较好地实现了人们的需求, 它能够利用各类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 将体育赛事、运动员信息更好、更准确、更清晰直观地呈现到观众面前, 它在推动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也加速了我国体育传媒业市场化发展的进程。

1.3、传播渠道多样化特征

因为体育传媒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因而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参与。近些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带来了多种多样的体育传媒。现如今, 体育传媒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在平面媒体的竞争方面, 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 不但丰富了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 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传媒业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发行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类图书, 并且体育信息在图书方面的传播也不仅仅只局限在图书周刊方面, 许多报级也为体育报道开辟了相关的专栏。与此同时, 我国的各类国家级电视台以及省级电视台也都设有体育频道, 这些体育频道也是大众观看体育赛事的主要渠道。 最后需求强调的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微博、网易体育等多类门户网站也在传播体育信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可见, 我国体育传媒业在其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

2、我国体育传媒的主要价值分析

2.1、体育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当前, 随着体育传媒的不断发展, 将多样化的体育赛事呈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 也让普通大众了解了多样化的体育项目, 它让人们了解体育项目的同时, 也促进了人们的参与积极性。据相关调查统计分析, 收视率越高的运动项目, 大众的参与程度就越高。中央电视台也曾对观众的收视率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类节目当中, 青年观众收视率较高, 其中男性观众比女性观众多, 城市观众人数要多于农村观众人数, 经济发展地区观众人数也要多于经济落后地区观众人数, 这项收视调查结果也与我国体育参与人数情况相一致。 由此可见, 体育传媒的效果十分显著, 它能够起到一个舆论导向作用, 从而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比例。

2.2、扩大了大众的运动范围

体育传媒,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与体育信息之间的一座桥梁, 广大人民群众都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媒介来了解体育运动的。例如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期间, 通过体育传媒的宣传, 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民众的运动热情。 许多体育爱好者以及运动员都同体育传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青少年运动员也是因为体育传媒的宣传而走上其运动之路的。在过去, 我国体育运动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来进行宣传教育,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播渠道的不断丰富, 学校教育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在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下, 在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之下, 更应该充分利用体育传媒的宣传推广力量, 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运动, 喜欢体育运动, 参与体育运动, 受益于体育运动。

2.3、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现如今,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了解体育信息, 观看体育赛事, 已经开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直接地或者间接的方式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去, 首先, 它表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精神方面的需求, 开始将参与一些具有娱乐价值、健身价值、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娱乐消遣方式。其次, 这也表明了体育运动在人们群众中地位的提高。因而,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传媒的作用, 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及行为进行正确地引导, 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2.4、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

现如今, 各式各样体育传媒的发展, 已经逐渐成为了体育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要较快较好地发展体育运动以及比赛项目, 其广告费用、电视转播、观众数量等多方面都成为了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当前各项国际大型赛事的电视转播以及在体育比赛中的广告植入已经成为了各类体育组织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例如, 在北京奥运会上, 中央电视台就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其广告收入超过了20 亿人民币。随着体育媒体的不断侵入, 通过各类体育竞赛, 随着收视率的提高, 随着人们关注程度的提高, 其广告收入也在逐渐提升, 除电视之外, 各种体育类的网络、报刊也在逐渐做强做大, 也已经成为了我国体育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5、在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体育传媒, 它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与公共媒体, 它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传播学知识体系为视角, 可将体育传媒的社会价值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看守价值, 通过体育媒体广泛报道的生存条件以及生活质量, 已经成为了人们群众对现实条件以及决策的主要依据。第二, 决策价值, 通过构建并且设置体育媒体议程, 能够对体育公共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 教育价值, 体育传媒通过对运动健康知识的传播、通过对优秀运动员优秀事迹的传播, 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运动观, 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第四, 娱乐价值, 当前, 许多电视台都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健身类以及闯关类节目, 在倡导人们健身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有具有一定的发娱乐价值。例如当前热播的节目《奔跑吧, 兄弟》, 在带动了人们跑步热情的同时, 也娱乐了人们的生活。

2.6、提高公众健康的积极作用

在充分发挥出体育传媒对公众健康的促进作用方面, 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体质健康的危机管理意识。 体育传媒在提高人民群众体质健康的危机管理意识方面,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 可帮助人民群众发挥其体质健康危机的某些前期征兆, 让其能够及时发现, 然后提高管理的重视程度, 做好相应的改善措施;第二, 可以较为有效地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应对各类健康危机, 在体育传媒的科学引导作用之下, 可以较为有效地稳定人民群众面对健康危机的不良情绪, 从而战胜健康危机;第三, 体育传媒通过对健康信息的传播, 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质健康信息的多重需求。

总而言之, 体育传媒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它帮助人们更发地了解体育运动, 更便捷地获取体育信息, 从而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林生.对当代体育传媒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J].中国报业, 2012, 02.

[2]孙春晖.试论体育传媒的特征及价值实现的途径[J].中国报业, 2012, 07.

[3]韩永定.我国体育传媒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 2012, 09.

火棘主要价值 篇2

火棘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各种饮料。其果实秋季成熟,似火把,可作行道树或庭院栽植。

其根皮、茎皮、果实含丰富的 单宁,可用来提取鞣料。火棘根可入药,其性味苦涩,具有止泻、散瘀、消食等功效,果实、叶、茎皮也具类似药效。火棘树叶可制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收敛止泻的作用。

红果中含有抑制 龋齿的活性物质,对人类牙齿防治有积极意义,又是制作牙膏的优质原料。台湾红果红中透亮玲珑如珠,因味似苹果又被称为“袖珍苹果”,“微果之王”。一颗如珠的红果其维生素C的含量相当于一个大苹果,是营养极高的保健型水果。

美容价值

科学研究发现,红果中含有生物增白物质,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各种色素酶的活力,使皮肤不产生色素。 红果提取液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富含天然火棘精华,能达肌肤底层,由内而外深层美白,保湿,有效改善暗沉干燥现象。

观赏价值

制作绿篱

因其适应性强,耐修剪,喜萌发,作 绿篱具有优势。一般城市绿化的土壤较 差,建筑垃圾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清除,火棘在这种较差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自然 抗逆性强,病虫害也少,只要勤于修剪,当年栽植的绿篱当年便可见效。火棘也适合栽植于护坡之上等。据笔者观察,任其自然发展的火棘枝条一年可长至1.2米,两年可长至2米左右,并开始着花挂果。

绿化布置

火棘作为球形布置可以采取拼栽,截枝,放枝及修剪整形的手法,错落有致地栽植于草坪之上,点缀于庭园深处,红彤彤的 火棘果使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火棘球规则式地布置在道路两旁或中间绿化带,还能起到绿化美化和醒目的作用。

在景区点缀

火棘作为风景林地的配植,可以体现自然野趣。

作盆景和插花材料

火棘耐修剪,主体枝干自然变化多端。火棘的观果期从秋到冬,果实愈来愈红,如武汉东湖磨山 盆景园每年展出的 火棘盆景,都会引来游客驻足流连。火棘的果枝也是插花材料,特别是在秋冬两季配置菊花、蜡梅等作传统的艺术插花。

治理山区石漠化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及其主要内容 篇3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

自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多数管理理论关注的都是管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的行为,而管理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被管理者的行为,则被忽略掉。主流管理学的知识一般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讲的是管理者的职能,而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职能下只能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在现代管理学百年历史长河中,各种管理理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它们概括为“管理理论丛林”,既形象又贴切。

但是,这些管理理论关心的问题一般都离不开管理者的两类行為:一类是“物本”的管理者行为;另一类是“人本”的管理者行为。有的管理理论侧重于研究“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也就是管理者采用管理机器的方式管理被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物质利益刺激是管理者的主要手段。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有的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人本”的管理者行为,管理者把被管理者当人来管,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是管理者的常用手段之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

