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2024-06-24

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通用6篇)

篇1: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一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一)各种染色

1革兰染色(Gram stain):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2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通过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菌种类较少,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正常:未见。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

++++每个视野>10根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异染颗粒染色(Metachromatic granula stain):用于检查棒状杆菌。

4墨汁染色(Indian ink negative staining):用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方法,用于脑脊液中查找新生隐球菌。正常:未见。

5鞭毛染色(Flagella stain):鞭毛的数目和位置随细菌种类而不同,可分为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和丛毛菌,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如霍乱弧菌是单鞭毛菌。

6荚膜染色(Capsules stain):荚膜是细菌壁外一层粘液性多聚物,赋予致病菌的侵袭力。染色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颜色,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如肺炎链球菌。

(二)涂片检测(smear)

1便球杆比检查(stool cocus/bacillus):即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

正常值:便球杆比:1:3

临床意义:健康人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厌氧菌和小部分需氧菌。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外,其余人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在肠道发生致病菌如沙门、志贺、弧菌感染时往往由于使用抗生素而是革兰阴性杆菌受到抑制,此时球菌/杆菌比值有可能变大。若比值显著增大,常提示肠道菌群紊乱或发生二重感染。

2标本真菌涂片(fungi):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正常值:未见真菌。

3痰涂片检查(sputum smear):

临床意义:目的确定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初步判定是否有致病菌存在。首先应确定标本是否为来自下呼吸道的痰,其标准为革兰染色WBC>25/LPF(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LPF。有些细菌可做初步判断:

1)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状排列

2)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找到红色分枝杆菌,及报告“找见抗酸分枝杆菌”,量可以用加号表示:++++每个视野>10根

+++每个视野发现1~10根

++100个视野发现10~99根

+300个视野发现3~9根

±300个视野发现1~2根

3)真菌:经革兰染色如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可初步报告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4)放线菌及奴卡菌:革兰染色后,插件中央部分菌丝为革兰阳性,而四周放射的末梢菌丝为革兰阴性,切部分菌株有抗酸性。可报告:找见疑似放线菌或奴卡菌。

4淋球菌涂片检查(Neisseria gonorrhoeae)

临床意义:标本:男性以灭菌盐水清洗尿道口,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女性尿道炎患者清洗尿道口后从阴道后壁从后向前方压迫尿道使分泌物排出,涂片。子宫颈炎患者先用灭菌盐水清洗宫颈口和阴道壁,再用阴道窥镜压迫子宫阴道部使分泌物排出。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具有诊断价值。报告结果:“中性粒细胞内(或/和)外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正常:未见。

二细菌分离培养(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bacteria)

1血培养(blood culture):临床意义:正常人体的血液是无菌的,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血液中可出现细菌,依据程度不同称为菌血症或败血症.菌血症往往需要以多次血培养证实,如表皮葡萄球菌,即可是致病菌,也是较常见的污染菌.正常:无菌生长。最终阴性报告时间为7天。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标本如5~6天无菌生长,应继续培养至2周方可报告阴性结果。布鲁氏菌培养第3周做出最终阴性报告。厌氧菌培养应在第2周做出最终阴性报告。真菌血症应在第3周做出最终阴性报告。结核血培养应在第6周做出最终阴性报告。

2尿液培养(urine culture):临床意义:正常人体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用膀胱穿刺取出的尿液应是无菌的。当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受到尿道中细菌的污染而混有细菌。取经尿道排出的中断尿,细菌数不会超过10ml,因而,以此界限作为诊断泌尿道系感染的依据。

尿液培养反映肾脏、尿道、前列腺等的炎症变化,帮助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正常48小时仍无菌生长可做最终阴性报告。24小时如有细菌生长即做细菌鉴定及药敏。

3痰培养:(sputum culture):临床意义:痰中的病原菌不少属于机会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在,在报告时应做说明。对于机会致病菌,一般仅当其数量超过正常菌群时才可报告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致病菌时,除报告该菌的鉴定名称外,还需同时报告正常菌群情况。通常以报告甲型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作为正常菌群存在的指标。

如:甲型链球菌+

奈瑟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2+

此报告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在数量上多于正常菌群,诊断为病原菌。未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正常菌群”。

4咽拭子培养(pharynx swab culture):临床意义:鼻、咽部的细菌感染病原菌源于口腔,口腔中既有需氧菌,也有厌氧菌。同痰培养一样,病原菌不少属于机会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在,要正确区分。未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正常菌群”。

