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条件

2024-06-09

立地条件(精选十篇)

立地条件 篇1

海拔高度在1 000~1 600 m之间;阴坡、半阴坡或半阳坡;厚土层, 厚度在50 cm以上;森林棕壤土或山地灰棕壤土为佳;土壤石砾含量不超过10%;同时留意造林地要避开风口及分水岭;交通便利, 以使各项作业治理方便, 为将来木材运输做好准备;人畜危害较轻及人为活动较少的地带。

2 东北落叶松造林前整地的要点

造林的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这种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大, 清除灌木、杂草彻底, 使幼林生长效果好。但全面整地用工较多, 本钱较高, 同时还受地形条件、环境状况, 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冀北适合营造东北落叶松的造林地多为山地, 所以不宜采用全部整地方式, 而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式, 即块状或带状的整地方法。

2.1 块状整地

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穴面略向内侧倾斜, 边长50 cm以上。适于土层较厚, 植被、水分条件较好, 坡度25度以下的坡面。该方法简单易行、省工、速度快, 但改善造林地条件的作用较小, 保持水土作用低。具体做法是:先割除灌草, 然后开出边长50 cm以上的穴, 松土层深30 cm以上, 穴距1~1.5 m, 行距1.5~2 m, 每亩挖220~440穴, 拣出穴内石块、草根, 坡度15度以上坡地行间上下相邻的穴呈品字形排列, 穴外沿高于内沿5~7 cm, 便于截留地表径流, 利于土壤改良和保墒。

2.2 带状整地

带面向内侧稍倾斜, 带宽70 cm以上。这种方法是对造林地进行带状翻垦, 调节土壤水分及理化性质的技术措施。其特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大, 清除灌木杂草彻底, 为东北落叶松根系的正常活动提供空间和贮存足够的水分、养分, 此方法适于坡度15°以下、坡面平整、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在生产上常用的带状整地方式主要是水平阶整地, 具体做法是:先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划出线段, 作为水平阶的下沿, 线段的长短依坡面情况而定, 10~100 m不等。整地深30 cm, 将土翻出, 然后从沟的上方依次向下翻土, 进行里切外垫, 加大沟宽, 把石块或心土翻出做埂, 表土留在沟中, 将沟加宽70 cm以上, 做成台阶式, 阶面里低外高, 呈反坡, 即成水平阶。上下行距2.5~3.0 m, 阶间距2~3.0 m, 每亩可整水平阶220~330 m, 苗木植于阶面。

2.3 整地规格

整地规格包括深度、宽度、长度、间隔距离、土埂五个方面。必须指出的是, 东北落叶松属浅根性表层分布类型, 主根不发达, 侧根发育相对旺盛。研究表明, 东北落叶松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20~50 cm以内的土层, 占近70%, 但水平根系较发达, 因此要求整地深度必须在30 cm以上, 破土面也宜大些, 但破土面太大, 成本较大, 且易造成水土流失, 生产上一般要求穴面或带宽50~70 mm即可。而且要求外沿筑埂, 用生土、草皮和石块, 筑成10~55 cm的外沿, 以拦蓄地表水, 增加土壤水分。若土壤肥沃湿润, 则要求穴面水平即可, 以防造成整地穴内含水量过大, 秋季造林易发生冻拔害

2.4 整地时间

按着整地时间与造林时间关系, 一般将整地分为随整随造和提前整地。营造东北落叶松丰产林, 要发挥整地的重要作用, 必须提前整地。整地季节随造林季节而变。一般春季造林, 要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整地。雨季前整地, 由于经过高温多雨季节, 使杂草在种子成熟前翻入土壤, 加快草木残体和杂草腐烂, 改良土壤效果好。秋季造林时, 一般也要求在当年雨季前, 以更好地发挥整地的作用。.

3 东北落叶松容器育苗补植提高造林成活率

营养杯从开始使用营养杯造林只是针叶树的专利, 现有又扩展到阔叶树。而针叶树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如原有只是油松, 后增加了云杉、樟子松。阔叶树种如山杏、沙棘和刺槐均加入了营养杯的行列。无论体积、种类、质地、苗令、运输方式如何变化, 始终围绕一条主线, 就是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能力越来越强了, 成活率越来越高了, 种类越来越丰富了。随着对绿化工作认识的提高, 对营养杯树种种类需求越来越多, 单一的油松营养杯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 培育不同种的营养杯苗成为现代种苗市场的一个新的拐点。如:云杉营养杯, 樟子松营养杯及落叶松营养杯应运而生。

3.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

3.1.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

将熟土与大粪肥按3∶l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的1∶1∶1 500倍药液, 边喷雾边搅拌, 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作为营养土备用。营养杯选择上口直径17 cm, 底直径12 cm, 高17 cm, 底有3个小孔四周有4小孔 (d=1 cm) , 圆锥形塑料营养杯。

3.1.2 苗木选择

选择无伤、无病害的优良落叶松苗木。

3.1.3 苗木的装杯与管理时间选择

在春季4月中下旬苗木萌动前。提前2 d将苗木灌足底水, 移植时边装营养土边栽苗, 注意做到苗木根系舒展、深浅适宜, 土离杯口深约0.5 cm, 将营养杯紧密摆放在平整的苗圃地里并及时浇水, 水肥管理按苗圃同龄同种苗木管理, 直到翌年野外补植。

3.2 野外雨季补植

3.2.1 炼苗

补植前2~3周控制肥水, 防止苗木徒长和病虫害发生, 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 提高苗木抵抗各种不良环境条件能力

3.2.2 补植

在6月上中旬补植, 用铁锹挖19 cm深的坑, 取下营养杯带土坨栽苗, 用脚封严土坨并使之低于四周表土呈穴状, 便于雨季存水浇苗。补植后的幼林成活率高达99%以上。

