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

2022-07-03

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资信的发展,形成的“微文化”已经跃进时代的前列,正在对大众、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不断更新吸纳新生事物,受“微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教学形态——微课,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微课使教育教学进入了另一层次的革新,它不单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帮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 篇1:

中学语文自读课教学浅谈

编号:H1(2012)16-03-04

作者:危国强

自读课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相辅相成,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自读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中。因此在设计自读课型的教学时,应以讲读课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

一、关于自读课课型

1.课型的分类:语文课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也比较复杂。何为课型?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分类的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课型划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可分为阅读课、作文课、听话课、说话课、练习课、复习课和考试课等。阅读课又分为精讲课、略读课、导读课、速读课和自读课等。作文课又分为指导课、评讲课和修改课等。不同内容的课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内容逻辑,因而又有课型的不同结构。

2.自读课课型的特点:语文自读课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从授课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与教读课、作文课、复习课、活动课、口语课、多媒体辅导教学课等课型并列的一种课型 。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课”上所学习到的方法。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讨论形式是自读课课型的一种做法。

二、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何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较为稳定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桥梁作用。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应具有直观的、简约的、完整的特征;从功能上看应具有优效的、可操作的、开放的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质量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健康人格。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意识、自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

(三)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二中344500)

作者:危国强

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 篇2:

微课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创新应用探析

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资信的发展,形成的“微文化”已经跃进时代的前列,正在对大众、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不断更新吸纳新生事物,受“微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教学形态——微课,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微课使教育教学进入了另一层次的革新,它不单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帮助。它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推动下,给予教育更大扩展空间,将优质教学资源以一种新的载体开展的教育形式,它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呈现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可以更大范围的共享资源,增加了教育教学在课堂上的活力和传播能力。微课已經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模式,一个有力的补充。众所周知,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機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各个环节与微课相结合,与传统语文教学优势互补,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微课中有语文,语文中有微课,它将与实体语文教学互补,这就是我们这个微时代的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是成山之垒土,基础中的基础,语文知识需要积累,更要巩固,复习是语文知识巩固的重要一步,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巧妙的引入微课,把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化为一个一个的视频段落,势必对于语文知识的巩固大有裨益。

一、因材施教,让微课在语文复习中有所作为

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材”,根植于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新沃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网络和电子设备,学习更依赖电子辅助工具,而除了学习以外的大部分时间,更是被网络占据。微课时代,学生对多媒体更容易接受,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虽然已经采用了高度信息集成的教学手段和空前庞大的教学资源。但,精巧的微课,以其立体真实的感受让语文知识“跃然纸上”,新颖活泼的教授方式,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正如叶澜对于教育的期望——“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将微课引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论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不论是基础知识点、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还是写作,微课的影响无处不在。微课使学生既产生了兴趣,又有真实感,学生们对有微课形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欣然接受,而语文教学则事半功倍,效果显而易见,微课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但,微课的作用远不止于辅助语文新知识的教学,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微课同样可以发挥它的作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有师生的互动;而课下,学生们的生活却被手机,网络游戏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还是欠缺的,不能自觉的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效果也会有影响。如果,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入微课,那么,被手机和网络游戏占去的时间就有可能逐渐减少,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课下巩固知识上来。

二、教学相长,微课伴师生再创造

萧伯纳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在初中语文复习中,不仅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微课在语文复习中,根据不同知识内容,通过简短而突出的鲜明影像音效,创设一个主旨明确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自然使学生乐于、善于、易于接受,依托微课的媒体作用,采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相结合模式,翻转了教学流程,翻转了师生角色,也翻转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复习初中语文知识,利用微课再现,唤起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梳理知识点时,通过事前训练,发现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不足,运用微课,再次梳理,弥补漏洞。同时,教师在复习中发现学生遗漏新知识的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考虑刻录与剪辑,选择合适的展示风格,用微课记录知识的传授过程,将语文知识复习的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成效。

三、学而不厌,共享泛在的微课资源

网络的超时空性,给我们提供了能够情景再现的教学资源。传统的资源保存方式在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耗了知识的分量,也会出现歧义。微课作为一种泛在学习方式,并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深刻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而且视频片段的真实性,可以帮助我们无限的传播知识,分享交流。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一经运用便交口称誉,被各门学科加以利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能让学生通过立体的学习方式巩固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去获取知识,及时纠正偏差,孜孜不倦,这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了。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根据自身实际量体裁衣,已熟练的知识可以略过,薄弱的知识可以反复学习,多次回放。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设想,师者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主导者,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网络数据的积累和统计,教师也可以了解微课资源利用情况和信息反馈,与常规测验相结合,更加深刻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做出正确教学效果评估,取精剔冗,给予语文微课教学客观评价。

