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条件

2024-06-05

潮湿条件(精选四篇)

潮湿条件 篇1

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关注 (Behling 1996) , 本文将对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实现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SusDev) 。以欧洲各国为例, 我们可以注意到各国都非常重视能效问题。

二、能量与建筑物

在香港, 建筑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Hui 2000) 。我们可以从建筑物的设计着手, 来降低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以达到限制能量消耗的目的。 (Bansal 2001;Hensen and Nakahara2001;Hui 2001;West 2001) 。

建筑物对能量的消耗占整个香港能耗的52%, 其中办公和商业楼宇就占到23%的比例 (emsd2003) 。在可以降低能耗的几种途径中, 有一种技术便是通过提高建筑环境内的能效来降低能耗 (Baker 2002;欧洲委员会1992;Goulding et al.1992;Krishan 2001;Lee et al.1998) 。为实现对测量方法的综合分析, 必须考虑建筑物的物化能以及总体能耗。降低建筑物服役周期中的整体能耗是实现其可持续性的重要步骤之一。就这个方面来讲, 建筑物的运行能耗是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Amato et al.2004) , 所以, 降低建筑物服役周期中的运行能耗是实现建筑物节能的当务之急。

三、建筑与气候

一些针对中性和寒冷气候的新概念主要是在一些欧洲国家进行测试的, 另外, 一些试验性的设计已经考虑了户外条件, 并力争创造出可以对气候进行响应的建筑 (Givoni 1992;Szololay 1980b;Wigginton 1996) 。因此, 针对高端市场, 特别是高档办公楼的先进的幕墙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Wigginton 2002) , 此类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的功能融入到了幕墙系统中, 并具有减少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需求以及降低初期投资成本的优势。

然而, 针对炎热潮湿气候下的双层幕墙系统的研究工作则少之又少 (Hasse and Amato 2005;Rajapaksha et al.2003) 。由于建筑类别和气候与众不同, 在香港, 此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Lam 1995;Lam 1999;Li和Lam 2000) 。香港市区环境的特点是高层建筑物 (一般不低于40层) 密集 (Close1996) 。本文将针对这一特殊的建筑环境指出双层幕墙系统的解决方案, 并考虑对气候的响应问题。

1.香港的气候

香港的每日及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分布与处于温和气候中的欧洲国家截然不同 (Lam and Li 1996;Li and Lam2000;Li et al.2004) , 因此, 关于双层幕墙系统的新的应用趋势是将气候因素考虑在内, 并寻求通过双层幕墙系统降低炎热、潮湿气候中的建筑物的能耗的途径。

2.香港的办公楼

Lam对香港办公楼的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 且Lam et al.确定了办公楼中不同能耗单元所造成的影响 (Lam et al.1997) 。Lam和Li对需要制冷的办公楼的采光以及太阳热进行的分析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资料 (Lam和Li 1999) 。他们对香港建筑物能耗的分析给出了制冷能耗的峰值 (见图3) 。从中可以看出, 建筑外围护的设计占最大冷却负载的36%, 另外, 由于采光设计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冷却负载, 所以建筑物照明产生的冷却荷载也应考虑在内, 也就是说, 超过55%的最大冷却荷载受建筑物外围护设计的影响。

这表明幕墙系统的设计是建筑物节能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材料、制造以及热能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开始涉及新建筑物的施工、现有建筑物的翻新或翻修以及建筑物的有效运行等领域 (Compagnoc2002) 。在建筑师们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建筑幕墙的设计已经开始涉及节能响应措施 (Karsai 1997;Szokolay 1980a;Watson 1993) , 因此, 幕墙的节能已经不仅局限于具化能, 而是将运行能耗也包含在内 (Amato 1996) 。

