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胶囊

2024-06-10

逐瘀胶囊(精选九篇)

逐瘀胶囊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 (34.8±10.2)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1±0.8) 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 (35.2±9.8)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2±0.7) 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 (34.5±9.9)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1±0.9)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无严重肾、肝、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小腹部有不能移动的结块, 伴有月经周期紊乱、小腹胀痛、带下量增多、质黏稠、舌苔白腻。

西医诊断标准: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增大, 形态不规则, 质地变硬, 有结节状突起;B超诊断子宫增大, 肌壁间有回声区;患者经期延长、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腰背酸痛、下腹坠胀等。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给予米非司酮 (批号:H20080450;生产企业: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 空腹或进食2h后口服25mg (2粒) , 服药后禁食1~2h。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中医辨证治疗, 以活血化瘀为主, 采用活血逐瘀胶囊, 口服, 6粒/次, 2次/日, 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 随证施治:血瘀证治以活血散结为主, 加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芍药12g、三棱8g、丹皮10g、莪术10g;气滞证治以行气导滞为主, 加三棱10g、丁香10g、木香8g、莪术1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湿热证治以清热利湿、祛瘀消肿为主, 加大黄10g、芒硝10g、丹皮10g、桃仁10g、冬瓜子10g、红藤10g、败酱草10g、制穿山甲10g;痰湿证治以理气化痰, 加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0g、莪术10g、木香10g、槟榔10g、苍术10g、生姜10g, 上述药物均用水煎服400mL, 1剂/日, 分早晚2次温服, 连续服用1个月,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有所减小, 但观察组患者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4例, 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以月经量过多为主要特点[2], 是女性多发病, 患者严重时, 还会引起月经期剧烈疼痛、子宫出血, 甚至引发流产或者不孕[3]。以往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是这种方法创伤大, 而且易导致女性卵巢功能不全, 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另外, 手术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血液供应, 进而引发患者出现骨质疏松、衰老等症状[5]。目前临床推广子宫肌瘤保守治疗, 我院以往单纯给予患者米非司酮, 其主要作用于患者卵巢, 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 抑制孕酮活性,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6]。但长期使用该药, 易对患者肝、肾、心等器官造成影响, 且在停药后易复发。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也得到广泛认同。中医认为, 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 病机病因以气虚血瘀多见, 本研究中采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 理气化痰、散瘀燥湿, 并在此基础上, 辨证施治, 效果显著, 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其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有效性。综上所述, 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活血逐瘀胶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魏颖.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23) :84-85.

[2]俞佳丽, 王贤芳.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1) :128-130.

[3]张南, 李冬华, 朱飞鹏.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6) :1812-1814.

[4]张亚运, 周红光.子宫肌瘤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7) :127-130.

[5]马春华, 胥保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10) :2050-2051.

少腹逐瘀胶囊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ShaoFuZhuYuJiaoNang

【主要成份】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延胡索、小茴香、川芎、肉桂等。

【性状】少腹逐瘀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粉末,粉末中可见白色微粒;气微,味辛、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规格型号】0.45g*36s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胃肠道不适及轻度皮肤过敏。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每盒36片。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0085

【生产企业】东阿澳东药业有限公司

逐瘀胶囊 篇3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血府逐瘀胶囊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反复发作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应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10-2010.6,我院门诊治疗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6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一Ⅱ)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病程3个月以上,均经头颅CT、MRI或MRA等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经头颅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证实无其他颅内疾病并排除颈椎病、高血压及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头痛。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16~55岁,平均36岁。对照组80例,男性30例,女性50,年龄18~58岁,平均38岁。头痛部位多在一侧的顶、颞、额部,少数在枕部或双侧及遍及全头部者。疼痛的性质为搏动性或跳动性痛、钝痛或刺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等,頭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诱发因素有精神刺激、劳累、日晒及女性月经来潮等。

1.2治疗方法治疗组80例偏头痛患者予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口服;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80例予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连续治疗1个疗程30d。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服药1周后头痛不再发作。显效: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上,持续时间缩短,能坚持工作,间歇时间延长。好转:仅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下或发作频率减少,间歇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发作停止;基本治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未愈:头痛未减轻者,发作次数无减少。