语文,是让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爱它,在于它源远流长的优秀艺术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举世惊叹的文化结晶;恨它,因为需要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有时耗费大量精力也难有成果,所以,语文教学的重担,绝非狭小的书本范围的教学。作为教师,不但要具备匠人精湛的基本功,还要有文学的艺术情怀,更要有赶超时代的创造性精神。强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参考借鉴新的微课技术,掌握微课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创造性的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制成高品质的微课资源,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引擎和内驱力,也是自我发展提升的客观要求。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利用微课,但语文教学不等于微课。语文教学主要还在于教师培养专业的技能,还要积淀人文素养,说来简单,但实际操作绝非一日之功,不可操之过急。

微課,以一种泛在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资源累积传播,微课资源以一定的结构顺序和网页“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把这样的泛在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希望给同仁些微启示,切忌忽略了語文复习这一教学环节,微课的使用可以使语文教学的整体层次都有所提高;更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在每一板块的知识点上都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2]倪文锦:《文化强国与语文教材改革》,语文出版社2015版。

[3]何以聪:《语文教学论评论集》,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页。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学书简》,教育科学出版1980年版第214页。

[5]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6]张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分析》,《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5(10)。

[7]郑惠玲:《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3)。

[8]郭闽红:《微时代,大课堂——关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与评价》,《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6)。

[9]凌晔:《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荆轲刺秦王实例分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6(3)。

[10]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5(12)。

[11]王建国:《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广西教育》,2015(45)。

[12]李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

[13]李雪婧:《试论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科研》, 2016(12)。

[14]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

陈华,安徽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学教师。

作者:陈华

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 篇3:

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文章阐述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探究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而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阐述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是针对特定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知识内容的教学形式,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设计精致、示范案例经典、以自主学习为主、制作简便实用等特点,可应用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小结拓展等环节。微课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视频以及惟妙惟肖的音频可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微课的教学价值显而易见,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微课,因为微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并应用微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微课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1.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而基于信息化的微课可以提供一臂之力。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并理解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与这篇文学作品之间隔着久远的历史,因此,背诵、理解的难度比较大。为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借助微课开展教学,首先向学生播放名家朗诵的《岳阳楼记》音频,让学生通过充满感情的朗诵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然后通过多媒体分别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以及岳阳楼的修建背景,最后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现代岳阳楼的风采。由此,这种立体的教学实践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了解到课文以外的文学常识、历史知识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设计和学生阅历的不足,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让学生形成多元的感受、理解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领悟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强大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启发、引领学生走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真正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价值取向,并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起到积极的熏陶作用。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删掉?对此,学生心存疑虑。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分别找到两幅以大海为背景的图片,一幅图片显示的海面平静而神秘,而另一幅图片显示的海面乌云密布。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这两幅生动的图片之后,再结合教师的课文内容分析,轻松领悟到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处环境描写暗示人物渴盼与兴奋的心情,而第二处环境描写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两处鲜明而生动的环境描写,勾画出人物不同的心境,因此,不仅不能删掉,还缺一不可。由此,教师借助微课的图片展示,并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理解课文主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的图文声像功能,生动呈现课文的意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例如,《看云识天气》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学会看云识天气。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于是,教师利用微课的视频功能,向学生展示10种基本类型的云:积云、层云、层积云、高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积雨云。学生通过这段视频对云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并产生极大探究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切入课文主题,引领学生揭开各种云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三、 微课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可利用微课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如何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给學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微课具有强大的图文声像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其生动呈现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而仅凭教师的口语表达,很难将苏州园林的魅力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微课视频,将与苏州园林相关的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还可以穿插相关背景内容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出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2.可利用微課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段微视频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以及微视频内容探究文中描写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和两次叹气的意义。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并朗读课文,能生动感知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并对文章中心思想产生感性认知。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中心思想,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可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烘托的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黄河波澜壮阔的情境,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黄河水的“风吼马叫”,对黄河心生敬畏,并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 结语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并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蒋晗.微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王路路.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3]何俊.微课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席全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J].天津教育,2019(34).

[5]杨春梅.微课介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途径探析[J].成才之路,2016(29).

[6]邢鋆.微时代 大课堂——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16(18).

Key words: microlecture; Chinese class;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efficiency; strategy

作者:马兰

上一篇:卓越工程师园林专业论文下一篇:阅读引读法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