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2024-06-25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精选四篇)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收治的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2 例, 经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 例。实验组中, 男22 例, 女14 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 (65.42±6.53) 岁。对照组中, 男20例, 女16 例, 年龄35~77 岁, 平均年龄 (64.73±6.86) 岁。所有患者的LVEF均<40%, 肺部有明显水肿。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诊断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即为患者注射多巴胺酚丁胺5~10 μg/ (kg·min) , 注射时间为24 h。

实验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即为患者泵注左西孟旦0.1 μg/ (kg·min) , 泵注时间为24 h。

1. 3 观察指标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BNP、24 h排尿量、SV、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 实验组患者的全身评分为 (1.12±0.71) 分、24 h排尿量为 (2388.23±610.85) ml、BNP为 (1082.12±173.34) pg/ml、LVEF为 (39.56±3.21) %、SV为 (73.09±4.51) ml。对照组患者的全身评分为 (1.93±0.85) 分、24 h排尿量为 (1581.34±503.61) ml、BNP为 (1394.22±105.38) pg/ml、LVEF为 (33.53±4.08) %、SV为 (65.23±7.12) ml。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中, 有2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占5.56%。对照组中, 有12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占3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作为一种综合性疾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 针对该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情况为主, 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以利尿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以及扩张血管类药物为主[2]。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2014~2015 年入院的72 例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别施以左西孟旦治疗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在治疗结束后, 接受左西孟旦治疗的患者其生命体征、BNP、24 h排尿量、SV、LVEF等身体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接受多巴酚丁胺治疗的患者, 这也表明左西孟旦在治疗心脏功能性疾病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左西孟旦作为一种扩张血管、利尿、正性肌力药物, 可广泛应用于心输出量较低患者的治疗中[3]。

左西孟旦主要通过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度以及促进一氧化碳的合成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4]。临床研究表明, 左西孟旦在治疗急性左心衰、右心功能不全中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5]。在治疗过程中, 药物能够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降低了治疗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 将左西孟旦应用于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BNP、24 h排尿量、SV、LVEF等身体指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议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左西孟旦在治疗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72例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脑钠肽 (BNP) 、24 h排尿量、每搏输出量 (SV)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左西孟旦应用于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BNP、24 h排尿量、SV、LVEF等身体指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左西孟旦,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秀绍, 邢钰, 闫西艴, 等.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 (1) :31-33.

[2]赵青青, 赵素玉, 张慧红, 等.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评价.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 23 (10) :587-589, 592.

[3]杜金勇.左西孟旦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外医疗, 2014, 3 (27) :159-160, 163.

[4]金东, 王钦贤, 王结胜.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50例疗效分析.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5, 8 (1) :38-42.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 均为失代偿期 (3~4期) [1], 均符合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突出、贫血、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其中男59例, 女39例;年龄38~67岁, 平均 (54.3±14.2) 岁。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组, 正面为对照组 (51例) , 背面为观察组 (4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临床常规治疗, 如低盐、低脂、低钙、优质的低蛋白 (0.6g·kg-1·d-1, 如鸡蛋、牛奶、瘦肉) 饮食;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 控制高血压, 纠正贫血, 防治感染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 (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0ml/支) 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 (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00543) 治疗。100ml肾康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0ml, 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4周;左卡尼丁注射液3g/d, 治疗14d。

注:1mm Hg=0.133k Pa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 (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 、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对照组, 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心功能分级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时偶见发红、疼痛、瘙痒、皮疹等局部刺激症状及口渴, 无需特殊治疗。

3 讨论

肾衰竭可引起心功能不全, 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的比例高达24.3%。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如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功能减退;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盐沉积于心肌, 使心肌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易引发感染, 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引发败血症或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或心包炎, 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因。