所谓“人本”的管理者行为,实质上也属于“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从企业角度讲,他们尽管重视被管理者心理需求的满足,但管理的最高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实现企业的成功是管理者行为的最高目标。其中,“物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物质需求来实现,“人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来实现。而这两类管理者的行为都是以企业为本,其实质都是一种“物本”管理。但是,任何管理行为,既包含管理者的行为,也包含被管理者的行为。对于管理而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管理就无法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讲,现有的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片面的。

作为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企业文化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手段就是让被管理者认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所谓的“落地”。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现实很多情况是,企业文化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实现所谓的企业文化“落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延续了主流管理理论的做法,只关注管理者的思想,而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思想。如果说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话,那么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则是职工文化。因此,职工文化管理的产生,对于弥补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主流管理理论的不足,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职工文化的主要内容

职工文化在一般意义上讲可理解为与职工有关的文化。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职工的含义。

职工的含义。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职工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要素之一。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2014年实施的新《公司法》第十八条进一步强调:“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可见,职工的管理属性是《宪法》和《公司法》所赋予的。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这样界定“职工”含义的:职工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把职工的含义界定为: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可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界定职工的含义。职工文化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界定职工的含义。我们认为:职工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并具有管理属性的劳动者。

首先,职工是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一般是与干部或者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相对应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作职工群众或者员工。职工与干部,或者职工群众与管理者群体,是企业管理的关系要素,职工或者职工群众是管理的客体,干部或者管理者群体是管理的主体。双方彼此依靠对方而存在,管理活动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进行。

其次,职工是合法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之一,另一个当事人是企业。

劳动关系就是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法》第一条提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第十七条强调,“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双方也应尽到保护对方合法权益的义务。职工是其合法权益的当然受益者,而企业合法权益的受益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群体尤其是股东、债权人及其代表——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法人代表。

最后,职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管理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

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听取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建议,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实现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不仅是宪法和新《公司法》赋予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符合未来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企业不能再将职工仅看作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要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nlc202309081421

职工文化的含义。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多数职工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某组织内部职工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积淀并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全体职工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职工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大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及其所表现的物质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文化。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以表现职工共同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并展示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还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形成的,被绝大多数企业基层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企业基层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这些关于职工文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强调职工文化的“文化”内涵。他们认为应该将职工文化回歸“文化”本位加以认识,强调职工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展现的是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最重要的是表现了职工群众的共同信仰、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文化范畴。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将职工文化定义为:职工文化是企业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创造的,被广大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职工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一般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与之相对应,职工文化体系一般包括职工责任、职工理想、职工信念、职工精神和职工形象。

职工责任。职工责任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使命问题,包括:职工群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职工理想。职工理想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即方向问题,包括:职工群众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定位是什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人生定位是怎样的?

职工信念。职工信念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也就是职工群众履行职工责任和实现职工理想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信条。

职工精神。职工精神反映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态度、心理、意志、修养和思想境界,是职工责任、职工理想和职工信念的集中体现。

职工形象。职工形象一般是指职工群众的身心素质、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行为风格给社会的总体印象。

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职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职工文化集中反映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能够激发职工群众的内在潜力和主体意识。离开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就很难确定。这必然会影响职工的精神状态。忽视了职工文化,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也很难发挥,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也符合阴阳之道。企业之道就在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替变化。职工文化包含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也包含职工文化的内容。企业之道不仅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平衡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就是平衡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才是企业之道的精髓。

帮职工立魂,为企业立心。职工文化在于帮职工立魂,体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和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学会先做人再做事。企业文化在于为企业立心,描绘企业蓝图和统一思想观念,通过心的一致实现行的一致。职工文化的核心是职工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心。职工魂是指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理想、人生信仰和精神状态等内容。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企业心是指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它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职工魂需要企业心的引领,企业心需要职工魂的支撑。

“长寿企业”基因中的“基”与“因”。“长寿企业”的“长寿”基因不仅在于企业文化,还有职工文化。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职工文化是基,是企业“长寿”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因,是企业“长寿”的动因。如果从DNA图谱看,DNA呈现双螺旋线结构,两条线相互盘旋、彼此交融在一起,展示了“生命之谜”。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是“长寿企业”DNA双螺旋图中的两条线,揭示了“企业长寿之谜”。职工文化助职工成功,企业文化促企业成功,只有职工与企业的共同成功,才是“大成功”,企业“长寿”才有了可能。

大树理论。大树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树叶与树根。树叶通过筛管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自上而下传输,直至树根。树根通过导管自下而上传输水分和无机盐,直至树叶。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棵大树,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就是“树叶”。企业文化的“光合作用”是管理者对人财物的整合作用以及对企业的引领作用,从而为企业成功指明方向。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职工文化就是“树根”。职工文化的作用是被管理者对自身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企业的支撑作用,从而为职工成功提供原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铸就成功的企业,但要成为基业长青的持续成功企业,就必须重视职工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快,职工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远。企业文化展示的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管理者群体的智慧,职工文化体现的是以先进职工群体为代表的职工群众的活力。企业文化是“方向盘”文化,职工文化是“发动机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陈海峰)

主要价值 篇4

然而,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是城市多个监测点的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对于一般城市居民来说,很难确切地了解某声级的城市噪声对人的伤害程度。如果能把该值转化为金钱来衡量,将大大加强城市居民对城市噪声的感知程度,并横向比较各个城市的城市噪声,或者历年来城市噪声的变化情况。

目前多用噪声对人造成的伤害来近似衡量声对人的价值,例如采用噪声对人构成伤害的损害费用法、意愿型调查评估法(CVM法)和防护费用法[1]等。实际上,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噪声固然会对人构成伤害,但在国家标准内的噪声也同样可能令人烦躁不安,只是其程度较小。因此,仅仅研究超过国家标准的噪声对人构成伤害的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可能并不足以反应城市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即良好城市声环境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本文根据污染物浓度污染损失理论,提出了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分析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城市噪声对人的影响,从而提出舒适的城市声环境所创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省会城市的声环境服务价值。

1声环境污染损失率法

1.1单项声环境污染损失理论

根据污染物浓度—污染损失理论[2],声环境对人生活质量的损害并不呈简单的直线关系。声级很低的噪声并不对人类造成伤害。但随着噪声声级的上升,噪声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也开始缓慢增加。当该噪声级别达到临界声级后,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伤害就表现得较为强烈。当噪声增大到一定值时,损害将逐渐趋于平缓。据此可以提出声环境污染损失模型为:

(1)式中K是舒适城市声环境所能创造的总服务价值,S是指在确定声环境下声污染损失值,C表示在特定声环境下的A声级数,a,b均表示常数在上述模型中,声级较低时,声损失率接近于0。随着噪声声级的增加,在研究的区域之内,声损失率R值为非线性的S型曲线。当声级较高时,声损失率R值接近于1。

1.2单项声环境污染损失相关系数的确定

根据国家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环境噪声共分为5类标准,其中最高标准中白天的噪声值为50dBA,而最低标准中白天的噪声限值为70dBA。这就意味着国内多数专家认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过70dBA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对城市居民的伤害较大,而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0dBA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对城市居民的伤害较小。因此可假定当C=50dBA时,S=1%K;而C=70dBA时,S=99%K。则把上述假定带入公式()可得:

把(2)式带入(1)式,得:

1.3不同声级情况下的声环境污染损失情况

根据公式(3),可计算出不同声级所造成的损失率,即损失量与损失价值之间的比值。图1表示出了不同声级的损失率。从图上可以看出:在50~70dBA时,声损失率成非线性的S型曲线,声损失的变化比较剧烈。在声级为60dBA,声损失率为50%。在50dBA以下和70dBA以上时,声损失率的变化比较平缓。其中声级为70dBA时,基本达到了S型曲线的顶峰99%。声级超过70dBA,一直达到曲线顶峰99%以上。在声级为50dBA,达到了S型曲线的下峰1%。而声级为下限50dBA以下时,一直在曲线下峰的1%以下。

