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法

2024-06-07

细菌培养法(精选十篇)

细菌培养法 篇1

关键词:细菌培养法,阴道细菌检验,应用价值

阴道炎是一种我国常见的临床妇科病, 其主要原因就是来源于阴道组织受到外界的细菌来袭, 加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引起各种的情况反应。在正常的情况下, 阴道口会由外阴唇和小阴唇的双重保护下而不会让阴道受到细菌侵害, 但是由于阴道内部属于碱性环境, 由此可以帮助大多数的细菌生存。但是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 就很可能出现阴道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2015年本院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30.21±10.25) 岁, 病程3个月~3年, 均为育龄期妇女, 且知情达到同意。临床症状表现为:异味、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及分泌物居多等现象;排除近期服用过药物, 或是正处于月经期、妊娠期等。

1.2 方法

1.2.1对于细菌培养法患者进行分泌物收集, 患者用医用无菌面签插到阴道后穹隆处, 在其选择并以沾取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来检测, 同时将其进行标签标记, 随后放入到二氧化碳的恒温箱中, 需要持续到48 h后, 会出现半透明的灰色光滑的菌群体, 最后作为鉴定。

1.2.2 PCR检查方法是需要选择含有阴道分泌物的生理盐水进行检测, 根据离管内的生理盐水计量进行选择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剂量。将其投放入距离心机当中的离心处理检测, 转速设置为12000 R/min, 离心的时间必须达到统一的进行。在检测完毕后, 将清夜抽取后进行丢弃, 在去沉淀物当中进行实施进一步的检测。在样本当中填入具有碱性的液体, 将样本放置于水浴锅当中进行不断加热, 将水浴锅的温度控制在600℃左右, 水浴时间将设置成2 min左右, 然后利用同样的转动速度进行相同的做法, 时间也同样设置为12000 R/min, 待离心达到完成后, 选取试管当中的清夜作为模板, 将其放入到PCR内部的检测中心进行循环检测, 分析出阴道分泌物当中出现的菌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次试验的检测分析, 采取细菌培养法的检查结果比PCR的检测效果明显, 细菌培养法检测率为85.0%, PCR检测率为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阴道内出现细菌感染是造成女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 女性的阴道自身也是存在着大量的球菌和杆菌等, 但是由于女性的阴道内壁分泌物主要呈现碱性体质, 而这种环境下能够生存的菌类不多, 因此, 在阴道内部环境中细菌能够保持平衡[1]。但是如果女性内部的阴道里存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 或是女性自身出现的免疫力低下等, 就会导致阴道内大量的益生菌出现死亡的现象, 从而打破阴道内部碱性环境的形成, 使细菌开始拥有大量的生活空间, 逐渐的在女性阴道内呈现大量递增繁殖[2]。而此时大量的细菌会由女性所引导的上表皮细胞新城代谢的运动而导致阴道内的酸碱性情况出现混乱。阴道内的细菌杆菌也是造成阴道炎等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3]。随着女性阴道内部环境的失调, 阴道的细菌可侵袭性增高, 稳定性较差, 女性会出现一些白带居多, 颜色较深、外部瘙痒等症状, 但是由于是初发病期, 情况较为轻、发病比较缓慢, 不容易引起女性们的注意, 一旦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就会导致女性的盆腔以及腹部出现疾病,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女性出现不孕的现象[4]。由于女性的阴道内部属于无痛无知觉组织, 在前期出现病情时, 体现不出太大的感觉, 阴道内部也会出现疼痛感, 因为, 女性阴道是无痛体质, 所以只能在病情变严重时才能发现出自己的身体不舒服, 那时才去医院接受治疗时有些晚, 很多患者在发病的初期显示的临床状况比较轻, 因此, 难以加深重视, 从而丢失了良好的时机医治, 才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增加、恶化, 如果不及时治疗, 很有可能会出现加重, 病情转移到盆腔的位置, 那么患者就会出现小肚子疼痛难忍, 腰酸痛的现象[5]。女性的盆腔是一个疼痛感极其严重的地方, 若是出现小肚子和腰部出现酸疼的现象就是形成了盆腔炎, 然而盆腔炎最为苦恼的地方就是, 会不断地折磨女性, 出现疼痛感, 甚至痛到无法动, 然而一旦有阴道炎转移到盆腔炎当中, 后果不堪设想。女性患有盆腔炎的话很难治愈, 其病情总是反复发作, 得不到痊愈。在妇科的临床数据分析当中, 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取出阴道的分泌物, 并采取细菌培养法, 这种方法的临床理论很简单, 因此, 在以往的早期治疗当中就已经成为了确诊阴道炎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这种检测形式耗费的时间比较长, 并且由于采取的方法比较复杂, 对于实验室内部的环境要求也要高, 因此, 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需要对此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改进, 完善现代技术的进行, 寻找操作简单、便捷的方式。

综合本文的临床研究表明, 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 同时为患者的治疗质量提升到一个空间。

参考文献

[1]姚虹, 吕治, 苏建荣, 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方法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7) :768-770.

[2]欧志方.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7 (05) :171-172.

[3]史跃杰.99例阴道细菌的检验方法比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4) :2815-2817.

[4]潘杰, 李蔼文, 叶青.三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22) :3471-3474.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篇2

【关键词】尿培养;检出率;病原菌分布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9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随着抗生素和生物化学药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抗生素的应用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微生物室及时提供准确耐药信息。现将我院今年的尿液培养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标本来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疑为尿路感染住院病人的尿液。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仪。

1.2 方法一是采集样本接种,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如果是男病人,可以告诉他,先用清水及肥皂把阴茎洗干净,然后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泡洗阴茎10~15分钟(1:1000新洁尔灭给病人带走),然后留中段尿液。女病人留尿培养,首先用清水及肥皂把外阴洗干净,用1:1000的新洁尔灭把手消毒后再用1:1O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然后留中段尿,采集中段尿夜及时送检,将尿液用定量接种环定量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5度孵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若有细菌生长,立即涂片染色,细菌计数。二是分纯、细菌鉴定。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335份尿液培养结果。335份标本检出72株细菌,检出率为21.5%.

