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疗效

2024-06-18

丙戊酸镁疗效(精选八篇)

丙戊酸镁疗效 篇1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丙戊酸镁,狂证

精神病在临床上分为躁狂型和抑郁型, 在治疗中常采用西药、电休克等方法, 但副作用大[2];而中医将其分为癫证和狂证, 采用分型治疗的方法, 但在控制病情方面较西药慢[3], 现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诊治的78例狂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 (龙胆泻肝汤合用丙戊酸镁) 治疗狂证进行临床探讨,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躁狂型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住院患者, 且未服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病程≤2年, 年龄16~50岁, 血尿常规、胸部透视、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 排除酒及药物依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及哺乳妊娠妇女。入组共78例, 随机分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丙戊酸镁组39例 (实验组) , 男性29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 (24.3±9.4) 岁, 平均病程 (23±14) 个月。单用丙戊酸镁治疗39例 (对照组) , 男性27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 (25.4±10.47) 岁, 平均病程 (24±13) 个月。以上2组躁狂症量表评分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4]。

1.2 方法

2组于初始入院第1周起均予丙戊酸镁0.5/d口服治疗。实验组合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方药:龙胆草12g、栀子9g、黄连9g、柴胡9g、生地12g、生铁落30g (包煎) 、白芍12g、胆星9g、车前子9g、青礞石15g、大黄120g (后下) 、朱砂1g (冲) 、琥珀6g、泽泻9g、竹茹9g、石菖蒲9g、黄芩12g、远志6g、茯神15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2次服, 连服1周后, 续上方减黄莲、黄芩苦寒之品, 预防苦寒太过劫阴, 并加用麦冬15g、天冬15g、贝母9g、勾藤10g、每日1剂, 水煎2次服。治疗1周后,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加大丙戊酸镁口服量为1g/d, 连服6周为1个疗程。服药2、4、6周末各评定1次, 疗效评定以躁狂症量表减分为依据, 实验组:减分≥90.12%为治愈, 63.58%为显效, 35.36%为有效, <35.36%为无效。对照组:减分≥71.55%为治愈, 47.32%为显效, 8.71%为有效, <8.71%为无效。2组治疗前后躁狂状态评定量表及减分率比较, 见表1。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明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丙戊酸镁治疗狂证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结果

实验组痊愈14例 (35.9%) , 显进13例 (33.3%) , 进步9例 (23.1%) , 显效36例 (92.3%) , 无效3例 (7.1%) ;对照组:痊愈13例 (33.3%) , 显进10例 (25.6%) , 进步9例 (23.1%) , 显效32例 (82.1%) , 无效7例 (17.9%)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狂症的发生多为七情所伤, 或饮食失节, 禀赋不足, 致痰气郁结, 或痰火暴亢, 使脏气不平, 阴阳失调, 闭塞心窍, 神机逆乱。其病位在心, 与肝胆脾关系密切。《丹溪心法·癫狂》篇说:“癫属阴, 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提出了癫狂与痰的密切关系, 故治以清心泻肝胆实火, 涤痰开窍, 疏肝解郁, 平肝宁心神,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连清泻心肝实火, 胆星、竹茹清涤痰浊, 菖蒲、远志、茯神宣窍安神, 生铁落、枣仁、柏子仁镇心宁神, 柴胡、白芍、疏肝平肝清热, 生地、天冬、麦冬滋阴养血, 以达到清心泻肝胆实火, 涤痰开窍, 疏肝解郁, 宁心神的目的[5]。经临床实践, 笔者认为治疗躁狂型精神病人在运用丙戊酸镁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龙胆泻肝汤, 治疗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精神病病因常不明, 临床上运用中医治疗应根据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特点进行分型辨证论治, 不能单用一方, 灵活运用, 随证加减以免误治。

参考文献

[1]季建林.精神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79~282.

[2]孙群星, 杨桂兰, 刘勇, 等.丙戊酸钠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346~347.