肾康注射液是在传统处方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的现代中药注射剂, 已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 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慢性肾衰竭属湿浊血瘀证, 症见恶心呕吐、口中黏腻、面色晦暗、身重困倦、腰疼、纳呆、腹胀、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厚腻、脉涩或细涩。肾康注射液可“降逆泄浊、益气活血、通腑利湿”适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肾康注射液的药理研究显示, 其能降低切除5/6肾组织或摘除一侧肾加食用腺嘌呤所复制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肾康注射液成分中的大黄可影响机体氮质代谢, 增加氮代谢产物的排泄, 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BUN的再利用;缓解残余肾单位“高代谢”状态, 延缓残余肾单位病变, 特别是对系膜细胞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及对机体代谢的效应良好;丹参可活血化瘀, 缓解血液高凝状态;红花活血、散瘀、通经, 可抑制血栓形成;黄芪补气, 精能化血, 气能生血, 脾肾俱健, 生血有源, 可拮抗微血管痉挛和血小板凝集, 降低血黏度, 减轻或消除肾血管的瘀塞, 改善微循环;丹参可扩张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 抑制免疫复合物反应及血栓素合成, 4药并用达降逆泄浊、益气活血、通腑利湿的功效。有研究表明, 肾康注 (x±s) 射液能进一步改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2]。急性肾衰竭、高血钾危象者应慎用肾康注射液。用药期间患者宜食用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

左卡尼丁注射液又名左旋肉碱,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 主要作用是促进脂类代谢, 即将长链脂肪酸带进线粒体基质, 促进其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正常心功能量供应的60%~80%来自脂肪代谢。缺血、缺氧后心肌以无氧酵解为主, 足量的卡尼丁可使心肌重新转便为以脂肪酸氧化为主, 恢复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左卡尼丁注射液可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3,4]。有研究表明, 左卡尼丁注射液能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左室射血分数[5], 采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的尿毒症心肌病患者较未采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的患者, 其心功能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有所改善, 表现为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指标升高,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钙蛋白降低[6], 与左卡尼丁注射液可减少心肌受损指标在心肌细胞中堆积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对照组, 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Inker LA, Astor BC, Fox CH, et al.KDOQI US commentary on the2012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KD[J].Am J Kidney Dis, 2014, 63 (5) :713-735.

[2] 吴金土.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12) :1303-1304.

[3] 亓亚楠.左卡尼丁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8) :1-2.

[4] 刘畅.左卡尼丁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 2013, 35 (12) :180-181.

[5] 李春燕.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 2013, 7 (3) :79-80.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篇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 我院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 男34例、女26例, 年龄为59~79岁、平均年龄为63.2岁, 病程为5~11年, 平均病程为8.1年, 其中, 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共计22例,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计4例,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共计10例,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计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计10例,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共计8例;观察组中, 男30例、女30例, 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63.5岁, 病程为5~14年、平均病程为8.5年, 其中, 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8例,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计6例,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共计12例,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计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计6例,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共计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药物名称为新活素, 吉林省东北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H28940384) , 方法为:首次治疗的使用剂量为1.5μg·kg, 治疗方法为静脉推注, 然后使用0.01μg/kg·min-1左右的剂量进行静脉微泵注射, 时间需为3 d;对照组使用5~10μg/kg·min的多巴酚丁胺 (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H38950385) 进行静脉微泵注射, 时间需为3 d。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使用Killip量表[2]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共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其中以Ⅰ级情况为较好。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和心功能情况以及血液流动学情况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显著改善;有效:症状和心功能情况以及血液流动学情况均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心功能不存在任何明显好转。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比较无差异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两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讨论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病情比较复杂,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左室心肌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属于一种危重疾病。在以往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 溶栓、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凝、抗血小板等均为常用药物, 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 但却难以解决患者坏死心肌的再生问题。所以, 如果患者病情发作时, 治疗的原则首先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其次是要能够对神经内分泌紊乱现象进行纠正, 同时也要确保心肌耗氧量不出现增加现象。

重组人脑利钠肽属于内源性的利钠肽, 其来源于人体, 能显著地改善心功能的受损表现[3], 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 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1) 对于人体血管内皮部位的蛋白激酶有着显著的激活作用, 因而对血管有着显著的扩张功效。在临床应用中, 脑钠肽既有利尿剂的功效, 同时也不会严重影响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能够使心肌抗缺氧或者缺血功能显著改善和增强; (2) 重组人脑利钠肽属于一种内源性的活性因子, 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的自我保护功能, 可以使心肌组织的弹性明显增强, 同时对于心肌纤维化有着有效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 脑利钠肽可以有效地降解机体内的细胞间质胶原纤维, 对于心脏的细胞构成有着重建功能, 可以使心脏壁的僵硬程度得到有效改善[4]; (3)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以及心脏的毒性作用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以使静脉和动脉明显扩张, 可以使心脏部位的体循环阻力明显降低, 进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等。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 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使用多巴酚丁胺, 观察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脏排血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 重组人脑钠肽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酚丁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佳英, 霍海洋, 祝黎东, 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6) :321-323.

