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指导

2024-06-05

疗效指导(精选八篇)

疗效指导 篇1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功能性眼病, 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视力残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视觉生理研究及边缘学科的渗入, 人们对弱视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 弱视的诊断已不是难事, 弱视的治疗方法也很成熟, 但是如何更好的加强弱视治疗的效果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弱视治疗的对象多是年龄很小的学龄前儿童, 所以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对孩子的护理过程非常重要。我科近几年来, 门诊在加强护理干预下行综合疗法诊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94%。现将对效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 (186眼)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男40例 (72眼) , 女60例 (114眼) , 初诊年龄最小3岁, 最大18岁, 平均年龄4~6岁, 所有患儿均行详细的体格查:远、近视力、眼位、眼底、眼前节检查, 排除先天性器质性病变, 眼球运动、注视性, 家族史询问三代以上。散瞳验光, 诊断根据我国弱视防治学组关于弱视的定义做出弱视诊断。

1.2 方法

我们对弱视儿童首先进行准确检影验光, 配带合适度数的矫正眼镜。采用遮盖训练法进行训练。回家后进行精细目力训练, 如穿珠子、描红、插孔等患儿有兴趣的训练。其次采用弱视治疗仪训练, 取得了满意效果。

2 结果

治愈标准为视力≥1.0, 随访4年100例186眼, 治疗效果为轻度弱视78眼, 基本治愈74眼, 无效3眼, 治愈率94.8%。中度弱视68眼, 基本治愈60眼, 进步6眼, 无效2眼, 基本治愈率88.2%。重度弱视40眼, 基本治愈32眼, 进步4眼, 无效2眼, 基本治愈率80%。4~9岁126眼, 治愈115眼, 进步10眼, 基本治愈率91.2%。9~14岁60眼, 治愈48眼进步10眼无效2眼, 治愈率80%。

3 讨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最常见的眼病, 剥夺了弱视的主要危害是患儿视力低下, 缺乏立体视觉, 配戴眼镜后视觉功能达不到正常水平, 无法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前后、远近、高低、深浅和凹凸进行正确的认知, 从而给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甚至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根据弱视治疗的可逆性特点, 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对弱视儿童进行积极恰当的治疗和训练视力有望恢复, 但弱视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一旦超过这一阶段, 将变得非常困难[2], 所以需要医生的耐心和患者的配合。一般从弱视的诊断到视力恢复正常不复发大概需要4年或更长时间[3], 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护理干预有以下几方面

3.1 坚持治疗, 持之以恒。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 家长要充分了解其治疗过程是缓慢的, 视力提高也是逐步的, 不能操之过急, 要有耐心、恒心。选定专业医院, 谨遵医嘱进行训练并按时复查, 治疗贵在坚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镜。除洗澡或睡觉外, 须坚持戴镜, 尤其是遮盖健眼时更显重要[4]。引导孩子看近处物体时一定要戴镜, 尤其是绘图、写字、做手工等精细动作时。开始戴镜时, 小孩可能会不习惯, 怕小朋友笑话, 会嫌难看, 家长要耐心讲道理, 多引导、不要随意训斥。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一副满意的镜框, 镜腿用松紧带连好, 以防眼镜滑脱打碎, 要劝说孩子尽量不要打闹, 注意保护眼镜。中、重度弱视的儿童, 除了戴镜外, 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功能训练治疗, 此时, 家长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 并坚持做到2~6个月到医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眼底、散瞳验光等, 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跟踪治疗。

3.2 合理膳食, 大量的研究证明, 微量元素锌参与儿童眼睛的视黄醇代谢, 造成视网膜可利用的视黄醇量随之下降, 直接影响视功能, 容易使儿童发生屈光不正、斜眼、弱视眼。如果家庭生活困难, 食物单一, 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就极易对儿童视功能产生潜在威胁。劝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偏食, 不挑食。尤其是在三餐饭前应少吃糖果和零食, 以免厌食引起营养不良。引导孩子多吃些粗面杂粮, 如玉米粥、小米、麦片等, 少吃精粮细粮,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限制多糖类化合物的摄入, 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提高家庭烹调技术, 不吃煮过头的蛋白质食物, 根据营养饮食情况, 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 (如B1、B2、B12、C、鱼肝油等) , 和矿物质 (如锌、铁、铬、钙等) , 还可以坚持饮用牛奶, 吃些海产品等, 以满足患儿机体对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对于弱视的治愈率郑洪芳报告为82.22%[5], 与本文的总治愈率基本相当, 说明弱视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治疗儿童弱视的关键因素。对弱视的防治, 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计划、细致的工作。提高对弱视儿童的护理强度及方法和技巧, 能够有效争取了最佳治疗时机,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国土, 尹健华.屈光不正诊断与治疗[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188

