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2024-06-10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精选十篇)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1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合群,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 可以利用讲故事识字法、肢解字形识字法、猜谜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

讲故事识字法是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 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 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 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 这个字是“休”。再如:闻, 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 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 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 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 就显得简单明了, 一目了然。如“鼓”, 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 又可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 那就更易记, 如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这些难记、难写的字就可以用肢解字形识字法了。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 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 寓教于乐, 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字十一笔, 无横又无直, 学生问孔子, 孔子说无味———淡;会少离多———禽。

二、变换形式———“玩”

环境, 以吸收各种信息, 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识字, 善于识字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篇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三.

[1] [2]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中的基础;终身学习;识字教学;识字方法;愉快识字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识字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识字方法,就是掌握终身学习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素质教育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只要识字教学搞好了,听、说、读、写能力就会提高。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教师就要想办法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其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记忆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由于字的难易差异较大,有些笔画较复杂的字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才能准确记忆。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识字记忆训练,让学生做到会读会写各种笔画和偏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

(一)教学独体字或简单的合体字时,我利用下面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第一,会意字画面展示,使其形音意结合。如在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我在开课初,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用猜谜语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生读写“美”字时,教师让学生猜:“王大娘头上戴着两朵花,是什么字?”学生一听,感觉很好玩,不光记住了这个字,还记住了这个谜语。这样学生记得高兴,记得深刻。

第三,结合低年级儿童特点,利用口诀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如用顺口溜帮助记忆“晚”字,“太阳出来照小兔,小兔藏起小尾巴。”

第四,用给熟字加一笔或减一笔的方法记忆生字。如教学生识字“王”、“目”和“乌”等字,教师指导学生说出“玉”减一点是“王”、“自”减一撇是“目”、“鸟”减一点是“乌”。

(二)教学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时,可以教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记忆字形

第一,分析字形结构识字形法。如“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字;

第二,在学生已经认识生字的部首时,用部首加字的方法记忆字形,也就是形声字的方法记忆。如“村”字是木字旁右边加上“寸”;

第三,用独体字加部首的方法记忆字形。如“爸”字是“巴”字上加上父字头;

第四,在教学和已经认识的字字形相近的生字时,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或用对比、找同异的方法。如教学“她”和“他”这两个字时,可以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地”为基础,说出“地”字左边换成单人旁是“他”;左边换成女字旁是“她”。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字形,还把相关的形近字分辨清楚了。

第五,教学组合字时利用字的合成编口诀记忆生字。如木子李,羊女姜,弓长张。

二、充分利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识字

由于年龄比较小,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饶有兴趣地认识、巩固和运用汉字。教师可以设计形象生动的认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欢乐,在课堂上经常设置一些 “讲故事”、“编口诀”、“互猜谜语”、“看表演识字”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生字,变枯燥乏味为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教学中,通过穿插各种识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有趣、有效识字,适当给学生一些奖励,如戴红花和粘贴贴纸等,学生特别喜欢。

三、在阅读中学习和复习巩固识字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进行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其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当他们自己阅读时,就会自然地在阅读中学习生字并复习学过的生字。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想方设法地丰富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记忆字。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会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该多么兴奋啊!

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由“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是由“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只有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去记住一个个生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字技能,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素质,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快乐,顺利地闯过识字的难关。当然,还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另外,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大胆想象,自创巧妙的识字办法,这样,识字教学就会变得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越学越轻松。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4

一、游戏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 找朋友, 唱童谣, 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习游戏的乐趣, 在快乐中识字, 在识字中快乐。

二、绘画法

给字配“画”,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 我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在课堂上举行“简笔画识字比赛”, 简洁生动的简笔画内蕴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如“休”引导学生画一个人依在树边休息就是“休”;画两棵树来认识“林”, 画三棵树来认识“森”, 画二人走在一起表示“从”, 画三人表示“众”, 画鱼和羊摆在一起来表示“鲜”, 画太阳和月亮摆在一起来表示“明”, 画三个太阳表示“晶”……经过这样的比赛, 学生们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快乐识字, 不知不觉中把要学习的汉字牢牢地印在脑海中, 并在这样的识字绘画中得到了快乐与满足。

