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手段

2024-07-04

主要手段(精选十篇)

主要手段 篇1

一是严把政审关。接触中外客商、政府官员、协同单位、贵重商品较多, 执勤人员的形象和依法执勤水平往往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政治上的要求要严于和高于其他一般勤务, 必须搞好严格的政审, 切实把思想基础好、政策水平高、执勤能力强、执行纪律严的官兵精选到执勤一线。二是严把教育关。执行任务前, 要加强对官兵的政策法规教育, 组织部队认真学习执勤中的政策要求和法律规定, 努力把握好政策法规, 依据政策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同时还要结合任务实际, 进行必要的商务礼仪、常用外语对话学习。切实使官兵在遂行任务中始终做到原则把握准、文明程度高、任务完成好。三是严把训练关。要以任务为牵引, 加强针对性训练。练智能, 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快速判断反应;练技能, 训练规范的执勤动作, 以提高处置突发情况时的制敌本领;练体能, 强化身体耐力, 确保在高温、高寒、人员密集等环境条件下能连续作战。同时, 执行任务前, 还必须做好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 充分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详细制定执勤方案, 组织各项保障, 明确指挥、协同关系等工作。

二、技保到位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部队在现代条件下执行大型临时警卫勤务的科技含量, 对圆满完成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执勤部署中, 在警卫现场的重要部位、死角部位, 都要建立完备的监控系统, 监控的终端显示和控制要与前指的指挥平台连接, 使执勤人员可以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对执勤现场进行监视、录像、跟踪, 指挥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掌握情况, 提高对现场的调控能力, 提高指挥决策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在所有入口处, 要设置安检设施, 对进入馆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检测, 有效地识别危险品、爆炸物, 在第一现场进行处置, 防止流入人群酿成事件。要建立顺畅的通信、报警系统, 以便高效、便捷、保密地进行联络, 确保遇有情况能联得上、报得准、协同快。

三、组织严密

完成好大型经济贸易会议临时警卫任务, 要把握好用兵原则, 严密勤务组织。在勤务部署上应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采取外围设便衣哨, 屯聚充足的机动兵力, 运用便衣执勤与武装执勤相结合的方式, 按外围宽松式布控、主要出入口重点检查、场馆内便衣巡逻、驻地留有机动四个层次进行部署。从而保证外围哨兵能控制整体区域、巡逻哨兵能控制局部、机动兵力能随时增援, 暴力事件能武装处置的立体、无缝式部署。在人员编组上应坚持“合理搭配”的原则。执勤编组前, 要认真考核执勤人员的执勤能力, 摸清体能、技能、智能底数, 按照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党群搭配的原则进行编组, 并按执勤能力明确每组所属人员的具体任务, 做到定人、定位、定任务、定责任。通过缜密的勤务组织, 使处置更直接, 协同更便利, 封控更严密, 效能更显著。

四、指挥得力

关于员工激励的主要手段 篇2

20 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结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目标激励就是通过制订科学的发展目标,激励员工为之奋斗,最终达成目标,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激励方式。确立了发展目标,就明确了工作方向,促使广大员工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在进行目标激励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量化目标,防止目标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二是要注意将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绩效情况进行动态的反馈,并做出公正的评价,进一步坚定员工的信心,激励员工的热情,同时纠正工作的偏差。

二、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象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可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双潜在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断激励着员工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不懈奋斗。要深入挖掘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日常行为,靠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工作激情,逐渐把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而收入分配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则是决定物质激励成效的关键。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严格考核流程管理,实施公正的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工工资收入挂钩,逐步实现全员同工同酬,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用利益杠杆激励员工加倍努力,取得更好的业绩。同时,要积极开展评优树先活动,评选出责任心强、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人物,享受更加优厚的经济待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和激励作用,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进一步增强赶超先进、争创一流的豪情,在企业内部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行为激励

行动是无声的命令,领导的行为对广大员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不仅能够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树立领导权威,还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广大员工扎实工作。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禁止员工去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为促进企业发展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还要积极学习企业管理和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每一名员工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开拓创新,高效工作。

五、感情激励

感情激励就是通过强化感情交流沟通,协调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让员工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为强化感情激励,企业领导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员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一是要尊重员工。尊重的需要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要真正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主人,切实把尊重员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尊重员工的选择、尊重员工的创造,尊重员工的劳动,切实维护好员工的自尊。二是要信任员工。领导对员工的信任,能够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获得努力工作的动力之源。要从内心信任员工,相信他们会把工作做好;要学会适度放权,放手让员工去做。三是要关心支持员工。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员工做好日常工作。

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各有侧重。企业要结合实际,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遵循民主、公正的激励原则,综合运用多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发掘员工工作潜能,切实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不断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浅析英国殖民新西兰的主要手段 篇3

【关键词】英国 新西兰 殖民手段 影响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05-02

19世纪中叶,应毛利人酋长的求助,霍布森被派往新西兰处理事务,英国走出了殖民新西兰的切实的第一步。鉴于新西兰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以及国际和国内上的形势,英国为实现对新西兰的殖民,采取了比其他殖民地更多样的手段。

一、充满欺骗的协议方式——签订《怀唐伊条约》

英国殖民者到达新西兰后,为与当地人和平相处,英国代表霍布森总督与新西兰毛利人在怀唐伊签订了条约。该条约存在英文和毛利文两个文本。现今看到的毛利文本的内容主要是:

(一)(构成)大会之酋长,以及所有缺席大会之酋长,必须永远同意英格兰女王管理他们的土地。

(二)英格兰女王承认并保证新西兰酋长、部族和所有人民之土地、定居点和所有个人财产完整而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大会之酋长和所有其他酋长须得将购买此种土地——即,拥有土地之人按照自己和女王任命来购买土地的购买人所商定的价格而愿意出售之土地——之权力转交给女王。

(三)作为他们承认女王政府的回报,英格兰女王将保护所有新西兰土著人,并给予他们作为英格兰人民的同样权力。[1]