立地条件 篇2

蔷薇科树种在库尔勒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种植表现

0 引言 ,库尔勒市园林科研所引进了城市绿化中常见的乔灌木,共57种,其中蔷薇科树种8种(灌木5种,小乔木3种),栽植在土壤、气候环境条件非常恶劣的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目的.是通过观测对比总结出蔷薇科植物在库尔勒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种植表现,为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作 者:肉先古丽・克尤木 作者单位:库尔勒市园林局,新疆巴州,841000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3)分类号:S7关键词: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

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不同的造林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同,其作为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的主要地位就有所区别。有些因子表现较突出,对林木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就会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有些因子对林木的影响不显著,限制性较小,就可能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次一级或不予考虑的因子。

许多条件下,非生物环境因子的限制性是综合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表现的,这时,立地类型应该以这些限制性因素的组合作为主要划分依据,并综合其他因素做具体分析。

非生物环境因子并非是类型划分的绝对依据,对于某些造林地来讲,原有植被保持得较好,植被低于环境指示意义明显时,植物条件也可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之一。在正确分析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同时,将生物因素纳入到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范畴,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实践中,也可将林木生长效果与立地环境因子分析相联系,依据林木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具体生长表现,间接反映立地条件的差异水平,从而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参考依据。

2.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划分立地类型既要简单明了、说明问题,又要较好地反映造林地环境特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術。其划分方法有如下几种:

2.2.1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系统

根据造林地主导因子的组合状况,按照对林木生长限制作用大小进行分级排列,使成为完全以环境因子的限制特点为代表的立地类型。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如果选确定的主导因子数量太少,对环境特点的反映就不会全面,对认识造林立地性质也不能深入;如果选择因子数量过多,又使方法趋于繁琐复杂,不易掌握和应用。

2.2.2主导生活因子分级系统

根据林木生长发育必需的生活因子,对林木生长限制性作用大小进行分级排列,使成为完全以生活因子的组合差异所代表的不同立地类型。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造林地生活因子情况,体现出生活因子的直接限制性特点,类型本身也较好地说明了造林地生态效果,但林木生活因子表现状况不易直接表达,需要在造林地范围内布设多个样点,进行较长时间的重复测定,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果造林区域较大,工作量也较大,所以这样方法不宜在大范围的造林地上采用。

2.2.3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综合分级系统

根据造林地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综合特征,分析并确定对林木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具体区分环境因子或生活因子),按照对林木限制性作用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列,使形成既具有主导环境因子作用特点,又具有主导生活因子作用特点的综合性立地类型。应用这种方法要特别注意将主导环境因子和主导生活因子的作用层次分开,以防划分混乱。

2.2.4林木生长指标分级系统

根据造林地林木生长指标(材积、胸径和高生长量)的变化,反映不同地段立地条件的差异,划分立地条件。这种分级系统通过数学分析手段把林木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相联系,从而把不同的立地类型区分开来。这种方法较科学,说服力较强。但林木生长指标只表现林木生长的表面效果,而不能说明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故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按照某一林木生长指标变化而划分出的同一立地类型,很可能在实际上处在不同的坡向或地形部位上,而不同坡向或地形部位的造林地段上,其林木生长状况却可能完全—样。另外,林木生长发育还受本身生物特性的支配,不同树种对立地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划分立地类型,只能与被测树种相联系,绝不能成为其他树种划分立地类型的尺度。

2.2.5地力分级系统

地力分级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对土地生产力进行系统评价的科学方法之—。它依据区域环境的主要因素变化指标(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面坡度、土壤肥力、土壤侵蚀状况等),将地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地块单元。任何一个地块单元都有其相对应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承载能力,这样就可以规定土地的利用方式,限定利用的规模、利用程度,并摸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以上论述的各种立地类型划分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适用范围,如主导环境因子分类法、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综合分类法,可在各类造林地上应用;主导生活因子分类法,多用于干旱山地,沙地等;所以,在具体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在生产和科研中不断创新,有所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赵雨森,关继义.最新半干旱退化草牧场造林立地类型划分、评价和适地适树研究[C].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

[2]刘大力.贵州省杉木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J].贵州林业科技,1980(04).

会泽特殊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探讨 篇4

1 会泽县的社会经济及特殊困难立地现状

1.1 基本县情

会泽县地处云南省的东北部, 位于长江上游, 地理位置是在北纬的25°48′~27°04′, 东经103°03′~103°56′。国土总面积大约为61万, 其中大约96%的面积都是山区, 总人口数是100万人, 大约94万人是农业人口, 占了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的比例。生产总值大约是131亿, 其中的农业产值大约为57亿, 占据了总产值的近一半。而林业产值也实现了近8亿元。

1.2 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现状

会泽县的林业用地占了总面积的56%, 用地共32.79万hm2, 森林的覆盖率是43.9%。根据会泽县关于森林资源的调查结果发现, 该县的荒山荒地还有5.56万hm2。而这些土地都是在经过了规模较大的造林之后遗留下来, 主要是属于干热河谷区、石漠化区和高寒山区[1]。而这些土地中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采取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实现绿化造林, 属于严重困难的立地, 而剩下的近2万hm2的面积也是难以成功造林的, 这里主要是针对采取常规的造林手段。

因为其中有部分面积属于高温、低湿土地, 而且其蒸发量比降水量还要大很多, 这里就是干热河谷区, 无法将幼苗成活、幼树生长需要的基本水分提供出来;部分面积水土流失得十分严重, 基岩中的裸露或砾石堆积面积比较大, 土层瘠薄, 属于石漠化区, 幼苗、幼树成活生长条件难以满足, 这里主要是指土壤养分;高寒地区, 地处海拔较高, 气候十分寒冷, 总积温较低, 大部分的树种难以存活。出于特殊困难立地条件的考虑, 造林一定要通过一些特殊措施才能取得一些成效。