2.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1个疗程{30d}治疗组痊愈者52例,改善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者37例,改善3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加用血府逐瘀胶囊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改善基本无效

治疗组(n=80)52226

对照组 (n=80)373112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支持血管源性假说,但同时也认为与环境、饮食、精神及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2、3],偏头痛患者多有血小板聚集力增强,当其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5羟色按(5-HT)和花生四烯酸(后者可转变为血栓素A),引起颅内血管收缩,血管痉挛期后,血中5-HT减少,缓激肽增多,渗出并积存于血管周围,故可致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据1985年Joseph和Steiner研究报道,偏头痛发作时患者血中的血栓烷A2(TXA2)也明显升高。TXA2能引起颅内血管强烈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典型的偏头痛应具备3个特点:(1)突发性头部剧疼;(2)头痛可自动或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3)惯于复发并伴有无痛间歇期[4]。

西比灵属于第三型哌嗪衍生物,为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溶性强,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它是钙通道阻滞剂中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钙平衡,能阻断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延缓钙内流导致血管扩张,纠正脑缺血、缺氧状态,从而缓解颅外血管过度搏动,并且防止反应性颅外血管扩张[5],另外还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钾等引起脑血管收缩。它还能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三磷酸腺苷、胶原乳胶颗粒、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

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少阳经循布于头面部两侧[6],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肝阳升腾,气随经上行,阻遏少阳经气,清窍失于濡养而致头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头痛时发时止,久痛不愈,痛久入络。可见引起头痛的病因繁多,而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血府逐瘀胶囊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地黄、红花、牛膝、炒桃仁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动物实验证实:血府逐瘀胶囊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小动脉舒张离体血管的平滑肌,对抗NE引起的离体动脉的收缩等,表明该药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失调,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减少体液成分的改变和Ca2+内流,缓解原发性神经抑制过程等。罗盛等[7]应用该药治疗不同年龄组偏头痛病人,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而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阻止钙内流,抑制脑血管收缩,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缺氧所致脑损伤和反应性颅内外血管病理性扩张所致的头痛发作。故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柯东风,沈锦辉.氟桂利嗪联合普奈洛尔治疗偏头痛的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12113.

[2]童贤玉.氟桂利嗪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2):775.

[3]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317.

[4]吴祥振.西比灵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J].荷泽医专学报,2001,13(1):4950.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3.

逐瘀胶囊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均经头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 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和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胶囊组 (治疗组) 。对照组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72岁;治疗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 平均年龄71.1岁, 两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各40例, 合并糖尿病者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口服, 每天1次, 尼莫同30mg口服, 每天3次, 0.9%生理盐水250ml, 舒血宁20ml,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14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2.4g口服, 每天2次。 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疗程, 4周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如下标准判断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 患者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或体征好转, 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分析,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局部而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一类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多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 血液成分改变, 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 血小板聚集, 逐渐形成血栓导致脑血流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 软化, 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常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功能障碍, 起病6h内溶栓治疗, 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但时间窗内能到达医院患者较少, 禁忌证多, 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目前主要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药物等, 在此基础上应用中成药治疗, 往往能达到较好效果。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血府逐瘀胶囊是以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为基础, 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牛膝配伍,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 行气活血。生地一味, 神农本草经谓其能“逐血痹”本草求真认为有“凉血消淤”之功, 且又能养阴而润血燥, 诸药共成祛瘀通脉之功效。实验研究表明[2], 血府逐瘀胶囊能扩张毛细血管, 加快血流速, 改善血液的浓、粘、聚、凝状态, 并在试管内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 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另据研究表明[3], 本方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ADMA水平,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 血府逐瘀胶囊确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 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杂志, 1996, 12 (6) :379.

[2]邓国刚.曹伟春.血府逐瘀汤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1990, 5, (4) :33-35.

