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胶囊

2024-05-13

血府逐瘀胶囊(精选九篇)

血府逐瘀胶囊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均经头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 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和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胶囊组 (治疗组) 。对照组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72岁;治疗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 平均年龄71.1岁, 两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各40例, 合并糖尿病者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口服, 每天1次, 尼莫同30mg口服, 每天3次, 0.9%生理盐水250ml, 舒血宁20ml,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14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2.4g口服, 每天2次。 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疗程, 4周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如下标准判断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 患者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或体征好转, 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分析,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局部而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一类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多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 血液成分改变, 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 血小板聚集, 逐渐形成血栓导致脑血流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 软化, 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常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功能障碍, 起病6h内溶栓治疗, 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但时间窗内能到达医院患者较少, 禁忌证多, 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目前主要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药物等, 在此基础上应用中成药治疗, 往往能达到较好效果。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血府逐瘀胶囊是以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为基础, 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牛膝配伍,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 行气活血。生地一味, 神农本草经谓其能“逐血痹”本草求真认为有“凉血消淤”之功, 且又能养阴而润血燥, 诸药共成祛瘀通脉之功效。实验研究表明[2], 血府逐瘀胶囊能扩张毛细血管, 加快血流速, 改善血液的浓、粘、聚、凝状态, 并在试管内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 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另据研究表明[3], 本方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ADMA水平,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 血府逐瘀胶囊确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 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杂志, 1996, 12 (6) :379.

[2]邓国刚.曹伟春.血府逐瘀汤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1990, 5, (4) :33-35.

少腹逐瘀胶囊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ShaoFuZhuYuJiaoNang

【主要成份】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延胡索、小茴香、川芎、肉桂等。

【性状】少腹逐瘀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粉末,粉末中可见白色微粒;气微,味辛、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规格型号】0.45g*36s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胃肠道不适及轻度皮肤过敏。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每盒36片。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0085

【生产企业】东阿澳东药业有限公司

血府逐瘀胶囊 篇3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血府逐瘀胶囊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反复发作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应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10-2010.6,我院门诊治疗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6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一Ⅱ)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病程3个月以上,均经头颅CT、MRI或MRA等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经头颅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证实无其他颅内疾病并排除颈椎病、高血压及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头痛。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16~55岁,平均36岁。对照组80例,男性30例,女性50,年龄18~58岁,平均38岁。头痛部位多在一侧的顶、颞、额部,少数在枕部或双侧及遍及全头部者。疼痛的性质为搏动性或跳动性痛、钝痛或刺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等,頭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诱发因素有精神刺激、劳累、日晒及女性月经来潮等。

1.2治疗方法治疗组80例偏头痛患者予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口服;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80例予氟桂利嗪10mg,每晚睡前服。连续治疗1个疗程30d。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服药1周后头痛不再发作。显效: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上,持续时间缩短,能坚持工作,间歇时间延长。好转:仅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下或发作频率减少,间歇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发作停止;基本治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未愈:头痛未减轻者,发作次数无减少。

2.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1个疗程{30d}治疗组痊愈者52例,改善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者37例,改善3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加用血府逐瘀胶囊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改善基本无效

治疗组(n=80)52226

对照组 (n=80)373112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支持血管源性假说,但同时也认为与环境、饮食、精神及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2、3],偏头痛患者多有血小板聚集力增强,当其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5羟色按(5-HT)和花生四烯酸(后者可转变为血栓素A),引起颅内血管收缩,血管痉挛期后,血中5-HT减少,缓激肽增多,渗出并积存于血管周围,故可致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据1985年Joseph和Steiner研究报道,偏头痛发作时患者血中的血栓烷A2(TXA2)也明显升高。TXA2能引起颅内血管强烈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典型的偏头痛应具备3个特点:(1)突发性头部剧疼;(2)头痛可自动或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3)惯于复发并伴有无痛间歇期[4]。