英文文本与毛利文本在一些关键点上大为不同。毛利文本条约的第一款只是规定英格兰女王管理新西兰的土地,只是管理权的让渡,但是英文版本的则是规定毛利人各酋长让出领土主权,成为主权的让渡。毛利版本的条约第二款中规定保障毛利人的财产的至高无上地位,其中也包含了宝藏,而宝藏中就包含了各种矿藏。而英文条款中只承诺,新西兰的各酋长及部族、家庭及个人完全而不受干扰地拥有对土地、森林产业、渔业及其他产业的绝对权利,丝毫未涉及到矿藏问题上。而且在土地问题上,声称保障毛利人的私人权利的英国王权并未如在条约中所规定的那样保障毛利人的土地所有权,相反的是英国在新西兰站穩脚跟后就不断通过购买或抢占的方式掠夺新西兰毛利人世代居住和享有的土地。

《怀唐伊条约》在新西兰建立了英国的法律体系,并且确立了殖民者与当地人之间的关系属性。很多毛利人认为《怀唐伊条约》是能够界定他们与欧洲关系的唯一合同。[2]

二、宗教信仰传播渗透方式

在殖民新西兰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二者齐头并进,传教士则始终是先锋。新西兰的毛利人拥有着模糊却强烈的原始宗教信仰,要让他们放弃原有宗教信仰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英国开始殖民新西兰后,殖民制度的建立无疑为传教士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宗教信仰和实践相似的特征在于其强制性。任何具有强制性的事物都有其社会起源。义务意味着命令,自然也意味着下达命令的权威,因为个体被迫按照某些规则行动,那么规则必然来自于某一强加于规则之上的道德权威。为了能够强加于规则之上,权威必然控制个体。否则,这种必然使人们屈服的影响力又从何处而来呢?”[3]传教士们利用土著人宗教中与自身宗教的相似性,逐渐与当地宗教和睦相处下来,传教的同时,先进的知识、文明也被带进新西兰,乐于接受新知识的毛利人渐渐向西方宗教靠拢。

在新西兰,西方的传教士几乎介入了当地人的所有社会活动与生活。欧洲传教士进入新西兰后,以宗教为手段,以传播构建西方现代文明为目标,以期达到民族征服的最终目的。

三、暴力战争方式

《怀唐伊条约》条约签订后不久,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殖民者到达新西兰后,淳朴善良的毛利人发现自己的土地正迅速落入白人之手。为捍卫自己的土地,毛利人反抗移民和殖民当局侵占与鲸吞土地的斗争一直进行着,但因毛利部落分散等缘故,这样的抗争显得非常零散。[4]因此,暴力战争一直不占殖民过程的主流。

但是,从1850年起,毛利人朴素的联合意识萌发,进而出现了毛利王运动。1858年,北部许多部落联合成立了他们的“毛利王国”,推举出一位酋长为国王,赋予这位国王阻止酋长们出卖部落土地的权力。1860年,在毛利人反对土地出售最为激烈的北岛怀塔拉地区爆发了毛利人与白人之间的战争,即“土地战争”。

暴力的战争虽不是英国殖民新西兰的主要手段,但是也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也加深了毛利人与白人之间的仇恨。但是作为殖民者,英国占领了新西兰绝大多数的肥沃土地,最终取得了殖民新西兰的胜利。

四、其他手段

殖民侵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则许多残酷的方式,英国在殖民的过程中也不例外。种族灭绝性的屠杀、奴役贩卖、引入疾病等手段在新西兰也并不罕见,在这些手段下,死亡的毛利人人数众多,但值得庆幸的是比起英国其他的殖民地,这些手段在新西兰运用的并不多。这使得新西兰土著人在英国殖民后还能保证种族延续并保住自身文化和语言。新西兰自身的文明进程虽被彻底影响但毕竟未能完全隔断。

英国殖民者的入侵虽然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毛利人自身发展的进程,摧毁了毛利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但是英国为新西兰带去了新的文明,包括管理制度、法律体系、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新西兰由一个原始落后的岛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一个有着较高文明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的国家。

参考文献:

[1]菲利帕·梅因·史密斯,傅有强译.新西兰史[M]. 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4页.

[2]王宇博,汪诗明,朱建君著.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大洋洲卷[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5页.

[3]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戏曲的主要表现手段——戏曲舞蹈 篇4

一、“圆”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圆为尚”,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圆就是一种除棱角化僵硬,在规矩中求变化的一种闭合而周会的图形。戏曲舞蹈以圆为基本行动的路线, 追求以小见大,以简胜繁,均匀和谐,对称平衡,点面结合, 主从有序。例如:山膀在拉开时的过程中,手和腰要运行一个圆;云手双臂揉球的转动过程中与手腕、目转相结合,构成大圆套小圆的圆,反映人们追求美的心理, 体现了戏曲舞蹈艺术的理性。

二、生活动作舞蹈化

戏曲舞蹈是把生活的动作舞蹈化,它丰富了戏曲的表演手段,展现了戏曲舞蹈独特的形体韵味,如:开门、 关门、上楼、下楼等生活动作,通过戏曲舞蹈的美化, 就把原本简单的肢体动作变化成优美的形体语言,加上各个行当的不同身段,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例如京剧《秋江》,就把古时人们撑船过江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白梢翁手持木桨,与一位急于追赶情人的青春少女陈妙常之间默契的配合,载歌载舞,无需任何布景,就活灵活现地营造出了滔滔江水,一叶扁舟在大江上追赶大船的生动情景。人物一高一低的起伏, 左摇右晃的摇摆,都是摆渡中自然的生活动作,通过这两个一老一少演员的舞蹈表演,便把大江上的风浪,陈妙常的惊恐,艄公的风趣和自信,表现得恰到好处。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先生曾对此剧评说:“这个戏的妙处就在于有歌有舞,无论怎么看,都是在船上。”

