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2024-06-09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精选十篇)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1

“激趣———愉快式”教学就是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 饱满的精神, 良好的情绪, 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建立自信心, 促使大多数学生成才。要求学生除动耳、动眼外, 还要动脑、动口、动手, 让学生自己看, 自己说, 自己想, 自己做,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经受锻炼。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从而达到喜乐学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愉悦和谐, 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只注重知识的讲解, 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 就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 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 影响甚大。善于创设愉悦和谐课堂气氛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尽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重视感情投资, 要经常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自己饱满的精神, 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将全班学生置于自己创设的客观情景中, 传递给学生一种舒适、和谐、严肃而又活泼的气氛, 这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人人轻松愉快, 个个心弛神往, 这样就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新颖独特的导入艺术,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师要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 一般从“疑、趣、情”三字入手。

⒈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心理学认为, 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和思维。有问题就会有思维, 教师在教学开始, 就提出一个开放性的中心问题, 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这节课时, 有的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圆面积.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求出圆形广场或水池的面积这种方法适合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 也不实际。那么,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圆的面积呢?到底怎样求它们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开始了新知的探求。

⒉以趣激欲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 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进行比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中, 教师将生动有趣的数学名题、多姿多彩的数学故事, 充满悬念的数学猜想, 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巧妙地贯穿于教学环节中, 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强大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动机。

⒊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是激发学习兴趣, 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学生对万事万物都产生好奇心, 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生动、直观、形象, 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 让学生在图、文、声、色等情境中, 多处感官参与学习,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就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相遇问题,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自愿组合, 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向”这四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演示, 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积极主动地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教师应当在学生认识过程中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以语言艺术, 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

四、以开放性的教学,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获得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 提倡自主探索。同时, 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合作、动手操作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民主交往式的教学行为, 让学生体验到激励、鼓舞和鞭策, 并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五、教书育人,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艰巨的事业,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爱, 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 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 立刻进入角色, 用自己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 对知识的酷爱, 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 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以实现“授业传道”之目的。

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 才能真正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 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 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 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 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 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 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 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 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 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 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 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

附图{图}

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 学得透、记得牢。

又如,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并告诉他们各自的家住在几线几间上。接着提问:“谁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a”的 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 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 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高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 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自行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 句。这样,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训练了大脑,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再如,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 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 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 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小雨沙沙》编排舞蹈动作,全班 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

用心爱心专心 1

这毕 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让学生在“读”中愉快成长 篇3

一、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会读书

(1)做读书卡片:在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书名或题目写在读书笔记本上,包括作者、主人翁、主要内容、读后感或者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上去。从读书笔记的记录来评判读书的多少。

(2)推荐书:让学生读好书是我们的目的。这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书目,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借阅。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昆虫记》、《伊索寓言》、《呼啸山庄》、《简爱》、《飘》、《穆斯林的葬礼》、《朝花夕拾》等等。学生书读的多便让学生推荐,写推荐理由,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读书,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读书交流会:如果只是把读书任务布置下去了,而不反馈的话,很多学生都会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我先确定第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很高。学生读完之后便开展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交流会,学生对于汤姆,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读的也非常认真,所以在读书交流会中,同学们的阅读分享很精彩。之后我们又读了《草房子》、《名人传》、《中国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

(4)在班内建立书橱,由同学们每人至少捐本书的原则,组成我们班的小小藏书阁。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藏书阁里的书达300多本,都是他们所喜欢的书。我把所有书籍的书目打印出来,请学生贴在语文课本的首页,鼓励他们学期结束能自选读完十本书,并用“我不甘落后”的标语,激励他们多读书。

二、一起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愉快成长。

1、正确的引导,将读书活动开展的轰烈烈。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选择好书目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学校重视阅读书目的甑选与审核。

(1)、精选经典古诗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仅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而且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因此,要求学生每周诵读一篇经典诗文,熟记一句经典名言,每月了解一位经典人物,并让学生们背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著作。学生在大声朗读这些经典语句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好像顷刻间凝聚到了一起。