三、表演法

激励学生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时, 让学生自己想象怎样是“举头”“低头”, 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边读边表演, 从而轻松学会“举、低”。在教学“跳、跑、扔、走、吃、拍、拿、扫、唱、说、笑、哭”等字时, 鼓励学生配上“身体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巩固时教师抽出字卡, 学生快活地表演着, 快乐地读着每一个生字, 从而又一次达到了在“快乐中识字, 在识字中快乐”的境界。

四、童谣法

随着识字量的增大, 形近字, 同音字又是一大难点, “童话”写成“同话”, “耳目”写成“耳木”, “座位”写成“坐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童谣”, 比如“座位不动有广包, 请坐会动很自由”, “给人画像有个人, 大象好凶没人管”, 现在孩子们把学习中遇到的这种难题看成了是一种创编童谣的机会, 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 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习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五、制作生字卡片

为低年级学生布置轻松又有创意的识字作业———“自制生字卡片”根据不同年级特点, 卡片制作分两个层次:一年级, 教师示范或学生家长帮助制作;二年级, 要求再高一层, 教师引领学生根据要认识的字的音、形、意配上插图, 并组词说话, 学生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想象画面, 也能从生活与汉字的联系中构思配图, 表示音也可以表示义。让学生收集广告、商品、包装物、各种报刊等识字的好材料, 剪剪, 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提高识字要求, 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 动脑, 编排画面的过程, 不正是一个自主识字的创造过程吗?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而走近语文, 走近汉字, 逐步学会感性地欣赏汉字的美, 他们对语文的爱也由此与日俱增。另外, 教室里到处贴挂着学生们亲手绘制的识字卡片, 学生们在展示、交流、互动、发展中, 体会到了识字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六、小老师教学法

学生制作卡片之后, 我利用学生“自学自教”生字和学生共同确定了学习步骤:说读音、说结构、说部首、说记法等, 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先在小组内进行生字教学, 之后再上台教学, 每个人都有机会当小老师, 教师适时点拨, 这时, 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 而成为生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沟通和探究学习的互动舞台。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学习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独立性的展现, 个性的充分张扬和创新潜能的自由释放;对教师而言, 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把生字教给学生, 而是积极地为学生主动识字提供条件, 引领学生主动识字, 快乐识字。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的识字 篇5

滁州市琅琊路小学

高涵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准确把握“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对改进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这里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识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老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孩子的童心童趣,改死板枯燥的填鸭式识字为娱乐式的识字,多媒体教学尤其能带来优势,汉字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识字教学填充了既生动又直观的手段。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1)图片、动画识字法:低年级学生识字应该从儿童的天性的角度出发,教学手段和课堂设置要直观,利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来对应相应的文字。如教学动物、植物等方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事先准备相应的图片和动画课件,学生对事物都认识,但不知道对应的文字怎么写,教学时教师应先演示图片动画,再引导学生认字,如果能将所教的文字用故事式的诉说,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本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2)绘画形象识字法:识字要有趣味性,这是儿童的认知特点所要求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特点,画出一个事物的大致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川”字,教师先画出这个字表示的事物,让学生认识,然后再出示这个字让学生认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记住了生字的形,提高了识记汉字的效率。(3)变静为动识字法:低年级课文内容少,多诗歌韵文,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在读诗歌、词语的过程中来识字,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感兴趣。(4)辨析比较识字法:汉字本身音形意之间具有本质联系,为了加强记忆,更好地区别字形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绘画功能吗,让学生在画中体会理解比较识字,学生也感兴趣,把图像、文字、声音结合起来,促使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明显提高记忆效率。

二、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激发识字的兴趣

要学生识字必须先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天性,老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此,我们在班级开展读报比赛活动,活动前把活动的目的、方法告知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认读规定报纸中适合孩子的文章。利用读报课、班队课开展读报比赛,评评谁是最佳播音员,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开始用自己认识的汉字说一句话,在父母的帮助把它记录下来,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朗读,比一比谁写的句子最好、最长,谁读得最好,把写得较好的句子展示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这样,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始终保持着自觉识字的欲望和热情。

