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课教学反思

2024-04-09

导读课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导读课教学反思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篇2:导读课教学反思

“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篇3:导读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课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 每单元课文前都有一篇单元导语, 目的就是通过导语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从中了解一些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何谓“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 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 在教师带领下, 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 孕育求知欲望。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趣, 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单元基本需要两周时间, 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 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二导读, 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 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 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形成单元主旋律。三导学, 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 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四导行, 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应进行指导, 可分组进行, 增强针对性) , 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 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作为整组教学的第一环节——单元导读, 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而有度地进行单元导读, 直接关系到整组课文学习的实效。在单元整组课堂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单元导读策略进行了探索。

现以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导读课的设计为例, 谈谈对导读课教学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包含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照片,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文物保护展开交流, 以写导游词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的不多, 如果只是就教材教教材, 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感悟我国文化的魅力, 而且学习兴趣不会持久, 因此, 导读课的激趣就显得很重要了。通过展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 可以把学生引领进学习的快乐王国, 使他们如临其境, 明确本组课文学习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起到良好的引领效果。

三、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与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导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把三篇课文的学习与积累运用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单元导读课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在单元主题周围,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以此调动学生对单元整体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 了解单元主题;感知三篇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增强民族自豪感。

3.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 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六、课时准备: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视频, 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整组课文。

八、教学流程:

(一) 初读导语, 揭示主题 (导趣)

1. 师:大家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

生:告诉我们本组讲什么。

生:告诉我们怎样学习。

教师小结:大家可不要小看单元导语, 它是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概括。就好像我们前进路上的路标, 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读懂了导语, 我们就会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胸有成竹。下面, 同学们就来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读, 想一想, 它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 生自由读。

3. 师:孩子们, 谁来说说, 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板书:我国的“世界遗产”)

4.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世界遗产”? (指名答)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世界遗产的?看看单元导语中的解释。画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 再齐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确认为“世界遗产”, 号召全人类要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5. 师:

你们知道吗?截至2003年7月, 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已有40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来读读85~86页的资料袋 (出示) , 从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呢?世界遗产分哪几类?每一类都有几处? (学生读读看看)

我国有这么多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怎能不骄傲自豪呢?同学们, 世界遗产中有的风景迷人, 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我国的“世界遗产”, 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吧!

6. 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世界遗产”图片。

⑴欣赏了这么多的世界遗产, 现在向你的同桌说说最熟悉 (最喜欢、向往……) 的世界遗产是什么?

⑵本单元介绍了哪几处“世界遗产”?板书课文题目。

其实还有后面的选读课文——五彩池、迷人的张家界。课文用“迷人”来形容张家界, 那么, 我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几处独具魅力的世界遗产呢?我们读读课文, 再把你想到或找到的形容词写在课题旁。

(二) 自由读书, 自主感悟 (导读)

师:按老师的要求快速浏览三篇课文。

交流板书:雄伟壮观的长城、景色秀丽的颐和园、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这么精彩, 说明你们读书很认真, 接下来再认真读读单元导语。

(三) 读导语, 明确学习任务 (导学)

再读单元导语, 看看这组课文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在书上画一画。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 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搜集我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怎么学。)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下面再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读一读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继续读文) 你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师:老师将在两周时间里带领大家去饱览中华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此时我们更需要一张明确的学习“线路图”, 各小组一起讨论并设计。 (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谁的设计最好。

生:我们小组的设计是先预习了解, 再查资料验证。如在《长城》一课中, 先阅读课文, 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至于有没有像作者所说的那么伟大, 堪称为奇迹, 当然要通过查资料来验证。

(教师板书:先预习了解, 再查资料验证。)

生:我们小组事先搜集我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再具体认识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 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板书:先搜集资料, 再具体认识课文。)

生:我们小组想通过阅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也试着写写我们游览过的名胜古迹。

(教师板书:先阅读课文, 学习写法, 学以致用。)

生:我们小组想在这次文化之旅中把课文当旅游景点, 把综合性学习活动当作旅馆, 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当成导游词。

师:看来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世界遗产之旅”有了很好的开始。而这些学习“线路图”又为打开这扇巨大的文化宝库之门, 送上了一把金钥匙。

(四) 做好学习计划, 激发阅读期待 (导行)

再读导语, 激发情感,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将要学习的内容, 做好学习准备。

通过这一节导读课, 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学习完本单元, 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地学好每一篇课文, 我们应该在课下做点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生:反复读课文, 自学生字, 积累词句, 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和课后出示的问题读书感悟, 理解内容。

