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4-06-26

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一节导读课,目的在导趣。通过对新书推荐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动画片的片段欣赏和书评,激发学生阅读《绿野仙踪》的兴趣。再通过介绍作者,感受背景;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会看新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从而爱上阅读。教学目标:

1.展示《绿野仙踪》的相关图片和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教会学生看故事简介、引言导读、目录部分,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展示《绿野仙踪》的相关图片和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达到导读课导趣的目的。教学流程:

一、通过《绿野仙踪》影片的节选导入

1.观看本书《龙卷风》部分:多萝茜被强大的龙卷吹离自己的家园,来到一个陌生又美丽的芒奇金人的家园。(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节选,直观的展现多萝茜遇到的这个奇遇,给孩子开启一个新的世界,与多萝茜一同开始冒险旅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观看了影片你知道这个女孩是谁?(认识多罗茜)揭题:今天我们就和多罗茜一起进入《绿野仙踪》。

二、书评引读,激发阅读激情 1.教师出示网上的书评:

(1)《绿野仙踪》“确乎有着某种使它产生持久魅力的东西:大草原的清新气息,纯粹出自幻想的乐趣,对多萝茜和她的三个可爱的伙伴的性格令人满意的刻画。”

(2)《绿野仙踪》在我眼里堪称为童话幻想小说的典范,在我第一遍阅读它的时候,它就带我进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

(3)《绿野仙踪》是极富想象力的乡村幻想故事。故事中充满了新奇冒险的幻想情节。整部《绿野仙踪》,从头到尾,都是光怪陆离的幻想,令小读者们目不暇接。美丽的魔力四射的奥芝王国,就像一个巨大的主题童话公园,时时向我们发出诱人的邀请。

2.读了《绿野仙踪》这三则书评,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书评,让学生初步认识《绿野仙踪》,感知其写作风格,尤其是“光怪陆离的幻想”、“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等在学生脑海中呈现出《绿野仙踪》的世界。)3.请已经阅读过本书的学生谈一谈对书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三、教授学生了解小说梗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课件展示介绍《绿野仙踪》的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奇特南戈的富商之家。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多活动,所以,童年时代几乎都在阅读中度过。大量的阅读,拓宽了莱〃弗〃鲍姆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的想象能力,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成年后,他学过军事,办过报纸,当过演员,做过记者。多彩的生活使他的文学创作条件日臻成熟。1899年,莱〃弗〃鲍姆的短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问世,这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童话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一年后,他的力作《绿色仙踪》出版,在莱〃弗〃鲍姆一生的六十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中,本书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故事简介:《绿野仙踪》是一个长篇的童话故事。小主人公多萝茜还有时时陪伴着一只可爱的小狗——托托,被一阵旋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地方,为了回家她在女巫的批引下,去奥芝国寻求帮助,一路上,她结识了三个朋友,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的铁皮人,胆小的狮子,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战胜险恶。最后多萝茜终于回到了家中,而朋友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1)读了故事简介,你们找到了哪些主要人物?(板书: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托托)(2)看新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①根据故事简介,引导学生看新书目录,了解多罗茜的冒险历程。

②展示目录的部分主题,深入探究

片段一:《解救稻草人》 “我不在乎有没有手和脚,就算没有身体都没有关系,因为它们都是用稻草塞满的,我不会受伤。就算有人踢我、打我也不要紧,我不会觉得痛。但是我不愿意别人管我叫笨蛋,说我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如果我的脑袋里装的是脑子,而不是稻草,我就会像你一样知道好多事情了。”稻草人酸楚地说。

片段二:《救助铁皮人》“我要心,”铁皮人说,“心能使人快乐,快乐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片段三: 《胆小的狮子》“你不应该这样,百兽之王不应该是一个胆小鬼。”稻草人说。

“这我知道,”狮子伤心地说,一边用尾巴尖擦去眼睛里的一滴泪水,“这是我最大的烦恼,使我活得非常不快乐。每当我遇到危险,我的心就怦怦地跳得很快。”

“那么,你们愿意让我和你们一块儿去吗?”狮子说,“我实在忍受不了自己是个胆小鬼。”

读了上面的片段,你们能知道它们有什么愿望吗?(3)、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录,发挥想象说一说多罗茜和她的小伙伴们会遇见了什么事,他们会怎么处理和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书的目录引导,带领学生去感受精彩故事情节,通过读,品悟人物形象,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去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板书设计:

《绿野仙踪》

多罗茜 和小狗托托

稻草人 铁皮人 愿望

狮子

篇2: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家市镇苍柏完全小学

邓桂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看封面,看目录,看内容简介。

2、学会用读、划、猜、想、演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书中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3、通过看图猜想、品读精彩片段等了解书中故事情节的惊险奇异、跌宕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其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本书。它被誉为西方的《西游记》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交流读书的基本方法

1、课件出示书的封面。

板书:绿野仙踪 齐读一遍。

这位漂亮的小女孩是谁?和她一起的还有哪些伙伴?

2、知作者: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封面上找到这本书的作者吗?(课件出示作者头像,进行简介)

3、读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读了内容简介以后,你知道书中的主 要人物都有谁?(指名回答)你还知道了些什么?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读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小结阅读方法:看封面-知主要人物-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就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第一把金钥匙:了解主要内容。

三、找一找书中的人物

1、浏览本书,故事中有哪些人和动物?谁能用一句简单介绍。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二把金钥匙:走进人物角色。

2、读稻草人片段:

“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你看,我是稻草做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大脑。他悲哀地回答,“如果我跟你一起去绿宝石城,奥兹会给我一些大脑吗?”

“这我可说不准,”多萝西回答,“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一起去。就算奥兹不能给你大脑,你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说得好。”稻草人又推心置腹地说,“你看,我倒不在乎我的腿,胳膊和身体里塞满稻草,因为那样我就不会受伤了,如果有人踩我的脚趾或用针扎我,也没有关系,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感觉。但我不想让别人叫我傻瓜,可我脑袋里塞满了稻草,不像你们一样有大脑,我怎么会知道是 非对错呢?”

