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

2024-05-26

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精选9篇)

篇1: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

语文示范课听评课记录

(一)日前聆听了我校古苑老师一年级的“生本”示范课,感受颇深,真切体验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听课中我感觉到古苑老师的教学中人文性凸现明显。在此,我想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本课从目标来看,有两个大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首先是老师的示范读,然后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伙伴听,接着是录音示范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小组展示读;全班读;每一次的读都使得学生知道自己读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每一次读都要求学生指读,读的形式多样,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读中感知了课文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寓识字于游戏中。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生本教学的重点。本课教材识字量是相当大的。古苑老师采取了多个小游戏,寓识字于游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组内互帮互学,然后小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戏识字,有开火车识字,一环紧扣一环是识字认字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古苑老师的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古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要求更高,这节课古苑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高,组织课堂非常强。她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前师生交流中,“谁的小手最听话?谁的小手最灵巧?翻书比赛等。”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的准备习惯。

这次听课对我的震撼很大,教学是要充满热情,充满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去保持这种热情,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语文示范课听评课记录

(一)梅江区鸿都小学

李瑞雪

日前,梅江区“名师班”语文听评课小组在我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校巫小娜老师为名师们展示了一节语文课,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巫老师的这节课所选的教材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课文《文天祥》,这一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本应是“学堂”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共现场,而且课堂是因学生而设,学生占了极大部分,教师只是来为学服务的,所以“课堂”应当是“学堂”,而不该是“讲堂”。小学生的课堂更应当是适合儿童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力避各种变相的以“讲”代“学”。越俎代庖的结果,虽然由教师授予确实会比让学生探究来得简捷、清晰,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的重大教育价值却因此丧失殆尽。所以,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儿童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因为有许多事情虽可以由别人代替,唯独学习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巫老师以“感悟文天祥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说,小组成员互相补充。随后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这就是“以学代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满足,在满足中扎扎实实地实现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

二、“教本”其实即“学本”

课本是一课之本,但课本应该是“教本”还是“学本”,是“教材”还是“学材”,这也是走向“生本”的以学评教的一个关注点。

课本是供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学本”。巫老师发掘了课文中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极大兴趣。这节课,我们发现,学生对爱国英雄古诗,爱国名言、爱国成语、爱国诗词极感兴趣,收集的资源相当丰富,所有这些都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儿童觉得特别亲切,使课本成了真正的“学本”。充分发挥课本是“学本”的作用,引导孩子们去广泛地阅读,去读懂。这种可贵的“读懂”,就得最充分地发挥“教本”是“学本”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如“讲懂”(听老师讲答)、“看懂”(看实物、看录像)所无法代替的。

三、“教法”应转化为“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不仅对学生在校内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学生学法的掌握,是要通过教师的教法来转化生成的。教的方法应当就是学的方法,这就是“教法学法化”。

教师以教法来启示、引领学生的学法,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巫老师的这节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勤于动脑动笔,进行划、批、写的读书习惯;积累和整理资料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争辩的习惯;学会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

这节课仍需努力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要及时补充自己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要敢于质疑;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仍需加强。

篇2: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

时间:2013男3月

记录人:杨婷

授课教师:付小惠

授课内容:《小石潭记》

听课教师:杨婷罗光亮王艳玲何兴旺 李波

评课内容:

杨婷: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

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罗光亮: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王艳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篇3: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

中学英语 听评课 问题 对策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教育变革的主要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因而,课堂观察已成为了解教师和学生行为变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听评课活动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实际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中学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听评课活动也为中学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了解、发现、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听评课活动对于提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学校的听评课活动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以海南省某中学为例,通过问卷、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式,发现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深入海口市某中学调查,历时近一年,共参与该中学英语听评课活动8次,观察记录约2万字;共发放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访谈时间约5个小时,访谈文字记录约2.5万字。然后对这些资料按主题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并结合研究者个人的观察和体会,最终将问题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发现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认真观察记录的人数和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的人数三个指标上。整体来看,研究者参与的8次活动出勤率都较高,平均出勤率达96%。主要原因在于每次组织的活动都在周二下午没课的时间,而且教研组长会严格考勤。尽管第一个指标(整体出勤率)较高,但第二个指标,即认真观察记录的人数比例则比较低。观察记录显示,8次活动全程认真观察并记录的比例仅占总人数的42%,多数教师只有部分时间在认真观察,极少数教师全程在忙于与活动无关的事务,如写教案、批改作业、发呆和玩手机等。访谈中部分教师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活动本身不够有吸引力,活动在组织和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有教师认为原因在于教师们普遍工作量过大,疲于应付,没有太多精力花在听评课活动上。而第三个指标则更低,积极参与讨论并公开发言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1%,包括活动的组织者和上公开课的教师。受访教师认为活动的组织和活动设计上的问题打击了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理论素养较低,评价的时候完全靠个人经验和感受,担心没有理论依据的评论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此外,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也使得教师们不知从何评起。