[2]赵堪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努力提高弱视的防治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 (8) :449-451

[3]李淼, 张凤华, 杨光.弱视儿童家庭训练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59-60

[4]Fukata N, Uchida K, Kusuda T, et al.The effective therapy of cy-closporineA with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experimental colitis[J].JDrugTarget, 2011, 19 (6) :458-467

生活护理指导干预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篇2

【关键词】生活护理指导;纠正睡眠姿势;枕颌牵引;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08- 02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或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从表中可见,干预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20.67,P<0.01)。

4 跟踪观察研究

干预组患者症状逐渐减轻,远期疗效显著;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明显减少;伴有高血压者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无副作用。

5 讨论

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由两大部分来维持。(1)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关韧带,也称静力平衡;(2)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颈部肌肉的调节和控制,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也称动力平衡;动静平衡共同作用,保持颈椎稳定,如果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致颈椎生物力学失衡而引起颈椎病。人们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引起颈部肌肉慢性劳损,肌肉痉挛,肌力减弱,使动力平衡破坏而影响静力平衡[4],导致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和颈椎节段不稳,而使颈椎正常的应力与应变分布发生改变导致骨质增生[5]。在中医属骨痹范畴,多因感受寒湿或慢性劳损、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所致。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长期的急慢性损伤后引起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及小关节功能紊乱。其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微循环改变、局部血流减慢或停滞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水肿、粘连。出现局部及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条索状硬结等现象,临床无特效治疗药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因此,我们根据中医治病求本的护理原则,采用日常生活指导治标,纠正睡眠姿势,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治本,以标本兼治为治疗大法。

该项目主要技术关键:

5.1 枕头牵引:可达到符合生理曲度牵引的目的,牵引后由于有效地改善了颈椎生理曲度,使颈动脉弯曲减轻,颈椎间隙较前扩宽,可间接地增加基底动脉的供血量和解除颈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可解除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延缓或减低椎体小关节和韧带的钙化过程,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促进钙磷代谢,改善植物神经功能[6],极大地改善了颈椎周围软组织力学关系,配合正确的睡眠姿势,从而逐步恢复颈椎的动静平衡,保持颈椎的稳定。

疗效指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28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男20 例,女8例; 年龄26 ~ 64 岁,平均39 岁; 伤因: 交通事故伤10 例,摔倒扭伤12 例,高处坠落伤6 例; 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6 例,Ⅲ型12 例; 所有患者均摄患踝关节X线片和CT平扫及二、三维重建片,了解骨折的形态和关节面塌陷情况。根据胫腓骨远端四柱理论分型( 见图1) ,单柱骨折4 例,双柱骨折8 例,三柱骨折9 例,四柱骨折7 例; 其中22 例合并腓骨下段或外踝骨折,12 例伤后6 h内急诊手术,16 例术前行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脱水消肿,待皮肤出现明显皱褶后手术,伤后手术时间7 ~ 16 d,平均9. 5 d,对延期手术者,伤后第3 天给活血药物治疗,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2 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大腿扎气囊止血带。平卧位( 不需后侧切口者) 或漂浮位( 需前后联合切口入路者) ,根据X线片、CT片分清四柱损伤情况,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如为单柱骨折,选用直接切口入路,复位采用克氏针及螺钉直接固定。如为前外柱加后外柱骨折移位,选用前外切口加后外切口入路,前方用胫骨外侧解剖板固定,后方用空心螺钉( 4. 3 mm) 或用桡骨远端“T”型板固定; 如为多柱移位性骨折,选择前内侧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复杂的Pilon骨折常伴有腓骨下段或外踝骨折,先经后外入路对腓骨、外踝骨折行解剖复位钢板固定,可确定胫骨远端长度,并作为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的基准,将内踝骨折块翻开,从后向前逐一复位,修复关节面,并用足量优质自体骨移植,确保复位的关节面不塌陷,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复位可参照距上关节面,尽可能达解剖复位,辅以克氏针临时固定,最后复位内踝,选用胫骨下端内侧锁定板固定或三叶草状板内固定,对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可改用4. 3 mm空心半牙加压螺钉固定。缝合切口时,如张力较高,先缝前侧切口,对后侧切口可行减压缝合或二期缝合,半皮管引流。术后石膏托辅助固定于踝关节中立位,消炎消肿,预防感染,术后第2 天开始,常规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活动足趾进入康复训练。