可见:根据提出的模型,达到了预期的设想情况,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所造成的声损失率成非线性的S型曲线。在国家标准的上限,基本达到了S型曲线的顶峰。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时,声损失率一直在99%以上。声级低于国家标准下限时,声损失率一直在1%以下。

1.4 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

声环境的服务价值可以定性化为声环境的使用价值。声环境的使用价值与城市声环境服务的人群有关系。服务的人群越大,该声环境的服务价值越大。服务人群的数量越小,则该声环境的服务的价值越小。因此,某个城市的声环境服务价值可以近似为:

K=∑k (4)

k表示声环境服务的单个人支付意愿。单个人的支付意愿与该个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这里假定声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与个人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

k=fM (5)

(5)式中f表示比例系数,M表示个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参考相关参考文献[3][4]表明:个人支付意愿一般可取为1/10~1/100之间。经大量调查研究,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可取f=1/20。

把(4)、(5)两式带入(3)式可得:

undefined (6)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M表示该城市的居民收入,其值等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该城市市区人口。

2 中国主要城市区域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2.1 中国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

运用公式(6),对中国2002~2006年的省会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图2和图3显示了中国31个省会城市5年来计算的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其中图2中的省会城市为拉萨、西宁、银川、合肥、海口、太原、石家庄、南宁、呼和浩特、长沙、乌鲁木齐、昆明、贵阳、济南、南昌、成都。图3中的省会城市为沈阳、重庆、郑州、西安、南京、福州、哈尔滨、长春、兰州、武汉、天津、杭州、北京、广州、上海。从图2、图3可以看出:在所有省会城市近5年来声环境服务价值来说,西宁在2003年的声服务价值为最低:452万元,而上海在2005年的城市环境服务价值为最高:24.725 7亿元。拉萨、西宁、银川等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较低,城市环境服务价值不超过2 500万元,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城市噪声声级较低、人口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较高,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超过5亿元。这是因为这些城市人口较多,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噪声声级较高。并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近5年来,声环境的服务价值都在逐年增加。

2.2 中国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总服务价值

从2002~2006年以来来,中国省会城市总声环境服务价值分别为29.8亿元、33.0亿元、40.5亿元、47.4亿元、60.1亿元,其中年均增加为19.17%,年均增加值甚至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加15.48%还要高。这表明目前的城市声环境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快速地增加。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声环境的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了中国31个省会城市的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结论如下:

(1)分析了城市声环境评价的污染损失理论的模型,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所造成的声损失率成非线性的S型曲线。在国家标准的上限,基本达到了S型曲线的顶峰。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时,声损失率一直在99%以上。声级低于国家标准下限时,声损失率一直在1%以下。

(2)提出了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模型。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不仅与声环境的声损失率有关系,而且与该城市声环境服务的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人群数量、人群噪声支付意愿有关系。

(3)根据提出的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计算了2002年~2006年中国31个省会城市的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拉萨、西宁、银川等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较低,城市环境服务价值不超过2500万元。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较高,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超过5亿元。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近5年来,声环境的服务价值都在逐年增加。

(4)从2002年~2006年以来来,中国省会城市总声环境服务价值分别为29.8亿元、33.0亿元、40.5亿元、47.4亿元、60.1亿元。其中年均增加为19.17%。这表明目前的城市声环境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快速地增加。

参考文献

[1]陈婷,陆雍森.交通噪声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比较研究.交通环保,2004;25(5):15—17

[2]方楠,张江山.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环境科学导刊,2007;26(2):64—66

[3]刘凤喜.大连市城市噪声污染损失货币化研究.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19(1):27—29

主要客户关系价值 篇5

The value of prime customer relationships

作者以前曾提出了一个与“主要客户关系价值”相关的概念――战略性市场定位,简单地说,战略性市场定位是一种战略性原则,它将客户偏好、企业生产和企业金融联系在一起,帮助企业了解什么时候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时机,以及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让企业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这种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让企业清楚哪些是必须拓展的市场,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让企业清楚哪些市场不要轻易涉足,规避风险。

而客户市场定位是在战略性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涉及个性化客户层面。其实这两种定位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突出的共同点是强调“主要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那些能较好进行客户市场定位的企业,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的案例表明,那些能够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并和主要客户保持紧密联系的企业,都因此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本文涉及的案例分布于多个行业,包括医疗产品、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适用于各个行业。

对于那些希望将客户市场定位战略应用到实践中的企业,作者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应用方式:以客户市场定位为基准,分析竞争对手,了解对手和自己的强势、弱势;在客户市场定位的各个层面上对客户为企业带来的盈利性进行评估,不再对那些忠诚度不高的客户提供支持;找出企业未开发的潜力,利用高忠诚度客户进一步拓展业务;将客户市场定位作为未来绩效的一个优先考虑的指标,以便帮助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

影响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组织因素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o suppor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作者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对组织因素如何影响组织的知识吸取和组织创新进行分析,这些组织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领导力和人力资源实践。

以企业对于知识获取的看法作为切入点,作者调查了相关行业的111家西班牙企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六种假设,并逐一进行验证,

作者搜集了与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相关的大量数据,探讨组织中以知识为中心的文化、以知识为导向的领导力、以知识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实践,阐述如何整合以上因素带来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协调组织知识管理实践和企业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

与此前相关调查文献的观点一致,作者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尽管知识管理实践对于企业取得创新成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能够创造这样一个条件―让组织因素的作用力强于知识管理中的人为障碍力―那么企业就能很好地形成创新能力。

此项调研主要针对那些高度创新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调研结果表明,除了注重企业的优势因素之外,营销者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组织的知识探索和开发上,这样才能让企业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营销者应该重视文化价值观、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等组织因素,以及重视它们与创新成果的关系,让它们为组织带来内部驱动力并最终形成外在驱动力。

本土固有文化的延伸和价值保留

Indigenous culture: both malleable and valuable

国际旅游市场营销者一直在努力尝试,在实现积极的发展目标和保留本土社区文化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点,帮助营销者寻找一些新的途径,让营销活动既能带来经济推动力,同时又能让本土文化得到保留及持续发展。

本文采用了跨学科定性研究方法,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文化旅游业及其商业化相关的政策措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进而找出一些影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因素。此项调研成果对政策决策者、本土文化旅游企业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潜在利润。

