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2024-05-08

基层就业代偿问题(共8篇)

篇1: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面向基层就业应届毕业生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理流程

在岗情况调查表

新疆教育学院申请学费代表

还有一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表

最后一份表一式两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申请表这是最后一份表

篇2: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1、政治面貌:选填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或其他。

2、民族:选填汉族、藏族、回族等。

3、毕业时间:填写实际毕业的年份和月份,格式2012—06。

4、学历及学制:填写取得的“最后学历”及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制,格式:专科3年、本科4年、本科5年、硕士2年、硕士2.5年、硕士3年、博士3年等。

5、就业单位名称:对存在“二次定岗”的毕业生,应填写实际工作的二次接收单位名称。

6、就业单位详细地址:填写实际工作地点地址,按“···省(区、市)···市···县(市、区)···镇(乡)···村”顺序填写,尽可能落实到乡镇一级;在新疆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就业的,应尽量把实际工作地点落实到连(队);海上石油平台应在备注栏填写平台名称;远洋航海需在备注栏填写船名;有特殊情况的可在备注栏补充说明。

7、应缴纳学费金额:学生完成“最后学历”应缴纳的学费总额,由学校财务部门按学费标准核定。

8、实际缴纳学费金额:学生按学费标准已向学校交纳学费总额(含利用银行贷款缴纳学费的部分),但不包括书本费、住宿费等杂费及补考、留级产生的额外费用。实际缴纳金额通常等于应缴纳金额,但学生已享受相关减免学费政策的部分应予以扣除。

9、贷款本金金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贷款总额(不区分贷款具体用途)。

10、贷款起止时间:填写国家助学贷款起止时间,格式:2007.12—2017.12(若有多次贷款起止日期以分号隔开)

11、其他事项: ①应缴纳学费金额、实际交纳学费金额、贷款本金金额和申请补偿/代偿金额四栏统一填写格式:“货币符号¥,小数位数0”,并累加求和“申请补偿/代偿金额”一栏总值。

②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贷款的毕业生,“学费补偿汇总表”中贷款基本信息四栏无需填写;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助学贷款但选择学费补偿的毕业生,应汇总至“学费补偿汇总表”,并存如实填写贷款基本信息四栏。

篇3: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国家助学代偿政策至今已实施六年。因为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成千上万寒门学子, 学术界对其意义、实施和完善均有所探讨。从查阅的文献来看, 大多研究者主要聚焦在该项政策的意义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柯尊韬、田恩舜在《浅析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一文中倡导丰富基层岗位、延长服务年限和提高学生选拔质量来加强政策的实施;潘宇红在《解读国家助学贷款及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代偿资助》一文中结合华南师大的具体实施情况做了政策层面的分析。【5】专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他们响应该政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 本研究将从此角度来展开探讨。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响应代偿政策的因素逐一分析和梳理, 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实际情况, 构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在具体设计研究模型时, 遵从既有文献的表述习惯, 将作用机理更为复杂和特殊且概率较小的因素单列为一类, 将其他因素都分别列出。下面是遵循这一思路逐一阐释的主要变量和提出的研究假设:

(一) 期满后优惠政策

大部分学生因为期满后没有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 放弃了国家代偿资助机会, 大多担心三年期满后, 起点和三年前一样或者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永远留在当地。如果期满后能获得就业优惠政策的保护, 更多的青年学生会选择在基层历练三年。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期满后的优惠政策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二) 服务期限

从服务期限对学生选择赴基层的影响来看, 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三年的服务期限较长, 足以磨灭一个人的斗志。在基层工作三年后的大学生很可能不再具有优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将处于不利地位。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年限是两年, 如果能将服务年限做适当调整, 毕业生对代偿政策的响应会更积极。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二:缩短服务期限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三) 资助额度

从资助额度是否影响毕业生选择赴中西基层的角度来看, 每年六千的代偿额度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特别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之下, 每年固定的代偿额度对毕业生的有效激励不足。【6】如果代偿额度适当提高, 并把额度幅动高低与大学生基层工作表现挂钩, 将有更多毕业生会选择国家代偿资助政策。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三:第一, 提高代偿额度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第二, 增强代偿额度增幅弹性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四)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也影响了毕业生对国家代偿政策的选择。在推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的大好形势下, 很多来自东部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 也有选择回家乡发展的意愿。如果他们的家乡也在服务范围内, 则他们也会是此项政策的拥护者和践行者。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四:扩大服务范围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五) 工作岗位