(2)、师生推荐美文。课文是学生阅读的引子,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现在很多专家都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结合教材特点为学生推荐好书,书目选择尽可能照顾全班学生的阅读趣味,选择要有合适讨论话题的书籍。此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班会、课前阅读交流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向同学推荐好书的机会。

2、每天给孩子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的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建立班级阅读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个人阅读和集体阅读两种方式。集体阅读的做法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统一的阅读材料,每周固定两节课在阅览室读书,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理清困惑、深化理解,分享快乐、分享经验。这样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个人阅读时让孩子自己自主阅读,每天坚持读书20—3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促进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每周评选两名读书专心的小書虫等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让书香熏陶生活。

1、读与听说相结合:这里的“听说”不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训练,而是指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讲给同学或听同学介绍他的阅读心得。如有的班级每节语文课结束前抽五分钟,由学生介绍、评点图书,或是内容简介,或是阅读的感受,既精彩生动,又要点到即止,使听的同学欲罢不能,大大激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

2、读与议、讲相结合:“议”是针对阅读的内容开展讨论,有时是专题讨论,有时是主题辩论或自由议论。如八年级在阅读了《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后,就开设了一个“三国人物专论”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自由议论就是每天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评书、议论书,可以是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书的写法。“讲”是举办演讲活动、讲故事活动,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既训练口才,又积累知识,还是一种自我思想教育,颇能活跃读书气氛。学校每期都会组织演讲赛和“校园十佳故事员”评比赛。

3、读与诵相结合:“诵”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背诵。各年级选择合适的诗歌、寓言、经典的美文或所读书中的一些佳句、段落,每天布置给学生回家有表情朗读,或者背诵,来体验规范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良好语言积累。

4、读与写相结合:各班针对学生特点,专门设立一块读书园地的墙报,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展现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园地的墙报一般分这样几个栏目:(a) 好书我推荐: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报(文章),评点书籍;(b)读书快讯:读书信息,读书方法交流;(c)读书心得:刊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 (d)作家(作品)简介,介绍一些作家(作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励引导学生更好读书。

5、读与演相结合:在阅读后,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法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这种阅读实践既形象,又使读书的氛围轰轰烈烈。尤其是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的阅读,用这种形式,能浓厚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像一些课文《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就特别适合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学校举行一些读书汇演的活动,学生通过舞台的形式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幸福感也会增高,也会更加爱上读书。

此外,我还经常提醒学生们,一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制定阅读计划。面对浩翰的书海,不能想着将它们一口气读完,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千万不能这本看几页,那本翻几张。三要让阅读陪伴一生。让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净化,情感得到丰富。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精彩,童年也会更绚丽。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式教学,学习潜能,探究,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内涵、解答疑难问题、树立良好信念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特殊的形成时期,他们总是对外界的事物或现象充满能动的探知欲望。可见,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学习稳定性没有建立,持久性未能形成,导致学习活动不能长效持续地开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渲染和激发。同时,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情感,利用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效能的有效提升。近年来,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我现将自身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举措和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的生动性,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础性知识学科。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而又深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寻到数学知识的“点点滴滴”。同时,教材内容在展示教学知识点方面,运用了精准性的教学语言,生动性的教学实例,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这些特性,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供了外在条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有他们易受外在情感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愿探知、不愿思维的消极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作用的特性,设置出贴近学生情感“敏锐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无穷生活特性和无限趣味特性,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比和比列的实际问题”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学习的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比和比列”知识内涵在理解时缺少积极的探知。此时,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找准比和比列与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衔接点,设置出“修一条公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2。那么这条公路的长度是多少米?”现实生活性问题,这样,学生对比和比列的知识内容就会产生探知情感,从而主动参与到“比和比列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创设操作性教学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动手解答问题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表现,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未知的问题充满能动的探究解答欲望。学生在动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思考解决方案,找寻解题途径,从而实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数学问题解题的过程性特点,设置可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活动中,领悟问题内涵,得到解题要领,实现问题解答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动手”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要求学生检查所剪的三角形纸板的情况,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纷纷动手操作,进行纸板的拼接活动。紧接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此时,学生通过观察,很快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提出:为什么公式中没有除以2呢?这样,学生再次进行观察思考活动,对新知内容有了深刻准确的掌握。