随着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营销者希望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能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又能保留住本土文化遗产。而市场情况复杂多变,所有因素都处在持续变化中,包括市场形势、政治意愿、旅游人口等,都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对文化旅游营销进行跨学科调研,帮助营销者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关键变量,促进本土文化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调研结果表明,基于本土实际情况制定旅游开发方案,可以有效地平衡本土文化遗产保留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价值 篇6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以研发测度为起点对包括专利在内的科技成果进行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引入专利、技术收支平衡等指标;七十至八十年代又开始引入对高技术产品、专利、论文和创新活动的调查;九十年代开始增加了诸多新的指标如科技投入矩阵来帮助衡量专利产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在1987年正式将《科学指标》改名为《科学与工程指标》,并将“工业研究与技术创新”单独列为一章,明确了制定专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上进行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评估的组织主要包括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以及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其中,NESTI专家制定统计方法和标准规范,使统计能反应各成员国家的政策需求,OECD也制定了有关技术创新的《奥斯陆手册》、《专利手册》、《技术收支手册》、《主要科技指标》等指导性规范。 在国内,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黄庆、曹津燕等人提出了一套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他们以发明专利为例, 初步将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数量类、质量类和价值类三大类别。以授权率和授权量作为质量类的评价指标。价值类指标分为广义实施类、技术周期类和对外申请类。魏雪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评价指标值上以周期类、授权类指标作为专利质量的评价指标, 并以三种类型专利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细化。 目前, 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广泛采用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首创的“专利记分牌”。自2000年起, 《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 每年发表一次被称为“专利记分牌”的统计结果, 用技术实力(综合指标) 及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等5项指标分别为在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150家公司按8个高新技术领域排定名次, 以此清晰地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专利记分牌”不仅注重专利数量, 而且其指标设计还可满足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分析。 普遍认可的专利价值指标 我们对国际主流观点中认可的专利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发现专利评价指标主要用于两大领域:一是针对具体专利或专利组合的评价,其中包括技术价值评价和权利价值评价两大方面;而另一类是针对企业整体专利情况的评价,可以分为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时间指标及其他指标。 针对具体专利或专利组合的评价 该类评价将专利或专利组合从市场因素中抽离出来,单纯从专利自身的质量和其中涉及的技术价值加以评价分析。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作为市场流转的中间信息,为交易双方或某一方提供基础性专业咨询信息。 1、技术价值评价 技术价值是指专利技术本身的性能带来的价值。主要包含创新度、成熟度、应用范围和可替代度五个测量维度。 (1)创新度 专利技术与相关现有技术相比区别特征越显著、越进步,创新程度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价值越大。国外有学者对申请专利的技术在申请时刻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类, 共分为10 个等级——已有技术、微变技术、新增附加技术、显变技术、对已知技术的修改技术、改进技术、新颖技术、新颖/创新技术、创新技术、重大创新/技术突破。第一级代表最低水平的技术, 第十级代表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水平。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以获得技术创新度和技术战略意义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专利信息的公开必然会导致专利技术向竞争对手的泄漏, 为了尽量延长泄漏的时间, 专利申请者在申请专利时, 非常有可能故意减少专利名称和摘要所包含的信息量, 从而达到迷惑竞争对手的目的。因此,除了需要对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划分外, 还需要与相关领域专家密切配合, 以保证技术水平的准确判定。 (2)成熟度 一项技术所处的阶段代表着技术的成熟度,大致可分为构思阶段、专利阶段、试验阶段、样品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此项考量需要结合专利具体联系的技术项目。在某个时间点上专利和技术项目所处发展阶段有特定的影响关系。技术成熟度不同,对专利(技术)受让方的开发周期、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的影响有很大区别,成熟度越高则获得收益的可预见性越高。 (3)可替代程度 一项专利技术被其他技术替代的程度越低、替代速率越低,竞争性则越强,价值也就越高。 (4)应用范围 专利技术可应用的行业、可结合的专利、产品及项目等都会有所区别,应用范围越大则价值越高。 2、权利(法律)价值评价 专利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在法律保护的期间和范围内才有效力。专利权同时具有垄断性,在法律的保障之下,专利权人可以获得垄断利益。主流观点中对于专利的权利(法律)价值主要涉及专利独立、专利撰写质量、专利保护范围、许可实施状况、专利族规模、专利保护剩余期限、法律稳定性等。 (1)专利独立性 专利独立性就是指该专利的实施是否依赖于其他专利。基础专利一般是开拓性专利,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不依赖其他专利而单独实施,价值较高;从属专利则是在其他专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其实施受制于基础专利,价值较低。如果一项专利被大量引用,说明它是其他很多专利的形成基础,因而可以成为交易或交叉许可中的重要筹码。 (2)专利撰写质量 专利文件的撰写质量是从专利文献本身进行专业分析,测量其对技术方案的专利化语言转化的精确度和保护力,撰写质量直接关系专利的稳定性和保护范围。 (3)专利保护范围 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从操作层面而言,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和度量有一定难度。国外有学者试图用专利申请文献中的分类号数量来衡量专利涉及的范围。在判断专利保护范围时可以参考独立权利要求所包含的必要技术特征的数量进行分析。 (4)专利族规模 专利族(Patent Family)是指具有共同优先权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申请、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专利族的规模越大、地域覆盖范围越广则市场占有力越强,价值也相应越大。 (5)专利保护剩余有效期 我国对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期限届满则专利权消亡。剩余有效期越长,说明专利的潜在垄断市场时间越长,剩余生命期越长则获得市场开拓的机会越大。 (6)法律稳定性 该项评价内容主要是指专利被无效宣告的可能性,判断依据中包括专利是否有诉讼历史,是否经历过无效宣告程序等,若一项专利在诉讼纠纷中获胜或经过无效宣告程序被成功维持,说明该专利的法律稳定性高,因而降低交易中的法律风险,价值相对也就较高。 针对企业整体专利情况的评价 该类评价的目标主要是为市场并购或企业上市中的尽职调查行为提供咨询分析报告。评价指标从企业整体的专利情况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进行考量,主要包括引用指标、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等。 1、引用指标 引用指标分为八个小类,分别为当前影响指数、专利被引用量、平均专利被引数量、相对专利被印证率、引用频率、技术强度、最具影响力的专利、技术影响力指标。 (1)当前影响指数 (Current Impact Index , CII) CII的计算过程是在选择的专利数据库中, 先分别统计今年以前连续5年授权的专利数量、被分析企业的授权专利数量、前5年的专利被引用次数、前5年内该企业授权专利被引用的次数, 接着将被引用次数除以5年内该企业的专利授权量, 得到一个平均被引用率, 最后将这个平均被引用率除以同时期授权专利的平均被引用率, 便得到了该企业的CII值。 当CII值等于1时, 意味着过去5年内, 该企业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和同时期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是一样的;当CII值等于116时, 说明相比同时期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 该企业的每一个专利有多出60%的被引用率。CII值可以反映出过去5年来企业专利的影响力、企业专利组合的质量。 (2)专利被引用量 专利被引用量用某专利被后来专利引用次数来衡量。被频繁引用的专利(即原始专利) 通常意味着新的重大技术突破, 某一专利被后续专利引用的次数可以反映此专利的质量。 (3)平均专利被引用数(cites per patent) 平均专利被引用数=公司某年度所有专利被后续专利引用的总次数/公司某年度所有专利数量。平均专利被引用数事实上是专利被引频次的平均数,它不关注某一个被高频引用的专利, 而是从整体出发评估一个公司某年所发表专利的重要性和受到关注的程度, 平均值高说明该公司所申请专利的整体水平高, 影响力大,则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也相对更强。平均专利被引数的比较应在同一技术领域、同一年度进行比较, 因为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被引频次本身差距很,而不同年度的比较也不合理, 因为被引频次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时间间隔不同, 得到的值也不同。 (4)相对专利被引证率 该指标= 某机构专利被引用率/ 样本机构专利被引用率 (5)引用频率(citation frequency , CF) CF =企业在某技术领域授权专利被引用的总量/ 企业在某技术领域专利授权量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专利申请的技术和经济质量。CF越大, 说明该企业在Z 技术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的引用频率受其使用年限的影响, 某企业专利的引用频率需要与同时期其他企业专利的平均引用频率对比进行测算。 (6)技术强度(technology strength) 技术强度(technology strength) = 当年专利数 * 当前影响指数(CII) 技术强度表明专利总体的技术水平。它通过专利质量指标(CII) 和专利数量指标(专利数)来反映技术创新的总体质量状况。通过专利数量可以检测一个国家或组织专利活动的活跃程度, 通过当前影响指数可以检测一个国家或组织专利活动的质量。通过专利数量和当前影响指数来定义技术强度可能有一点矛盾。因为专利数是指本年度的专利数量, 而计算当前影响力指数采用的是近5年专利的被引次数。因此在计算技术强度时, 假设本年度的专利与近5年的专利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和质量。 (7)最具影响力的专利 指专利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排名在前10 %的专利。 (8)技术影响力指标(technology influence index , TII) 定义为: 各国各年专利位居被引用次数前10%的最具影响力专利之件数占该国该年专利之比重, 除以所有专利位居最具影晌力专利区的专利比重, 得到的比值即为各国各年的技术影晌力指数。TII值高于1, 说明专利重要性程度高。技术影晌力指标比当前影响指数更能体现一国技术领先的程度。 2、科学指标 (1)科学关联度(science linkage , SL) SL 应包括引用科学文献或被科学文献引用的平均数量。科学关联度越高,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越密切,专利技术越接近研究前沿。 (2)被引用的科学文献发表时间与专利批准时间之间的平均时差时差越短, 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越密切。 (3)发表科学文献的刊物类型 刊物发表的基础研究成果越多, 专利所依赖的科学知识越具基础性。 (4)科学强度(science strength , SS) SS = 专利数目×科学关联度 3、内容指标 (1)发明专利量/ 率 我国的专利类型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只有发明专利经过实质审查, 创新程度较高, 覆盖范围广, 且国外一般都有发明专利这一类型。故发明专利指标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发明专利率= 发明专利数量/ 所有专利数量 (2)技术覆盖范围(technology scope) 专利审查员给每项专利分配一个或多个国际专利分类号。Lerner 提出用专利文件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数量来考察其技术覆盖范围, 并且只使用开头四位。他证明, 专利被引用次数与其分类号的数量高度正相关;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随其专利技术覆盖范围的增大而提高。这表明技术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的专利评价指标。 但在Harhoff 等人的研究中, Lerner定义的技术覆盖范围与专利价值的相关性不显著。原因在于Lerner研究的专利样本来自生物技术领域, 而Harhoff等的样本来自医药化学、电子、机械等领域;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和德国国际专利号分配方式不同。因此, 在该指标具体的应用中, 要考虑行业的特点和专利授权国的差异。 (3)权力要求数(number of claims) 通过对专利权力要求数的统计, 可以分析发现申请专利的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表明, 有价值的专利表现为专利权要求的数量多而且技术覆盖范围广, 遭遇侵权和诉讼的频率也较高。此外, 专利权要求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征专利的技术覆盖范围。 (4)专利名称和摘要 通过对比专利名称和摘要所反映的信息内容, 可分析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的水平高低。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专利名称及摘要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将所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技术水平分类。 4、国际指标 由于国外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远高于国内专利, 故国外专利比国内专利更能说明发明的价值。 (1)同族专利数量 同族专利是某专利权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公布的具有共同优先权的一组专利。通常一件专利只有在其申请的国家中被公开, 才能获得保护。而如果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的话, 费用比较大。因此, 如果一个企业就一项发明创造在众多国家寻求保护, 一般认为该发明创造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及专利质量。但国外有学者认为对于很多技术来说, 在最大市场上申请保护已经足够, 没必要再投入经费花在一些小国的专利保护上。专利族大小并不能线性反映专利的价值。 (2)美国授权专利数量 在美国申请专利程序复杂, 费用较高, 只有较高创新水平并且能够产生预期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才会在美国申请专利。因此在国外申请的专利中, 美国授权的专利质量较高。在进行跨国专利比较时, 分析各国在美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 能够得出比较实际的结果。 (3)三方专利(triad patent) 数量 三方专利是指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三方中任何两方以上都申请的专利。三方专利比单一专利更能反映专利的质量。 (4)PCT申请数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的英文缩写, 是有关专利申请的国际条约, 目前已有128个成员国。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申请, 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PCT国际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专利所含技术的重要性和申请人抢占国际市场的迫切愿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专利质量。 (5)跨国合作专利比例 进行跨国合作的项目一般难度较大, 综合程度较高,其产出的专利也相应地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某机构进行跨国合作的专利数量比例可以作为衡量该机构专利质量的指标。跨国合作专利比例包括发明人国籍为多个国家的比例及专利权人为多个国家的比例。 5、时间指标 (1)技术生命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 , TCT) 该指标是专利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中值年龄。用来评估企业创新的速度或科技演化速度。TCT较低, 代表该技术较新且创新速度快。 (2)专利申请和授权时间间隔 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日期的比较, 可观察专利审查的时间长短, 进而可分析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 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越高, 审查的时间越长, 因而申请与获批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 (3)专利第n年的存活量和存活率 存活率是相同年提出的专利申请最终获得授权后, 以自申请日起第n 年为单位统计的有效专利量和其占专利授权量的比率。 (4)专利平均寿命 相同年提出专利申请并最终获得授权的专利自申请日起平均存活的年数, 通过加和存活且仅存活了n年的专利量乘以年数n , 再除以授权量得到。 (内容整理:章乐)

