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与分析

2024-05-16

错误与分析(通用9篇)

篇1:错误与分析

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

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外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主要来源于母语语言系统的`干扰,因此,从音位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母语和目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能预测和避免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但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对比分析在预测学习者错误方面有局限性.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它旨在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其错误的来源,并以此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地位.

作 者:韦敏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学院英语系刊 名:职业时空(综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年,卷(期):2(8)分类号:H3关键词:

篇2:错误与分析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如何写好四六级英语作文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下面我们对一些在英语写作中典型的病句实例逐一加以剖析. 一. 不一致(Disagreements)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 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 致等.例1.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 ;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改为: 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二. 修饰语错位(Misplaced Modifiers)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例1.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剖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三. 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例1.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 剖析:本句后半部分"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er. 四. 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如: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这句中"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 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 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改为:When I was ten, my grandfather died.例1. To do well in college, 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剖析:句中不定式短语 “to do well in college” 的逻辑主语不清楚.改为:To do well in college, 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五. 词性误用(Misuse of Parts of Speech)“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例1. None can negative the importance of money.剖析:negative 系形容词,误作动词。改为:N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六. 指代不清(Ambiguous Reference of Pronouns)指代不清主要讲的是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试看下面这一句: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读完上面这一句话,读者无法明确地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如果我们把易于引起误解的代词的所指对象加以明确,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个句子可改为: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篇3:错误与分析

关键词:现代语言,语法错误,逻辑错误

一、逻辑错误必然导致语法错误

王力先生曾经在《我谈写文章》中说过:“平常我们所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不当等等, 严格地说, 都不是语法问题, 而是逻辑问题。”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现代语言中从语法角度归纳出来的六种主要语病类型。我们就以此六种主要语病类型为例, 剖析逻辑错误对语法错误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

1、语序不当

例如:“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好评如潮。”

在语法上讲,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是:表领属性的, 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次或名次短语。因此, “奥运会历届参赛国”应改为“历届奥运会参赛国”。这样的定语顺序,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 就是概念的限制, 即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对于“参赛国”这一概念, “奥运会”是第一个限制。“奥运会参赛国”与“参赛国”相比内涵增加了、外延缩小了, 由属概念 (“参赛国”) 过渡到了种概念 (“奥运会参赛国”) 。“历届”只能是第二个限制 (相对而言) , 它的作用是把概念的多个义项变成了单一义项。由此可以看出, 语序不当与概念的范畴密切相关。

2、搭配不当

例如:“据悉, 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 它采用言输入、太阳能供电, 具体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从语法上分析, “高雅、时尚、方便”三个词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所包含的内容和对象, 造成了词语上的搭配不当。如果从逻辑上分析其思维根源, 错误在于在概念不明确。“功能”的定义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作用”的定义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高雅、时尚、方便”是事物具有某方面的特点或特质, 并不在“功能和作用”的外延之内, 它们之间不具备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表现在语法上, 就是词语间的搭配不当。因此, 例中病句可改正为:“据悉, 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 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 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的特点和环保的功能。”

3、成分残缺或赘余

例如:“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 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 纠正不良创作倾向, 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在句子中, “引领”同“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构成谓宾结构, 但是“引领”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二者不搭配, 因此“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前缺少动词, 应加“提高”。“和”在逻辑上应表示联言判断, 如果它的两个联言支在谓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掉一个谓项。因此, 在原句中“引领”应该是“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共同的谓项。“引领”具有“引导”、“带领”之意, “群众艺术鉴赏水平”显然不在其对象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引领”是不能作“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的谓项, “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前的谓项不能省略掉。例中病句可改正为:“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 引领艺术创作, 提高群众艺术鉴赏水平, 纠正不良创作倾向, 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再例如:“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 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句中“善款”与“费用”语义重复, 由于赘余造成语病。在逻辑上它是要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 (“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 来给概念 (“善款”) 下定义的, 即“发生定义”。但是在这个句子的特定语境中, “善款”和“费用”这两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就是说定义项包含了被定义项, 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因此, 我们可以将例中病句更正为:“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