四、双层幕墙 (DSF) 技术

双层幕墙 (DSF) 是一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先进的幕墙系统, 其通风换气层可以有效的降低门窗系统的热传导作用。但这种新概念、新技术十分复杂, 且需要严密、谨慎的规划。由于对流作用产生的热传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取决于通风换气层中的温度分布、气流速度以及压力场。因为 (通风换气层中) 同时存在的多种热、光以及流体的互相作用使温度和气流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所以对双层幕墙系统的性能进行描述并不容易 (Chen and Van Der Kooi 2002;Qingyan and Weiran1998;Xu and Chen 2001a;Xu and Chen 2001b;Zhang and Chen 2000) 。上述作用受双层幕墙系统部件和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形状、热物理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空气动力学性能等的影响 (Hensen2002) , 而这些性能又会受到办公室内部以及相邻环景的温度、风速、风向、对太阳能的传递和吸收以及光线的入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Manz 2003;Reichrath and Davies 2002;Zhai and (Yan) Chen) 。

1. 双层幕墙 (DSF) 的分类

在双层系统首次在建筑外围护中使用后, 不同类型的双层幕墙层出不穷 (Wigginton 2001) 。在这种情况下, 对双层幕墙进行统一分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Parkin 2004) 。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图4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分类。

2. 气流原理

当我们考虑不同气流原理时, 需注意所有主流的双层幕墙系统均可与不同的通风类型以及气流原理相结合。图5显示了可以应用于双层幕墙系统的气流原理。最近, 双层幕墙系统的发展已经可以使其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气候条件下气流的变化, 并利用混合通风原理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对气候的变化做出响应 (Heiselberg 2002) 。

3. 双层幕墙系统的优点

双层幕墙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 它可以明显改善建筑物在热工、视觉及听觉方面的舒适度 (Oesterle 2001)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 通风换气层有助于建筑物的保温, 这样就可以减少供暖能源的消耗, 这种优势在寒冷的冬季会更加明显 (Balocco 2002;Park 2003) 。另外, 通风换气层中的上升气流可以减少太阳能得热量, 并形成对HVAC (供暖、通风和空调) 系统的补充。同时, 双层幕墙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小上述系统 (HV AC系统) 的体积和功率, 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Allocca et al.2003;Andersen 2003;Gratia and De Herde2004a;Gratia and De Herde 2004b;Hensen 2002;Hensen 1993;Salelens et al.2003;Stec and Paassen 2001;Stec and Paassen 2004) 。

双层幕墙系统还为先进的遮阳设备的应用提供了空间。将遮阳系统置于双层幕墙系统的通风换气层可以降低建筑物的得热量 (von Grabe 2002) , 另外, 经过过滤后的自然光进入建筑物后可以降低人工照明的热负荷, 进而降低空调系统的负担 (Garcia-Hansen et al.2002;Grimme 1999) 。

通风换气层的集中得热将大大提高临窗区域的热舒适度。另外, 由于一部分的冷却通风受到气流的影响而被导向窗口,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改善气流速率和通风效率 (Haase and Amato2005c) 。

此外, 应加强对自然光的利用 (Bodart 2002;Lam and Li 1998;Lam and Li 1999) , 这不仅是因为自然光的合理应用具有更加广阔的节能潜力, 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对营造健康环境的重大影响 (Li and Lam 2001) 。

最后, 双层幕墙系统中的通风换气层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建筑物的影响 (Oesterle 2001) 。

4. 香港办公楼的双层幕墙

现在, 各式各样的双层幕墙系统已经应用于香港的办公楼中, 对香港现有建筑物的调查表明, 香港最近有6个工程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 (Haase and Amato 2006) , 其中, 3个工程为外循环 (EAC) 系统, 其它的3个为内循环 (IAC) 系统 (见表1) , 且无1例漏水现象出现。

5. 双层幕墙气流及控制策略

双层幕墙的控制策略包括下述两种:第一对遮阳系统进行控制;第二对气流方向进行控制 (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 。这两种控制策略均包含气候传感器。在第一种情况中, 传感器是用于测量幕墙太阳能辐射量, 并对遮阳系统进行适当调整;而第二种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 在温带气候条件下, 自然通风是主要的降温手段, 且内侧幕墙上装有可开启的窗扇, 这就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舒适度对气流进行控制 (Saelent et al 2003) 。

