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2024-06-30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精选八篇)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治疗的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 且未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者药物过敏情况。通过医院伦理会审议和患者同意, 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 每组各47例。患者年龄44岁~81岁, 平均年龄 (64.7±3.8) 岁, 男52例, 女42例。2组患者在各项基本指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空腹检查血脂和肝肾功能, 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大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批准文号J20120050) 60 mg, 小剂量组给予20 mg, 每日晚饭后服用1次。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给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情况。此外, 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3个月, 小剂量组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2个月后, 上述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而治疗3个月后大剂量组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并且和小剂量组类似;但是治疗后12个月, 大剂量组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小剂量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t、P为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检验值;t1、P1为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检验值。治疗12个月后大剂量组TC、TG、LDL-C、HDL-C与小剂量组比较t值分别为3.25, 2.03, 3.46, 3.93 (P均<0.05) 。

2.2 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随访1年期间, 2组各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并不显著 (P>0.05) 。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小剂量组发生2例胃肠道反应, 2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增高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大剂量组发生5例不良反应, 均为大剂量时肝功方面转氨酶增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在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等。不少临床医师认为应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以防止发生严重副作用[4,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3个月后, 2组患者的TC、TG、LDL-C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12个月后, 2组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是, 治疗12个月后, 大剂量组的四项指标更优。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大剂量组肝功方面转氨酶增高例数稍多。本研究中病例较少, 代表性较差,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大观察例数。总体来看, 大剂量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低, 但大剂量副作用偏高, 尤其是对肝功能的影响, 如果患者服用大剂量阿托伐汀, 出院后则需加强随访。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具有良好疗效, 但从长期来看, 还是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 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分别给药20 mg和60 mg, 比较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血脂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 2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12个月后, 2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但是, 治疗3个月后, 小剂量组的TC、TG、LDL-C指数与大剂量组相似 (P<0.05) ;12个月后, 大剂量组的四项指标更优 (P<0.05) 。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服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会收到和较大剂量类似的效果, 但是长远来看, 服用大剂量具有更好的疗效, 并且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事件。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远, 关启刚, 孙宇姣,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汀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 (12) :235-239.

[2]陈卓, 吕美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15 (26) :2202-2204.

[3]陈巍.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CRP、TNF-α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14 (5) :138-140.

[4]周逸, 陈曼华, 何琴, 等.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冠脉斑块作用的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8 (12) :938-942.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2

[关键词] 辛伐他汀;高血脂症;剂量

[中图分类号] R58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73-01

高血脂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机体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浆内脂质深度超标的一种病症,高血脂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积极有效的降脂、调脂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的重要手段,辛伐他汀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种降脂、调脂药物,并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效果,但用药剂量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剂量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也各不相同。为此,笔者观察了两种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脂症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95例,均来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诊断标准[2]:血清胆固醇(TC)≥5.98 mmol /L、甘油三酯(TG)≥1.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 L。其中男58例,女37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5.7)岁;单纯高血脂症62例,高血脂症伴高血压19例,高血脂症伴冠心病14例。全部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4周内均未服用任何降脂、调脂药物,并排除伴有严重肝、肾、甲状腺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伴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辛伐他汀有过敏史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将95例患者随机分文小剂量组(45例)和大剂量组(40例),患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纳入标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低脂饮食及健康教育,并给予辛伐他汀(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mg×15片)口服治疗,剂量:小剂量组给予10 mg/d;大剂量组给予20 mg/d,均于晚饭后2 h服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任何调解血脂类药物,针对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原有使用药物及剂量不变。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療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DL-C情况,并给予血、尿、心、肝、肾等常规检查,观察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TG、TG、LDL-C及H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TG、TG、LDL-C及HDL-C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mmol/L)

指标大剂量组(n=45)小剂量组(n=50)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TC6.72±0.694.21±0.42**6.68±0.645.49±0.48*