4、结构混乱

例如:“规划提出拟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作为目标, 打造以合肥为核心, 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在语法上, 这个病句是把“把”字句式和“拟……作为目标”的用法杂糅在了一起, 从而出现了语义上的混乱。从逻辑上将, 什么样的“关联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判断关系。如果以“把”作关联词, 那么“合肥建设成为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打造以合肥为核心, 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就是谓项了, 这个谓项必须是确定的。而“拟……作为目标”却表示不确定性, 因此, 这两种不同的判断混合在一起就出现了矛盾。例中病句可以改正为:“规划提出拟以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作为目标, 打造以合肥为核心, 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或者“规划提出把建设合肥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 打造以合肥为核心, 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5、表意不明

例如:“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从语法上分析, 这个句子中的“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 表意不明确, 存在歧义。从逻辑上分析其产生的歧义的原因在于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不确定, 一种划分是:“日本在野党的行为”是主项, “是”为联结词, “极不负责任”是谓项。这时, “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就作为量项限制主项 (“日本在野党的行为”) 。二是“财务大臣的行为”是主项“是”为联结词, “极不负责任”是谓项。这时, “‘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就作为量项限制主项 (“财务大臣的行为”) 。因此例中病句可以改正为:“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6、不合逻辑

在现代语法中所讲的“逻辑”往往是指不符合客观事实, 或者违背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思维习惯的规律, 而不是本文所说的“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当然, 语法意义上的“逻辑”也包含在逻辑这一科学所研究的范畴之中。

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一般是比较容易辨别的。如“八百多人, 几千条胳膊, 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会有“几千条胳膊”呢?这类属于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 往往显而易见。

又如:“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 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 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 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违背了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 造成了逻辑错误。抗灾的程序应该是先预警、再排查、最后排险, 因此例中病句应该改正为“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 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 做到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例如:“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 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切忌不要”, “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它违反了人们思维的逻辑, 属否定失当。因此例中病句可以改正为:“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 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记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或者“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 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以上六种病句类型的举例是在单句层面中的, 复句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往往蕴含逻辑错误的。例如:“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 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 将其作为后备人才, 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从语法角度分析, “专门”放在整个句子中理解为“专从事某一事的”更合适, 应该是“培养方案”的定语, 而不是“制定”的状语。因此可以将“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改正为“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从逻辑上分析, 它违反了“同一律”,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我们把句子的思维复原出来:

(1)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

(2) 中南大学为大三学生刘路专门制订培养方案

(3) 中南大学将大三学生刘路作为后备人才

(4) 中南大学让大三学生刘路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整体上, 它们是顺次递进, 即 (1) → (2) (3) → (4) (其中 (2) 和 (3) 是并列关系) , 它们的思维过程应该是“同一”的。 (2) 和 (3) 都应为“中南大学为大三学生刘路做某事”, 它们既是 (1) 中“特”的延伸, 又共同构成 (4) 的前提和条件。但是反观 (2) 中, “专门”一词就使 (2) 产生了同自身 (整体) 思想的不同一, 错误十分明显了。因此, 它的原本思维应该是:

(1)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

(2) 中南大学为大三学生刘路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3) 中南大学将大三学生刘路作为后备人才

(4) 中南大学让大三学生刘路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例中病句可以改正为:“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 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将其作为后备人才, 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复句的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 本文只略微涉及、不做过多探讨。

从分析现代语言中主要的六种语病类型中, 我们可以看出语法错误下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错误。反而言之, 是逻辑错误必然导致了语法错误。

二、语法错误不等于逻辑错误

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 思维规律是不受民族性和时代性等因素制约的, 它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语法则不然, 它是研究语言表达规律的科学, 受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它在很多方面会表现出独有的特质。所以, 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绝不是等同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语法错误都必然地具有逻辑错误。

第一、有些语法错误并不具有逻辑错误。例如:“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 但她一进屋就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在这个句子中, 并没有表现出逻辑上的错误, 但是在语法上却具有用词 (感情色彩上) 不当的错误。“老大娘”“一字不识”, 不会对“一氧化碳”这一专业术语娴熟运用。她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能够对煤气 (“一氧化碳”) 感觉敏锐。所以, 在例句中运用“煤气”一词, 尽管在意义上和“一氧化碳”没有变化, 但它在感情色彩上更加符合中心词 (“老大娘”) 的要求。

第二、有些语言的特殊表述并不是逻辑错误。例如:“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共青团员”包含于“广大青年”的范围之中, 表面看来它们是重复表达。按照逻辑要求, 应该这样表述:“共青团员和非共青团员的广大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的表述一是把“共青团员”和“非共青团员的广大青年”的界限认为地明显割裂, 二是主语显得冗长, 不利于真实意图的表达。把“非共青团员的”这一限定词省略掉之后, 并不影响本来思想的交流和再现。所以, “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类因为语法上特殊要求而出现句子成份省略的现象, 并不属于逻辑错误。