三、韵律化、节奏化的舞蹈动作

鲜明的节奏使戏曲舞蹈动作变得更加具有韵律,根据人物的身份、剧情不同,运用音乐节奏将舞蹈动作韵律化、节奏化,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戏曲动作融化在整体和谐的音乐节奏韵律中,戏曲舞蹈动作的动静结合,节奏是重要因素,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要素之一。 戏谚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戏曲舞蹈身段中的亮相, 也是一种静止的舞蹈,通过雕塑成的姿态和优美的造型, 凸显出人物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的精神状态,但在这静止的瞬间,却蕴含着动的因素。外形是静态的,心理却是复杂激烈的。因此,亮相是表现戏曲舞蹈动静结合的极具代表性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每一个锣鼓音乐让这些动作连起来,成为舞蹈。节奏将手、眼、身、法、步紧密串连与组织起来,形成了各种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各种感情的动态语言。

四、服装、道具的可舞性

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篇5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对色彩基础知识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明暗、冷暖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尝试进行风景,景物色彩画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增加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

色彩理论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作画的基本步骤,如何配色,用色。【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一. 引入新课

向学生提问都大自然中都知道哪些色彩,个色彩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天空中彩虹由什么颜色组成?

二. 进行色彩知识讲述()

1.色彩三原色:红 黄 蓝

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不可调和

色彩三不色:绿 紫 橙

2.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彩相貌。色相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有了不同的相貌特征,才有世界的五彩缤纷。红 橙 黄 绿 蓝 紫是最基本的色相,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二十四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仅限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如:同一色相加白色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蓝,浅蓝,白,黑,灰,白。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色相感越 明确,其纯度也越高。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

3色彩中影响色彩的几个因素()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色 有色的影响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要对色彩有 初步认识,通过欣赏学习幻灯片课件中相关图片,将其应运到实际生活

课题:构图

课型:讲授

教学年级:初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重点:构图形式、方法

教学准备:范画、教案

教学过程:

1、出示范画,导入新课

2、新课内容,重点板书

3、范画鼓舞,引导学生正确作画

4、课外兴趣测试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认识构图

2、引导学生学习构图规律与方法

3、使学生掌握构图技巧

4、使学生懂得分析、欣赏、运用构图 构图

一、概念

1、定义: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构图概念其内涵丰富,它包 括:

2、内涵:

(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艺术形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艺术形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艺术形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5)艺术形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二、常见构图形式

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

2、垂直式(严肃端庄)

3、S形(优雅有变化)

4、三角形(正三角较空,锐角刺激)

5、长方形(人工化有较强和谐感)

6、圆形(饱和有张力)

7、辐射(有纵深感)

8、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

9、渐次式(有韵律感)

10、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

三、构图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黄金构图法:“品”字形和三七律。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1)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 细。(2)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3)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3、关于视点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的作用是把 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应是画面的主题所在,但它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主体的需要,可以放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点上,不论放在何处,周围物体的延伸线都要向这个点集中。

四、构图 【中国构图】

绘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都要有章法、布局。在绘画中,所谓章法、布局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

例如三远、疏密聚散、勾股构图等等,具体都是因题因人而异。

主要手段 篇6

关键词:制度的正义性;责任感教化;人文教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048—02

“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无冲突的乌托邦社会状态,而是既充满丰富多样性或差异性的价值张力、又能够以社会“自组织”和个人道德自律的方式加以化解和升华的正义社会、责任社会和道德理想社会。它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甚至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1]。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们内心的精神心理和谐最终会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稳定与和谐更为复杂和更为长远的内在因素。所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事情,而且也是道德伦理的事情。具体说来,道德教化维护现代社会稳定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制度的正义性:奠定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柏拉图那里,公正范畴不仅是伦理上的,也是政治上的,道德和政治、个人和国家是一致的,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则是国家的缩影。就公正而言,“一个合乎公正的人和一个合乎公正的国家并无不同,两者都是相似的”[2]。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公正的国家,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圣贤,只要有公正的社会制度,它能够对违反社会公正的行为作出制裁,就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稳定与进步。

正义的制度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和维护,才能起到保障社会稳定的功能。纵观人类历史,霸王的条款一向由强者制定,民主的法规则往往由弱者抗争所得。任何制度的确立都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协调、互相平衡的结果,是一种利益的整合与调整,其中不乏有长久生命力的较为合理的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以公平和正义为前提的。从理论基础上讲,因为社会公正是人的基本利益需要,它对人具有重要的人格尊严价值、机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社会公正是社会政治稳定的自主力量和价值基础,反映在社会成员的心中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力量。“那些参与着这些制度安排的人们就获得了一种相应的正义感和努力维护这种制度的欲望”,“促进稳定性的那些力量将(朝向某种极限地)日益增强”,该社会就越容易稳定[3]。所以,公正是科学稳定观的基石,强调的是一种以社会公正为基石的社会机体的自主性稳定。

从社会实践上讲,缺乏公正的社会难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公平和正义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稳定的深厚基础。古今中外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剧烈的利益矛盾,甚至暴力冲突。一旦社会的尖锐利益冲突演化成剧烈的政治冲突,社会稳定就失去了起码的保障。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4]。

二、责任感教化:增强人们维护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进行责任感教化首先要求人们树立公民意识,培养秩序感。公民意识是指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追求的自觉反映。它必然产生对公民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权利及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认知,以及对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理想化追求。它包含着对制度合理性、正当性的价值判断和确认。公民意识使社会伦理价值能够有效地制度化,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体的内在道德品格的培养。

社会个人的秩序感的养成不仅强调在社会秩序中社会个体是完全的采纳者,同时还强调个人是社会秩序的创造者[5]。人类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处于一种能动的自觉、自为状态,并表现为高级复杂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人类创立了自己特有的规则和秩序,但在这些规则和秩序面前又不是盲目采纳的,任何一种制度和秩序的确立及存续必须建立在社会成员的正当性、合理性价值评判和选择的基础上,如果它违背社会公认的起码的情理和最低限度的价值准则,人们就会像创立它那样再把它毁灭。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在于要在全社会树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价值伦理坐标,并使之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耦合的伦理秩序。