5穿刺液标本(包括胸腹水、关节液、心包液)的培养(Serous Cavity Effusion culture):临床意义:正常的穿刺液是无菌的,有感染的情况下,只要检出细菌,通常都可视为是病原菌。正常:无菌生长。6粪便培养(stool culture):临床意义:一方面从肠道大量细菌中找出致病菌,对肠道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通过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合适的用药;另一方面可对肠道菌群进行监测,在疾病治疗中预防菌群紊乱。正常:未检出致病菌。

7脑脊液培养(CSF culture):临床意义:正常人体脑脊液是无菌的。

当人体患有脑脊髓膜炎时,在脑脊髓液中可以出现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等。正常:无菌生长。

8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培养(Purulent Secretion Culture): 临床意义

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

内源性: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围的器官中的正常菌群(常在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常在菌群进入无菌4-

5状态的组织内,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源是存在于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外界微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链球菌;阳性杆菌有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溃疡棒状杆菌;阴性杆菌有肠杆菌、嗜血杆菌、产碱杆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拟杆菌、弧菌、气单胞菌;其他有放线菌、奴卡氏菌、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

三手工试验

1触酶试验(catalase test):具有触酶(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继而生成分子氧出现气泡。

2凝固酶试验(coagulase test):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结合凝固酶,结合在细胞壁上,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发生凝集反应。CAMP试验:B群链球菌具有“CAMP”因子,能促进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活性,使两种细菌在划线处呈现箭头形透明溶血区。Optochin敏感试验:Optochin(ethylhydrocupreine,乙基氢化去甲奎宁的商品名)可干扰肺炎链球菌叶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该菌的生长,故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其他链球菌对其耐药。

5氧化酶试验(oxidase test): 该试纸条适用于G-杆菌的氧化酶实验。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盐酸对二甲氨基苯胺氧化,并与α萘酚结合,生成靛酚蓝而成蓝色。用于初步判断奈瑟氏菌属及肠杆菌科的非发酵菌。

6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ESBLS检测):有些大肠和肺克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他不仅能水解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还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和单酰胺酶,使其失去抗菌作用,但对碳青霉烯类无明显作用。MRSA和MRS检测:用30ug纸片的头孢西丁的药敏结果及新的折点能预测mecA介导的耐药。8 D-试验:大环内脂类耐药的葡萄球菌可以改变、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由erm基因导致 23S rRNA 甲基化耐药,与大环内脂类, 林可霉素, 和 链霉素 B型有交叉,又叫 MLSB 耐药,或只耐大环内脂类(msrA 基因编码的泵出机制)

四血清学检测

1肥达氏反应(Widal):

正常值:H:<1:80;O:1<:80;甲:<1:80;乙:<1:80;丙:<1:80

临床意义:用标准伤寒、副伤寒菌液与稀释的待检测血清反应,根据凝集效价判定血清中有无抗伤寒或抗副伤寒杆菌的抗体。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相隔5-7天,连续进行血清学检查,如果血清滴度随之增高4倍或4倍以上就更有诊断价值。

2外斐氏反应(Weil-Felix):

正常值:OX19:<1:80;OXK: <1:80

临床意义:

用与立克次氏体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的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的O抗原与被检血清作交叉凝集反应,借以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氏体病。一般认为凝集价>1:80即有诊断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此种试验的凝集滴度随病程发展而很快上升(在发病两周末可升高数倍),到恢复后期又明显下降。3结核抗体的检测(TB-CHECK-1)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快速、定性的过筛试验,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活动性结核病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的抗结核杆菌抗体。主要检测IgG和IgA,高浓度的IgM亦可被检出。接种过疫苗的人体试验不起反应。

4支原体培养(解脲支原体UU或人型支原体MH)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现已从人类泌尿生殖道分离出来7种支原体,其中分离率较高而与泌尿生殖道疾病有关,是解脲支原体,其次是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M.humenis,MH)、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MG)都会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UU与新生儿疾病与成人泌尿生殖道系统炎症疾病有关,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接触,因此UU感染列为性传播疾病常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和附睾炎,不育不孕,妊娠期感染等。MH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盆腔炎,急性肾盂肾炎,阴道炎及宫颈炎等。在健康人群中,可能有U.u或M.h寄生,但<10CCU/ml,故本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到≥10CCU/ml 的 U.u或M.h有较明确临床意义,一般需用药治疗。10~10CCU/ml的 U.u或M.h,提示支原体轻度感染,供医生诊断治疗时参考。7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检测:体液内毒素测定(鲎试验)