逐瘀胶囊 篇5

关键词:神经性耳鸣,逐瘀通脉胶囊,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者可出现听力下降, 进展为听力损伤,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影响生活质量。我们收集了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神经性耳鸣患者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逐瘀通脉胶囊和银杏叶片口服用药治疗, 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现代医学诊断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5年济南) 》[1]与《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建议案) 》, 中医辨证标准及症状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0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状, 经纯音听阈测定和声导抗检查, 均无中耳病变及明显的听力损失, 全部符合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 平均年龄 (43.5±5.4) 岁, 平均病程 (2±0.1) 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 (44.2±6.1) 岁, 平均病程 (1.9±0.1) 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分级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用逐瘀通脉胶囊 (哈药集团三精千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3次/日, 2粒/次, 口服。对照组用银杏叶片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3次/日, 2片/次, 口服。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 其中, 复诊1次/周, 并观察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 14d后判断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耳鸣完全消失。 (2) 显效:只在安静环境有耳鸣且减轻。 (3) 好转:耳鸣声减小或有时完全消失, 由重度减轻为中度, 由中度减轻为轻度。 (4) 无效:耳鸣无改变甚至加重。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药物在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耳鸣为常见临床症状, 发病率较高, 人群有耳鸣的感觉者占13%~18%, 因耳鸣而就诊者占4%~5%。耳鸣患者常伴有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耳鸣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 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一部分的异常电活动均可引起耳鸣, 持续存在的耳鸣常受心理因素影响。由于主观特征性明显, 耳鸣的诊断治疗仍是一大难题。耳鸣有意义的分类是根据病因及听功能障碍的部位分为传导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中枢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又可分为耳蜗性耳鸣和神经性耳鸣。有研究表明, 长期耳鸣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耳鸣时间越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因此, 对于耳鸣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耳鸣的药物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药物有血管扩张药、抗惊厥药、局部麻醉药、神经营养药等, 疗效并不确定。大样本研究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对神经性耳鸣有治疗作用, 虽然不能阻止耳鸣发生和缩短耳鸣持续时间, 但早期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耳鸣患者预后。

经以上临床疗效观察可以看出, 治疗组逐瘀通脉胶囊与对照组银杏叶片缓解神经性耳鸣的症状有明显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逐瘀通脉胶囊属于纯中药制剂, 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 适于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逐瘀胶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收治的120例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 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 (30.5±9.5) 岁, 其中43例为经产妇, 77例为初产妇, 病程持续时间为 (31.5±8.5) d, 经门诊询问病史,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性检查排除血液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盆腔感染等所致的出血情况法发生。120例患者均经阴道分娩, 并顺利分娩完毕。

1.2 方法

1.2.2 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进行产后逐瘀胶囊, 每次3粒 (规格每粒0.3g) , 每日3次, 口服, 7d为1个疗程;乙组52例患者, 进行益母草胶囊口服, 1日3次, 7d为1疗程。除上述口服用药外不进行其他的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方法。

1.2.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 以χ—±s表示计量资料, 应用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2.4 疗效评定标准

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痊愈:进行口服药后, 恶露<3d停止排泄;显效:进行治疗服药后恶露在<5d停止排泄;有效:进行治疗服药后恶露在<7d停止;无效:治疗服药后恶露>7d仍未停止。

2 结果

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后, 甲组68例患者中, 痊愈26例, 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 痊愈率38.23%, 总有效率92.64%;乙组52例患者中, 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12例, 痊愈率23.07%, 总有效率76.93%。甲组恶露排泄干净的时间平均为 (13.5±2.5) d, 乙组的平均时间为 (20.5±4.5) d,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B超显示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比较, 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相比较明显性差异 (P<0.05) 。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见表1。