2.2 72株病原菌的分布为大肠埃希氏菌4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8株,变形杆菌6株,阴沟肠杆菌3株,肠球菌3株,葡萄球菌2株,枸橼酸杆菌2株,假单胞菌2株。

2.3 检出病原菌的科室,泌尿外科44/199(检出病原菌数/送检样本数),内分泌科8/29,肾病内科6/28,神经内科4/9,心血管内科2/8,内科综合一2/6,骨科1/3,内科综合三1/3.儿科2/3,妇产科3/9,呼吸内科1/3.

2.4 检出细菌的72份标本中,53份尿液常规检验中检出白细胞.

3 讨论

3.1 我院尿液细菌检出率仅为21.5%,而国内文献报道可高达63%,差距很大,原因為我院未做L型细菌检测,而且L菌常规培养阳性率不高。现在知道L菌也存在于红细胞内,当红细胞裂解时此菌就大量释入于血中,故有学者就把采得的血标本用溶血法把红细胞溶解来培养L菌,结果常规培养检出率为1.4%(3/210份),溶血培养检出率为48.5%(102/210份),检出率明显提高[1]。

3.2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内外环境中,有害因子的机构之一。 它对入侵的微生物和小颗粒的异物,有着吞噬作用,故有预防感染、对抗炎症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菌和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后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因此当泌尿系统有细菌感染时,尿液中就会出现白细胞。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其中一项就是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我统计我院的尿路感染中有73%的尿液中有白细胞。

3.3 我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国内某些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4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贮存,最终排出体外。送检标本科室以泌尿外科为主,送检标本越多,更能反应病原菌真实的分布情况,以便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这也是专科专治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我院的尿液培养结果与国内的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和国内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增加尿液L型细菌检测,和国内检验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 马宗东,503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2.7.15-16.

细菌培养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2年3月在本市区的多个大型超市不定期采购肉食相关样品, 种类包括鸡肉、猪肉、牛肉等。采样过程中样品选择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整个过程无菌操作。

1.2 菌株选择

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威尔氏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株。

1.3 细菌培养

按照每10g样品/100ml Preston肉汤的比例将样品加入增菌肉汤, 混匀后置于42℃, 微需氧培养24h, 观察并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1.4 生化鉴定

1.4.1 过氧化氢酶试验

挑取一接种环菌落置于洁净试管内, 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2ml, 0.5min内发生气泡者为阳性, 不发生者为阴性。

1.4.2 氧化酶试验

挑取一接种环菌落点样于洁净滤纸上, 分别滴加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溶液, 2min内呈现蓝色者为阳性。2min以后出现微弱或可疑反应均作为阴性结果。

2 结果

检查采得各种禽肉类样品300份, 其中猪肉含有食源性致病细菌的阳性率最高, 鸡肉次之, 最少的为牛肉 (见表1) 。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十分紧迫。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 统称为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然而, 此种疾病还可能有神经科、妇科、免疫等其他症状。摄入受污染食品, 也可能造成全身多器官衰竭, 甚至引发癌症, 从而造成极大的残疾和死亡负担, 像蒙牛牛奶的黄曲霉素安全口[1]。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从发生的起数和人数都是占第1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苗有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减少或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检测中, 各种检材经分离培养得纯种细菌后, 若需保留菌种或进一步测试其生化反应等生物学特性时, 必须进行纯种细菌培养[2]。本研究将已接种过的培养基, 置42℃培养箱内18~24h,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即可于培养基上生长。少数生长缓慢的细菌, 需培养3~7d直至一个月才能生长, 为使培养箱内保持一定湿度, 可在其内放置一杯水。培养时间较长的培养基, 接种后应将试管口塞棉塞后用石蜡凡士林封固, 以防培养基干裂。本研究通过检查, 检测结果显示各类禽肉类样品中均存在细菌污染相关致病细菌[3]。同时在采用与配眼各种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初步分离培养的时间在36h时培养基上菌落即有明显生长, 此时进行初步筛检可节省检测时间12h。复苏冻存菌种时应先用肉汤增菌然后再在血平板上分离培养36~48h, 方可有典型菌落生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报道了基于PCR的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国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DNA芯片技术检测病原菌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效率的特点, 将该技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可以弥补现有一些检测方法的不足[3,4]。

总之, 细菌培养法在食源性致病检测中的应用还有一定的价值, 特别适应于禽肉类样品中细菌检测。

参考文献

[1]陈建琳, 刘明辉.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趋势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 (4) :481.

[2]吕德生, 陈志新, 王伯伦.空肠/结肠弯曲菌的生物分型和质粒分析及春在流行病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88 (1) :38.

[3]吴蜀豫, 张立实, 冉陆.弯曲菌及弯曲菌病的流行现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1 (2) :58-61.

亚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篇4

关键词:亚硝化细菌;培养条件;优化

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314-03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1201);徐州工程学院科技计划(编号:XKY2012216)。

作者简介:董玉玮(1980—),男,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研究。E-mail:dongyuwei66@163.com。

通信作者:张雁秋,教授。E-mail:yanqiuzhang66@163.com。亚硝化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普遍,土壤、淡水及海洋中都有亚硝化细菌的存在,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属于硝化细菌科两个生理亚群之一[1],在硝化作用第一步即由铵盐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中起作用,同时也是其第一个限速反应[2-3]。亚硝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工业废水凈化,城市污水处理,鱼类养殖,农作物土壤改良等方面[4-5]。亚硝化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极其缓慢,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需要24 h才能完成1次分裂周期。在进行固体培养过程中甚至需数月才能长出菌落。亚硝化细菌是严格的专性化异养菌,以铵盐的氧化满足其能量的需要。在纯培养的情况下,培养基中若加入有机物质将会抑制亚硝化细菌的生长,但是自然环境中有机物质对亚硝化细菌的影响不如在纯培养中的大。亚硝化细菌对培养基组成、pH值和温度等的改变都敏感[6]。本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温度、刺激因子、pH对亚硝化细菌生长及亚硝酸盐富集能力的影响,对亚硝化细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亚硝化细菌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实验室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获得,经鉴定为Nitrosomonas sp.[7],经不断选育后该菌种亚硝酸盐富集能力较强。