正常范围:<10Pg/ml临床意义: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结构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微量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将会产生发烧、休克及内毒素血症等临床症状。以鲎实验来检测内毒素,能对内毒素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病人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8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正常范围:<10Pg/ml临床意义:所有真菌的细胞壁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都不含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时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

9嗜异性凝集检试验:

正常值:阴性或凝集价<1:8

临床意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EB病毒,病人血清中可测到嗜异性凝集和抗EB病毒的抗体,此试验可诊断此病。凝集价有较大增高见于:血清病、何杰金氏病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急性期。当凝集价达到1:224以上时可结合病人临床症状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约10%的病人试验为阴性,以儿童和婴儿为主。

10布氏杆菌凝集试验(Bacterium burgeri agglutination test):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是应用已知菌株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目前仍是国际标准诊断布氏病的血清学方法。感染2周后阳性率可达90%,3~5周时,效价最高,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动态观察升高4倍以上更有意义。其对人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急性期为94.85%;亚急性期为87.50%;慢性期为61.11%。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康复,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降低,但亦有持续高效价达数年之久。影响该实验的因素除影响抗原抗体反应常见因素外,严格掌握诊断菌的浓度十分重要.诊断菌液的浓度越大,敏感性越低,反之敏感性提高。另外,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霍乱等可有交叉反应。

11新型隐球菌抗原检测(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ntigen detect)临床意义:定性和半定量检测新型隐球菌在血清和脑脊髓液中的荚膜多聚糖抗原。隐球菌抗原经常存在于肺部隐球菌病人的血清中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人的血清和脑 脊液中。现在所有隐球菌病例中几乎50%是发生在HIV阳性患者身上。除了AIDS患 者之外,隐球菌还会很罕见的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以及由于有红斑狼疮、肉样瘤病、白血病、淋巴瘤、库欣病等潜在疾病或因皮质激素、细胞毒素药物和移植实验等抑制性治疗而消弱免疫系统的人身上。3434

篇2: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加德纳菌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Gv)。以往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曾报道过很多名称,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斯德哥尔摩关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加德纳菌的感染与传播和性活动有关,故此将细菌性阴道病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在健康妇女中,阴道由于组织解剖和生物化学以及生理方面的特点,对于外界病原体的侵入有着相当强的防御能力,使病原体难以侵犯阴道,保持阴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果阴道的自然防御屏障作用破坏,如经期或妊娠期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性交、阴道灌洗、抗生素等对阴道固有菌群的抑制,乳酸杆菌丧失其健康状态下的优势地位而使多种致病菌,特别是厌氧菌大量繁殖,导致阴道生态系统紊乱,引起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无明显粘膜炎症的一种疾病,感染率在15%~30%,且易复发[1]。患BV孕妇胎膜感染的比例是健康者的3倍[2],发生胎膜早破及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倍[3],容易早产或分娩低体重儿,她们所生下的孩子也很可能会因此带有各种缺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V是导致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及其他妊娠不良和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另外在妇科中,BV主要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及妇科肿瘤有关[4~7]。有部分女性患者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或经过不正规的治疗后,转为慢性感染或带菌者,当机体受外来及生理因素影响时,病原体可再次复活而侵袭传播,使病情反复发作不能痊愈,此时病原体又不易查出,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阴道加德纳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加德纳菌的感染率在不断地增高,且又与性传播有关,正逐步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2 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室检查

目前对加德纳菌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免疫学试验、线索细胞检查和细菌代谢产物测定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加德纳菌,用于BV的快速诊断[8]。下面简述几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相关机理。从1954年Gardner发现BV以来,随着对BV病原体认识的改变,认识到引起BV的细菌有多种,最近研究提示,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数量是决定症状发展的关键[9],但一致认为本病特征是阴道生态环境的改变,由大量致病性厌氧菌取代了正常乳酸杆菌[10~12],以加德纳菌形态菌和(或)类杆菌形态细菌为主,其次是弯曲弧菌形态细菌、革兰阳性球菌,这几种细菌可单独感染引起BV,也可混合感染引起BV [13]。以上一种或几种大量增多,粘附在上皮细胞表面,使细胞溶解,边缘呈锯齿状模糊不清,形成BV所特有的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菌群变化后的必然产物,可作为诊断BV的主要指标[14]。从1965年起革兰染色方法用于BV的实验室验证,其敏感性为62%~100%,阳性准确率为76%~100%,重复性好,并与临床表现具有极密切的相关性[9]。其优点还在于它将阴道菌群分为正常态、过渡态和BV。处于过渡态的妇女一般有阴道pH值的略微升高、少量可见的线索细胞以及淡淡的异味等,诊断较为困难。这些人更可能是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等病症,比正常妇女则更容易患上BV。同时,该方法简便,具有容易保存及重复读片等优点,不仅可明确诊断BV,也可提高滴虫、霉菌等的检出率。