2 结果

24 例切口一期愈合,4 例出现切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无切口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8例获10 ~ 24 个月( 平均14 个月) 随访,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骨折复位情况应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2]评定,解剖复位20 例,复位一般8 例。均在术后16 ~ 21 周( 平均19 周) 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3]评定临床疗效,优12 例,良10 例,可4 例,差2例( 继发关节僵硬,骨质疏松,行走时疼痛) 。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估患者负重及行走时疼痛情况,本组0 ~ 8 分,平均4. 5 分。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2 ~ 3。

3 讨论

3. 1Pilon骨折的分型及四柱理论的应用Pilon骨折的常用分型[5]有Ruedi-Allgower分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AO分型的A、B、C型,Ⅰ型、Ⅱ型或A、B、C1 型为低能量损伤,Ⅲ型或C2、C3 型为高能量损伤,损伤程度严重,但这两种分型法仍不能完全反映出胫骨远端关节面损伤的严重程度,比如既往称为前、后踝的骨折,实为涉及胫骨远端穹形面的骨折,复位时多是直接复位骨折块,而对关节面有无压缩多被忽视,以后出现关节炎的机会增大了,而四柱理论将胫腓骨远端分为前柱、后柱、内侧柱、外侧柱,能直接反映出四柱损伤的真实程度( CT二、三维重建成像能清楚地看到四柱损伤的情况) ,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直观明了,复位时可将骨折块和关节面同时复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对单柱损伤,采用直接入路,多柱损伤可选前、后联合入路。临床上最常用的前、后联合入路为前内侧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入路[6],复杂的Pilon骨折为多柱损伤型骨折常伴有腓骨下段或外踝骨折,先行后外侧入路、复位并行钢板螺钉固定腓骨骨折或外踝骨折,再向深层钝性分开,直接暴露后踝、后柱,复位固定。

3. 2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时机对于预防Pilon骨折的软组织并发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存在进展性的软组织损伤,则不宜过早切开手术,否则会出现皮肤坏死、切口裂开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时间窗,一般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最佳时间段是伤后6 h以内和延期7 ~ 14 d,高能量损伤造成的Pi-lon骨折,其软组织损伤也严重,内出血致肿胀迅速加重,多有皮肤张力性水疱,原则上小的水疱经牵引、消肿治疗后能被吸收,大水疱可抽吸掉,待皮肤软组织肿胀基本消失后再行手术。伤后10 ~ 20 d手术相对安全[7]。

3. 3 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对Pilon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对骨折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和稳定程度,同时恢复软组织条件也很重要,局部软组织条件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成败。经典的Pilon骨折的外科治疗有4 个标准步骤: a)腓骨和外踝重建; b) 胫骨关节面重建; c) 自体或人工骨植骨修复; d) 支持接骨。遵循上述原则对Pilon骨折分型中Rue-di-AllgowerⅠ型、Ⅱ型和AO分型的A、B、C1 型的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严重的Ruedi-Allgower的Ⅲ型或AO分型的C2、C3 型骨折的治疗疗效一般或不佳。原因是关节面损伤严重,难达解剖复位,出现损伤性关节炎等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增大。