[2]王融, 王学磊.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 9 (5) :603-605.

[3]黄鑫涛, 庞学民, 李之恒, 等.重组人脑钠肽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 25 (6) :704-707.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山西博爱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的DHF患者89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心包填塞、心脏瓣膜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急性心肌梗死。89例中男53例, 女36例, 年龄46岁~82岁 (60.3岁±6.4岁) 。其中冠心病心衰29例, 心肌病心衰26例 (扩张性心肌病21例, 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5例) , 高血压心衰25例, 起搏器术后心衰9例。入院前所有患者已接受常规心衰治疗, 此次因受凉感染 (38例) 、劳累 (30例) 、钠盐摄入过多 (11例) 及口服呋塞米效果差 (5例) 等入院。心功能分级:Ⅲ级62例, Ⅳ级27例。随机分为新活素组 (44例) 与常规组 (45例) , 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院时心功能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接受规范的基础治疗, 包括托拉塞米, 血压能耐受者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有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 收缩压低于90mmHg时给予多巴胺5μg/ (kg·min) , 根据血压逐渐调整剂量。新活素组给予新活素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先以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推注 (收缩压<90mmHg者未予负荷量) , 然后按维持剂量0.007 5μg/ (kg·min) , 连续应用72h。常规组静脉应用硝酸甘油, 先以5μg/min静脉输注, 根据血压递增至临床症状缓解, 连续应用48h~72h。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 记录治疗期间每日尿量、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 、3d内托拉塞米的总用量及多巴胺的总用量,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 (Cr) 、血浆脑利钠肽 (NT-proBNP) 水平变化。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呼吸困难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 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入选患者基本特征差异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分级均有降低。治疗3d后,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例 (%)

2.2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参数变化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率 (HR) 、Cr均明显下降 (P<0.05) , 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 (P<0.05) , 新活素组下降更明显 (P<0.05) 。与常规组比较, 新活素组每日平均尿量明显增多 (P<0.05) , 托拉塞米用量和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 (P<0.05) 。详见表3、表4。

3 讨论

2003年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成年人心衰的总体患病率为0.9% , 在55岁~7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到了1.3%, 目前在35岁~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的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已成为了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非常大的威胁[4]。心力衰竭的失代偿期BNP分泌虽被上调, 但与机体过度应激反应相比, 仍然存在严重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难以代偿急剧恶化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随着BNP生理活性研究的深入, 增加BNP的浓度, 即补充外源性的BNP, 成为心衰治疗的突破性进展。新活素是采用DNA基因重组技术, 以大肠杆菌为生成菌种制成的高纯度冻干制剂, 与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和生物活性, 其作用机制也与内源性脑利钠肽相同。脑利钠肽通过选择性扩张血管、利尿排钠、拮抗神经内分泌、抗心肌重塑等一系列作用, 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5], 而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 静脉应用新活素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 改善心功能状态, NYHA分级降低, 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给予较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即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利尿效果明显, 与利尿剂有协同作用, 可减少利尿剂的用量, 血肌酐也未见增高, 与Ⅳ期临床试验的结论一致[6]。也有研究表明人脑利钠肽是通过选择性扩张肾动脉、提高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拮抗缩血管神经激素的作用以及直接抑制肾近曲小管和肾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等途径而发挥利尿排钠作用[7]。同时也有研究证明, 脑利钠肽合用多巴酚丁胺、利尿剂、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后能缩短各药物的用药时间, 节约卫生资源[8]。

起搏器术后的患者三尖瓣大量反流, 右心室扩大, 有明显的消化道淤血, 食欲减退, 下肢明显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症状, 由于经常使用利尿剂而使利尿效果差, 应用新活素后可明显改善症状, 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未见相关的报道, 由于该组病例较少,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重组人脑利钠肽临床研究协作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222-226.

[2]周志明, 周玉杰, 谢英, 等.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 27 (5) :261-263.

[3]王敬萍.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4) :398-400.

[4]顾东风, 黄广勇, 何江, 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 (1) :3-6.

[5]Colucci WS, Elkayam U, Horton DP, et al.Intravenous nesiritide, a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nesiritide study group[J].N Engl J Med, 2000, 343 (4) :246-253.

[6]胡大一.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和疗效的2 160例Ⅳ期临床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4) :305-308.

[7]肖阳, 刘启明, 邢晓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 (5) :310-312.

上一篇: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下一篇:养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