主要价值 篇7

1. 国外公允价值规范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 在其发布的IAS32和IAS39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该定义中, 强调的关键点有“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或清偿的金额”等。“公平交易”是指进行交易的双方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 (关联方) , 即交易必须在具有独立行为的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是指交易双方在非强迫情况下自愿出售和自愿购入, 且交易性质、特征、实际的潜在用途及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状况为双方所熟悉, 即强调自愿出售和自愿购入的双方是能够基于市场条件, 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情形进行自由买卖的理性当事人。“交换或清偿的金额”是指既可以用入账价格, 也可以用脱手价格表示的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价格。FASB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FASl57《公允价值计量》,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 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者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该定义中强调的概念有3个: (1) 有序交易。即假设交易市场在计量日之前已经存在, 所以该交易所依托的资产和负债市场买卖是人们习以为常的, 这一交易是一项自愿交易; (2) 主要或最有利市场。公允价值假设所处的资产或负债是在主要市场 (即市场拥有最大的活动量和最大的活动水平) 或者最有利市场 (即市场能实现出售资产的价格最大化以及转让负债的金额最小化) 中出售或转让, 交易费用不调整; (3) 市场参与者。市场参与者与报告主体相互独立, 即使非关联方同时掌握大量信息, 对情况熟悉, 有能力并且出于自愿对该资产和负债进行交易。

(2)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国外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大致有: (1) 会计目标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目前会计理论界会计目标的2个主要观点。对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有学者主张把决策有关观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目标, 而排除了受托责任观。从传统上看, 会计计量的主要目标是受托责任观, 即保护资产完整性, 人们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采用历史成本方法计量, 因为历史成本计量可以为委托人提供可靠、真实及可验证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的可靠性向来比相关性更受人们的关注, 所以历史成本理所当然地成为最佳的会计计量选择。在市场经济发展下, 会计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特别是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企业中大量无形资产的涌现, 衍生金融工具的普遍使用, 使得用户需要获取更多相关信息以对企业的风险水平作出评价, 而公允价值恰好能够满足这个会计目标的要求; (2) 价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认为, 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形成的均衡价格是商品内在价值或真实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最终交易价格是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并不断向均衡价格水平靠近的。在现实条件下, 最符合价格形成条件的交易价格是公允价值, 所以该交易价格最能反映出商品的真实价值; (3) 产权理论。产权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以产权为基础并围绕产权展开的, 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产权关系的实现推动了公允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公平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具备公允性, 它能够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资产和收益的真实价值, 促进企业多元化产权主体利益的均衡, 公允价值是产权关系实现与发展的最终必然选择; (4) 会计计量理论。会计计量模式、资产计价理论和收益决定理论构成了会计计量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会因为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受到很大影响:a.会计计量模式。某种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指的是狭义的会计计量模式, 在此基础上加上会计计量对象就形成广义的会计计量模式。最能体现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 其与现时货币单位组合而形成的会计计量模式即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计量单位而言, 公允价值是以当日的币值作为计价单位的。若以名义货币计价, 不同时间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币值不具可比性;若以不变币值计价, 则可以选择任一时点的币值作为计价的标准单位, 会造成计价时点选择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计价单位选择可以避免以上2种情形, 因而是会计计量模式的最佳选择。从计量属性上看, 公允价值也是构成最佳会计计量模式的首选计量属性。就客观角度而言, 在多种可选择的计量属性中, 公允价值最能够体现计量客体的本质特征;就主观需要角度而言, 公允价值是最具决策相关性且最公平的计量属性;b.资产计价理论。如何依据明确的资产定义形成最合理的会计计量模式是资产计价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人们为是坚持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投入价值为基础, 还是以现行市价为代表的产出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计量而争论不休时,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 一种新的计价基础———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应运而生。对于资产的计价, 如果说投入价值基础是从供给或耗费的角度出发, 而产出价值基础是从需求或效用的角度出发, 那么公允价值就是将这2种价值基础结合而成的资产计价方式。公允价值对售出方而言是产出价值, 对购入方而言是投入价值, 即公允价值从交易双方不同当事人的角度看, 既可以是产出价值, 也可以是投入价值。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时, 可以针对具体的资产项目选择不同的计价依据。若投入价值能够更真实地体现资产价值, 那么就把投入价值当作计价基础;若产出价值能够更真实地体现资产项目的价值, 那么就把产出价值当作计价基础。因此, 资产计价基础在采用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真实价值。“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代表资产的本质属性, 所以在选择资产计价要素时应尽可能地体现该特性。公允价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代表了计量当日的购买力, 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体现资产计价;c收益决定理论。目前, 收益决定理论主要围绕经济学收益和会计学收益2种收益概念展开。经济学收益概念上的收益决定基本模式为“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全面收益”, 会计学收益概念上的收益决定基本模式为“收入-费用=利润”。从理论上讲, 2种收益决定模式在物价绝对稳定的条件下获得的收益是相等的。不过这种假定前提在现实环境下是不存在的, 这引发了人们关于何种收益更具真实性的争论, 并出现了一些改良会计学收益, 使其更接近经济学收益的做法。总的来说, 收益计量发展的趋势是以全面收益观念代替传统收益观念。然而要确定全面收益, 就需要确定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现行价值。现行价值可用现时成本、现行市价或公允价值表示。在实际情况中, 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的获取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公允价值能够使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靠拢。当在公开市场上能够可靠地获取到现行市价时, 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即为公允价值;当在公开市场上无法可靠地获取到市价时, 人们可以依靠现值技术等估价技术来对公允价值计算。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基础, 不仅符合经济学收益概念的要求, 同时有利于实现全面收益计量模式, 因此未来经济收益全面计量的实现,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了必然的要求。