[3]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29.

[4]王伟航, 周德平, 孙菊水.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2:102.

丙戊酸镁疗效 篇2

【关键词】丙戊酸镁;利培酮;精神分裂;阴性症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leridone in treating the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66 cases of schizophrenia with negative sympto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alone. Then,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owever, the total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P>0.05 ). Conclusions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leridone has an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with negative symptoms. Therefor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on clinic.

【key words 】Magnesium valproate;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negative symptoms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30-01

精神分裂在精神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但是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而多数学者则认为此病的发病原因为遗传因素[1]。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此种药物并没有相应的毒副作用,而丙戊酸镁具有抗癫痫作用。此研究对我院选取的66例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2例,患者年龄均在26-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3.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4例,患者年龄均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8±2.4)岁,两组患者并无伴发性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在晨间服用2-4mg利培酮,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天晨间服用500-1000mg丙戊酸镁,利培酮用法和对照组一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经过治疗后,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逐渐恢复正常,性格变为开朗则为显效;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有所缓解,性格有所改变则为有效;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无任何变化,性格无改善,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所得结果采用计数资料(n,%)来进行表示,两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69%,两组经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其中的一种,其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脱离关系,同时患者自身的认知过程、情感宣泄以及意志三者间并不存在一致感,且患者还常常伴有妄想以及紧张感,并在某种程度上充分反映出分裂的临床症状[3]。利培酮并不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和D2受体、5-羟色胺2A以及5-HT1D等受体存在直接关系,同时还与肾上腺素α1、α2以及组胺 H1受体自身所具有的拮抗剂具有一定关系[4]。而镁是人体中参加神经元代谢的主要物质,并且神经元是精神活动的主要先决条件。就目前而言,将谷氨酸设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在逐渐变化为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应加入镁离子,当血镁浓度逐渐降低时,其谷氨酸会转变为谷氨酰胺的代谢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阻碍性,从而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相应的刺激,进而发生兴奋冲动,因此镁在谷氨酰胺神经细胞钙超载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

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治疗中是一项难题。此研究采用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由此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主要原因大致为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此种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存在一定的亲和力,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诱发原因可能和5-HT功能存在直接联系。在此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镁后,其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所控制,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其药物作用在5-HT方極有可能和利培酮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完善利培酮对大脑颞叶的病理改变等,以此来改善临床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阴性症状采用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维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比较分析[J].北方药学,2014(5):49-49.

[2] 朱雨亭,曾德夫.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40-141.

[3] 李雁.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53-53.

[4] 李英梅,孙文斌,杨春强等.低剂量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4):47-48.D

丙戊酸镁疗效 篇3

关键词:氯氮平,丙戊酸镁缓释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在临床治疗中, 我们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效果, 换用几种结构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也不佳, 这就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发现丙戊酸镁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效果[1,2,3,4,5], 但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少见报道, 故该研究2006年1—6月应用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观察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 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连续入住该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入选标准: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规定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定义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按通常一般方法进行治疗而不能获得理想疗效的一群患者, 包括过去5年的治疗中对3种药物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其中3种药物中至少有2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或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在足够的维持治疗和预防治疗的前提下, 病情仍反复发作或恶化者。 (2) 已经以氯氮平剂量>300 mg/d的剂量治疗4个月, 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3) 入组时BPRS总分>35分。排除标准:有药物滥用或依赖病史、严重躯体疾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期间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共70例, 男性44例, 女性26例, 年龄18~52岁, 平均年龄 (32.4±10.2) 岁, 病程6~26年, 平均病程 (7±5.6) 年。入组前, 氯氮平口服剂量为300~500 mg/d, 平均剂量 (345.4±36.7) mg/d。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研究中所用药物, 丙戊酸镁缓释片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产地湖南) , 氯氮平 (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 产地浙江) 。 (1) 入组患者先行1周的清洗期治疗, 然后再开始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 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 可根据病情选择性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震颤麻痹药物, 不可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 (2) 氯氮平>400 mg/d, 丙戊酸镁缓释片>1 000 mg/d。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者病情恶化, 应换药或停药。联合治疗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脑电图检查, 治疗开始后第2、4、6、8周复查上述生化和物理检查。

