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诊疗效

2024-07-03

内科急诊疗效(精选七篇)

内科急诊疗效 篇1

关键词:急诊内科,呼吸困难,诊断,治疗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不通畅导致呼吸节奏、幅度与频率异常, 是急诊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呼吸困难与心肺疾病具有明显的关系, 临床将其分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 前者则包括非器质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1]。本研究探讨急诊内科呼吸困难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提高急诊内科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116例,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28~59 (34.29±6.21) 岁, 肺源性呼吸困难15例, 心源性呼吸困难11例,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10例;B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9~59 (35.01±6.12) 岁, 肺源性呼吸困难16例, 心源性呼吸困难14例,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10例;C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8~60 (34.21±6.06) 岁, 肺源性呼吸困难15例, 心源性呼吸困难15例,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10例;三组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口罩呼吸器治疗, B组采用口罩呼吸器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C组采用口罩呼吸器、超声雾化吸入与环甲膜穿刺联合治疗。

1.2.1 口罩呼吸器治疗

采用山东省青岛佳琪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临沂3M口罩呼吸器, 治疗期间, 确保口罩完全封闭, 有助于增强疗效, 同时确保患者完全配合操作。

1.2.2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Astra Zeneca Pty Ltd) 2mg, 2次/d, 治疗12d。

1.2.3 环甲膜穿刺

取仰卧位, 头后仰, 局部消毒, 采用中指食指固定环状软骨两侧, 采用粗注射针垂直刺入环甲膜, 自觉落空感, 回抽有空气抽出则为环甲膜穿刺成功。

1.3 观察指标组间比较氧合指数 (Pa O2/Fi O2) 与APACHEⅡ评分的差异。

1.4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标准[2]。显效:呼吸通畅, 呼吸频率正常, 无气促者;有效:呼吸基本通畅, 呼吸频率基本正常, 偶有气促者;无效:呼吸通畅、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无变化, 合并气促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多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进一步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

2.2 三组氧合指数 (Pa O2/Fi O2) 与APACHEⅡ评分比较

三组氧合指数 (Pa O2/Fi O2) 与APACHEⅡ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对于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 除规范检查与诊断手段外, 还应加强对治疗方法的重视程度。目前, 临床对于呼吸困难的诊断依据主要为呼吸节奏、呼吸幅度与呼吸频率, 而对于呼吸困难程度的评估则主要依赖于上述指标与正常呼吸指标的异常幅度。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与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在评估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3]。临床采用免疫荧光测试法测定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 并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部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通过氧气输送、口罩呼吸器辅助有氧呼吸治疗[4]。同时, 根据呼吸困难的不同病情程度结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与环甲膜穿刺治疗。改善呼吸困难程度是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直接治疗目的, 而以上治疗措施均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有助于有效控制与改善呼吸困难程度[5]。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与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 口罩呼吸器、超声雾化吸入与环甲膜穿刺联合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口罩呼吸器与口罩呼吸器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口罩呼吸器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口罩呼吸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者氧合指数 (Pa O2/Fi O2) 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法将口罩呼吸器、超声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治疗相结合, 相辅相成, 共同改善呼吸困难程度, 避免病情加重[6]。根据呼吸困难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最大程度改善疗效, 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的病情程度。

笔者认为, 口罩呼吸器、超声雾化吸入与环甲膜穿刺联合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意君, 刘涛, 吴洪波, 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13) :2238-2239.

[2]王晓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 (4) :57-59.

[3]吴英, 夏旭晖, 刘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1、FVC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特点[J].疑难病杂志, 2015, 14 (6) :575-578.

[4]景宜馨, 林湖滨, 景雅.NT-pro BNP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及评价心功能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9) :1928-1929.

[5]王晓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 (4) :57-59.