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虽然全年都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来提高热舒适度, 但是这种方式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收效甚微 (见图7) 。在香港, 在最热的几个月份 (六、七和八月) 中, 利用自然通风提高热舒适度的效率仅为10% (Haase and Amato 2005a) 。

香港现有的双层幕墙建筑中, 即有内循环幕墙也有外循环幕墙 (EAC或IAC) , 但其均可通过可反向开启的开启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实现排风功能。这种开启扇必须通过敏感的调节器来控制排风。上述功能与优化的遮阳设备相配合可以减少太阳能得热量, 进而降低建筑物的最大冷却负载。

为得出幕墙的Cp值, 我们对香港高密度的高层建筑情况进行了模拟, 并指定将35%的PAD用于120m的建筑, 同时假设建筑物的地基为35m×35m。Cp值可被用于TRNFLOW中, 并作为两种不同假设的输入值。第一种假设应用了表2中给出的理想Cp值, 而第二种应用的则是以18m为参考高度计算出来的Cp值。

(1) 建模

在此项研究中, 我们选择了对热工和气流进行复合模拟。根据对表1中描述的现有幕墙系统的分析, 我们使用了三种模型:第一种模型是用来做比较的基础案例;第二种模型是采用自然通风的外循环幕墙, 其通风换气层的深度为600mm;第三种模型是采用机械通风的内循环幕墙, 其通风换气层的深度为240mm。

(2) 作为比较基准的幕墙

模拟房间的宽度为6.6m, 深度为8m。幕墙朝南, 并假设其使用功能为写字间 (工作时间为早8点~晚8点) 。模型由单层玻璃幕墙 (CW) 系统构成, 窗墙比为44%。为观察不同玻璃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第一个幕墙模型使用带有内遮阳设备的透明玻璃 (CW1) ;第二个幕墙模型的使用反射玻璃, 且没有安装任何遮阳设备 (CW2) ;第三个幕墙模型使用防阳光玻璃, 且没有安装任何遮阳设备 (CW3) , 表3总结了各种玻璃的物理性能。

(3) 外循环系统

设计方案包括一个层间的双层幕墙, 其通风换气层的深度为600mm, 且双层均选用单层透明玻璃 (6mm) 。幕墙的底部和顶部均有设有向外开启的开启扇, 以形成自然通风通道。通风换气层内设有用于控制遮阳的软百叶帘 (DSF1) 。安装1个调节器, 其用于指示通风换气层中的空气热含量超过外界空气热含量的具体时间 (DSF2) , 此时, 该调节器将控制排风, 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4) 内循环系统

在内层幕墙上设开启窗, 并形成双层幕墙系统 (见图6) , 双层均选用单层透明玻璃 (6mm) 。为满足结构要求, 并使起到遮阳的作用的软百叶帘的叶片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动开启和关闭, 竖框的间距应为240mm。同时, 竖框还应满足内层玻璃的要求。在幕墙底部设有向室内侧开启的开启扇, 并在窗扇顶部设有通风口, 这样可以使空气通过排气窗由室内返回至MVAC系统 (AFW1) 。双层系统中的通风换气层与室内侧和空气调节单元连接, 这样可以使废气 (不新鲜的空气) 通过空气层并循环回空气调节单元。此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窗扇周围空间的局部热环境。

五、结论

进行模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双层幕墙系统在降低制冷能耗方面的表现, 由于香港的气候特点是冬季相对温暖且持续时间非常短, 加之较高的建筑物内部得热量, 所以本文忽略了对建筑物供暖能耗的研究。