老师: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体会稻草人当时的心情吗?

3、试演书中人物: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

2、出示插图大概了解书中情节。知道吗?像这样精彩生动的插图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许多。看,老师从中给大家节选了几幅。(课件出示书中插图)

四、后续延伸,课外阅读

1、《绿野仙踪》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下子读不完,怎么办?指明说说。

2、老师知道,此时此刻,你们已经被这个神奇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魔力四射的奥芝王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童话公园,正在向我们发出诱人的邀请呢!那我们还等什么?课后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一些方法赶快去读一读这本书吧!让我们走进《绿野仙踪》,和多罗茜他们一起踏上历险的旅途吧!

五、回顾总结,激发兴趣。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3: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 每单元课文前都有一篇单元导语, 目的就是通过导语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从中了解一些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何谓“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 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 在教师带领下, 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 孕育求知欲望。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趣, 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单元基本需要两周时间, 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 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二导读, 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 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 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形成单元主旋律。三导学, 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 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四导行, 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应进行指导, 可分组进行, 增强针对性) , 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 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作为整组教学的第一环节——单元导读, 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而有度地进行单元导读, 直接关系到整组课文学习的实效。在单元整组课堂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单元导读策略进行了探索。

现以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导读课的设计为例, 谈谈对导读课教学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包含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照片,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文物保护展开交流, 以写导游词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的不多, 如果只是就教材教教材, 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感悟我国文化的魅力, 而且学习兴趣不会持久, 因此, 导读课的激趣就显得很重要了。通过展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 可以把学生引领进学习的快乐王国, 使他们如临其境, 明确本组课文学习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起到良好的引领效果。

三、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与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导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把三篇课文的学习与积累运用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单元导读课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在单元主题周围,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以此调动学生对单元整体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 了解单元主题;感知三篇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增强民族自豪感。

3.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 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六、课时准备: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视频, 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整组课文。

八、教学流程:

(一) 初读导语, 揭示主题 (导趣)

1. 师:大家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

生:告诉我们本组讲什么。

生:告诉我们怎样学习。

教师小结:大家可不要小看单元导语, 它是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概括。就好像我们前进路上的路标, 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读懂了导语, 我们就会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胸有成竹。下面, 同学们就来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读, 想一想, 它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 生自由读。

3. 师:孩子们, 谁来说说, 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板书:我国的“世界遗产”)

4.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世界遗产”? (指名答)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解释“世界遗产的?看看单元导语中的解释。画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 再齐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确认为“世界遗产”, 号召全人类要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5. 师:

你们知道吗?截至2003年7月, 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已有40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来读读85~86页的资料袋 (出示) , 从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呢?世界遗产分哪几类?每一类都有几处? (学生读读看看)

我国有这么多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怎能不骄傲自豪呢?同学们, 世界遗产中有的风景迷人, 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我国的“世界遗产”, 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吧!

6. 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世界遗产”图片。

⑴欣赏了这么多的世界遗产, 现在向你的同桌说说最熟悉 (最喜欢、向往……) 的世界遗产是什么?

⑵本单元介绍了哪几处“世界遗产”?板书课文题目。

其实还有后面的选读课文——五彩池、迷人的张家界。课文用“迷人”来形容张家界, 那么, 我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几处独具魅力的世界遗产呢?我们读读课文, 再把你想到或找到的形容词写在课题旁。

(二) 自由读书, 自主感悟 (导读)

师:按老师的要求快速浏览三篇课文。

交流板书:雄伟壮观的长城、景色秀丽的颐和园、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这么精彩, 说明你们读书很认真, 接下来再认真读读单元导语。

(三) 读导语, 明确学习任务 (导学)

再读单元导语, 看看这组课文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在书上画一画。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 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搜集我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怎么学。)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下面再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读一读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继续读文) 你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师:老师将在两周时间里带领大家去饱览中华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此时我们更需要一张明确的学习“线路图”, 各小组一起讨论并设计。 (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谁的设计最好。

生:我们小组的设计是先预习了解, 再查资料验证。如在《长城》一课中, 先阅读课文, 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至于有没有像作者所说的那么伟大, 堪称为奇迹, 当然要通过查资料来验证。

(教师板书:先预习了解, 再查资料验证。)

生:我们小组事先搜集我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再具体认识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 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板书:先搜集资料, 再具体认识课文。)

生:我们小组想通过阅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也试着写写我们游览过的名胜古迹。

(教师板书:先阅读课文, 学习写法, 学以致用。)

生:我们小组想在这次文化之旅中把课文当旅游景点, 把综合性学习活动当作旅馆, 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当成导游词。

师:看来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世界遗产之旅”有了很好的开始。而这些学习“线路图”又为打开这扇巨大的文化宝库之门, 送上了一把金钥匙。

(四) 做好学习计划, 激发阅读期待 (导行)

再读导语, 激发情感,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将要学习的内容, 做好学习准备。

通过这一节导读课, 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学习完本单元, 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地学好每一篇课文, 我们应该在课下做点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生:反复读课文, 自学生字, 积累词句, 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和课后出示的问题读书感悟, 理解内容。

生:自学略读课文时, 多读几遍, 能读懂课文。

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了解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 积累材料,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生:着手查找有关资料, 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然后整理保存。

篇4:《绿野仙踪》节选与导读

多萝茜把下巴靠在手上,呆呆地凝视着稻草人。他的头是一口小布袋,塞满了稻草,上面画着眼睛、鼻子和嘴巴,装成了一个脸儿。戴在头上的是一顶像芒奇金人样式的破旧的、蓝色的尖顶帽子,身上穿的是一件蓝色的衣服,已经褪了色了,身体里面也是塞满了稻草。套在脚上的是一双蓝布面的旧鞋子。在这个地方,好像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装束的。用一根竹竿截入他的背部,这家伙就被高高吊起在稻田上面了。