BV患者阴道生态系统紊乱,造成厌氧菌大量繁殖,将产生丁二胺、三甲胺等氨类物质,使pH值升高,碱化阴道,并进一步促进厌氧菌生长,加重BV的临床症状,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分泌物增加并产生特殊气味。因此,临床上采用传统的Amsel诊断方法,即符合以下4项指标中的3项可诊断为BV:(1)阴道pH>4.5;(2)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或均质如面糊样粘稠,有异味;(3)胺试验(Whiff)阳性,即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0%KOH产生鱼腥味;(4)阴道涂片中可见线索细胞[9]。由于BV是阴道中乳酸杆菌与其他多种菌群间的平衡失调所致,BV发病是混合感染。因此,对单一种类细菌的分离培养在BV的诊断中意义不大,必须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方能做出判断。在一些与BV密切相关的细菌的培养试验中,不是特异性差,就是敏感性不好。

8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了BV与阴道中特有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关,并依次研究出一系列新的BV诊断技术和方法[15]。一些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被认为是致病因子。微生物可利用其自身产生的这些酶来干扰阴道的宿主防御体系。例如粘蛋白水解酶类中,粘蛋白酶能够有效地分解生殖道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粘蛋白外壳成分,改变宫颈防御功能,导致微生物进入宫腔,并激发炎症反应[16]。唾液酸酶则能去除组织中接近末端的糖链,两种作用均可增加细菌在宿主粘膜及组织表面的附着力;在混合性感染中,若有一种微生物产生粘蛋白水解酶便可改变宿主粘膜通透性,使其他细菌更容易与宿主上皮细胞结合并侵入。研究证实,唾液酸酶浓度与BV致病过程有关,其活性与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等一系列不良妊娠后果有直接关系;BV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其活性上升的主要来源是存在与阴道中prevotella和bacteroids,他们在妊娠期间上行至生殖道引起感染。已证实子宫颈分泌的粘液以及羊水中均有大量的唾液酸,因此BV妇女明显的比其他妇女容易发展为羊膜内感染和产后子宫内膜炎。随着对BV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产生了以检测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所特有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基础的诊断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优于上述各方法的特性,客观且适于批量操作。

脯氨酸氨肽酶法[9] :应用ELISA方法检测BV妇女分泌物中高于正常妇女的脯氨酸氨肽酶活性,检测产物为β-naphthylamin,通过显色剂判断结果。体外实验证明许多细菌和真菌均能产生脯氨酸氨肽酶,但导致BV患者酶活性升高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该方法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1)有研究显示,在应用该方法进行BV诊断与阴道滴虫感染有交叉,在相当比例的阴道滴虫感染者中,脯氨酸氨肽酶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原因在于滴虫是一种能够在厌氧环境中大量繁殖的厌氧性病原微生物,它有一种能够产氢的颗粒物质,当滴虫大量存在时,其产生的氢会与阴道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从而加剧阴道中的无氧状况,刺激并加速其他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导致一些BV的临床表现的出现,其中包括阴道pH升高、分泌物增加并伴以检测BV相关菌群的代谢产物为基础的诊断实验:有异味、厌氧菌数升高以及与相应细菌有关的酶水平的升高等等。由此可见在应用革兰染色方法和本方法诊断BV时均会产生假阳性。(2)其检测产物之一β-naphthylamin有强致癌性。已经有人就此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产物变成p-nitroanilide,并指出新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旧方法无明显差异,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3)该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费时,一次检测至少需要4h。另外,该方法在结果判定方面虽然是通过颜色进行识别,但颜色往往差别不大,阳性和阴性的区别不易判断。唾液酸酶法[9] :最近的研究证实,阴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与BV之间存在一定的量的关系,无BV的妇女则不显示异常的唾液酸酶活性。检测唾液酸酶的方法有若干种,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未能在临床得到普及。90年代,美国公司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试剂盒,用于判定BV治疗用药的临床诊断。该方法利用阴道分泌物进行简便操作,在10min之内即可得出明确结果。试剂盒中包含一种与蛋白水解酶产生颜色反应的结合物,该水解酶是BV的特异性指征。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放入装有具有颜色反应活性的结合物的玻璃管中,于37℃保温10min,加入显色液,由颜色判定结果,黄色表示结果为阴性,绿色至蓝色表示结果为阳性,颜色变化的不同,反映了唾液酸酶活性升高的不同程度。这一成果大大提高了BV的诊断水平。用此方法测定诊断BV,操作简便,出结果快,阳性标准准确,适宜于临床筛查。