第三、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 有些语言实际上具有逻辑错误的。如“差一点儿摔倒了”和“差一点儿没摔倒”在逻辑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意义, 但是在人们交流的现实意义确实同一个意义, 即都没有摔倒。语法上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了程度, 后者强调了结果。大家都这样认为了, 那么也就忽略它的逻辑错误了。

总之, 语言具有民族性、时代性, 以及现实中的其他特征, 在表达上必然会出现特殊的形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灵活对待, 充分考虑影响语言的各种因素, 不能机械地把语法错误等同于逻辑错误。

结语:

正确认识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关系, 有利于将语法和逻辑二者结合起来, 从应用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话语和错误思维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提高我们的逻辑分析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林祥楣《现代汉语》, 语文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

篇4: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理论窥探

【关键词】二语习得    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

一、对比分析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犯语言错误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研究者发现,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大部分是能够分析和认识的,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常带有某些规律性,并可以概括上升为理论知识,形成一套外语学习过程的错误分析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ado等人就开始系统地研究错误并由此产生了有关错误的早期理论——对比分析。Lado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论断:(目标语中)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成分对他来说是简单的;与其母语相异的成分对他来说是困难的。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理论和联想理论。在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中, 语言被看作一种习惯。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作“迁移”。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即干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语错误是学习者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外语教师应该设法预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会出现错误。通过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便可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

CA认为,大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差错是母语干扰或负迁移所致,因此CA采取了以下研究程序:(1) 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描述的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2)选择所要对比的项目;(3)对比所选语言项目,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预测相同点将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不同点对语言学习可能导致的错误(肖德法,1997:166)。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我们可以预测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干扰和困难。

二、对比分析的意义与不足

对比分析研究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外语实践服务。从对比分析研究的历史看,其对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对比分析方法,在描述、选择、比较、预测等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2)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发现了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3) 為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双语词典的编撰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语言研究素材和参考资料;(4)大大地促进了语音系统的教学和外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不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和语言学基础受到了挑战,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移使得对比分析理论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暴露出来,故在20世纪70年代初,对比分析遭到了激烈批评。一种批评来自对对比分析的预测能力的怀疑,另一种批评涉及两种语言对比的可行性问题;另外,还有来自教学实践的批评。

针对自身的局限性,对比分析经历了三次调整:强式、弱式和折中式。对比分析假设目标是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发现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图预测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会导致外语学习的正迁移,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则会导致外语学习的负迁移。根据对比分析的强式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预测。强式对比语言学研究者认为所有第二语言的错误都可以通过确定目标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的不同性来预测,由此推论,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中的难点,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问题是语言的差异是语言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难点无法直接从两种语言差异的程度来推测。简言之,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是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二语习得涉及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而且起初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CA也主要是在音系、语素和句法三个层次上进行。句法分析中的语法范畴限于语法单位、语法结构、类别和系统四种,对句法的分析主要也限于句子层次以下的语法单位。Ellis批评说,CA本身应在一个理想的共同的语言范畴基础上进行,主要应研究不同的语言是通过什么语言手段来实现同一范畴的。然而早先的CA却一直局限在以结构主义所描述的表层结构特征上来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其语言范畴缺乏心理现实基础。

另外,CA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也证明,依据对比分析确认的难点事实上并不完全导致错误的产生。许多事实表明,大量的错误并没有在第一语言中找出根据,因此就出现了第二阶段的诊断性弱式假设。虽然弱式对比分析仍认为语际干扰和语际差异即为学习困难之所在,但它不再声称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预测,转而强调对错误出现以后的事的分析解释。然而,如强式一样,弱式仍将自己的研究范围局限在语际障碍的圈子里,完全忽略了来自同一语言系统内部的语内障碍。鉴于强式太过分强有力而弱式又太过分无能,于是又出现了折中式对比分析。折中式对比分析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按照他们所能感觉到的异同特征,把各种抽象和具体的句型归入不同的范畴,因此那些形式和意义上相近的语言项目往往容易给学生带来困难。这是由于人类学习具有泛化的特征,微小的区别往往被忽视,而明显的区别反倒容易被发现和记忆。由此可见,折中式对比分析走出了传统的母语与目标语对比的模式,将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发展了对比分析。