正当多萝茜认真地注视那稻草人的脸儿上画着奇特的色彩时,她吃惊地看见他一只眼睛徐徐地向她眨着。起初,她想她一定弄错了,因为在堪萨斯州的稻草人,没有一个会眨眼的。但是现在这个家伙,却又在友好地向她点点头。于是她从短墙上爬下来,走到他那里去,这时候托托在竹竿的四周跑着,吠着。

【作者简介】

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著名作家及剧作家、美国儿童文学、自封为“奥芝国皇家历史学家”。1880年在南达科他州担任新闻记者时,鲍姆开始了其写作生涯。1899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1900年出版的以虚构的奥芝国为背景创作的《绿野仙踪》是其最为著名、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他并为此创作了13部续集。鲍姆一生中除用本名创作的62部童话之外,还分别以弗洛伊德·艾克斯和伊迪斯·凡·戴恩为名,写了6部给男孩子和24部给女孩子的书;并用舒勒·斯汤顿之名,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小丑的命运》和《命运的女儿》。

【故事梗概】

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旅行队伍:一个想要回家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托托,一个要去找脑子的稻草人,一个要去找心的铁皮人和一只要去找胆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而结伴同行,去往翡翠城。途中,他们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各自美好的心愿:那个没有脑子的稻草人,得到了他念念不忘的脑子;没有心的铁皮人,终于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心;没有胆量的狮子,终于成为有胆量、有魄力的“百兽之王”;小女孩多萝茜终于回到了亨利叔叔和爱姆婶婶的身边——一所新造的板屋里。

【人物介绍】

◆多萝茜: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把多萝茜和她的小狗托托卷进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寻找回家的路的过程中,她遇到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很乐意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与他们一同上路。多萝茜无论是在困难面前,还是在充满物质诱惑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寻找回家的办法。她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勇敢坚强、为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人,最后在南方魔女的帮助下,利用一双魔鞋回到了故乡。

◆稻草人:他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很笨,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没有自信,所以他渴望得到一个脑子,这样可以使自己不再是一个傻瓜,使自己能够更加懂事。但是,在与多萝茜他们一起去翡翠城的途中,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最后,他接管了翡翠城,成为翡翠城的国王。

◆铁皮人:在被恶女巫陷害之前,他是一个普通的樵夫,爱上了一位芒奇金姑娘,过着平凡的日子。后爱情受阻,失去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了找回做人的感觉,他渴望有一颗和常人一样的心,从而感受人世间的感情。在与多萝茜他们一起去翡翠城的途中,他爱惜生命、勤劳能干,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着自己的同伴们的安全,表现了他的热心、善良。最后,他成了温基人的领导者。

◆胆小的狮子:文中的狮子在平时就像是一只温顺的大猫,畏首畏尾,连见了生人都会让他忐忑不安,所以他加入多萝茜的旅程,希望自己的胆量能够大一些。在去翡翠城的途中,最危险的时刻,激发他内心深处的兽王的威严和野性,使他挺身而出,变得胆大起来,甚至敢与怪兽奋力搏斗。最后,他凭借自己的胆量成为了百兽之王。

◆奥兹:他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可怕、伟大、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受到人们的尊敬与崇拜。后来,多萝茜及其同伴们发现了他的秘密,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却让多萝茜的同伴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最后,他虽然没能带多萝茜一起乘坐氢气球离开,但他从此不必生活在欺骗中,心灵得到了解脱。

◆西方恶女巫:她统治着西方温基人的地方,让这儿的人们做她的奴隶,凶狠残忍地对待他们。她先后派出恶狼、野乌鸦、黑蜂、飞猴来对付多萝茜和同伴们,无不显出其邪恶的本质。但是,她不敢伤害被善女巫保护的多萝茜。当她设计拿走多萝茜的一只银鞋时,被生气的多萝茜用水浇了一身,便慢慢地溶化消失了。

【作品鉴赏】

作品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对生活中邪恶、虚伪和丑恶现象的嘲弄和揭露。那个西方恶女巫使尽浑身解数履把多萝茜一行“撕成碎片”,又挖空心思要占有多萝茜的银鞋,多萝茜出于自卫,把一桶水浇到女巫身上,才把她浇溶消灭了。另一个反面人物是大骗子奥芝。他不过是一个“秃了头,皱了脸的,又矮又小、又老又丑的人”和“十分蹩脚的魔术家”,但他骗取了许多人的信任和尊敬,还骗多萝茜说,只要多萝茜他们杀死西方女巫,他就满足他们的种种要求。

实际上他没有能力送多萝茜回家,当骗术被拆穿后,这家伙感到心虚,坐在氢气球里溜走了。

篇5:绿野仙踪读书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本学期咱们的朋友是谁啊?

生:《绿野仙踪》

二、了解读书情况 师:这本书我们已经读了两个月了,大家感觉自己读的好不好啊?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1、亨利叔叔的家在()

2、龙卷风把小木屋卷了起来,小木屋里有谁?

3、路上碰到虎头熊时,谁先想到砍树搭桥的主意?

4、是谁救了被罂粟花毒昏迷的狮子?

5、在翡翠城里所有的东西看上去全是()色的

6、西方恶女巫最先派出()去杀死多萝茜她们

7、西方恶女巫最怕()

8、奥兹,伟大的奥兹,可怕的奥兹,实际上是个()

9、在多萝茜、稻草人、狮子和铁皮人四人中,谁的愿望奥兹没办法去完成?

10、谁成了翡翠城的新国王?

师:大家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要上一节读书交流课,将我们这段时间读书的收获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愿意吗?

三、简要理清故事脉络 师:谁能告诉大家,《绿野仙踪》中有哪几个小主人公在等着我们啊?

师: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把多萝茜带到了奥兹国境内,她陆续的遇到了她的三个小伙伴,谁能说说他们为什么会一路同行呢?

师:他们的愿望是什么呢?