2.信用体系的健全能够提高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信用社会以制度和道德保障专家系统的“正确性”来维持社会稳定。一个社会的信任体系是否健全稳固直接影响到该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人类已经超越了“面对面”的人际关系模式,更多直接面对的是伴随现代化社会而来的各种抽象体系。对多重抽象系统信任已成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即便这种信任不稳定,也能为制度的有效运转提供润滑剂,减少运转的成本。“缺乏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一个系统(经济的、法律的或政治的)需要信任作为输入条件。没有信任,系统就无法在不确定性和有风险的环境中激发起支持性行动。”[6] 在现代社会,信任是主动争取和主动维持得来的。秩序存在为信任的建立提供了稳定的活动空间,并减低了信任各方的风险[7]。

3.还有一种责任是每个公民都应有自觉维护正义的责任感。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中说道:“……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歌咏那一群烈女。”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是。邪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邪恶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麻木、怯懦与忍让。如果“欺软怕硬”盛行,“邪不压正”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感是社会公正与稳定的保障,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三、人文教化:稳定社会的手段与目的更加人性化

“人文”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人文教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人作为一种存在有自身的目的。由人组成的国家当然也有目的,而且人的目的和国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于善,“这种善对于个人和城邦可能是同一的”[8]。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学同伦理学联在一起了。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尼各马科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开篇。“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8]这是《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开篇语。《政治学》的开篇是:“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9] 可见,政治与伦理有着对善的诉求。

道德的力量通过榜样的示范、引导来发挥作用,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形成。只有一个自觉追求德性的人,才有能力在具体的道德境遇中信守准则、实践自己的道德价值。“在德性和法则之间还有另一种关键性的联系,因为只有对于拥有正义等德性的人而言,才可能理解如何去运用准则。”[10] 道德规则只有在拥有德性或道德品格的人的行为中起到道德规范的作用。

人文教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待异文化的宽容,在制度建设上表现为主张一种宽容的政治文化,来取代冲突型的政治文化。当人们达到一定的规模数量可以构成社会时,作为一个整体,人们总是根据多数人的意志和决定来采取行动的。社会主义政治秩序主张多数人统治,列宁曾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绝大多数人享受民主,对那些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分子实行强力镇压,即把他们排斥于民主外——这就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下形态改变了的民主。”[11] 英国学者阿克顿在《自由与权力》一书中指出,“今日之宽容是指什么?它是指宽容者的一种美德,还是指因为各派势均力敌,只好承认宽容?在我看来,情况似乎经常是,当它实际上是指后者时,我们却以为它是指前者。我的自由主义承认人人皆有权坚持己见,同时也让我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要告诉他们何谓最好的意见。”[12]

参考文献:

[1]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2]余涌.道德权利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0.

[3]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56-500.

[4]曲洪志,刘伟亮.论文化建设与社会稳定[J].社会主义研究,2006,(5).

[5]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54.

[6]尼克拉斯·卢曼.熟悉、信赖、信任:问题与替代选择[G] //郑也夫.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30.

[7]杨冬雪,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7.

[8]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

[10]Maclntyre,A(1998)After Virtue,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p.152.

[1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247.

[12][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93.

主要手段 篇7

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模式 (Activity-based Lan guage Teaching Approach) 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使他们掌握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和自我更新能力。其特点如下:

1. 新的教学手段。

活动式的外语教学以学生自主为前提, 以教学活动为杠杆,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语言能力为支点, 以挖掘和培养语言能力为目的。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 强调教育和发展的责任对受教育者的回归。

2. 新的教学模式。

模式强调教学研究的开放性。在接受美学 (Received Aesthetics) 和课堂研究 (Classroom Research) 理论中,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首位, 教师自觉地将学生对教学的反应视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 关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课堂反应, 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 实施个别化、个性化教育;既对教学论研究, 又对学习论研究, 还对多变量研究。活动式外语教学突出师生共同认识到Learning by doing的道理, 语言教学的实践性。语言课堂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 是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是使用语言的主人。

3. 融合各种外语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节的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强调学生自主, 达到“内强英语文化素质, 外强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 模式强调三点: (1) 学生课堂活动比例75%以上, 使整个课堂活动化; (2) 多种教学法的有效综合; (3) 开展学生互教互学的交互式教学, 发挥学生自身的教师作用。

二、实施原则

作为一种模式, 不能一成不变, 应是动态的, 可随机整合。

1. 将学生课堂活动比例提高75%以上。需要训练的是学生, 不是老师。教师看似“轻闲”了, 实际是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分析课文重点, 还是解答练习中的难点、疑点, 需要教师加倍做好“三备” (备课、备学生、备方法) 的工作, 寻求最佳的知识和能力载体。

2. 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安排扩大信息量, 形式多样, 方法灵活, 给学生以新的兴奋点、新的焦虑感, 促进学习正迁移。

3. 课堂回归原则———将课堂还给学生。课上可讲故事、复述故事、微型演讲。操作方法:每次安排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值日报告 (内容不限, 不超过3分钟) , 课上脱稿讲述, 然后请一两位同学简单复述或提问, 或是同学给以评判, 前后时间5分钟左右。这样做可以确保学生的口语、听力训练经常化、制度化, 又可以起到上正课前的Warming-up, 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4. 活动的设计要注意鼓励课堂里的交际。鼓励课堂里的交际的最佳策略是消除教室的局限性。交际化课堂活动主要指problem-solving tasks, communicative tasks, productive tasks三种, 难度逐一加大, 要求越来越高, 将学生置于全新的、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交际活动过程之中,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交际化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小组活动。

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吸收。反思的涵盖面甚广, 既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又指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反思, 也指对教学效果或学习效果的反思。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必要经常作自我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吸收。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 在实践中汲取。教师对教学过程随时总结, 为课堂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实践及分析

此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大胆地尝试, 勇于突破。下面的教学案例 (一套选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案, 一套是活动式外语教学教案) , 分别是对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Book) 1 A中的Unit 1 Lesson 1进行教学。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案:Unit 1 Lesson 1

Step 1 Introduction

1.If you are a new teacher...,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Hello, everyone.My name’s...I’m y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year.

