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诊断

2024-06-02

错误诊断(精选五篇)

错误诊断 篇1

问题1:认为烧开水时, 从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症结:对某些物质的性质不了解。

突破之道:能区分不同物质的性质是避免出现这类错误的关键。水蒸气实际上是无色透明、肉眼看不见的。人眼能看到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 实际上是水沸腾后从壶中跑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另外, 有的同学误以为:夏天盛冰淇淋的杯子外壁“出汗”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其实, “出汗”的实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于外壁形成的。

问题2:认为只要液体达到沸点, 就能沸腾。

症结:没有正确认识液体沸腾的条件。

突破之道:液体沸腾需满足两个条件: (1) 温度要达到沸点, (2) 能够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并且液体的沸点还跟气压有关。以水为例, 若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 水的沸点将高于100℃, 此时100℃的水还没达到沸点, 水将无法沸腾。如我们熟悉的高压锅, 锅内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 水的温度即使达到100℃也无法沸腾。即使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温升高到沸点100℃, 但如果无法从外界继续吸热, 水也不会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也需要类似的条件, 所以有的同学认为“水处于0℃一定会结冰”也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水的温度达到其凝固点, 但如果无法对外继续放热, 水将无法凝固结冰。

问题3:认为“0℃的冰应比0℃的水更冷”。

症结:不明白温度的含义。

突破之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因为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 所以它们应该是一样冷。形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仅仅依靠感觉去认识物理问题。用手触摸0℃的冰时, 冰会熔化, 熔化要吸热, 所以人感到更冷。再如冬天同学们用手去接触户外的铁管和木头, 感觉手接触铁管比木头冷得多, 是不是它们的温度不一样呢?其实, 铁管和木头放置在户外同一环境中, 温度都应等于户外的空气温度。温度相同, 人的感觉不一样, 实际上是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强造成的。

问题4:认为物体减少时, 热值也减少。

症结:不理解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突破之道: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如汽油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相应的减为原来的一半, 但放出的热量与质量的比值没有变化, 即热值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说燃料的热值与变化的热量、质量均无关,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一些物理量如密度、比热容、电阻、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均具有类似的特征。

问题5:认为“温度越高的物体, 具有的内能越大”。

症结: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认识不全面。

突破之道:内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同一物体若温度升高, 其内部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大, 分子动能变大, 内能增大;但对于不同物体来说, 温度高的物体, 具有的内能却不一定大。因为内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如一小滴热水与一大桶冷水相比, 后者具有的内能显然更大;再比如有同学认为: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 内能应相同。形成错误的原因跟前面相似, 都是认为内能仅仅与温度有关。实际上, 由于冰熔化为同温度的水需要吸热, 所以0℃的水内能更大。

问题6:认为物体吸收热量, 温度一定会上升。

症结:不清楚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突破之道:物体吸收热量, 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 晶体熔化过程中, 尽管不断地吸收热量但温度却能保持不变。因为这时分子的动能不变, 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分子的势能。反过来, 物体温度升高, 也不一定会吸收热量。因为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 它的内能变大, 而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例如, 一根锯条温度升高, 可能在火上烤, 通过热传递使其升温, 也可能是用手反复弯折, 通过做功使其升温。

问题7:对热量的表述不规范。

症结:不了解物理量中过程量和状态量的特点。

突破之道: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它总是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 物体间没有热传递发生时, 谈不上“热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有关。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放出多少”, “一个物体含有 (具有) 多少热量”、“物体的热量”等表述均是错误的。同样, 对于物理量“功”, 它也是一个过程量, 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用功的大小来量度。如使用电水壶烧水, 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多少使用电功来量度。

练习:

1. (2007年广西柳州) 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

A. 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

B. 质量为5g、温度为100℃的水含有2.1×104J的热量;

C. 在物体对外做功过程中, 物体不断地放出内能;

D. 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 它的内能变化就越大。

2. (2007年湖北宜昌) 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 剩下的一半汽油与原来一箱汽油相比较 ( ) 。