2.活动组织不严密

多数受访教师认为听评课活动在组织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制度不完善,对于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学校或者年级组没有相对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保障,使得活动成了教学活动之外的“负担”,尽管行政命令和严格的考勤能迫使教师出席,但无法激发教师真正参与的积极性。奖惩制度的缺失使上公开课的教师人选成了最大的难题,教师们总是互相推诿。找不到上公开课的教师往往使活动一再改期。其次是活动信息通知不到位。尽管活动有相对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时间的变化比较大,且往往只提前一天通知,甚至当天上午才通知,使得教师们没有时间做相应的准备。部分教师在入场之前对于要听的课是几年级的、什么课型等信息都一无所知,因而无法保证听课的效果。

3.活动设计不合理

一方面,听评课活动缺乏整体设计,使得每次活动的主题不突出,课型的选择过于随意,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由于缺乏一年或一个学期的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整体设计和规划,教师们无法提前获得下次活动的任何信息,也无法提前做任何的准备,多次活动之后教师们普遍感觉还在原地打转,没有太大进展,而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活动的实施过程也缺乏规划,实施过程简单随意。教研组长认为出现以上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教研活动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规划设计教研活动对于教研组的所有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须要熟悉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给予支持,才能将活动设计得更加合理。实施方面则面临更大的困难,主要就是缺乏制度保障,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设计好的活动环节往往因为没人参与而不了了之。

4.评价标准不统一

对于听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数教师缺乏课堂观察的技巧和方法,只是简单地记录教学步骤,因而导致无法准确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又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儿”是很多老师的困惑。而评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没有确定的评价范围,导致评价范围过大或过小,没有任何侧重点;二是个别老师顾忌较多,一味地表扬,不敢提出不足和建议;三是抓不住主要问题,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个别字词的发音或者拼写上;四是多数教师认为由于听课前准备不足,听课过程中又没有针对性地记录,加上评价标准不统一,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评价能力有限,于是选择了沉默,不参与评价和讨论。评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得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效果并不明显,教师们普遍感觉收获不大。

二、相应的对策

以上提到几个方面的问题显然无法一步到位地解决,须要做好长期打算,从基础建设抓起,按照行动研究的方法,先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新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评估效果是否有所改善,还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基于以上提到的的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1.完善听评课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加强宣传,提高教学研究意识,强调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重要性。学校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其次,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建立和完善听评课制度。学校应制定完整的教研组听评课制度,使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常态化,应将其作为除了正常授课以外最重要的教学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将听评课活动中教师的表现纳入年度评优体系,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等,以保证教师参与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研组要制定较为完整规范的听评课管理规范和实施方案,设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保证听评课活动在管理和实施层面有章可循。