三、错误分析

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语言错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转移到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规律。错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是Corder。

EA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有密切关系。它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标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标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并建构目标语的规则体系。错误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了解他们共同的学习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不断纠错,从而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Corder指出,错误分析一般遵循5个步骤:收集学习者语言的样本;鉴别错误,一般来说需从语法和交际两个方面来进行,Corder还指出区别“差误”(lapse)、“错误” (errors)和“失误”(mistakes)的必要性;对错误进行分类,即对每一错误进行语法描述;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心理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错误(主要为教学服务),主要是包括评估每一错误的严重性以及采取的主要原则。

四、错误的类型及成因

研究者们根据错误的来源,在对错误进行搜集和辨识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不同方面划分了错误的类型。

(1)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类,如英语主干句、被动句、时态助词、句子补充成分等,还有人区分了形态、句法和词汇三大类。(2)根据错误出现率划分类别,如重复性错误和一次性错误。(3)从表层策略的角度进行分类,划分的类型包括:a.省略,如He bathing中省略了is;b.增加,如Youd better to do it中加了to;c.错误信息,如:the policeman catched the thief中的catched;d.错误语序,如what Tom is doing中的is。(4)根据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a.语言间错误,实际上是指母语干扰性的错误,如:Her work is busy.b.语言内错误,这是由于学习者对所学的第二语言的规则理解有误或一知半解造成的。例如ated,marked等词套用了一般动词的过去式都为词尾加-ed的形式的规则;c.其他类型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由于学习者的精力不集中或过度疲劳所造成的语言运用错误等等。(5)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成熟程度进行分类:a.前系统错误,学习者犯这类错误是因为学习尚处于摸索阶段,对语言规则感到模糊;b.系统错误,学习者知道某个语言规则的存在,并对此规则做了一种假设,而这个假设是错的,致使学习者有规律地运用一个错误的语言规则;c.系统形成之后的错误,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某一个正确的语言规则,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犯这类错误是因为暂时忘记了这个规则。如何准确判断这三类错误,Corder(1967)建议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考虑,看其是否能自行改正和解释错误。前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既无法改正又无法解释的错误,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未能自行改正,但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使用的错误,后系统错误是学习者既能自行改正又能说明原因的错误。

人们对造成错误的原因进行过广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的原因:(1)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干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方言中“l”与“n”不分;再如,在语用方面受汉语干扰,有人会把“She is very young”说成“Her age is very young”,把“王老师”叫成“Wang Teacher ”等。(2)过度概括。过度概括指学习者根据他所掌握的语言结构的知识,把某一规则错误地推广使用,结果导致了错误的发生,如: breaked、had better to do sth.(3)简化。学习者常在学习中试图回避目的语体系中的某些“多余”的东西。如:she feel ill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简化;I see her last night中对于过去式的简化;I give him 3 book中对名词复数词尾-s的简化。(4)自然性因素。自然性因素所引起的错误是第一语言习得者和任何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会犯的错误,如no+v式的错误。

五、结束语

二语习得中的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存在关联。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进步。其中,错误分析代替对比分析,被语言学界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场剧变。后期又因为错误分析自身的不足,又逐渐提出中介语理论等其他相关研究方法。众多方法和理论的不断提出,使研究者意识到先前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陷,需要不断改善,而这些改善无疑又进一步推动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文秋芳,王立非.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 外国语,2004(04).

篇5:WPS表格错误分析与解决方案

错误数据一:#DIV/0

原因分析:在包含有除法的公式中,除数引用了零值单元格或空单元格(运算对象是空单元格,Excel将其作为零值处理),或者直接使用了零值等。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A2/B2”,当B2为“0”或空时,返回上述错误。

解决办法:修改引用的空白单元格,或者在用作除数的单元格中输入不为零的值,或者直接输入不为零的数值。

小提示:

在制作空白表格时,为了让错误值不出现,我们可以用“IF”和“ISERROR”函数对公式进行处理,例如输入公式“=IF(ISERROR(A2/B2),“”,A2/B2)”,这样处理以后,如果B2为空或“0”时,公式返回空(“”),反之,公式才返回A2/B2的正确运算结果。

错误数据二:#NAME?