内科急诊疗效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8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急性重症心力衰竭[2]。其后将本组88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32∶12, 最大年龄为75岁, 最小年龄为40岁, 中位年龄为 (51.2±6.5) 岁。依据心功能指标分级可划分:心功能Ⅲ级患者为30例, 心功能Ⅳ级患者为14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35∶9, 最大年龄为78岁, 最小年龄为35岁, 中位年龄为 (53.2±7.1) 岁。依据心功能指标分级可划分:功能Ⅲ级患者为28例, 心功能Ⅳ级患者为16例。比较两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 无显著性差异, 可以进行临床分析与对比。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 主要为利尿剂、强心剂等。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可给予患者硝普钠, 并将口服方式改为静脉注射。给予实验组患者美托洛尔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5390) 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227) 治疗, 美托洛尔的初始剂量为12.5 mg, 2次/天, 若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可以将该药物的剂量改为50 mg, 1 d最大服用剂量不得高于50 mg;厄贝沙坦氰氯噻嗪, 1片/天。

1.3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心功能恢复至Ⅰ级, 评定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心功能恢复至Ⅱ级, 评定治疗效果为有效, 患者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和变化, 心功能未达到上述标准, 评定治疗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予以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予以t检验, 当检验结果P<0.05时, 表示两组实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治疗后, 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为31例, 比例为70.5%, 治疗效果有效的患者为12例, 比例为27.3%, 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为1例, 比例为2.2%, 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 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为25例, 比例为56.8%, 治疗效果有效的患者为10例, 比例为22.7%, 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为9例, 比例为20.5%, 治疗总有效率为79.5%, 两组数据由统计学分析后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心率指标为 (98.5±12.7) 次/分钟,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为 (30.9±6.5) , 收缩压为 (136.6±16.3) mm Hg, 舒张压为 (88.9±8.6) mm Hg;采用常规治疗后, 心率指标为 (88.5±10.5) 次/分钟,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为 (43.7±5.6) , 收缩压为 (129.6±15.1) mm Hg, 舒张压为 (86.2±9.5) 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心率指标为 (98.5±12.7) 次/分钟,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为 (30.9±6.5) , 收缩压为 (136.6±16.3) mm Hg, 舒张压为 (88.9±8.6) mm Hg;实验组患者治疗前, 心率指标为 (102.9±16.4) 次/分钟,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为 (31.8±6.6) , 收缩压为 (138.8±16.2) mm Hg, 舒张压为 (89.5±8.6) mm Hg;采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治疗后, 心率指标为 (70.1±9.9) 次/分钟, 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为 (44.1±7.8) , 收缩压为 (103.1±11.6) mm Hg, 舒张压为 (65.1±5.8) mm Hg;对照组和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后, 存在明显差异, 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且该疾病的发病较急, 病情较为严重,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目前临床治疗中, 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案[4]。美托洛尔作为广谱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不仅减慢患者的心率, 同时增加心脏收缩能力。与此同时, 该药物对患者的呼吸道无任何影响, 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5,6]。厄贝沙坦氰氯噻嗪可以激活血管紧张素, 使血钾得到明显降低, 并充分发挥该药物的疗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其效果最佳[7]。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组间由统计学分析后, 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 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中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氰氯噻嗪,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因此, 该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夏红, 马晓文.硝普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心力衰竭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1) :3971-3971.

[2]何汉康, 陈剑, 石磊, 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1, 51 (21) :81-82.

[3]王洪云, 程艳, 秦亮, 等.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 (25) :58-60.

[4]张燕, 陈志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13) :23-25.

[5]谭振宇, 杨大浩, 廖春燕, 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 19 (5) :565-567.

[6]向常清, 周敬群, 曹志刚, 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J].天津医药, 2011, 39 (2) :172-173.

内科急诊疗效 篇3

关键词: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

当患者心脏结构存在缺陷或具有功能性疾病时, 会造成心事受损, 影响射血功能, 进而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出现不足, 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出现问题, 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为体循环以及肺循环阻塞, 出现淤血。患者临床主要表征为水肿、活动受限以及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一般情况下心力衰竭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等两种表现, 其中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当、血容量增加、过度透支体力以及感染是诱发其产生此疾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常常会因延误治疗而使病症加重, 对于老年重症患者而言, 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 因此在急诊内科中必须寻找有效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予以临床治疗, 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患共计200例, 对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60~88岁, 平均 (77.12±4.11) 岁, 病程时长8个月~13年左右, 平均病程 (6.1±1.44) 年。心功能分级:2级30例, 3级53例, 4级17例。观察组中男57例, 女43例, 年龄62~89岁, 平均 (75.43±4.22) 岁, 病程时长为7个月~14年, 平均病程为 (6.2±1.23) 年。心功能分级:2级患者34例, 3级患者58例, 4级患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西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对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1]。对患者进行过敏性分析, 然后采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对患者进行治疗,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2.2 观察组