检测其他代谢产物的试验方法还有对产生异味的氨类物质的检测,以及应用气-色谱技术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琥珀酸乳酸的量比等等,但前者缺乏特异性,后者则需要用到实验室不常备的仪器,因此不适合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证实,加德纳菌的致病性与生物分型有关,IIS区基因的多态性是导致加德纳菌发生不同生物型的原因之一。根据加德纳菌位于IIS-23srRNA基因区序列作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阴道或宫颈分泌物中的加德纳菌,证明该引物序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对阴道炎宫颈分泌物中加德纳菌的快速检测[8]。PCR法检测的是病原体的遗传物质DNA,不受抗生素治疗等药物治疗的影响,对彻底根治病原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本身所具有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此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加德纳菌,用于BV的快速诊断,有可能成为今后BV实验室诊断和主要快速检测方法之一。

篇3: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邢台市市属2002年1月—2006年12月56 767名食品加工餐饮业和公共场所服务业的全体从业人员。

1.2 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有关影响因素询问登记后, 取空腹静脉血3 ml, 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血清中ALT活力。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BsAg, 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BeAg。其中, 随机抽取13 425名从业人员进行HBV血清标志物5项检验。试剂盒均由上海容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均在有效期内,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及结果判定。对检测出的ALT活力升高和HBV阳性者进行走访调查。大便培养由受检者自行取新鲜大便约5 g于便检盒内, 体检科收集送检, 检验人员均采用统一的培养基和检验方法, 按操作常规进行大便培养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和调查资料使用Epi Data 3.0软件输入计算机。数据整理后用SPSS 11.5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2个样本率 (或构成比) 的比较均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HBV筛查结果

在HBV检测结果中, HBsAg阳性者都是新聘用的初检人员, 在5年的续检人员中, HBsAg阳性检出率为零 (表1) 。而通过HBV 5项血清指标的检验表明, 在HBsAg阴性者 (模式3、4、5、6、7、8) 中均标志HBV感染 (表2) 。

注:“+”代表阳性, “-”代表阴性。

2.2 ALT筛查结果

2.2.1 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之间ALT活力升高情况:在1829名ALT活力升高者中, HBV感染者898人, 占49.10%;非HBV感染者931人, 占50.90%。ALT活力升高与HB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比例为1∶1.04, 差异不明显。

2.2.2 HBsAg阳性者与合并HBeAg阳性者ALT活力升高情况 在1091名HBsAg阳性者中, ALT活力升高669人, 升高率61.32%;在336人合并HBeAg阳性者中, ALT活力升高295人, 升高率87.80%。HBsAg阳性者与合并HBeAg阳性者ALT活力升高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

注:χ2=82.17, P<0.01。

2.2.3 在1829名ALT活力升高者中, HBV原因者898人, 构成比49.10%;饮酒原因者388人, 构成比21.21%;药物原因者258人, 构成比14.11%;其他原因者285人, 构成比15.58%。