年轻的毕业生大多有很大抱负, 对未来充满希望, 偏向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大学生如果能在中西部基层岗位上找到和专业、兴趣相关的工作, 他们会坚定自己的选择, 工作满意度会随之提高, 即使当做一次实习也不错。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五:丰富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六) 基层条件

中西部县域以下乡镇基层单位, 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有的地方工作条件极为恶劣, 生活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80和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未吃过多少苦, 基层恶劣的条件是影响他们代偿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六:改善基层条件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七) 家人支持情况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受家人意见的影响, 家人的支持或反对会改变他们的初衷。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七:家人的反对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八) 性别差异

从未来职业发展与男女性别差异的关系来看, 代偿政策对男女生的吸引力有所不同, 基层艰苦的条件可能更适合男生发展。因为, 对大多数女生而言, 在偏远的基层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是理想的选择。据此, 提出研究假设八: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响应代偿政策。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在毕业生离校之际, 以是否愿意响应国家代偿政策为出发点设计问卷, 得到了可靠的一手数据。剔除无效的问卷后, 数据质量可靠, 可用作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实证检验。

(二) 变量选择和界定

基于上述的研究假设, 选取的变量及变量定义见表1。

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发放了300份问卷, 调查了Z大学2012届毕业生响应国家代偿政策, 服务中西部基层建设的意愿。剔除未收回问卷及无效问卷, 共取得232份有效问卷。

(三) 毕业生对政策的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232份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Z大学25.9%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国家代偿政策, 积极投身基层建设;27.1%的学生不愿接受国家代偿, 拒绝该项政策的恩惠;47%的学生表示还在考虑, 未做出最后决定 (如图1所示) 。可见, Z大学响应国家代偿政策的意愿度整体不高。通过访谈愿意接受国家代偿资助的学生, 我们得知, 毕业生响应此项政策也是出于诸多原因考虑, 有42.6%是出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机会而考虑, 35.4%出于缓解家庭还款压力而考虑, 15.2%是因为基层就业压力小而考虑, 6.8%出于其他原因, 甚至有的学生是先想把国家资助的钱“拿”到手后再逃回大城市工作 (如图2所示) 。结果也显示, 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意愿度较低, 不愿接受此项资助政策, 他们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在不愿意响应国家代偿政策去基层的样本中, 30%的学生是因为期满后的就业优惠政策不够好, 担心未来发展受限;20.5%的学生是觉得3年的服务期限太长, 中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其中37%的学生希望期限为1年, 33.4%的学生认为2年比较好, 只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坚持3年, 有6.6%的学生甚至希望只服务半年) , 毕业生在基层服务的意愿平均年限为1.83年 (约2年) (如表2所示) ;10.3%的学生是因为服务范围太窄, 自身愿意去的基层不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中西部农村出来的学生愿意回原籍建设家乡的不多, 经过16年, 甚至更长时间的寒窗苦读又会回流到农村, 他们的心理接受不了, 父母也不支持, “跳农门”的思想仍然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9.6%的学生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 每年六千的资助额度不多, 学生们对资助额度的期望均值是20000元, 最高值达到24000元 (如表2所示) ;3.6%的学生觉得资助额度规定灵活性不够;8%的学生希望提供丰富的基层工作岗位, 最好与专业知识相关;只有5%的学生是因为基层条件太艰苦不愿去;4.5%的女生因为性别原因不愿去基层;6.5%的学生是因为家人的反对;2%的学生不愿意去基层是出于其他原因, 如:自身条件较优越, 容易找到满意工作;身体素质差等。 (如图3所示)

说明:PRE是指学生是否希望期满后有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YEAR是指学生希望在基层服务的年限, MONEY是指学生希望每年的资助额度。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结果检验与分析

(一) 相关性检验

本文利用有效样本, 运用SPSS软件计算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程度, 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整理如下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 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程度的检验结果与假设基本符合。依据检验结果, 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响应代偿政策投身基层建设与“期满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服务范围大小”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与“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与“代偿额度大小、基层岗位丰富与否”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与“基层条件的艰苦性、额度提高的弹性、家人是否支持、学生性别差异”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 Logistic回归

由于是否愿意响应代偿政策属于只有0、1两个取值的虚拟变量, 故本研究选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我们将愿意 (RE) 的概率记为p, 则回归模型表示为:

本文借助SPSS 17.0对样本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经过综合权衡, 我们选用全部变量进入法 (Enter) 。