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2,3]。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即自拟参附强心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材主要有人参10~11 g、黄芪29~30 g、附子10~11 g、生大黄5~6 g、桂枝10~11 g、毛冬青30~31 g、水蛭粉3~4 g、泽兰10~11 g、冬葵子5~6 g、滑石10~11 g、牵牛子5~6 g、葶苈子10~11 g、桑白皮10~11 g、大腹皮15~16 g、白术10~11 g、甘草6~7 g、防己10~11 g、茯苓15~16 g[4,5]。

将药材与水以1:2的比例进行熬制30 min后, 作为一剂让患者服用, 以2周作为一个观察疗程, 记录患者临床表征以及心功能各指标等。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血清进行测定, 其中所有入院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 室温下静置30 min, 3000 rpm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 置于-3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清IL-6、hs-CRP、IL10, 试剂盒是由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清再次进行鉴定, 并同健康人血清值进行对比, 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当心功能2级患者被完全治愈且临床不适症状消失, 能够进行正常工作便可判定为显效; (2) 当心功能4级患者在治疗后转为2级, 且临床不适症状得以改善则判定为有效; (3) 当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无任何改变且有恶化趋势, 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指标不存在差异性,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善,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善, 观察组新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中医治疗法讲究临床辨证治疗, 本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症范畴隶属于痰饮、心悸、咳喘、怔忪以及水肿等[6,7,8,9]。

患有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阳气虚衰, 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温阳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化瘀行水的方法进行辅助性治疗[10,11,12,13]。本院在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上予以患者中医治疗方法, 提高了患者临床治愈率, 缩短了患者临床治疗疗程。据有效统计, 本院对照组患者中治疗1个疗程的有22例, 治疗2个疗程的有32例, 治疗3个疗程的有10例, 治疗4个疗程的有16例, 治疗5个疗程的有20例。而观察组患者中治疗1个疗程的有62例, 治疗2个疗程的有22例, 治疗3个疗程的有14例, 治疗4个疗程的有2例。说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4]。

内科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358例患者中, 其中男性为198例, 女性为160例, 年龄均在19~84岁之间。病因诊断:这些患者中有156例为脑出血, 66例为脑梗死, 7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10例为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 10例为肺性脑病, 10例为中暑, 5例为肝性昏迷, 5例为病毒性脑炎昏迷, 3例为尿毒症性昏迷, 还有68例为各种药物中毒及一些比较少见的情况。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一般不易误诊, 但如果疾病较多, 相互交错, 或者有接触毒物史时较易发生误诊, 经统计误诊率一般在10%上下。

2 病因分析

2.1 脑血管意外

(1) 脑出血:几乎所有的脑出血患者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病史, 还有一些患者发病突然, 而以前未注意过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这些患者年龄一般较高, 但逐渐向低龄化转变。这些患者一般发病突然, 同时可见鼾声呼吸, 进行检查时可见其血压及瞳孔发生变化。因为这类患者多使用CT进行确诊, 所以发生误诊的患者很少, 出血量及部位决定了预后的效果。 (2) 脑梗死: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 所以糖尿病及脑梗死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患者中一般也都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病史[4,5]。夜间发病的患者较多, 一般可表现为偏瘫, 昏迷, 但昏迷程度较轻, CT检查对发病24h内的患者有一定困难, 如确定未患有脑出血和脑肿瘤疾病后, 诊断相对容易, 如患者未出现偏瘫症状, 在进行诊断时要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如有需要CT可以在24h后复查。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有此病的患者年龄较小, 一般在发病前没有明显表现, 可能存在脑血管畸形或血管瘤等隐性疾病, 有些患者在发病前会感到头痛剧烈。经CT检查可进行确诊。