TG2.42±0.581.85±0.48**2.69±0.512.08±0.55*

HDL-C1.12±0.711.41±0.52**1.08±0.681.19±0.53*

LDL-C4.15±0.772.42±0.56**4.13±0.753.05±0.47*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1;与小剂量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小剂量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胃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共3例;大剂量组发生恶心、胃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ALT、CK一过性升高,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检查血、尿、心、肝、肾等,均未发现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血脂升高会加速老年人动脉粥样化进程,对机体重要器官照成进行性的器质性损害。因此,有效的降脂、调脂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辛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降脂、调脂类药物,为3-甲基3 -羟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是通过竞争性抑制或限制胆固醇合成速度,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促使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LDL-C水平,起到治疗高血脂症的目的[3]。临床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认为辛伐他汀不仅有较好的降脂效果,对改善炎症症状及降低血小板方面也有一定疗效[4]。但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血脂症的用药剂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剂量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也各不相同,一般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大[5],故临床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时,多数医生会因担心大剂量使用带来的毒副反应而减少用药剂量,从而削弱了其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 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优于10 mg/d治疗效果(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P>0.05),表明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笔者认为,辛伐他汀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多为一过性,在治疗结束后会自行消退,辛伐他汀大剂量(20 mg/d)使用会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同样安全。

总之,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疗效优于小剂量治疗,且同样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俞小韵,陈锐,阮长武.低剂量辛伐他汀维持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09,9(2):26.

[2] 王晓英,徐秀梅.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01.

[3] 谢坤,李勇,王倩.辛伐他汀40 mg/d对国人调脂作用有效性和耐受性Meta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6(2):52.

[4] 施明,张学国.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8,23(5):1137.

[5] Topoi EJ.Intensive statin therapy-A sea change in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J].N Eng J Med,2004,350:1562-1564.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3

1方法

1.1文献检索

检索时间:从1998-01~2015-0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期刊、学术论文等。计算机检索英文和中文二种语言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High Wire、Medline、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包括"Clopidogrel、Dose、Meta、CHD、PCI、ACS、AMI";中文检索词包括"氯吡格雷、剂量、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Meta分析、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并追溯纳入研究的相关参考文献,确保信息覆盖全面。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纳入研究的患者依据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2)入选患者为接受PCI术的男女性别均可。(3)氯吡格雷术前负荷剂量为600mg和300mg。(4)研究结果按不同负荷剂量分组,且组间基线资料相同且记录完整。

1.2.2排除标准

(1)综述性研究,无临床试验结果文献。(2)诊断标准不一致、分组不明确及样本量太小,无法统计结果。(3)数据不完整,且作者无法提供源始数据的文献。

1.3结局指标

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重运重建、再次入院、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支架植入后血栓事件(ST)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部位再次栓塞;出血事件(BE)包括严重出血和轻微出血。

1.4数据资料整理

首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初步筛选工作,排除了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然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整理、记录。最后,由研究者交叉核对整理资料,如有分歧,通过互相讨论或找第三方进行解决处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网协作Rev Man 4.3软件对提取资料作统计分析,并绘制完成相关图表。Meta分析的方法采用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其检验水准设为50%,即当I2<50%时,认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显著异质性。采用Q检验进行模型分析,如Q检验P值<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如Q检验P值>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统计学意义,若(1)P<0.05,多个研究的合并统计量有统计学意义;(2)P>0.05,多个研究的合并统计量无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

2结果

2.1文献整理结果

根据1.2所述的方法标准,对检索到文献进行整理,最终纳入若干符合标准的文献,受试者共3027例(600mg组/300mg组为1546例/1481例),包括23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英文文献5篇、中文文献16篇。对入选2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负荷剂量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为其中20篇文献;对支架植入后血栓事件的影响研究为其中3篇文献;对出血事件的影响研究为其中17篇文献。