1.2方法

1.2.1培养基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8]:0.4%(NH4)2SO4 、0.1% K2HPO4、0.05% MgSO4、0.2% NaCl、004% FeSO4,0.5% CaCO3 混匀溶解。调节pH值至8.0~8.2。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稀释5倍,即为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其中NH+4-N浓度为 206 mg/L。

1.2.2亚硝化细菌培养条件优化

1.2.2.1温度选取一定量的长势较好的亚硝化细菌,加入500 mL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于500 mL摇瓶中,调pH值为8,在15、25、30、35、40 ℃下,110 r/min摇床培养。

1.2.2.2Na2CO3浓度选取一定量的长势较好的亚硝化细菌,加入500 mL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于500 mL摇瓶中,调pH值为8,分别加入0.1%、0.2%、0.4%,1%Na2CO3,110 r/min,最适温度下摇床培养。

1.2.2.3NH4HCO3浓度选取一定量的长势较好的亚硝化细菌,加入500 mL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于500 mL摇瓶中,调pH值为8,分别加入0.02%、0.1%、0.2%、0.3% NH4HCO3,110 r/min,最适温度,最适Na2CO3浓度下摇床培养。

1.2.2.4刺激因子(氯化镧)浓度选取一定量的长势较好的亚硝化细菌,加入500 mL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分别加入0.001%、0.002%、0.004%、0.008%、0.01%、0.02% LaCl3,110 r/min、最适温度、最适Na2CO3浓度、最适NH4HCO3浓度下摇床培养。

1.2.2.5pH值选取一定量的长势较好的亚硝化细菌,加入500 mL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于500 mL摇瓶中,分别于pH 6、7、8、9、10条件下,110 r/min,最适温度,最适Na2CO3浓度,最适NH4HCO3浓度,最适LaCl3浓度下摇床培养。

1.2.3亚硝化细菌培养方式的改进

1.2.3.1亚硝化细菌的半连续式培养采用最佳培养基,接种亚硝化细菌300 mL菌液分别于1 L三角瓶和1 L量筒中,不断曝气。30 ℃恒温培养38~40 d,每7 d更换新的培养基,每2 d测定其亚硝酸态氮的含量。

1.2.3.2亚硝化细菌的连续式培养取300 mL亚硝化细菌菌体,接种于1 L三角瓶中,加满亚硝化细菌最佳培养基,30 ℃ 连续式培养,每2 d测定其亚硝酸态氮的含量。

1.2.4检测方法[9]亚硝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α-萘胺分光光度法;铵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对亚硝化细菌培养的影响

分别于15、25、30、35、40 ℃下,120 r/min培养亚硝化细菌18 d。从图1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同温度下亚硝态氮含量都是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温度过低时,亚硝化细菌的生长代谢缓慢,随着温度升高,亚硝化细菌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加快,促进了亚硝态氮的生成。当温度为30 ℃时,亚硝态氮浓度最高,为160.71 mg/L,即此时亚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最强,因此亚硝化细菌培养最佳温度为30 ℃,这与 Hyungseok 的研究结果[10]一致。

nlc202309011518

2.2pH值对亚硝化细菌培养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同pH值下亚硝态氮含量都是先增加后趋于平缓。亚硝化细菌适宜在偏碱性条件下生长,pH偏低时,其活性受到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亚硝化细菌变得活跃。当pH值为8.0时,亚硝态氮浓度最高,为172.16 mg/L,即此时亚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最强,因此亚硝化细菌培养最佳pH值为8.0,这与廖雪义[11]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2.3Na2CO3浓度对亚硝化细菌培养的影响

亚硝化细菌以无机碳源为唯一碳源,因此培养体系中无机碳源的含量会对亚硝化细菌的生长产生影响。自然界中无机碳主要以CO2、HCO-3、CO2-33种形式存在,不同形式的无机碳源对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影响有一定影响,原来液体培养基以CaCO3为唯一碳源,由于CaCO3较难溶解,碳源释放不足,因此补加易溶解的Na2CO3以提供更多的碳源供亚硝化细菌生长所需。

从图3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同浓度Na2CO3下亚硝酸盐氮含量都是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Na2CO3浓度为0.2%时,亚硝态氮浓度最高,为171.44 mg/L,即此时亚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最强,因此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基中最佳Na2CO3浓度为0.2%。

2.4NH4HCO3浓度对亚硝化细菌培养的影响

以NH+4为氮源最适合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即硝化作用效率最高。NH4HCO3不但能提供NH+4形式氮源,且能提供HCO-3形式碳源,有利于亚硝化细菌获得更多形式的碳源。

从图4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同浓度的NH4HCO3下亚硝酸盐氮含量都是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氮源较少时,无法满足亚硝化细菌的生长需要,过多则会对亚硝化细菌有一定的刺激,硝化作用反而受到抑制。当NH4HCO3浓度为0.2%时,亚硝态氮浓度最高,为179.16 mg/L,即此时亚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最强,因此亚硝化细菌最佳NH4HCO3浓度为0.2%,这与杨代金等[12]的研究结果相近。

2.5刺激因子LaCl3对亚硝化细菌培养的影响

LaCl3对亚硝化细菌酶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当浓度较低时对酶具有变构激活作用,而浓度高时对酶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的LaCl3含量范围内,亚硝化速率随LaCl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LaCl3浓度为0.004%时,亚硝态氮浓度最高,为183.12 mg/L,当LaCl3浓度超过0.004%时,反而对亚硝态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图5)。

在加入0.2%Na2CO3、0.2% NH4HCO3、0.004% LaCl3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亚硝化细菌,pH值8.0,30 ℃,110 r/min培养10 d,每1 d测定亚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亚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最高达185.36 mg/L,铵态氮去除率达到92.52%,硝态氮含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经过优化培养后,该亚硝化细菌的脱氮性能较好。