2.2 糖尿病

如曾经诊断过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对昏迷的病因相对容易诊断, 会想到由于血糖的变化引起, 给予优降糖, 由于消渴丸易导致低血糖昏迷, 一般不建议服用, 经过快速的血糖检测可对此类患者进行确诊。还有一类患者为隐性发病, 为患过糖尿病, 而且年龄相对较小, 易出现糖尿病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中毒及病毒性脑炎的症状与此类患者相似, 如果医师能够想到此病, 同时进行血糖的快速测定, 即可进行确诊, 这种类型的患者病死率较高[6]。

2.3 肝性脑病

最近几年这种疾病在逐年增加, 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臭、面色萎黄、腹水等。首先要观察有无诱因导致肝昏迷, 其次对肝功能进行检测并对血氨进行检查, 对偏瘫的患者进行确诊时可选用脑电图检查。

2.4 肺性脑病

这类患者的病因一般较明确, 即为胸廓病史或者慢性肺部病史, 一般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呼吸表浅或异常呼吸, 可见程度不同的发绀, 两肺布满哮鸣音, 较易做出诊断。

2.5 病毒性脑炎

这类患者年龄较轻, 曾患有病毒感染史, 比较容易做出诊断, 临床表现为:昏迷前头痛剧烈, 也有些患者直接发生昏迷, 一般除昏迷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只能运用排除法进行诊断, 如血糖、CT没有发现诊断体征, 可以做脑电图检查, 有时可有帮助。

2.6 尿毒症脑病

这类患者没有明确的既往史, 晚期时误诊率较高。进行检查时主要观察患者有无高血压、水肿、贫血、深大呼吸以及少尿、无尿等现象, 对肾功能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2.7 中暑

昏迷前未患有疾病, 有高温工作史或者热辐射史。临床表现为:面色红、汗闭、高热、血压下降、皮肤干热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提高, 很少发生此病, 此病有很明显的季节性, 进行诊断较为容易。

2.8 各种中毒

了解是否有中毒病史是诊断的关键, 中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生产性中毒的患者要对其工种、职业、生产过程以及接触毒物的种类进行了解。非生产性中毒要对其精神状态、个人生活、家里常服用的药物以及杀虫剂的种类等进行调查, 同时还要对其中毒环境进行询问。很多药物没有味道, 但是临床特点显著, 如果不能很快判断中毒物的性质, 可以对患者进行催吐, 将其呕吐物及排泄物送化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1]夏添.急诊内科昏迷病人187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8) :56-57.

[2]刘昭斌.178例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3) :234-235.

[3]刘秀广.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识别及抢救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 :89-90.

[4]李凤云, 沈效速.621例急诊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8) :132-134.

[5]郑俊.179例春节期间内科急诊昏迷病人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5) :66-67.

急诊内科乙醇中毒患者救治策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以来我院急诊内科治疗的乙醇中毒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6例, 女14例, 年龄19~45 (32.5±3.6) 岁;按乙醇中毒程度分轻度29例, 中度52例, 重度9例。所有患者均有酗酒史, 乙醇气味浓烈, 确诊无误, 将所有患者按统计学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基础状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并进行适当的检查, 如有外伤则进行B型超声或者CT检查, 症状轻的患者应用咽喉刺激法催吐并0.9%氯化钠溶液洗胃, 降低患者体内乙醇浓度, 并注意呼吸道的通畅, 采取侧卧位, 避免窒息,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对于昏迷的患者应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进行氧疗, 病情复杂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初始剂量为0.4~0.8mg, 共济失调患者、昏迷患者分别予以1mg和1.5mg静脉注射, 观察0.5h后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选择性给药, 纳洛酮1mg+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给予胃黏膜保护药。统计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出现意识及完全清醒的时间。