2.加强组织,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一方面,要在学校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教研组的管理原则的规范下,做好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组织工作。如以学期为单位提前制定听评课活动的实施计划,将时间和地点印在教师的课表上,如有变化,提前通知。要求教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如听课用的教材、提前备课的教案等。调整听评课活动的时间,以保证大家可以充分参与讨论。在活动次数的整体安排上不宜过多,由于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可以考虑每月两次:一次小型研讨,一次大型听评课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敢于将自己的真实课堂展示出来。也可以尝试开辟网络平台让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并在教研组年度评优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倾斜。此外,如原有的教研组长工作量过大,可以增设一个专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副组长,也可以邀请几位年轻教师参与组织活动,保证组织工作全面、周到、具体,从组织上为听评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3.优化活动总体设计,保证活动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首先,要对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进行总体设计和论证,建立完整的实施方案。提前确定活动的次数、主题、实施方式等。将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方案做成校本培训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方案。因此,方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这项工作需要邀请大学里专门从事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参与,也可以向其他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学习。总之听评课的总体规划一定要清晰、科学、合理。其次,在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下,具体实施过程也要有完整的实施步骤,以保证每次活动的有效性。建议在听评课活动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小型的教材研习活动,研习之前先让大家提前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本单元和本课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分析每个活动的目的和优缺点等。然后组织大家进行集体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解。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要求每位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之前手里都有自己的教案设计,这样老师们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上课教师的教案进行对比,以保证听课的效果。此外,听评课活动要与实际教学的进度保持一致,尽量不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量。

4.优化观察及评价过程,确保活动有效

首先,可邀请校外相关专家在听课之前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侧重点制定教学观察表,让听课的教师按照观察表上的要求进行观察。观察表大致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实施效果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细化。或者从不同侧面,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师话语、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若制定观察表有困难,也可以阅读一下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观察表。或者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导教师进行有效观察,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你觉得目标达到了吗?为什么?”或“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是什么?为什么喜欢”等,无论是否有特定的观察表,听课之前确定观察的侧重点非常重要,一是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获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评价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评课活动的组织和程序也显得十分重要,主持人首先应该感谢上课的教师,无论上课效果如何,他(她)的付出和努力都应该得到赞赏,以营造一种互相欣赏和学习的积极氛围。然后应该请上课的老师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实施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最好通知他(她)提前准备,以保证临场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其他教师更清楚地了解这节课的细节。到自由发言时间,主持人应要求大家按照“三个一”的评价方式来评课:即每位教师的发言都应该包括一个优点、一点不足和一点建议,并稍作解释,言简意赅。切忌长篇大论毫无重点,或只说缺点不说优点,进行大肆的批评,从而引起上课教师的反感,既不利于团队的团结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方面的进步。再次,为保证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发言,每次活动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让教师发言,如让上课的老师邀请某位教师发言等,使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能有机会充分互动。最后,主持人应该发挥主要作用,既要保证讨论的方向是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又要保证讨论的效果,同时还要顾及到上课教师的积极性,不能评一节课伤一个人。

三、小结

听评课活动为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了解、发现、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而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听评课活动的实施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自我专业发展,同时对于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9).

[2] 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

[3] 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4] 马士新.对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4).

篇4:听评课记录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猜猜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哪里旅游?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生字、书空笔顺、齐读

2、指名读词语,齐读,男女生赛度。

3、出示课件,现在天气怎么样?教师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看了森林图片,有什么感受?

5、我们来到森林的草地上,看到了什么?(蘑菇)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蘑菇?你看到的蘑菇像什么?书本哪句话表明?结合动作指导读,学生齐读。

6、在草地上你还看到了什么?(七星瓢虫、水珠、蜗牛等)

7、往大树看,你看到什么?(木耳)课本中那个词语说明木耳很多?(爬满)学生示意“爬满”的动作,在结合动作指导读。

8、你还能看到什么?(红果)红果的动作是什么?(枕着)学生示意“枕着”的动作,指导读,齐读,指名读。

9、在葡萄藤上看到了什么?(葡萄)葡萄在雨后是什么样子的?

10、结合动作,齐读课文

三、品德教育

1、森林的物产有很多,能给我们人类的生活提供什么?

2、我们要如何保护森林?

四、小结

板书: 雨后的森林

蘑菇 撑开 小伞

木耳 爬满 老树

红果 枕着 绿叶

葡萄 滴着 水珠 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评价:

1、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

2、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极高,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的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共同的家

一、图画导入,激发情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看啊?看,他们是谁?(出示白云、禾苗、小鸟、鱼儿图)

2、这些小家伙可调皮啦!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愿意帮它们找到家吗?

3、(出示卡片“家”)同学们再看,这个是什么字呀?你们怎么认识的?