三、识字教学还要“趣”和“理”相结合

汉字从创造伊始,都是有源可溯的,但汉字为了适应汉语的发展变化,其自身在字形、字音、字义的发展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形方面,笔形由圆转弯曲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笔画总体减少,结构简化,字音方面,声韵调与古汉字之间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字义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意义扩大、缩小、消失或转化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汉字时讲“理”必须把握好“度”,把“趣”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音字和形近字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是学生对于汉字表意功能缺乏了解造成的。如“既”和“即”,在甲骨文中,这两个字左边都是装满食品的食具,“既”的右边是一个人在背向着食品打嗝,表示已经吃饱了,引申为“已经”等,“即”是一个人正在美餐,引申为“立刻”等,明白了这两个字的理据性,再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编了个顺口溜帮助记忆。学生能准确识记字形后再进行选字填空、扩词、听写词语等汉字的语境运用,就不容易出错了。趣和理结合识记汉字可以在遵循字理的基础上采用趣味解说、适切联想等方法,但不可以随意编造,如“婆”字,曾经是启发学生这样联想的:头上有像波浪一样皱纹的女人就是“婆婆”了。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的识字联想,紧扣字形,体现字义,是可以倡导和鼓励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篇6

一、巧编顺口溜,辨析形近字

有些形近字的字形相似得就像孪生姐妹一样,让人难以辨认,学生有时会把它们张冠李戴,互相混淆。在教学中,我发现顺口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形近字,学生写字的错误率大大下降。如同音字“辩、辨、辫,怎么办?”可编成“女孩扎长辫,发言会争辩,辩、辨、辫,其实很好辨。”又如形近字“己、已、巳”的区别,我就利用计算机五笔字型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已半巳满不出己”。

二、利用加减法,区分记忆字形

在小学第一册课本中,多数学生先学独体字,而这些独体字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输。学生掌握独体字较为轻松,进入第二学期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画,减一画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日”加一画是“目”,“目”减一画是“日”,“大”加一画是“天”,“天”减一画是“大”,“日”和“月”合起来是“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新字,同时,又让学生区别开了这些形近字。

三、巧用字形明字义,区分形声字

因为字形是字义的载体,所以学习形声字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如学习“清、情、晴、睛、请”这一组形声字时,可以先用字盘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从而很容易地找到这一组字的异同点。不难看出,这些字都有一个基本字“青”,而意思与偏旁部首之间的联系可以组织让学生互相说说。这样,学生就初步弄清了这组字的异同,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7

“激趣———愉快式”教学就是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 饱满的精神, 良好的情绪, 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建立自信心, 促使大多数学生成才。要求学生除动耳、动眼外, 还要动脑、动口、动手, 让学生自己看, 自己说, 自己想, 自己做,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经受锻炼。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从而达到喜乐学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愉悦和谐, 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只注重知识的讲解, 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 就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 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 影响甚大。善于创设愉悦和谐课堂气氛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尽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重视感情投资, 要经常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自己饱满的精神, 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将全班学生置于自己创设的客观情景中, 传递给学生一种舒适、和谐、严肃而又活泼的气氛, 这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人人轻松愉快, 个个心弛神往, 这样就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新颖独特的导入艺术,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师要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导入, 一般从“疑、趣、情”三字入手。

⒈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心理学认为, 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和思维。有问题就会有思维, 教师在教学开始, 就提出一个开放性的中心问题, 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这节课时, 有的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圆面积.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求出圆形广场或水池的面积这种方法适合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 也不实际。那么,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圆的面积呢?到底怎样求它们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开始了新知的探求。

⒉以趣激欲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 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进行比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中, 教师将生动有趣的数学名题、多姿多彩的数学故事, 充满悬念的数学猜想, 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巧妙地贯穿于教学环节中, 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强大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动机。

⒊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是激发学习兴趣, 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学生对万事万物都产生好奇心, 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生动、直观、形象, 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 让学生在图、文、声、色等情境中, 多处感官参与学习,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就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相遇问题,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自愿组合, 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向”这四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演示, 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积极主动地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教师应当在学生认识过程中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以语言艺术, 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

四、以开放性的教学,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获得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 提倡自主探索。同时, 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合作、动手操作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民主交往式的教学行为, 让学生体验到激励、鼓舞和鞭策, 并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五、教书育人,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艰巨的事业,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爱, 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 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 立刻进入角色, 用自己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 对知识的酷爱, 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 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以实现“授业传道”之目的。