西比灵属于第三型哌嗪衍生物,为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溶性强,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它是钙通道阻滞剂中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钙平衡,能阻断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延缓钙内流导致血管扩张,纠正脑缺血、缺氧状态,从而缓解颅外血管过度搏动,并且防止反应性颅外血管扩张[5],另外还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钾等引起脑血管收缩。它还能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三磷酸腺苷、胶原乳胶颗粒、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

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少阳经循布于头面部两侧[6],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肝阳升腾,气随经上行,阻遏少阳经气,清窍失于濡养而致头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头痛时发时止,久痛不愈,痛久入络。可见引起头痛的病因繁多,而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血府逐瘀胶囊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地黄、红花、牛膝、炒桃仁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动物实验证实:血府逐瘀胶囊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小动脉舒张离体血管的平滑肌,对抗NE引起的离体动脉的收缩等,表明该药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失调,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减少体液成分的改变和Ca2+内流,缓解原发性神经抑制过程等。罗盛等[7]应用该药治疗不同年龄组偏头痛病人,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而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阻止钙内流,抑制脑血管收缩,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缺氧所致脑损伤和反应性颅内外血管病理性扩张所致的头痛发作。故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柯东风,沈锦辉.氟桂利嗪联合普奈洛尔治疗偏头痛的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12113.

[2]童贤玉.氟桂利嗪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2):775.

[3]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317.

[4]吴祥振.西比灵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J].荷泽医专学报,2001,13(1):4950.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3.

血府逐瘀胶囊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均为我院门诊就诊的乳母, 年龄23~34岁, 平均27岁。其中初产妇137例 (68.5%) , 经产妇63例 (3 1.5%) 。双侧乳汁淤积3 9例 (1 9.5%) , 单侧乳汁淤积1 6 1例 (8 0.5%) ;乳汁淤积伴乳头皲裂4 3例 (2 1.5%) , 乳汁淤积伴乳晕炎1 2例 (6.0%) ;乳汁淤积均发生在产后1~3个月。

1.2 乳汁淤积分级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即可作出乳汁淤积的诊断, 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检查可将乳汁淤积分成4级。Ⅰ级:正常产后2~3d乳房有膨胀感, 乳汁很容易排出;Ⅱ级:乳房充盈, 产妇感到乳房胀痛、笨重感, 可能触到块状物, 但可以排空;Ⅲ级:乳房淤积, 乳房膨胀严重, 皮肤变厚, 缺乏弹性, 表皮发亮、发热、发硬, 疼痛较剧, 乳头不能挺直, 婴儿吸吮时含吮不住水肿的乳头, 不能够有效吸吮, 易发生乳头皲裂;Ⅳ级:乳汁淤积及乳管阻塞, 乳腺组织水肿, 乳腺导管狭窄, 阻塞乳汁不能排出, 以致乳房膨胀加重, 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受阻, 乳房皮肤水肿、发亮、紧张、发硬、发热, 有时呈紫蓝色, 甚至有瘀斑, 乳头肿胀, 此时产妇感到剧烈的疼痛及体温升高。本组200例中, Ⅱ级72例 (36.0%) , Ⅲ级97例 (48.5%) , Ⅳ级31例 (15.5%) 。

1.3 治疗方法

200例均给予血府逐瘀胶囊 (天津宏仁堂制药公司) , 0.4g/粒, 每次6粒, 2次/d;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酸辣、茶叶、绿豆等食物。物理疗法:用VS-Ⅰ多功能治疗仪 (香港福瑞医疗生产有限公司) 局部理疗, 每日1次, 每次20min, 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力为度, 7~10d为1疗程, 10d后来院复诊。

1.4 疗效标准

显效:乳汁淤积和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疼痛减轻, 仍可触及充盈的乳块但可排空;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发展为急性乳腺炎。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10d后评价疗效, 总有效180例 (90.0%) , 其中Ⅱ级淤积患者全部有效, 而Ⅳ级乳汁淤积患者的有效率仅为41.9% (13/31) 。结果详见表1。