2.2.4 在931名非HBV感染者而ALT活力升高者中, 排除某些影响因素后复查, 839人ALT恢复正常, 恢复率90.12%。

2.3 大便培养筛查结果

在送检的10 739份大便培养的检测样品中, 志贺痢疾杆菌阴性, 伤寒杆菌阴性, 副伤寒沙门菌阴性。

3 讨论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HBsAg是每年的必检项目, 并要求对HBsAg阳性者需作HBeAg检测。通过调查表明, HBsAg阳性 (有6种模式) 都是新聘用的初检人员 (第1次) , 在5年持证上岗的续检人员 (第2次以上) 中, HBsAg阳性检出率为零。但是, HBsAg阴性 (有6种模式) 并不能排除HBV感染[1,2]。在HBsAg阴性的检测血清中, 低滴度抗-HBc阳性标志既往感染, 而高滴度时提示HBV现症感染和活动性复制, 有传染性。在窗口期或低水平HBV感染时, 血清中仅可检出抗-HBc, 当HBV前C区发生变异时, HBsAg和HBeAg可为阴性, 但HBV仍可活动性复制, 对他人有一定的传染性[1,2]。抗-HBe阳性多表示病毒复制减少, 传染性减弱, 但仍标志着对他人有一定的传染性。此类从业人员, 从事与顾客密切接触的职业, 存在HBV传播的隐患, 有碍公共卫生安全。而对抗-HBs阳性的从业人员, 每年再进行1次HBsAg的预防性检测, 既损害了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利益, 又浪费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资源,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 为防止从业人员隐匿性HBV感染, 应将1年1次的只对HBsAg进行检测和只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的规定, 建议修订为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对HBsAg阴性, 而检测出HBV感染, 具有传染性的从业人员, 依据行业卫生标准, 及时调换工作岗位。对抗-HBs阴性而未感染HBV的从业人员, 提倡接种乙肝疫苗, 建议检测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 a;对抗-HBs阳性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从业人员, 依据档案材料, 建议检测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应少于5 a, 但理论上不应超过10 a, 同时告知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1,3]。

ALT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 其次为肾、心、骨骼肌等, 在正常情况下, ALT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中, 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所以, 血清中ALT活力很低, 当这些组织受到损伤时, 细胞内的酶大量释放入血液中, 使血清中该酶的活力增高。最常见的是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 药物或乙醇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其次是心脏、骨骼肌等组织病变及其他肝、胆、肾、胰腺疾病。目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ALT检测的目的, 主要是筛查从业人员中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携带者, 预防和控制从业人员中HBV传染源, 而不是筛查ALT活力升高的原因。而且, 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 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 而与血清中ALT水平无关[1]。其因: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个期, 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HBV复制活跃, 血清中HBsAg和HBeAg阳性, HBVDNA滴度较高 (>105 拷贝/ml) , ALT水平正常,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表现为HBVDNA滴度较高 (>105拷贝/ml) , 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 ALT活力持续或间歇升高, 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 抗-HBe阳性, HBVDNA检测不到 (PCR法) 或低于检测下限, ALT水平正常, 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1]。通过调查表明, 在1091名HBsAg阳性的从业人员中, 有38.68%的从业人员虽然血清中存在HBV, 但ALT活力仍然显示正常。在合并HBeAg阳性者中, 有12.20%的重症肝炎而ALT活力显示正常。在1829名ALT活力升高者中, 传染性肝炎占49.10%, 有50.90%的从业人员是因为饮酒、药物和其他原因引起, 而通过排除某些影响因素后复查, 90.12%可以转为正常。因此, 在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项目中, 既然已进行了HBsAg筛查, 再作ALT检测对预防HBV传染没有现实意义, 建议从检查项目中删去。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大便培养检测项目, 主要是筛查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该病全年都可发生, 但以夏秋季节为多。传染源是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传播。通过调查表明, 在56767名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者中, 只有10 739从业人员进行了大便培养检测, 占体检人数的18.92%。在送检的10 739份大便培养的检测样品中, 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率均为零, 与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8 380名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结果, 对大便培养仅仅筛查出1例的报道无明显差异[4]。分析其因:①根据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流行病学特点, 在城镇和市区, 不具有传染源与传播途径;②被检者自行取便, 不能排出有冒用他人粪便, 或一人排便多人采用的现象出现, 因而不能完全反映出受检者的真实情况。就是用肛拭子采样, 因不具有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也不一定能筛查出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③大便培养30元/人次, 因费用不易被接受, 从业人员不能在定期的时间内全部接受此项检查;即使有患病者, 也因费用问题而不愿意去花钱检查。本次的调查结果, 只能说明在1年1度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中, 18.92%的受检者不是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而且, 也只能说明受检者在受检的当时不是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根本不能排除受检者在一年内不是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再则, 痢疾、伤寒或副伤寒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且病程短, 易治愈, 即使检测出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因为容易迅速控制传染源, 及时切断传播途径, 对消费者构不成传染的威胁。然而, 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是通过粪尿排出后, 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 经过口使人感染。目前, 城镇和市区的社会公共卫生以及从业场所的环境卫生 (水冲厕所、灭蝇灭蟑螂等) 和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的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等) 普遍提高, 不具备传播条件。因此, 每年必须开展大便培养检测项目, 没有现实意义, 建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必检项目中删去, 归为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其他类, 对可疑者随时进行检查, 确诊后, 根据行业卫生标准, 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与频次,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项目与频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血清中ALT活力,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5项, 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大便培养采用统一的培养基和检验方法, 按操作常规进行培养和检测。结果ALT活力升高1829名, 其中HBV感染者占49.1%, 而未感染者占50.90%;HBsAg阳性为新聘用的初检人员 (1091/12636) , 在5年的续检人员 (44131) 中, HBsAg全是阴性。但是, 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大便培养检测痢疾、伤寒或副伤寒全是阴性。结论ALT检测对预防HBV传染没有现实意义, 建议从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删去;为防止隐匿性HBV遗漏, 建议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对抗-HBs阴性者, 建议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年;对抗-HBs阳性者, 建议续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年, 但不应超过10年;1年1次的大便培养检测, 建议从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删去, 归为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其他类。