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 才能真正使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 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式教学,学习潜能,探究,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内涵、解答疑难问题、树立良好信念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特殊的形成时期,他们总是对外界的事物或现象充满能动的探知欲望。可见,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学习稳定性没有建立,持久性未能形成,导致学习活动不能长效持续地开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渲染和激发。同时,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情感,利用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效能的有效提升。近年来,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我现将自身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举措和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的生动性,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础性知识学科。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而又深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寻到数学知识的“点点滴滴”。同时,教材内容在展示教学知识点方面,运用了精准性的教学语言,生动性的教学实例,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这些特性,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供了外在条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有他们易受外在情感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愿探知、不愿思维的消极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作用的特性,设置出贴近学生情感“敏锐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无穷生活特性和无限趣味特性,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比和比列的实际问题”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学习的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比和比列”知识内涵在理解时缺少积极的探知。此时,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找准比和比列与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衔接点,设置出“修一条公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2。那么这条公路的长度是多少米?”现实生活性问题,这样,学生对比和比列的知识内容就会产生探知情感,从而主动参与到“比和比列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创设操作性教学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动手解答问题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表现,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未知的问题充满能动的探究解答欲望。学生在动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思考解决方案,找寻解题途径,从而实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数学问题解题的过程性特点,设置可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活动中,领悟问题内涵,得到解题要领,实现问题解答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动手”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要求学生检查所剪的三角形纸板的情况,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纷纷动手操作,进行纸板的拼接活动。紧接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此时,学生通过观察,很快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提出:为什么公式中没有除以2呢?这样,学生再次进行观察思考活动,对新知内容有了深刻准确的掌握。

三、利用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同一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数学问题内容进行呈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数学问题的发散性,为学生创新求异思维锻炼提供平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出具有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内容,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问题: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这是一道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应用题,学生在分析该问题过程中发现,要求车队有多少辆车,需要先求出车队的长度,而车队的长度等于车队115秒行的路程减去大桥的长度。由“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车队115秒行的路程为4×115=460(米)。故车队长度为460-200=260(米)。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260-5)÷(5+10)+1=18(辆)。

教师在学生解题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变形,设计出“乌龟和兔子在全长为800米的跑道上赛跑,乌龟平均每分钟爬行10米,兔子每分钟跑400米,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到达终点时,乌龟离终点还有多少米?”等不同方面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在多样题型中获得解题要领,提升思维活动效能。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英语 篇9

一、营造活动天地———使学生想学

1. 互称英文名, 开启英语之门。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高兴成为你们的英语老师, 我姓韩, 大家可以叫我‘韩老师’, 我们既然学习了英语, 你们也可以叫我‘Misshan’, 我会很开心的。”这是我在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讲的一段话, 就是这“Misshan”。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现在学生见到我都能说“Good morning Miss han.”or“Good afternoon, Miss han.”当英语称呼能够不依靠意识, 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生活里, 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被点燃了。为了让学生更自然地说英语, 我给学生都取了英文名, 让他们相互之间也用英语称呼。这样的要求很新鲜, 学生非常愿意尝试。

2. 自编英语报, 营造英语氛围。

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班级文化布置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我带的英语口语兴趣小组, 给他们布置了一个长期的作业, 要求学生两三个人合作,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 制作一张英语小报, 然后贴在教室里展览, 这一小小的举动使整个教室有了英语的气息。我还针对三年级教材的特点, 把要求背的几个单词都用电脑打印出, 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比如把猴子、苹果、床、书桌的图和英语单词都贴在墙上, 把“Welcome”贴在教室门上。这样, 学生的目光随时能接触到英语, 甚至开小差的时候也能看到英语单词, 这样耳濡目染, 学生想忽视英语都不行。我相信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越多, 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浓。

3. 综合性作业, 撒满生活角落。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 它的交流性是首要的。理想的英语教学,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感受英语的魅力。三年级英语多是口语, 书面作业少, 我就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学完每一单元的对话, 我让学生回家录制磁带, 学生要交作业就要会读, 要读得好就必须听磁带, 这样一举两得, 既检查了听力, 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我在听学生的磁带的同时还可以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改正或表扬。学完家具类单词, 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家具贴上标签, 学完水果类单词, 可以让学生去水果店看看, 说说, 上学路上可以和同学说“Hello”、“Good morning”等, 这样学生即时即景地运用英语, 对维持学生的兴起了很好的效果。