3. 4 Pilon骨折的固定方法Pilon骨折的固定方法有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器固定[8]。本组去除因软组织情况差,需行外固定器治疗的患者,Pilon骨折采用外固定器者均需跨关节固定,易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僵硬、骨折病等,踝关节功能差[9]。笔者根据四柱理论指导对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进行个性化设计: 如移动骨折块波及前、内柱加后、内柱为主,选择前内侧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前方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板或重建板固定,后方选用桡骨远端“T”型板固定或4. 3 mm空心半牙加压螺钉固定。如移位骨折块波及前、外侧柱加后、外侧柱为主,选择前外侧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前方采用胫骨远端外侧“L”型解剖板固定,后方选用桡骨远端“T”型板固定或4. 3 mm空心半牙加压螺钉固定。手术中的重点在于恢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这决定了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对严重的压缩性Pilon骨折一定要植骨修复,消除任何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进程。术后石膏托辅助固定6 周,预防切口区感染,消除水肿,改善循环,及时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锻炼,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唐欣,吕德成,唐佩福,等.Pilon骨折的解剖四柱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关系[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9):662-666.

[2]胡永成,邱贵兴,马信龙,等.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3,234-235.

[4]Turner NM,van de Leemput AJ,Draaisma JM,et al.Validity of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s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lf-efficacy in resuscitation skills[J].Med Edue,2008,42(5):503-511.

[5]徐希斌,储辉,俞航,等.应用四柱理论和微创经皮锁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556-558.

[6]何文平,丰长江.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移位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616-618.

[7]Crist BD,Khazzam M,Murtha YM,et al.Pilon fractures:advances in Surgical management[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1,19(10):612.

[8]方欣,谢金兔,顾晓民.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0):947-948.

疗效指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1~78岁,平均60.2±2.1岁;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5~72岁,平均57.2±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临床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病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

取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足三里、曲泉等穴,毫针、穴位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医护人员捻针柄逐渐旋转刺入上述穴位,同时用红外线照射穴位处,升高局部温度,提高活血效果。每穴位留针30min左右,每日1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指导:(1)肌肉训练。主要对股四头肌进行肌肉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于病床上,膝关节绷紧伸直,缓慢抬高至30°~60°,悬挂静止,维持5~10s后放下,重复训练;前期每次20min左右,每日2次,后期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延长训练时间[2]。(2)保暖。要求患者保暖膝关节,天气较热时避免空调及电扇直接对准膝关节处,以免寒气入侵,引发病症;天气较冷时应对膝关节处进行双重保暖处理,加厚膝关节处衣物,可用护膝保暖。(3)避免高强度劳动。患者日常生活需避免高强度劳动,以免增加患者膝关节压力;站立时间较长,应坐下或躺卧休息;避免蹲、压、跳等动作,以免增加膝关节的损害程度[3]。(4)按摩揉捏。按摩膝关节及其周围部位,以按压搓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紧张,使其逐渐伸展放松,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揉捏按摩每日2次,每次30min。

1.3 疗效标准

以患者康复情况作为诊断标准,显效:关节疼痛感消除,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生活不受影响;有效:关节疼痛感减轻,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不受影响;无效:关节疼痛感强烈,活动受限,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疼痛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 满意率

出院时观察组临床满意率为96%,对照组临床满意率80%,观察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由膝关节损伤、湿寒入侵所致,天气转凉或阴雨季节关节疼痛感更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尚无较完善的治疗方法,通常只能对病症进行一定的缓解及预防[4]。

临床常用针灸法缓解患者疼痛。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目的,进而驱寒除湿、缓解疼痛。康复指导是临床常用的促进患者康复的训练模式,治疗期间对患者病症部位进行一定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无需药物摄入,仅加强外在训练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同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针对性,我院通过肌肉训练、按摩等方法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告知患者防寒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进一步保护膝关节;结合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肯定,满意率较高。

总而言之,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针灸,康复指导,效果,VAS评分

参考文献

[1]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等.陆氏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3:14-16.

[2]靳辉.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5:419-420.

[3]易光强,方洁淼,韦林,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8:79-81.

[4]燕炼钢,韩为,程红亮,等.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74-177.

[5]马妮.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近十年研究进展及贺氏火针治疗的初步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陈佳红.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1):54-55.