1.2.2 评定方法

在联合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和药物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 对入组的患者进行评分, 定义BPRS总分减分率>30%为有效, BPRS总分减分率<30%为无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BPRS总分及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

所有患者全部完成8周的观察治疗, 有效46例, 无效24例, 有效率65.7%。治疗前后BPRS量表各分值变化, 见表1。

注:*P<0.05。

2.2 有效组 (46例) 与无效组 (24例) 的病程、药物剂量比较

有效组平均病程 (10.3±5.6) 年, 无效组平均病程 (10.2±6.1) 年,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效组氯氮平剂量 (500±45) mg/d, 丙戊酸镁缓释片剂量 (1380±106) mg/d;无效组氯氮平剂量 (500±51) mg/d, 丙戊酸镁缓释片剂量 (1020±104) mg/d, 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计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药物不良反应 (TESS)

治疗第1周后出现嗜睡21例 (30.0%) , 流涎19例 (27.1%) , 头晕5例 (7.1%) , 便秘9例 (12.9%) , 恶心呕吐4例 (5.7%) ;第4周后嗜睡、头晕、呕吐症状逐渐减轻。

3 讨论

经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后仍持续存在影响适应生活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的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难治性性精神分裂症。如何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是精神科的一大难题, 而临床上常采用加大药物剂量、改变用药途径、换药、辅助用药或联合应用电休克的措施, 可获得一定疗效[6]。该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2周后, BPRS总分就明显下降, 同期敌对狂想因子评分也下降, 进而在第4周时, BPR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都全面显著降低, 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第6、8周时都保持着显著下降的趋势。通过量表评分, 我们发现在治疗早期氯氮平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的敌对狂想阳性症状有效, 但对阴性症状改变不如阳性症状明显, 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其治疗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氯氮平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可以有效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部分症状。国内有研究发现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使疗效更显著, 且安全性高[7], 这同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

现在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 (DA) 功能亢进是精神分裂症出现阳性症状的病因, 而阴性症状与额前叶多巴胺活动性下降[7,8]及5-羟色胺机制有关[9]。许多动物和人体试验均提示, 攻击行为与中枢5-HT功能呈负相关[10], 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的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的基础。

丙戊酸镁对大脑皮质运动区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丙戊酸类药物及丙戊酸代谢物通过激活谷氨脱羧酶和抑制GABA转氨酶, 既抑制GABA降解, 又增加脑中抑制性递质GABA合成, 使全脑或脑神经末梢GABA浓度都升高, 进而抑制多巴胺活性。此外, 丙戊酸镁缓释片还可使中枢5-HT增加, 从而加强了神经抑制,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下降, 兴奋症状减轻, 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控制有明显效果。

这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多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多巴胺 (DA) 假说。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兴奋症状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这可能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加强氯氮平的疗效有关, 但不能排除与病程、诊断标准及用药剂量等有关。若在该研究中, 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疗效可能进一步提高。综上, 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特别是对氯氮平治疗反应差的病人, 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仍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丙戊酸镁缓释片一般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1],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还可增强镇静作用。本研究中, 氯氮平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为肠道反应、头晕、嗜睡等, 合并用药几乎没有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比较安全, 服药顺从性较好, 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平, 欧阳杏娟, 谈琳, 等.丙戊酸镁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 1994, 6 (4) :208-212.

[2]翟书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发生原因和处理[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8 (增刊) :22-25.

[3]郭田生, 陈浩, 杨玲玲.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与处理[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7 (4) :2-7.

[4]陈国平, 蒋正华, 浦文炜, 等.丙戊酸盐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3, 3 (3) :139-140.