师:大家说得都没错,让我们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我要去请求他把我和托托送回堪萨斯。”多萝茜说。“我要去请求伟大的奥兹给我一个大脑,”稻草人说,“因为我的脑袋里塞满了稻草。”

“我要去请求伟大的奥兹给我一颗心。” 铁皮伐木工说。

“你们说,奥兹能给我勇气吗?”胆小的狮子问。师: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开始了一段旅行。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这是一段()的旅行呢?生自由说

师:不论旅途中,是艰是险是苦是乐,几个主人公从没想过退缩,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为了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经过旅行之后,几个主人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吗?真的是奥玆大王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吗?在文中找出理由用笔画下来。指名读。

师:没错,真正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最动人心弦的《绝处逢生》故事之中,感受他们的变化。

诵读故事。你发现他们的变化了吗?

师:一次次的磨难让他们变得更勇敢、更智慧了,他们的愿望就是在磨难中一点一点实现的。一段历险,一份收获,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停地感动着收获着,这样的读书真好。

五、分析人物

师:通过阅读这本书,老师相信你们对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老师这里有几张忘了写名字的名片,你来猜猜他是谁!

(1)她是一个孤女,但她很快乐,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够找出笑料来,有时候连她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笑。

(2)他用小布袋做的脑袋上戴着蓝色有尖顶的圆帽子,穿着蓝衣服和蓝鞋子。他有完整的身体,没有脑子。

(3)森林中的各种野兽都以为他是勇敢的,他却非常胆小,遇见谁都害怕,只敢大声地吼叫几声。

(4)他没有心脏,是完全用铁皮做的,总是提着一把斧头。书中除了这几个主要角色,还有好多人物呢!如:奥玆、邪恶的西方女巫、南方女巫甘林达等等,对于这些人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说一说你的理由。生自由说。

师:细细品味这些人物,读出了我们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读书真好。

六、介绍作者

师:交流了这么多,小朋友可能心里在想了:这么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谁写的呢?

七、结尾并推荐新书 师:《绿野仙踪》诞生已经116年了,一百多年,这个故事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甚至被搬上了荧幕,有时间我们可以看一看电影《绿野仙踪》。

出示音乐剧主题曲《彩虹深处》配乐朗诵 彩虹深处

高高在上

我曾在摇篮曲里面听过

有那么一个仙境

彩虹深处

天空深蓝

只要你敢憧憬

梦想一定会实现。师:说的多好啊!只要你敢憧憬,梦想一定会实现。我相信,凭着我们的智慧、胆识、勇气和坚持,一定能实现那最美丽的梦想。

故事读完了,这本书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你们呢?

老师还要为你们推荐一本好看的书 推荐阅读《格列佛游记》

篇6:导读课教学设计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导读课教学设计

安徽省霍邱县潘集中心学校

刘立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语文读书导读课,属于校本课程,本课以“爱”字为主线贯穿始终,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小镇,使学生对《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感受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乐于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读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二、学情背景分析: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以读书为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孩子们个个喜读书,并且能乐在其中,但在读课外书方法这一方面仍有待提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使其更懂得欣赏书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

三、设计理念:

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旨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品位作者的写作手法,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构想:

本课中教师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添加网络上对本书的好评,旨在借助互联网的搜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书的关注程度和全方面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应致力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本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基本内容,认识本书的作者托比扬.埃格纳。

3、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感受书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搜集书中的信息,体会童话给心灵带来的乐趣。

4、体会读书的乐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师生、生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学会倾听与欣赏。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所需资源,学习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和惟妙惟肖的人物灵魂。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感受书中人物迥异的性格。

六、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导入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讲解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导入——作者介绍——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精彩导读——推荐书评——总结

(一)、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孩子们来说中,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查找过程中感受与书籍的亲密。在无声无息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从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的整合。

有人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吗?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的确,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的班同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读一本好书就像沐浴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雨滋润大地;像光明照亮黑夜;像交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书籍对我们成长的帮助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二)、作者介绍

托比扬.埃格纳(1912----1990),挪威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儿歌十三首》、《新儿歌》、《黑比尔船长和其他儿歌》、动物故事《枞树林历险记》、《城里来了一帮吹鼓手》、《小鸭游大城》、《蛀洞与蛀虫》等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枞树林历险记》1953年获得了国家教育奖。1955年,他又创作了世界名篇《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再次获得了国家教育奖。

(三)、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听到的,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看到的,能记住一半。真正去参与的,才能记住绝大部分。在本段,我与学生随时互动,让孩子们全程参与,遨游于书海。

新课标要求学生逐渐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多渠道搜集《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资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首先提出问题:“谁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在你的脑海里豆蔻镇是个怎样 的小镇呢?镇上的居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内容简介:有个美丽可爱的小镇,它的名字叫豆蔻镇。豆蔻镇的人们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生活愉快而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有三个强盗,好吃懒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最糟糕的是还偷东西。他们被警长捉住后,镇上的人像对待亲人那样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使他们受了感动。一次,镇上大楼失火,他们救火立了功。警长因此提前释放了他们,又为他们安排了职业,从此豆蔻镇的生活更加安乐了。

(四)、人物简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精彩导读之前添加人物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为精彩导读埋下伏笔。

课件出示三个强盗及几位主要人物的介绍。学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精彩导读 初步读文:

1、课件出示第九章《苏菲姑姑管起家来》

2、学生开火车朗读本章内容。

3、引导学生读书,谁愿意谈谈你对苏菲姑姑和强盗的第一印象。

4、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师生交流。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呀,原来苏菲姑姑这么厉害,强盗这么窝囊呀!