由统计检验可以看出, 高校毕业生是否投身基层建设取决于多种因素, 且在不同的区域或在不同行业, 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显著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期满后是否有就业方面优惠政策、是否扩大服务范围、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和国家代偿额度这四个变量的Wald值较大, 说明这些变量对研究对象的选择行为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另外, 基层条件的艰苦性和性别的Wald值很小, Sig.值较大, 说明这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得出以下具体结论: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响应国家代偿政策投身中西部基层建设与“期满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服务范围大小、资助额度的多少、基层岗位的丰富与否”成显著正相关, 与“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基层条件的艰苦性、额度提高的弹性、家人是否支持、学生性别差异”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 政策建议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对国家助学代偿政策的响应都不够积极。为此,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毕业生对代偿政策不满意的地方以吸引更多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基层建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增加就业方面优惠政策。国家应当增加毕业生基层服务期满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公务员系统内优秀支边学生可以优先选拔使用或直接提干、对于响应代偿政策的学生可以在考公务员、考研上加分等, 解决学生对服务期满后前途不确定的后顾之忧, 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7】第二, 扩大基层服务范围。可将毕业生基层服务地区扩大至经济发达地区的艰苦行业, 或是毕业生所在家乡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最好是中西部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下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在我国普遍都比较落后) , 为贷款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让他们就近支援家乡新农村建设。第三, 提高代偿资助额度。随着近年几年通货膨胀的加剧, 货币购买力在下降, 每年6000元 (三年18000) 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比较低, 可适当的提高资助额度到20000元以提高毕业生响应助学代偿政策的意愿。第四, 丰富基层工作岗位。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发展, 大多是因为基层工作条件有限, 可供选择的岗位不多。如果基层提供的岗位种类多样,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基层工作岗位, 那么他们选择助学代偿的意愿便会较强, 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高。第五, 加大代偿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宣传和解读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家助学代偿政策, 并为有意愿的学生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将国家代偿政策具体实施方案明细化, 流程清晰化, 降低学生获得政策资助的交易成本。同时, 针对女大学生, 我们还可以实行权变管理, 根据毕业生特点灵活安排岗位, 实行双向选择。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所选取的解释变量尽管在相关性检验中得到了显著支持, 在Logistic回归中部分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本研究选取的解释变量大部分是虚拟变量, 未能将问题很好地量化, 如果能更好地选取能量化的解释变量, 研究结论将会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通知[Z].[2004]137号

[2]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Z].[2009]154号

[3]柯尊韬, 田恩舜.浅析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J].文教资料, 2007 (4) :26-27

[4]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Z].[2009]135号

[5]潘宇红.解读国家助学贷款及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代偿资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 :4-5

[6]李记林.试论高校助学贷款财政补贴的意义[J].科技信息, 2008 (4) :202

篇4: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金融危机激化劳动力市场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政府已采取多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但是,仅仅依靠经济政策的杠杆效应将毕业生“撬”到基层,其效应是暂时的,只有通过长效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注与保障,才能有效地防范毕业生“返城潮”的出现。

一、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在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广州五个城市共发放问卷1210份,调查对象为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1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9.7%。问卷采取封闭式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模式,重点了解毕业生对下基层工作的态度。其中,男性有590人,占全体的48.9%,女性有616人,占全体的51.1%。回答问卷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872人,硕士毕业生253人,博士毕业生81人,分别占全体的72.3%、21.0%和6.7%。

(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明显提高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表示,今年找工作要比预期困难,他们已经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不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高薪高待遇,会选择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参加工作。与往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关注未来发展和薪酬待遇的现象有所不同,今年近70%的大学毕业生首先想先找到工作。

从具体数据来看,有622名本科毕业生、139名硕士毕业生和35名博士毕业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工作,分别占此次参与调查的各学历样本的71.3%、54.9%和43.2%,占总体样本的66.0%;有25.2%的毕业生表示坚决不下基层。而且,学历越高的毕业生,愿意下基层的比例越低,对于下基层的热情越低。

(二)基层就业提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为二次就业增加砝码(61.3%)”,其次是“今年大城市就业压力太大(52.6%)”,第三是“国家代偿学费和贷款(44.4%)”,第四是“考研深造可以加分(31.7%)”。因为“支援国家基层建设”和“基层更利于成长成才”而愿意下基层工作的只占调查人数的11.9%和22.3%。这说明,今年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鼓励政策,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意愿。