2 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2.1 干热河谷区造林

干热河谷区主要是在小江、牛栏江和硝厂河的沿岸分布。在很多部分区域都有涉及, 诸如拖车、纸厂、马路、火红、乐业、矿山、大井、者海、鲁纳、田坝和大海等。提及的这些位置, 其年蒸发量都非常高, 是年降水量的3~6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当地的植被十分稀少, 并且植被类型主要是稀疏的灌木林以及荒草地。与此同时, 因为土壤主要是燥红土, 最弱的是抗蒸发能力, 这造成了土壤非常低的相对含水量, 植物体内存在严重水分失调的情况, 所以, 造林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要求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对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才有可能对森林植被进行修复。

2.1.1 树种选择。

干热河谷区选择树种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就是要具有抗旱性, 而且又可以耐高温和贫瘠。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即适地适树, 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那些经过试验挑选的树种, 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生性。就会泽县而言, 比较成熟的乔木树种主要可以选择新银合、台湾相思和印楝[2]。关于灌木树种, 诸如车桑子、山毛豆等可以进行配置, 适宜配置剑麻这一草本。

2.1.2 整地、造林。

采用穴状整地, 整地时间通常选择在进行造林之前的12~14个月。按照各地块的造林类型来确定整地规格。出于将林分郁闭期缩短的考虑, 应该将初植密度适当增大。移栽乔木袋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5m×2m, 定植穴规格要求为长宽高都是40cm。灌木直播造林的整地规格是:每1株的行距是1m×1m, 定植穴规格要求是长宽高均为30cm。在进行整地的时候, 应该清除干净种植穴里面的全部杂物, 这里主要是石块和草根等。造林密度:就乔木袋苗的移栽来看, 其应该是3330株/hm2;就灌木直播造林而言, 其密度应该是每9990株/hm2;因为造林地块的坡度比较陡, 出于对这一客观情况的考虑, 应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块状混交。定植:由于在靠近造林地的周围都没有地表水源, 只可以借助雨季来造林。所以栽植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6~7月份, 在栽植穴中放置苗木, 以便做到其苗正, 其根舒, 其土实, 其塘平。

2.1.3 抗旱补水。

(1) 可以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来将水装置好, 从而在旱季持续对新造苗木给水。因为干热河谷区具有较高的石砾含量、很薄的土层和较差的土壤保水性。在进行常规灌溉的时候, 有一部分水就会快速下渗, 而剩余部分又大多蒸发掉了, 这样就难以被树木利用到。进行持续地给水灌溉, 水进入土壤根系较为缓慢, 只可以借助土壤水势来实现水分的流动, 这样就会和重力作用发生抵触, 进而减少上升到土壤表层的水分, 这样水分蒸发就会减少了, 能够使土壤水分得到有效的保存。这一措施的成本比较低, 操作简单, 并且会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样造林后的树木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而促使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2) 施用保水剂, 关于在干热河谷造林中使用保水剂, 主要分为以下2种[3]。

一种是干施法:此方法主要使用于雨季来临之前, 按照树种和苗木的大小, 把干保水剂颗粒与土壤进行均匀搅拌, 在此之后投入植苗穴内。先在穴内回填搅拌均匀的土壤, 将苗木植入, 再在植树穴内回填尚未搅拌的表土, 使其踏实便可。接下来到来的雨季将使水分得到充分吸收, 旱季的保水作用明显。

一种是湿施法:在容器中放进保水剂, 将水分充分吸收并且有凝胶状态呈现, 此时需要搅拌充分, 并再1次将水分充分吸收, 然后在植苗穴内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 从而在苗木定植中加以使用。

2.2 石漠化造林

石漠化区域存在比较差的立地条件, 有着较大的砾石含量, 有裸露的岩石和瘠薄的土壤, 土壤缺乏蓄水保墒能力。造林要将树种选择问题解决好, 接下来是进行整地。选择客土、树种需要考虑以下方面:对于土壤的周期性干旱情况要能忍受, 还要能应对热量变幅;对根系的要求是对岩隙缝间能够穿越, 具有较强的趋水趋肥性;容易成活, 生长速度很快,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地表盖度显著增加。在中性偏碱性和富钙质的土壤中都能进行很好的生长。会泽县的石漠化区域, 华山松、圆柏和刺槐等已经实现成功造林;灌木主要是采用马桑、火把果和羊奶果等配置。关于整地则要尽可能做到不对原生植被造成损害, 并且不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这是主要坚持的原则。对蓄水保墒整地技术大力推广, 从而使造林立地得到最大程度地改善。

2.3 高寒山区造林

针对高寒山区进行造林, 树种的抗寒能力是需要处理的关键性问题。选择的树种一定要能够抵抗低温, 经受住冻拔。就会泽县的乔木树种来看, 华山松比较能够适应高寒冷凉, 此外还包括云杉和高山栲等树种。至于灌木树种则是以杜鹃和高山柏等为主。就云杉、冷杉而言, 所需的袋苗应该是3年生以上。高山栲育苗应该将根穿袋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造林与常规林一样进行整地、造林。

3 结束语

这些困难立地经过了很多年的造林都没有见成效, 要想将这一难关突破, 关键是选择树种, 有些立地具有十分瘠薄的土壤与恶劣的气候, 所以选择的灌木要能够适应立地情况, 将灌木林营造出来, 同时要对其加强管护, 以便促进覆盖率的迅速提高, 促使林分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使其更具抗灾害能力。进而使生态安全得到维护, 生态环境得以优化, 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玉德, 张志钓, 惠雅雯, 等.云南干热河谷的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0 (6)

[2] 会泽县林业站.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研究[R].1992

顶天立地做儿子 篇5

文/吾本布衣

没有月光,没有繁星,看着老爹的影子在灯光下晃动着,一阵晚风吹过,我打了个激灵儿,突然想和他一块喝个酒……也仅仅想了下,不知该如何和他表达,些许自责,些许不是滋味!跨上摩托,五月的初夜,不合时宜的小风带着几分凉意,把车停在小超市门口,买了包烟坐在车上狠狠的深吸一口,重重的把半支烟踩在脚下,又进小超市拿些干果,回到家看到老娘窝在沙发里似睡非睡的看着电视,我没言语,把干果放在茶几上,她抬眼看了我一下,也没有言语……平静而真实,足够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点燃一支烟,抿了口浓茶,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回想自己已到而立之年,早已长大,而他们也已知天命,在慢慢的老去,还好我一直伴在他们的身边,不曾也不会远离!些许安慰,些许欣慰!