1.3 疗效标准

治疗结果分类标准[2] (1) 显效:完全清醒, 无临床症状; (2) 有效:意识开始清醒, 临床症状减轻, 角膜反射正常; (3) 无效: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中, 显效20例 (44.4%) 、有效21例 (46.7%) 、无效4例 (8.9%) , 总有效率91.1%;对照组中显效12例 (26.7%) 、有效13例 (28.9%) 、无效20例 (44.4%) , 总有效率55.6%, 2组差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清醒时间对比见表1, 研究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着组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出血3例, 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均痊愈出院。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是指一次性大量饮酒后, 乙醇经胃和小肠在<3h内被完全吸收并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 随即后进入血脑屏障使得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3], 严重时表现为昏睡、昏迷症状, 甚至心跳呼吸骤停。这就需要我们急诊医师进行合理判断, 及早预防乙醇中毒脑病和脑水肿的发生[4],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办法。

纳洛酮作为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拮抗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并清除自由基, 达到保护脑组织并使得患者的意识恢复。在收治过程中, 陪同人员也多为饮酒人员, 应良好沟通避免发生冲突, 要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在催吐后, 患者多有水电解质紊乱, 采用补液和利尿疗法对患者进行巩固治疗, 治疗时除了催醒药物纳洛酮的使用外, 也要注意给予胃肠道黏膜保护药以保护患者的消化系统, 对于兴奋和共济失调患者应保护性约束, 避免意外发生, 必要时给予小剂量地西泮镇静, 醒脑静因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等作用[5]也被应用于临床, 本实验中也证明了内科常规治疗法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在减少乙醇的吸收、排泄和意识恢复加快、并积极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如果患者出现脑水肿, 应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和速尿注射液交替使用, 避免加重甘露醇对肾脏的损害[6]。

综上所述, 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时要及时, 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瞳孔、呼吸生命体征的变化, 尽早恢复患者意识是关键, 根本目标是保护脑组织, 采取催吐、洗胃、补液、催醒护胃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内科中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以来医院急诊内科治疗的乙醇中毒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的方法治疗, 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清醒时间。结果 研究组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清醒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采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 减少乙醇的吸收、排泄和意识恢复加快、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醇中毒,急诊,纳洛酮,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春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9) :145-146.

[2] 汪红霞, 谭鸿, 姜伟, 等.急性酒精中毒的诊疗流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9) :9-11.

[3] 袁颖, 任桂兰.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221.

[4] 唐永富, 潘曦明, 詹义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0) :134-135.

[5] 叶廷辉.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4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0) :128-129.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分析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腹痛患者78例, 患者除有腹痛外, 部分患者还伴有呼吸急促、发热、呕吐、胸痛、腹泻等症状。体格检查有以下体征症状:腹部压痛、腹胀、腹部肌肉紧张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性病症等。其中男50例, 女29例, 年龄15~78岁, 平均 (39.36±9.45) 岁, 发病时间0.65~51 h, 平均 (6.20±2.85) h。既往史:高血压23例, 糖尿病22例, 溃疡疾病13例, 腹部手术11例, 无其他病史。

诊断方法: (1) 建立资料档案:a.首先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 有无肝胆疾病史、肾脏病史或者是溃疡病史等。b.发病的疼痛程度以及发病的缓急, 病情是缓慢加重还是缓慢减轻, 是突然发病还是逐渐出现疼痛症状;腹痛的转移以及放射。c.患者腹痛的位置, 因为神经分布广泛, 一些疼痛常会被放射至固定的区域。上腹痛多为胃管、胰腺疾病或者十二指肠溃疡, 下腹痛多为结肠或盆腔病变。d.出现腹痛前有无暴饮暴食或者服用药物的种类。e.女性患者要考虑到月经或者宫外孕情况。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表情、皮肤情况, 测量呼吸、体温、血压等, 要进行腹部、心肺常规检查等, 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有无弥漫性胀气、有无肠型和蠕动波、外形有无膨隆、腹部有无肿块、肠鸣音是增强还是减弱等[3]。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体征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 包括X线检查、手术探查、腹部B超检查、肾功能、肝功能、实验室血、尿、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胃镜、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必要时进行有创的诊断性腹腔穿刺、阴道后穹隆穿刺等。对于面部苍白、病情较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要立刻采取急救措施, 急救中使用心电图, 判断是否患有心肌梗死, 再结合患者的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4]。