(三)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主要顾虑

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77.1%)”、“收入和待遇低(68.9%)”以及“缺少挑战性的工作(53.4%)”。深入访谈发现,毕业生还有其它方面的顾虑,比如一部分硕博毕业生已经在大城市结婚安家,他们下基层就业需要考虑举家迁移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大中城市生活多年,积累了很多有助于自己将来发展的人脉资源,到基层工作难免“水土不服”,而且毕业生的家长大多不支持;某些毕业生的专业在基层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并且多数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烈的考研意愿,基层满足不了他们的成长要求等等。

(四)大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的年限

只有11.5%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10年以上”,有24.1%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5—10年”,有64.4%的人选择“在基层工作5年以下”。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表示“刚毕业到基层锻炼一年半载是能够接受的”,再长时间的话他们会有顾虑,对他们而言“下基层”只是金融危机期间的临时避风港,不可能是职业归宿。

为了佐证上述调查结果,本文对北京某重点大学支援西部、下基层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2005年以来北京某重点大学有300多名毕业生到北京基层以及西部地区接受锻炼,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二次择业或继续深造,真正扎根基层工作的是少数。

二、对当前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几点认识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看,2009年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种意愿变化并非是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取向发生变化,而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激化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原有的结构性矛盾。

(一)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是高学历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

表面上,高校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近年高校就业率明显下滑),但实际上是因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有些专业在某些地区严重短缺,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明显过剩。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高等学历人才供给过剩、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只好考硕士,硕士找不到工作只好考博士,硕士、博士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令人担忧。研究生学历教育在一段时期能够起到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发挥“缓冲器”的作用,高校纷纷采取“入口宽、出口也宽”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高等学历发放数量和质量出现了极大反差,令大中型城市高学历人才供给过剩的矛盾不断加剧。

第二,以就业规模决定专业设置的模式弊大于利。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前年就业比例决定今年本专业招生规模。这种方式曾经对学科建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也导致综合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倾向热门专业,地方高校冷门专业减招甚至停办。如今高学历人才趋同现象日趋严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事实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预测,冷门专业或热门专业的冷方向可能在未来某一时点成为社会最急需的专业,但到时这类人才就会缺乏。另外,热门专业过度发展,冷门专业遭到排挤,也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使社会吸纳高学历人才的能力减弱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的同时,我国已进入深度调整经济结构的攻坚阶段,需要的是现有人才素质的大范围提高而不是人力资本低水平的数量型扩张。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依靠简单加工制造环节来实现产量的扩张,创新能力较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由此导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知识密集型就业岗位供给严重不足,无法为高学历人才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导致高学历人才闲置率逐年攀高。根本而言,这些问题体现了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互相不匹配,反映了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光靠一时的政策无法根治,需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着力疏通、因势利导。

(三)政府引导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已有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从长期的人才发展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经变成普通的社会建设者,下基层工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毕业生向基层流动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规模增加后的必然趋势,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本着尊重人力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不但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

而已有政策措施更多地着眼于缓解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于能否在促进人力资源更好配置、切实带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大学毕业生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目前,各种鼓励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升学和晋升机会奖励、奖学金和各种补贴等物质奖励,而且以短期政策居多,鲜有涉及5年以上中长期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容。调研发现,下基层所获补贴和奖励难以补偿离开大城市就业、生活的机会成本,而且过了相应限期毕业生需要高校和政府兑现考研、考公务员的优惠承诺,两三年内大规模的毕业生“返城潮”必然会加大未来就业压力。

可见,积极引导毕业生下基层,不应该仅仅依赖短期的物质诱导,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的短期措施,而应作为一项关乎我国未来20年人才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

(四)将学历视为衡量人才有用与否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岗位与能力的匹配

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相当一部分下基层的毕业生把在基层就业仅仅作为“跳板”、临时“过渡”,这种认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适应,与国家就业鼓励政策的初衷不符。可能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基层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不利于基层的发展,也会影响毕业生自身的发展。

调研发现,部分基层政府根本不知该如何安置“空降”的高学历人才,如果直接安排到领导岗位可能因脱离实际而无法开展工作,如果不安排领导岗位既对不起高学历的名头又留不住人。所以,动员、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首要考虑的不应是提高多少就业率,而是基层如何使用这批高素质人才,这批人才如何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基层需求与高学历人才供给之间的匹配,不是简单的数量和类型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

(五)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深刻

就业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不仅是第一份工作而且也是第一次和社会进行全面接触的机会,所以心理上的美好憧憬和对职位的过高期望在所难免。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只有满足衣食温饱层次的较低需求后,才会有更高的职业追求和奉献精神。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学历,但从社会适应性和财富积累水平来看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要容忍、体谅和关爱他们。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内心而言不愿下基层,只是迫于就业形势或政府鼓励政策引导才到地方去,因此不能以是否志愿下基层作为评断道德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质激励、升学与晋升奖励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并不一定有利于引导社会对高学历认知观念的转变,不利于培养大学毕业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性认知和诚信意识。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建议