2.6培养方式对亚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在半连续培养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在三角瓶和量筒中进行半连续培养的亚硝化细菌,其脱氮性能总体呈增加趋势。在每次更换培养基之前,亚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第一次更换培养基前的亚硝态氮最高含量分别为86.04 mg/L和80.11 mg/L,最后一次更换培养基后,亚硝态氮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74.17 mg/L和156.33 mg/L,分别增加了50.60%和48.75%。同时采用三角瓶培养的亚硝化细菌脱氮性能优于量筒培养的。原因可能是:(1)三角瓶底部空间较大,有利于亚硝化细菌生长和营养物质的传递,量筒底部狭小,不利于亚硝化细菌大量繁殖,也不利于营养物质顺利输送;(2)由于亚硝化细菌对氧气需求较低,三角瓶自下而上空间逐渐缩小,阻碍了过多的氧气进入,从而更有利于亚硝化细菌生长。

从图8可知,经过连续式培养,亚硝化细菌的亚硝态氮含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值达到202.56 mg/L,40 d时亚硝态氮含量为178.08 mg/L,略高于半连续培养的亚硝态氮含量(174.17 mg/L),但连续式培养较半连续式培养操作更方便,同时能够较好地有利于亚硝化细菌菌群数量的增长和繁殖,可为今后亚硝化细菌实验室的扩大化培养提供参考。

3结论

本试验优化后的亚硝化细菌液体培养条件为0.2%NH4HCO3,0.2%Na2CO3,pH值8.0,溫度30 ℃,刺激因子LaCl3最佳浓度为0.00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亚硝化细菌富集亚硝态氮能力最高,可达185.36 mg/L,脱氮率最高为92.52%。连续式培养较半连续式培养能更有利于亚硝化细菌菌群数量的增长和繁殖,且更方便。

参考文献:

[1]Woses C R,Weisburg W G,Paster B J. The phylogeny of purple baeteria:the alpha subdivision[J].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1984,5(3):327-336.

[2]De Boer W,Gunnewiek P J,Veenhuis M,et al. Nitrification at low pH by aggregated chemolithotrophic bacteria[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1,57(12):3600-3604.

[3]Liu Z P,Liu S J.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nitrifying microorganisms[J].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2004,10(4):521-525.

[4]Hu J L,Lin X G,Chu H Y. Isolation of soil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J]. Soils,2005,37(5):569-571.

[5]Yu J,Yang M,Qi R,et 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different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9,29(3):521-526.

[6]Werner D,Newton W E. Nitrogen fixation in agriculture forestry[M]. Netherlands:Springer,2005:255-276.

[8]陈绍铭,郑福寿. 水生生物学实验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80-85.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58-280.

[10]Hyungseok Y. Nitrogen remove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simullane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 in anintermittently aerated teactor[J]. Wat Res,1999,33(1):146.

[11]廖雪义,马光庭,蓝荣,等. 亚硝化作用菌种的分离筛选及条件选择[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59-1261.

[12]杨代金,张穗,王玉军,等.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3(3):87-90.

细菌培养法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肺炎患儿600例, 以上患儿诊断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1]。所选患儿年龄均在1个月~3岁, 病程均在5 d以上。

1.2 方法

所选患儿均在入院后即随机采集痰细菌培养标本, 与自身未进食进饮2 h以上晨起醒后采集标本, 进行对照研究, 两组标本留取时间间隔不超过24 h。采集痰标本的方法都是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 (护师以上职称人员) 专人负责吸痰[2], 留取痰细菌培养标本, 及时送检。

2结果

同一患儿两次痰细菌培养结果相同, 或其中一次培养出细菌, 经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细菌消失或临床症状痊愈或好转, 为判断痰细菌培养结果正确的标准。600例小儿肺炎患儿入院后随机采集痰细菌培养标本培养出细菌273株, 阳性率为45.5%, 自身对照晨起组培养出细菌355株, 阳性率为59.17%。

注: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痰液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 痰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与送检是护理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检查结果对小儿肺炎的指导用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提高留取痰标本的细菌检出阳性率, 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1个月-3岁的婴幼儿不能自行咳痰, 且不能合作, 高质量的痰标本的采集比较困难, 往往造成做出的病原学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 以致造成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对痰细菌培养标本质量进行控制, 提高痰细菌培养标本合格率, 可提高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从而提高病原学诊断准确率, 对治疗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已有研究证明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吸痰法留取痰标本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病原学阳性率, 减少重留标本带来的麻烦, 减少患儿痛苦。本文所采取的留取痰细菌培养标本的方法均为吸痰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了不同留取时间对痰细菌培养标本阳性率的影响。其机理为痰液在炎症刺激下会增多, 根据人体生理特点, 夜间进食少, 喝水少, 迷走神经兴奋, 而交感神经抑制, 咳嗽多加重, 当晨起醒后, 交感神经兴奋, 增加痰液排出, 因痰液较粘稠, 细菌含量高, 采集标本的细菌检出率也相应增加。两组标本留取时间间隔不超过24 h, 有了准确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 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合理应用相关抗生素, 大大缩短了病程及并发症, 给患儿及其家庭减轻了痛苦, 节省了住院费用, 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留取时间对小儿肺炎患儿痰细菌培养标本阳性率结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总结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600例肺炎患儿, 小儿肺炎患儿在晨起未进食进饮2h以上醒后采集痰细菌培养标本, 与临床上现常用的入院后即随机采集痰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时间进行自身对照, 探讨留取时间不同对痰细菌培养标本结果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晨起留取组比随机采集组高30%。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晨起采集痰细菌培养标本对于小儿肺炎患儿能提高痰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率。

关键词:自身对照留取时间,阳性率,小儿肺炎,痰细菌培养标本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72-1199.