[5]温摇钧, 李芸芳, 王刚平.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1) :55-56.

[6]刘铁榜, 减德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J].临床精神病学志, 2000, 10 (2) :114-115.

[7]彭汝春, 蔡金花, 黄广文.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 16 (2) :118-119.

[8]Meheer HY.Clinical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doeapine:The aopaminesemtonin hypothesis of sehieophrenia psychopharmaeology.

[9]Mackay Avp.Pasitive and negative schizophrenic symptoms and the role of dopamine[J].Br J Psychiatry.

[10]Kay SR, sandy KR.Interpretation of positive—negative distinction.In:Kay SR, ed, pa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s in sch:zopnrenia:Assessment and research[J].New York:Brunnerlmaee1, 1999:194-213.

[11]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5 (1) :23.

丙戊酸镁疗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1~58岁, 平均 (36±3) 岁, 病程4个月至3年, 平均 (1.5±0.8) 年, 双相躁狂24例, 复发性躁狂16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22例, 年龄20~58岁, 平均 (37±5) 岁, 病程4个月至3年, 平均 (1.7±0.5) 年, 双相躁狂22例, 复发性躁狂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BRMS) 评分>16分[3];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 躁狂发作或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诊断标准;③入院前至少一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③正在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且无法中断;④酗酒、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及有严重自杀倾向。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缓释片 (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批号:110402) , 0.25 g/d, 1周内调至最大量为每天0.75~1.5g, 2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1206012) , 初始量为每天0.25 g, 1周内调至最大量为每天0.75~1.5 g,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RM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副反应量表系统 (TESS) 评分。BRMS评分标准:无明显躁狂症状为0~5分;有一定躁狂症状为6~10分, 严重躁狂症状为22分以上。TESS评分标准:严重程度按0~4级评分:即0=无该项症状;1=偶有该项症状;2=轻度, 不影响正常功能;3=中度, 对正常功能有某种影响或损伤;4=重度, 对正常功能有明显损伤或残废。同时记录并评定不良反应与药物关系, 分值越高, 说明不良反应越大。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减分率≥75%,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减分率为50%~75%,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大部分症状均消失;有效:减分率为25%~50%,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减分率<25%, 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治愈20例, 显效12例, 有效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0% (36/40) ;对照组患者中, 治愈15例, 显效10例, 有效6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7.5% (31/40)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治疗前后BRMS评分比较

随治疗周期的延长, 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食欲减退2例, 恶心2例, 便秘2例, 口干1例, 震颤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8/40) ;对照组患者中, 食欲减退4例, 恶心呕吐5例, 便秘2例, 口干3例, 震颤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 (15/40)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TESS评分比较

治疗2周, 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6周, 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 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 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病情严重患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目前, 碳酸锂和丙戊酸镁已广泛应用治疗双向障碍[4]。

作为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镁的作用机制为其可以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 (GABA) 氨基转移酶, 提高脑内GABA含量, 从而达到抗躁狂作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口服或静脉滴注后, 其生物活性接近100%, 并迅速交换至细胞外液, 脑脊液中的浓度与游离血浆浓度接近, 更有利于其发挥药效, 但其持续时间短、波动大, 常见消化道系统障碍, 可出现恶心、胃痛等不良反应。李宝珠[5]比较了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 起效快, 不良反应小。

碳酸锂治疗双向障碍具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可影响疗效[6]。治疗过程中需不断监测血锂浓度, 以免发生锂中毒及相关不良反应。贾丽红等[7]总结了碳酸锂与丙戊酸盐联合或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预防转躁作用, 认为碳酸锂与丙戊酸盐在联合或辅助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可降低抗抑郁药物相关的转相, 不良反应相当, 且转相率无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4、6周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提示丙戊酸镁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狂躁发作起效快, 抗躁狂程度与碳酸锂缓释片相当, 但不良反应较少, 更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溪市康宁医院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缓释片, 观察组患者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BRM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副反应量表系统 (TESS)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治疗增加, 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6周, 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丙戊酸镁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狂躁发作起效快, 抗躁狂程度与碳酸锂缓释片相当, 但不良反应较少, 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双向情感障碍,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缓释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杜义敏, 程月红.双相情感障碍复发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 2015, 37 (2) :256-258.