国家决策部门应当从我国长远人才发展和基层建设的角度制定系统规划和宏观政策。基层用人单位应制定并执行能够吸引大学生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与长效机制,创造更加合理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解决编制、经费以及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一)建议由国务院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协调机构,对自愿长期扎根基层的有志青年实行参公管理,即按照地方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

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以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后的实际需要,制定新的实施细则。如对于自愿扎根基层工作的有志青年在工作一定年限(如10年及以上,拖长年限)后实行“参公管理”,即按照地方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包括长期保障制度、对各种支边活动的长效考核机制等,切实体现、保障基层和大学生的真实意愿与现实利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务员考试热的现状。另外,我国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当员工连续两次与企业签订固定劳动期限合同或员工在企业工作满10年后,即可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如果能够在基层实行“工作10年以上参公管理”的措施,既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也有利于维持较为稳定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在基层建立、完善对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制度

绝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阅历比较浅,“投奔”基层后,融入新工作和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需要持续地进行思想疏导、技能培训, 需要不断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并积极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对各级政府而言,更为迫切的是,需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切实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在基层创业、发挥真才实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5: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2月26日下午15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访谈现场

访谈摘要

[网友 “期待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基层就业岗位包括“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这些基层就业岗位具体指哪些?

[王亚栋]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潜力巨大。比如,全国农村中小学有30多万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70多万个,社会组织有40多万个。

[网友 “kubang”]今年7月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听说国家鼓励我们到基层就业,请问,具体的鼓励政策有哪些?到基层就业能享受哪些政策?

[王亚栋]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通知》提出了四项具体鼓励政策:

一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的就业补贴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在基层和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在基层和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如,辽宁省今年将开发1万个大学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由各级财政共同购买并给予补贴。北京市也拟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社区助理”岗位招聘大学生。

二是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如江苏省提出高校毕业生自愿到苏北基层工作3年,本科学费可全免。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实施相应的学费代偿。辽宁省提出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服务期满2年的代偿助学贷款,工作满4年的学费由政府返还。

三是选聘招录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地市以上公务员考录时扩大比例。教育部提出,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三年内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读成人本科。辽宁省提出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享受总分加20分政策。

篇6: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各学院(系)、研究生院、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报送2011年毕业生第一批基层就业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材料的通知》(教助中心〔2011〕30号)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细则》(校学发〔2009〕155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11年毕业生第一批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材料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一)我校2011年毕业且符合代偿申请条件的全日制本科学生、研究生。定向生、委培生以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

(二)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

(三)毕业时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并且服务期在3年及以上。

二、申请原则及额度

国家对每名毕业生每学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6000元的,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高于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额实行代偿。对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实行就高原则,只可选择其一。

已享受过部分学费减免的学生如果申请学费代偿,则只可进行学费减免后差额部分代偿申请。

三、学生申请材料

(一)《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附件1)一式两份;

(二)就业协议书复印件一式两份。(对参加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和“三支一扶”等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以及我校部分试验站设立的科研助理工作岗位,需按规定提供相关协议或证明);

(三)已签订就业协议但实际工作地点在中西部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县及以下基层单位,另需提供二次分配就业证明(附件2)一式两份。

四、申请程序

(一)学生申请。6月10前向所在院系提出代偿申请并填写《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提交相关资料;

(二)院系审查。各院系分别对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由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对于参加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须提供的相关就业证明材料,由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确认,并在证明材料上加盖公章;

(四)计财处审核。对学生在校期间实际缴纳学费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五)学校审核。各院系将申请学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就业协议书复印件及相关材料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审核。

对经过“二次定岗”后才符合代偿资格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按以上程序提出申请,最迟于12月15日之前向学校补交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六)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学校6月30日之前将符合代偿条件的学生申请材料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批复。

五、注意事项

(一)基层单位的界定

基层单位包含两类:第一类是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指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乡镇企业、县城中学、县城医院等属于代偿申请范围,但县政府所属的部、局、委、办等机关单位除外;第二类是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主要指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考虑到上述行业分布广、地区跨度大及流动作业性强等特点,工作现场可以适度放宽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政府所在地;