静电纺丝法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 篇6

笔者已开展了细菌纤维素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9], 并制备了新型的烯丙基胺-细菌纤维素吸附剂[10], 探索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但由于细菌纤维素分子上存在大量的羟基而易形成氢键, 使得细菌纤维素不能够溶于一般的溶剂中, 成型加工相对困难[11]。为此, 选择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 (AMIMCL) 作溶剂, 以实验室自制的BC[12]为原材料, 开展BC的静电纺丝研究, 以期制得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 并为其应用创造条件。

1 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氢氧化钠, 无水乙醇, N, N-二甲基甲酰胺, 均为分析纯;细菌纤维素, 自制;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 上海成捷化学有限公司。

DZF-6050真空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J-6A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 金坛市华城开元实验仪器厂;DW-P303-1ACFO高压电源, 东文高压电源有限公司;YYS-100E光学显微镜, 上海仪圆光学有限公司;XL30扫描电镜, 飞利浦公司;D/MAX220PC型X射线衍射仪, 日本理学。

1.2 静电纺丝装置

图1为静电纺丝实验装置图, 其中的纤维素丝收集器为自行设计的不锈钢滚筒, 其直径为6cm, 高为8cm, 有20根不锈钢丝 (Φ0.5mm) 均匀分布在滚筒表面。

1.3 纺丝液的制备

将BC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中活化2h, 经除盐水和乙醇清洗后于70℃真空干燥3h, 备用;取一定量活化的BC加入到2g AMIMCL中, 100℃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得到BC的离子液体溶液;添加一定质量的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于BC的离子液体溶液中, 在室温下连续搅拌数小时, 至DMF与BC/AMIMCL溶液充分混合, 得到淡黄色澄清溶液。

1.4 纳米纤维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纺丝液置于配有内径0.5mm金属针头的注射管中, 以纺丝液为正极、收集器为负极, 控制环境湿度, 调节电压及喷丝头与收集器表面的距离, 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结束后, 将制得的纳米纤维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以除去其表面的离子液体, 40℃真空干燥2h。

2 结果与讨论

2.1 BC质量分数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BC的质量分数影响溶液的粘度, 进而影响着静电纺丝纤维的形貌。溶解过程中, 若BC质量分数大于5%, 则溶液的粘度大, 溶解不彻底, 不能纺丝;而BC的质量分数不大于5%时, 能完全溶解, 可以纺丝, 所以实验确定最大质量分数为5%。因此, 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BC/AMIMCL溶液, 在AMIMCL与DMF质量比为1∶2条件下考察静电纺丝效果,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随着BC质量分数的增加, 纺丝液的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 而静电纺丝过程变得连续, 这说明纤维的形成需要一个合适的BC浓度。图2为AMIMCL与DMF质量比为1∶2、B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5%时的静电纺丝效果图。由图2可知, 当BC质量分数为3%时, 由于纺丝液粘度较小, 纺丝后的纤维最终收缩成液滴;而将BC质量分数增至5%, 则取得较好的纺丝效果, 据此确定纺丝液中BC的质量分数为5%。

2.2 DMF添加量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在BC/AMIMCL体系中, 即使BC的质量分数较低, 离子液体的溶液也具有较高粘度, 所以BC/AMIMCL溶液直接纺丝比较困难[13]。为此, 在BC/AMIMCL溶液中加入助溶剂DMF以降低溶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在BC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 考察DMF添加量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当AMIMCL与DMF的质量比为1∶1时仅能产生少量的丝, 这是液滴在电场区域内不能完全扩张所致;当AMIMCL与DMF质量比为1∶2.5时, 纺丝液粘度适中, 能连续得到大量的纤维素纤维, 静电纺丝效果最佳;而二者质量比提高至1∶4时, 溶液粘度的降低, 导致纺丝液以液滴的形态下落。BC质量分数为5%条件下, 不同DMF添加量的纺丝效果如图3所示,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丝的节点较少, 直径约800nm。

2.3 收集方式和环境湿度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收集方式对静电纺丝所得纤维的形貌有重要影响, 图4中 (a) 、 (b) 为BC质量分数5%、AMIMCL与DMF质量比1∶2.5条件下, 分别采用铁网收集后用乙醇浴凝固、铁网浸于乙醇浴中直接收集并凝固所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的形貌, 由于离子液体粘度大、纤维易收缩等, 纤维的粘连现象严重。为此, 采用滚筒收集方式, 图4 (c) 为滚筒转速500r/min条件下的效果图。由于滚筒高速旋转可使细丝有序排列, 因而减少了粘连现象发生。收集过程中, 若滚筒转速过小, 则纤维的有序性不强;若转速过大, 则易造成纤维的断裂。研究表明, 控制滚筒转速在500r/min左右, 可使纤维在可承受拉力范围内呈较有序排列。

实验过程中发现, 静电纺丝效果还与环境湿度有关, 适量的水蒸气能够使纤维在喷射过程中凝固, 有利于保持一定形态。研究表明, 在BC质量分数为5%、AMIMCL与DMF质量比为1∶2.5的条件下, 保持湿度在60%~80%范围内可获得较好的静电纺丝效果。

2.4 电压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表3为电压对静电纺丝的影响。由表3可知, 若电压低于10kV, 则电场力太小不足以克服表面张力, 此时纺丝液多以液滴的形式下落而不能被拉成丝;若电压过高, 会导致喷丝口温度升高, 造成堵塞;本实验的最佳电压为23kV。不同电压的纺丝效果如图5所示,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 电压为23kV时纤维素丝的形貌最佳, 直径约800nm。

2.5 固化距离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表4为固化距离对静电纺丝的影响。从表4可知, 当距离为12cm时, 能够产生大量的纤维素丝;若固化距离过小, 由于离子液体的不挥发性, 纺丝液凝固时间不足, 产生的丝量少;若固化距离过大, 电场强度将变小, 导致成丝拉力过小, 喷射的丝较粗甚至无丝喷出。不同固化距离的纺丝效果如图6所示, 在固化距离为12cm时, 纤维素丝节点较少, 且产生的丝较多, 纤维素丝的直径为500~600nm。

2.6 BC静电纺丝样品的表征

在BC质量分数5%、AMIMCL与DMF质量比1∶2.5、湿度80%、电压23kV、固化距离12c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 并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表征。