关键词:从业人员,检查,项目,频次,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1) :79-88.

[2]张正东, 缪以懋, 隐匿性HBV感染.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9, 36 (2) :367-368.

[3]john TJ, Cooksley G.HepatitiS B vaccine boosters:is there a clinical need in high endemicity populations-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20 (1) , 5-10.

篇4: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材料与方法

标本:为患者晨起清洁口腔后深呼吸咳出干酷腔样痰3~5ml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材料:萋-尼氏抗酸染色液,改良罗氏培养基。

检测方法:①涂片镜检法:取脓样、干酪样部分0.05~0.1ml,涂于玻片上,作抗酸染色后油镜下观察100~300个视野,按标准化报告阴性或阳性结果。②培养法:痰标本均经10%NaOH液与等痰液消化前处理后取0.1ml接种铺满改良罗氏培养基面,37℃培养每周观察1次,2~8周报告结果。

结 果

痰涂片抗酸染色法:180例筛选对象,痰标本检出阳性者54例,阴性者126例。阳性率为30%。罗氏培养法:180例脓样痰,标本培养阳性者61例,培养阴性119例。阳性率为34.17%。

另对照组不合项目质控制要求的140例痰样,进行涂片检查和培养痰标本检出阳性2例,阳性率为1.43%;140例痰标本罗氏培养5例,阳性率3.57%,均明显低于合乎项目质控要求的180例痰标本阳性率。

讨 论

篇5: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RF 可分为 IgM、IgG、IgA、IgE 四型。其临床意义在于:

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

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本试验系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与人心脏瓣膜糖蛋白有共同抗原性原理设计。余步云教授等经过近10年在千例以上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本试验对诊断风湿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SP在检测风湿热的活动性方面,所针对的靶器官是心瓣膜,即心瓣膜有无风湿性炎症。

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PCA)

本试验系根据已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表面可出现凝血酶样物质,可促进凝血的原理设计。余步云教授等在国内外首先研究应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胞膜作为特异性剌激原,剌激急性风湿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其凝血活性增高,其增高程度在风湿热患者较其它疾病为显著。经过15年的临床研究和反复验证和临床推广应用,认为本试验可作为一项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细胞免疫学的指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靶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PR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其临床意义:

1.ANCA主要表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ss综合症和少免疫沉积型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抗SSA和抗SSB

由于此两种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相关而得名。这两种抗体虽与SS有关,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亦存在。原发性SS病人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40%,抗SSB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较抗SSA抗体更为特异。抗SSA和抗SSB抗体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抗SSA和抗SSB阳性的病人常有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临床表现。

HLA-B27

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英文缩写。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大多与HLA-B27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相关性,约90%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故HLA-B27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参考价值,尤其对临床高度怀疑病例。但因为还有10%左右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故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该病。但查出HLA-B27阳性并不能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也不能说HLA-B27阳性即会患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易发病的因素。HLA-B27对诊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也有重要意义。HLA-B27是从父母遗传的,终生携带,不会随治疗而转阴。

自身免疫性肝炎系列

我科开展的自身免疫肝炎系列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膜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体)、抗肝胰自身抗体(抗LP)和抗可溶性肝细胞抗体(SLA)、抗线粒体抗体(AMA)。

SMA抗体的靶抗原是平滑肌细胞支架的多种成分。大约有35%-70%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患者血清中可以测出高滴度的AMA,常伴有ANA阳性。ANA和SMA被认为是AIH 1型的标记性抗体。