2.2 Meta分析

2.2.1不同负荷剂量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纳入研究受试者2946例,其中不良心血管事件例数437例。异质性分析I2=24.2%其结果小于50%,表明各研究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Q检验P=0.16,其结果大于0.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值RR=0.51,95%CI[0.43,0.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说明与300mg负荷剂量组比,600mg负荷剂量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2.2不同负荷剂量对支架植入后血栓事件的影响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进行分析,受试者801例,其中支架植入后血栓事件例数30例。异质性分析I2=0%<50%,各研究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Q检验(P=0.52>0.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值RR=0.53,95%CI[0.26,1.0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5),见图2。说明600mg负荷剂量组与300mg负荷剂量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植入支架后再次发生血栓事件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3不同负荷剂量对出血事件的影响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进行分析,受试者2196例,其中出血事件例数252例。异质性分析I2=5.2%<50%,各研究间不存在显著异质性,Q检验(P=0.39>0.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值RR=1.13,95%CI[0.92,1.4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05),见图3。说明600mg负荷剂量组与300mg负荷剂量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出血事件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Meta分析因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多个研究结果,得出更为科学、合理和可信的结论,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界获取、评价和应用最佳证据的重要手段之一[3]。Meta分析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药物防治研究方面应用较多,此分析方法正在成为医学科研管理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文献进行再解析、判断与评定,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所需的信息[4]。

本文将CHD病人分为二组,分别为6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3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应用Rev Man 4.3软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ST及出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应用异质性检验、Q检验作为评价手段。本研究入选文献数量较少、受试者数量有限、基本情况也参差不齐,随访终点事件和各指标的定义模糊。本文应用电子检索数据库法,有可能遗漏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漏斗图各项研究效应的点呈不对称的倒漏斗型分布,说明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虽然有其科学可信的一面,但也受许多因素包括入选文献的数量、总样本量的大小、发表的偏倚以及分析方法自身的缺陷等的影响[5]。由于Meta分析属于描述性的再分析,并基于上述的缺陷使本研究存在局限性,使用时应客观地看待分析的结果。另外,不同患者的基因分型、联合用药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没有进行分类研究。因此,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组间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意义,对支架植入后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无统计学意义,但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Kazui M,Nishiya Y,Ishizuka T,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human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two oxidative steps in the bioactivation of clopidogrel to its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J].Drug Metab Dispos,2010,38(1):92-99

[2]郭丽敏,崔炜.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2):120-123

[3]仇晓春.Meta分析在医学科研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7):733-736

[4]但汉雷,白杨,张亚历,等.Meta分析方法及其医学科研价值与评价[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16(1):12-15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入选病例。所有病例之前已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控制, 且在整个研究期间也继续维持合理膳食, 并排除活动性肝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 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33例, 年龄65~85岁, 病程2~15年。对照组65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5例, 年龄60~78岁, 病程2~15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1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1次/天,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 1次/天, 均于饭后半小时口服, 连服2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不服用和阿托伐他汀药物有相同作用的药物。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1]及肝酶、肌酸激酶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患者服药2个月之后, 对其进行随访,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记录, 按显效、有效、无效三级进行判定, 显效:TG降低≥38%, TC下降≥28%, HDL-C升高>0.25 mmol/L, 有效:TG下降25%~45%, TC下降15%~25%, 0.15 mmol/L≤HDL-C升高≤0.25 mmol/L, 无效:TC、TG、HDL-C变化不大, 没有达到以上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χ2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等水平都有明显的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水平明显增高, 和治疗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不同剂量药物进行治疗之后, 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酶、肌酸激酶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所以积极治疗冠心病、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就变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调查研究证明, 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节血脂、改善内皮功能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密切相关, 阿托伐他汀药物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治疗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他汀类药物之一。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它经过抑制肝内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 以此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水平, 同时增强对LDL-C的减少作用, 并且能够明显降低三酰甘油, 减少冠心病患者高血脂水平[3]。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是现在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对于老年人强化降脂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再加上年龄等危险因素的增加, 会加快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 而且会导致老年人肝脏与肾脏功能的持续下降, 以上因素都是导致老年人群需要进行调脂治疗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既要疗效明确, 又要确保安全性[4]。经过这次研究后我们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1个月以后, 血脂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 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2个月之后, 血脂水平有显著的降低,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 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明显, 而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效果安全稳定,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不过更大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是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5]。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强化调脂治疗, 对照组65例患者使用常规调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比发现, 两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等水平都有明显的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水平明显增高, 和治疗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改变最明显的是观察组 (P<0.05) 。结论 两组患者经过对比之后发现, 观察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后血脂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可以在今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忠良, 王晓, 李美川.阿托伐他汀联用烟酸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26 (17) :78-79.