2.6.1 样品的SEM分析

静电纺丝样品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图7 (a) 为放大50倍的纺丝效果图, 纤维素丝呈有序排列;由图7 (b) (2462倍) 和 (c) (20000倍) 可清晰地看出, 纤维素丝的表面光滑无节点, 未出现粘连现象, 纤维素丝的直径为500~800nm。

2.6.2 样品的XRD分析

BC和BC静电纺丝样品的XRD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 BC的谱线在2θ为14.5°、22.5°处有2个波峰, 而这2个波峰为Ⅰ型纤维素的特征峰, 因此可以确定自制BC的晶体结构为纤维素Ⅰ型;由BC静电纤维丝样品的XRD谱线可以看出, BC经离子液体溶解并纺丝后无XRD特征峰, BC的结晶度下降, 这是由于BC溶解在AMIMCL中, 其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遭到破坏, 快速凝固阻碍了纤维素链的重结晶, 而BC经溶解再生处理后, 其结构极易转变为纤维素Ⅱ型[13], 因此, 得到的BC静电纺丝样品为纤维素Ⅱ型。

3 结论

以实验室自制的细菌纤维素为材料, 选择AMIMCL为溶解体系, 通过添加助溶剂DMF降低溶液粘度,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研究表明, 在BC质量分数为5%、AMIMCL与DMF质量比为1∶2.5、电压为23kV、固化距离为12cm、湿度60%~80%的条件下, 制备了连续、无节点的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SEM及XRD分析表明, 制得的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直径为500~800nm且表面光滑;自制BC的晶体结构为纤维素Ⅰ型, 而BC经离子液体溶解并静电纺丝后其结构转化为纤维素Ⅱ型。

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技术, 以实验室自制的细菌纤维素 (BC) 为原材料, 选择室温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 (AMIMCL) 为溶解体系, 制备出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实验中通过添加助溶剂N, N-二甲基甲酰胺 (DMF) 降低纺丝液的粘度, 并设计了转动的滚筒收集器, 考察了BC质量分数、DMF的添加量、电压、固化距离等因素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以及X射线衍射 (XRD) 对纺丝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在BC质量分数为5%、AMIMCL与DMF的质量比为1∶2.5、电压为23kV、固化距离为12cm、环境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连续的、直径为500~800nm的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BC的晶体结构为纤维素Ⅰ型, 而BC经离子液体溶解并静电纺丝后其结构转化为纤维素Ⅱ型。

关键词:静电纺丝,细菌纤维素,离子液体,纳米纤维

参考文献

细菌培养法 篇7

关键词:细菌检验,标本采集

在医学检验中, 细菌检验是十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检验结果可较好地说明患者的病情状况[1]。目前, 大部分临床实践证明, 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因素对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 其中4625例标本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 而5325例标本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进行检验, 获得了满意的检验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 其中1804例痰液标本, 1468例脓肿及创伤组织标本, 698例血液标本, 569例尿液标本, 492例生殖道分泌物标本, 294例粪便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 其中1555痰液标本, 1483例脓肿及创伤组织标本, 638例血液标本, 438例尿液标本, 298例生殖遭分泌物标本, 213例粪便标本。

1.2 检验方法

对照组由患者自行采集标本再转交给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在1 h内将采集标本统一送检验室进行检验。观察组在患者采集标本过程中采样人员会从旁协助, 同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针对尿液标本的采集留取了早晨洁尿标本, 若患者为男性, 在尿液采集过程中应当上翻包皮, 患者若为女性, 在尿液采集过程中应当用清水清洗尿道并分开大阴唇采取尿液, 同时最好留取约10 m L中短尿液, 置入专用无菌容器中, 及时送往检验室检验。在血标本采集中, 应注意采集时间, 需在患者发热高峰期或发热2 h前, 且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在生殖标本采集过程中, 不要使用棉拭子取样, 最后选择专门的涤纶拭子进行采集, 同时尽量减少触碰阴道壁。标本采集完成后, 按照不同标准准备相应的容器, 待装纳完毕后由专门的采样人员送检。若采样人员怠慢未致使检验时间拖延, 则会降低标本的检验结果, 若未及时将脓性标本送检, 则会降低细菌的活性或致使细菌死亡, 而检验结果会呈现假阴性。在检验标本送往检验室后, 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分类检验, 标明各类标本, 从而避免了标本结果混乱情况, 也保证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标本中合格率为93.41优于观察组的合格率98.43, 经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细菌检验主流程包括患者填写申请单、采集样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离致病菌、致病菌的培养、致病菌的鉴定, 同时包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结果等[2]。在一系列的细菌检验流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采集样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 若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检验试验失败[3]。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 (1) 为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 必须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 (2)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量都有规定, 不可过少或过多; (3) 得到标本后为避免标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质, 应及时送检室, 不可怠慢。若痰液标本搁置时间过长容易干涸, 尿液标本搁置时间过长会腐烂, 其中的细胞也会随之破坏; (4) 为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应给予进行专业培训, 从而保证患者可得到有效的指导, 提高标本取样治疗[4]。

本研究中, 对照组总合格率为93.41%优于观察组的98.43%, 这说明在细菌检验过程中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 可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 从而保证诊断的可靠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据国内相关研究报道, 在4672例细菌标本在进行常规检验后, 总合格率为93.39%, 而5223例细菌标样本实施规范的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制度后, 总合格率为98.32%,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同时也说明实施规范的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制度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确保细菌检验的真确和可靠性, 必须对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改善和实施, 才能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邓为之.浅析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有效方法[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11 (3) :192.

[2]温娅丽, 郑红菊, 刘东华, 等.痰标本不同采集时机细菌检出率的误差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2) :1353-1354.

[3]陆德胜.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分析及体会[D].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6) :149-150.

[4]李学群.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0, 9 (3) :253-254.