图7显示了在降低制冷能耗方面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于普通的幕墙系统, 外循环幕墙系统 (DSF2) 在降低制冷能耗方面效果显著 (达到17%) , 另外, 在最炎热的几个月份中, 该系统将最大冷却负载降低了25%。

此外, 建筑物周围的各种气流对模拟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上述研究证明我们可以实现双层幕墙系统的节能设计, 并通过设计通风窗减少热传递, 进而降低建筑外围护的冷却负载。通过建筑外围护进行的热传递可以分为三类, 即辐射、传导和对流。虽然通过遮阳设备可以降低辐射, 但是这样就限制了对自然光的最大化利用。

由于透过双层幕墙系统的气流取决于幕墙的cp值, 因此对于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建筑物的cp值的研究已经启动, 但这并不会影响双层幕墙系统模型的性能表现。

可以通过使用节能办公设备进一步降低建筑物的冷却负载 (Burnett and Deng 1994) ,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实现零冷却负载的办公楼 (Haase and Amato 2005b) 。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被放在改善建筑物的热舒适度以及视觉舒适度上, 初步的研究已经显示内循环幕墙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热舒适度。

“太阳能烟囱”将被用于通风窗系统中, 以便使气流以更加节能、自然的方式排出 (Chen et al2003) 。“太阳能烟囱”可以用于通风窗的通风, 并有助于降低风力对建筑外围护开启部分的冲击 (Haase et al.2004a;Haase et al.2004b;Lieb1997;Pang et al.2004) 。

有了上述优化的系统, 环境因素对处于炎热潮湿气候下的建筑物的影响将被大大降低。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证明:即使增加一层幕墙结构可能使材料成本有所增加, 但其在节能以及降低环境因素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 (Amato et al.2004) 。因此, 我们认为这种优化的系统是值得尝试并推而广之的。

摘要:本文针对操作设备的节能对不同类型通风幕墙的设计进行了评估, 同时, 评估还将涉及与MVAC系统连接的通风窗。本文所进行之评估是在动态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之上进行, 这种计算机模拟有助于对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幕墙设计进行论证。论证结果显示, 为使上述设计更有效率, 必须将其与适当的控制系统相结合。在“热函差”理论基础上开发的气候传感器在利用炎热、潮湿气候的优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潮湿条件 篇2

1 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分析

1.1 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正常干燥样品、水润湿后样本以及烘干后样本破碎率的对比检验方式获取压裂支撑剂在水润湿变动因素状态下相应的破碎率变化情况。

1.2 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方法分析

具体实验方法基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有关压裂支撑剂破碎率的检验样本需要分三种类型进行处理:

(1) 第一类型——正常干燥样品:实验作业人员首先需要针对压裂支撑剂实验样品在正常状态下的破碎率进行检测分析;

(2) 第二类型——水润湿样品:实验作业人员需要针对压裂支撑剂实验样品进行充分润湿 (润湿水源为自来水水体) , 在确保润湿充分的情况下对多余水分进行有效过滤 (过滤标准以样本不滴水为准) , 在此基础之上将压裂支撑剂样本置于破碎实验筒装置当中进行水润湿状态下的破碎实验;

(3) 第三类型——烘干后样品, 实验作业人员需要针对压裂支撑剂同样进行充分润湿处理, 在以同样的界定标准进行多余水分过滤处理的基础之上将实验样品放置烘干箱装置当中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处理基本条件为:烘干时间4h;烘干温度105℃) , 在此基础之上将压裂支撑剂样本置于破碎实验筒装置当中进行烘干状态下的破碎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当中充分润湿时间应当分6h、12h以及24h三个等级进行控制, 针对相应的破碎率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

1.3 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的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压裂支撑剂破碎率比值最高的为水润湿且润湿时间控制在24h状态下的数据。与之相对应的是, 压力支撑破碎率比值最低的为正常干燥样品 (6h、12h、24h) 状态下均维持恒定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数据示意表如下表所示 (见表1) 。