三、利用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同一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数学问题内容进行呈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数学问题的发散性,为学生创新求异思维锻炼提供平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出具有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内容,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问题: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这是一道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应用题,学生在分析该问题过程中发现,要求车队有多少辆车,需要先求出车队的长度,而车队的长度等于车队115秒行的路程减去大桥的长度。由“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车队115秒行的路程为4×115=460(米)。故车队长度为460-200=260(米)。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260-5)÷(5+10)+1=18(辆)。

教师在学生解题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变形,设计出“乌龟和兔子在全长为800米的跑道上赛跑,乌龟平均每分钟爬行10米,兔子每分钟跑400米,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到达终点时,乌龟离终点还有多少米?”等不同方面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在多样题型中获得解题要领,提升思维活动效能。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5

盼盼去,热闹的春节假期过去,终于盼到了实习生活的到。带着兴奋、忐忑,甚至还有些害怕的心情到了安新中学,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的环境以及教学设施很棒,但是宿舍环境有些差,需要我们重新布置一下,虽然在收拾宿舍的时候有些累,但是对即将进入教师岗位工作充满了期待。作为三个科班的化学老师,我的时量以及负担相对于别的老师说可能会小一点。

第一次上,学生们都对新老师充满了好奇,堂刚开始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孩子们就开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了解新老师以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虽然是科生,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有很多学生都对化学感兴趣,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任务,回答问题积极活跃。但是上完三个班的,我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他们作为科生,对于像化学这样的理科的程基础太差,而且有些学生不感兴趣,上的纪律有些不严肃,需要经常维持纪律,甚至有些同学在写别的程的作业或者是睡觉,影响堂秩序和上进度。

对于这个问题,下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在上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也可能是在教学方面的技巧性不够,没有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其次可能是学生对于新老师内心没有畏惧和敬畏感。

自我反思的同时,我也请教了我的指导老师,请老师帮助指导我怎样上好一节,同时,我也去听了老师的。堂上白老师讲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整体堂氛围严肃活泼,学生回答问题也都非常积极踊跃。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6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音乐课堂愉快教学的前提。

教师不要高高在上的一副威严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当然,一些班级中也有个别纪律约束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委婉的批评,并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即时解决。本人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音乐课堂愉快教学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的娓娓道来,学生们则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在这样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二、初中生音乐课堂特点。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段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还比较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尝试。

(一)、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二)、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 并告诉他们各自的家住在几线几间上。我接着提问:“这几位同学当中谁最高?”学生会回答:扮演“la”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句。这次尝试,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La的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 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高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句。这次尝试,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三)、在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青春舞曲》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去尝试了,都在努力。

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学习美术 篇7

1.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维护课堂纪律

学生在上手工课或合作式的美术课时,总会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有借工具的,有互相讨论的,有相互参观的,有的甚至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老师要想让学生快速回到座位或安静听讲时,不能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学生回到座位上,而是微笑地对学生说:“下一环节的比赛项目是,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座位上,管好自己的小嘴巴,最后一名要给大家表演节目。”相信学生会争先回到自己的位置,立刻坐得笔直,等待教师的评比。