A.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3. (2007年云南昆明红塔区) 冰在熔化过程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 内能不变, 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4. (2007年湖北黄冈) 关于分子运动理论和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物体内能增大, 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一定加剧;

C. 物体放出热量, 温度一定下降;

D. 0℃的冰没有内能。

5. (2007年广东广州) 由Q=cm (t-t0) 可得cundefined,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 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 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 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 比热容都一样。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诊断及矫正 篇2

近几年,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影响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

一、计算错误成因的心理分析

1.感知不精细

由于计算题本身无情节且显得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学生感知不精细,加之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过程中,在草稿纸上计算、抄写时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力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模糊,致使抄错数字、符号,如:将820+5错抄成820÷5或820×5,将3写成8,6写成9,7写成1等。

2.知识迁移的干扰

所谓知识迁移干扰,就是学生已掌握知识对新知识学习起阻碍作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将过去所掌握的方法不恰当地迁移到新的运算中去,从而出现计算错误。如简算25×44,学生往往写成25×(4×11)=25×4+25×11,与乘法分配律混为一团。

3.注意分配能力差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分配发展缓慢,遇到较复杂的计算题目常不能分配注意力,顾此失彼,造成计算错误。如,在加减运算中,常常忘记借位或进位;在商末位有零的除法中,常常忘记商末位的零;在小数乘法中常忘记点上积的小数点;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能兼顾运算法则、中间结果、运算方法、进位、退位的处理等。

4.口算技能的影响

基本口算不熟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基本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4283+3456这道多位数的加法,实际上就是4道20以内的口算加法题;又如28×64实际上可分解成11道100以内的口算题,可见,口算技能不强,口算中间任何一步看错,都会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5.不良学习心态造成的影响

小学生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1)畏难心理。表现为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看到步骤繁多或较难的计算题时,会产生畏惧心理,缺乏信心,心情紧张,使错误率增加,甚至放弃计算。(2)轻视心理。表现为对计算题缺乏足够重视,认为计算题方法简单,不需要进行思考,忽视对题的分析、验算而造成计算错误。

6.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影响

由于对计算缺乏正确认识,而养成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这些习惯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书写字迹潦草、模糊,在口算时,不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在打草稿时,随便将过程写在桌面上、作业本上、试卷上、手心手背上;缺乏审题、估算、验算的习惯等。

根据上述原因,要减少小学生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可采取的方法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正确、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计算都是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等基础知识进行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如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乘法32×99就有两种方法,即:

①32×99 ②32×99

=32×(90+9) =32×(100-1)

=32×90+32×9 =32×100-32×1

=2880+288 =3200-32

=3168 =3168

两种方法都正确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数的组成与分解,显然第二种方法灵活运用了数的组成与分解及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2.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持之以恒坚持口算训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教师可在每节数学课预备铃响后利用3~5分钟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学生常错、易混的练习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作业、检测试卷、游戏中配备一定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对一些易错题应坚持反复口算,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口算目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计算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注意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2)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3)检查验算和估算的习惯。学生养成检查、验算和估算的习惯,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当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其他验算方法结合,就能使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参考文献:

刘秋生.对小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的心理分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12).

错误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均有停经史, 来我院就诊时停经5~8周, 尿或血β-HCG均为阳性患者年龄20~44岁;下腹部不适5例, 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 无症状常规检查9例, 其中有8例由外院诊断为宫角妊娠转入我院欲行宫腔镜或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检查仪器

采用ALOKA4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经腹部和阴道超声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

1.2.2 超声检查内容

子宫大小及形态, 观察宫角形态有无突出, 宫内及宫角有无孕囊, 孕囊周围肌层情况, 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 双侧附近有无包块, 孕囊或包块的位置与子宫内膜的关系, 腹盆腔有无积液。

