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

2024-06-28

毒胶囊(精选九篇)

毒胶囊 篇1

一、诚信营销的必要性

诚信营销是企业将诚信原则贯彻到营销活动的各环节, 坚持诚信理念, 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兼顾社会、企业、消费者及员工的利益, 诚实守信, 注重长远。诚信营销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诚信营销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

企业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必能意识到对人才的诚信责任, 必能善用、重用人才, 真诚地创造适合个人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筑巢引凤, 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

第二、诚信营销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表现为企业内部积累的互补性知识和企业信誉, 而信誉的基础是诚信。如果缺乏诚信, 管理效率再高, 产品再好, 企业也难在市场上产生价值。而诚信营销更容易取得消费者信任, 以提高顾客忠诚度, 赢得市场份额, 进而赢得效益, 提升其品牌竞争力。

第三、诚信营销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由简单的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能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收益。在形形色色的产品使消费者目不暇接之时, 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及品牌才能脱颖而出, 获得消费者青睐, 培养出大量的忠诚客户。而诚信营销创始人佛瑞德赖克霍德研究表明, 保留5%的老顾客就可能得到75%顾客价值的提高。

2008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表示, 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 已占我国GDP的10%到20%,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亿。“三鹿奶粉”等一系列营销诚信缺失事件提醒并告诫企业:即使是资产雄厚的大型企业, 如果营销诚信缺失, 也会根基动摇乃至破产。在这个产品供过于求的时代, 企业应关注如何打动、取信消费者, 而非单纯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

二、企业营销诚信缺失的原因

企业营销活动很多领域都容易产生诚信缺失, 如虚假广告、价签游戏、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 而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感缺失

部分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意识淡薄, 尚末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品牌经营理念, 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等原因, 致使企业营销诚信一再缺失。“毒胶囊”事件再次折射出, 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 部分企业会产生使用伪劣原材料、以次充好、制假造假等不法行为, 而对社会道德与法律置若罔闻, 盲目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不负责形象。温家宝总理说过:“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 必须关心社会,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好社会责任, 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制不健全

早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就曾曝光过“毒胶囊”, 当年政府还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但关闭、整顿后, 在今天却还是出现了违法者, 这充分反映出现有政府监管的漏洞依然较多。政府监管由于多头执法、监管职能交叉重叠、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造成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和地方保护等现象时有发生, 使其很难真正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作用。

第三、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不够

虽然胶囊事件早有报道, 但现今问题更甚, 显然, 社会各层监督都没有做到位。舆论媒体对企业失信的监督和曝光力度也极其有限, 部分媒体自身也违背诚信道德, 收受贿赂发布虚假新闻等。社会大众对这类事件也没有给予广泛的关注, 以至于企业知法犯法。同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所带来的高额收益, 也助长了企业的不诚信营销风潮。

第四、行业协会的错误引导

在胶囊事件中, 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 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各企业为了高额利润, 同流合污, 进行不诚信营销, 而中国明胶协会200多会员仅4家有药监局批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自律, 也需要行业协会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而“蒜你狠”、“火箭蛋”等现象的出现, 基本上是因为行业协会违规串通企业进行集体涨价, 成本提高使得产品涨价本无可厚非, 但由行业协会组织集体涨价则违背了公平竞争的理念, 使原本合法的涨价行为成了媒体和百姓“口诛笔伐”的事情, 极大地损坏了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形象。

第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空心胶囊在行业内已有完善的生产流程和标准, 但在国家层面却一直没有GMP认证。同时政出多门、法律法规难以衔接、行政规章分散等原因, 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协调, 冲突、重叠与空白并存。以普通食品为例, 从产品名称看,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药品通用名称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名称, 也没有规定普通食品不能与药品采用相同剂型。

第六、企业失信成本低, 惩治力度不够

由于相关的管理及惩治制度缺乏, 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 致使其未受到足够的惩处, 致使原本守信的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走向失信的歧途。

三、企业诚信营销对策

防范与遏制企业营销诚信缺失行为, 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全方位维护市场健康的竞争秩序, 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诚信体系的建设

对内, 企业可建立行之有效的道德自律体系, 如诚信价值观和内部诚信绩效体系等, 加强企业和员工的诚信建设, 使得诚信理念深入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各环节。并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管机构, 对员工是否遵守自律体系进行监管和引导。对外,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做到信息公开, 阳光经营, 推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第二, 健全政府监管体系

政府监管体系的健全, 不仅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 也需要自身自律廉洁建设的加强, 建立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 当企业出现营销诚信缺失行为时, 可利用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让企业付出代价。同时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实行政企分开, 避免政府介入直接交易行为而产生腐败行为。

第三、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增强舆论监督力度

我国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上有关反对非诚信经营的组织少之又少、舆论监督能力有限等原因, 使得企业不诚信营销的风潮在全国各地泛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健全大众监督网、建立有效的举报激励机制等途径, 使消费者掌握安全消费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全方位监督, 其中网络监督既能在短时间大范围内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 也较好地保护了监督者的利益。

第四、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在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前提下, 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经民主程序确定, 发布与众, 认真执行, 接受内部全体会员的监督以及外部大众监督, 促使行业协会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公正合法经营。并选举有素养, 有能力、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作为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 充分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 提高管理水平, 依法开展活动, 完善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推动行业协会的良性发展。

第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提高失信成本

相关部门应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的诚信管理法律法规。既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扩大惩处范围, 也要对个人和企业信息的采集、使用和共享做出规定, 既保护好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又不隐瞒失信行为。同时要严格、公正执法,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易世志.我国企业品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基于企业自身角度的分析[J].江苏商论, 2008 (5)

[2]易世志等.试析我国企业品牌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9 (11)

[3]李富程等.浅谈诚信营销问题[J].现代营销, 2011 (7)

[4]刘小强.关于企业诚信营销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09 (10)

毒胶囊背后的拷问 篇2

针对此事件,20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 药用胶囊接受批批检验。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值此相关部门大力干预、依法惩治涉案人员的背景之下,4月23日修正药业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召回全部胶囊类产品。

一、品质?品牌?