细菌培养法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设备

Microtox Model 500毒性检测仪(SDI公司)、10~100 μl可调节取样枪、100~1 000 μl可调节取样枪、10~100 μl吸头、100~1 000 μl吸头、小玻璃试管。

1.2 标准及试剂

渗透活性物质(OAS)渗透调节液50 ml,Diluent 稀释液1 L,Reconstitution Solution 补充液50 ml。

1.3 检测环境控制

系统设计的操作环境温度是很宽的正常温度范围(15~30 ℃)。仪器内部设计恒温控制系统,能同时提供不同的实验培养温度,并维持恒定,提高了测试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1.4 毒性检测模式

Microtox毒性检测仪有3种检测模式:2%高毒性样本测试模式、45%中毒性样本测试模式及81.9%低毒性样本测试模式。针对我们所检测的饮用水低毒性的特点,选择81.9%低毒性样本测试模式。

试剂水合(菌种活化)时间统一控制在15 min,水样和稀释水(小试管中)在室温下放置15 min,使菌种与样品在进行曝光反应时的温度一致。

不同化学物质对发光菌的发光影响作用稍有不同,为了实验的一致性,统一将菌种的曝光反应时间控制在15 min。

1.5 结果的表示

采用发光菌的光损失率表示结果,发光损失率是毒性物质影响发光菌活性而引起的发光菌发光总量的降低比率,代表将原始样品浓度稀释为81.9%时仪器检测到的发光损失率,单位为百分比(%),该数值越大表示毒性越大。

2 结果与讨论

2.1 建立饮用水毒性基线

应用发光细菌法检测水样的毒性不同于其他检测方法,不能通过1次或几次测定结果来确定相应点位的水质情况,而是需要先建立待测区域水质的生物毒理性基线,确定毒理性范围。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可信度高的生物毒理性基线必须对待测区域内的水质进行长时间(最好以1年为1个周期,等时间间隔测试)不间断的毒性检测,积累至少20个以上的数据作为保证。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做长期的固定采样,只能模拟抽取某地的生活饮用水测定20次建立毒理性基线限值,得到发光损失率测量值。一般依据为:

undefined

式中:D—生物毒理性基线限值;undefined—数列的平均值;s—标准偏差

对某地生活饮用水水样20次的模拟检测,建立了该水样的生物毒性基线,结果见图1。

通过计算得出所测生活饮用水生物毒性基准线下限值D=-11.0%,上限值D=18.4%。由此建立该生活饮用水的模拟生物毒理性基线,作为该水样水质毒性的判断依据。在毒性测定中Microtox分析仪的结果显示为“-”,表示光增加,“+”表示光损失。发光菌与水样混合后,如果水样中含有毒性物质,发光菌的正常代谢被抑制,导致发光强度减弱,从而造成光强度损失;如果水样中不含毒性物质或毒性物质含量很低,或者水样中含有导致细菌发光性增强的物质时,细菌的光强度会不变或增加。在建立生物毒理性基线时,把光损失的示值作为正值,光增加的示值作为负值,从而构成完整的观测列。

3.2 六价铬及甲醛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

据文献报道发光细菌法对2 000余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具有敏感的效应,其反应的毒性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真菌杀灭剂、杀鼠剂、有机溶剂、工业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尚未列入国家标准内须检测的有害物质[5]。本次实验对六价铬和甲醛进行了模拟试验,分别配制含六价铬和甲醛浓度为1、2、5、10、20、50和100 mg/L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毒性测试,以毒物浓度为X轴,光损失率为Y轴,绘制曲线,见图2、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六价铬和甲醛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光损失率也逐渐增加,从甲醛的模拟毒性实验可以看出,5 min的光损失率和15 min的光损失率差异不大,而六价铬的15 min损失率明显比5 min损失率要大,且甲醛浓度与光损失率的曲线斜率明显比六价铬的斜率要大,说明发光菌对甲醛比六价铬要敏感。

3.3 pH值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

水样的pH值会影响发光菌的发光度。分别配制pH值为1~12的水样进行试验,研究pH值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以pH值为X轴,细菌光损失率为Y轴绘制发光菌生理曲线,见图4。

从图4的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不同pH值对发光细菌发光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体系pH值在5~9时,发光细菌发光度基本稳定;pH值低于4或高于10时,发光细菌光损失率迅速增加至100%。采用发光细菌测定水样毒性传统方法中,一般先将样品pH值调节至7左右,而这有可能改变待测样品中毒物的存在形态和性质[3]。本实验结果表明,若水样的pH值在5~9,则不需调节pH值;若水样的pH值低于4或高于10,则需就近调节至5或9,尽量减小因调节水样pH值而引起的水样中毒物性质的变化。但调整水样的pH值可能会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和水样完整性。

3.4 游离余氯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

采用有效氯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中可能有余氯残留,余氯会影响发光细菌的活性,从而影响测试结果[4]。分别配制余氯浓度为0.03、0.05、0.1、0.1、0.2、0.5、1.0、2.0和5.0 mg/L的水样进行试验,研究游离余氯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以余氯浓度为X轴,细菌光损失率为Y轴绘制曲线,见图5。

由图5以看出,当水样余氯浓度小于0.2 mg/L时,对发光细菌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游离余氯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光损失率迅速增加,在余氯浓度达到1.0 mg/L时,光损失率达到100%,由此可看出游离余氯对发光菌具有较强的毒性,因此在测定经消毒后水样的毒性时,需先测定水样的余氯含量,并要控制余氯含量小于0.2 mg/L,以消除其对试验的干扰。

3.5 色度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

测试水样如果带有明显的颜色,特别是红、棕或黑色时,可能会影响光的吸收从而影响测试精度。另外,色度大的水样也会影响测试的精度。选取一个色度为30度而其他化学指标均为正常的水样做为试验样品,检测到水样的5 min发光损失率和15 min的发光损失率分别为75.94%和89.69%,均达到了高毒性,由此可见,色度对发光菌也有抑制作用,对于这样的水样应该在测试前用纯水稀释后进行测定。