[例 (%) ]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乳汁淤积的内因是肝郁气滞和阳明胃热、疏泄失职致使乳汁淤积, 且能涉及脾胃, 致饮食失常, 脾胃失和, 胃热壅滞;发病的外因是火毒内侵或小儿口气烧热, 内热与外邪相搏, 蒸腐淤乳, 久而成痈, 或破溃毒随脓解, 或邪毒入里。《诸病源候论》中说:“热结于乳, 如含乳肿, 其结肿不散, 则成痈”。《外科大成》中说:“生于乳房的肿热病者为痈……”。治以活血化淤为主, 辅以疏肝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血府逐瘀胶囊系桃仁四物汤加柴胡、桔梗、枳壳, 开胸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 配以当归, 则能养血润燥, 使祛淤而不伤阴血, 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气血兼顾, 升降并用, 不仅能行气分淤滞, 又能解气分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结淤又能升新, 合而用之, 使淤祛气行, 则诸症可愈。而VS-Ⅰ多功能治疗仪局部理疗, 利用智能生物波的作用进行穴位导入, 通过“止痛、消核、修复、调理”, 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血府逐瘀胶囊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5年5月-2009年12月经B型超声诊断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 年龄23~38岁, 中位年龄29.5岁;停经天数42~55d;血hCG 375~1500U/L;有点滴阴道出血者42例, 无阴道出血者8例;有腹痛症状或伴下腹坠胀者35例, 无明显不适者15例;B型超声证实, 子宫外有妊娠囊且可见胎心搏动者28例, 无胎心搏动但有包块者2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确诊为异位妊娠, 且符合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指征, 无药物禁忌证, 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4cm, 血hCG<200U/L。本人及家属同意选择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做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及血hCG定量检测。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米非司酮200mg餐后2h口服, 每天1次, 连服5d;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连用5d。第6天服用血府逐瘀胶囊, 每天2次, 每次6粒。根据盆腔包块的缩小程度决定停药时间。

1.3 疗效判断

停用米非司酮第2天复查血hCG, 以下降50%为有效, 以后每周复查1次呈进行性下降。服用米非司酮后第7天复查B型超声, 盆腔包块无明显增大或有所缩小, 且腹腔内无明显液性暗区, 生命体征平稳, 腹痛无进行性加重。血hCG下降至100U/L以下出院回家休养, 出院后每周返院复查血hCG及B型超声呈进行性下降和缩小。未做手术痊愈者为非手术治疗成功。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血hCG下降不明显或有升高、B型超声示盆腔包块增大、出现明显液性暗区改行手术治疗者均视为失败。

1.4 结果

在50例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1例, 住院天数平均为9d, 1周后复查B型超声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血hCG降至100U/L以下, 无腹痛症状, 阴道岀血停止, 予出院回家休养, 嘱每周复查1次B型超声及血hCG, 避免劳累及体力劳动, 出院后继续服用血府逐瘀胶囊至盆腔包块基本消失。19例非手术治疗失败转行手术治疗 (15例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 4例因未曾生育转到省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 。

2讨论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 抑制孕酮的活性, 使绒毛退变、蜕膜萎缩、坏死。它还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抑制卵泡刺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激素 (LH) 分泌, 使依赖黄体酮维持的妊娠终止, 加速绒毛变性坏死、胚胎死亡。

血府逐瘀胶囊为中药制剂, 处方为:炒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仲、急躁善怒。近年来, 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 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 如:治疗三叉神经痛、痛经、急性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疾病。

中医学认为: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该病由于内外因素导致冲任二脉经气虚衰, 致使气血不能循环运行, 胚胎在异常位置发育, 因此脉络受阻气血不能循环运行, 溢于脉外, 离经之血蓄于少腹血瘀之证。其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 疏其血气, 令其条达, 而致平和, 逆者正治, 从者反治。本文所用中成药遵循中医对瘀血征的治疗原则, 方中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抗炎、抗菌、镇痛;川芎、枳壳行气活血;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可扩张病变部位血管, 改善微循环, 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并可调动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进而杀死胚胎, 促进盆腔内血液及包块吸收。