结果

本组78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中, 经过确诊, 急慢性胃肠炎31例 (39.24%) ;细菌性痢疾例10例 (12.66%) ;消化性溃疡12例 (15.19%) ;泌尿系结石6例 (7.59%) ;泌尿系统感染5例 (6.33%) ;急性阑尾炎6例 (7.59%) ;急性胰腺炎3例 (3.40%) ;突发心肌梗死2例 (2.53%) ;心绞痛1例 (1.27%) ;宫外妊娠破裂1例 (1.27%) ;尿毒症1例 (1.27%) ;胃癌1例 (1.27%) 。其中有2例误诊, 心肌梗死1例, 胃癌1例。确诊率97.47%, 误诊率2.53%, 见表1。

讨论

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已经成为内科急诊工作中的重点, 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胸闷、发热等, 具有病情发展迅猛、疾病发作急迫、病症表现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且症状严重等特点。病情包括多种因素, 检查又牵涉到较多的科室, 极易造成误诊漏诊, 拖延病情进一步恶化。能否进行正确的治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首诊科室的医师必须具有精湛的诊断技术与良好的道德素质, 合理应用临床检查来辅助诊断。在诊断前禁止使用任何麻醉剂进行止痛, 避免掩盖病情导致诊断失误[5]。

临床诊断的首要步骤是询问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首诊医生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询问患者病史, 询问自身觉察病症, 包括病情变化过程、痛苦位置与程度等, 以最大限度上来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6]。急诊内科是急性腹痛患者首要选择的科室, 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患者腹痛原因以及类型, 对随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详细观察患者的表情、皮肤情况, 测量呼吸、体温、血压等[7], 还要进行腹部检查、心肺常规检查等。首先注意是否为腹腔外疾病或外科腹痛, 如果是则病情往往急重, 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患者有肝胆病史或者溃疡病史, 患者有很大可能是二次急性腹痛。患者描述下腹痛则可能为结肠、盆腔病变;上腹部痛则通常是十二指肠和胃等处或者是胰腺疾病[8]。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常见的一种, 处理不完善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或生命危险。还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包括是否暴饮暴食或者是酗酒, 这些也是产生急性腹痛病症的可能因素[9]。体质检查的首要对象是腹部, 能够清醒地观察其双侧腹股沟的实际情形, 辨识病患的痛苦位置及特征, 检查是否出现肌肉紧张、膨胀、压迫神经痛等现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助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测, 了解病患是否有感染、出血现象, 利用X线、内镜等途径明确病灶的所处位置与范围[10]。在接诊女性急性腹痛的患者时, 要首先观察其面色状况,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严重下滑, 以致发生休克时, 询问患者的月经和性生活情况, 通过腹部B超确诊是否异位妊娠。接诊老年急性腹痛患者要小心谨慎, 老年人身体机能与反应能力下降, 对腹痛的敏感度降低, 避免诊断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在该过程中, 要求医师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 时刻遵循诊断的基本原则, 要高度重视急性腹痛患者, 在处理时也要更加细心, 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

内科急诊腹痛患者中, 诊断结果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 少数为胃癌和尿毒症等。无论疾病诊断结果比例大小, 病情都非常急重, 而且发展迅速, 不及时治疗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初诊时以内科疾病检查手段为主, 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和腹腔外的疾病等检查为辅, 注重整体检查, 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

综上所述, 内科急诊首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以及详细了解, 认真查找腹痛原因,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临床症状, 参照临床检查资料, 合理利用现代的辅助检查, 使后期更加快速、准确诊断病因, 增加确诊率, 降低误诊率, 使急诊急性腹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收治急性腹痛患者78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78例患者中, 确诊率97.47%, 误诊率2.53%。结论:急性腹痛易造成误诊, 应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以及详细了解, 提高确诊率, 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急性腹痛,内科,诊治

参考文献

[1]牛朝莲.105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2) :149-150.

[2]刘坤.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40例临床诊断探究[J].大家健康, 2014, 18 (1) :78-79.

[3]余祥军.126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10) :75-76.

[4]徐达明.内科急诊急性腹痛216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 34 (1) :129.