喜欢每次把钱递给老娘而她毫不客气的接下时候的表情;

喜欢平日不善表达的老爹而谈起他孙女那一刻的眉飞色舞;

喜欢每次给他们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时候,从他们眼角深处流露出来的那份满足;

喜欢听他们谈起亲戚或邻居家日子的拮据或是儿孙的不像话……

那一刻,我懂得,我已是支柱,要顶天立地的给他们支起这片天,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

曾经和老娘调侃:因为儿不曾远离,所以你们没有机会体会儿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那份荣耀。记得老娘当时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俺还真不稀罕!我知道她说的是实话,有时候她就是太爱说实话,却不知儿子的谎言。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手机还远没有普及,更多的是一封封家书,因为很不经意的在给老娘的信上提到了当时最想吃的就是她做的手擀面,后来放假回家,街坊邻居见了我就说:你妈在家擀了面条等着你呢!事后才知道,我那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老娘一直惦记者并很骄傲的“四处散播”,其实对于从小到大每天都吃着手擀面的我来说,当时真心的不是很想吃,不曾想却因为老娘那份对自己手擀面的骄傲,现在我却真真实实的爱上了这口,每次出差个一两天回来后那必须是手擀面,因为那是老娘的“显摆”,是养我长大的根儿!

或许和同龄人相比,我属于独立比较早,也相对很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不是老爹的“干涉”,可能现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在之前的文中,曾提到高中那会的事,桀骜不驯的个性注定了那个放荡不羁的青春,在距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卷着铺盖回家了,毅然决然的要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所以也顺其自然的上演了那出人生中最最悲壮的激情戏;老爹反对我不参加高考,那是预料之中的,至于生气也是必须的环节,挨打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他把一怒二骂三打的招数尽数一遍的时候并没有妥协,我就劝他:爸,我知道你脾气倔,但是你也要知道你儿子比你更倔……说完之后我立刻、马上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导火索,什么是大爆炸!()老爹把老娘推出门外,把门锁死,抄起那根后来让老娘玩出骄傲的擀面杖,彻底的疯了,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让我领略了什么是乱棍如冰雹一样落在身上的快感,我没有丝毫畏惧的跪在父亲的跟前任其发泄,总觉得会雨过天晴的……后来在老娘的哭吼中老舅撞开了那扇门,当我抬起头的时候,除了看到涌进家里的人群中的惊恐,还看到父亲眼中的绝望,那一瞬间父亲瘫坐在墙角,泪水肆意而下,像一个孩子一样嚎嚎大哭……泪水那一刻在我眼里决堤了,看着瘦小父亲突然发现是那么的伟岸,而自己……我把脑袋重重的碰在地上,就说了一句话:如果考不上大学,我绝不回来!――半年后,我考了理科应届生第一名。也学会了一个词:敬畏

放荡不羁的青春总是值得回顾的,在浑浑噩噩的混完大学,除了一身胆气和一张不值一文的毕业证,在省内某IT大公司的应聘过程中,初试、笔试、一路有惊无险到最后的老总面试,后来谈起我被录用就因为我当时的自我陈述: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典型式农民,他们勤劳而朴实无华,而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身体内流淌着父辈的血液……

在人生的舞台中,儿子是第一个角色,也是最重要的角色,不须矫情,不须做作,只要顶天立地!有很多朋友都曾劝过我走出去,到大城市有很多机会,能接触到更多上档次的圈子,自然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我笑了笑:我只想守在老爹老娘的身边做个没出息的儿子!因为他们是农民,对土地有自己的感情,故土难离也不是每个现代人都懂的,上了年纪的人早有了自己的生活固式,为何要尝试着去打破!我更愿意看到他们在已有的圈子中的那份满足和幸福!对于我来讲,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成长和成就就成了我最大的追求,只为守候那份幸福安康,那份天伦之乐,用心做个儿子,做个顶天立地的儿子!