原因分析:在公式中使用了Excel无法识别的文本,例如,名称错误或者被删除,函数名称拼写错误,引用文本时没有加引号(“”)或者用了中文状态下的引号(“”)等;使用“分析工具库”等加载宏部分的函数,而没有加载相应的宏。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DATEDIF(“1963-3-4”,TODAY,“Y”) ”,公式中参数Y用了中文状态下的双引号,返回上述错误。

解决办法:针对具体公式,逐一检查错误的具体对象,然后加以更正。如重新指定正确的名称、输入正确的函数名称、添加引号等;或者加载相应的宏。

错误数据三:NULL!

原因分析:使用了不正确的区域运算符或不正确的单元格引用等。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SUM(A1:A10 E1:E10)”,由于公式没有使用逗号(,),而使用了空格,Excel无法进行求和运算,公式返回错误。

解决办法:检查并更正区域运算符,或者修改不正确的单元格引用,

错误数据四:#NUM!

原因分析:在需要数字参数的函数中使用了无法接受的参数,例如,在输入开平方的公式(SQRT)时,引用了负值的单元格或直接使用了负值;公式产生的结果数字太大或太小,Excel无法表示出来。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10^309”,由于运算结果太大,公式返回错误。

解决办法:检查并更正引用的具体无效数值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无效数值;更改公式,使其结果介于-10^308和+10^308之间(如果需要进行超大、超小结果的运算,请用第三方软件处理)。

错误数据五:#REF!

原因分析:公式引用的单元格被删除,并且系统无法自动调整;链接的数据不可用。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A2+B2”,如果此时将A2和B2单元格删除,则返回上述错误。

解决办法:修改公式中无效的引用单元格;调整链接的数据,使其处于可用的状态下。

错误数据六:#VALUE!

原因分析:为需要单个值(而不是区域)的运算符或函数提供了区域引用;当公式需要数字或逻辑值时,输入了文本;输入和编辑的是数组公式,但却用“Enter”键进行确认。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A8+B8”,如果A8或B8中是文本,则公式返回错误。

解决办法:更正相关的参数;输入的是数组公式时,输入完成后,请用“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

错误数据七:#N/A

原因分析:引用的数据有遗漏。

错误实例:输入公式“=VLOOKUP(A9,2)”,由于公式中缺少VLOOKUP函数查询区域,故返回上述错误。

解决办法:在函数向导的引导下,逐项检查参数是否有遗漏,并进行补充更正。

错误数据八:####

原因分析:日期运算结果为负值;日期序列超过系统允许的范围;在显示数值时,单元格的宽度不够。

错误实例: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值“0123”,然后将单元格设置成日期格式,由于其超过了日期序列值,故返回上述错误。

篇6:错误与分析

摘要:请示和报告是机关单位较常用的公文,本文试图以某一市属中学修建篮球场向其上级机关某市教育局行文要资金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为例,分析“请示”与“报告”的标题常见错误并给予改正。

关键词:行政公文;请示;报告;标题;错误分析

请示和报告是机关单位较常用的公文。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呈请性和期复性公文;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尽管这两种公文大家都很熟悉,但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标题就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某一市属中学修建篮球场向其上级机关某市教育局行文要资金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为例,分析“请示”与“报告”的标题常见错误并给予改正。

错误1.关于请求修建篮球场所需经费的请示 错误2.关于申请修建篮球场所需经费的请示 错误3.关于修建篮球场所需经费的请示报告 错误4.关于修建篮球场的经费使用申请报告 错误5.关于修建篮球场所需经费的申请 错误6.篮球场修建经费申请书 错误7.请示 错误8.报告 分析与改正:

1.从《办法》对“请示”的定义来看,“请示”本身就包含请求的意思,故此标题用语重复,应划掉“请求”一词。

2.错误及分析同1,“请示”本身就包含申请的意思。应划掉“申请”。3.一份公文不可能同时使用两个文种,标题将请示和报告并用,混淆了两个文种的区别,应去掉或“请示”或“报告”其中的一个。依据公文内容,学校向教育局要资金时用“请示”,原标题中就要去掉“报告”;学校向教育局汇报资金使用情况时用“报告”,原标题则要去掉“请示”。

4.违反公文的行文规则,《办法》中规定:“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应划掉“申请”一词。