对于化工、电力、航天、邮政、交通、机械制造、冶炼加工、土建施工、高新科技等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代偿申请人应出具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乡镇以下的相关就业证明,即上述行业工作现场不包含县政府所在地。通讯、金融、烟酒等行业不属于代偿申请范围;工作单位在县政府所属局委办等机关单位、市辖区及所辖街道(社区)的,暂不纳入代偿申请范围。

(二)本科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心以及计财处审核环节原则上以院系为单位统一进行办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院统一办理。

(三)请各院系、研究生院于6月20日前将学生申请材料以及院系汇总表(附件3)以书面形式报送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汇总表按照填写说明(附件4)要求认真填写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zizhu@nwsuaf.edu.cn,书面材料须由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四)各院系、研究生院应按照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第一批基层就业代偿申请材料的初审和报送工作,严格把关,仔细审查,确保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提高上报材料的质量。填报工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

附件:

1、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

2、二次分配就业证明 3、2011第一批基层就业学费代偿或贷款代偿汇总表 4、2011第一批基层就业学费代偿或贷款代偿汇总表填写说明

学生工作处

篇7:代偿学费基层工作证明

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工作证明

___(姓名),__(性别),__(民族),___年_ 月出生,身份证号:___________。该同志于 _ 年7月毕业于____________大学____学院_____专业(4年制本科、5年制本科、3年制专科、5年制大专班、专升本、本硕连读),于20_年_月到__________(基层单位)从事__________工作,工作单位详细地址:__州市__县市____乡镇_____。

特此证明

基层单位(公章)

2013年

县级主管部门(公章):

2013年 月 日

县级人事部门(公章):

2013年 月 日

央企就业工作证明

___(姓名),__(性别),__(民族),19___年_月出生,身份证号:___________。该同志于20_年7月毕业于____________大学____学院_____专业(4年制本科、5年制本科、3年制专科、5年制大专班、专升本、本硕连读),于20_年_月到(最基层单位名称)从事__________工作,工作单位详细地址:__州(市)__县(市)____乡(镇)_____。

(最基层单位名称)隶属于(),()是(),属于中央企业。

特此证明

基层单位名称(公章)

2013年

州或县级主管部门(公章):

2013年

省级主管部门(公章):

2013年 月 日

篇8:基层就业代偿问题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更好更快地发展新疆基层改善基层民生, 把兵团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1]。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会指出, 兵团要认真落实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尤其是南疆城镇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就业[2], 这都要求兵团必须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兵团仅有两所综合性高校———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理应承担起为兵团经济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责任。2014年, 两所高校赴兵团基层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比例仅为1.27%、4.26% (2) ,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已离开兵团基层岗位。由此看来, 国家代偿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一方面大学生赴兵团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学生很难扎根于兵团基层。“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兵团基层的稳定与否, 直接关系到整个新疆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当前形势下, 兵团要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推进作用, 必须要吸收高校大学生补充到兵团基层。

国家代偿政策的实施是落实新疆基层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 如何发挥国家代偿政策的导向作用, 吸引兵团高校大学生赴兵团基层就业, 营造兵团高校、兵团基层、大学生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优化兵团人才结构、改善兵团基层民生,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新疆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 大学生在兵团基层就业的现状

1.1 大学生兵团基层就业结构不均衡

自国家代偿政策实施以来, 大学生赴兵团基层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但大学生赴兵团基层就业整体结构性矛盾突出, 投身于基层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学生很少, 主要是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和南北疆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一方面, 国家代偿政策自身不完善, 资助对象主要集中在农牧专业学生, 导致有志去往基层的学生却没有基层岗位。另一方面, 南疆偏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 只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南疆地区兵团基层工作, 对2014年兵团高校大学生赴兵团基层就业人数统计发现, 北疆兵团就业学生明显多于南疆兵团。

1.2 大学生兵团基层就业态度不积极

当代大学生就业眼光高, 他们大都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下, 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和奋斗的精神, 尽管代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毕业生物质激励, 但当前的物价和消费水平都大幅上升, 基层偏低的工资待遇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而且多数学生不了解兵团基层情况, 难以适应基层的艰苦工作和生活环境, 潜意识不愿到落后的兵团基层工作, 再加之兵团基层的经济文化方面长期滞后, 多数基层地方还不能使用互联网, 这都削弱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1.3 大学生在兵团基层就业不稳定