2. 结论

从公允价值定义的分析看出, 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苛刻的。现实中完全公平的交易是不存在的, 交易双方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信息透明, 所以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效果会因市场条件而产生差异;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的分析看出, 运用公允价值比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更符合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以及会计计量理论的要求。总之, 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对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通过对已有理论进行逻辑检验增强其严密性, 同时还可以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进行更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11.

微波通信的主要技术与应用价值探讨 篇8

微波通信是随着无线通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通信技术手段。在无线通信的起步阶段, 主要采用中长波进行通信。电磁波随着波长的变化, 其传播性能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微波通信具有成本低、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因而取得了广泛地应用。伴随着信号处理检测、处理技术以及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 微波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通信乃至相关领域的信号设计与处理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字微波通信在通信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曾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合成为通信传输领域的三大支撑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经历了一段非常光辉的时代, 但也遭遇过困境和挑战。目前, 数字微波通信正面临着自己的关键时刻, 我们应当深入总结分析该技术的优势特点, 并结合其起落历程, 对数字微波技术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 微波固态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波固态源具有重量轻、耗能少、体积小、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微波固态源的质量问题是微波通信系统的核心, 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因而受到了极大地重视。目前, 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微波 (毫米段) 。发射毫米微波需要宽频带、大功率、低噪相位的本振源。毫米微波技术中常用的功率合成方式包括:空间合成型、电路合成型以及混合型。目前, 电路合成型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在我国低频段的微波中使用比较广泛。

2 数字微波通信的相关技术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采用微波作为信号传输载体, 主要传送的是数字信息。数字微波通信融合了微波以及SDH数字通信两者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的信号传输路线可以采用一条主干线加若干条分支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若干分支加一个枢纽站的形式。

按照微波通信系统中微波站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终端站、中继站以及分路站三个类型。其中中继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信号的接发, 具有调制解调设备的中继站称为再生中继站, 它具有极强的全线公务联络能力, 并负责向系统中心发送站信息。SDH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新的进步, SDH通信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与PDH系统比较相似, 但考虑到各自传输方式的区别, SDH的硬件布设也略有区别。

SDH数字微波通信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编码调制技术,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 自适应频域和时域均衡技术。由于微波采用的传输介质收到频带的限制, 只用采用更高状态的调制技术, 才能保证在有限的频带内传输SDH信息。微波中的多状态调制技术科有效增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 还可充分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此外为了有效提高单波道的传输速率, 双极化频率复用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然而在微波传输过程中若出现多径衰落, 则会降低信号的交叉极化识别率, 使微波信号出现交叉极化干扰,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采用多状态QAM调制策略时, 由于ITU-R此后建议不给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分配额外差错性能配额, 为了满足ITU-R的性能指针要求, 需要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解决多径衰落问题。在国内, 常用的抗多径衰落技术包括自适应均衡技术、分集接收技术等。对较低频段微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器件的集成化, 行业致力于打造小型化、微型化的便携式微波通信设备。而毫米波段的微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研究者忽略, 导致该技术目前尚不成熟, 还处于起步阶段。

3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

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时, 通常会用到微波扩频通信技术。微波扩频通信的使用频率范围为2.4~2.4835 GHz, 接入速率一般为64 kb/s~2Mb/s。这个频段的微波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需要经过“无委会”授权使用的自由频段, 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采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继续进行扩展频谱编码操作, 接下来对扩频后的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微波扩频技术首先是在军事领域的范围得到有效的应用, 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电子战的抗干扰, 后来逐步发展到民用领域。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建设投资少, 维护成本小, 组网灵活, 带宽很高, 设备的二次利用率高等, 系统具有极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调制措施共享频段, 该方式具有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能力, 可用于保密信息的传输。同时, 由于采用了伪随机噪声, 可增强信号的隐蔽性, 使得信号不容易被捕捉到。但是该系统要求每相邻的两个连接单位距离不能过远, 且需要保持相连单位之间不能有障碍物。

4 结语

微波通信是随着无线通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通信技术手段。微波通信具有成本低、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因而取得了广泛地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是用微波作为载体传送数字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 融合了微波以及SDH数字通信两者的优势。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采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继续进行扩展频谱编码操作, 接下来对扩频后的信息进行调制处理。总之, 微波通信应当深入总结自身的优势, 找准市场定位, 并深入改进和完善相应技术, 实现微波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桂花.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J].价值工程, 2010 (22) .

[2]陈财.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1 (02) .

[3]赵莉.浅谈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J].硅谷, 2009 (05) .

主要价值 篇9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绿地,大气,生态价值

1 引言

绿地是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 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被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1]。生态效益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补偿作用, 提高物种的再生能力, 维持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使人们从中得到环境整体性的效益 [1]。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包括维持碳氧平衡, 吸收有毒气体, 滞尘, 降低噪音, 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固土保土, 美学效益等许多方面。

近年来, 随着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不断增大, 二氧化碳作为含量最大的温室气体, 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减排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是一个很大的碳汇, 它对于稳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至关重要。氧气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是维持人类及大部分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利用二者的净差值影响着周围的大气, 对于平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以及地球表面的碳元素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 这与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以及其本身的生理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植物可吸收的多种有毒气体中尤以对二氧化硫的吸收作用最为突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解于人体的血液和其他黏液。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二氧化硫在氧化剂、光的作用下, 还会形成硫酸烟雾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 因此, 控制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是城市监测中的重要内容。而当绿地面积比较大时, 对于二氧化硫的消减是很明显的。北京市园林局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测定表明, 居民区二氧化硫浓度最高, 工厂区为次之, 绿化区则最低, 且比居民区低54.3%[2]。