2. 用感情真挚的语言可以传递师生间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的精彩。

一、转变思想,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模仿作画技法,甚至认真模仿作画的思维方向。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分毫不差。在这种特设的情况下,学生的行动和思维已经完全受到限制。对此,教师要勇于冲破旧教学观念的枷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的不平等关系,建立一种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得以解脱,能敢于质疑,自由创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他们才会喜欢,才会乐于参加。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样,尽量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另外,在面对反馈信息,甚至有些不着边际的作品时,教师更要灵活面对,灵活评价,不能简单地按照画的好坏严格评分,对学生的零星进步视而不见,这样会极大程度地压抑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可以用简短的评语如:“构思新颖”、“色彩大胆”、“真棒!”、“你进步了!”等,指出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对于需要修改的作品,教师首先要肯定其作品的优点,增强其信心,然后以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错误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将会更好,在不违背学生创作意愿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只有得到老师的肯定,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才能给予学生探索的力量和创作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激活学生创作思维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艺术。它所表现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只坐在教室里面对着课本的美术创作是停滞的,我们要适当拓宽学生美术创作的空间,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乡间田野,自然校园,让学生们用“美术”的眼光观察创作,如阳光下的庄稼、花草,操场上嬉戏的同学。用真实的美术形体刺激学生们的眼球,激发其作画欲望;激发学生通过灵感动笔作画,没有技法指导,没有思维定向,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捕捉真实的艺术瞬间。这样学生创作出的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此时学生的创作思维是无比活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智力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文明、亲切、美好和规范,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而且要使其听后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受到感动。感情真挚的语言,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能引起共鸣。教师在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层关心,在涓涓的师语中渗透柔柔的师爱,就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的热情提高的幅度就会越大,对后进生更是如此。

3. 用因势利导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呢?这就对教学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善于激疑,巧于解惑,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师对待学生应因势利导,用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口语启迪学跃的,想要禁锢住都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死板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合作学习。正所谓:课堂不出彩,活动来帮忙。学生只有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创作思维才能真正地被激活起来。

此外,想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从导入上下工夫,环节的设置要别致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也不能死板地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照本宣科地回答就行了,而应把视野拓宽,深挖教材,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课外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又实现了培养学生脱离课本学习的目标。

三、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关注学生,是指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美术课主张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创新能力的个体,在美术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不能只看到少数几个“好”学生。美术课教育的目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例如:提供学生当老师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教学生。讲的学生认真讲述,尽力表达;听的学生更是认真思考,积极分析,甚至找出同学不足上台补充。当学生在紧张、活跃的氛围中产生发挥与表达愿望时,要趁机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画笔画出来;当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薄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他们一起改一改,并讨论修改后的效果。时间久了,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地活跃起来,美术才会碰撞出绚丽的艺术火花,学生的美术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面对着新的课程改革,面对着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的美术老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究,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职专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李杏萍

(华北油田一机厂学校,河北青县

摘要:色彩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提高学生美术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师应从认识基础色开始,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探索欲望,辨别冷暖色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而学习对比色则可以掌握鉴别力,到了最高阶段则能够恰当调整色彩配置,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教学审美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像一个魔术师,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也许是因为“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缘故,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生的心灵,而不应当用压制性的口吻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精心设计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4.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和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样就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5.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中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美的环境,如,教师在上《自然景色令人神往—风景画》这一课时,一边运用投影、范画给学生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指引下受到美的熏陶。在欣赏

的色彩世界里,但很少关注大自然中的色彩之美,美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从小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

一、认识基础色,激发探索欲

小学阶段是从事色彩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一生的色彩教育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色彩的识别依赖于对具体物体色彩的联想,色彩识别率随实践的增加而增长,他们的色彩平衡能力与他们本能的“刺激—综合”能力相关,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而对色彩的应用则是在模仿中形成的。

我在进行小学三年级《原色与间色》一课的教学时,把握这样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地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的世界这一规律,通过认识原色、间色,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在具体陈铁华的《醉蜻蜓》和胡承斌的《幽谷瀑声》时,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在欣赏戴伯乐的《山雨欲来》时播放《卡门序曲》,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6. 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尤其是“主科”),过多的要求、作业、考试已经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当今中学生约有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当听到人们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时,我很心痛。为此,我希望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