疗效指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于我院妇科进行宫颈糜烂治疗的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年龄20~59岁, 中位年龄39.1岁;电子阴道镜量化评分系统 (RCI) 评分:0~2分72例, 3~5分8例。对照组年龄18~57岁, 中位年龄38.4岁;RCI评分:0~2分57例, 3~5分28例。2组年龄、RC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及治疗时间:

仪器型号为OLYMPUS的阴道镜及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根据患者经期选择手术时间, 月经干净1周内禁同房, 经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无局部急性炎性反应。

1.2.2 方法:

术前引导患者排空膀胱, 仰卧位, 最大程度地暴露会阴部, 保证负级金属板能接触到患者臀部皮肤, 按常规流程操作消毒, 完全暴露宫颈部位。对照组采取传统射频治疗模式, 使用肉眼观察和射频治疗方法, 将设备探头放入病变位置, 调整治疗仪功率, 使其维持在28~36w之间, 平均治疗时间为6s, 当病变位置出现泛白现象时转移位置, 保证全部宫颈糜烂面边缘2.2mm范围呈现出均匀乳白色, 手术完毕;观察组在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 启动阴道镜后检查患者情况, 检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则实施手术, 如出现病变部位情况加重或结果不一致则推迟治疗, 先采取活检方案再行射频治疗。将射频治疗仪探头放置在阴道镜下, 当阴道镜观察到病灶有巨大变化的异常图像区域时及时调整治疗功率, 使其达到48w, 治疗范围为病灶边缘2.2mm内, 保证宫颈面出现均匀焦黄色后停止治疗, 而针对无异常图像的区域调整32w功率即可, 当宫颈面出现均匀乳白色后停止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前禁止同房。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术后检查见宫颈黏膜已覆盖所有宫颈面, 且颜色恢复正常, 治愈;患者术后宫颈糜烂面缩小范围>50%, RCI评分有所降低, 判断为好转;术后宫颈糜烂面并未缩小, 且颜色并未恢复正常, RCI评分并未改变, 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术后引导均排出淡黄色液体, 排液时间均为 (17.2±7.4) d, 对照组出现下腹轻微胀痛3例, 观察组出现下腹轻微胀痛2例, 休息后无恙, 无出血、发热患者, 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使用阴道镜的频率越来越高, 利用阴道镜的检查和放大功能可快速寻找病灶和确定病变形态,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证据[3]。本文针对8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方案, 通过术前检查进行RCI评分, 详细了解患者情况, 判断宫颈糜烂颜色、边界等因素, 术中使用阴道镜能有效的发现异常图像区域, 及时调整射频功率, 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将深度病灶祛除干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具有诸多优势, 通过特殊的内生热效应来达到萎缩组织的目的, 且不会发生焦化现象, 保证治疗的准确度。阴道镜和射频治疗仪的配合无疑是迅速有效的, 降低了术后疾病复发的几率,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射频治疗模式, 观察组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射频治疗宫颈糜烂。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 有效降低了RCI评分, 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糜烂,射频治疗

参考文献

[1] 柴文玲.宫颈糜烂阴道镜检查349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20) :2265-2266.

[2] 孙悦, 乔丽华, 王培霞.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糜烂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3) :3017-3018.

疗效指导 篇6

关键词:慢性咳嗽,咽喉反流疾病,行为指导,治疗效果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引起一系列症状与体征的总称[1]。病患约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0%,其中慢性咳嗽有51%[2]。这种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一定损害,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随着耳鼻喉科医师对咽喉反流疾病认识的加深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的临床使用[4],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也渐被关注,其中高刚等[5]在奥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研究中得到疗效肯定的结果,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治疗中或停药后,咳嗽症状仍反复。本研究根据咽喉反流疾病治疗原则,改变生活方式或至少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2],对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行为指导干预,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90例在本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40±12.49)岁,咳嗽时间2~13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入选标准:咳嗽持续时间≥8周,无发热、无脓痰,咳嗽激发试验阴性,X线胸片无异常,鼻窦X线或CT无异常,24 h食管pH值监测阴性,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且RSI评分>13分。将9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43例(药物不良反应退出2例),干预组44例(药物不良反应退出1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山东鲁南制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90288)20 mg,2次/d,口服;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10003)10 mg,3次/d,餐前服,两种药物均连续使用8周。