长期以来,笔者都在谈品牌的建设。其实,支撑品牌大厦的根基,就是产品品质,

品牌的根基问题,即产品品质问题,在当今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下文告诫各训练队,禁止食用国内猪肉;北京奥运会时,因对中国食品饮料安全不放心,德国空运大量啤酒至北京,一时更是满城风雨。

殷鉴不远,而因食品品质造成恶劣影响的,之前还有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河北乳业巨头三鹿集团倒闭,当局判决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死刑,以田氏之血祭奠死去的幼儿英灵,借此平民愤。随后的双汇集团C肉精事件,虽也闹得神州鼎沸,之后却也渐次平息,公关手段之高明、之厉害实属罕见。

当然,在国内食品安全危机频现的背景下,某些农产品企业打着“绿色食品”的招牌,以超高价攫取利润,着实肥了一批人。只是,有多少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也只有从业者知晓。

更为恶劣的是,国内某些“肉食者”非但不想方设法为人民服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却独自在享受所谓的“特供”产品,民脂民膏,不一而足。民怨沸腾,不过,普罗大众除了怨恨,别无他法。倒是一些权贵新富阶层,早已做好两手准备,通过各种手段,八仙过海,移民国外。

聚焦“毒胶囊” 篇3

关键词:胶囊,明胶,铬

中图分类号:F763;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3-0057-03

作者简介:魏星(1977—),女,黑龙江通河人,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编辑学。通信方式:weix@cnctst.gov.cn。 2012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了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本是用来治病的药品,却因毒胶囊危害着人体健康。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们常说的“胶囊”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指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1],根据囊壳的差别,通常将其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亦称为胶丸)两大类,亦可根据用途的特殊性,进一步将其分出第三类——肠溶胶囊,近年来国内外又开发了结肠靶向胶囊[2];另一个含义是指保护药品的外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数据库显示,上市囊壳有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海藻多糖空心胶囊、肠溶空心胶囊和空心胶囊。明胶是肠溶空心胶囊和空心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本文所述及的胶囊均为明胶空心胶囊。

一 胶囊的作用 胶囊(capsule)是保护药品的外壳,可以掩盖不良气味,便于吞服,保护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保护消化器官和呼吸道,避免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

多数带胶囊的药物是不可以剥去胶囊直接服用的。因为有些药物易被唾液分解;有些具有刺激性会灼伤食道;有些对胃酸有不稳定的反应,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这样的药物被制成肠溶剂,肠溶胶囊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而缓释胶囊使用了特殊的制剂技术,用胶囊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数量,如果剥开吃,将会破坏药品的结构,导致大量的药物瞬间释放,达不到缓释及控释的效果,极易造成毒副作用,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3]。

二 胶囊的原材料——明胶 明胶(gelatin),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皮肤、韧带、肌腱中的胶原经酸或碱部分水解或在水中煮沸而产生,无色或微黄透明的脆片或粗粉状,在35~40℃水中溶胀形成凝胶(含水为自重5~10倍)。是营养不完全蛋白质,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色氨酸,广泛用于食品和制作黏合剂、感光底片、滤光片等[4]。

明胶是制造胶囊的主要材料,明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胶囊的安全性。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牛骨应是除去牛身上具有感染风险的头盖骨和脊椎骨,所用的猪皮、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过或未经有害重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且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情况,包括生产环境、生产装备、中间控制、卫生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5]。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明胶空心胶囊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mg/kg,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40mg/kg,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g,霉菌及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个/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g,不得检出沙门菌/10g。美国药典、日本药典没有对明胶中的铬做出含量限定,欧洲药典对明胶中的铬制定了10mg/kg含量限定。可以说,中国目前明胶空心胶囊的标准是很严格的,那么,毒胶囊是如何出现的呢?

三 工业明胶——毒胶囊的元凶 工业明胶价格低廉,每吨工业明胶约为1万元,而食用明胶为3万元,药用明胶则为5万元。不法企业将工业明胶销往胶囊生产厂,利欲熏心的胶囊生产厂制造出毒胶囊,再卖给没能严格把关的制药厂。毒胶囊就这样最终随着药品进入消费者体内。

工业明胶广泛应用于板材、家具、火柴、饲料、包装、造纸、纺织、丝绸、印染、印刷、陶瓷、石油、日化、涂料、冶金等行业的各种产品中。工业明胶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可以使用皮革厂的下脚料来制造。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用明胶中铬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而工业明胶中铬的含量往往在50mg/kg以上,甚至达到180mg/kg。工业明胶中超标的铬主要来自蓝矾皮胶。蓝矾皮胶是采用制革厂经过铬盐鞣制后剔除下来的革皮废料经加工生产的胶, 含有较多量的铬, 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的潜在性危害, 只能作为工业胶用。蓝矾皮胶中的六价铬若被人体长期吸收, 会引起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六价铬中微溶于水的盐有致癌作用[6]。