[2]Larry Culpepper.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Decision-Making in Primary Care[J].Prim Care Companion CNS Disord, 2014, 16 (3) :PCC.13r01609.

[3]Mark Zimmerman, Theresa A, Morg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bipolar disorder[J].Dialogues Clin Neurosci, 2013, 15 (2) :155-169.

[4]牛慧明, 裴根祥, 张子明.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对照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1) :1368-1369.

[5]李宝珠.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 :4-5.

[6]Hellvin T, Sundet K, Simonsen C, et al.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atients recently diagnosed with bipolar disorder[J].Bipolar Disord, 2012, 14 (3) :227-38.

丙戊酸镁疗效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36例;年龄19~33岁, 平均 (26.1±5.1) 岁;病程5个月~5年, 平均3.1年。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碳酸锂组38例, 丙戊酸镁组40例。

1.2 方法

碳酸锂组38例患者均给予碳酸锂片+氯丙嗪片口服治疗, 即选择碳酸锂0.25~1.5 g, 口服2次/d, 同时选择氯丙嗪350~600 mg, 口服1次/d, 需持续治疗60 d;丙戊酸镁组40例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镁+氯丙嗪治疗, 即选择丙戊酸镁0.25~1.0 g, 口服1次/d, 同时选择氯丙嗪350~600 mg, 口服2次/d, 需持续治疗60 d[1]。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护理前后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疗效评定。痊愈:HAMD评分减分率超过75%;显效:HAMD评分减分率在50%~75%之间;有效:HAMD评分减分率在25%~49%;无效:HAMD评分减分率不超过25%[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 D总分对比

两组患者经碳酸锂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 其HAMD总分均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总分对比情况如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碳酸锂组3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11%, 丙戊酸镁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如表2。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精神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躁狂发作, 属于躁狂或抑郁引起的心境障碍, 当躁狂发作时, 常出现情绪激动、言语及活动增多等多种异常现象;当抑郁发作时, 常出现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言语及活动明显减少等各种异常现象。目前,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大多医学专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环境及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且遗传因素作用比较大。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选择药物治疗, 其中情感剂碳酸锂片是基本的药物之一, 其可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但在治疗过程中碳酸锂片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如一些患者在持续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 表现为嗜睡、困倦、迟钝、WBC下降、ALT增高等[3]。这些状况的出现与药物剂量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由于血锂检测受到一定的限制, 致使血锂无法检查,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4]。

除了碳酸锂外, 丙戊酸镁也是重要的情感治疗剂, 在治疗情感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丙戊酸镁可以弥补碳酸锂在治疗情感障碍中的不足, 具备较高的安全行及可靠性。缓释特征是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的最大特点, 在治疗心境稳定方面也有较好疗效, 它药效浓度稳定、释放缓和、作用久, 更甚于在中枢神经里细胞之间转换过程起作用[5]。

碳酸锂与丙戊酸镁均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情感治疗剂, 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联合使用, 可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更好地促进疾病的治疗。该研究碳酸锂组38例患者均给予碳酸锂+氯丙嗪治疗, 丙戊酸镁组40例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氯丙嗪片治疗, 治疗后, 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92.11%, 丙戊酸镁组总有效率为92.50%,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碳酸锂与丙戊酸镁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者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联合使用,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旭, 王仁峰, 韦君美, 等.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J].上海精神医学, 2010, 22 (1) :33-36.

[2]Altshuler L L, Post R M, Leverich G S, et al.Antidepressant-induced mania and cycle acceleration:a controversy revisited[J].Am JPsychiatry, 2011, 152 (8) :1130-1137.