近年来, 随着血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强, 经阴道超声诊断技术的改进以及妇产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 大多数异位妊娠已经能早期诊断, 处理方法已向非手术治疗方向发展, 使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已成为主要手段。我科对50例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取代了以前应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的方法, 减少了甲氨蝶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熬中药的繁琐, 对于无中医科的医院比较方便。在临床应用中成功率达到了62%。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效果好, 可缩短住院时间, 节约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血府逐瘀胶囊,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血府逐瘀胶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且符合WHO提出的心绞痛标准,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59.5±5.4)岁,糖尿病病程(5.7±2.3)年。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心绞痛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脂,同时根据病情,口服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服用活血化瘀复方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组成为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一次6粒,一日2次。15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1.3 观测时间及评价指标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未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期、持续时间及心电图疗效,并在2个疗程治疗后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并记录有关数据。

1.4 疗效评价标准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绞痛不发作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80%,心绞痛分级改善1级。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均<50%或者无明显变化,心绞痛分级无明显改善。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和持续时间均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达到“正常心电图”或恢复至“大致正常”。有效:ST段降低,经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为达到上述标准,心电图与治疗前几乎无差别。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持续时间用药前后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用药后在第1疗程和第2疗程时,治疗组心绞痛每疗程发作次数、发作间期、持续时间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效果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1) 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2) 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具有显著降低,且比对照组明显,说明血府逐瘀胶囊能改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状。

注:1) 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2) 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结果见下表4。可以看出,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心绞痛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凝集与黏附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阻塞,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而出现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状[1]。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除血糖增高外,常伴有血脂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高,有时血液呈乳浊液样改变,使血流缓慢,影响血液的变性,进而引起组织缺血现象的发生。而血液流变的改变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流速减慢和微血栓形成[2]。同时,还可导致微血管结构损害,表现为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管壁滤过屏障功能受损等。而这些都是导致心绞痛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性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为血瘀”,其病机为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出现血液循环障碍[3],心绞痛乃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心脉痹阻。心绞痛是心血瘀阻最常见的类型,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法则[4]。血府逐瘀胶囊源自于《医林改错》,为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经典古方。复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为主药;川芎、赤芍同样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作为辅药可以协助主药起作用;生地配合当归养血和血,化瘀而不伤阴血;牛膝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引血下行的作用,共为臣药;柴胡、枳壳、桔梗具有行气,祛瘀的功效;全方共凑齐活血化瘀的功效[5]。

本实验结果表明,血府逐瘀胶囊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缺血状态,减缓心绞痛的发作,降低血糖,改善机体组织代谢,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益于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治疗,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还要以控制好血糖为前提,将血糖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糖尿病合并心绞痛在内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将会得到较好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陶振宇, 孙华强, 于增强, 等.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 2006 (03) .

[2]袁申元, 武宝玉.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并发症[J].中国微循环, 2000, 4 (2) :73-75.

[3]史大卓, 陈可冀.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血栓形成的前景[J].中医杂志, 1993, 34 (5) :308-310.

[4]吕志生, 张先茂.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8) :52.

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 (34.8±10.2)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1±0.8) 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 (35.2±9.8)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2±0.7) 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 (34.5±9.9) 岁, 病程3个月至6年, 平均病程 (4.1±0.9)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无严重肾、肝、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患者小腹部有不能移动的结块, 伴有月经周期紊乱、小腹胀痛、带下量增多、质黏稠、舌苔白腻。