二、建构学习模型———使学生乐学

1. 还给孩子娱乐———愉快游戏法。

游戏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无论是字母教学、词汇教学还是句型教学,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 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小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 然而让他们玩上一节课, 两节课, 甚至更多的时间, 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 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 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动物, 还有打电话、传话, 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 句型模仿。

例如:教学单词monkey、dog、cat…时, 我先准备好这些动物的图片, 教他们读完这些单词后, 让学生模仿小动物做出动作或叫出声音, 让其他同学猜, 看谁模仿的像, 猜的快。在学习对话时, 我就让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 我就叫每组的第一名同学到前面来, 我告诉他们一句话, 一个一个地往后传“悄悄话”。最后的那一位同学再大声的告诉大家, 比一比, 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 说的准确。这样, 既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学生也学会了对话。学生在学、做、玩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新单词和对话。

2. 还给孩子真实——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生动形象, 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 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 强化记忆。小学生年龄小, 形象思维发达, 喜欢生动活泼的讲解。而英语课本中有大量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 很适合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如教桌、椅等实物时, 我就出示实物告诉学生:This is a table/chair/desk.教水果时, 拿出一些新鲜的水果对学生说:This is an apple.That is a banana/pear.学生看到苹果、香蕉、梨子都是他们常吃的水果, 当然就急于想知道它们的英语怎么多, 当学习这些单词时, 他们就很容易地记住了。

3. 解放孩子身体——全身运动法。

英语课上, 我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活动舞台, 学生可以唱英语歌, 可以加动作表演, 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再现生活。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寓一个悦耳, 悦耳, 悦心的情景中间, 利用课堂空间创设情景, 可以是上新课, 也可以在复习课上。将教室布置成商场, 动物园, 公园, 操场等等。让学生将旧学得的英语知识在其中充分运用。

例如, 教学“动物”一课时, 我将班里布置成动物园, 并且设计了一个“animal's Birthday Party”的游戏, 让学生每人戴着一个动物头饰, 扮演动物园里的动物, 有panda, elephant, monkey……, 课桌上还放着各种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有骨头, 草, 红萝卜, 桃子, 竹子。游戏开始了, “dog”将刚刚捡到的骨头送给“panda”吃可他却摆摆脑袋说:“No, thank you, I don't like it…”老师提问, 所有的孩子都高举起手, 争着说, 这样的教学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现实, 给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好机会。

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学习美术 篇10

1.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维护课堂纪律

学生在上手工课或合作式的美术课时,总会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有借工具的,有互相讨论的,有相互参观的,有的甚至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老师要想让学生快速回到座位或安静听讲时,不能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学生回到座位上,而是微笑地对学生说:“下一环节的比赛项目是,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座位上,管好自己的小嘴巴,最后一名要给大家表演节目。”相信学生会争先回到自己的位置,立刻坐得笔直,等待教师的评比。

2. 用感情真挚的语言可以传递师生间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的精彩。

一、转变思想,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模仿作画技法,甚至认真模仿作画的思维方向。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分毫不差。在这种特设的情况下,学生的行动和思维已经完全受到限制。对此,教师要勇于冲破旧教学观念的枷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的不平等关系,建立一种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得以解脱,能敢于质疑,自由创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他们才会喜欢,才会乐于参加。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样,尽量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另外,在面对反馈信息,甚至有些不着边际的作品时,教师更要灵活面对,灵活评价,不能简单地按照画的好坏严格评分,对学生的零星进步视而不见,这样会极大程度地压抑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可以用简短的评语如:“构思新颖”、“色彩大胆”、“真棒!”、“你进步了!”等,指出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对于需要修改的作品,教师首先要肯定其作品的优点,增强其信心,然后以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错误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将会更好,在不违背学生创作意愿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只有得到老师的肯定,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才能给予学生探索的力量和创作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激活学生创作思维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艺术。它所表现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只坐在教室里面对着课本的美术创作是停滞的,我们要适当拓宽学生美术创作的空间,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乡间田野,自然校园,让学生们用“美术”的眼光观察创作,如阳光下的庄稼、花草,操场上嬉戏的同学。用真实的美术形体刺激学生们的眼球,激发其作画欲望;激发学生通过灵感动笔作画,没有技法指导,没有思维定向,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捕捉真实的艺术瞬间。这样学生创作出的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此时学生的创作思维是无比活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智力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文明、亲切、美好和规范,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而且要使其听后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受到感动。感情真挚的语言,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能引起共鸣。教师在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层关心,在涓涓的师语中渗透柔柔的师爱,就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的热情提高的幅度就会越大,对后进生更是如此。