1.4 水润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变化规律分析

通过对表1中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压裂支撑剂在水湿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破碎率比值最高, 破碎率较正常状态下的压裂支撑剂样本提高有200%以上。在针对水润湿状态下的压裂支撑剂进行烘干处理之后, 与之相对应的破碎率情况得到了明显降低, 但仍无法完全与正常状态下的破碎率情况相一致。

2 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分析

2.1 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正常干燥样品、水润湿后样本以及烘干后样本破碎率的对比检验方式获取压裂支撑剂在潮湿变动因素状态下相应的破碎率变化情况。

2.2 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方法分析

具体实验方法基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有关压裂支撑剂破碎率的检验样本需要分三种类型进行处理:

(1) 第一类型——正常干燥样品:实验作业人员首先需要针对压裂支撑剂实验样品在正常状态下的破碎率进行检测分析;

(2) 第二类型——潮湿样品:实验作业人员需要将压裂支撑剂实验样品放置在充分潮湿的环境当中 (潮湿时间控制为24h) , 在此基础之上将压裂支撑剂样本置于破碎实验筒装置当中进行潮湿状态下的破碎实验;

(3) 第三类型——烘干后样品, 实验作业人员需要针对压裂支撑剂同样进行潮湿防止处理, 而后需要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处理基本条件为:烘干时间4h;烘干温度105℃) , 在此基础之上将压裂支撑剂样本置于破碎实验筒装置当中进行烘干状态下的破碎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当中的潮湿环境湿度指标应当分30%、60%以及85%三个等级进行控制, 针对相应的破碎率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

2.3 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的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压裂支撑剂破碎率比值最高的为潮湿样品且潮湿环境湿度控制在85%状态下的数据。与之相对应的是, 压力支撑破碎率比值最低的为正常干燥样品 (30%、60%、85%) 状态下均维持恒定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实验数据示意表如下表所示 (见表2) 。

2.4 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变化规律分析

通过对表2中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压裂支撑剂在潮湿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破碎率比值最高, 破碎率较正常状态下的压裂支撑剂样本提高有1%左右。在针对潮湿状态下的压裂支撑剂进行烘干处理之后, 与之相对应的破碎率情况得到了明显降低, 但仍无法完全与正常状态下的破碎率情况相一致。

3 结束语

针对不同条件状态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关键在于:为后期压力施工设计作业中针对裂缝导流能力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参照、实现实际施工中对于压裂支撑剂的科学选取以及提高压裂支撑剂质量检验作业精度与检验数据的稳定性, 其重要意义是不容小觑的。总而言之, 本文针对有关水润湿及潮湿条件下压裂支撑剂破碎率的变化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天魁, 张士诚, 王雷等.疏松砂岩地层压裂充填支撑剂粒径优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01

[2]王宗智, 杨忠平, 孙军等.支撑剂异常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06

如何降低鸡舍潮湿程度 篇3

1) 合理选择场址, 加强适宜的通风换气。要选择地势高、干燥、利于排水防涝、环境安静、利于通风的地方建鸡舍;建舍宜坐北朝南, 有利于保温防潮。冬季气温低, 应控制通风量, 一般气温低于15℃, 鸡体周围风速不应超过0.1~0.2 m/s, 并注意防贼风;应在适宜通风量的前提下, 解决通风换气与保温两者之间的矛盾。

2) 应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密度过大, 鸡群拥挤不堪, 不利于防潮, 地面平养鸡群尤其应注意饲养密度适宜。