铬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铬的作用是维持体内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人体每天需要量约为50~200μg。但过多摄入铬,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在皮革鞣制过程中,六价铬会与皮革中的胶原蛋白起络合反应,形成含铬蛋白络合物,很难去除。研究表明,六价铬化合物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朱毅介绍,六价铬在进入人体后的15分钟内,就有50%会进入细胞,并穿透红细胞膜,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造血功能。在进入人体的六价铬中,有10%会被人体吸收;被人体吸收的10%里又有10%的铬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存积,存积时间最长可达五年,其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极为缓慢。由于六价铬的强氧化作用,慢性中毒往往从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为癌变[7]。

除了铬严重超标以外,由于工业明胶原料杂质较多,制胶企业往往会在加工过程中添加许多化学制剂,可能导致明胶成品中多项重金属、亚硫酸盐、菌群落等指数超标。

我国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以及生产许可有关条例,都明令禁止生产药品或食品的企业采购工业明胶。但是受利益驱使,胶囊生产厂使用工业明胶,或在药品明胶中掺杂工业明胶来制造胶囊。被毒胶囊危害的群体主要是身体状况不佳的病人,他们的免疫力、抵抗力本就较弱,又何曾想到用来治病疗伤的胶囊药品却是慢性毒药。

nlc202309011953

四 毒胶囊——发人深省的信任危机 毒胶囊事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据业内人士透漏,不法企业将工业明胶作为可食用原料销往食品、药品加工厂商,已是明胶行业半公开的秘密。我们不是每天都服用胶囊制剂,但却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酸奶、果冻、冰淇淋、软糖、饮料……只要是有食用明胶存在的地方,就有工业明胶潜入的可能性。继三聚氰胺、增塑剂、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之后,毒胶囊事件使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社会的信任危机又一次升级。

此次毒胶囊事件并非近年首次披露的明胶违规制造使用问题。早在2004年,就有媒体曝光了不法企业将废皮革加工成食用明胶,最终被制成食品或胶囊流入市场。我国目前并不缺乏明胶生产、使用的技术标准,也不缺乏成熟的检测手段,但8年来,工业明胶违规生产使用的现象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针对明胶使用安全性存在重大问题的情况,国家轻工业明胶协会等组织也曾多次呼吁行业自律、呼吁加强监管。但行业自律不足以让谋取暴利的不法者销声匿迹。要保证明胶使用的安全,更需要的是严格的环节控制、有力度有效果的监管和奖惩制度。

参 考 文 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Z].2010年版二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崔福德药剂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

[3]杭州老太担心问题胶囊 剥开胶囊吞药粉灼伤食道[EB/OL] 都市快报(2012-04-17)[2012-05-10] http://zjsinacomcn/news/livelihood/ 12/2012 /0417/35705html

[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EB/OL] [2012-05-10] http://wwwtermgovcn

[5]刘振龙明胶空心胶囊质量现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OL]中国卫生产业,2011,8(6):24-25[2012-05-10] http://wwwcnkinet/

[6] 姚龙坤 药用明胶质量对胶囊安全性的影响[J/OL]明胶科学与技术,2006,26(4):203-207[2012-05-10] http://wwwcnkinet/

[7] 刘虹桥毒胶囊产业链调查:廉价食品最易出现工业明胶[EB/OL]( 2012-04-23) [2012-05-10] http://wwwtech-foodcom/news/2012-4-23/n0774618_2htm

动 态

计算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2年3月11日,计算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在北京中科院计算所召开。计算机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陈左宁院士、刘群研究员,委员陈国良院士、荀恩东教授、石纯一教授、邵维忠教授、周龙骧研究员、罗晓沛教授、鲁士文研究员、韩承德研究员、周水庚教授、徐宝文教授,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余前帆副编审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刘群副主任主持。

在会上,陆汝钤院士首先做了第三届计算机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汇报,介绍了计算机科技名词第三版的审定工作进展。与会委员和专家也详细介绍了各自主持的二级学科的审定工作情况。目前,人工智能学科已完成词条释义、二审和三审,现正根据三审意见修改,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学科已进入三审,其余二级学科基本完成收词和一审,部分已完成释义,正在二审。与会专家对审定稿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根据会议安排,计算机科技名词第三版将于2012年8月底前完成三审,争取在2013年公布出版。

(余前帆)

毒胶囊 篇4

一、“毒胶囊”的定性

药用空心胶囊在我国实行许可管理, 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按药用标准采购明胶,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生产的产品应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销售。一旦所用原料不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一) 判定胶囊外壳是否属于药品的一部分

胶囊外壳除了用来包裹药物外, 还有以下几点作用:

1.胶囊外壳可以掩盖药物的苦涩味, 减轻病人服用的不适。

2.某些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或对胃有较强刺激性, 常制成肠溶胶囊, 以确保胶囊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才溶解。

3.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 剥开后药粉易散开, 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 不利于治疗。

4.有些胶囊是缓释胶囊, 必须完整吞服, 才能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 发挥最佳药效。如果剥去胶囊, 将破坏胶囊的缓释特性, 达不到缓释的目的。”由此可见, 胶囊外壳是胶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判定“毒胶囊”属于假药还是劣药