1973年Rizzetto等报告用鼠肝和鼠肾作底物、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发现肝细胞内和肾近端曲管内有荧光反应,他们称此抗体为KLM-1抗体,并指出它是AIH 2型的标记性抗体。后来证实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是KLM-1的靶抗原。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此种抗体能够抑制CYP2D6的生物活性和能够激活肝内T细胞浸润。95%-100%的AIH 2型患者呈LKM-1抗体阳性。

抗肝胰自身抗体(抗LP)和抗可溶性肝细胞抗体(SLA)的靶抗原在肝胰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后来发现SLA抗体与LP抗体相同的靶抗原起反应,两者可能是同一种抗体,因此合并称之为抗SLA/LP抗体。抗SLA/LP抗体被认为是AIH-3型的标记抗体。

篇6:细菌实验室检查项目

机电工程学院

2011-12-1

2 项目实施整体情况

我院2010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共计3项,于2010年3月申报,2010年7月立项(昆理工大校教字〔2010〕29号),之后各项目组按计划开始项目研究工作。学校目前已下拨经费1万元/项,由教学副院长主管,院教务办负责各项日常事务,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在组织申报、项目指导评审、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昆理工大教务实字〔2011〕081号“关于做好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的工作安排及要求,各项目组按时提交了中期检查材料的纸质及电子文档于学院,包括:中期检查报告、开题报告、原始记录、阶段性总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等。经学院专家组对项目组中期检查材料的评审一致认为:目前各项目组均按计划如期完成,可以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 各项目实施情况简介

项目的基本介绍及实施的基本情况:

项目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步:小零件热浸镀锌自动送料装置的三维设计与建模。

第二步:装置中非标准件工程图的绘制。

第三步:装置中各部件的制作与装配,并且在制作中修改原设计的不足。第四步: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与补充。

第五步:论文与专利的撰写与发表。

目前我们的实施情况是由前一组完成了第一步以及第五步的部分内容,我们完成了第二步内容,第三步内容完成了一部分,正在进行中。

项目创新点:

动力的传动部分:

将原先的传动路线: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联轴器→齿轮

改为:调速电机→联轴器→齿轮

阶段成果:

1.工程图绘制完毕。

2.部分零件加工完毕。

101067422-基于电磁信号的智能车路径检测定位设计(负责人:刘雪扬-导师:张文

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已完成资料搜集、项目研究方案、实验方案、项目组人员分工等项目启动前期工作。购置了相关资料以及学习模块进行学习;项目组各成员积极学习与项目相关的知识;指导老师经常到实验室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帮助我们进行项目的研究。

现在项目进入磁定位技术的测试分析与智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阶段,基本完成了硬件系统的制作。后期将进行论文的写作,并对磁定位技术进一步研究。

项目创新点:

将磁定位技术进行改进,使得磁定位更加精确,使智能车行驶更加稳定、快捷。阶段成果:

参加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荣获华南赛区三等奖; 撰写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一份,已向学校提出申请。

101067423-微泡浮选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负责人:刘源-导师:李浙昆)

项目创新点:

1.考虑到浮选柱是大滞后、非线性的时变系统,剔除传统PID的控制方法,采用了先进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

2.使用光电编码器提出了液位的半闭环控制,大大的节约了经费。

3.考虑到实验室的测控环境和NI公司昂贵的数据采集卡限制,自行开发了无线测试控制上位机系统,该套系统不止可以应用到测量浮选柱液位控制系统中,而且还可以

应用到其他的测试控制系统中。

阶段成果:

1.通过前期的研究分析,进行了微泡浮选液位控制系统的搭建。

2.通过MATLAB对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得出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更好。

3.通过研究分析,综合考虑,选定了隔膜压力传感器作为液位传感器。

4.通过对多种执行元件的分析对比,选用了蠕动泵作为执行元件。

6.完成了实验测控制上位机的软硬件设计。

论文等学术成果:

1.通过前期对浮选柱液位测控系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The Study of Detec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Mineral Pulp Level”被IEEE-CYBER 2011国际会议录用(EI检索),并在会上做项目陈述。

2.利用国家大学提供的优良平台,学习机构参数化建模与仿真,在中文核心期刊“农机化研究”发表论文1篇。

上一篇:中国海产品市场前景分析报告下一篇:初中学历的人怎么写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