2.Go around the class and get individual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Say Hello/What’s your name?Nice meeting you, etc.

Step 2 Dialogue

Tell the students what we are going to listen.Play the tape to find the questions:What questions does Bill ask?What’s your name?Which school were you at last year?Do you know him (Bob White) ?Listen one more time to the tape and get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Harry;Center School;they were in the same class) .Go through the dialogue with the students.Deal with any language points.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Then practice in pairs.

Step 3 Presentation

Ask two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Find out their names.make introductions:

T: (S1) I want to introduce my friend. (S2) I want to introduce my friend.

S 1:Hello.%%%%%%%%%%%S 2:Hello.

Repeat with other students.Play the tape of the second dialogue in Part 1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Then let them practice it.

Do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pairs.

Step 4 Practice

Students work in small groups introducing each other.

Step 5 Oral practice

Part 2.Work with the whole class.Ask different students:What did you do in the summer holidays?Let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If you wish, get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ree or four sentences saying what their partners did in the summer holidays.

Step 6 Workbook

WB Lesson 1, Ex.2 and 3.First do the exercises in pair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See the key to the exercises.

Step 7 Consolidation

Revise the dialogues.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similar dialogues.

Homework

Finish the homework exercises.

Write down the answers to Ex.1 in the exercise book.

活动式外语教学教案:Unit 1 Lesson 1

Activity 1:Daily Report Military Training

Activity 2:Describe a person in the class

4 students in one group/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Write d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 in the class but not in this group.

Activity 3:Listening 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Ask&answer the questions.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greeting.

Activity 4:Know more things about any student in the class

4 students in one group.

Questionnaire&survey: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which...?/what...?/when...?/whether/if...?/how...?/ (place where you live/your ex-school/good films you see good books you read/your daily routine/your plan for next week/your courses/your hobby/your family)

Homework:

1.Think of what you did in the summer vacation.

2.Please make a school timetable in English.

Point out what subjects you like and have studied before.

本课是对话教学, 交际功能是相互介绍, 训练重点是问句的表达, 围绕着两个重点设置, 4个活动。

活动1:谈谈军训感受、同学间的关系, 引出活动:猜人。活动2:练习如何介绍, 强调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引出活动:听力训练。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活动3:听力训练。对话作为听力材料处理, 听两个人的相互介绍, 是活动2的延伸, 处理了教材, 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活动4:以进一步了解班内的学生为内容的主题, 训练学生疑问句的表达, 强调小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作业的设置为下节课活动的开展做准备。

在备课的过程中, 所有活动设置强调单元的整体性, 而不是以每一节课为主体, 以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功能为中心,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灵活性很大, 不拘泥于语言材料本身, 要全面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只有从教学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 灵活使用, 自主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结语

教师在课前预见、课中课后关注学生的反应或反馈, 视之为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的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改变自我, 重塑自我。每单元以活动进行操练, 其效果比让教师精讲细说、学生死记硬背要好得多。必须指出,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教会任何其它东西都来得强, 使学生不再依赖自己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小组活动式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 这种教的效果往往比教师教的效果还好。因为同学间的操练活动使学生承受更少的心理压力, 能使操练方式更多样化和趣味化, 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利用无意的注意, 小组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过程, 从而更自觉、更主动、更自主地学习。研究和实践表明, 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会互相纠正各自语言中的错误, 学习者会把经过纠正的语言材料吸收进去。国外教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 中国留学生每当遇到这类讨论活动就会怯场,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

所以, 开展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自我决策、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能力;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挑战, 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 并将其整合在不同的课型当中。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实施原则,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和分析, 说明该模式的优势, 强调教育与发展的责任对受教育者的回归,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以造就和培养“有能力之人”。

关键词:活动,主要手段,外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Jacques, C., Adamson, B.英语第一册 (上) 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主要手段 篇8

一、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手段

1. 折旧计提不当。

(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 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 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 按所发生的必要支出转入固定资产, 并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经常未将自建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并未计提折旧, 造成少提折旧虚增利润。

(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 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常有企业为掩饰停产、财务状况恶化等不良情况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 借款费用核算不当。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 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的核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费用化, 另一种情况是资本化。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 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 则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其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 不是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 而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直至购建重新开始, 再将其后至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 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账面利润, 常常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 以少列支出降低成本。

3. 收入确认方法不当。

销售商品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承担的主要风险和获得的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如, 某上市公司2×07年上半年B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6 301万元, 其中, 通过甲公司采购原料和销售B产品的金额分别为7.71亿元和8.45亿元, 分别占该上市公司B产品原料总采购量的90%和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98%。可见, 甲公司直接左右该上市公司的生存。上市公司通过甲公司进口原材料与销售产品, 销售总金额比进口的总金额多出0.74亿元。如果简单地进行抵销, 该上市公司的往来款余额不应超过0.74亿元, 但是, 该上市公司应收甲公司账款的余额为5.29亿元, 这说明该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甲公司却没收到回款。同时, 该上市公司预付甲公司采购原料的货款为0.82亿元。如果真如该上市公司所说产品供不应求, 就更不会有上述欠款情况发生, 这说明该公司涉嫌虚构收入。

4.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当。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当也是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手段之一, 主要表现为:

(1) 利用计提减值准备, 将以前年度虚增的利润以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冲回, 既不影响当期经营成果, 又能轻松摆脱虚增利润的嫌疑。