1.2.2 干预组

在同样药物治疗同时为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给予行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根据行为目的,将行为指导分为以下具体措施。

1.2.2. 1 认知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认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概念,了解咽喉反流的症状和体征,清楚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病情发展及危害,知道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诱发因素及治疗原则,明白改变生活方式对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治疗的重要性,正确的认知行为是接受其他行为指导的基础。

1.2.2. 2 生活行为指导

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积极运动,控制体重;减少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穿紧身衣或腰带过紧,餐后弯腰,搬重物等;餐后散步,避免立即久坐不动或平躺,餐后或睡前2小时勿锻炼,如举重、游泳、慢跑、瑜伽等;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 cm(避免上肢高举或放于枕下),取左侧卧位[6],避免突然转身、高声呼叫;良好的情绪避免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正确的体位保持腹压正常,减少胃液的反流。

1.2.2. 3 饮食行为指导

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晚餐过多或夜宵,睡前3小时内勿进食;烹饪以煮、炖、烩为主,尽量不用油炸、煎;戒烟、戒酒,忌酸辣、生冷、油炸、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及柑橘类水果;避免进食能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馅饼等[7],正确的饮食习惯可抑制胃酸分泌过多和有利于胃和食管的正常蠕动,正常的食管蠕动可帮助清除胃酸-胃蛋白酶的接触,从而增强了抗反流机制[8]。

1.2.2. 4 用嗓行为指导

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患者很多伴有频繁清嗓,这一动作会加重咳嗽症状[5]。护嗓及正确发音可以缓解频繁的咳嗽,如避免长时间用嗓或高声叫喊;伴频繁清嗓者,转移注意,减少频次;增加软起声,减少硬起声;练习腹式发音,气流发音,声音共鸣[9],嗓子保护好了,咳嗽也就减少了。正确的用嗓行为,可以减轻声带充血、水肿,咳嗽减轻;反之,咳嗽减轻,可以缓解声带充血、水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1.2.2. 5 自我管理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中发现疑致或致咳嗽加剧的行为时,自行记录、分析,必要时可使用RSI量表行自我评分,当RSI量表的自我评分明显增加时,意味着此行为会加重咽喉反流,选择避免可加重咽喉反流的行为,保护咽喉黏膜,避免疾病的发生。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影响效果,为自己建立适合自身的正确生活方式。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咳嗽症状积分按临床症状轻重评为0、1、2、3分。若VAS症状评分减少≥75%为显效;减少<75%~25%>为有效;减少≤25%或加重为无效[1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RSI评分

观察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同样药物治疗后各自的RSI评分,评分越低表示咽喉反流症状控制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8周,对照组31例(72.09%)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干预组39例(88.64%)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经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6>1.96,P<0.05)。见表1。

2.2 RSI评分

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RSI评分分别为(18.15±2.35)分、(17.85±2.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治疗8周,对照组RSI评分(8.12±3.04)分,干预组(7.11±2.31)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5)。

3 讨论

3.1 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

咽喉反流疾病的引发机制可能之一是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及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对咽喉部黏膜及周围组织造成直接损伤[11];胃蛋白酶作为胃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和胃酸一起共同作用引起咽喉气管黏膜损伤,是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当一次异常咽喉反流发生后,喉腔可残留胃蛋白酶,此酶在喉腔pH 6.8时失活;当再次发生异常反流的时候,喉腔pH会降低,胃蛋白酶重新被激活,随着反流次数的增加、pH降低、酸暴露时间延长,胃蛋白酶活性越高,从而使喉黏膜损害越来越重[12]。另一种机制可能为是由于食管和支气管树均受迷走神经支配,胃酸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同时导致支气管收缩,引起反复清嗓、咳嗽,间接导致喉黏膜损伤[13]。对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咽喉反流疾病,当以上两种机制共同作用时,这种咳嗽容易变成慢性咳嗽。