精读细品:

1、找出书中能够体现作者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表达方式。

2、“谁住在这块骇人听闻的地方?”把这句换成“谁住在这块脏地方?”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骇人听闻”一词是不能换掉的,说明强盗们住的地方脏到了极点,去掉了程度差,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哼!你们,对吗?”苏菲姑姑说,“我相信是你们。请过来,给我说声早安——说准确一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强调敢和强盗这样讲话,说明苏菲姑姑非常勇敢也很厉害。

4、“咕哝着、鼓起勇气说、非常有礼貌的鞠了一躬、低声说”等词,体现了强盗们非常地害怕和畏惧苏菲姑姑,他们就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我们要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身上的光芒。

5、“好吧,无论如何,我们得逮捕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带到警察局去。”巴士贤说。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苏菲姑姑说,“我来对付这几个强盗—你看我能不能!我将叫他们刨土、种蔬菜、种豆蔻子。我将要把他们变成善良、有用的公民。”

针对这一段落进行小组讨论,点拔。这部分体现了豆蔻镇上的居民是很团结的,他们是来接苏菲姑姑回去的。可是苏菲姑姑非常善良美好、有爱心,明明可以回去,可是她却没有这样做,想留在这里转化强盗,使他们变成“标准”的豆蔻居民。

本部分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从一个章节中学会方法,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学以致用,逐渐扩大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结局是不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呀!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呀,也就是本书的精妙之处。

再读精彩段落:

1、找出你认为表达方式最独特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读读你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3、读读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指名读,老师和其他学生做适时评价。

(六)、总结:

听了这些后,同学们觉得《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这本书怎么样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生生互评。

那就立刻去读一读吧,去感受那份珍贵的爱心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精彩和属于自己的那份明亮、鲜艳、清澈和美好。因为我们坚信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视角,都能发现独特的、钻石般的美丽风景和知识宝藏。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7: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篇8:《笨狼的学校生活》导读课设计

(1)通过阅读文本 ,认识书中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书本的兴趣。

(2)进一步巩固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感受阅读分享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⒈谈话导入、引起期待

(1)这两天老师发现了一本好书 ,让我读了欲罢不能,觉得如果不介绍给大家真是同学们的一大损失,这本书就是———(出示图书封面)

(2)这本书现在就在你们的抽屉里,用你们习惯的方式, 快速地翻一翻,浏览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1生:十年荣誉典藏纪念版。师:这么小小的细节你都发现了, 老师一般买书,也会看封面上这些标注,它会吸引我去购买。2生:其它系列书。师:对,这是一个系列丛书。3生:书后面的笨狼大事记。师:这其实是作家的创作经过。 )

(3)小结:我们到新华书店去选书 ,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像这样快速地浏览,也许就能挑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设计意图 :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但现实中学生很容易忽略书的封面和封底所传达的信息,课伊始,通过快速浏览的环节,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为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奠定基础。 )

⒉走进书本,初识笨狼

(1)在森林学校里,同学之间常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他们的课堂看看吧!

数学课堂上,眼镜蛇小姐出了一道题(课件显示):有一口井深100米,井里有一只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又往下滑2米,请问青蛙几天能爬出井口?

(2)故事里的棕小熊说100天,淘气猴说97天。你同意他俩说的吗? 你认为青蛙几天才能爬出来呢? (你为什么认为是97天呢)正确答案已经有了,可是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呢?

(3)(出示笨狼的回答,指名读)

没想到笨狼“哇”的一声哭了,他说:“眼镜蛇小姐,那口井在哪里? 快带我们去救青蛙吧! ”

眼镜蛇小姐吓了一跳,问道:“你发什么疯? ”

笨狼说:“青蛙肯定出不来! 井那么深,他会饿死了! ”

(4)笑过之后,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笨狼?

(设计意图 :由于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只能通过一些片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书中的人物, 而片段的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亲近欲和了解欲。 )

⒊自由阅读,方法指引

(1) 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出示书的目录 )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读一读,在读之前请看这里的阅读提示:

第一遍读:选好故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

第二遍读: 边读边想象故事的情节, 用你喜欢的符号将你认为有趣的、生动的、精彩的……语句划出来。

(学生进行阅读,第一遍后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除了划出语句外还可以写写读书体会, 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 )

(2)读完后,四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交流,可以简单地讲一讲故事,也可以将你认为的最精彩的情节和语句进行交流。在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说得精彩些,目的就是吸引其他的同学读你介绍的故事,看看谁的介绍最吸引人。

指定一个小组进行介绍

(3)听了他们的介绍,最吸引你的是哪位同学介绍的呢? 看来某某同学不仅书读得认真,介绍得也很精彩。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此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以个人观点去理解文本的内容,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更多的阅读经验,同时也从中获得阅读分享的乐趣。 )

⒋明确任务,拓展延伸

老师给你三到七天时间,去阅读这本书,一个星期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其实书中的这些故事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故事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我们身边同学的影子,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作家汤素兰这样用童话的体裁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写一写,老师相信那肯定也很有趣,下次交流的时候跟大家共享。

篇9:《风之王》导读课教学设计

莱阳市开发区中心中学 韩旭妍

一、书评导入:

师:有这样一本书,《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评价它——

课件出示: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笔触又是那么优美。——《芝加哥论坛报》 师:作家徐坤读了这本书后说道:

课件出示:证明自己,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即使是命运不公,也要抗争。——徐坤(作家、书评人)

师:震撼人心!笔触优美,命运不公,证明自己!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板书:《风之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之王》,在交流中分享我们的快乐与感动,并一同来了解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解读封面:

师: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板书:读封面

师:看《风之王》的封面,你从封面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题目:风之王

作者:玛格莉特.亨利 绘画:威斯利.丹尼斯 翻译:赵永芬

作者的名字很小,但我们一定要记得作者谁。读书的时候心中要慢慢出现一个作者的形象,因为是她给我们带来一部美妙的作品,我们应该学着和作者去交流。

画面上的人和马

(高大健壮,一个消瘦的、穿着阿拉伯服饰的孩子,闭着双眼,把他的脸颊紧紧地贴着一匹红棕色马的胸前)

师:这样一幅画面,都会深深牵动读者的思绪,点燃读者的思索——谁是风之王?忠诚与坚守真的会让人展现出才华吗?是马对孩子的忠诚和坚守,还是孩子对马的忠诚和坚守„„

三、走近主人公

这匹马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它的名字叫“闪”。

1、走近“闪”

师:老师摘录了几段描写闪的片段,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来说一说闪是一匹怎样的马?