例如, 某公司披露2×07年年报, 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00 000万元, 其中本年度对关联单位计提坏账准备65 000万元, 对非关联单位计提35 000万元。该公司董事会解释, 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是由于与这些单位联系不上或债权人资不抵债。但关联单位2×07年度应收账款增加了13 436万元, 非关联单位2×07年度应收账款增加了4 496万元, 两者相加一共有17 932万元, 远远高于2×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 187万元。这不得不使我们产生以下疑问:2×07年度应收账款增加数较主营业务收入多出的14 745万元是由于这些债权单位2×07年度从该公司借款形成的, 还是因该公司以前年度的经营亏损从其他科目转入形成的?该公司明明知道这些单位联系不上或资不抵债, 却仍与这些单位发生如此大金额的应收账款, 这说明该公司有利用计提坏账准备之际处理以前年度虚增收入, 以冲回以前年度虚增利润之嫌。

(2) 编制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理由, 为以后年度减亏盈利创造条件。即某些企业采取的是“洗大澡”手法, “小亏不如大亏, 大亏意味着未来盈利”。

5. 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当。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当将其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母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50%权益性资本或被母公司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均应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 但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除外。但在实际操作中, 个别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未将应合并的亏损子公司进行合并, 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从而虚增资产和利润。

二、如何通过审计程序发现会计舞弊现象

笔者认为, 滥用会计政策主要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会计舞弊者特别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受罚程度较轻, 造假成本较低;大部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股一股独大, 所有者与经营者缺乏相互制约机制, 给高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为此, 应通过以下审计程序发现会计舞弊行为:

1.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评价, 以及时发现并协助被审计单位纠正控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通常, 一个组织若同时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则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就比较健全, 发生会计舞弊的几率就较小。然而, 需要审计人员揭露的会计舞弊行为绝大部分是由管理层策划、执行的。当管理当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内部控制因被逾越而失去功能时, 因依赖内部控制系统而得出的所有结论均应重新被审视。

2. 审计过程中应持有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 可采纳“错误与舞弊推定”原则, 即未搜索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充分考虑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而不应依赖以往审计中对管理层、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审计人员要用事实来确认是否有滥用会计政策、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具体过程应包括:对有关重大交易的文件记录进行检查时, 对文件记录的性质和范围的选择保持敏感;有意识地通过其他信息验证管理层对重大事项作出的解释或声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审计风险评估。

为了获取用于识别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 审计人员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 (1) 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以及内部的其他相关人员, 了解治理层如何监督管理层对舞弊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过程。 (2) 考虑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素,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复杂程度、所有权结构及所处行业等, 以确定舞弊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 (3) 应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对客户提供的各种具有内在勾稽关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有助于发现重大误差。审计人员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 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例如, 出现显著高于同期同行业平均利润率, 或者缺乏合理基础的大幅度扭亏或过快的利润增长等现象。审计人员应当在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

4. 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评价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如果认为不适当, 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修改审计程序。在作出评价时, 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项目组内部是否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就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信息或情形进行了适当沟通。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趋势或关系, 尤其是与期末确认的收入或利润有关的异常趋势或关系。审计人员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发现的错报是否表明在某一特定领域存在舞弊导致的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错报是舞弊或可能是舞弊导致的, 即使错报金额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大, 审计人员仍应考虑错报涉及的人员在被审计单位中的职位问题。如果错报涉及较高级别的管理层, 即使错报金额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大, 也可能表明存在更具广泛影响的问题, 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事项对审计的影响。

5. 加强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1) 管理层沟通。审计人员应当获取管理层的书面声明, 如果发现舞弊或获取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 审计人员应当尽早将此类事项与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沟通, 拟沟通的管理层应当比涉嫌舞弊人员至少高出一个级别。

(2) 治理层沟通。如果发现舞弊涉及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员工以及其舞弊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员, 审计人员应当尽早将此类事项与治理层沟通。

审计人员应实施科学、正确的审计程序, 以识别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问题, 给报告使用人提供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摘要: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手段, 提出审计人员应实施哪些审计程序来发现这种会计舞弊现象。

关键词:会计政策,审计程序,利润操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主要手段 篇9

考风是社会风气在考试领域的表现, 考试风气的根本匡正离不开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我们要充分认识考风考纪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标本兼治。当前的紧要任务是要解决考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对违纪舞弊行为的研究, 掌握其规律,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有效地防范和制止各种违纪舞弊行为。

一、当前人事考试中考生的主要违纪舞弊手段

我们经过广泛认真地调查研究, 总结出考生违纪舞弊的主要办法有以下五种:

(一) 考生本人不具备报考条件, 伪造有关证件和证明骗取考试资格

有的考生想参加某项人事考试 (在执业、职业资格考试中此类现象较多) , 或因自己学历低、或因专业不符、或因工作年限不够, 为了达到报考目的, 花钱或托人伪造身分证和学历证明以及工作年限证明。

(二) 考生为骗取考试合格成绩, 找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

有的考生自己不努力学习, 却想取得考试合格成绩, 于是就想方设法寻找认为能行的其他人冒充自己去参加考试。例如在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中, 找外语水平好的在校学生或其他人替考;在执业 (职业) 资格考试中, 找专业水平高的或已经考过合格的人代替自己考试;还有就是找社会上的“枪手”替考。替考作弊的主要手段是伪造身分证, 采取张冠李戴改换照片的手法。

(三) 考生携带与考试有关的教材、资料等在考场内抄袭

有的考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看书学习上, 而是挖空心思想在考场内寻机抄教材、资料。甚至有的将有关资料和教材用复印机多次复印成微型的所谓“掌中宝” (即能握在手里别人看不到的折叠小抄) 伺机偷看抄袭。

(四) 考生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与考场外联系, 接收发送考试答案

有的考生找关系好、水平高的充当“枪手”或花钱雇专业“枪手”同时报名参加考试。在考试开始后, “枪手”在很短时间内, 或将答案写在草纸上, 或抄在准考证空白处, 然后离开考场, 找地方向考场内考生传送考试答案, 考生本人则利用手机短信息接收功能伺机偷看。更有甚者, 为了躲过监考人员的视线, 采用“耳机”来接收考试答案信息, 这种做法隐蔽性极强, 不认真长时间观察, 很难发现。