2 结果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 经腹部超声示:子宫正常大小或增大, 附近区见囊实混合型包块, CDFI显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盆腔见液性暗区。后行阴道超声检查示:见子宫正常大小或增大, 边界清晰, 肌层回声均匀, 宫腔线居中, 宫腔内未见孕囊, 子宫一侧见囊实混合型包块, 与子宫紧密相连, 似与宫腔相通。混合型包块与子宫角部内膜分界模糊, 难以辨别位置关系及包块周围有无肌层组织存在, 包块内部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的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其中, 3例腹盆腔积液, 最大深度5.0 cm。超声诊断:子宫 (左或右) 侧囊实混合型包块, 考虑左或右侧宫角妊娠。手术病理诊断:左或右侧宫角妊娠。

宫内早孕合并子宫肌瘤2例, 外院超声诊断为右宫角妊娠, 来我院欲行宫腔镜或手术治疗。我院经阴道超声复查与外院超声诊断不符, 声像图显示:子宫明显增大变形, 子宫体腔近中轴无明确孕囊, 双侧宫角不对称, 两病例子宫体部左侧各可见7.58 cm×4.00 cm和6.00 cm×4.50 cm的肌瘤回声, 宫腔内右侧见孕囊, 仔细观察发现, 由于肌瘤挤压使孕囊被推向宫角处, 囊内见胎芽, 可见血管搏动。我院超声诊断:宫内早孕合并子宫肌瘤。在超声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术, 术后证明:宫内孕。

8例患者在外院和我院超声诊断为宫角妊娠, 其中, 右侧宫角妊娠5例, 左侧宫角妊娠3例。患者均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等不适, 虽高度怀疑宫角妊娠, 但考虑症状、体征及部分孕囊可能继续向宫内移位而发展为正常宫内孕, 在临床医生同意并指导注意事项后, 嘱患者回家观察、有变化随时来诊。后经超声动态观察, 4例患者5 d后确诊为宫内孕, 其余4例又经1周后复查确诊为宫内孕。

3讨论

宫角妊娠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角部位并在此生长发育, 其受精卵附着在输卵管口近宫腔侧, 胚胎向宫腔侧发育生长而不是向间质部发育[1]。孕卵种植在子宫内异常部位, 属于子宫内异位妊娠[2]。多次孕产、多次刮宫是造成宫角妊娠的主要原因[3]。

宫角妊娠临床诊断标准: (1) 腹痛, 子宫不对称性增大, 以后可发生流产或足月经阴道分娩; (2) 子宫一侧角扩大, 可以破裂或不破裂, 术中见圆韧带被推向外侧; (3) 胎儿娩出后, 胎盘滞留在宫角。符合上述任何一项, 可考虑宫角妊娠[1]。

超声影像特征为:子宫不对称增大, 一侧宫角膨隆, 内见孕囊或囊实混合性回声, 周围有肌层包绕, 部分可见卵黄囊或胎芽胎血管搏动, 彩色多普勒显示周围有血流环绕。

由于间质部与宫角位置靠近、紧密相连, 术中两者以圆韧带为界, 除非在盆腔大量积液时超声能显示圆韧带, 否则不能显示。因此, 超声鉴别间质部与宫角妊娠有一定的困难。超声鉴别点主要包括: (1) 宫角妊娠孕囊与子宫相通;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孕囊与子宫腔不相通。 (2) 宫角妊娠孕囊与子宫内膜相连;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孕囊与子宫内膜之间有子宫壁相隔。 (3) 宫角妊娠时宫角突出, 周围有完整的肌层包绕;间质部妊娠时双侧宫角基本对称, 孕囊部分有肌层包绕, 外上方肌层往往不完整或缺失[4]。 (4) 间质部妊娠至2~3个月时即可能发生孕囊破裂, 应尽早作出诊断;宫角部妊娠则可至妊娠足月。因此, 超声进行多切面扫查, 可减少宫角妊娠的错误诊断,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组2例宫内孕合并子宫肌瘤案例中, 由于超声医生只注意孕囊位置, 忽视由于肌瘤占位效应, 可压迫和推挤宫腔, 使宫腔内膜回声移位或变形[5], 解剖结构不如正常子宫清晰, 给诊断带来困难, 造成错误诊断。子宫肌瘤周边有假包膜, 瘤周有较丰富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并呈分枝状进入瘤体内部, 有助于诊断。