3 讨论

妇女产后, 由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 含有血液, 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产后恶露 (或称恶露不尽、恶露不净、恶露不绝、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恶露不绝) 。中医药学认为, 产后恶露不净得主要原因同瘀血阻滞不通或气血虚弱摄血无力等因素相关。瘀血阻滞, 血不归经可致恶露不绝;或产伤气虚, 无力摄血也可使恶露不绝[2]。所以在进行本病的治疗时, 应注意在化瘀活血的同时, 进行扶正理气, 固本求源, 养血益气, 有利于恶露的排泄干净, 利于缩短恶露排泄的时间。产后逐瘀胶囊由当归、益母草、炮姜、川芎组成。益母草性属微寒, 可利尿消肿, 活血调经, 祛瘀生新, 是历代中医医学家进行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的药物。经现代医学者们研究表明, 益母草的煎剂及浸膏对子宫产生有强而持久的刺激兴奋功效, 不但能加其收缩功能, 还可以提高其收缩率和紧张度。当归主要作用是补血, 活血补血;川芎主要为血中补血益气的功效, 既畅通气血, 又能祛瘀活血, 联合使用, 正符合产后气血虚弱, 血行内滞, 可以提高益母草的化瘀生新的功效。炮姜一味, 有温中止痛、温经止血、温化瘀血之妙用。上述中药联合应用, 补中有消, 行中有敛, 能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活血化瘀、调经理气、补气养血的功效、祛瘀止痛之功效。在临床观察中证实, 应用产后逐瘀胶囊治疗对于产后恶露不绝, 疗效好, 而且无毒副作用, 可以进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疗效上也更优于益母草胶囊, 甲组恶露排泄干净的时间平均为 (13.5±2.5) d, 乙组的平均时间为 (20.5±4.5) d, 说明产后逐瘀胶囊能有效的缩短产后流血的时间。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 说明产后逐瘀胶囊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对产后恶露不净得患者, 采用产后逐瘀胶囊口服的治疗, 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能有效的缩短产后流血的时间, 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产后逐瘀胶囊对缩短产后流血时间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收治的120例产后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甲组患者68例, 进行产后逐瘀胶囊, 每次3粒 (规格每粒0.3g) , 每日3次, 口服, 7d为1个疗程;乙组52例患者, 进行益母草胶囊059, 1日3次, 7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有效率及恶露排除干净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行预防治疗后, 甲组68例患者中, 痊愈26例, 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 痊愈率38.23%, 总有效率92.64%;乙组52例患者中, 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12例, 痊愈率23.07%, 总有效率76.93%。甲组恶露排泄干净的时间平均为 (13.5±2.5) d, 乙组的平均时间为 (20.5±4.5) d,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后恶露不净得患者, 采用产后逐瘀胶囊口服的治疗, 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能有效的缩短产后流血的时间, 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逐瘀胶囊,益母草胶囊,产后恶露不净,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琰.产后逐瘀胶囊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J].浙江中医杂, 2009, 44 (6) :416.

逐瘀胶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 纳入标准: (1) 冠心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2) 年龄18~80岁; (3) 自愿加入本研究, 能够配合治疗及观察者。排除标准: (1)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 年龄<18岁或>80岁; (3) 重度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4)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5) 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6) 精神疾病等原因导致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 (64.32±10.75) 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 (2.62±1.05) 年;合并高血压者25例, 糖尿病者19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 (65.56±10.90) 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 (2.75±1.22) 年;合并高血压者24例, 糖尿病者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抗心绞痛、扩血管、降血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 至少连续服用1年, 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给予降血压、降血糖等相应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血府逐瘀胶囊 (0.4克/粒, 12粒/板, 2板/盒) 6粒/次, 2次/d口服, 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 评分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胸痛、胸闷、心悸、气憋、乏力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评为0、2、4、6分;舌像正常评分1分, 舌质暗红, 或紫暗, 有瘀斑, 苔薄评为1分, 脉象正常评为0分, 脉涩或结、代、促评为1分。 (2) 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4,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治疗冠心病历史渊源, 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2]。“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记载:“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本病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首次将胸闷、心痛、短气三症同时提出, 表明张仲景对本病认识的深化。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瘀血痹阻心脉, 心脉痹阻不畅, 不通则痛, 其病位在心, 与气滞、寒凝、痰浊、阳虚、气虚等密切相关。针对胸痹心痛的病机, 本研究选用传统经典方剂的现代剂型血府逐瘀胶囊以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3]。

血府逐瘀胶囊来自王清任编撰的《医林改错》, 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 通血脉, 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 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 载药上行, 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 开胸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 合当归有能养阴润燥,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4]。全方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 又解气分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 使瘀去气行, 则诸证可愈。现代药理发现, 丹参、三七、红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5]。

综上所述, 经过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的患者3个月,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明显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 血府逐瘀胶囊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总结血府逐瘀胶囊的药理作用,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评价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4, P<0.05) 。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血府逐瘀胶囊

参考文献

[1]宋晓密.血府逐瘀汤辅佐消心痛加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Meta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4) :2633-2635.

[2]王莉萍, 冯寒.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临床疗效.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32 (2) :444-446.