我国根据药品的伪劣程度将不合格药品分为假药和劣药,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成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假药, 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毒胶囊”之所以被称为“毒胶囊”是因为胶囊外壳利用工业明胶做成, 工业明胶的铬含量超标。不管是食用明胶, 药用明胶还是工业明胶, 正规原料都是动物皮和动物骨, 主要以牛骨牛皮为主, 正规的骨明胶生产企业都不会出现铬含量超标的情况, 骨明胶的成本高, 周期长, 当然价格也更贵, 而工业明胶在加工中有一道工序叫鞣制, 在这个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化学物, 导致铬超标。[1]重金属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 大量摄入三价铬, 会引发糖尿病, 高血压, 严重的会发生肿瘤。六价铬的毒性大约是三价铬的100倍, 过量摄入铬, 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癌症。由此可见“毒胶囊”胶囊外壳是有毒有害的, 应当属于“禁止使用的”范围, 国家明确规定工业明胶不得用于食品添加, 将工业明胶用于制作药用胶囊, 显然属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行为, 所以“毒胶囊”应属于假药。

二、“毒胶囊”涉案各方的法律责任

“毒胶囊”事件涉案主体众多, 主要有以下几类:工业明胶生产商, 胶囊壳生产商, 药品生产商, 毒胶囊销售商 (包括医疗机构和药店) , 有关监管部门, 代言明星。工业明胶本无错, 错就错在逐利者将其用作药用明胶或者食用明胶, 究竟这是一个涉案主体的错还是全部涉案主体共同的“潜规则“还需要执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 现在我就从法律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各个涉案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 工业明胶生产商的法律责任

工业明胶生产商是毒胶囊的源头, 我国国内明胶行业的集中度低, 全国有大大小小的明胶公司200多家, 但其中取得了食用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余家, 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的明胶企业仅4家。工业明胶生产商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工业明胶生产商的法律责任界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生产工业明胶本身是没有错的, 要界定工业明胶生产商的法律责任必须找到能够认定生产销售方明知购买方购买工业明胶是用于制造药用胶囊的证据。据调查, 工业明胶的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 是知道明胶用于制造药用胶囊的, 一家明胶生产企业的董事长也证实了这一点, 他表示业内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现象非常普遍, 当然法院在实践中要结合更多的证据来认定工业明胶生产商的责任。

(二) 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

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是“毒胶囊“事件的核心责任主体, 其购买生产胶囊的原料, 应该符合药用明胶的标准, 经过严格合法的检验, 生产出的药用胶囊, 也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生产,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但是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明知是工业明胶还生产胶囊, 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 这种行为在所有的责任主体中, 性质最为严重也最为恶劣。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第十七条规定:生产 (包括配制) 、销售假药, 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应予立案追诉。

“毒胶囊”中含有大量超标准的铬, 铬属于有毒有害物质, 所以应予立案追诉。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规定“生产、销售假药, 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 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应认定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药用胶囊生产商在明知胶囊为药用,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 仍然生产, 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等诸多法律。因此药用胶囊生产商触犯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假药罪,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 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对其购进的药用原辅料, 包装材料都应该承担检验职责, 但是一些企业疏于监管购买了“铬超标胶囊“, 没有经过检验就用于药品生产, 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如果对胶囊外壳尽到了检验责任, 很明显可以检验出胶囊外壳不符合国家标准, 但是药品生产商仍然使用胶囊外壳生产药品, 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根本没有尽到检验责任, 一种是明知胶囊外壳不合格, 仍然使用。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质量包括:不存在危及人身, 财产安全的不合理风险, 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 应当符合该标准。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时, 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生产者承担的是严格责任, 所以无论生产者是疏忽还是故意生产“毒胶囊”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其触犯的也是《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生产假药罪, 具体阐述同药用胶囊生产企业。

(四) 药品销售商 (包括医疗机构和药店) 的法律责任

《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对外购药品具有查验职责, 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承担形式审查责任, 如果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的检查验收没有进行形式审查或者形式审查中存在过失, 根据《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 生产, 销售或者配置假药的, 应当承担不同的行政责任, 甚至刑事责任, 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的, 构成医疗侵权,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假药, 劣药行为致人损害的事件, 关键是判断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在购进药品时检查验收和保管, 分发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 有过错则应承担过错责任。

药品销售者和药品生产者之间存在不真正连带责任, 若医疗机构不能指明生产者或者不能向生产者追偿, 医疗机构将实际承担药品制造的瑕疵责任。在“毒胶囊”事件中, 药品销售商 (包括医疗机构和药店) 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如果销售商履行了形式检验责任, 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没有过错, 就不承担责任, 销售商与生产商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2]如果药品销售商明知为假药而销售, 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承担销售假药罪。

(五) 相关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

“毒胶囊“事件一方面暴露出部分企业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法律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缺失,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责任不落实, 工作不到位。正因为监管的不到位, 企业才会为了降低成本铤而走险, 违法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劣质胶囊。新昌暴露的问题也是全国的缩影。据了解, 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共计8万人左右, 却监管着全国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40万家药品流通企业、17000家医疗器械企业、3400多家化妆品企业、2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以及230万家餐饮企业。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 与8万名监管人员形成鲜明对照, 即便是抽检, 恐怕也做不到监管的全面覆盖。[3]

地方监管部门缺乏“两力”首先是缺乏执法动力。地方监管部门依法执法, 严格执法, 本身没有激励政策, 相反还会惹来麻烦。其次是缺乏执法压力, 不执法, 不积极作为, 拖延履行职责, 也不承担多大的责任, 或者说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除非出了大事, 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者才有可能面临刑事、行政的责任。