[2]张卫珍, 洪怡, 张华, 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3 (38) :189-191.

[3]薛春燕, 贺文婷, 拓红梅.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20 (29) :59-160.

[4]王亚蓉, 韦建瑞, 陈思伟.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9, 27 (13) :68-69.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5 年1—12 月所收治的156 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每组各78 例患者。 高剂量组男38 例, 女40例。年龄58~89 岁,平均年龄(72.89±8.3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68±3.65)年。 低剂量组男39 例,女39例。年龄59~88 岁,平均年龄(72.87±8.36)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67±3.75)年。 患者均签署了相关同意书,该次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相关规定,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高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片( 国药准字H20067793,10 mg*10 s)口服治疗,口服剂量为40 mg/次,1 次/d,服用时间为晚间。 低剂量组采用相同厂家生产的辛伐他汀口服片,口服剂量为20 mg/次,1 次/d,服用时间为晚间。 两组患者均以3 个月为1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患者的血压下降≥30%,血脂指标下降≥25%;有效:10%≤血压下降<30%;无效: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的发展, 使得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老年疾病发病率增高, 高血压与高血脂均为老年高发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脂与高血压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冠心病、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6]。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患者的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特别是患者在受到体重的影响后,其高血压与高血脂发病率更高,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与体重有直接的关系。 而患者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运动量不足等,则不会对患者的血脂造成影响。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会直接影响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临床上对高血脂与高血压治疗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临床发现大部分高血压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亦然,并且患者一旦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 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更大。

辛伐他汀是一种土曲霉发酵产生的合成衍生物,对于人体的血脂调节具有非常高的效果,且不会对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 是非常合理高效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药物, 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该文对所选156 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较低剂量组明显提高,与刘学路[7]研究结果中,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5.36%,低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87.62%结果相似, 可见高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能够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 而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高剂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6.41%,与低剂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不明显,与任新华[8]研究结果中,高剂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6.52%结果相似,可见高剂量的辛伐他汀不会由于剂量较高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多的影响, 但与低剂量组相比, 高剂量组的疗效更高,可见高剂量组的药物应用效果高,且无不良反应增加情况。

综上所述, 高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较低剂量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与血压变化。结果 高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6.41%,低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7.6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辛伐他汀,不同剂量

参考文献

[1]刘学路.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94-196.

[2]任新华.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81,95.

[3]沈勤裕.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181-1182.

[4]宋伟钗.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2):96-97.

[5]苏淑芝.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203-204.

[6]韩立波,汪淑英.探究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6,35(5):114-115.

[7]邵健.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4):128-129,132.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6

我院于2009年2月份至2010年2月份来我院治疗的150例患有中重度哮喘的婴幼儿, 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选取2009年2月份至2010年2月份来我院治疗的150例患有中重度哮喘的婴幼儿, 男77例, 女73例, 年龄最小的为半个月, 最大的是3岁, 平均年龄是1.5岁。 (2) 临床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婴幼儿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 大多数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 起病较缓慢, 接触过敏原后急性过程, 刺激性干咳、大量白粘痰、呼气性呼吸困难, 哮喘持续状态为24h;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1.2 治疗方法

保持安静, 置患儿于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 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 防止痰痂的形成。胸部叩击或拍背,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对痰多而无法排出者, 及时给予吸痰。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补液、纠正酸中毒, 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持续者可给予机械呼吸。两组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驱动吸入药物, 雾化装置能产生足够量达下呼吸道3~5umm颗粒, 能吸入足够的通气量及呼吸模式。观察组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每次2 mL (含布地奈德1.0mg) , 3次/d。对照组采用每次1mL (含布地奈德0.5mg) , 3次/d[2]。一周后观察2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完全控制症状, 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有效:哮喘症状减轻, 气促缓解, 心率减慢, 双肺哮鸣音或湿啰音减少;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有效+无效) /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值±标准差表示, 应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6) ,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详细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幼儿哮喘是哮喘的类型, 在婴儿期出现。它也有可能为发展哮喘在儿童期或以后的生活中的人。它可以是很难诊断哮喘的婴儿, 因为症状通常是非常微妙和孩子无法沟通[3]。婴儿哮喘是非常为危险的几个原因。肺部还没有完全完成开发, 哮喘可以为以后的健康问题奠定了基础, 并比支气管小得多, 这意味着气道可以更容易地阻扰。