3.2 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治疗

临床上有高刚等[5]对奥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研究,还有许金中[14]的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研究。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作用明显,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反流量,降低对咽喉黏膜的损害。但由于咽喉反流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不足,故加用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它能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能明显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和增强食管的蠕动,防止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PPI与多潘立酮合用,这样既能增强了胃酸的控制,又能加强防止反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流发生,减少胃酸对咽喉黏膜的损害,从而促进咽喉黏膜的修复。耳鼻喉医师对药物治疗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研究相对较多,相比之下以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为指导对此病的治疗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医患双方对此未予重视。

3.3 治疗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药物的安全性

朱珠等[15]对PPI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进行了综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是PPI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乏力、耳鸣、嗜睡、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皮肤过敏反应,性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女性化、月经失调等内分泌系统症状,血肌酐升高、血尿、蛋白尿等泌尿系统症状,全血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损害,心绞痛、心悸、心率失常、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症状,有引起视觉障碍、口腔溃疡、脱发、横纹肌溶解、亚急性肌炎个别报告。多潘立酮的不良反应除与PPI相似外,还有锥体外系反应,如惊厥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停药后可消失。但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疗程较长,治疗时间至少8周,甚至6个月,临床上为了减轻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的医师建议患者“间断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欠佳。本实验中退出的3例患者,1例男性患者躯干及四肢出现严重皮疹及视矇,另1例男性患者出现血尿,最后退出的1例女性患者是因为出现泌乳,这些不良反应让患者感到恐惧,不得不退出治疗。

3.4 行为指导在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治疗中的价值

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是咽喉反流的病理反应[16],故一切能引起胃内容物异常反流的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这种咳嗽。在药物治疗时,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可增加胃酸浓度、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抵消药物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药物治疗失败,当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彻底阻止胃内容物异常反流时,或个别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时,这种咳嗽在临床上呈久治不愈。本研究根据治疗原则,通过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让患者自觉在生活方式上通过正确选择食物、正确安排进食时间、合理的食量等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另一方面通过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休息与运动减少对迷走神经的刺激。通过这两种途径来抑制胃酸分泌过多,促进胃和食管的正常蠕动;增强抗胃酸-胃蛋白酶反流机制,阻止胃内容物的异常反流,保护咽喉黏膜,缓解咳嗽,其作用与药物治疗原理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行为指导下与对照组接受同样药物治疗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及RS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正确的行为指导可对药物治疗起协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的疗效,也体现了行为指导在此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疗效指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出院的104例缓解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并将所有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 其中康复治疗组, 年龄6 1~8 1岁, 平均 (6 8.3±5.7) 岁, 男2 8例, 女2 4例;对照组, 年龄5 9~8 2岁, 平均 (6 9.5±6.1) 岁, 男32例, 女20例。所有COPD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是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作为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中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病及其他重要相关疾病的患者均不被选择入组。2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 还是病程等方面经过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1.2 研究方法

(1) 指导性康复训练。 (2) 疗效观察。 (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 (x-±s) 来表示。组间数据采用随机样本t检验, 组内分析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MRC评分、ADL、6MWD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的MRC评分, ADL及6MW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其中, 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要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比较的结果,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pH、PaO2和PaCO2的值进行统计分析, 均无统计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和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 其中Pa O2明显升高, 而PaCO2显著降低, 经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治疗前2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 (P>0.05) ;经治疗后,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6MWT、FEV1/FVC、FEV1%预计值、MVV和RV均降低,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比较结果, 见表3。