(六) 代言明星的法律责任

明星代言会带来明星效应, 老百姓因为对明星的信任去购买其代言的产品, 明星也应该为其代言的产品负责, 但是近年来, 不管是食品还是药品代言都存在问题, 许多明星在不了解产品是否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就为其代言, 引起百姓对明星代言的质疑, 毒胶囊事件让更多的明星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 仍提供广告等宣传的, 以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等犯罪的共犯论处。明星代言即是为产品提供广告宣传, 如何认定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可以通过客观证据来判断, 比如广告或者其他行为人, 涉及的假劣药没有批准文号, 而且是处方药, 那就可以认定行为人是知道的。具体的代言中明星是否知情, 需要相关调查机关根据客观证据来证明。

毒胶囊事件涉案主体众多, 其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尽相同对于违法企业肯定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工业明胶生产企业违法生产药用明胶销售给药用胶囊企业, 对胶囊生产企业生产药用明胶追究责任, 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它生产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胶囊,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特殊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 它没有履行检验的职责, 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导致生产了假药, 这种违法行为不仅触犯了《药品管理法》, 还要按照《刑法》的生产假药罪定罪, 对于。对以上主体适用的法律条款各有不同, 但对情节严重的, 除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生产许可证, 涉嫌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案件涉及对违法企业和相关监管人员的处罚, 需要公安、药监、质监、监察、检察院、法院等多个部门, 涉及的法律有《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国务院特别规定》和《刑法》等法律法规, 都要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

摘要:药用空心胶囊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包装材料, 更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辅料。用工业明胶制作的胶囊外壳铬含量超高, 对人体危害极大。“毒胶囊”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明胶生产企业, 胶囊外壳生产企业, 胶囊生产企业以及胶囊销售商等都面临着法律的审判。

关键词:“毒胶囊”,涉案主体,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富鸿数码.毒胶囊事件起因、最新进展、结果、毒胶囊厂家名单全揭秘-东莞喷码机EB/OL].阿诺捷喷码机网, 2012.05.04.

[2]陈玉玲.医疗机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论医疗机构提供假药劣药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08-05 (15) :69-71.

毒胶囊 篇5

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国家《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当作食品药品原料。

②一些企业低价收购皮革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先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再用工业强酸强碱中扣脱色,清洗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这种工业明胶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③这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毒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人体的铬主要积存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如果长期服用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极易对人体肝、肾,内分泌腺带来伤害,若侵害上呼吸道,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④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究竟有何区别呢?第一,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第二,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因杂质多,往往要添加色素、染色剂来掩饰杂质,因而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第三,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制作环境差,加工过程化学污染严重,所以,其接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

⑤为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暂停使用铬超标的胶囊药品。

14.请分别概括文章②③段说明的主要内容。(4分)

15.请根据第④段提供的信息,分别用一个短语依次说明“毒胶囊”另外两个特点。(2分)

质脆易碎→ →

参考答案:

14.(4分)第②段:“毒胶囊”的加工过程。第③段:“毒胶囊”对人体的危害。(或:毒胶囊铬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体危害大。)(每点2分)

由“毒胶囊”说说“铬” 篇6

铬分3种,有好有坏

自然界中存在的铬,主要有二价、三价、六价3种状态,二价铬毒性非常轻微,三价铬的毒性稍大,而六价铬有较强的毒性,大约是三价铬的100倍。但你知道吗?有点毒性的三价铬,却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人从出生到10 岁,体内的铬含量较高,10~30岁,人体内的铬含量开始逐步减少,步入中年后,体内含铬量进入降低的阶段。在人体内,三价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增加核糖核酸(RNA)的合成,调节细胞生长,影响氨基酸在体内的转运,有利于蛋白质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三价铬、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组成的葡萄糖耐量因子,可增强并促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加快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铬还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是六价铬,尤以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毒性最为厉害。一是刺激和腐蚀皮肤黏膜,引发皮炎、溃疡、咽喉炎等。二是伤害呼吸系统,使人易患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三是损害消化道,若误食或长期接触铬酸盐,极易造成胃肠道炎症和溃疡。四是祸害肾脏,引起肾炎,严重的还会导致尿毒症。五是诱发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值得提及的是,在用工业明胶制作的胶囊里,含有大量六价铬。相对于《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的胶囊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它们平均超标20~40倍左右。长期服用这种含有六价铬的胶囊,虽说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却会逐渐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对肝肾造成慢性损伤,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

趋利避害,贵在防范

前面说到,三价铬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甚至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还出现过不少补铬的保健食品。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已经含有足量的铬,不必额外补充。诸如宣称具有降糖功能的“铬奶粉”等保健品,专家并不主张服用。

因此,虽然三价铬有益人体健康,若盲目大量补铬,也会适得其反。我国目前建议成年人铬的适宜摄入量是每人每天50 微克,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微克。只要平时常吃些五谷粗粮、新鲜水果、带皮的土豆、红薯和奶、蛋、蛤类、动物肝脏、牛肉、鸡肉、酵母、麦芽、粟米油、葵花籽油等含铬的食物,即可满足人体需要。

而含铬的工业明胶则是一定要远离的。明胶分为照相明胶、工业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4大类,各有各的用途。不法分子如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工业明胶,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它们之间的差别我们常人是看不出来的,也难以辨别。那该怎么办呢?办法是不要买无证商贩出售的皮冻、肉冻、水晶肠、灌汤包、米线、火腿肠、肉馅、酸性饮料、浓稠酸奶等食品;尽量少吃各种软糖、果冻、雪糕、冰激凌等食品。在购买药品时,如发现胶囊颜色过于鲜艳,胶囊口贴合度不高,容易松动,极易拧开,比较脆,或一捏就碎了,那么,这种胶囊极有可能是用工业明胶制作的,不要服用,以免伤害健康。