生:自学略读课文时, 多读几遍, 能读懂课文。

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了解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 积累材料,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生:着手查找有关资料, 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然后整理保存。

篇4: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初探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窗边的小豆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2011版新颁《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曹文轩先生也曾说过“老师的责任,就是将好书推荐给孩子,教他们怎样辨别图书,怎样培养一种优质的阅读姿态。”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节导读课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导读

导读课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如果在导读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内容,甚至部分精华,而且也大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剩下多少呢?他们又有几分兴趣想去读懂这本书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呈现太多的结果,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致会更高些,从而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引导孩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变“要我读”为 “我要读”。[2]首先,我出示巴学园的图片加相应背景音乐,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学园,让孩子感知这所学校的奇特,从而导入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其次,我巧妙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本书第2个故事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学生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还从中认识了一个淘气、顽皮、好奇、好动的小豆豆。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既感亲切又十分同情,再出示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图片、引导学生看封底,了解长大后的小豆豆即作者的卓越成就,联系小时候的小豆豆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为什么成年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这样就让学生非常想了解小豆豆的成长历程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的阅读期待也为后面的精读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看目录导读,激发阅读热情,一个个标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我选择一个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了解小豆豆由于好奇心而干出了许多让人发笑的事以及面对小豆豆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时小林校长的做法,从而感受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巴学园的向往;最后,通过介绍,向学生推荐小豆豆系列丛书,让导读更深一步,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入手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3]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因而在导读课中,我们要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教会学生怎样从封面、目录、书脊、封底了解一本书

例如我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作者,再看封底,封底上往往会有一些对一本书的评论或作者的一些介绍等内容,这本书就是对作者黑柳彻子的一些介绍,接着再引导看书的目录,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从封面、封底、目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通过看封面、封底、目录对一本书做初步的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在导读课中,教师也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的渗透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我带学生去细读了书中一个小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并从中引领学生通过说读书感悟、赏故事语言、品故事人物三方面来阅读故事,在精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赏析人物、认识小林校长时,我则采用自由读,然后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来品读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让学生“悦读”起来,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也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篇5: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一

我认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者“铺垫课”。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还可以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单元导读课对我及学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 “以诚待人”。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教他们以诚待人,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启示,所以这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单元导读课要注重整合性。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以诚待人”进行的:由讲导读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这些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还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二

“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起始课”。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教师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用“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上一遭,大概浏览一下本单元内所有的课文内容。

“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单元导读课”设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板块,即“解读导语,通览课文,寻找相关链接”三大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力争做到组组课文导读的形式和内容都各有不同。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三

单元导读课这一课型,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的尝试。第一单元导读课的目标一是对这一单元“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是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把本课的教学环节设定为四个: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二、揭示主题,明确任务;三、初次默读,完成导读卡;四、全班交流,升华情感;五、总结方法。五个教学环节,不多也不少,在整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导学卡时,我发现由于四年级学生写字比较慢,理解能力也稍差,再加上第一次接触单元导读卡,全班三十八名学生,居然有十四名学生没有读懂导读卡,填写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所以我就想,在课上应该在在读课文完成导读卡的同时,加强指导对使用导读卡的指导。另外,在小组合作方面,也缺乏点拨、指导。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性也缺少一定的体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突出亮点,教学的一些过程缺少课堂的体现,如,学生的读书方法,(虽然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但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也应有适当的教学提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更有利于今后的精读课、略读课、和单元整理课及单元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应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好单元导读课,使单元教学各种课型合理有机的成为一体,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篇6:导读课教学反思

这本书的封面,是三个小主人公:罗伯塔、彼得和菲莉丝朝着九点十五分的“青龙”挥手,因为,他们认为,“青龙”能给含冤入狱的爸爸带去爱和关心。这本书的封面就让我十分感动。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老先生,是每天都在“青龙”上的一位旅客,孩子们每天准时向“青龙”挥手,老先生也每天朝他们挥手告别、回答,就这样,孩子们与老先生成为了朋友。妈妈生病了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给妈妈送了一大篮的东西;还有一次为了俄罗斯的“犯人”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帮助“犯人”找到了妻儿;为了爸爸求助,老先生就帮助爸爸回到家中。老先生不仅帮了孩子的忙,孩子们也帮了老先生两个大忙;给老先生的孙子治病、帮助老先生最喜爱、最敬佩的作家。所以,这些事就抵消了。付出根本不是交换,而一种人情。

孩子们在这里也认识了许多好朋友,都是先付出了,再收获了友情,得到了帮助……付出真诚、收获真诚;付出诚信,收获诚信;付出友谊,收获友谊……

上一篇:准军事化管理总结下一篇:按摩店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