3 讨论

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 此病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中北部最常见的。COPD主要的病理特点是气道和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COPD患者主要的问题是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COPD缓解期治疗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给患者行康复训练, 通过系统的综合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呼吸模式得以改善, 呼吸肌肌力增加了、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同时改善了患者心理障碍, 使得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康复训练已经成为缓解期COPD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大量资料表明, 物理康复训练的有效方式是肢体训练和呼吸肌训练, 这2种方式已被广泛用于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 但是临床上目前对于综合康复训练的观察报道还比较少,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指导性综合康复训练对缓解期C O P 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患者的依从性。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医生必须保证每周2次以上的上门随访, 这样才能使得所有的患者按照要求进行康复训练, 不至于步入误区, 在医生随访的同时可以解决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2) 指导性综合康复训练的一个关键就是患者一定要了解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 并且医生一定要及时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康复训练方法, 这样才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3)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再康复训练之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模式, 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4) 一定的营养支持。一般COPD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全身性营养不良状况, 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营养状态也会越来越差, 最终导致患者的呼吸肌重量和结构异常, 呼吸肌出现萎缩、肌无力和肌氧化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 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 我们通过加强营养来改善患者的呼吸肌, 使之能够有效的完成康复锻炼。总之, 治疗缓解期COPD患者较理想的方式就是进行指导性综合康复训练, 最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指导性综合康复训练对缓解期COPD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104例缓解期COPD患者, 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综合康复训练, 包括基础治疗、呼吸机的训练, 并配合家庭氧疗, 医生每周2次上门指导, 疗程为4个月;对照组仅行相同时间家庭氧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能力、血气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后治疗组的综合评分和PaCO2显著降低, PaO2和6MWT显著提高, 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P<0.05)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 (P>0.05) 。结论 指导性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并有效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训练,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 2007.

疗效指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各30例。康复指导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3~73岁,平均68.5岁;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62~72岁,平均67.2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及年龄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定标准

采用修订Barthel指数评定ADL[3],>60分为良,40~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由专人负责评测。

1.3 ADL指导方法

(1)进食指导:一般单手进行,必要时采用辅助工具,食物及用具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上,使用粗柄的勺子以便抓握。(2)个人卫生:包括洗脸、洗澡、刷牙、剃须、梳头等,鼓励患者用单手进行。患者保持坐位平衡后可去洗手间,各种物品的放置要方便患者使用。可将毛巾绕在水龙头上或将毛巾绕在患侧前臂上,用健手将其拧干。洗澡时,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或轮椅上,洗澡的方法可用健侧手持毛巾或用长柄的海绵刷擦后背。(3)穿、脱衣裤指导:衣服要宽松,裤子最好为松紧带式,鞋为搭扣式以方便患者。穿衣时应用健侧手找到衣领,先穿患侧手,再穿健侧。脱衣时则相反。穿裤子时,取叉开腿坐位,先穿患腿,再穿健腿,然后躺下用健腿支撑臀部将裤子拉上。脱裤时与上面动作相反,先脱健侧,再脱患侧。穿、脱袜子和鞋时,将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上方穿好健侧袜子或鞋。(4)床-椅转移指导:常见的床上转移方式有:床上左右移动和床上翻身,患者进行床上移动时必须有人保护,注意保护患肩,在移动时防止患肩后撤。把椅子或轮椅放在健侧床边,患者坐在床边,用健手扶住椅子或轮椅扶手,站起后旋转身体坐下。由椅子转移到床时动作相反。保证患者乘坐轮椅的姿势正确,使身体坐于轮椅的座位中间,两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身体尽量向后靠,以保持稳定性。(5)心理指导: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临床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严重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康复护士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过程中要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尽快地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生活现状,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亲友对患者的爱护和支持可提高患者对现实刺激的应对能力[5],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指导前两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亦较指导前明显提高(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与指导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障碍,造成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障碍,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有研究表明,肢体的功能训练对大脑的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功能训练可加速大脑组织中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的脑细胞重组和代偿,有利于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患者维持、促进和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心理上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独立自主精神,争取生活自理。早期介入ADL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进行[7]。

与指导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研究显示,介入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运动功能和ADL较指导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脱衣裤、移乘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指导,不仅可以显著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康复欲望,改善患者自主运动的控制与协调能力,还能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对康复治疗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肩手综合征及废用、误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肢体痉挛和肌萎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池锐忠,蔡少敏.以标准分期指导针刺方法改善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44-1545.

[2]王新德.急性脑血管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3]朱镛连.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3.

[4]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74-577.

[5]王岚.减轻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6(2):48-50.

[6]吴毅,安华,施桂珍,等.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疗效指导】相关文章:

疗效研究05-07

协同疗效05-10

联用疗效06-17

疗效比较07-06

面瘫疗效分析04-16

CKD疗效05-02

理论临床疗效05-11

临床疗效差异05-16

化疗疗效预测05-26

疗效应用价值06-01

上一篇:对中学课程改革下一篇:动态实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