毒胶囊 篇7

2012年4月17日, 涉嫌为浙江等地提供工业明胶生产“皮革胶囊”的河北学洋明胶厂销售渠道查清, 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浙江、常州、厦门等地。

2012年4月21日郑州一排污渠内一夜间出现大量空心胶囊, 把沟渠染成了“彩虹河”。

2012年4月, 火了一样东西:皮鞋。继毒果冻、毒老酸奶之后, 毒胶囊风波又起, 催生了一个“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想吃果冻了, 舔一下皮鞋, 想喝老酸奶了, 舔一下皮鞋, 感冒要吃药了, 还是舔一下皮鞋。上得了厅堂, 下得了厨房, 爬得了高山, 涉得了水塘, 制得成酸奶, 压得成胶囊, 2012, 皮鞋很忙。当皮鞋很忙, 我们却还不慌不忙, 说明问题已经很大。

1一问药企:良心何在

同仁堂有个百年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药企的良心。然而, 这个简单而至真至善的道理却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能明白的。制造毒胶囊的厂家, 使用毒胶囊的药企, 他们对外标榜自己是良心药, 而他们的心中有没有这样一杆秤, 用来称称自己的良心?

工业明胶和药用明胶、食用明胶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溶性蛋白质, 惟一区别是重金属铬含量。用皮革熬制明胶会产生六价铬, 进入人体不易排出, 引起肾脏损害, 导致基因突变、致癌等。所以工业明胶绝对不允许在食品、药品中食用。采购工业明胶制造胶囊的背后, 是基于成本大于质量的考虑, 是基于企业利益高于生命利益的考虑。当工业明胶替代药用明胶横行于世成为潜规则, 不知道这些药企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药品是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大事, 在管理上不容疏忽。对药品的生产管理, 无论怎么严格都不过分。而漠视人的生命健康, 以劣充好, 跟制假贩假没有本质的区别, 已经突破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2二问监管:本分何在

中国的监管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监管跑不过媒体, 不曝光不知有监管。拿郑州“投渠自尽”的彩虹胶囊来说, 经大河网曝光后, 新郑市药监局立刻介入调查取证, 并公布调查结果:1.新郑市没有经过依法批准的生产空壳胶囊的相关企业;2.目前, 新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现场空壳胶囊进行清理, 并将对麦田空壳胶囊的出处来源进行依法查处;3.该局将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 坚决杜绝问题胶囊事件在新郑发生。郑州市中原区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胶囊已受到污染, 无法检验其是否合格。之前的地沟油事件曝光后, 质检部门的脱罪辞是:目前还没有有效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油的技术。

从中不难看出, 监管部门的官方态度已成范式:保证绝对不是我的责任;如果有责任也是技术手段达不到。监管部门的行为也有了定式:总是在媒体曝光后联合调查、集中打击, 表现得很积极。

监管的不到位, 一是机制缺失, 没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主管官员及相关责任人追责机制;二是责任不明, 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管理模式导致争功诿过、逃避责任成为常态, 没有明确一个主管部门一管到底;三是监管不力, 问题药品食品的检测没有便捷的渠道, 对重点工作、重点区域缺乏长期深入的监管;四是标准落后, 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检测标准都落后于社会发展。总而言之, “皮鞋很忙”, 但监管部门一点都不忙。

3三问明星:追求何在

以修正药业为例, 近年为其代言的明星, 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林永健等明星赫然在列, “修正药、良心药”的广告词深入人心。据报道, 修正药业在明星代言以及电视广告投放上不惜下重金, 仅今年3月份, 该公司在央视和省级卫视的广告投放金额就达3.46亿元, 传闻其中的一个影星一年代言费就达到200万。

近年来, 明星利用其社会影响力代言的产品被曝出问题产品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明星要不要受到“良心的拷问”?明星的事业追求应当是“为正确的价值观代言”, 而被经济利益诱惑, 不顾产品质量为其代言, 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难道凭一句“对企业不知情, 没有用过该产品”就能够免责?一年拿着百万代言费的明星发生这样的“代言污点”时, 难道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既然他们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中充当了为虎作伥的不光彩角色, 就应该有一套机制来追究代言者的连带责任, 激励他们自觉成为主流价值的典范。

4四问消费者:维权何在

目前, 对罪恶太仁慈, 对善行太轻忽, 这种价值观的紊乱, 是非常危险的。每一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曝出, 民众一片哗然, 指责如潮, 重视非常。一时间媒体、监管部门纷纷出动, 表现出绝不姑息、势不两立的决心。然而, 再震撼的新闻都会在短时间内被另一件更大的社会事件所掩盖。结果是, 发生一件, 冷却一件,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屡禁不止, 犯下罪孽的企业倒可以悔过重来。

同样的事情美国也经历过, 20世纪初, 美国在城市化与工业化急剧发展之下, 整个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大企业垄断、政府官员贪腐等, 也面临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1906年, 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潜伏8个月后, 发表了小说《屠场》。这本描写加工厂恶心场景的小说被译成17种文字热销全世界, 致使美国肉食品销量减半。据说, 正在吃早餐的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这本书时“大吃一惊, 跳了起来, 把嘴里还没有嚼完的食物吐出来, 并将盘中的一段火腿掷出窗外”。“掷出窗外”这个故事的后续, 是经过艰难曲折的争论碰撞, 食品法案的出台, FDA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的建立, 为捍卫食品安全找到了解决之道。