学生自由读。(1)

黎明的阳光

穿透了马房的小窗,把它的毛皮

点燃成了金红色,还在它的脑袋周围 形成一个光圈。

也许它本来 就是一匹 能拉动

太阳战车的金马!P24

师:知道吗?小马的名字“闪”就是阿拉伯语“太阳”的意思。(2)

在它的右后腿上有一个白点,它不比一颗杏仁大,但是它却在那儿!那颗白点——那象征疾速的记号!

在小马的前胸有一块不规则的毛皮,那纹路酷似一根成熟的麦穗。“麦穗纹”阿奇先生的声音变得沙哑起来,“这是噩兆。昨天夜里苍鹭的嗡嗡声就警告过我了,黄眼猫头鹰也警告过我。这匹小马一生都会很不幸。皇家马房也将厄运连连。”P25 师你觉得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预测?”

闪应验了那颗白点的预言,它越长越强壮,而且跑得比它的母亲还快。每当马童们在城外赛马的时候,闪都跑赢所有的马儿。它跑赢同龄的小马,也跑赢经验丰富的跑马。P37 好的征兆应验了,那“麦穗纹”的征兆?闪的命运如何呢?(学生交流)

2、走进阿格巴

师:闪的命运与一个小男孩息息相关,他叫阿格巴。这里也有几段描写阿格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阿格巴。

指三名学生读句子。

位于非洲西北的一块土地上,也就是摩洛哥这个国家,一名手拿扫帚的马童正站在国家皇家马厩偌大的院子里,等待着黄昏的来临。

阿奇先生压低了声音:“阿格巴这个马童没办法说话。”

这会儿连其他马童也惊得喘气,他们并不知道阿格巴是哑巴,如今回想起来,他们才记得阿格巴总是用他那激烈的黑眼睛、瘦削的双手、肩膀、眉毛与沉默在说话。

看了这段文字简单说说阿格巴吧。(学生交流)

小结:正是一匹有着白点和麦穗纹,一好一坏的征兆的马——闪和哑巴马童——阿格巴为我们演绎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三、走近故事,感受人马情深 a)看目录,猜想故事内容

想知道书里的故事吗?告诉大家一个能快速了解书中故事的方法。书的目录里,我们往往能推测出故事的一些内容,现在请你读一读本书的目录,来猜测一下故事的内容。(学生齐读目录、交流)

师:一凶一吉的标志决定了“闪”的命运非同寻常。

b)闪在出生没几天,麦穗纹的凶兆就应验了。母马生下小马后几天就死了。为了让小马能存活,马童阿格巴想尽办法想把他喂养大,最终他找到了骆驼奶。

自由阅读第五章《骆驼奶和蜂蜜》,看一看阿格巴是如何抚养这匹小马闪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默读第五章《骆驼奶和蜂蜜》,思考

1、在抚养闪的过程中,阿格巴许下了一个什么诺言?

2、为了实现心中的诺言,阿格巴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3、阿格巴对闪的照顾,闪又是如何回报的?也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交流诺言

△诺言:我的名字叫阿格巴。“巴”和“爸”的发音差不多,我就是你的爸爸,闪,等你长大了,大家都会对你鞠躬,你会成为风之王。我保证。

指名学生读诺言。

同学们文字是有温度的,从这段文字的背后,你读懂了些什么? 指导朗读

阿格巴不会讲话,就让我们来替阿格巴说一说他那坚定的信念吧。学生齐读。

5、师:在第一次为闪喂奶时,阿格巴就许下了这个庄严的许诺。那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6、就这样为了最初的誓言,阿格巴无微不至地养育着闪。闪也慢慢地强壮了起来,那闪对阿格巴又是怎样呢?

学生读相关句子,交流

7、小结

在摩洛哥的皇家马厩里,阿格巴悉心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小马闪。小马闪对阿格巴也是特别依赖。他们亲如父子。

四、利用图片,设置悬疑,激发阅读

闪胸前的那个麦穗纹注定了它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不幸,出生不久母亲的去世,那只是厄运的开始。与阿格巴在皇家马厩那平静的生活那只是短暂的幸福。

1、闪成了拉货车的马,正经受着鞭子的毒打。

那车夫的脾气快要按捺不住了。他的马鞭横过闪瘦削的臀部,最后他索性站起来,一鞭子抽在马儿的耳朵上,嘴巴里更是不停的吼叫与咒骂。

“你这怪胎!你这没用的劣马!往上走,你这拉车的畜生!”

闪的触须已经结成冰柱,它的身体却整个儿汗湿了。它继续往上爬。它低下头,马鞭 抽在它身上的时候,它用力一拉,车子居然动了,仿佛出于什么超自然力量似的,闪 一步步爬上陡坡。然而就快要爬到顶的时候,它的脚开始打滑,它用脚扒着,那根鞭 子噼啪作响,鞭子深深划破了它的皮。不断呻吟的它试了一次又一次,它的血管鼓胀 得快要爆了。

闪拼命地吸气,它的鼻孔翕动着露出了里面的红色。它再一次顶着马具的项圈往 上爬。它奋力想要站稳脚步。旁观的群众也跟着它一起拉,大家的呼吸都很沉重,他 们的肌肉都紧绷着,仿佛尽力在帮忙,可是一点儿用也没有。闪发出低低一声呻吟,随即弯膝倒卧在地。

此时一大群人已经围拢过来,好几条狗也开始狂吠,那车夫仍然猛扯缰绳,企图 靠蛮力把闪硬拉起来。可是它被车子的两条车轴卡在中间动弹不得,它眼里满是惊惶 与恐惧,嘴巴流着血。

师:闪成了拉货车的马,正经受着鞭子的毒打。

师:一匹骏马沦为驽马,在无数次的凌辱与欺侮中,每一次的鞭挞、饥饿、负重,都有可能要了它的小命。它也完全可以索性倒地不起,两眼一闭,两腿一蹬,顺势咽下那口气就完了,省得活着再伤心伤情。然而它每一次都是坚强地爬起来,两眼饱含泪水,屈辱却勇敢地站立,直视远方,像是遥望某种冥冥旨意的下达,更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得到自我的明证!证明自己,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即使是命运不公,也要抗争!逆境之中,更是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2、看插图,设置悬疑

这里有几幅书中的插图。

图一:阿格巴在监狱里。

图二:阿格巴与闪接受女王奖杯

看着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想说或是想知道的吗?(学生提出疑惑)

2、激发阅读兴趣

闪怎么会成为拉货车的马?阿格巴又怎么会进了监狱呢?阿格巴如何让闪成为风之王呢?那就请你赶快拿起书,走进闪与阿格巴的故事吧!