西医诊断标准: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增大, 形态不规则, 质地变硬, 有结节状突起;B超诊断子宫增大, 肌壁间有回声区;患者经期延长、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腰背酸痛、下腹坠胀等。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给予米非司酮 (批号:H20080450;生产企业: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 空腹或进食2h后口服25mg (2粒) , 服药后禁食1~2h。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中医辨证治疗, 以活血化瘀为主, 采用活血逐瘀胶囊, 口服, 6粒/次, 2次/日, 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 随证施治:血瘀证治以活血散结为主, 加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芍药12g、三棱8g、丹皮10g、莪术10g;气滞证治以行气导滞为主, 加三棱10g、丁香10g、木香8g、莪术1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湿热证治以清热利湿、祛瘀消肿为主, 加大黄10g、芒硝10g、丹皮10g、桃仁10g、冬瓜子10g、红藤10g、败酱草10g、制穿山甲10g;痰湿证治以理气化痰, 加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0g、莪术10g、木香10g、槟榔10g、苍术10g、生姜10g, 上述药物均用水煎服400mL, 1剂/日, 分早晚2次温服, 连续服用1个月,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有所减小, 但观察组患者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4例, 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以月经量过多为主要特点[2], 是女性多发病, 患者严重时, 还会引起月经期剧烈疼痛、子宫出血, 甚至引发流产或者不孕[3]。以往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是这种方法创伤大, 而且易导致女性卵巢功能不全, 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另外, 手术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血液供应, 进而引发患者出现骨质疏松、衰老等症状[5]。目前临床推广子宫肌瘤保守治疗, 我院以往单纯给予患者米非司酮, 其主要作用于患者卵巢, 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 抑制孕酮活性,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6]。但长期使用该药, 易对患者肝、肾、心等器官造成影响, 且在停药后易复发。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也得到广泛认同。中医认为, 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 病机病因以气虚血瘀多见, 本研究中采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 理气化痰、散瘀燥湿, 并在此基础上, 辨证施治, 效果显著, 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其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有效性。综上所述, 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逐瘀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活血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活血逐瘀胶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魏颖.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23) :84-85.

[2]俞佳丽, 王贤芳.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1) :128-130.

[3]张南, 李冬华, 朱飞鹏.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6) :1812-1814.

[4]张亚运, 周红光.子宫肌瘤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7) :127-130.

[5]马春华, 胥保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10) :2050-2051.

血府逐瘀胶囊 篇8

关键词:神经性耳鸣,逐瘀通脉胶囊,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严重者可出现听力下降, 进展为听力损伤,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影响生活质量。我们收集了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神经性耳鸣患者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逐瘀通脉胶囊和银杏叶片口服用药治疗, 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现代医学诊断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5年济南) 》[1]与《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建议案) 》, 中医辨证标准及症状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0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状, 经纯音听阈测定和声导抗检查, 均无中耳病变及明显的听力损失, 全部符合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 平均年龄 (43.5±5.4) 岁, 平均病程 (2±0.1) 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 (44.2±6.1) 岁, 平均病程 (1.9±0.1) 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分级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用逐瘀通脉胶囊 (哈药集团三精千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3次/日, 2粒/次, 口服。对照组用银杏叶片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3次/日, 2片/次, 口服。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 其中, 复诊1次/周, 并观察记录患者的自觉症状, 14d后判断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耳鸣完全消失。 (2) 显效:只在安静环境有耳鸣且减轻。 (3) 好转:耳鸣声减小或有时完全消失, 由重度减轻为中度, 由中度减轻为轻度。 (4) 无效:耳鸣无改变甚至加重。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药物在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耳鸣为常见临床症状, 发病率较高, 人群有耳鸣的感觉者占13%~18%, 因耳鸣而就诊者占4%~5%。耳鸣患者常伴有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耳鸣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 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一部分的异常电活动均可引起耳鸣, 持续存在的耳鸣常受心理因素影响。由于主观特征性明显, 耳鸣的诊断治疗仍是一大难题。耳鸣有意义的分类是根据病因及听功能障碍的部位分为传导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中枢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又可分为耳蜗性耳鸣和神经性耳鸣。有研究表明, 长期耳鸣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耳鸣时间越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因此, 对于耳鸣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耳鸣的药物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药物有血管扩张药、抗惊厥药、局部麻醉药、神经营养药等, 疗效并不确定。大样本研究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对神经性耳鸣有治疗作用, 虽然不能阻止耳鸣发生和缩短耳鸣持续时间, 但早期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耳鸣患者预后。