妈妈顶天立地 篇6

妈妈没回声

看看妈妈的脸

妈妈在酣睡

摸摸妈妈的手

妈妈有体温

摇摇妈妈的头

妈妈没反应

趴在妈妈的胸口听不到心跳

妈妈已经没了呼吸

二零一五年七月十四

这一天已经成为九十一岁妈妈的忌日

这一天也是我最最难忘的日子

妈妈九岁就做了童养媳

只因外祖父家那时一贫如洗

嫁到祖父家的妈妈

长辈们都叫她, 赵姑娘

我的小姑叫她, 赵姐姐

祖母是一位很勤劳的人

也有一张凌厉的嘴

还有三个很机灵小姑子

婆媳关系与姑嫂关系很难处

想必妈妈那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后来妈妈每每谈到做童养媳的日子

却从来没有难过而是笑得合不拢嘴

上孝婆婆下领姑姑如鱼得水

因为妈妈把曾祖母奉为了神

得到曾祖母的庇护

童养媳的妈妈过得还很开心

妈妈十四岁与父亲成亲

在家里有了正式的名分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

中国人没了安宁

父亲离家躲壮丁当长工

妈妈成了孤独的女人

四五年日本投降

大江南北一片欢腾

父亲回到了久别的家

妈妈才算是有了夫君

战争的创伤

农村的落后

妈妈虽然很勤劳

日子却过得很艰辛

四九年解放了

新中国提倡男女平等

妈妈成为有尊严的女人

多年的封建礼教

妈妈对父亲相敬如宾

几十年相濡以沫

妈妈与父亲形影不离

父亲的生活起居

妈妈细心地料理

父亲是种地的高手

家务活不会

妈妈忙里忙外

却乐此不疲

三年困难时期

三岁的我嗷嗷待哺

八十三岁的曾祖母又卧床不起

父亲因饥饿浮肿住医院

瘦弱的妈妈

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姐姐

背上背着年幼的我

手里牵着两个年纪还小的哥哥

整天忙碌在田间

年纪尚轻的妈妈

黑瘦的脸膛 深陷的眼窝

一双粗糙的手

已经没有了女人的风韵

九十一个春秋

妈妈历尽艰辛

五个儿女

让妈妈身心疲惫

妈妈呀妈妈

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

是您,一个瘦弱的女人

硬是把一个家支撑

其实,你撑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家

而是我们的一片天啊

妈妈您虽然不识字

不会讲大道理

可她却常说:身正影不斜

正是您的言传身教

深深地教育了我们

感染了我们

让我们明白了怎样做人

怎样做事

妈妈让五姐弟苦读书

恢复高考我们闯出了新天地

如今

妈妈安详地走了

您在天堂过得好吗

您的儿女们还没来得及感恩

其实您的养育之恩

我们是永远也报不完的

妈妈您知道吗

您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是在您儿女们的心目中

不同立地条件对元竹生长的影响 篇7

六安市金安区是安徽省江北地区元竹面积分布比较广的县区之一, 据2004年金安区森林资源二类资源清查, 全区现有元竹林3 568 hm2, 每年生产竹材约1.2万t。但由于不重视科学经营、管理粗放, 产量普遍较低。因此, 有必要对元竹的经营方式和措施进行调查研究, 就不同立地条件对元竹生长的影响, 制定合理的元竹丰产林的培育经营方法, 进一步提升元竹丰产林经营水平, 使元竹这一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效益较好的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增加群众收入。

1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 为丘陵岗地, 在张店镇洪山、太平桥2个村, 选取不同立地条件 (坡位、坡向、土层厚度) 人工栽培的元竹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对象为2004年栽植元竹, 面积156 hm2 (6块) , 栽植穴规格为120 m×60 m×40 cm, 株行距2 m×3 m, 母竹选择为生长健壮、枝叶茂盛、节间匀称、无病虫害、1~2年、胸径2~4 cm的优良母竹, 种植当年5—6月和8—9月期间进行除草, 当年冬季施1次农家肥, 以后每年开展夏、秋两季除草, 冬季施1次农家肥[4], 经营管理方式均相同。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 p H值5.0~6.5, 呈微酸性, 土壤结构疏松, 透气性好;属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225.6 h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1 150 mm, 无霜期220 d。

1.2 研究方法

2012年4月在试验区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 分别在不同坡位、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厚度, 随机设置400 m2标准地27块 (边长为20 m的正方形) , 于4月上旬在每块标准样地中调查竹笋的平均产量, 6月中旬调查平均地径和平均竹林高度[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坡位对元竹笋产量、地径、竹林高度的影响

对上、中、下不同坡位9块标准地的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进行调查测量并计算, 得到不同坡位竹林的竹笋量、地径、竹林高度的平均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坡元竹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及平均竹林高度均最低, 下坡和中坡元竹竹笋产量和上坡相比分别提高了103.4%及37.9%, 下坡和中坡元竹平均地径和上坡相比分别提高了23.1%及7.7%, 下坡和中坡元竹平均高度和上坡相比分别提高了28.3%及20.8%, 通过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对元竹竹笋产量影响明显, 对平均地径和竹林高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2.2 坡向对元竹笋产量、地径、高度的影响

对不同坡向9块标准地的竹笋产量、地径、竹林高度进行调查测量并计算, 得到不同坡向各项指标的平均值 (表2) 。可以看出:不同坡向对元竹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有一定的影响。阴坡元竹的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要高于半阴坡和阳坡, 其中阴坡及半阴坡元竹竹笋产量分别比阳坡提高85.7%和67.9%;平均地径提高37.9%和13.8%;平均竹林高度提高28.1%和12.3%。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对竹笋平均产量影响较大, 对平均地径和竹林平均高度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2.3 土壤厚度对元竹笋产量、地径、竹林高度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土壤厚度对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的影响较大, 中等土层厚度 (30~50 cm) 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明显高于薄土层 (≤30 cm) 和厚土层 (≥50 cm) ;中等土层厚度 (30~50 cm) 竹笋产量与薄土层 (≤30 cm) 和厚土层 (≥50 cm) 相比较, 分别提高了126.1%和10.6%;中等土层厚度元竹林平均地径与薄土层和厚土层相比较, 分别提高了26.9%和13.8%;平均竹林高度中等土层与薄土层和厚土层相比较, 分别提高了25.9%和11.5%。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厚度中薄土层对元竹平均竹笋产量、平均地径、竹林平均高度影响较大, 中等土层和厚土层对元竹平均竹笋产量、平均地径、竹林平均高度影响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研究发现, 不同的坡位、坡向、土壤厚度对元竹平均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有一定的影响。就坡位来讲, 其中下坡竹林3项指标都要高于中坡和上坡, 下坡和中坡差异不大, 下坡和上坡比较差异显著, 分析主要原因是上坡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也就是说元竹造林, 山地下坡最好, 当然元竹造林地不能积水。就坡向而言, 阴坡元竹林生长要明显优于半阴坡和阳坡, 其中阴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是很显著, 阳坡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最低。就土壤厚度而言, 薄土层元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林高度最低, 中等土层和厚土层对元竹平均竹笋产量、平均地径、竹林平均高度差异不显著, 通过比较可知30~50 cm的中等土壤厚度最适宜元竹的生长。通过研究可知, 元竹最适宜生长在山下、阴坡、土壤厚度为30~50 cm的土壤中发展和经营。

参考文献

[1]罗家军.元竹栽培与管理[J].安徽林业, 2008 (4) :46.

[2]赵献玉, 蒋芹.淡竹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技术开发, 2002, 16 (3) :56-57.

[3]胡文婷.元竹笋竹两用林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4) :22.

[4]余傲涛, 张淑琴.山区元竹栽培应用[J].安徽林业, 2002 (2) :24-25.