师:同学们还记得阿格巴对闪许下的诺言吗?

——我的名字叫阿格巴。“巴”和“爸”的发音差不多,我就是你的爸爸,闪,等你长大了,大家都会对你鞠躬,你会成为风之王。我保证。

几经波折,阿格巴与闪相依相随,不离不弃,阿格巴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闪成为风之王。这节课,我们对《风之王》一书故事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结局已了然,你还会去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篇10:激趣导读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

孩子们,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应该先读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发言。

二、读封面

1、读封面了解信息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先看封面。拿起你的新书,看你新书的封面,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书名、作者、系列、出版社、定价……)

2、读封面猜测内容

再看封面,封面上还有书的题目,还有一幅画,仅凭书名和图画,你觉得这本书讲了什么?

三、读作者

读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激发孩子们对作者的仰慕之情

四、读目录

1.从目录你知道了什么?

有多少个故事?后面的页码表示那个故事从那一页开始

2.你觉得哪个故事可能讲的什么? 3.你最想读哪个故事?

五、《小鲤鱼跳龙门》导读激趣

远远的青山,静静的小河,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杨柳;燕子上下翻飞,彩蝶翩翩起舞,蜜蜂闻着花香穿梭,低吟浅唱,蜻蜓的菖蒲丛中轻轻掠过……好美的童话世界啊!在这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鲤鱼——这可不是一群普通的小鲤鱼呀!

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鲤鱼呢?他们不普通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细读这个故事吧!

六、布置阅读

今天回家把这个故事细细地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

小鲤鱼跳龙门

篇11:《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

1、提炼前三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与关键概念,梳理三篇文章间的内在关联,并总结文章梳理的基本方法。

2、理解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形成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3、对比阅读,深入理解“文字下乡难”多层次原因,并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

学习准备

1、教师收集并分析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2、阅读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和郑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节选部分,简要评述三人相互对立的观点。(参见《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1》)

3、教师要掌握以下几点学情:

(1)学生对什么是概念不清楚,会误解成一句话;

(2)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差异巨大,主要把握学生分歧的原因;

(3)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思路可能完全被作者牵着走不能分辨是非。

学习评价

1、修订完成的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2、完成《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1》。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乡土中国》里凝结着学术救国的热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于深重危机中,当时的爱国人士提出过各种救国方略,有说实业救国的,有说教育兴邦的,有说文化兴国的。费孝通等人却认为学术也能救国。

在《乡土重建》一书中,费孝通饱含深情地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只能说在乡村里可以看到中国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一切问题都牵连到这些在乡村里住的人民。我也相信目前生活最苦的是住在乡村里的人民,所以对于他们的生活的认识应当是讨论中国改造和重建的重要前提。”(《乡土重建》118页)

二、联系背景,宏观把握

但是当时学术界对中国乡村特点的认识并不统一。

1929—1937年,因我们实际钻到乡间,钻到农民的生活里去研究,从研究实验中,我们体验出来,发现中国人民的四大问题——愚、穷、弱、私与改造方式的四大教育(艺术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晏阳初《由识字教育到乡村建设》)

今日中国问题在其千年相沿袭之社会组织结构既已崩溃,而新者未立;或说是文化失调,人非社会则不能生活,而社会生活则非有一定秩序不能进行;任何一时一地之社会必有其所为组织构造者,形著于外而成一种法制、礼俗,是即其社会秩序也。(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讨论与交流1:

读了前三篇,你认为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认识与哪位前辈(晏阳初、梁漱溟)的理论更相契合?

明确:费孝通先生曾经跟随梁漱溟到山东参与乡村建设,思想上受其影响较深;而对于晏阳初的观点,费孝通并不赞同,《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对此多有批驳。

三、梳理文本,理解主旨

1、师生答问,梳理前三篇的核心观点与关键概念。

(教师可从三位同学不同的表述中,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第一部分各章的主旨。)

明确:第一章主要内容是乡土社会的性质,阐述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村落内部是熟人等特点;第二章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第三章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2、展示“学习任务单”示例。

阅读《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章,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3、梳理各章内在关联。

三章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提示:第一章提出的“熟悉”概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词。乡土社会为何人人熟悉?是因为全村聚村而居;为何聚村而居?是因为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为何不流动?是因为乡土社会是农业社会,是“直接取资与土地的”,因而只能黏着在土地上;这是承上。“熟悉”,也是启下。从空间角度讲,人们天天见面,是“面对面的社群”,表情、动作、声音等沟通语言比文字传情达意更完全,因而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从时间角度讲,乡土社会是定型的社会,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历经几代,生活方式也不变,“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个人没有“今昔之隔”,社会没有“世代之隔”,因而乡土社会也不需要文字来记载传递世代间的经验。

明确:第一章是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是二三章的理论基础;二三两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二三两章分别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论证了“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的结论;三章内容整体上构成总分关系。

4、小结。

关注重要概念,分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主旨,貌似基础,实则重要,梳理能力是学术类阅读的基本功。同学们之前阅读的多数为文学作品,重视文学性鉴赏,不注重梳理;在高中阶段,应当多接触学术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掌握学术类文本阅读方法。