本组8例超声错误诊断为宫角妊娠经超声动态观察后诊断为宫内孕的原因:错误诊断为宫角妊娠患者的孕囊更靠近宫腔,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孕囊会逐渐向宫腔发展逐渐转变为正常的宫内孕。因此, 对于孕囊位置偏心的早孕患者首诊不宜过早下定位诊断[6], 应密切随诊, 动态观察孕囊位置, 1~2周后复查, 可帮助诊断。

综上所述, 超声作为宫角妊娠的重要检查手段, 操作医生应详细了解病史, 采取经腹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 仔细观察图像, 才能避免对特殊部位少见病例作出错误诊断,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4.

[2]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7:127.

[3]张秀敏, 王峰.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早期宫角妊娠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6) :131-132.

[4]李得欣.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436-438.

[5]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275.

错误诊断 篇4

当地兽医了解病史, 主诉:当时从梁山出发时, 天下起小雨, 为防止羊群在运输途中伤风感冒, 从药品库房中领取2件 (共120瓶) 禽用硫酸氰红霉素可溶性粉以标示家禽2倍的用量在沿途供羊饮水, 到策勒后发现羊出现呼吸道症状, 并且死亡率居高不下, 此时又将上述药品用量提高1倍供羊饮用, 直到就诊当日。

1 临床症状

发病羊只消瘦, 精神高度沉郁, 呆立;全身可视粘膜黄染, 贫血, 衰竭无力。喘气咳嗽, 极度呼吸困难;体温在40.5~41.8 ℃。喜饮, 饮水量比平时增加1倍;食欲不振;下痢, 呈喷射状水样便;羊群严重脱水。具体检查发现口腔粘膜严重溃疡, 平时不很硬的草料此时极易刺穿口腔粘膜, 造成出血不止;病羊因口腔痛疼, 不能正常地采食和咀嚼。

2 病理剖检

对病死羊进行病理剖检:有大叶性肺炎, 肺水肿、肺肝变;胸膜肺炎, 胸腔积水等症状;胃肠道坏死性、卡他性炎症;胃及十二指肠严重的线虫寄生。肝硬化、肝腹水, 全身各脏器黄染。有出血性败血症症状。

3 诊 断

(1) 前期采取诊断性治疗。

使用抗菌、消炎、退热;止泻、补液、利尿、强心药物进行对症性治疗, 并纠正酸中毒。经治疗效果极差, 体温居高不下, 死亡率难以下降。

(2) 实验室诊断:

经过临床症状检查, 病理剖检及细菌培养 (有氧培养、厌氧培养) 未发现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但发现在体内有真菌繁殖和大量寄生虫寄生。

(3) 根据羊的发病史及长期用药情况, 疑是抗菌药使用过量造成。

于是取羊的肝脏、脾脏及胃内容进行检查, 经检查硫酸氰红霉素严重超标达20倍。

4 结论及讨论

(1) 羊长期、大量使用抗菌素造成药物在体内大量蓄积而造成中毒所致。

(2) 动物服药后主要靠肝脏代谢作用将废物清除体外。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 肝脏不能及时进行降解清除, 可造成药物在体内大量蓄积, 致使体内毒性造成肝、脾等脏器受损, 最终造成羊死亡。

(3) 羊是以草为食的反刍兽, 其消化活动需要借助瘤胃中的大量细菌和纤毛虫的活动来分解消化纤维素, 给羊长期、盲目口服抗菌素会直接杀伤这些有益的微生物, 而出现消化功能紊乱, 并因此造成羊的营养吸收障碍, 使许多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吸收出现障碍, 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

(4) 给羊长期大剂量口服抗菌素后造成菌群失调, 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下降, 同时机体的天然屏障受损, 使有害微生物 (如真菌类) 大量繁殖增生, 破坏动物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造成各器官功能衰竭, 从而使羊大量死亡。

错误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选取中医、骨伤及临床等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共328人。