[3]李小新, 孙群星, 刘勇.奥氮平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5) :3l-33.

丙戊酸镁疗效 篇6

1.1 一般资料

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7~62岁;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分大于等于60分;排除重大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或药物依赖、木僵、严重的自杀行为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组 (合用药组) 43例, 脱落1例, 实际完成42例, 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 (32.05±9.22) 岁, 病程2个月~13年, 平均病程 (7.65±5.30) 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 (9.21±4.05) 年;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组 (单用药组) 45例, 脱落2例, 实际完成43例, 年龄17~60岁, 平均年龄 (30.16±8.45) 岁, 病程1个月至15年, 平均病程 (6.78±7.11) 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 (8.34±5.63) 年。两组年龄 (t=0.72) , 受教育年限 (t=1.61) , 病程 (t=0.68)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两组阿立哌唑初始剂量均为10 mg/d, 2周后根据病情可增加剂量, 最高剂量30 mg/d;合用药组同时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起始剂量0.5 g/d, 最高剂量1 g/d, 疗程4周。治疗期间均不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可加用苯二氮类及苯海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分别采用PANSS评定其疗效。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 (TESS) 在治疗后1、2、4周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以PANSS总分减分率作为药物疗效评价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价疗效, 减分率大于等于75%为痊愈, 50%~74%为显著进步, 25%~49%为进步, 小于25%为无效。于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合用药组显效29例, 有效8例, 无效5例, 显效率69.0%, 有效率88.1%;单用药组显效13例, 有效18例, 无效12例, 显效率30.2%, 有效率72.1%。合用药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用药组 (P<0.01) 。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合用药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在1周末比单用药组明显下降 (P<0.05) 。在治疗后4周末下降显著 (P<0.01) ;阴性症状评分合用药组在治疗后4周亦有显著下降 (P<0.05)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有口干、头痛、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 对症处理后大多能减轻或消失。恶心、体质量增加合用药组分别为5例和3例;单用药组为3例和2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E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的血尿常规、心电图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变化。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但在应用阿立哌唑的基础上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可增强阿立哌唑的抗精神病疗效, 起效迅速, 疗效高, 不良反应少, 患者服药依从性好, 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增加疗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吉中孚.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 2005, 5:629-631.

[2]谢斌.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预测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 1994, 6:241.

丙戊酸镁疗效 篇7

1 对象和方法

为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CCMD-3)抑郁发作标准及TRD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曾使用过艾司西酞普兰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6±10.2)岁;平均病程(5.83±1.65)年;HAMD(33.56±4.15)分。②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7±12.2)岁;平均病程(5.53±1.75)年;HAMD(32.18±3.95)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清洗2周后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10 mg/d,2周内加至20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戊酸钠缓释剂0.5~1.0 g/d,平均(0.8±0.3)g/d。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评定HAMD;8周末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效9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5例、4例、1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70%,2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0%,12例)(x2=4.19,P<0.05)。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后2,4,8周时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如表1所示

±s

两组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8%(共11例,嗜睡3例,恶心5例,食欲不振、口干及便秘各1例),与对照组比较33%(共10例,恶心2例,食欲不振5例,嗜睡、口干及便秘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P>0.05)。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

3 讨论

抑郁症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紊乱有关,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较强的5-HT再摄取抑制作用,使神经元突触中5-HT增多,而发挥抗抑郁作用[1].尽管如此,单一用药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提高TRD的疗效。合理选择增效剂来提高TRD的临床疗效成为临床医师探索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情感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片为增效剂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T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总有效率70%。丙戊酸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丙戊酸镁缓释片可以通过抑制脑内r—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氢酶而提高脑内r-氨基丁酸传递功能。还能增加海马,脑干去甲肾上腺素和纹状体—边缘系统5-HT的水平。其能置换出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色氨酸,使血中游离色氨酸浓度升高,透过血脑屏障,脑中色氨酸浓度升高可加速5-色胺(5-HT)合成,提高脑中5-HT浓度[2,3];其与5-HT再摄取抑制剂协调合用,使脑内突触间5-HT浓度升高,从而发挥强大的抗抑郁作用;对TRD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见丙戊酸钠缓释片作为增效剂与艾司西酞普兰合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TRD的方法。