(五) 考生事先串通监考人员协助其在考试时作弊

有的考生事先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找到监考人员, 让其考试时为他 (她) 传递有关考试答案的纸条, 或将认为答得好的别人的答题卡、答题纸、本等拿给其供抄袭, 有的监考人员还在考场门口站岗放哨为其打掩护。

二、违纪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

要根除考试违纪舞弊行为, 必须从教育、防范、惩处三方面入手。

(一) 加强学习、宣传、教育

首先要在考试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广大人事考试干部的头脑, 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观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鞭策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经得起“人情关”、“金钱关”的考验, 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通过学习教育和监督, 树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爱岗敬业的人事考试干部良好形象, 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的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考试队伍, 为人事考试的客观公正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 完善制度, 建立责任制, 严格责任追究

制度是管理的主要依据, 也是实管理者行为的准则。从严治考, 必须着重从完善制度方面来规范教务人员的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内部目标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 从制度上和程序上进一步规范考试中心的日常工作, 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明确考区、考点、考场的职责, 明确每一名考务人员的责任, 层层签订责任书, 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三) 从严从细规范考务操作程序, 把握重点教务操作环节

首先要把好考试报名关, 对报考人员进行认真细致的资格审查, 严防替考、陪考人员混进来。二要合理安排考点、考场, 科学编排考号, 注意避免将同一单位、同时报名的人员排在一起。三要抓住对考前、考中、考后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堵塞一切可能引发作弊的漏洞。应考人员入场时要严格检查, 严禁将书籍、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前必须认真核对应考人员身份证、准考证, 特别是针对替考现象要采取“一查二看三询问四照相”的办法 (即查身份证、准考证是否齐全, 看是否与本人一致, 询问考生报名单位的基本情况, 对疑为替考的人员拍摄相片后与报名档案核对。在有应考人员交卷出场后的考试时间里, 要加强对考场的监控, 严防通讯工具作弊。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先核对试卷题卡, 再组织应考人员离场。

(四) 建立多方互动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大考试监督力度

考试主管部门要采取建章立制、定期检查、随时抽查、举报、查办违纪案件等手段, 加大对考试管理机构的监督力度。上级考试管理机构也要驾驶对下级考试管理机构的监督。各级考试管理机构要公开办事程序, 公布有关的考试政策、法规、纪律以及对坭人员的处置决定等,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主动邀请人大、纪检等部门参与考试的全程监督, 壮大声威, 加大力度。在考试期间, 要通过设立巡视组、稽查组、楼层巡视人员, 设立举报信箱, 公布举报电话等手段, 形成考生、监考、流动监考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

(五) 严格执行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从严查处各种违纪舞弊行为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为考试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是我们整治人事考试环境, 实现依法治考, 有效地遏制违纪舞弊行为的有力武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定》的重要意义, 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要动用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规定》的宣传工作。二是要结合本地区考试的实际, 制定相应措施和配套办法。三是要严格执法, 认真查处各种违纪舞弊行为。

(六) 丰富技术手段, 改进考试方法

考场监控中使用手机探测仪、屏蔽器、指纹识别仪、摄像机等设备, 提高对通讯工具作弊的监控力度和对替考的识别能力;报名采用数码摄像作为应考人员的原始信息, 打印准考证和合格证书时均采用此信息, 有效地预防替考。在试卷设计上采用A、B试卷和A、B两种答题卡, 以此加大考场内传抄和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的难度。试题内容方面, 适当增加主观题所占比例, 增加相互抄袭作弊的难度。考试方法上, 实行“无纸化”考试。在当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基础上, 尽早实现职称外语、经济等考试“无纸化”。评卷方面, 机读阅卷经努力实现雷同卡的确认;主观试卷要推广网络阅卷。

(七) 堵疏结合, 深化服务

模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确立服务意识, 拓宽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耐心向广大考生宣传、介绍、解释考试有关政策、条件, 让考生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报考类别、级别。二是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 积极鼓励引导广大考生参加考前培训, 努力从根本上提高考生业务素质和应试能力。三是从当地实际出发, 在考试政策、条件上不搞一刀切, 对年龄偏大、工作地偏僻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适当照顾, 如放宽外语合格证书使用年限、制定本省、本地条件等, 缓解考试压力。

摘要:各类考试中的违纪现象经常发生, 考生为了达到其目的, 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违纪现象严重影响着考试的社会环境和人才的评价。为了有效的防范违纪的发生, 本文重点从考试的宣传工作开始到考试结束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要根除考试违纪舞弊行为, 必须从教育、防范、惩处三方面入手, 使考试工作科学的成为评价机制到人才资源开发的真正目的。

主要手段 篇10

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1.1 网络自身的特点

网络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如果一个青少年不会上网聊天、不会玩游戏, 很可能会遭到身边的同学或者是朋友的嘲讽, 会让他们觉得自卑。其次, 网络上遍布了五花八门的娱乐信息, 网络上各种类型的游戏和电影等对青少年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第三, 网络给青少年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 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由地发挥、为所欲为, 展示他们的个性。第四, 在网络中聊天可以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 不怕因为说错话而被人笑话, 因为他们可以轻松地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最后, 通过网络游戏的升级, 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积分或者更好的装备,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从而越玩越上瘾。

1.1.2 学校教育体系的不健全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 学校不得不作出妥协, 学校教育体现了很强的功利性, 青少年在他们的小学至高中阶段都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很多学校在开始课程的时候都以统考为主要目的, 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当学生接触到网络这样的新鲜事物时, 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力, 面对网络里的各种信息, 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 反而极易沉溺于网络。