3. 用因势利导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呢?这就对教学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善于激疑,巧于解惑,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师对待学生应因势利导,用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口语启迪学跃的,想要禁锢住都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死板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合作学习。正所谓:课堂不出彩,活动来帮忙。学生只有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创作思维才能真正地被激活起来。

此外,想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从导入上下工夫,环节的设置要别致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也不能死板地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照本宣科地回答就行了,而应把视野拓宽,深挖教材,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课外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又实现了培养学生脱离课本学习的目标。

三、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关注学生,是指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美术课主张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创新能力的个体,在美术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不能只看到少数几个“好”学生。美术课教育的目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例如:提供学生当老师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教学生。讲的学生认真讲述,尽力表达;听的学生更是认真思考,积极分析,甚至找出同学不足上台补充。当学生在紧张、活跃的氛围中产生发挥与表达愿望时,要趁机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画笔画出来;当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薄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他们一起改一改,并讨论修改后的效果。时间久了,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地活跃起来,美术才会碰撞出绚丽的艺术火花,学生的美术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面对着新的课程改革,面对着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的美术老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究,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职专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李杏萍

(华北油田一机厂学校,河北青县

摘要:色彩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提高学生美术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师应从认识基础色开始,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探索欲望,辨别冷暖色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而学习对比色则可以掌握鉴别力,到了最高阶段则能够恰当调整色彩配置,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教学审美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像一个魔术师,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也许是因为“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缘故,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生的心灵,而不应当用压制性的口吻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精心设计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4.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和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样就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5.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中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美的环境,如,教师在上《自然景色令人神往—风景画》这一课时,一边运用投影、范画给学生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指引下受到美的熏陶。在欣赏

的色彩世界里,但很少关注大自然中的色彩之美,美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从小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

一、认识基础色,激发探索欲

小学阶段是从事色彩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一生的色彩教育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色彩的识别依赖于对具体物体色彩的联想,色彩识别率随实践的增加而增长,他们的色彩平衡能力与他们本能的“刺激—综合”能力相关,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而对色彩的应用则是在模仿中形成的。

我在进行小学三年级《原色与间色》一课的教学时,把握这样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地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的世界这一规律,通过认识原色、间色,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在具体陈铁华的《醉蜻蜓》和胡承斌的《幽谷瀑声》时,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在欣赏戴伯乐的《山雨欲来》时播放《卡门序曲》,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6. 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尤其是“主科”),过多的要求、作业、考试已经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当今中学生约有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当听到人们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时,我很心痛。为此,我希望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

在一节课上,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今天我收到一封信,是天才设计中心寄来的比赛通知,要请咱班最优秀的同学参加比赛,我也接受了你们班主任的建议,把最优秀的同学的照片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接着我请学生上来看照片,但是规定看完之后不能说出照片上是谁,就这样台下许多学生甚至着急紧张地跑上来想一看究竟。教师看时机差不多了,就说:“真的想知道谁最优秀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盒子上,我一打开,整个课堂一片惊哗,接着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原来盒子里是一面镜子。接着我便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画自己”,课堂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表现欲望随之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恰恰都是在无形中不自觉地产生的。

在有序地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有些词学生一听就会活跃起来,如小故事、小游戏、小魔术、玩一玩、赛一赛、猜一猜、做一做……在面对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时,他们会心情愉悦、舒畅地投入学习,不会认为被强硬的任务压制着,参与活动与实践已经内化为心理的需要,学生身心处在积极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贾小静.浅谈初中美术愉快教学.

上一篇:“体验式”识字下一篇:民族文化广告融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