摘要:目的:对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时间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和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2,4,8周进行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组。

关键词:丙戊酸镁缓释片,艾司西酞普兰,难治性抑郁症

参考文献

[1]李刚.丙戊酸镁缓释剂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26-127.

[2]杨绍雄.韩梅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282.

丙戊酸镁疗效 篇8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30例, 患者均具有反复发作性的自主神经功能、感觉、意识、 精神障碍和肢体痉挛等临床表现。纳入标准: ( 1) 临床确诊为癫痫、癫痫综合征, 每月癫痫发作次数不少于1次; ( 2) 接受丙戊酸治疗时间不少于3个月, 且癫痫症状没有缓解; ( 3) 年龄不小于18岁; ( 4)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 1) 合并颅内活动性疾病、严重全身性疾病; ( 2) 对研究所用药物 ( 拉莫三嗪、丙戊酸) 过敏者; ( 3) 有近期妊娠计划、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65例。对照组中男37例, 女28例; 年龄23 ~ 60岁, 平均 ( 41. 3 ± 5. 1) 岁; 病程2 ~ 9年, 平均 ( 5. 7 ± 1. 0) 年; 疾病类型: 失神发作4例, 肌阵挛发作5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10例, 强制- 阵挛发作11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16例, 部分性继发性全面性发作19例。试验组中男38例, 女27例; 年龄21 ~ 60岁, 平均 ( 41. 6 ± 5. 2) 岁; 病程2 ~ 7年, 平均 ( 5. 6 ± 1. 1) 年; 疾病类型: 失神发作4例, 肌阵挛发作4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 强制- 阵挛发作1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 部分性继发性全面性发作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予以拉莫三嗪 ( 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596) 治疗, 起始剂量25mg/次, 1次/d, 2周后增加剂量至50mg/次, 1次/d, 口服。之后每2周调整1次用药剂量, 最大剂量<200mg/d, 治疗时间为12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片 (湖南省湘中药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90013) 治疗, 治疗过程分为4个阶段, 具体方法: (1) 第一阶段:予以丙戊酸治疗, 起始剂量200mg/次, 2~3次/d, 随后逐渐调整剂量, 1d用药总剂量不可超过1600mg, 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拉莫三嗪治疗, 起始剂量为12.50mg/d, 前4周每2周增加1次剂量, 4周以后每周增加1次剂量, 由起始剂量逐渐加到100~200mg/d, 第6 周用药剂量增加到维持剂量, 或根据患者实际发作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阶段治疗时间为8周。 (2) 第二阶段:联合使用丙戊酸和拉莫三嗪治疗, 两种药物均以维持剂量进行治疗, 第二阶段治疗时间为12周。 (3) 第三阶段:患者经第一、二阶段治疗后癫痫发作得到控制后逐渐减少丙戊酸用药剂量, 每2周调整1次, 起始剂量为200mg, 每次减少25~50mg, 在8周内减至停用, 然后换成单用拉莫三嗪治疗, 25mg/次。第三阶段治疗时间为8周。 (4) 第四阶段:单用拉莫三嗪予以治疗, 25mg/次, 随后每2周增加25~50mg, 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00mg, 治疗时间为12周。

1. 3疗效评定标准[2]完全控制: 无发作次数; 显效: 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 75% ; 有效: 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50% ~ 74% ; 无效: 发作频率减少< 50% ; 加重: 发作的频率增加。总有效率= 完全控制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 15% , 对照组为56. 92%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 87, P < 0. 05, 见表1) 。