4、谁能帮它找个好朋友?(大家、家庭、家里„„)

5、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自主读文,认识生字

过渡:它们的家呀,其实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里,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自由地读读一次课文,用心地想就一定能找到它们的家了。

1、借助拼音读儿歌,把要求认识的字用圈出来。

2、小组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生字、词语。

①课件出示生字:共、同、家、土、禾、苗、地、球、树、林。

词语:蓝天、白云、大海、地球、共同、土地、禾苗、树林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③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出示课文,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三、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好几次课文,跟老师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能提出一个问题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1)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白云的家在哪?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好像看到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在飘,带着喜爱之情去读就能读好了。

生按要求练读。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欣赏动画:禾苗在土地茁壮成长)师:同学们能像刚才学习那样提出一些问题吗?(预设学生可能会仿照教师提出问题:禾苗的家在哪?,有学生提出后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禾苗的家是土地。)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土地是禾苗的家吗?(因为土地给禾苗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所以禾苗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温暖的家。)

师:让我们读出种子家的温暖吧。(生读)(3)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谁来按照刚才老师的方法试试第三行?(指名读)(课件欣赏动画——小鸟飞来飞去)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唱歌、捉虫子)它们心情怎么样?(愉快!)师:看来,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4)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我们来看看第四行。(课件欣赏动画:鱼儿在大海里游)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儿的家呢?(生答)师:哦,原来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里,在大海里,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师:一起来试试,读出鱼儿自由自在的感觉吧!(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由蓝天、土地、树林、大海等就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地球!)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幸福啦,同学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地球上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们感到幸福吗?让我们幸福的说: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老师也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自豪地说: 学生自豪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的说一次: 学生骄傲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地球不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们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了吗?(学生谈论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你们看,(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及画面)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次,好不好?(4.这首诗可美啦。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大家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师: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看一下大屏幕。生背诵全文

五、巩固提高

(1)师:那小朋友的书包呢?它会是谁的家?(书包是书本的家。)(2)师:那学校呢?它又是谁的家?(学校是学生的家)

(3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再仔细想一想,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内容,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 2.课件出示,学生想象说话(课后完成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 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蓝天是 ﹙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 是﹙ ﹚的家。

六、总结转新,升华思想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进行思想教育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跟老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保护美丽的地球,同学们说对不对?

师:我们要怎么爱护我们的地球呢?

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要乱砍树木,不乱捕食动物,不污染水源等,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就会更美丽!

板书:

2、共同的家

蓝天

(白云)

树林

地球

大海

(小鸟)

共同的家

(鱼儿)

土地

(禾苗)

评价:

1、有效维持课堂常规和学生注意力,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解决合作时的困难、矛盾,并引导深化

2、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到位,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3、教师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强。

我在街上识汉字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今天,梁老师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去吗?

二、图文结合,边旅游边识词。

师:本次旅游我们乘坐汽车去,所以我们要先来到这个地方,这是哪里呢?出示“汽车站”图,学习“汽、站”

1、指名拼读,全班齐读。

2、说说“汽、站”是什么结构的字?

师:请小朋友坐好了,汽车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这个地方。出示“公园”图,学习“公园”。

1、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

2、辨析两组形近字“公”和“工”,“园”和“元”。

3、公园里有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

师:玩了这么久,肚子饿了,老师带你们去吃饭。出示“大饭店”图,认识“饭、店”。

1、指名拼读,小组赛读。

2、“饭”是什么结构?我们来饭店干什么?对,可以组词“吃饭”。

3、“店”是什么结构?引导学生看清“店”里面的“占”字。

4、吃饭前先点菜,哪个小朋友来点?