[3]何劲松, 刘婧, 白法文, 等.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5) :599-600.

[4]黄宗燕, 林英忠, 刘伶, 等.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1) :3331-3333.

逐瘀胶囊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5年5月-2009年12月经B型超声诊断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 年龄23~38岁, 中位年龄29.5岁;停经天数42~55d;血hCG 375~1500U/L;有点滴阴道出血者42例, 无阴道出血者8例;有腹痛症状或伴下腹坠胀者35例, 无明显不适者15例;B型超声证实, 子宫外有妊娠囊且可见胎心搏动者28例, 无胎心搏动但有包块者2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确诊为异位妊娠, 且符合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指征, 无药物禁忌证, 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4cm, 血hCG<200U/L。本人及家属同意选择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做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及血hCG定量检测。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米非司酮200mg餐后2h口服, 每天1次, 连服5d;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连用5d。第6天服用血府逐瘀胶囊, 每天2次, 每次6粒。根据盆腔包块的缩小程度决定停药时间。

1.3 疗效判断

停用米非司酮第2天复查血hCG, 以下降50%为有效, 以后每周复查1次呈进行性下降。服用米非司酮后第7天复查B型超声, 盆腔包块无明显增大或有所缩小, 且腹腔内无明显液性暗区, 生命体征平稳, 腹痛无进行性加重。血hCG下降至100U/L以下出院回家休养, 出院后每周返院复查血hCG及B型超声呈进行性下降和缩小。未做手术痊愈者为非手术治疗成功。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血hCG下降不明显或有升高、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增大、出现明显液性暗区改行手术治疗者均视为失败。

1.4 结果

在50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1例, 住院天数平均为9d, 1周后复查B型超声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血hCG降至100U/L以下, 无腹痛症状, 阴道岀血停止, 予出院回家休养, 嘱每周复查1次B型超声及血hCG, 避免劳累及体力劳动, 出院后继续服用血府逐瘀胶囊至盆腔包块基本消失。19例非手术治疗失败转行手术治疗 (15例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 4例因未曾生育转到省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 。

2讨论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 抑制孕酮的活性, 使绒毛退变、蜕膜萎缩、坏死。它还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抑制卵泡刺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激素 (LH) 分泌, 使依赖黄体酮维持的妊娠终止, 加速绒毛变性坏死、胚胎死亡。

血府逐瘀胶囊为中药制剂, 处方为:炒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仲、急躁善怒。近年来, 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 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 如:治疗三叉神经痛、痛经、急性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疾病。

中医学认为: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该病由于内外因素导致冲任二脉经气虚衰, 致使气血不能循环运行, 胚胎在异常位置发育, 因此脉络受阻气血不能循环运行, 溢于脉外, 离经之血蓄于少腹血瘀之证。其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 疏其血气, 令其条达, 而致平和, 逆者正治, 从者反治。本文所用中成药遵循中医对瘀血征的治疗原则, 方中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抗炎、抗菌、镇痛;川芎、枳壳行气活血;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可扩张病变部位血管, 改善微循环, 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并可调动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进而杀死胚胎, 促进盆腔内血液及包块吸收。

近年来, 随着血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强, 经阴道超声诊断技术的改进以及妇产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 大多数异位妊娠已经能早期诊断, 处理方法已向非手术治疗方向发展, 使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已成为主要手段。我科对50例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取代了以前应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的方法, 减少了甲氨蝶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熬中药的繁琐, 对于无中医科的医院比较方便。在临床应用中成功率达到了62%。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效果好, 可缩短住院时间, 节约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血府逐瘀胶囊,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逐瘀胶囊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

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 有劳累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ST段缺血型下移≥0.1 mm);或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现至少一次ST段缺血型下移≥0.1 mm;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自发或诱发(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冠状动脉痉挛表现。

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实用血瘀证学》诊断标准[1]。舌质青紫包括舌暗和舌有瘀斑、瘀点。按评分标准,以19分以上为血瘀证,20分~49分为轻度,50分以上为重度。