[5]鲁顺保, 饶玮, 彭九生, 等.立地条件对毛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8 (4) :25-30.

立地条件 篇8

1 造林区概况

造林区位于瓜州县城东侧, 地理坐标东经95°49′31″~95°51′10″, 北纬40°31′11″~40°31′45″, 海拔1 170 m, 为干旱荒漠向疏勒河下游冲击平原过渡地带 (瓜州县重点风沙口治理项目区) 。区域内干旱多风, 降雨稀少, 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蒸发量大, 全年日照总时数3 360 h, 有效积温3 661.5℃, 年均气温8.8 ℃;年均降水量45.7 mm, 年蒸发量3 140.6mm, 年相对湿度39%~41%, 无霜期138~146 d,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貌以砾质戈壁为主, 砾质地表裸露, 土层厚度0~50 cm, 石砾含量40%。区内植被稀少, 天然植被以白刺、骆驼刺、碱蓬、红柳等灌木为主零星分布。

造林时间为2012—2015 年, 造林点主要集中在瓜州县城东疏勒河河道南北两岸, 造林区按造林时间先后顺序共分为4 处造林地, 面积共计253.3 hm2。

2 造林工程技术

2.1 造林设计

选用二至四年生胡杨一级苗, 苗木栽植密度按株行距2 m×6 m和4 m×4 m 2 种模式设计。整地时采用穴状整地, 按造林设计密度用机械挖穴, 苗木栽植穴规格为200 cm×200cm×200 cm, 苗木栽植时按东西行向进行栽植。 造林区根据地形地貌, 架设灌水管网, 采用小管直流和管灌的方式进行灌溉[1]。

2.2 客土造林技术

在城东风沙口造林区域, 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 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 采用穴状整地, 客土造林技术。树穴内回填客土时全部回填含盐量小于2‰、p H值≤8.5 的耕作土, 不宜用客土和原有碱土混合回填。客土回填后对其全部灌水。整个挖穴、客土、灌水等造林整地工作要在造林前2~3 个月完成, 做到“地等苗”。

2.3 穴底铺垫隔盐碱层

隔盐碱层由粒径1 mm以下的河沙和秸秆碎屑2 种材料组成。造林前, 在已开挖好的树穴内先铺垫10 cm的秸秆碎屑, 然后铺垫40 cm河沙 (图1) 。在铺垫隔盐碱层时要将其撒匀摊平, 再在其上方回填耕作土, 灌水后待水完全下渗至土壤湿度在60%左右时即可植苗。隔盐碱层的铺垫是为了使盐碱滞留在土隔界面和深层土壤中, 进而影响盐碱地土壤盐碱运动规律以及盐碱地的冲洗和改良, 也对植物成活和生长带来积极影响[2,3]。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应用

2.4.1 ABT生根粉处理。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 用ABT 3 号 (醇溶性) 配制溶液进行浸根处理。在造林前, 将苗木根系浸泡在配制好的0.002 5%~0.005 0% ABT 3 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0.5~2.0 h后栽植。

2.4.2 抗旱保水剂处理。将保水剂与细土按1~2∶100 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后, 直接施入栽植穴内, 施用后一次性浇足水, 让保水剂充分吸足水分。

2.5 推广应用小管直流节水技术

造林区全部采取支流小管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具体是在南北两岸各架设1 条 φ160 mm的主管道, 埋深1.5 m;每100 m架设 φ120 mm、高1.5 m直达地面的立管;每2 行树之间架1 条 φ65 mm的支管, 埋深40 cm, 与立管相连;在支管上连接直流滴灌, 在每株树穴1 条, 长1.5 m。另外, 整个节水灌溉系统配套修建检查井, 安装控制阀及其他配套部件。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造林成活率高, 为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功探索了适用技术

在造林中初次应用客土栽植、铺垫盐碱隔离层、抗旱保水剂、节水管网等新技术和新材料, 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结果表明, 造林中推广应用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适宜在其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3.2 节水效果好, 为干旱地区节水造林做出了样板

造林区主要推广采用小管直流和管灌灌水模式, 从近4年的灌水情况看 (表1) , 小管直流灌水量为1 249.5 m3/hm2, 比沟灌节水62.9%, 省能、节电45.8%, 省工80%;管灌灌水量为1 890.0 m3/hm2, 比沟灌节水43.8 %, 省能、节电27.3%, 省工60%。沟灌过程中, 由于沙地保水性差, 水资源利用率低, 大部分水以无效水的形式被消耗浪费。小管直流、管灌、沟灌3种灌水模式中, 相比之下小管直流不仅节水率更高, 而且更加省电节能、省工, 降低了造林地抚育管护的劳动成本。

3.3 造林质量高, 造林区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造林区通过集中配套客土栽植、铺垫盐碱隔离层、使用抗旱保水剂、架设节水管网等工程技术措施, 胡杨幼林苗木成活率高, 长势旺, 生长快, 平均以0.4~0.5 m (树高) 、1.0~1.5cm (地径) 、40~60 cm (冠幅) 的年生长量快速生长 (表2) 。造林第3年基本形成了防护林体系, 生态防护效益开始显现。目前, 造林区全年大风日数减少17 d, 平均风速降低10%~20%, 植被覆盖度增加40%以上, 蒸发量减少4.9 mm。

4 讨论

(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是干旱地区造林遵循的基本原则。瓜州县城东风沙口在开展大面积工程造林坚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的原则, 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胡杨进行造林, 不仅使苗木成活率大幅提高, 而且苗木在后期成林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宜性, 能够短期内快速成林, 发挥其生态效益。

(2) 在干旱沙区, 盐碱化程度较重的区域开展工程造林, 植苗前树穴内铺垫隔盐碱层, 该项技术简单, 可操作性强, 效果较为明显, 成本较低, 建议在盐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

(3) 干旱地区水资源拥有量严重匮乏, 传统的沟灌和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且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 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避免传统营造生态林模式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状况,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有效节约水资源, 而且及时足量为造林地提供必要的水分, 提高造林成活率[4,5]。

(4) 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结构的前提下, 科学采用工程措施进行人工造林, 不仅使原有植被自我恢复能力不受损害, 避免大规模机械施工对区域内的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 表层土壤裸露, 造成局部扬尘影响环境, 而且还能营建新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摘要:通过筛选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胡杨在瓜州县城东风沙口开展绿化造林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 成功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模式, 对当地风沙口治理乃至周边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胡杨,造林技术,效果分析,困难立地

参考文献

[1]张士权.半干旱风沙区典型立地类型造林模式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 2009 (3) :33-36.