两岁以下婴幼儿极易患下呼吸道感染。据国内调查, 哮喘病人大约50%起病于婴儿时期。多数儿科专家认为, 婴儿期出现喘鸣, 其后是否演变成哮喘病决定于以下因素, 首先是起病年龄, 其次为哮喘伴有国民现象[4]。

现已公认, 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病的首选疗法, 吸入激素的化学结构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一方面激素母核上不对称的16a, 17a位基团改变使吸入激素对肺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亲和性, 因此提高了它的局部作用;另一方面X, Y基团的不同使吸入激素具有很高的局部抗炎作用的同时, 能在肝脏内快速灭活, 降低了全身的副作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在患者急性重度发作时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激素, 当哮喘慢性持续时, 在其他吸入方法失败时布地奈德混悬液可作为有效吸入方法。

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轻中重度哮喘均有明确疗效, 明显改善哮喘症状, 明显改善肺功能, 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减少全身激素的使用,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5]。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中重度哮喘可明显促进症状进一步缓解, 安全性好, 而且布地奈德混悬液剂量越高效果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36 (12) :747.

[2]张玉华, 吕福云.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 66 (7) :234-235.

[3]李昌崇, 郑吉善.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 2006, 21 (4) :245-246.

[4]孙树梅, 谢松敏.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阻力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4) :299-300.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经住院治疗后,出院时经肺功能检查为中、重度COPD患者288例,门诊能定期随访治疗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A组144例,年龄40~70岁,男83例,女61例,平均年龄(53.6±3.2)岁。B组144例,年龄41~69岁,男81例,女63例,平均年龄(54.2±2.7)岁。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出院时明确为中、重度COPD患者(ERS定义),伴吸烟史≥10包年;FEV1/FVC<70%且用药前30%≤FEV1<80%预计值,伴FEV1可逆性10%。(2)除外轻度、极重度COPD患者、恶性肿瘤、结核病、血液病等其他原因所致呼吸气腔扩大的疾病。(3)出院时无口服或静脉应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药,出院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50μg/500μg,一日2次吸入。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出院后坚持舒利迭50μg/500μg,一日2次吸入,门诊随访6个月。B组出院后病情稳定3个月后,将吸入药物减为舒利迭50μg/250μg,一日2次吸入,门诊随访6个月。

1.4 随访

(1)急性加重期发作次数,包括需要口服或静脉应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2)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骨折、肺炎等。(3)CAT评分情况(即得分越高,说明其病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加重期的发作次数,两组随访6个月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见表1。

2.2 两组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P>0.05;同一疾病,同一人统计不超过3次

2.3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6月末时,除外失访、现急性加重期和其他原因致住院患者,患者例数校正为101例。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表3。

注:CAT总分40分,分值越高,提示疾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6月末经除外失访、现急性加重期和其他原因致住院患者[3]

3 讨论

TORCH研究从全球共42个国家的444个中心招募受试者,包括美洲、欧洲、澳大利亚、亚洲和非洲[4,5],通过研究显示,舒利迭组50μg/500μg与安慰剂组(除常规治疗外,安慰剂组患者不接受沙美特罗或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相比,减少中重度急性加重的风险达25%;肺功能显著改善,延缓肺功能下降达16 ml/年;舒利迭用药3年中的耐受性良好,虽肺炎的例数增加,但肺炎所致死亡人数无相应增加。TORCH是第一个证明药物治疗对COPD患者的生存率有益的研究。在中国,COPD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中重度COPD患者占了大多数,即使病情较轻的患者症状也控制不佳[6]。据5542名参与者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层的Kaplan-Meier死亡曲线显示,即使病情“较轻”的COPD患者,死亡风险也较高[7]。何权瀛等通过对COPD患者和健康人群比较SGRQ评分显示,中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远差于健康人群[8]。