在一节课上,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今天我收到一封信,是天才设计中心寄来的比赛通知,要请咱班最优秀的同学参加比赛,我也接受了你们班主任的建议,把最优秀的同学的照片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接着我请学生上来看照片,但是规定看完之后不能说出照片上是谁,就这样台下许多学生甚至着急紧张地跑上来想一看究竟。教师看时机差不多了,就说:“真的想知道谁最优秀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盒子上,我一打开,整个课堂一片惊哗,接着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原来盒子里是一面镜子。接着我便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画自己”,课堂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表现欲望随之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恰恰都是在无形中不自觉地产生的。

在有序地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有些词学生一听就会活跃起来,如小故事、小游戏、小魔术、玩一玩、赛一赛、猜一猜、做一做……在面对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时,他们会心情愉悦、舒畅地投入学习,不会认为被强硬的任务压制着,参与活动与实践已经内化为心理的需要,学生身心处在积极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贾小静.浅谈初中美术愉快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8

一、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正处于身心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此外,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更加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 作为心理咨询老师, 必须准确诊断, 对症下药, 因势利导, 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长期的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 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学校广播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宣传,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通过大队部开展“我快乐, 我健康”主题班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2)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 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 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 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三是坚持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 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健康的重要, 在自我调节中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

二、以快乐运动为本, 搭建轻松自由的成长平台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老师,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体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课。针对现在体育的重心已从机械和单纯训练学生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学生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 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健康的同时得到快乐, 已经成为学校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因此我进行了“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的有益尝试, 在学生体育活动中注重其趣味性, 使学生在快乐运动中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 并获得身心的愉悦, 以促进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 使学生在玩与乐中锻炼了身体, 愉悦了心情。

三、以心理健康为魂, 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一个健康的学生, 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学生, 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如何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内健康愉快地成长, 我认为作为疏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 首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滋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这些适当的营养, 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削弱, 甚而就会夭折。”这里所指的营养, 显然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关爱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 同时也会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关系。如, 在“特别的我”心理疏导课中, 我发现三年<1>班杨×同学不愿意表达自己, 一个人发呆, 课后我就找到这位同学, 对她说:老师缺一个心理课课代表, 你愿意做这份工作吗?征得她的同意, 我把这份工作交给了她, 并耐心指导她如何去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刚开始如果我不去叫她, 她不会主动收作业送给老师, 后经过我耐心开导她、鼓励她, 相信她一定能做好这份工作, 她会主动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 并协助老师去开导其他学生。根据她的表现, 我特意用大队部的奖章印在本子上, 当着学生的面发给她, 作为优秀课代表的奖赏。这么做使她从一个不愿表达自己的孩子, 到现在见到老师和同学都能主动打招呼, 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件事充分说明, 老师的关爱能改变学生的人格特征, 使学生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在和谐温暖的大家庭里快乐生活成长。 (2) 无形渗透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必须先做到,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因此, 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一日活动中去, 使其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要达到渗透的目的, 就必须创设“尊重、自信、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包容是滋养心理健康的暖房。我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子女, 留守儿童多, 单亲家庭多, 给我校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比较起来, 他们的烦恼多多, 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偏差, 切实帮助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 是我这个心理健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得去年四年 (1) 班李×同学因是留守儿童, 得病没有及时看, 耽误了病情得了脑炎, 病后脾气非常暴躁, 原来很乖巧的学生现在变成了刺猬, 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是我分内的事情, 我多次找她谈心, 她不但不配合还顶撞老师, 甚至骂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 只有去包容她, 接近她, 观察她, 找到切入点才能对症下药, 使她在和谐的氛围中打开心结, 愉快健康地成长。

总之, 时刻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和谐教育环境, 让全校学生在和谐的校园内健康、愉快地学习是我的责任。