1.1.3 家庭情感的缺失

被人关心, 尤其是亲人的关心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家长忙于事业、努力工作、拼命挣钱。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挣了足够的钱就能给孩子好的生活, 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很多家长背井离乡, 他们一年到头一直忙于打工挣钱, 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怀, 更多的表现为金钱和物质的满足。再加上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放学回家后往往是独自一人玩耍, 得不到同伴的理解。当孩子在生活和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和倾诉对象, 长此以往便会对成功和未来失去信心。而当他们发现通过网络聊天可以获得很多人的关心和安慰, 通过网络游戏可以得到成功的快感, 久而久之, 便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1.1.4 青少年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不强, 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一旦他们脱离家庭和学校的束缚, 当他们接触到新鲜的网络世界时, 很容易的在同伴的影响下随波逐流,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越陷越深, 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1.2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1.2.1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生理方面的危害

青少年将大量精力专注于网络世界, 休息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有的甚至是昼夜不分的上网, 最终会导致他们的内分泌紊乱, 身体的抵抗能力急剧下降, 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在电脑前久坐, 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脊柱弯曲变形等身体不适, 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发育。

1.2.2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危害

网络上的游戏大多是以暴力和攻击类型的为主, 青少年一旦沉迷于这些网络游戏中, 那些劲爆、刺激的游戏场面会使他们道德意识变得模糊, 很难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他们潜意识里会误认为现实和虚拟的网络是一样的, 这种错误的意识形态一旦在他们脑子里产生, 极易产生暴力犯罪行为, 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1.2.3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危害

青少年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很多青少年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网络上, 有的甚至于经常逃课上网, 以至于荒废了学业, 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将来无法很好地立足于社会, 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日趋严重,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2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抑制

2.1 体育运动能够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

体育运动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青少年基本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加上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 可以提高青少年参与运动健身的兴趣, 充实课余文化生活,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与网络接触的时间, 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网瘾。

2.2 体育运动能使青少年有强烈的身心愉悦感

运动愉悦感是一种十分舒畅的心理状态, 当他达到这种状态时, 他的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 忘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从而会放下心里的困惑和不愉快, 有很强的自我满足感, 伴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 让身体从里到外都处于十分流畅的状态。运动愉悦感的会使青少年会将自己的兴趣和专注力投放于体育运动来, 既能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 又能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3 体育运动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一般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它通常是由年纪相仿或者有着相同爱好的个体组成的一个团体, 他们以获得比赛的胜利作为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长此以往, 团队成员们互相认同, 在失败时互相安慰, 胜利时一起拥抱庆祝。此外, 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一项特征是过程的连续性:首先, 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过程的连续性, 它包括动作的初步掌握阶段、发展和提升阶段以及强化和灵活运用这三个阶段。其次, 是体育运动的终身性, 个体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的毕业, 有的到研究生时期都要接受学校体育教育。另外, 大部分人从学校毕业后, 甚至到人的晚年都要进行运动参与。第三, 学习和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过程是由不会到会、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运用自如的过程。同时, 因为这个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使青少年很容易对体育运动产生认同感, 爆发出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有助于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所获得的真实归属感来源于现实社会, 与在网络中所获得的虚拟归属感相比, 明显是前者更加的让他们觉得更踏实、更可靠。

2.4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 青少年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好的帮助, 并且关乎到他们将来能否健康幸福的生活。青少年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还可以帮助他们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情绪的稳定以及注意力的提高。另外, 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成功体验、失败经历、身体劳累、极点的到达、运动损伤的发生, 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精神品质, 帮助他们辩证地认知客观世界, 并将这些品质运用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比如如何接触和使用网络。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青少年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运动中所获得的良好体验, 对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感觉充实, 一定程度上分散他们对于网络的注意力。此外, 通过体育运动中与同伴的相互沟通交流、鼓励和帮助以及赢得比赛所获得成就感, 能让青少年觉得在运动中所获得的满足感不亚于网络上所获得的, 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 健康、合理地利用网络, 达到预防他们网络成瘾的目的。

3.2 建议

3.2.1 大力发展家庭体育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运动, 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还能促进亲人之间彼此的沟通与交流, 增进了感情, 丰富了家庭生活。家长首先应该要发挥带头作用, 多购买体育器材, 带头参加体育运动, 做好模范, 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3.2.2 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的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 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作业, 比如在上篮球课的时候,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观看NBA比赛直播或者录像, 将自己的完成的观后感交给老师, 提出自己对于篮球比赛的独到见解。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 能够使他们间接或直接地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并且还能预防他们沉迷于网络。

3.2.3 积极推广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的推广要以每个家庭为基本单位, 以广大青少年人群为主体,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放体育场馆, 包括城市广场、公园、风景区、和学校等。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各个社区或者村委会的人口数量和实际情况, 完善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保证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 还应该多鼓励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单位, 比如一些大型的企业、大型超市等兴建一些体育健身广场, 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各级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安排一些义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为有需要的家庭和个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提高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每季度或者半年开展一次群众性的趣味体育比赛, 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离开电脑参与体育运动, 以减少他们接触网络的时间。

3.2.4 家庭、学校、社会加强互动

以学校为主要负责人, 建立网站, 并设多个子版块, 比如学生的学习版块、生活版块、社会版块以及体育运动版块等。学生家长通过登录学习与生活版块, 可以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反过来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掌握学生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通过社会版块, 家长和学校还可以举报学校周边的一些不良黑网吧, 并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对这些网吧的整改和关停。通过体育运动版块, 家长和学校可以这平台掌握学生在校或者在家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 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他们远离网络,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文才.大学生网络成瘾性与体育成瘾性行为的比较[J].体育学刊, 2003 (6) :72.

[2]刘翠花.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与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180.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4]陶宏开.应试教育成网瘾之源[N].新民晚报, 2005 (2) :25.

[5]卫根泉.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138.

[6]林华, 郭聪, 李兵.浅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处方[J].2006 (1) :88.

[7]马元.用体育运动戒除网瘾的可行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0 (9) :5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要手段】相关文章:

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05-28

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07-15

手段04-11

电教手段05-29

具体手段05-15

金融手段05-26

对比手段05-27

培养手段05-29

制作手段06-08

观察手段06-13

上一篇:接地阻抗测量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