经以上临床疗效观察可以看出, 治疗组逐瘀通脉胶囊与对照组银杏叶片缓解神经性耳鸣的症状有明显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逐瘀通脉胶囊属于纯中药制剂, 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 适于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血府逐瘀胶囊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到本院门诊行药物流产者2928例;尿HCG阳性,B超确诊宫内妊娠≤7周,妊娠囊直径≤2.5 cm,停经≤49 d;本人自愿,年龄<45岁的的健康妇女;部分有人工流产高危因素如:瘢痕子宫、哺乳期、双子宫等;对人工流产有恐惧和顾虑的心理者;排除药物流产禁忌证。

1.2 服药方法

随机设观察组1492例,对照组1436例。两组均于服药第一日晨餐前2 h空腹服米非司酮50 mg。第一日晚餐后2 h、次晨餐前2 h和晚餐后2 h,第3天晨7:00各服米非司酮25 mg, 7:30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药均用温开水或凉开水。8:30遵医嘱返院观察。妊娠囊排除后常规给预防感染药物3~5 d,观察组加服产后逐瘀胶囊3次/d,每次0.9 g (3粒) 共8 d,两组均嘱8~14 d返院B超复查。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比较见表1。

注:两组比较χ2=152.17, P<0.01,具有显著意义

2.2 两组药物流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2。

注:两组比较χ2=61.37, P<0.01,具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3.1 产后逐瘀胶囊主要成份是益母草、当归、川芎、炮姜。主要功能去瘀、止痛、活血调经,用于产后瘀血不净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比较:观察组1492例中出血≤7 d例数占27.41%,出血8~14 d例数占71.52%,出血>14 d例数占1.07%,对照组1436例中出血≤7 d例数占11.84%,出血8~14 d例数占82.10%,出血>14 d例数占6.06%;两组χ2检验,χ2=152.17, P<0.01,具有显著意义,服用产逐瘀胶囊可缩短出血天数。

3.2 观察组1492例药物流产后出血量≤月经量例数占76.81%,>月经量例数占23.19%;对照组药物流产后出血量≤月经量例数占65.58%,>月经量例数占36.42%,两组χ2检验,χ2=61.37, P<0.01,具有显著意义,药物流产后,加服产后逐瘀胶囊确实可以减少出血量。

3.3 观察组1492例中完全流产率是95.11%,对照组1436例中完全流产率是91.02%,药物流产后同时加服产后逐瘀胶囊,显示有促使完全流产率升高的趋势。

通过2年半以来的临床观察,药物流产后加服产后逐瘀胶囊疗效确切,服用方法简单,1492例服用药物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副作用小,使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缩短,出血量减少,有促进完全流产率升高趋势,本文作者认为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逐瘀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2928例药物流产后妇女随机分产后逐瘀胶囊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药流后相关指标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实验组完全流产率95.11%, 对照组91.02%, 出血天数两组比较:χ2=152.17, P<0.01, 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流产后出血量比较, χ2=61.37, P<0.01, 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药物流产后服用产后逐瘀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具有明显止血作用, 缩短出血时间。

关键词:逐瘀胶囊,药物流产,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府逐瘀胶囊】相关文章:

逐瘀胶囊06-10

胶囊内镜06-01

安神胶囊06-15

毒胶囊06-28

毒胶囊范文05-15

情书胶囊语录04-14

胶囊情书范文04-17

益气通络胶囊05-24

莲芝消炎胶囊05-31

中药祛斑胶囊06-01

上一篇:磷肥企业下一篇:产品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