GINA研究显示,舒利迭ACD治疗可使哮喘患者需要更少剂量ICS达到并维持指南提出的哮喘控制复合定义,这已被GINA2006认可接受,指出ICS+LABA可使哮喘患者使用更少剂量ICS达到哮喘临床控制[9]。此次临床研究,观察是否可使稳定期COPD患者减量使用更少剂量ICS,并在不降低生活质量同时,达到同哮喘一样的临床控制。

目前已达成共识,异常炎症存在于COPD疾病各阶段,即使在疾病早期也存在炎症。支气管扩张剂临床研究未证实具有抗COPD炎症作用;ICS具有抗COPD炎症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增加,并与临床疗效相关。舒利迭中ICS和LABA间的协同互补作用即使抗炎作用更强,又使改善气流受限作用更强。此次研究旨在探讨用舒利迭50μg/500μg稳定后减量为舒利迭50μg/250μg是否与不减量效果相当。通过研究发现,发生急性加重期总次数两者无差异;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两者无差异;在CAT评分方面,舒利迭50μg/500μg较50μg/250μg差异有意义,提示舒利迭50μg/500μg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舒利迭50μg/250μg。虽然本研究不是大样本研究、观察时间亦短,经综合考虑,仍认为舒利迭治疗过程中,不减量使用疗效更强。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利迭治疗COPD的疗效,通过对发生急性加重期次数、CAT评分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观察哪种剂量更适于中重度COPD患者。方法:将28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50μg/500μg,一日2次吸入,随访6个月,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50μg/500μg,一日2次吸入,3个月后减为舒利迭50μg/250μg,一日2次吸入,随访6个月。期间记录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次数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6个月末对患者行CAT评分,对比两组的情况。结果:急性加重期两组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个月减量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舒利迭50μg/500μg治疗中重度COPD优于舒利迭50μg/250μg。

关键词:COPD,舒利迭,减量,不同剂量

参考文献

[1]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6-7.

[2]朱国旺.把社区早期干预放到重要位置[N].中国医药报,2010-05-04.

[3]何权瀛.规范肺功能测定技术提高肺功能测定水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

[4]Vestbo J,TORCH Study Group.The TORCH(TOwards a Revolution in COPD Health)survival study protocol[J].Eur Respir J,2004,24:206-210.

[5]Calverley P M A,Anderson J A,Celli B.for the TORCH investigators.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and survival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EJM,2007,356(8):775-789.

不同剂量疗效安全性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风痰瘀阻证型偏头痛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 天宁饮低剂量组45例, 其中男22例, 女23例;年龄23~45岁, 平均 (34.38±8.34) 岁;病程最短2年, 最长17年, 平均 (10.31±6.82) 年。高剂量组43例, 其中男20例, 女23例;年龄22~49岁, 平均 (34.53±8.86) 岁;病程最短3年, 最长18年, 平均 (11.40±7.44) 年。对照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20~43岁, 平均 (33.55±9.39) 岁;病程最短1.5年, 最长19年, 平均 (11.24±7.50) 年。三组在年龄及病程, 经t检验, 性别经χ2检验,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修订的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 (ICHD-Ⅱ) 诊断标准[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风痰瘀阻证 主症:头痛反复发作, 或左或右, 或剧痛如掣, 或跳痛胀痛, 或痛如锥刺, 或钝痛难言。次症:疼痛剧烈时常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 畏光恶声, 喜静卧不动。平素多内向, 好思虑, 或性急易怒, 或争强好胜。舌淡红, 或红, 或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 或舌边有齿印, 苔薄白或薄黄, 或微腻, 脉弦或弦细。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的偏头痛患者; (2) 头痛每月发作次数大于2次,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4~72小时, 甚则长达1周;间歇期无任何症状, 病程至少在1年以上, 最长十数年。入组前停止任何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或方法1周。

1.4 排除标准

三组病例均无高血压病史, 偏头痛发作时血压正常;排除其他引起头痛的疾病, 如脑外伤综合征及颅内器质性病变等;排除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如无头痛的典型先兆、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等类型。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低剂量组:川芎15 g、白芷10 g、钩藤后下15 g、赤芍10 g、僵蚕10 g、炙全蝎3 g;高剂量组:川芎30 g、白芷10 g、钩藤后下15 g、赤芍10 g、僵蚕10 g、炙全蝎6 g组成, 统一机煎, 每次200 ml, 每天2次。均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每次5 mg, 睡前1次, 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三组均用药30天, 分别在治疗前后给予评定。