[5]张彩娟, 杨素静.7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5) :125.

[6]孙相启, 耿作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6 (22) :524-524.

[7]赵鸽.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8) :298-299.

[8]赵桂将.24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3 (27) :5938-5939.

[9]刘坤.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40例临床诊断探究[J].大家健康, 2014, 8 (1) :78.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项讨论方便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病人信息200单, 全部病人都由于内科病症瞬间昏迷并在该院进行急诊诊疗, 全部病人都没有关联的外伤经历。年龄9~80岁, 平均年龄50岁, 男性110例, 女性90例, 各病例无其他外伤病症, 该项实验经由患者本人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该项研究里病人的致病因素有急性脑血管病 (90例, 大概45.0%) 、糖尿病并发症 (30例, 大概15.0%) 、酒精中毒 (20例, 大概10.0%) 、CO中毒 (26例, 大概13.0%) 、药物中毒 (22例, 大概11.0%) 及其他因素导致的 (12例, 约6.0%) 。按照GCS打分标准, 该项目中病人分成3类, 严重昏迷 (26例, 约13.0%) , 中级昏迷 (98例, 约49.0%) , 初级昏迷 (76例, 约38.0%) 。以上病例80例来自住院部, 120例来自门诊部, 病例无从事辐射性、化学高危险作业人员, 入院后经医师认知观察进行身体检查以确诊病因。

1.2 诊断方法

病者住院时想想向送医人了解昏迷病患的身体情况, 有无外伤经历, 有无遭到CO或是毒药造成受毒之过往, 有没有会导致昏迷的某系内科病症, 为了及时判断病人是否是在昏迷状态。然后, 对昏迷病人展开全面的身体检查, 检查皮肤有没有淤点、肤色有没有改变, 并且查看头颈部的现象。按照昏迷病人的病情与现象实施必须的医疗诊断, 如颅脑CT、胸片、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情况等, 方便深层次的诊断。以上进行的检查和抢救一定要同时展开, 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做完全部的检查, 为病人的抢救争取充足的时间。

1.3 早期处理

根据病人情况组织必须的身体检查以及实验室化验, 对其进行吸氧、输液、扩容以及开放静脉通道的关联抢救, 为防止病人由于气管阻塞而窒息, 应保证患者气管无异物。并且要实施强心, 给予病人强心苷类药物;为患者进行升压以防止出现休克, 为病人施加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品, 让病人的血液流通有一个好的状态。其次, 还需要为病人实施调整水电解质错乱与抗感染等急救。并按照病人的病史状况分组, 对病人组织合理的抢救, 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相关的抢救方式。遇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人, 需要先进行洗胃、导泻还有特效解毒剂这些方法组织救治;遇到急性的脑血管病人, 一定要中病人做CT以及MRI检查的时候, 进行脱水救治, 遇到糖尿病高渗性的昏迷病人的时候, 需要给病人提高胰岛素滴注并防止脱水, 遇有肺性脑病的晕倒的病患的时候, 需要为病人进行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以及采取呼吸辅助剂等来对病人组织救治, 在遇到血糖含量不足的病患的时候, 需要为病患提供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注射。

2 结果

该项研究数据上可以看出引起病人昏迷的主要原因有三种分别是:一是急性脑血管病, 占比例达45%;二是中毒性疾病, 最常见的是CO和酒精中毒的现象, 大概1/4;三是糖尿病关联的相关病症, 大概占15%左右, 这里面发生最多的是糖尿病酮症酸过量。这个研究里病人的诊断数据如表1。