师:菜很美味可口,小朋友们可以饱餐一顿了,但有个小朋友吃得太多了,肚子难受,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医院”图,认识“医、院”。

1、指名读,同桌互读。

2、说说“医、院”字的结构。

师:这个小朋友打完针后,舒服多了。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电影。出示“电影院”认识“电、影”。

1、指名读,全班齐读,强调“影”是后鼻音。

师:美美地看完一场电影后,有些小朋友想去买些礼物回去送给好朋友。老师也想去,但我没钱了,要先去取钱,去哪取钱呢?出示“银行”图。

2、指名认读,强调“银”是前鼻音。

3、了解银行的作用。

师:有钱了,我们去买东西吧!爱看书的小朋友喜欢去这个地方。出示“书店”图。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师:有些小朋友还想买些别的东西,我们可以来这个地方。出示“商店”图。

1、指名拼读,强调“商”是翘舌音。

2、商店里什么都有,你想买什么? 句子训练:

例:爸爸去书店 买书。我去商店。

去(谁去哪里干什么)

师:东西都买完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司机叔叔和我们约好了,让我们到书店对面的这个地方等他。出示“公司”图。

1、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了解公司的作用。

师:车来了,我们回家了。谁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一共去了哪些地方?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书店 商店 大饭店 银行 公司 汽车站 公园 医院 电影院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让学生认读。

4、拍手有节奏地读。

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些地方,你们平时和爸爸妈妈逛街时,见过吗?(见过)对,大街上都有这些地方。出示课文插图

1、指名认读插图上的词语。

2、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街上挂的招牌上的词,你们非常聪明,通过看招牌来认识了这些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板书课题:我在街上识汉字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公”。(出示时,按正确的笔顺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公字。)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2、指导书写

①摆一摆:学生正确地书空“公”字的笔顺。

②看一看:学生仔细看教师范写“公”字。(教师范写是为了让学生看清笔画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③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公”字。(教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挑选典型作业。对于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教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加盖“小小书法家”的印章。)④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中、电”。

四、课外拓展,巩固识字。到大街上识汉字。

1、课件出示:实景录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标牌。

2、学生一边看标牌,一边大声地读出自己所认识的汉字。

五、总结方法,鼓励识字。

1.同学们,刚刚我们知道了逛街时还可以边识字的好方法。可是,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同学们可真有办法!这周星期六日就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逛逛街,识识字好吗?把新认识的字写下来,下周一我们来比比看谁认的字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识字大王”!板书:

我在街上识汉字 公 中 电

评价:

1、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教者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2、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

洋河小学听评课记录表

时间

班级

一年一班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张培香

授课内容

乌鸦喝水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 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 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3

3、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4、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5、多形式读文。

6、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8、小结。

9、作业。

评 课 记 录 及 建 议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篇5:听评课记录

1、学习活动这部分写的详细点,比如只说“情景引入”,到底怎么引入的要写清楚。

2、每个活动完了都要跟一个练习,练习设计的不好。

3、每一个活动完了后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一下,尤其是电影院内确定座位,这个为下节课做准备,在这里最好能做加深一下。

4、第二个活动中出现了“象限角”,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应该解释一下。

(二)第二次教学设计(听评课)

1、电影院确定座位这里只提到了在一个平面内需要两个数据的情况,什么情况下只需一个数据、什么情况下需要三个数据,是否应该提一下这两种情况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的教师觉得如果提怕学生会混淆,课程标准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是如果不提会觉得不是那么完整,没有系统性,最后决定简单的几句话说一下就行。

2、画五角星这个练习不错,学生很积极,调动了气氛,但是这个问题有点简单,能再加深一下就更好了。第二个练习不好,它靠近区域定位法,放这里不合适,最好去掉。

3、每个活动都是不同的方法,最好每个活动完了以后都稍微总结一下,如经纬度定位、区域定位等等,让这个课堂更系统一些,小结完了后最好针对这种方法再做个练习,加深理解。

4、最后象棋的这个练习情境挺好的,就是最好能再加深一点,比如指定一个棋子,问它能否走到哪个点,如果能,写出经过点的位置。

5、这节课小组讨论的时间有点长。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不难掌握,所以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应该再大一些,多做一些练习,对知识扩展一下。

篇6:听评课记录

2010年11月20日,我们学校承办了我县第一届“风彩杯”的复赛工作,有幸聆听了兄弟学校老师的精彩授课。尤其是韩亚亚老师的地理课《中国的民族》,给我了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节课目标合理,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尤其是老师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非常新颖活泼。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对这一节课的一些人看法。