1.2 考核方法

(1) 考评人员组成: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 (2) 考核方法:按要求设计19个考核题目[血压测量、心脏间接叩诊、肺部间接叩诊、肝脏触诊、瞳孔对光反射、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甲状腺侧叶触诊、胸 (肺) 部触诊、心脏视诊、心脏触诊、心脏听诊、脾脏触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肾区叩诊、深反射、浅反射、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学生随机抽签, 再对“模拟病人”进行查体, 边查体边陈述, 评分标准均按“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体检考核评分表”打分。 (3) 本研究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2]对影响本科生检体诊断实训考核错误解存在的重要因素进行解析, 同时制定《本科生实训考核情况调查问卷表》,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归因分析, 每位学生需写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以便研究者进行分析, 同时问卷还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查, 以便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实训考核的原因。其次, 为了从侧面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研究者还对被调查学生所在班的班干部进行了沟通了解。

2 考核错误及问卷汇总

学生体格检查常见错误统计情况见表1, 学生自我归因分析的调查情况见表2。另外, 对于以下情况也属于扣分范围: (1) 未同检查者沟通, 未做自我介绍; (2) 检查顺序颠倒, 使被检查者反复坐起、躺下; (3) 查完胸腹部未及时整理好被检查者衣服; (4) 查体时手或听诊器太凉, 未关注患者情况。

注:其他项目中, 同学们提到: (1) 没有读到; (2) 家里有事未复习; (3) 参加上学期课程补考; (4) 学校活动比较多等。

3 讨论

归因问题和成就动机问题研究是现代心理学中两大热门话题。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4]Fritz Heider于1958年首先提出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 美国心理学家Bernard Weiner成功地将成就动机和归因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辟了心理学崭新的研究前景, 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 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 或者在于人们将如何行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 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 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Heider 1958) 。换句话说, 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 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与努力程度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

在通过2个学年对于学生检体实训考核过程中的总结, 并运用归因理论, 总结分析检体实训考核中扣分原因, 经整理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考核时太过紧张

一旦考试, 心情就无法放松, 在淋巴结、腹部触诊、移动性浊音等检查过程中明显可见, 同学们手发抖, 进行较难。但总体流程还算顺利。

3.2 实训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 使一些检查在课上未能全部完成。中医专业及骨伤专业学生, 实训课时为15学时, 而临床专业为48学时, 中医专业与骨伤专业明显较薄弱。

3.3 理论知识掌握未到位

检查生命征时, 因温度计选择出错, 将肛温计当成腋温计;肺部检查部分, 左右比较未到位、顺序杂乱。

3.4 课后未及时复习

理论课临床意义较多, 对于检体实训部分常未及时消化吸收。

3.5 学习间隔时间长

有一些班级因为理论课上完后, 过了1个月再进行实训, 漏项较多, 如肺脏背部的触诊、叩诊、听诊及腹部的触诊。

3.6 放松警惕

由于同学们认为血压测量比较简单, 心脏检查较难, 所以考前基本都把心脏检查详尽的复习, 而对于血压感觉容易, 所以关于细节问题, 常记忆不深刻, 再加上紧张, 所以常错误百出。

3.7 轻视检体重要性

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检查技术的发展, 主观认为检体诊断不重要, 不注意体格检查的训练, 所以在老师带教过程中, 常以患者出现, 或者以第三者身份站于旁观看, 所谓“看的容易, 做的难啊”。

检体诊断实训部分为临床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对医学生进行检体诊断部分的规范、系统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诊断学教研室老师, 根据《诊断学》教材及“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体检考核评分表”, 应用归因理论对考核中发现的错误, 总结分析, 及时反馈给学生, 嘱其适当强化训练, 加深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当然目前的考核方式还有一定局限性和不足, 在今后的医学生检体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做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摘要:检体诊断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 笔者应用此理论, 通过对学生实训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有效分析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提供更具体的、可行性的修整方案。

关键词:归因理论,检体诊断,实训,错误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秀.归因理论研究综述[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2, (42) :70-30.

[3]李庆英, 蔡伟, 王火.探讨检体诊断学练习、见习课教学方法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0) :91-92.

上一篇:科学提高母猪产仔数下一篇:英国教育的优势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