[2]殷小琳, 丁国栋, 高媛媛, 等.隔盐层对滨海盐碱地造林效果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3) :184-189.

[3]罗家雄.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5.

[4]赵同强, 张翠兰.胡杨育苗和造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 2012 (7) :20-21.

立地条件 篇9

以 上种种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有待治理、改造、复垦,开发和利用,是关系到今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改良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是本项研究的关键。我们通过多年探讨和预备性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栽植沙棘将是一个可行的措施。随着沙棘林的壮大,将收到良好的生态效 应。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等,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小灌木或小乔木[1],适应性强、易成活、生长快,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于一身的神奇树种,我国现有沙棘面积260万hm2,占世界沙棘面积的90%[2],是我国北方水土保持、沙地和盐碱地改良,荒山荒坡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要造林树种。3年来(1998~2000年),本项研究在盐碱地、草场围栏、废弃地上种植沙棘,对其栽植效果进行研究比较。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喇嘛甸新华村碱地(盐碱化较重的退化草场上pH9.18)、安达市青肯泡乡巩固村废弃地(修高速公路挖土后遗弃的大土坑内,坑深1.5m以上)、明水县通达镇前进村草场(更新草原边缘一周),此三处试验地均为风沙、干旱、盐碱化较重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差异显著,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热少雨,秋早霜冻。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444mm,年蒸发量1626.8mm。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用优良沙棘品种“绥棘一号”、品系HS-1的实生苗、无性苗及中国沙棘实生苗。

2.2 试验方法

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栽植沙棘,对沙棘成活率、保存率进行调查(成活率于定植一个月后调查、保存率于翌年4月下旬调查)进行调查;沙棘生长情况于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调查,每种立地条件下分别调查25株,取其平均值,调查内容包括株高、冠幅、新梢生长量(当年生新梢平均长度)、茎粗、根蘖率(调查株数萌生根蘖的百分率)、根生长量(包括根瘤、根鲜重、干重、根数)等;造林前后沙棘林地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定点定位调查分析,方法是栽植沙棘前和栽植沙棘2年后在试验区(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人工园地)的土壤上,沿“S”路线采点,取20cm土层的土样送黑龙江省农科院综合化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定量分析沙棘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植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理化指标

栽植沙棘前试验区(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土壤理化指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地土壤主要为重碳酸盐类的碱土。

3.2 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成活情况

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3年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采用常规栽植法,沙棘成活情况见表2。

从连续3年栽植沙棘的成活情况可以看出沙棘在不同立地(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栽植均能够成活,且成活率较高在74%~87%。说明沙棘在pH值8.77~9.18间均可栽植成活。

3.3 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生长发育情况

1999年、2000年对沙棘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3。

通 过对栽植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人工园地上的沙棘植株株高、冠幅、新梢生长量、茎粗增幅数据进行分析(表4):从株高增幅上看,盐碱地最高为13cm,废弃地次之为9.2cm,人工园地增幅为5.8cm,草场围栏增幅最小为1.3cm;从冠展增幅上看,人工园地最高50.2cm×41.1cm,废弃地次之40.2cm×49.2cm,盐碱地增幅最小为5.5cm×7.1cm;从新梢生长量增幅上看,废弃地增幅最大为10.8cm,依次为草场围栏6.9cm、盐碱地5.36cm、人工园林1.3cm;从茎粗增幅上看4种立地条件下沙棘茎粗增幅差异不大。总体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栽植2年后从株高、冠幅、新梢生长量、茎粗增幅情况看,沙棘在废弃地上的生长状况相对最好,其原因:一是土壤盐份浓度低,许多非营养离子随蒸腾作用而流入沙棘体内的数量少,使其根部细胞组织受危害轻,故其对沙棘发育影响不大;二是沙棘发达的肉质根系吸收能力极强,在瘠薄地也能摄取足够养份满足生长发 育。

从表3看,沙棘在废弃地上根的生长量明显优于其它立地条件地块,也说明沙棘确有在恶劣条件生存的能力。

同时沙棘栽植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上都会产生根瘤,根瘤产生量占根部总重量的1.9%~17.3%。至于根瘤产生最有利的环境因子是哪些?哪几个因子起主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沙棘根系含水量高,在4种对比中,分别占根重量的58%、69.9%、69.98%、62.3%。说明沙棘根系吸水量大、保水能力特别强,故沙棘能在干旱地区甚至在较缺水的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沙棘根系不但吸水能力强,主侧根尤为发达,2年生沙棘苗的主侧根(3级以上)数量就达27~34条,其根系顺地表扩展十分迅速,并能在串根过程中萌发大量根蘖,形成繁茂群丛覆盖地面,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3.4 沙棘改良盐碱土的效应分析

栽植沙棘前和栽植沙棘2年后对试验区(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人工园地)定点定位进行土壤理化指标化验分析。结果见表5。

从沙棘林栽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化验分析结果看(表5),栽植2年后土壤PH值有所下降,pH值下降幅度在0.1~0.23间,有机质增加幅度在0.01%~0.15%(绝对值),全盐量降低0.01%~0.02%(绝对值)左右,速效成份也增加了一些。经方差分析,虽然栽植前后土壤肥力变化不显著,但林下土壤各单项肥力指标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可能是沙棘树龄小(两年生),沙棘的固氮改土能力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主要是水分、容重变化,以及沙棘盖度、总覆盖率等方面调查分析见表6。