5.“申请”不是公文文种。《办法》中没有“申请”这一文种,而根据公文标题的构成方式要求,公文的标题必须体现文种,故应把“申请”改为“请示”。

6.混淆了“请示”与“申请书”的适用范围。“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属法定公文;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请示”与“申请书”是两种不同的文种。请示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提出请求,下级只能在上级机关的职权范围内报请需要批准的事项。申请书不仅用于下级向上级请求不属于请求范围之内的事项,而且可用于不相隶属的但按规定、法律程序必须向其请求的机关、单位、部门等。如专门办理有关业务的机构部门(银行、保险、公安、海关、土地管理、工商管理等)。从文首某中学与某市教育局的行文关系及修建篮球场要资金的内容来看,应用“请示”,故此标题应把“申请书”改为“请示”。

7.按照公文约定俗成的习惯,13种公文中,能够直接以文种作标题的只有“公告”和“通告”两种。(这两种的用法请再“百度”中搜索,企业单位基本用不到)请示的标题可以是完全式的,即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与文种;也可以只由发文事由和文种构成。故此标题可改为:关于修建篮球场所需经费的请示。

篇7:错误与分析

高职学生实用英语写作常见错误的分析与对策

实用英语写作是高职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往往缺乏文体格式意识,在遣词造句,词汇、语法的.运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的一些常见错误,并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 者:马立泉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00829(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生 实用英语 写作 常见错误

篇8:外语教学与错误分析

(一) 中介语与对比分析

提到错误分析, 不得不联系到中介语这一概念, 它是近年来外语学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1972年, 伦敦大学语言学家Selinker教授首先提出了中介语概念, 它包含了两个相关的意义 (束定芳, 1995:64) :一是指学习者在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目的语知识系统;二是指由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由此, 可以把中介语看作是一种介乎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变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语言学里较为热门的话题如洋泾浜语 (Pidgin) 和克里奥尔语 (Creole Language) 都是中介语的具体形式。

对比分析 (constructive analysis, 简称CA) 兴起于上世纪50、60年代, 以1957年Lado出版的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多文化之语言学》) 为代表。Lado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束定芳, 1995:54) :1.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2.根据对比分析中的差异, 可以预测会引起困难的语言项目和可能犯的错误;3.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决定外语课程和教材中哪些项目应进行特殊处理;4.对这些特殊的项目, 可利用强化手段 (如重复操练) 来克服母语干扰, 建立新习惯。

(二) 错误产生的原因

1. 语际干扰。

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 外语学习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 不同的学习过程会造成不同的语言错误。研究者们对错误产生的原因意见不一, 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 母语干扰也即母语负迁移, 是指学习者不恰当地把母语的词义、规则、用法等移转到外语学习中去, 初学者较易犯这类错误。他们在学习外语时, 经常将本族语和所学外语进行比较, 当他要表达的内容超出了他所掌握的外语知识时, 他就会求助于母语中与之相应的表达法, 说出了中国式英语 (即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产生英语本族语者不这样说的英语, 具有明显的中国腔) 。

(1) (误) We often eat dinner together.

(2) (正) We often have dinner together.

Oh, you have a bag.I like it very much.

(误) Oh, no, no, nothing special, it’s very normal.

(正) ) Thank you very much.

这两句是因为不了解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而导致的错误。

2. 语内干扰。

语内干扰是指学习者所学目的语的经验或知识对学习者过渡性的影响, 其实质在于学生把有限的目的语材料归纳得出的规则应用到更广维度的语言材料上去。以不同母语为背景的学生在学习同一语言时会犯类似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心理学中叫做过度概括。Richards (1974) 又将语言错误的语内干扰具体分为这四类:过度概括或忽略规则限制、规则应用不全及形成错误概念。这些规则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二语规则进行内化处理时所犯的错误, 这些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的程度。语内干扰是错误分析的重难点, 对语言学家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其他方面的语言错误。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由于受精神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心情激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们也会出现口误, 笔误或词不达意等一类的语言错误。此外, 不当的教学方法或过分地强调某条语法规则操练结构等等也会诱发学生犯一些语言错误。例如, 如果教师一再地强调句子中出现的虚拟语气, 就会使学生过分紧张而将过去时态的句子错误地说成是虚拟语气等。第五步:评估这些错误的严重程度。错误的严重程度是指错误对交际所产生的影响。其程度往往取决于错误的性质。有些错误对交际影响不大;有些错误会使交际渠道不畅引起误解;有些错误会严重到妨碍思想交流, 导致交际渠道阻塞。