滞尘是指绿地植物由于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 能够将飘过或存在于其上空的粉尘吸附或者滞留使其落在地面的作用, 即绿地的吸尘和降尘作用。研究表明, 各种不同郁闭度的片林的截滞作用, 郁闭度越大, 作用越明显。不同绿化覆盖率同样对粉尘有影响, 覆盖率越大, 影响的程度越大, 粉尘含量越低, 反之亦然[3]。粉尘是指大气中的固体颗粒, 属于大气组分中的强可变组分, 分为总悬浮颗粒物 (TSP, 粒径<100μm) 和沙粒 (粒径>100μm) , 而沙粒在没有风时不会存在于空气中, 通常不对其进行讨论。总悬浮颗粒物 (TSP) 包含了飘尘和降尘两部分, 降尘是指粒径在10~100μm的粉尘, 较易沉降, 对能见度有一定影响。而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 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的呼吸道, 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而总悬浮颗粒物 (TSP) 一直以来都是北京市大气质量的重点监测项目, 因此, 绿地减少大气中粉尘含量的的作用意义重大。

主要讨论北京市绿地对于大气系统在维持碳氧平衡, 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作用3个主要方面的生态作用, 并通过计算得出其相应的经济学价值, 以便更好的分析研究绿地的意义, 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数据及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2.1 固碳估算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用温室效应损失法和碳税法。

2.1.1 温室效应法

该方法是基于绿地可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的概念, 假设待测绿地消失, 计算相应的二氧化碳增加量造成的温室效应带来的损失, 并以这个损失的经济价值作为待测绿地的固碳价值。W. Neil Adger等于1995年曾运用此法对绿地的固碳价值进行过评估, 其计算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4]:

第一步, 先估算绿地的碳贮量。碳贮量是指碳元素在生物体中的贮藏量。与绿地的面积、密度、物种数目及用途有关。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给出的相关数据可知:截至2007年底, 全市的林地 (绿地) 总面积为105.33万hm2, 总碳储量为1.1亿t。

第二步, 确定碳吸收的经济价值。绿地通过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起到了减排的作用。在评估二氧化碳增加的未来损失方面, Nordhaus和Cline把气温变化与各种排放方案, 危害、功能减退及自然界的影响相联系, 并运用经济代价来表示这些影响, 进行了早期的研究, 后来, Frankhauser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和提炼, 估算了碳排放的经济价值约为20美元/t。即每排放1t碳, 损失20美元。由此, 可得出城市绿地固碳价值的计算式为[5]:

v=qp (1)

式中:V——城市绿地固碳价值;

q——碳释放量;

p——碳释放的价格。

而在此处绿地减少所带来的碳的释放量即为绿地存在时碳的吸收量。

2.1.2 碳税法

是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 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收税制度, 将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衡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价值损失。并且由此消减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有效地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起到了筹集资金的作用。其具体方法是将绿地每年固定的CO2总量与该国碳税率相乘, 即可得出该测定范围内绿地固定CO2的经济价值[6]。目前国际上有多种不同的碳税率, 如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实行的碳税率达170美元/t (C) , 国际上通常采用瑞典碳税率达150 美元/t (C) [7]。

虽然我国未颁布有关碳税的法令, 但是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碳税率大致进行估算北京市的绿地固碳价值。采用瑞典税率, 将碳税率换算为固定二氧化碳率为40.94美元/t。将二氧化碳固定量与二氧化碳的率相乘, 即可求得其生态价值。

2.2 放氧估算方法

绿地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输送氧气, 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本文采用目前较常用的工业制氧法与造林成本法对北京市绿地的放氧价值进行评估。

2.2.1 工业制氧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城市绿地所释放的氧气视为制氧厂所生产的成果, 按照制氧厂制造同样数量氧气的成本对其进行价值评估, 得出其相应的价值。我国工业制氧平均成本为400元/t[6]。

2.2.2 造林成本法

是用可以释放同等数量的氧气的绿地的成本来代替其他制造氧气的措施的成本, 从而得出绿地的放氧价值。我国的造林成本为325.93元/t (O) [6]。

2.3 吸收二氧化硫估算方法

首先计算北京市绿地年吸收二氧化硫量, 再用其与我国颁布的相应排污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比对。通过将年二氧化硫吸收量等价为若绿地消失的二氧化硫释放量, 根据相应的排污法令进行其价值估算。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阔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值为88.65kg/ (hm2·a) , 针叶林平均吸收能力值为215.60kg/hm2·a) , 松杉类平均吸收能力值为117.6kg/ (hm2·a) , 三者平均值为140.62kg/ (hm2·a) [8]。我国2003年2月颁布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9]中规定:2005年7月1日起, 每一污染当量二氧化硫征收标准为0.6元。该法还规定二氧化硫的污染当量值为0.95kg。

由此可将北京市绿地总面积与吸收二氧化硫能力相乘, 在与二氧化硫当量比对后计算其征收费用, 此处即视为生态效益。

2.4 滞尘估算方法

通过计算北京市绿地的年滞尘量与相关标准中对粉尘收费之积得到其滞尘的经济价值。张新献等得出1995年北京市平均每公顷绿地滞尘量为1.32t[10]。由此可计算出绿地年滞尘量。根据国家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值, 粉尘排污收费值为30元/t[11]。由此可求得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滞尘价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维持碳氧平衡

3.1.1 固碳

1) 造林成本法:截至2007年底, 绿地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量约为9670kt, 将此数值代入式 (1) , 可得: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固碳价值为:967×104×20=1.9340亿美元/a, 合人民币14.30亿元/a (以2007年11月26日, 汇率:1元∶1美元=1∶7.3942计) 。

2) 碳税法:将上述造林成本法中的全年二氧化碳固定量9670kt与二氧化碳率相乘, 可得: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为:967×104×40.94=3.958898亿美元/a, 合人民币29.27亿元 (以2007年11月26日, 汇率:1元∶1美元=1∶7.3942计) 。

3) 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平均可得, 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的固碳价值为: (14.30+29.27) /2=21.79亿元/a (以2007年11月26日, 汇率:1元∶1美元=1∶7.3942计) 。

3.1.2 放氧

1) 工业制氧法:

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给出的相关数据可知:截至2007年底, 全市的绿地年释放氧气量约为7060kt。由此可知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相应的年工业制氧价值为:706×400=282400万元/a=28.24亿元/a。

2) 造林成本法:

同理可知: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相应的造林成本为:706×325.93=229965.38万元/a=23.00亿元/a。

3) 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平均可得, 北京市绿地的放氧价值为:

(28.24+23.00) /2=25.62亿元/a。

3.1.3 固碳放氧整合分析 (见表1)

综上, 北京市绿地2007年在维持碳氧平很方面的总生态价值为21.97亿元/a+25.62亿元/a=47.41亿元/a。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生态贡献, 是维持城市基本大气环境稳定状态不可或缺的要素。

3.2 吸收二氧化硫

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给出的相关数据知:截至2007年底, 全市的林地 (绿地) 总面积为105.33万hm2。据此可计算出绿地年吸收二氧化硫的量: 绿地吸收二氧化硫量= (140.62×105.33×10000) /1000=148115.046t/a。即绿地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约148.115kt/a。

由此可求得北京市绿地以2007年为例的年二氧化硫吸收价值为:14.8115×10000×1000×0.6/0.95=9.3546×107元/a=9354.6万元/a。

3.3 滞尘

绿地滞尘量=1.32×105.33×10000=1390356 (t/a) 。即北京市绿地年滞尘1390.356kt/a。将其与粉尘排污收费额相乘, 可求得北京市绿地2007年的年滞尘价值为:139.0356×10000×30=4171.068万元/a。

4 讨论与结论

如表2所列, 北京市绿地在2007年相关数据为例的计算中, 所得到的维持碳氧平衡的年价值为47.41亿元/a, 吸收二氧化硫的年价值为9354.6万元/a, 滞尘的年价值为4171.068万元/a。以2007年为例的北京市绿地对大气的生态总价值=48.76亿元/a。其中维持碳氧平衡的生态价值占总生态价值的97.23%, 吸收二氧化硫的生态价值占总价值的1.91%, 滞尘能力的生态价值占总生态价值的0.86%。

由以上结果可知, 北京市城市绿地对于大气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 尤其是在维持碳氧平衡的问题上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市由于人口密集, 机动车总量大, 外源和本地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总量也较大, 空气质量常在超标临界线上波动。而绿地的对于大气的生态效益为辅助改善北京市大气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怎样合理规划城市绿地, 调整绿地房屋比例, 协调好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城市建设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当然, 由于本文讨论的仅是北京市绿地对于大气的三种主要生态作用的价值分析, 且引用数据来源不一, 存在一定的误差, 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 本文的结果仍很好的证实了绿地拥有着巨大的生态价值, 并且会在今后的和合理开发和建设下, 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岳恒, 黄瑞建, 陈波, 等.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0, 9 (4) :268.