四、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讨论与交流2:

郑也夫教授说过:“费(孝通)的文字的特长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真佛只说家常话。”请精读以下两个文段,体悟《乡土中国》一书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1)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①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②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③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明确这两段文字几乎没有让人生畏的学术概念术语,也没有欧化的长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人读明白,费孝通也正因为语言通俗晓畅而成为民国后期著名的专栏作家。但因为学术根基深厚,这两段文字的论证又是非常严密的,可谓要言不烦,滴水不漏。

五、兼听则明,合理决断

1、对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篇中的论断,有不少同学提出质疑。老师也找出了两段质疑文字,让同学们对比着阅读,再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①参考文段一

阻碍文字的下乡,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穷,上学认字大概是比较奢侈的。我小时候,还不时听到村民说自己的子女,上学的目的`就是认几个字,起码认识自己的名字,不是睁眼瞎,一旦有机会进了城,能认个男女厕所;离开家了,能给家里写个信。他们要求很低,目标要上大学的似乎不多,因为身边缺少榜样,孩子们学习也都不怎么好。即使在教育普及的时代,文字在转型社会的乡村里,村民还是只求一点基本的作用,但不是不需要。

另一方面是缺乏教授文字的人才,即使有些人家经济上可以支付得起,也找不到老师。经济学里有个供应学派,认为供应创造了需求。比如,我小时候,村里经常会有少林武术班,几个跑江湖的“武师”一召集,临时借个场地,办了个短期武术班,这样周遭几个村子的小孩子(我的印象都是男孩子)就报名缴费来学习了。现在就没有这种班了,因为在乡村,挣不到太多钱,没有人来办了。就是没有供应了,人们也想不到这个练武术的需求了。总之,并不能因为乡土社会里都是面对面的群体,就认为乡村人对文字没有需求了。

(选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75页—77页)

②参考文段二

清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私塾遍布城乡。费孝通1936年在开弦弓村看到村民生产生活中没有文字的需求,是个事实。而宋元明清中国乡村私塾中分明弦歌不辍,是另一个事实。后一事实说明,那里曾经有教育,它不是帮助生产生活,而是服侍科举功名。19废除科举。1936年费孝通入吴江开弦弓村调查的时候,科举已经废除31年,很可能那是该村落历史上文字最衰微的时刻。26岁的费孝通看到了这一幕,且从自己十岁前乡村生活记忆中,调不出私塾时代的文字学习的印象。

讲吴江乡村的文字遭遇,不该忘记此地当年私塾的繁荣。其实费孝通赴英留学前写的《江村通讯之四:格格不入的学校教育制度》中,简略地说及开弦弓村的私塾时期。但这段简述未进入日后的论文《江村经济》。其后的《乡土中国》竟然以开弦弓村一个时点上的教育特征,即“文字难下乡”,定格无年代区分的乡土中国。(郑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

2、讨论与交流4:陈心想和郑也夫似乎都不赞同费孝通《文字下乡》中的观点,他们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字下乡难的真正原因何在?

[明确]:陈心想认为文字下乡难是因为缺钱缺老师,而不是缺动力;郑也夫则联系历史提出文字下乡难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的兴起,既有经济贫穷的原因,也有需求不足的原因,还是上层社会有意控制的结果。

3、讨论与交流5:联系后面的篇章,说说《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在全书结构上的重要作用。

作者用如此大的篇幅来讨论文字下乡之难,不只是为了驳斥晏阳初等教育救国者的看法,也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特点。正是因为中国基层社会不肯改变、不愿改变,中国社会才千年不变,礼治秩序和教化权力才得以普遍施行。

六、作业

篇12:导读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一、导读法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 启发性:设计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让学生通过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 (2) 循序渐进:问题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分步完成。 (3) 趣味性:设计的问题内容应丰富多彩, 富于趣味,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从语言的学习者变成语言的使用者, 老师只当组织者、监督者、参与者及指导者。 (5) 探索性: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激活他们的思维, 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任务型阅读课的教学模式

《英语新课程标准》五级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 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单词构成法、猜词法, 还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按照上述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阅读教学的规律及特征, 导读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明确目标, 出示问题→教师放手, 学生自我尝试解决问题→分组探索→教师点拨→展示自我。

第一步, 导———明确目标, 出示问题。

教师在“导入的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做到“课伊始, 趣已生”。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 学生在开始阅读前, 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其次是“有目标去读”;再次是有必要的语言基础 (如词汇) ;最后, 掌握相关的背景或信息, 让学生对所要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有清晰的了解, 让学生对新内容有一点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教师针对这些需要, 精心设计阅读导入。如: (1) 根据课文判断正误。 (2) 选出最合适的文章标题或段落的关键词。 (3) 围绕中心来设计问题。

第二步, 学———自学教材, 完成导入练习。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担任好协助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首先, 教师要教会阅读技巧, 如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快速浏览或仔细阅读, 这是阅读策略中的两个比较基本的技巧。第二,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或迷失线索, 或阅读方法不当等, 教师需要进行监督调控, 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三,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特定阅读目标后,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 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成功与否。这样, 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自学, 教师按目标指导和引导学生,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三步, 研———合作学习, 讨论、探究、展示自我。

这个阶段的活动主要完成更复杂化的目标或任务, 这方面可以通过表演、报告、复述、背诵等方式向全班展示完成的结果, 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即“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合作氛围, 构建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首先, 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 要求人人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 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交流。其次, 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如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的发言和观点, 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别人的作比较, 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 达成一致。让学生明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另外,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这对学生将来一生的工作、处世也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亮点。

第四步, 布置课外作业, 拓展知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不要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要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 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联系生活实际, 如采访、续写、缩写、调查等。

三、结束语

导读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使学生知其然, 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不断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也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体验学习”, 即学生学习英语要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笔者在从事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一直采用这种方法,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不断提高, 每次段考、期考甚至中考二十五分的阅读题, 我的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答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讨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3]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上一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汇报下一篇:钢构制作车间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