(三) 对待错误的态度

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 在二语习得中发生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Hendrickson和Birckihler (1977) 等认为, 在交际活动中, 更多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除此之外, 一些人, 尤其是赞同交际法的人更不主张纠正错误, 他们认为错误是自然的, 会在今后的交际活动中逐渐消失。在交际活动中, 流畅才是最重要的。这种重流畅轻准确的做法渐渐地发展为对错误的放纵从而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因为, 对错误的过于放纵导致了错误的化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Thornbury (1999:113) 认为, 如果学生只获得老师的积极反馈 (Yes, you are right) , 而缺乏消极反馈 (No, you can’t say like that) 或错误纠正的话, 学生便会丧失在大脑里重组语法结构的动机, 大脑里的重组机制便凝固起来, 先前错误的输入便形成了化石, 再也无法加以纠正。因此, 现在又普遍认为 (Thornbury, 1999) 在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即交流的实质内容上时, 也要注意交流的形式, 这有助于防止化石化现象的发生。

二、结语

错误分析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利用这一手段可以对教学实践和测试的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错误, 我们应采取正确态度, 要充分利用错误反馈给我们的信息, 积极引导教学, 既要让学生敢于学习语言, 敢于出错, 也要促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修正机制。在错误分析方法上也可以进行大胆创新,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这也是对英语教师和语言研究者传统角色的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 language[M].OUP1984.

[2]Richard, J, Error Analysis[M].longman 1974.

[3]J.B.Heaton N.D.Turt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mmon Errors[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4]何广铿.英语教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

[5]胡春洞.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出版社, 1999.

[6]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7]于晓娜, 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8) .

[8]赵敏善.谈谈语际错误[J].现代外语, 1986 (3) .

篇9: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一、不一致(Disagreements)

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例如: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

改为: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二、修饰语错位(Misplaced Modifiers)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例如: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剖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三、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

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例如: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剖析:本句后半部分“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er.

四、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如:

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这句中“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 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

改为:When I was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例如: To do well in college, 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

剖析:句中不定式短语“to do well in college”的逻辑主语不清楚。

改为:To do well in college, 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五、词性误用(Misuse of Parts of Speech)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

例如:None can negative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剖析:negative 系形容词,误作动词。

改为:N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六、指代不清(Ambiguous Reference of Pronouns)

指代不清主要讲的是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前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试看下面这一句: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 玛丽对我姐姐很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读完上面这一句话,读者无法明确地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如果我们把易于引起误解的代词的所指对象加以明确,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个句子可改为: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例如:And we can also know the society by serving it yourself.

剖析:句中人称代词we 和反身代词yourself指代不一致。

改为:We can also know the society by serving it ourselves.

七、不间断句子(Run-on Sentences)

什么叫run-on sentence?请看下面的例句。

There are many ways 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剖析:这个句子包含了两层完整的意思:“There are many ways.” 以及“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简单地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不妥当了。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for us to learn about the outside world. 或:

There are many ways through which we can become acquain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八、措词毛病(Troubles in Diction)

Diction是指在特定的句子中如何适当地选用词语的问题,由于教学时间紧迫,教师平时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往往极其有限,使学生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推敲,斟酌的写作习惯。他们往往随心所欲,拿来就用。所以作文中用词不当的错误比比皆是。例如:

The increasing use of chemical obstacles in agriculture also makes pollution. 农业方面化学物质使用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污染。

剖析:显然,考生把obstacles“障碍”,“障碍物”误作substance“物质”了。另外“the increasing use (不断增加的使用)” 应改为“abusive use (滥用)”。

改为:The abusive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agriculture also causes/leads to pollution.

九、累赘(Redundancy)

言以简洁为贵。写句子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写段落没有一个无必要的句子。能用单词的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或句子。如: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I like him.

本句的“the fact that he is lazy”系同位语从句,我们按照上述“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可以改为:In spite of his laziness, I like him.

又如: For the people who are diligent and kind, money is just the thing to be used to buy the thing they need.

剖析:整个句子可以大大简化。

改为:Diligent, caring people use money only to buy what they need.

十、不连贯(Incoherence)

不连贯是指一个句子前言不对后语,或是结构上不畅通。这也是考生常犯的毛病。例如:

The fresh water,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

剖析:The fresh water与逗号后的it不连贯。it与things在数方面不一致。

改为: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十一、综合性语言错误(Comprehensive Misusage)

所谓“综合性语言错误”,是指除了上述十种错误以外,还有诸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例如:

上一篇:上海海洋大学现金出纳岗位职责下一篇:上初中的滋味初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