由于兵团基层落后的现状, 学生当初去基层多是无奈之举, 在国家代偿政策的鼓励下, 学生将基层工作作为临时性过渡性工作。本文对已在基层就业三年的学生跟踪调查发现, 约10%的学生在基层服务不足一年便离开了基层岗位, 考取上公务员或其他事业编制, 近40%的学生服务期满获得全部代偿金后离开原基层单位。张小宾等人对石河子大学在兵团基层就业学生服务年限的分析发现, 只有59.11%的毕业生在兵团基层单位工作三年以上[3], 都同样反映出大学生在兵团基层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1.4 农牧林团场基层与大学生供需不平衡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都具有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 毕业时没有就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此, 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择业时倾向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 都期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 找不到自身的定位, 既缺乏自主创业能力, 又不愿到西部和基层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 总以为到行政、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就业就是“铁饭碗”[4]。新疆兵团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 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基层队伍中, 但兵团农牧林团场都十分偏远, 即便给大学生很优惠的待遇, 他们也往往是“宁要大城市一张床, 不要偏远地区一套房”。

2 国家代偿政策存在的不足

2.1 代偿政策的实施范围小

目前, 国家代偿政策的资助范围是指中西部省份地区县级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 其中就包括兵团团 (农、牧、林) 场级以下的农、牧、林工作站、学校、卫生站、文化站等以及地处艰苦地区的艰苦行业生产一线。但兵团是特殊体制下的社会组织, 国家代偿政策中将兵团团级组织等同于其他省份县级组织, 然而兵团的团场基本都地处偏远, 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在发展上还不如内地省份的乡镇或村镇。代偿政策规定学生在兵团团级单位就业不享受代偿资助, 这大大削弱了学生赴团场就业的积极性。

2.2 代偿政策的资助标准不一

2014年, 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规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标准为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5]。申请学费补偿的学生只享有学费的补偿, 而申请贷款代偿的学生通常获得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总金额的补偿, 导致在同一基层岗位的申请贷款代偿的学生比申请学费补偿的学生多享受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资助金, 而且贷款学生产生的利息也由国家财政负担, 且学生认为下基层就不用还贷款和利息, 无形中鼓励了贷款毕业生有钱不还, 更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对其他学生也有失公平。

2.3 代偿政策的资助年限短

国家代偿政策规定代偿金逐年发放, 学生毕业当年和第二年分别发放代偿金总额的33%, 第三年发放代偿金总额的34%。而实际上在学生毕业后两年半, 就已将学费或贷款总金额全部发放给学生。由于代偿资助年限短, 大部分学生获得全部资助金后选择离岗另谋新职, 表现为学生在基层“留不住”的现象, 起不到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效果。

2.4 代偿政策的保障机制缺失

由于国家代偿政策自2009年才全面展开, 国家还未出台相关监管机制, 导致代偿资助工作许多问题得不到政策保障。第一, 学生疏通有利关系签订假协议或开具假证明, 提供虚假的代偿资助申请材料骗取国家代偿金。第二, 基层就业单位给学生伪造材料, 高校审核发现时仅是取消学生申请资格, 对单位没有任何处理办法。第三, 多数基层单位条件艰苦, 学生一开始就将基层就业视为过渡性工作, 并未将心思都安心在工作上, 而学校也很难掌握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实效性, 缺乏对学生在基层就业的监管。

3 完善国家代偿政策鼓励大学生兵团基层就业

3.1 加强国家代偿政策的宣传

兵团高校缺乏对大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期间长效的宣传引导, 使得毕业生对兵团基层缺乏了解和信心, 很难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刚毕业到基层就业的学生来说, 基层的工资本来就低, 给予学生国家代偿政策的物质激励,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近年来, 我校把基层就业国家代偿政策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让广大毕业生认真学习政策出台背景、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等内容, 同时将国家代偿政策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就业教育有机结合, 使广大毕业生做到懂政策、知流程, 在毕业之际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 积极投身到兵团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建设中去。

3.2 扩大国家代偿政策的资助范围

国家代偿政策应扩大毕业生到兵团基层就业单位的实施范围。理论上兵团团场和县级是同一级别, 但实际上兵团团场的经济、文化等远比不上内地县城的发展, 相比中西部其它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更为艰苦。例如:新疆兵团第四师61团至79团的团部驻地均在伊犁州的县级以下乡镇, 地理位置十分偏远, 若将上述兵团团级单位纳入到代偿范围, 并给予到兵团基层单位除工资外的特殊津贴, 补偿其对兵团基层发展而做出的贡献, 才能吸引优秀大学生服务兵团偏远地区基层, 进一步加快兵团城镇化建设。