由表6中可以看出,在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栽植沙棘后,土壤的物理性质都得到了改善(这3种立地条件之间的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果无差异):容重变轻、含水量加大,这主要是由于沙棘根系的生长活动促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变好,使土壤容重降低,而水份含量的增加,则是沙棘郁闭覆盖地面、减少水分蒸发、蓄养水源的结果。可见,栽植沙棘可以改善生态效应。这种生态效应的改善作用在沙棘草场围栏中更加明显,如在明水碱化严重草原(pH值8.77)停牧期草场,栽植5m宽沙棘(株行距为1m×1m),第2年就从根部萌生出沙棘幼株,快速起到围栏作用,而且随着沙棘带生长,防扩效益将与日俱增。

4 结论与讨论

4.1 通过本试验可得出沙棘在pH值8.77~9.18之间的盐碱地栽植可以成活,沙棘在草场退化地栽植围栏成效快,围护效果显著;沙棘在废弃地上栽植能成活且生长发育正常,株高达76.4cm、冠幅达79.2cm×76.2cm。这充分证明了沙棘是一种生态幅度宽,抗逆性强的树种。

4.2 沙棘栽植2年后土壤pH降低0.1~0.23左右,全盐量降低0.01%~0.02%(绝对值),有机质增加0.01%~0.15%(绝对值);容重变轻、含水量加大,证明沙棘对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等生态恶劣地的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对生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由于栽植年限短(两年),对土壤的改良和对生态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4.3 对沙棘耐盐碱的上限值、沙棘根瘤形成制约因子、沙棘草场围栏的生态效果及随着沙棘树龄的增长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情况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振山,史文彬.沙棘[J].生物学通报,1995,30(6):48.

立地条件 篇10

1 不同立地条件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

1.1 土壤

火炬松适应多种土壤, 但以普通黄棕壤上的林分生长为最好, 黏重黄棕壤次之, 石灰土和花岗岩上发育的黄棕壤生长较差;千枚岩、砂岩和石英岩形成的黄棕壤为最好, 土壤的厚度和疏松程度对火炬松的生长影响显著。据调查, 平桥区天目山林场七岭沟林区六年生火炬松, 在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比在土层较薄、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生长树高及胸径增大10%~15%, 火炬松在水肥条件好的土壤上, 可以充分发挥速生特性。平桥区震雷山管理局黑马石村林场六年生火炬松,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不同的土层厚度, 高生长和径生长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土层厚40cm, 平均高3.37m, 平均胸径5.33cm;土层厚88cm, 平均高4.46m, 平均胸径7.29cm (见表1) 。由此可见, 土层的深浅、水肥条件、土壤质地等对幼树的生长有明显影响。

1.2 坡形

林地坡形不同, 致使土壤水分、养分、深度、肥力不同, 从而形成局部山地条件, 直接影响火炬松幼树的生长。据对天目山林场火炬松基地的调查, 由于地形的起伏, 母岩和成土母质各有不同, 土层也深厚不一, 山坡的凹处冲积了深厚土壤。在凹形山坡处, 生长3年的火炬松表现出长势强、树势旺和速生等特点;而生长在凸形山地上的火炬松由于岩石裸露、土层浅薄、水分不足、养分缺乏, 其树高仅为凹形山地生长的火炬松平均高的68.9%、地径的80.0%、冠幅的73.2% (见表2) 。由此可见, 在同一块造林地, 随地形凸凹山地的变化, 形成了火炬松生长之间的差异, 导致树木和林相呈块状或带状参差不齐。

1.3 坡位

坡位对火炬松的生长影响较大, 因为坡位影响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厚度、水分、养分。对平桥区天目山林场火炬松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山坡上部和山坡中、下部火炬松相比较, 随坡位的逐渐升高, 火炬松生长势逐渐减弱, 差异明显 (见表3) 。

1.4 坡向

火炬松生长在不同坡向的山坡上, 其高、径、材积的生长都有很大差异 (见表4) 。在天目山林场七岭沟林区北坡, 山高坡陡, 虽土层深厚, 土壤水分、养分充足, 但日照时数短, 光合作用制造的物质能量少, 因此火炬松生长量相对减少;相反, 南坡、西坡等阳坡, 日照时数比阴坡 (北坡) 长, 虽土壤质地、厚度、肥力、水分不及北坡的条件, 但光照充足, 光合作用时间长, 制造的有机物质多;同时火炬松又是强阳性树种, 且具有耐干旱瘠薄土壤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致使阳坡栽培的火炬松明显地比阴坡 (北、西北) 栽培的火炬松生

长快、树势旺。

1.5 海拔

在一般情况下, 豫南引种火炬松的栽培区都在海拔500m以下, 在500m以上的中低山栽植, 随着垂直高度上升, 导致气温降低, 温差增大, 风力增强, 土壤肥力递减, 生长量呈显著下降, 而且产生严重的冻梢、雪压现象 (见表5) 。

2 不同立地类型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 丘陵区阳坡下坡凹形, 八年生火炬松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最高, 丘陵区阴坡上坡凸形次之, 山区阴坡凸形中坡最低。由此可见, 火炬松栽植在浅山丘陵凹形地区的阳坡、下坡, 生长比较迅速, 林分的平均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高于其他立地类型。

3 综合评价

豫南地区栽植火炬松时, 在土层深厚、砾石含量较低、水肥条件好的黄棕壤, 凹形山地的山坡中、下部, 南坡、西坡

等阳坡, 海拔500m以下地区生长良好, 可以获得较好的林

木收益。

摘要:在豫南地区调查不同立地条件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土层深厚、砾砂含量较低、水肥充足的黄棕壤, 凹形山地山坡的中、下部, 南坡、西坡等阳坡, 海拔500m以上生长良好, 可促进火炬松速生丰产。

关键词:火炬松,立地条件,生长影响,豫南地区

参考文献

[1]高建华.闽北不同海拔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5 (4) :17-20.

上一篇:防爆无轨胶轮车下一篇: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