治疗结果通过医生救治, 200例急诊昏迷病人中存活180例 (90%) , 病故20例 (10%) 。

3 讨论

急诊内科晕厥作为21世纪以来急诊里出现率最高的常见病, 晕厥以列为功能的重要损害之一, 一般是病人的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网状出现了强烈抵制, 出现了病人的意识缺失的现象。据我国的有关资料统计可以发现, 在现阶段中国的晕厥病人在急诊内科重病症检查和治疗总病人数量15%上下, 并且他们的成活率非常低。不论是因为什么因素而出现的病人昏迷, 他们的结局都相当的不幸, 医院医师的救治关于拯救病人的生命有着特别关键的实际作用。临床上关于病人昏等级的评分一般是按照昏迷指数GCS来展开, 是按照病人的3个数据 (睁眼反应、说话反应及运动反应) 组织打分。GCS数值小表示病患的昏迷情况越严重, 病患的成活率也就越低。该研究数据统计指出, 急诊病人病死率大概是10%, 和张雪康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一文中指出的10%基本一致, 说明病人昏迷后后果很危险, 一定在及时进行诊断的时候组织必须检查和抢救。

临床检查第一要明确病患是全身性病症还是颅内环境疾病的发生。全身性病症都有代谢紊乱、急性中毒等, 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疾病的病人大多数都有糖尿病病史, 通过了解病史与用药状况就能够完成诊断。急性中毒相对诊断简单, 病人有明显的中毒经历;脑血管病症一般都有脑出血、脑梗死的现象, 病人临床表现一般是大小便失控、呕吐、偏瘫这些现象, 确诊也比较便捷。在明白病人病史的情况下应组织必须的辅助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脑电图等。这个项目里面200例内科昏迷病人的发病原因包括颅内异常病症、糖尿病和外因中毒等病症。在对急诊昏迷病人进行抢救的时后一定要及时给病人注射大量的三磷酸腺苷与糖原组织进行抢救, 预防病人脑部少氧的事情出现, 能量缺失, 治不好的会出现脑死亡。针对酒精中毒的病者因为病人的神经中枢区域阿片受体兴奋, 纳洛酮具有一定的抑制阿片受体的兴奋度的效果, 对β-内啡肽有着不错的控制效果, 能有效控制中枢系统的活跃性, 所以, 在解救酒精中毒病人时医生往往采取纳洛酮的治疗。由以上结果可知, 引起病人昏迷的主要原因中, 急性脑血管病占45%, 糖尿病并发症占15%, CO引起占13%。这与高霖, 高燕等[10]在关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探析一文, 关于引起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所得结果中, 急性心肌梗死占52%, 各种并发症占20%, CO引起占19%等相一致, 具有临床有效性。

在组织诊断的时候, 按照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也是抢救的重要内容。抢救初期应马上纠正危及病人生命危险的不平稳的生命体征, 一定要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血液循环政策, 严密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 按时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进行检测, 并按照病情及时整理治疗计划。担忧中毒病人立刻进行催吐与洗胃, 并加用合适的解毒剂。需要注意的是, 降颅内压时不能采取会引发血压急速下降的药品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 防止造成病人的昏迷程度更严重。除此之外, 还需要防止感染, 注意水与电解质要保持平衡, 供应充足的能量。

由此可见, 在抢救急诊内科昏迷病人时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将检查与抢救共同进行, 可增强病人的存活率, 减少病人死亡, 并且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进而改善病人以后的生活状况。

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内科昏迷病患的临床原因和救治办法。方法 方便采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入院急诊内科病房的200例昏迷病人, 统计病患致病因素、临床症状及治疗办法。结果 脑血管类病患、糖尿病及急性中毒在急诊内科病人出现昏迷的病人中占相当大比例, 占总病患数的45%、15%、23%。通过医生对病患的救治, 200例急诊昏迷病人存活180例 (90%) , 病故10例 (10%) 。结论 昏迷患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种, 要求按照病人的临床症状尽快确诊, 并且要及时救治以降低病人死亡率。

关键词:内科,昏迷,临床

参考文献

[1]刘秀广.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识别及抢救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15, 13 (2) :201-202.

[2]余坤城.急诊内科抢救120例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临床集锦, 2011, 24 (2) :580.

[3]马志勇.急诊内科昏迷患者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15) :3102.

[4]李龙.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4) :125-127.

[5]张雪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4) :145-146.

[6]曲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山东医药, 2014, 54 (36) :101-103.

[7]王立群, 高悦.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护理, 2013, 24 (2) :206.

[8]杨文典.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 :103-104.

[9]徐维尧.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6) :3.

上一篇:微博时代的管理变革下一篇:高新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