1.1.2 纳入标准

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年龄18岁~74岁;患者知情同意。

1.1.3 排除标准

年龄在18以下或74岁以上者;冠状动脉狭窄(>30%)、冠状动脉痉挛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心肌炎、心肌病等导致的心绞痛患者;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颈椎病所致胸痛者;由骨骼肌、胃和食管疾病引起胸痛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严格纳入住院患者60例,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2010年2月—2011年2月)。男12例,女48例;年龄20岁~7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府逐瘀胶囊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51±10)岁 vs (50±10)岁,性别男6例,女24例 vs 男6例,女24例;并发糖尿病(4例、6例),高血压病(8例、9例)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内科基础治疗,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加入生理盐水中以1∶1比例配置,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起始剂量为3 mL/h。如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可酌情减量;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可视病情加大异舒吉用量,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合并有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患者,相应给予降糖药物及对应药物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2.2 血府逐瘀胶囊组

采用内科基础治疗的同时, 加服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枳壳、桔梗、柴胡、牛膝、甘草,批号B03059),每次6粒,每天2次;均14 d为1个疗程。

1.3 研究方法

1.3.1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受试者取平卧位,采用Philips 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0 MHz,检测肱动脉内径(D1)。右上肢外展,掌心向上,超声探头置于肱动脉肘上2 cm~15 cm处,找到肱动脉并显示其长轴切面,应用局部放大技术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辨,同步记录心电图,取R波起始处判断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此为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并测定此时血液流速V0。

肱动脉充血反应试验: 血压袖带束于被测血管远端, 充气加压至200 mmHg~250 mmHg(1 mmHg=0.133 kPa),维持5 min,随后放气,测量放气后50 s~60 s内肱动脉内径和此时血液流速(V1)。以基础值的百分率代表肱动脉充血反应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率, 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比(FMD)=(D1-D0)/D0×100%。峰值流速变化率=(V1-V0)/V0×100%。上述参数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

1.3.2 一氧化氮(NO)检测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后3 d及治疗2周后测定NO。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 mL,置于不含抗凝剂的真空试管内,立即3 000 r/min离心15 min,吸取上层血清置于-20 ℃冰箱内待测,使用酶法测定血清NO。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峰值血流变化率(FMD)、NO在治疗两周后都明显升高,且血府逐瘀胶囊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血管内皮覆盖于整个血管腔表面,它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节血管紧张度和内分泌功能;屏障功能及调节血管的通透性;接受、传递信息及刺激黏附分子的表达[2,3,4]。血管内皮对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不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形成, 而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5,6]。血管内皮损害是血管粥样硬化的早期启动因素[6]。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脂质和细胞的渗透性、脂质蛋白氧化、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或溶解、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从而形成促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环境[7]。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活性物质之一,是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NO作为第一个气体信号分子被科学家发现,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与迁移,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及其所含生长因子的释放,保护血管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技术操作要求严格,费用高,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应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肱动脉FMD,以其内径变化率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具有无创、安全、简单、准确、可重复等优点,易于在临床推广[8]。FM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高度相关性[9,10]。

中医学中没有心脏X 综合征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当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病证范畴[11]。心脏X综合征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和统一,多数患者伴有血瘀证型表现,以心血瘀阻型最为多见,或兼有痰湿、寒凝以及气虚等证。

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方法测定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峰值流速变化率和FMD均明显升高,并且血府逐瘀胶囊组升高更为明显。NO含量测定显示, 血府逐瘀胶囊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NO 水平显著升高。血府逐瘀胶囊可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是否与其他因素相关,尚需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胶囊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血府逐瘀胶囊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胶囊,疗程2周。观察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府逐瘀胶囊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为(18.36±2.23)%,较同组治疗前(8.42±1.15)%及对照组治疗后(15.51±4.14)%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血府逐瘀胶囊组NO水平为(85.30±13.51)μmol/L,较同组治疗前(57.32±17.94)μmol/L及对照组治疗后(75.40±16.73)μmol/L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心脏X综合征患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后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逐瘀胶囊】相关文章:

血府逐瘀胶囊05-13

胶囊内镜06-01

安神胶囊06-15

毒胶囊06-28

毒胶囊范文05-15

情书胶囊语录04-14

胶囊情书范文04-17

益气通络胶囊05-24

莲芝消炎胶囊05-31

中药祛斑胶囊06-01

上一篇:外语教育战略问题思考下一篇:金融市场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