参考文献

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作文 篇9

一、循序渐进——作文教学从低年级抓起

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要坚持早起步、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练习。从一年级开始用造句、看图说话、写见闻等, 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到二年级,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或音节写出来, 无论用一两句还是用几句话写, 只要写通顺、写连贯即可, 这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通过半学期的写作训练, 学生到中年级写片段、到高年级写成篇的文章就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二、生活实践与阅读——学生作文的不竭源泉

课程标准规定: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对小学生作文不能拔高要求, 只能写写他们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学生怕写作文,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可写的, 搜肠刮肚写不到半张纸。因此, 教师要拓展学生写作范围, 丰富写作内容。首先, 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资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 留心观察、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积累作文材料。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训练组中, 作文部分要求学生写一只小动物, 把这只小动物特点写清楚。这就需要学生做到仔细观察, 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又如, 写景之类,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采撷, 让他们明白红的花、绿的草、白的雪、波涛汹涌的大海、四季常青的松柏……这些都是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美丽之物, 都在等待着你去观赏。春天来了, 我们去郊游、远足、爬山、放风筝;夏天来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游泳、捕蝉;待到金秋时节, 来到丰收的田野, 来到硕果累累的果园, 感受秋天的收获;更有趣的是, 冬天的一场雪会给学生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打雪仗、堆雪人……大自然千姿百态, 社会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教师要指导学生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 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这样, 材料就可以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其次,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都是爱读课外书的, 喜欢看电影、电视等。通过读书、看报, 可以间接地看到平时生活中未曾看到的事情, 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 而且提高了认识, 陶冶了情操, 丰富了语言, 学生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 这些有助于学生的写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课文都确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遇到好的词语、句子、精彩段落要记下来, 到中高年级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两篇笔记并附上相关的图画。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多读书, 读各种书, 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 丰富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和阅读掌握了生活的“源头活水”, 写作起来才会言之有物, 情景交融。

三、兴趣和方法——小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

有了作文素材以后, 还要进行选材、组材、谋篇布局, 才能写出优美的作文。在学生动笔之前, 教师给以指导,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 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打开思路, 学会一定的写作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让学生感到这次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激发作文的兴趣很多, 如要写一次活动, 先要学生尽情地回忆活动中的趣事, 然后再把对活动的浓厚兴趣移到作文上。又如, 要练习写一动物或植物, 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事,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也就跃跃欲试的想写好作文, 写出其特点。二要打开选材的思路。开阔思路, 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 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 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如教师让学生写一个半命题作文:“第一次……”学生通过回忆和互相交流, 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即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买菜……而且曾经经历的“第一次”的情景和场面都在学生头脑中浮现, 此时提笔写作最佳。三要明确训练的目标, 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也是作文的重要方面。每次作文练习都要有具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明确目标, 写作起来才有规可循, 有纲可依, 不会离题。

四、修改、赏评——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如果单纯靠每学期只改七八篇习作练习就太少了。作文是写出来的, 更是改出来的, 经过反复地去粗取精, 修改定稿, 再写在作文本上, 才能是质量较好的习作。教师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每次习作后引导学生注意用词不准的地方、重复啰嗦的地方、需要增删的地方都要认真修改, 使意思表达的更清楚、更具体、更完整。作文交上来之后先由小组长带领组员集体修改评赏, 然后由教师进行选择性批改, 再写上几句激励性的评语。力争使作文的批改能提高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写作水平, 激发他们浓厚的作文兴趣。

总之, 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内容写、有兴趣写、轻松愉快地去写, 会用作文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事物, 投身于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在悟中, 掌握写作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优化作文教学,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摘要:小学作文愉快教学法, 坚持循序渐进、生活实践与阅读、兴趣和方法、修改和赏评。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愉快中作文 篇10