[2]王晓晓.浅析城市基础设施对园林的需求[J].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3 (2) :14.

[3]粟志峰, 刘艳, 彭倩芳.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 2002:163.

[4]David W.Pearce and Jeremy J.Warford.World WithoutEnd: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Publish of the World Bank,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3:57-63.

[5]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84.

[6]陈波, 卢山.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8:687~688.

[7]王如松, 胡聃, 王祥荣, 等.城市生态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8]《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9]《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1号, 2003.2.28.

[10]张新献, 古润泽, 陈自新等.北京市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15.

主要价值 篇10

1 目前网络营销过程中影响顾客让渡价值提升的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 由于内部运行机制灵活, 经营规模较小, 对顾客的专注度要比大企业占有优势,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网络营销起步发展阶段, 还存在着一些影响顾客让渡价值提升的突出问题:

1.1“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缺乏, 尚不能满足顾客各种需求

一些中小企业跟着感觉走, 而没有理性地认识到网络营销本身就是一项系统营销管理工程, 只有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高效快捷满足顾客消费需求, 开发顾客的内在消费潜能, 制订出完善而优化的顾客需求服务体系, 并通过严格的执行来确保提供优质服务, 才能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从而赢得顾客, 抢占市场。当前一些企业还没有注意到网络营销模式的新变革的力度, 即相对于过去传统市场营销组合4P (产品、价格、分销、促销) 而革新出的新的营销组合4C (顾客、成本、方便、沟通) , 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这种连接企业与顾客的“超导体”, 更好地满足顾客对产品功能以及购买过程体验需求, 顾客获得更多“让渡价值”愿望得不到实现。

1.2 实质性交易少, 个性化服务较差

一些中小企业误读网络营销成本低的含义, 认为网络一通, 利润自来, 加之前期投入较大, 有的网络产品定价过高, 病缺乏有效的产品或服务的营销信息, 根本不能赢得顾客的点击率, 而呈现的是“病网站”、“瘫网站”、“死网站|”。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个性化服务较差, 更何谈“一对一”式服务, 尤其是一些顾客特质的服务要求得不到满足, 顾客让渡价值丧失的同时, 失去了一些难得的市场份额。

1.3 网络时空开发利用不够, 网络营销潜力挖掘不够

一些中小企业对网络资源开发利用上还仅仅停留在产品的网络广告、网络宣传促销上, 还没有深入开展网络服务、网络社区营销、网络信誉营销等网络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的巨大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透, 这样势必造成目标顾客期望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价值”的降低, 目标顾客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成本”的升高, 其实质是为目标顾客提供的“让渡价值”在下降, 致使企业不能更多地吸引目标顾客, 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激烈市场竞争的形势下, 不能更多地瓜分市场份额, 网络营销的虚拟市场优势逐步丧失。

2 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措施

2.1 搭建网络“制造”与“虚拟”平台, 满足顾客对企业产品功能及购买过程体验需求

(1) 完善信息反馈。发掘信息资源, 广泛收集网上信息, 开展网上市场调研, 保持与顾客双向沟通, 把握顾客真实的需求信息, 并将需求信息通过网络“制造”平台反馈到企业决策和生产部门, 通过网络加强与分销商联系, 促进商品在线销售, 使网络营销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

(2) 细分网络营销市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领域的不同顾客需求, 提供专门化网络营销商品。也可以针对顾客对企业产品创意构思、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提出的个性化需求, 发挥网络便捷性和互动性优势, 利用好网络“制造”平台搭建的网络环境, 扩大顾客参与面, 创意、设计和制造出顾客满意的新产品, 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3) 创设网络购买与实体购物相似环境。尽管网络营销具有“虚拟”的特点, 但中小企业应本着实用、有效原则, 既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形象展示, 更注重网站的营销服务、营销流程、用户互动、信息检索、客户体验等环节的实际应用, 使顾客体会出网站更加实用, 有效。顾客的体验包括感觉感官、情感、联想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 企业需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给顾客创设一种相似的购物环境, 发现顾客潜在的心里需求, 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释放顾客的购买心情, 创造一种愉悦的购买经历, 在满足顾客体验性需求过程中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2.2 搞活网络“交易”平台, 提升顾客个性化服务程度

(1) 制定有效的网络定价模式。网络“交易”平台给顾客提供的网络定价, 要体现顾客需求产品功能生产与商业成本市场可以接受的性能价格比, 即提供合适的性价比给顾客。中小企业要通过网络营销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库存采购费用等来降低营业运营成本, 提供比传统营销方式价格低得多的商品, 进而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2) 提供个性化服务程度。网络“交易”平台要克服传统营销方式个性化服务程度不够的弊端, 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交易服务, 体现企业和每一位顾客发展一种充满温情的关系, 让顾客随时调整自己的需求信息, 企业针对顾客的需求信息“量身订做”产品或服务方式, 并让顾客能够浏览网络“交易”平台, 随时跟踪自己的交易活动记录。

(3) 培养忠诚顾客。合理的网络定价, 加之高水平的个性化服务, 必然给中小企业带来一批忠诚客户。企业要定期回访这些客户, 并对这些客户重复性购买商品价格予以折扣等优惠, 巩固忠诚客户阵地的基础上, 扩大新客户领域。

2.3 拓展网络“时空”平台, 挖掘网络营销潜力

(1) 全面构建网络营销方式多样化体系。中小企业要拓展网络营销时空间, 积极开发“网络社区”等多样化网络营销方式, 针对“网络社区”用户积极的参与性、开放的资源分享性, 以及网民之间频繁的互动性, 借助线上/线下活动、事件讨论、话题引导等方式便利地开展网络营销,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2) 全力推进便利性购物。中小企业要拓展网络时空间, 让顾客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在网上了解企业提供有关本企业以及相关产品的品质线索及相应的企业信息数据等, 推动企业信誉的建立。中小企业还要最大限度地借用与之有生产关联的大型企业的关系, 在本企业网站中突出与某些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表明自己已经成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供应链团队中的一员, 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信誉营销迅速地得到顾客的认同。为顾客提供的交流界面必须友好清晰, 易于顾客操作。顾客在分析比较产品性价比后, 较快地做出购买决策。购物过程中要全部为顾客提供电子货币结算服务。这样大大减少顾客在购物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 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3) 全方位提供便利性售后服务。中小企业要拓展网络时空间, 把顾客便利性售后服务纳入网络营销时空范畴, 以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拉动网络销售, 针对售后顾客反映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顾客关心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网络呼叫中心等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对任何顾客的呼入信息做出及时反应, 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产品特性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出完整专业技术支持服务, 这样能有效地改善顾客服务, 不但方面、快捷, 而且费用较低, 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中影响顾客让渡价值提升的突出问题, 结合网络营销各种优势, 提出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顾客,让渡价值

参考文献

[1]尹丽萍, 肖霞.现代企业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3版.

[2]沈超.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10) .

上一篇:系统概述下一篇: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