1.6 观察指标

(1) 服药期间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 (2) 三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2002年版[2]。采用计分法观察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组治疗前后的积分及积分差值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临床疗效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积分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低剂量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的积分以及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剂量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虽然高剂量组的疗效略优于低剂量组,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注: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 a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的积分与对照组相比, b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的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 c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头痛程度积分均显著下降, 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低剂量组治疗后头痛程度的积分以及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剂量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虽然高剂量组的疗效略优于低剂量组,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注: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程度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 a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程度的积分与对照组相比, b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程度的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 cP<0.05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积分均显著下降, 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低剂量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以及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剂量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虽然高剂量组的疗效略优于低剂量组,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注: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 a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与对照组相比, b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 cP<0.05

2.4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1,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间相比, P>0.05,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5 不良反应观察

服药期间3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认为疗效与剂量紧密相关[3], 有研究显示,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 “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 “方剂组成中的药量变化, 会影响全方功效的发挥程度, 甚至改变方剂配伍关系、方中组成药物的君臣地位, 从而使全方主治证及功用发生变化”[4]。其中, 比较突出的是仲景方, 最具代表性的是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 三方药味相同, 但药物比例不同, 则功用主治不同, 药理作用也不同[5]。

尽管如此, 有关中药方剂药量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用药剂量往往随证而变, 这也带来中医疗效无法复制的尴尬, 为中医循证医学的证据带来不利。如何规范化使用, 确定最佳治疗剂量, 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费用比, 是笔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天宁饮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治疗偏头痛风痰瘀阻证的经验用方, 前期研究发现, 临床疗效卓著, 总有效率为96.5%[6]。在长期的临床使用中, 笔者亦会根据头痛轻重程度调整主药分量。笔者对天宁饮的剂量是否影响疗效, 多少剂量的天宁饮治疗偏头痛更符合效益经济比, 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研究中, 笔者采用不同剂量, 分组观察, 发现天宁饮治疗风痰瘀阻证偏头痛患者无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疗效均佳, 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实了天宁饮的临床疗效;对头痛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 经验认为高剂量治疗效果应该更佳, 但本研究结果发现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总体疗效相仿。

因此在临床中更应倾向于低剂量应用, 一方面减少药材的浪费, 一方面降低发生副作用的可能性 (全蝎相对来说价格比较贵, 且有毒) , 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费用比。

未来, 将从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方面对天宁饮进行深入研究, 进一步找出最佳有效剂量, 规范科学治疗偏头痛。但由于中药复方组方药物繁多, 成份复杂, 相互干扰因素多等特点,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较难深入[7]。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天宁饮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等的影响, 探析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 以期找出天宁饮治疗偏头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126例偏头痛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低剂量组45例、高剂量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 低剂量组口服:川芎15g、白芷10g、钩藤后下15g、赤芍10g、僵蚕10g、炙全蝎3g;高剂量组口服:川芎30g、白芷10g、钩藤后下15g、赤芍10g、僵蚕10g、炙全蝎6g;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 每天1次, 睡前服用。用药30天后, 观察三组用药前后头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1) 治疗后三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积分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2) 低剂量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的积分以及积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剂量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虽然高剂量组的疗效略优于低剂量组,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4) 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天宁饮可明显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 临床疗效显著, 且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总体疗效相仿。

关键词:天宁饮,偏头痛,不同剂量,疗效

参考文献

[1]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S]Cephalalgia, 2004, 24 (suppl1) :11-1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08-109.

[3]曾白林.中药剂量与其疗效的相关性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10, 42 (2) :59-60.

[4]段金廒, 吴勉华, 范欣生.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1) :1-6.

[5]寇俊萍, 禹志领, 龚树强.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药理作用[J].中成药, 2004, 26 (1) :57-59.

[6]全亚萍.天宁饮治疗偏头痛5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4, 25 (9) :20-21.

上一篇:大学思想政治创新教学下一篇:偷税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