毒胶囊 篇8

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地沟油的油条, 苏丹红的蛋, 三聚氰氨的奶, 甲醇勾兑的酒, 冰镇敌敌畏的散啤, 瘦肉精的猪肉, 避孕药的鱼, 尿素的豆芽, 双氧水的立虾, 石蜡翻新的米饭, 硫磺熏的馒头。和这些相比, 毒胶囊实在只是个小小的新发明而已……

在中国, 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吃的东西没有毒。眼下的中国, 食品安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了, 民以食为天, 若不解决, 极易引发社会动荡。上至中央下至普民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中华民族承受着食品安全的危难。简单地说, 对食品中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分析就称为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操作起来也非常简洁, 与血糖仪、早早孕试纸等检测方法非常相似。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 长期致力于食品安全人才的培养, 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开办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队伍由一批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博士、硕士以及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化学分析、光机电一体化、软件开发的专家组成, 通过与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北大化学学院、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疾控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的广泛合作, 已研发出多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系列。主要涉及六大系列的产品。是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行业的领导者。

地沟油危害极大, 但却很难被检测出来。智云达公司整合科研资源自主研发的“地沟油快速筛查方法”, 2012年经过国家卫生部的严格评定, 在全国科研机构的300多种方法中脱颖而出, 成为卫生部2012年5月22日公布的三个快速检测方法之一, 即《“地沟油”多参数综合快速筛查方法》, 该方法目前正在全国推广, 公司每天接待大量咨询购买的客户, 供不应求。详见《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26日的十四版《消费者自检“地沟油”试剂盒面市》。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陈德武原来是河北保定做建材生意的, 这几年, 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 当地的房产业迅速冷却, 作为房地产下游行业的建材生意, 日子变得非常难过。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 绝不能坐吃山空呀。陈先生开始了他漫漫找项目的征途。考察过服装、餐饮、玩具、保健品。但都感觉并不适合自己, 主要是这些项目都是传统行业, 本身没有什么新意, 外加自己也没什么一手经验, 实在没有信心比别人做到好, 陈德武陷入了痛苦的迷茫之中……

一次亲友聚会, 酒过三寻以后, 在工商局工作的同学王宗道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信息, 国家抓民生工作, 食品安全现在是大头, 各个市每年都拨几百万专项资金, 让各部门采购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的设备和材料, 而国内这一行做得好的厂家并不多, 在当地也没有分支机构。市局买东西还得往人家厂里打电话问东问西, 这让他这个衙门里呆久了的官员很是不爽……

老陈听到这个信息, 回到家后, 马上在网上收索到了一些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仪器和耗材的供应商名单, 经过认真比较, 他选择了智云达。因为他感觉智云达是个大企业, 非常专业, 产品非常全面, 技术也非常先进, 尤其是代理的条件非常优惠, 门槛低, 利润空间大, 方式灵活多样。经过了几天沟通, 老陈拿到了智云达寄来的资料后。直奔同学王宗道办公室……

初战告捷, 信心倍增,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由于智云达的产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 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同学王宗道相助, 市局从他那里采购了第一批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仪器和耗材共计七十万元。项目落实那天, 陈德武把王宗道请出来, 两人喝了个一醉方休。毕业三十年了, 这还是哥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从那以后, 在同学的点拨下, 老陈不但做了很多市下属县工商局、镇工商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招标, 还把触角伸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农委等国家机关。这些机关都是市、县、镇三级采购, 采购的产品种类大同小异。因为国家现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 所以财政拨款充足, 采购量非常大。大的上百万, 小的也有十几万。一开始, 老陈还感觉自己的关系不足, 但到后来, 老陈逐渐摸到了规律, 关键还得要有采购需求, 同时公司提供的产品线要过硬, 而人的关系都是做出来的, 谁也不可能有覆盖所有领域的关系网, 世在人为!短短的两年时间, 在智云达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 老陈在工商、食药、卫生、农委等系统大大小小中标10余次, 累计金额200多万。员工也从原来自己一个光杆司令, 发展到将近10名员工, 自己的座驾也换成了别克。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所朝的方向

更让老陈欣喜的是, 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大量采购设备后, 对餐饮企业、食品厂加大了检查和处罚力度, 很多饭店被逼无奈, 只能自购检验设备进行自检自查, 从他这里购买设备和耗材的企业单位最近越来越多, 这一块市场需求量是极大的, 大到难以想象。下一步, 老陈还想和公司一起, 设立一个提供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服务的检测联盟, 为那些买不起设备的饭馆提供食品安全筛查, 以防止他们被政府部门处罚。也能为本市想做检测的老百姓提供服务。现在有些饭店的老板来主动找自己谈这事儿……一想起这些, 老陈心里的兴奋劲儿呀, 就别提了!

假如“毒胶囊”发生在美国 篇9

美国是怎样监管避免出现“毒胶囊”的?格洛里亚说,在美国,FDA拥有检查药物成分制造商的权力,在出现危险或者某些原因下,药物制造商会被检查,而FDA有时也会对进口的辅料进行检测。此外,FDA还会对药典中的成品药进行检测以确保这些药在质量、安全以及纯度上达标,并且和制造商宣传的一致。一旦制造商违反法律,就会面临罚款、没收产品或者监禁的处罚。

其实,仔细看看,美国FDA的监管措施和中国也差不多。FDA雇员也不多,也只是对产品进行抽检。在中国,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人,我们也有罚款,近年,食品安全犯罪也入了刑。