2.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 ( 4. 62% ) , 其中1例头晕、1例恶心、1例乏力。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2例 (18.46%) , 其中4例嗜睡、3例头晕、2例食欲减退、2例乏力、1例皮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 P<0.05)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讨论

癫痫为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又称为羊癫疯、羊角风, 是一种短暂性、发作性、突发性的大脑功能障碍, 主要是由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引起[3]。癫痫发作时, 异常放电具体起始位置、传递情况不同会出现自主神经发作性运动、精神、意识及感觉障碍等多种复杂表现。临床表现分9种类型: 失神发作、痉挛、强制发作、全面强制- 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激发全面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发作[4]。癫痫的病因较为复杂, 包括脑部疾病 ( 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先天性脑功能障碍等) 、 遗传因素、系统性或全身性疾病 ( 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等) 。癫痫疾病的频繁发作会对患者身体、精神、 智力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5,6]。主要危害有认知障碍, 癫痫疾病长期、频繁地发作会导致患者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 智力下降, 影响其基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 癫痫患者易遭受社会歧视, 因此在家庭生活、社会交际、就业等多方面均会面临较多困难, 心理压力较大, 长期精神压抑会严重危害其心理健康; 癫痫发作不受环境条件、时间及地点等因素限制, 患者无法自行控制, 故癫痫发作时经常发生溺水、砸伤、 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癫痫危害极大,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应注意预防, 幼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避免发生高热惊厥而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从而引发癫痫; 坚持优生优育和加强孕期检查, 孕妇应注意避免受到辐射及各种常见细菌、病毒感染, 降低胎儿窒息、缺氧风险; 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 降低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 临床上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有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治疗手段。约70. 00% 的癫痫患者经过正规有效治疗能够良好地控制癫痫发作, 约50. 00% 的患者经过2 ~ 5年药物治疗可痊愈, 故癫痫患者在确诊后应及时采用正规有效的药物治疗[7,8]。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加强病情护理, 对减少癫痫的复发有积极作用, 一是遵医嘱用药, 坚持按时、按量服药, 并定期进行复诊; 二是注意健康饮食, 饮食以营养、清淡为主, 应避免食用辛辣、可乐等刺激性大可引起兴奋的食物, 戒烟酒; 三要保持良好作息时间, 不可长时间地玩游戏、看电视等引起过度疲劳。

丙戊酸是一种酶抑制剂, 是癫痫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突触GABA ( γ - 氨基丁酸) 在吸收作用、钙与钠离子通道而促进包补GABA传递功能的改善, GABA水平稳定可抑制神经元的异常兴奋现象, 从而控制癫痫的发作[9]。但丙戊酸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 因此需要改用或添加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拉莫三嗪是一种叶酸拮抗剂, 属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 对膜电位、谷氨酸等有较好地调节抑制作用, 可稳定癫痫病灶放电从而控制癫痫的发作, t1 /2较长, 吸收率高[10]。癫痫药物治疗需经过较长过程,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避免随意停药情况发生, 首次采取药物治疗时尽量以单药治疗, 治疗失效再更换用药方案。在单药治疗无效时, 应选取无相互作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配伍联合治疗, 比更换其他单药治疗效果好。朱勇[11]研究中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85. 71% ( 30 /35) , 高于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总有效率的62. 86% ( 22 /35) , 差异显著; 张永昌[12]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分别采取单用拉莫三嗪治疗与联合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治疗, 结果单用拉莫三嗪总有效率为76. 79% ( 43 /56) , 联合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治疗总有效率为89. 53% ( 77 /86) , 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表明癫痫患者在使用丙戊酸单药治疗无效后添加拉莫三嗪治疗比替换成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 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会互相作用, 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应用丙戊酸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好,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应用丙戊酸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拉莫三嗪治疗, 试验组患者予以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 比较两组癫痫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5%、56.92%,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2%、18.46%,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应用丙戊酸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上一篇:一体化企业文化下一篇:婚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