3) 杜绝饮水器具漏水、清除鸡舍地面积水。发现饮水器具漏水, 应根据情况做封闭处理或更换;及时清除擦干鸡舍地面漏水或晒水, 清除形成水气的不利因素。

潮湿天气绝缘试验分析 篇4

在潮湿天气进行设备绝缘试验时,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则测出的数据就会失真。

1 原因及应对措施

潮湿天气绝缘试验数据失真由以下因素导致。

(1)试验品因素:尖端放电,试验品表面有水,自身结构缺陷。

(2)环境因素:电场分布问题,试验品周围有杂物。

(3)测试因素:测试设备受潮,测试设备不先进。

(4)试验人员因素:缺乏相关经验,测试人员能力有限。

但主要原因为试品表面积水分、尖端放电、测试设备受潮、试品周围环境影响。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测试设备自身受潮。检查测试设备的外观并擦拭;用电吹风吹干测试设备;可靠接地;拭净测试线表面。

(2)尖端放电。调整试验回路中各带电点的对地距离;减少高压引线与大气的直接接触面积;与试品连接处用绝缘罩罩住,使之与四周隔离;分别将非加压端的各相线头用绝缘物罩住。

(3)试品周围环境影响。清理试品附近杂物;尽量拆离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并视情况用绝缘隔板加以遮蔽。

(4)试品表面有水分。擦拭洁净试品表面;悬空测试线;试品上加屏蔽环;必要时用热风吹干或用防水膜绝缘材料涂于瓷套表面。

2 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2.1 摇测绝缘电阻

潮湿天气下摇测绝缘电阻,除了兆欧表的相线要悬空,兆欧表相线与地线间的绝缘表面及被试品表面应擦干净外,还应在被试品上加屏蔽环,且屏蔽环不能远离相线端面。

2.2 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

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过程应采取如下措施。

(1)潮湿天气时,应保证瓷套管的洁净,可用电吹风吹干瓷套表面。

(2)由于试验电压较高,屏蔽环的装设不能简单地用裸线加以绑扎,必须使其与绝缘表层紧密接触,因此可用质地柔软的多股细软铜线紧绕数匝,还可在底层敷设(缠)锡箔等金属导电纸、布或涂一薄层凡士林或导电膏。

(3)要减少大气放电等造成的杂散电流的影响,应尽量减少试验回路中的尖端,加大带电线路与地之间的距离,减少高压导线与大气直接接触的面积,可用外包截面较大的导线作为高压引线,且尽量缩短。

(4)对于多尖端的被试品,应将非加压端的各相线头分别用绝缘物罩住,现场可用合格的绝缘手套罩住各裸露线头。

(5)若试品周围间隔狭窄,不能保证足够的对地距离,则可用干净的绝缘板(一般用环氧树脂纤维板,厚度5mm以上)将四周接地间隔遮住。

(6)试验加压前,应对试品进行充分放电,尽量拆离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并视情况用绝缘隔板加以遮蔽。

2.3 测量介质损耗

当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绝缘表面存在的低电阻导电支路对tanδ测量形成空间干扰。通常,正接法时有偏小的测量误差,反接法时有偏大的测量误差,而加装屏蔽环又会改变测量时的电场分布。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用电吹风吹干瓷套管表面或待阳光充分暴晒后进行测量;由试品附近的木梯、构架、引线等引起的杂散损耗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套管电容越小,其影响也越大),应予搬除;必须清除试品周围外界电场、磁场对介质的影响,选用带有抗干扰功能的介损测试仪测量。

2.4 交流耐压试验

调整试验回路中各带电点的对地距离以免闪络,减少尖端放电,耐压设备套管及试品表面也应擦拭干净。

3 实施效果数据检测

大气湿度较大时对变压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通过相应套管表面擦拭、套管上加屏蔽环、摇表火线悬空、摇表火线绝缘表面擦拭,试验数据达到正常环境下的标准(5 200mΩ)。

大气湿度较大时对10kV电力电缆进行泄漏测试。先让试验品放电,再擦拭洁净试验品表面,在试验品绝缘层加屏蔽,然后将TDM试验装置高压引入线直接接到试验品上,微安表装于高压测,让测试高压线与屏蔽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用绝缘罩将试品连接处罩住。试验数据达到正常环境下的标准(18μA)。

上一篇:草莓高效栽培技术下一篇:企业有效性培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