可为什么同样差不多的监管制度和法规,美国的食品与药品安全事件就很少发生呢?所以,或许问题不是出在法律和制度方面的。

假如“毒胶囊”这样的事件发生在美国,或许所有涉案企业、当事人都难逃惩罚。制造“毒胶囊”的企业有罪,而使用“毒胶囊”的制药企业责任更大。后者毕竟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对其生产销售的药品负有不可推卸的第一安全责任。所以,在美国,制药企业不但要被重罚,相关人员也要依法追责,且可能还会面临巨额的民事索赔。

但在国内,有关部门目前的查处重点却是生产工业明胶的、制造胶囊的,而对制药企业则相对客气。有号称“良心药”的知名药企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且至今面对公众舆论仍百般搪塞。

各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都会声称其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健康,但诸多事实却表明,有的国家在实际的监管执法中,确实是以公众的健康为本,而有的国家的监管执法则会在实际中遭遇种种抵制和消解的力量,导致偏向或袒护企业。

以前段时间的螺旋藻重金属超标为例。中国有关质检部门不但没有查出有关企业,反而,在短时间内出具了两份结论完全相反的检测报告——除了漂白了涉案的螺旋藻企业,公众至今也看不明白,为何两份报告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也因为公众看不懂,才会对螺旋藻较真。结果舆论发现,国内的螺旋藻企业涉嫌存在严重的虚假宣传问题。很多企业篡改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结论,将国外只是当做饲料的螺旋藻宣传作保健品。其实,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蔬菜、水果,但远低于肉蛋等。

据报道,美国FDA多次对螺旋藻企业处罚,没有认可螺旋藻的任何保健功能。1982年,一家名为Microalgae International Sales的公司因为宣称他们的螺旋藻产品能够减肥以及对糖尿病、贫血等有疗效,被罚款22.5万美元;2004年、2005年,又有几家公司因宣传螺旋藻可以“抗癌”和“降低胆固醇”遭到FDA警告。

同样是螺旋藻,在美国搞虚假宣传都不允许。而在国内,螺旋藻重金属是否超标疑云重重,其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有怎会有人管呢?监管环境如此宽松,难怪我们会成为世界第一螺旋藻消费大国。当然,第一“毒胶囊”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帽子,恐怕也是无人来争的。

在美国,司法制度也是在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不利于不法企业。据报道,最近的典型案例是,2005年默克制药被暴在药物临床实验中造假。最终,默克制药被迫同意赔偿45亿美元的天价。

中国目前正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为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如何达成这些目标,一些食品安全监管做得不错的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当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商业伦理的溃败、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民间的监督是否充分,但最大的、最迫切的问题还是,有法不行,监管乏力,缺乏透明、公开。

网络盗版算不算偷窃?事件

根据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外媒观点《经济学人》:

几十年来,美国的政客和商人已经习惯了抨击中国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现在,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却称赞道:“当外国公司呼吁更好的知识产权措施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在表达同一诉求……中国正在进步。”

对于中国本土和国外的创新者而言,最大的威胁是针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不透明。法官往往不公布详细的裁决过程。因此,很难弄清楚法院是怎么裁决的、呈上的证据有哪些。

美国Zdnet网站

从海外模仿原创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普遍现象,例如腾讯QQ模仿以色列的ICQ、百度模仿Google、阿里巴巴模仿Amazon,新浪微博被称为中国的Twitter。这种现象被称为另一种C2C:“复制到中国(Copy to China)。”

4月15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第十四届人大反垄断法高峰论坛上表示,行业大佬“抄袭加捆绑”的模式,将给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深远的伤害。

路透社

3月28日,是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来到中国,这个苹果最大潜在市场的第三天。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了他,并承诺中国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资深副总裁兼副总顾问卡罗尔·拉姆援引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华为和中兴的例子称,它们已经跻身世界持有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之列。但即便中国大型上市公司的品牌已逐渐为世人所知,为了打磨掉中国长期以来不尊重知识产权的污点,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鲍勃·普尔介绍,该组织中有30%~40%的成员表示,基于对知识产权的关注,他们不打算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中国。

“很遗憾。我错了。不会再发生了。感谢大家的关心。”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4月18日就赴非洲猎捕大象事件,向西班牙民众致歉。

“撤销针对唐鹏父母干扰证人的指控,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这对父母并非有意地触犯美国法律,他们只是想在庭外与受害人解决这件事。”

——中国留学生唐鹏涉嫌在美强奸女房主,随后其父母企图贿赂受害人撤诉。美检察官珍妮特·莱尼斯认为这只是文化差异。

“我们在八年前才还清我们的学生贷款。不容易——尤其是因为我们当时已有玛利亚和萨沙,在我们为她们的大学教育储蓄时,我们却仍在为我们的大学教育还钱。”

——奥巴马说八年前才还清了自己和妻子的助学贷款

“监狱官员进入她的囚室,季莫申科自然感到害怕,开始抗拒。她腹部挨了一拳后昏倒。”

——律师称乌克兰前总统季莫申科在监狱中受到殴打,检察官反驳说:“法律规定……监狱方面有与囚犯身体接触的权力:看守扶起她,把她带上车,送进医院。”

“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吃两个,也没有吃掉多少铬。”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

“如果有一天,你老到没办法自己擦屁股了,就算你打电话请我帮忙,我也不会去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毒胶囊】相关文章:

毒胶囊范文05-15

毒胶囊事件范文05-19

毒胶囊有哪些范文05-25

毒胶囊有多毒阅读题答案04-20

毒胶囊的作文及素材分析04-26

胶囊内镜06-01

安神胶囊06-15

情书胶囊语录04-14

胶囊情书范文04-17

益气通络胶囊05-24

上一篇:初中生物创新实验下一篇: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