3.3 提高国家代偿政策的资助标准

国家代偿政策虽然提高了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最高标准, 而通常申请学费补偿的学生学费都不会超过最高标准, 只有申请贷款代偿的学生贷款可达到最高标准。国家代偿政策应提高资助标准, 为基层就业学生发放统一的补偿金, 解决学生同岗不同待遇的问题, 还可鼓励贷款学生尽早还款,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3.4 延长国家代偿政策的资助年限

由于兵团基层的落后面貌, 很难吸引学生长期留在基层单位。要解决毕业生不愿留在基层的问题, 从根源上就是要提高毕业生的经济物质待遇。通过延长基层就业代偿资助年限, 持续使基层就业学生享受国家代偿政策的物质激励, 才能使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等学生在基层安心、安家, 干出一番事业后学生便自愿留在基层。

3.5 出台国家代偿政策的法律体系

自2007年基层就业国家代偿政策实施以来, 申请国家代偿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申请人数从2007年的36人上升为2014年427人 (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大学生基层就业将成为必然选择, 有必要出台国家代偿政策的相关法律体系, 打击毕业生递交虚假申请材料, 把为学生出具假证明、签订假合同的基层单位列入黑名单, 追究造假学生和基层单位的法律责任, 切实保障国家财政利益。

4 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大学生兵团基层就业

4.1 创新学生培养教育模式

高校应主动联合兵团政府开设培养目标倾向的“连官”专业, 为兵团基层定单式输送“连官”, 并建立大学生在兵团基层的实习实践基地, 出台大学生兵团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 为大学生服务兵团基层搭建平台。高校还应承担起引导毕业生兵团基层就业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 创造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4.2 开发大学生基层就业岗位

目前, 兵团选派生、大学生“连官”计划是兵团针对大学生设置的基层就业项目, 作为“人才强兵团”战略的重要措施, 对于解决兵团基层人才匮乏、推进“三化”建设和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6]。2015年新疆新设大学生基层培养锻炼项目“天池计划”, 招收2000余名大学生赴疆内的行政村工作, 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但对于广大的兵团要全面发展, 除了大学生村官 (连官)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 还应在基层的医疗、安保等领域增设基层岗位, 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 加强兵团基层维稳戍边的作用, 更有利于基层全面建设发展。

4.3 制定专项人事考核制度和晋升通道

由于兵团基层制度设计的不健全、晋升通道不畅通等原因, 导致基层就业大学生面临着自身定位、工作生活发展、晋升路径等现实问题。兵团应从顶层设计考虑, 制定基层就业大学生的专项人事考核制度, 开通大学生发展晋升通道, 在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考研加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4.4 健全毕业生服务基层的保障体系

建立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期满的保障体系, 有利于大学生扎根基层。首先, 中央政府与兵团政府应当共同保障服务基层项目资金充足, 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优势项目, 吸引企业投资, 增加外来资金;其次, 制定宽松优惠的拴心留人政策, 在毕业生服务期限年满后, 如学生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单位服务, 兵团可进一步提供长远的优惠政策, 例如解决住房安家费、提供健康医疗保险、解决子女受教育问题等。毕业生也可自主创业并享受当地创业基金、创业无息贷款等优惠。

5 结语

国家代偿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兵团基层就业, 不仅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也解决了兵团基层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通过对国家代偿政策的积极宣传、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延长资助年限, 必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到基层服务, 但要构建大学生服务兵团基层的长效机制, 还需要高校、基层单位和各级部门多方联动, 共同创造大学生服务兵团基层的有利环境, 值得社会学者积极思考, 为新疆兵团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贡献力量。

摘要:促进兵团高校毕业生赴兵团基层就业, 形成兵团高校-兵团基层-大学生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有利于兵团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推进作用。通过分析兵团高校毕业生赴兵团基层就业的现状, 阐述国家代偿政策1的实施困境以及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 提出具体的国家代偿政策实施对策, 为有关部门制定基层就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和兵团基层人才缺乏的双重问题。

关键词:国家代偿政策,大学生,兵团基层,对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30 (1) .

[2]张春贤.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 (扩大) 会重要讲话[N].兵团日报, 2014-07-13 (1) .

[3]张小宾, 张明, 王龙淼.兵团高校大学生赴基层单位就业现状分析: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4 (02) .

[4]朱藴丽.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155:71-73.

[5]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财教[2014]180号.http://www.xszz.cee.edu.cn/tongzhigonggao/2014-07-25/2018.html.

上一篇:社团干部辞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黑龙江大学考研报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