一、利用教材情境图,编儿歌,引出学习内容

让一个七八岁的儿童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认真地听老师讲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们坐不到十分钟,就开始走神,做他喜欢做的事。比如欣赏妈妈为他准备的漂亮的橡皮,摆弄精致的刨笔机,翻看语文教材里插图,拿同桌好看的文具,和前后的同学讲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诱发儿童兴趣出发,每一课拼音均配有生动形象的“情境图”,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一看便会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都会愿意学习。我就充分利用了文中的情境图来教学。

第一课 ɑ、o、e的教学。我是这样教的:“孩子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拼音王国,那里有许多的拼音娃娃,认识了他们,你们就能学到很多知识了,你们想去吗?”激发兴趣后,出示教材情境图。“看,这里是个美丽的小村子,柳树碧绿碧绿的,河水清清的,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很有兴致地看着图,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做出小结:“多么美好的早晨呀!老师把你们的故事变成了儿歌——大公鸡,o o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 e叫,连声叫我早上好。今天我们学习的拼音就藏在这幅图和这首儿歌里呢。”通过这样的激趣导入,孩子们很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

还有复韵母的教学,比如 ɑi、ei、ui。出示情境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图上的内容,老师小结孩子们的答案:两棵小树苗,一高一矮。一只小羊羔要啃小树苗,两个小朋友保护小树苗,一个给小树苗围篱笆,一个拿草引开小羊羔。口里发出ei的声音。于是我编出了下面的儿歌:“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ei,ei,ei,喂羊羔,不能让你啃树苗。”

二、运用课文语境图,念口诀,轻松愉快记忆

汉语拼音与孩子的生活相差遥远,抽象枯燥。要让孩子们保持上课的激情、兴趣,除了激趣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要让他们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根据一年级孩子无意识记忆特点,在引导孩子学习字母时,我们可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其中念口诀最形象直观。教学参考书中为老师提供了很多口诀,让我们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这样可以使字母教学有情有趣,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学习单韵母 ɑ、o、e,我们可以念“嘴巴张大 ɑ ɑ ɑ,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对齐i i i,嘴巴小圆u u u”孩子们很有兴趣,很轻松地掌握了发音方法,记住了它们的音。学习声母时,让孩子观察声母和文中的图片,比较后,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指导孩子编口诀“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p p,两扇小门m m m,一根拐杖f f f”,“马蹄印儿d d d,伞柄朝下t t t,一个门洞n n n,一根小棒l l l”。其他的韵母教学都可以编直观形象的口诀,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容易。

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拼读音节

牢固掌握学好声母、韵母之后,拼读音节是教学的重点。教材要求孩子会读、会写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学习拼读音节时,我们可以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快乐。可以游戏、表演、比赛等。

拼音教学中的游戏形式很多。如: 采蘑菇、摘苹果、转轮盘、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等。比赛的形式有:男女生比、同桌的比、同姓的比、各小组比、看谁跑得快、看谁最聪明。采用多种形式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

学过声母b、p、m、f之后,我准备了转盘,中间是声母b,周围是带有四声的单韵母 ɑ、o、i、u,我搬动转盘,学生拼读音节,在拼出音节后,再说出一个含有这个音节的词,说得正确的孩子会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拼音节,是孩子学习最难的,因为中间多了一个介母,这也是教学难点,我采取了表演的形式。比如教学kuɑ 时,我制作了三张卡片,将三张卡片推到一起,我一边推一边拼,孩子一边观察一边听,懂得“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拼读规律。

四、发挥汉语拼音儿歌和课外读物的用处,及时复习巩固

在汉语拼音教学之后,教材安排了六首拼音儿歌让孩子练读,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拼音读物让孩子练习,给学生提供接触拼音的机会,以便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我在班上的黑板报上抄写大量的拼音小故事,每一星期更换一次。在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栏里准备了绕口令、猜谜语等,孩子们每到下课的时候,就簇拥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读起来。

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教学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来巧妙选择教学的方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去,孩子们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会、学好汉语拼音。当学生们都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这个重要的工具了,他们的拼读能力、读书水平、课外阅读能力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摘要: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如何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

上一篇: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下一篇:云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