首先,韩老师使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一首《爱我中华》引入课题,形式新颖活泼,又切中课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效果很好。接着是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学生齐读目标,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方向。教学目标合理,科学,有效,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全面认识我国当前的民族现状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维护多民族共存共荣,维护国家统一,意义深远。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们指出自学方法,使学生自学有法,科学成长。接着便是安静的学生自我学习。十分钟过后,学生们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教师借助相关题目,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形成及时反馈,了解学情,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中高难度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助的能力。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而富有激励性的点评并总结梳理成歌,反复诵读记忆,寓教于乐,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下一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埋下伏笔。最后,又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展示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同时,师生交流互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由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老师以歌谣进行概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学生本位思想。最后,是当堂训练,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完美完成本节的所有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语言精干,板书简洁,给人以非常清爽的感觉,教学方法多样而得当,课堂调控和引导自然有效,体现出教师过硬的教学能力,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另外,不足之处也有几点,一、师生互动时间还是有点少,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交流。

篇7:中学语文听评课记录

其流程一般是:上课老师录制视频课,课题组成员(包括执教者)借助视频实录回放、重复回放某一教学点,以更充裕的时间不断回顾反思,会发现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也可再次录制视频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再一次上课,如此构成一个循环。

把上过的课像围棋比赛赛后还原棋战过程一样,从头到尾复原教学过程,通过慢镜头、回放、暂停、重复回放,回顾教学过程,然后认真进行审视,像阅卷般逐项暴露优缺点,使评课由印象化、模糊化走向精确化、实效化,从而精简课堂,优化教学。其研究方式分个人自我修练、众人合作提升、他人借鉴改进三种。

一、个人自我修炼

此方式解决了教师个人无法清晰观照自己课堂的问题。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现将复盘《乡愁》进行自我修炼的片断展示如下:

1.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紧凑性与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和指向性是否明确。朗读感知环节教师提问重复,无须第二问,只要在第一问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2.点拨引导是否及时

教师在主问题后对学生回答的巧妙点拨决定了课堂丰富的生成性。生1介绍作者后老师点评语言不准确,过早地划上圈,容易阻碍学生思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的语言精练、恰当,点拨语言讲求艺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过渡性语言不仅能承上启下,而且还能起到催化学生情感的作用,以构建一个个教学高潮。

3.课堂参与敢于放手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如何,课堂的生成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的行为。《乡愁》一诗结构简单,意象明朗,设计成先读后仿读写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进而仿写,这样创作的诗作更自由创新。正是因为教师习惯于指示,导致课堂中学生应答还是偏向于变动,师生互动更多地偏向于一问一答。

个人复盘促进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直至达到自我修炼的最佳境界。

二、众人合作提升

打造一堂精品课是教研组成员集体智慧的体现。跟以往的听评课相同,通过观摩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知识、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不同的是,听课老师、执教者以及未曾到场听课的老师都可以借助视频进行评课。以往只凭印象或借助笔记进行评课,现在可以通过回放视频再现课堂,针对某一研究节点,反复播放细致探究,在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学生基础、不变的教学情境中,提出自己新的设想与建议。既解决了传统教研活动中课堂情境无法再现的问题,又提高了听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让执教者得到有效的帮助,获得较多的收益。

现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谈谈具体的收获。

1.各抒己见献计策

众人复盘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关注朗读时间安排的,有关注老师朗读点评的,有关注学生活动形式的,也有关注品析写景句的。评课者借助视频回放,点评更有底气,更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从众人的献计献策中,执教者犹如醍醐灌顶收获良多。

2.思维碰撞明重点

交流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如何品析写景句,指出本课重在品景读人,景色赏析好、赏析透,才能真正读懂张岱其人。从众人的思维碰撞中,教学重点更明确了。

3.集思广益破难题

关于如何赏景,众人各献妙招,有从西湖神韵入题的,有从张岱其人引链接的,有从“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中做文章的,有抓住数量词体味感悟的……招招都是好招,只为赏透“奇景”读懂“奇人”。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中,难题攻破了。

针对某一教学节点进行深入研讨,在交流中发现教学症结,解决关键问题,得到帮助提升;借助视频提供研讨课例更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捕捉课堂教学的某个细节,再现与回味课堂中精彩的小插曲或疏忽而至的灵感。通过“众人复盘”合作提升的方式,更加系统、客观、理性的反思,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探索合理有效甚至高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教学更加有效。

三、他人借鉴改进

现在网上有很多名师课堂、网络视频,可以学习模仿,借鉴引用。通过复盘他人教学实录,有以下两大作用:

1.学习吸收他人有益经验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所达到的课堂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更多地可以借助视频展示,学习优秀教师如何抓住学生问题进行理应的课堂机智,学习他们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激方法,模仿他们抓住主问题展开教学的张弛有度……通过复盘他人课堂实录,可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技巧。

2.反思修正自己类似行为

通过他人复盘,有助于更清醒地审视课堂,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多角度考量,也有助于发现亮点与问题所在,从而推人及己,反思修正自己类似的行为。

篇8:听评课会议记录

根据研修磨课计划安排,我们金岭镇中心小学的语文第二小组成员对担任备课任务的程静静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讨,自从第一次教案上传后,我们组的老师们积极进行评论和帮助程老师修改教案,使《搭石》这一课的设计更科学合理,我们群策群力、各显神通,修改完教案后,我们组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会议内容记录如下:

一、研修组长程静静: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对我的备课进行第一次研讨,大家已经看了教案,也已经在网上进行了评论并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做得很及时,修改的也很认真。现在先就自己的教学思路大体说一下,大家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上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上了年岁的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本课分2个课时展开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学习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学习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情景表演,引导学生进入搭石的情境中,以拉近搭石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想像读等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感悟课文。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搭石图片,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合作交流,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了怎样的印象?

(三)自主寻美,深入体验

1一行人“走”石图。

2、面对面“让”石图

3、背老人“过”石图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观察生活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将情感教育蕴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五、说板书设计

六、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以高度概括、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群组人员对盛文琴的备课进行研讨,记录如下:

(一)王玉婷:

1、在这篇文章中,一些重点词语运用的较多,有些词语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理解,例如: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应在备课中有所体现。

(二)李瑶: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合作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三)胡文宝: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尽量少讲,多引导学生在文中用读的形式把圆明园的殿堂的辉煌表现出来。

(四)付用学教学目标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面应该为: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这样会更具体。

(五)**富: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将积累的词语半数下来,更有印象。

(六)赵小青:可以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

(七)徐邦荣:图文结合、诗文结合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颜金鸽、刘金光:带着疑问进入文本能更好地进入课文。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展开自由朗读,边度边思考:什么是搭石?为什么需要搭石?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摆搭石?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就是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进行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梳理,同时也是为课文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九)吴晓霞我觉得教学目标制定的不详细,应修改成2、以悟促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9: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

今天韩娜老师的一堂历史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我深受感染,受益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第一印象

一堂课听下来,被韩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所折服,且不说他流利的普通话,工整的板书,从容的教态,单就他极强的语言总结能力和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就已证明他是一位久经考验、业务水平很高的老师。例如:“这个流光溢彩、景色如画、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就是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可又有谁会想到1937年12月,日军曾经将这里变成一座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这些中国的脊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钢铁长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他们选择抗争到底??” 这些精炼准确、极具感染力的性语言无不唤醒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表达。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血染卢沟桥和南京大屠杀两个事件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利于学生把握。同时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使这堂历史课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利用大都市南京的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将眼前这个景色如画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曾经那个被日本人变成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南京相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样导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将学生牢牢的吸引在课堂之内。

2、注重探究,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

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回顾和对1936年日军《基本国策纲要》的了解,让学生明确日军的贼子野心;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思考日军攻打卢沟桥的真实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这样,不仅让学生识记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还让学生清楚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3、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退而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思考探索的开阔的地带。例如:在教学中,韩老师让学生自行介绍英雄人物佟麟阁、赵登禹,在其后只进行简单的补充。又如,韩老师让学生直接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利用这些资料更加直观、更加触目惊心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注重了德育教育或者说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利用图片、视频播放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后,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同时又展示出时下日本当局的一些作为,如:如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的事实证据等等。并引导学生在四人组内交流面对这些事件,我们得到的认识。至此,已基本达到爱国情感教育的目标。但韩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全体肃立,再次听国歌。整个课堂到达高潮。

上一篇:电工电子教案晶闸管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作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