3.6 浑浊度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

水样的浑浊度可能会引起发光菌不明确的发光增强或减弱,为了研究浑浊水样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选取一个浑浊度为20.1 NTU,而其他化学指标均正常的水样做测试,检测到水样的5 min发光损失率和15 min的发光损失率分别为5.499%和13.87%,均为低毒性,由此可见,浑浊度对发光菌发光的影响不大。但在实际水样测定时,为了避免误差,建议对浑浊的或含有沉淀颗粒物的水样,可以采用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测定。

4 结论

发光细菌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毒理性检验方法,它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时发光的特点对饮用水的综合毒性进行快速测定。经实验验证,通过建立生物毒理性基线,发光细菌法可以快速地判定水样的毒性强弱,克服了常规检测方法的滞后性,可作为监测水质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水质突变的应急方法。发光细菌监测水质突发性污染时适宜采用undefined的上下限值判别是否发生突发性变化。某次监测值超出此取样点或区域的饮用水毒性基线的控制范围undefined,特别是大于控制范围时,应该判定此样品超出控制的毒性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对水样进行测试之前必须对水样进行预处理,排除pH值、游离余氯、色度、浑浊度等因素对试验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柱,张广云,孙淑琴.应用发光细菌法检测饮用水的生物毒理性方法初探[G].毒性快速检测技术论文集.广州:格维恩科技有限公司,2005.

[2]张俊强,魏建军,张扬,等.Mcriotox毒性检测系统与给水水质预警[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6):4-6.

[3]王丽莎,魏东斌,胡洪营.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条件的优化与毒性参照物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4):61-66.

[4]魏杰,王丽莎,宁大亮,等.脱氯对降低消毒污水致生物毒性的作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4):16-19.

[5]王栋枝.综合生物毒性指标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92,18(1):85-87.

别让免费试用品成细菌培养基地 篇9

近日,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了一项关于化妆品试用装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商场化妆品专柜试用装和其他试用产品中,潜藏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和病毒,很容易威胁女性健康。那么在我国,化妆品试用装的情形又怎样呢?本刊记者走进了国内多家大型百货商场的化妆品专柜区进行了了解。

新闻回放:化妆品试用装惊现细菌病毒

美国布鲁克斯的研究小组花两年时间从百货公司专柜、精品店和药妆店收集面部、眼部和唇部化妆品,提取化妆品样本并分析细菌和病毒生长情况。结果研究人员震惊地发现,这些试用装潜藏着多种细菌和病毒。

在所检验的全部化妆品试用装中,67%以上的化妆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采集的化妆品样本的细菌感染率是100%其中发现了大肠杆菌、单纯疱疹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毒和病菌,它们可能使人感染大肠杆菌或患上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疾病。

对于出现最多的太肠杆菌,该研究带头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杰斐逊医学院生物学教授伊丽莎白·布鲁克斯说:“无论在哪里看到大肠杆菌,你都应该想到‘大肠杆菌等于粪便’,那意味着有人‘方便’后不洗手,然后把手指伸进润肤霜。”而大肠杆菌感染者会出现胃痛、腹泻症状,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出于安全考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提醒消费者不要分享化妆品,即使对方是你的好朋友。

本刊记者:直击国内品牌化妆品专柜

在某商场,记者看到某品牌化妆品专柜前挤满了前来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她们正坐着跟店员聊天、试用产品。而此刻更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位BA对前来选购化妆品的消费者热情地推荐一款粉饼,并大声地向消费者介绍说:“这是从韩国进口的一款由×××代言的具有美白、遮瑕、防辐射等功能的最新粉饼,大家可以免费试用看看效果。”接受免费试用的人还真不少,不到10分钟就有3位消费者试用了这款粉饼,而记者更为留意的却是一她们使用的是同一块颜色已经泛黄的粉扑,其中有两名消费者是用这块粉扑直接在脸上涂抹,另一名则是用这块粉扑只在手背上试用了一下。

记者想亲身体验一把试用过程,并要求换一块粉扑,于是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记者:(当BA想直接拿那块粉扑沾粉给我涂时)这块粉扑那么多人用了,并且都已经变色了,有点脏,能否换上—块,

“不脏的,大家者隧样用!”

记者:还是换—块吧。

(BA有点不高兴地在玻璃柜台里找了找,而玻璃柜里的那几块粉扑也是一样泛黄,显然都是使用过的。)

记者:你们没有新的吗?

-一般几个月换一次新的,但是在此期间使用的粉扑都会洗的。

记者:多久洗一次?

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吧,你放心,不会脏的。

记者:这么久洗一次还不脏啊,万一有人脸上长痘也用了这块粉扑,而我也用,给裁传染疾病怎么办?

你想的太严重了吧,大家都这么用,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啊,我们也不可能每个顾客都用一块新粉扑啊,你太苛刻了!

记者又来到另一个专柜,看到一个女孩正要试用一款唇膏,BA给她拧开的唇膏已经用了一大半,并且唇膏的盖帽都有刮痕,明显是一支用了很久的唇膏。BA拿着唇膏直接在美女的嘴上涂,甚至没有用纸巾将唇膏表面擦拭一下。以下是记者的又一段试用对话。

记者:这支唇膏太多人使用,不卫生了,你帮我把唇膏表面那层刮掉再给我试吧。

BA平时顾客都是直接试用的,如果大家都要弄掉表面那层,一支唇膏估计就用不了几天了。

记者:一支唇膏可以供多少人试用啊?

100多人吧。

记者:这么多人用,你们都是这样直接涂在嘴上?

BA那能怎样,在手上试用看不出真正的效果,并且这是唇膏,不像唇彩,唇彩的话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拿棉签蘸取再涂在顾客嘴唇上,但有的时候唇彩也是直接在嘴上涂的。

在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除了粉底液、唇膏、唇彩等常用彩妆产品外,绝大多数护肤品也是提供试用装的,有些包装比如挤压式、真空管式的化妆品安全隐患相对较小,也有的专柜备用一次性化妆刷、化妆棉等,但一般只有在顾客要求使用时BA才会拿出来。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问她们“为什么在试用产品前不提出是否卫生的问题”,遗憾的是,她们都表示“反正涂在嘴上和脸上,又不是直接进入体内的东西”,还反问“这样也有安全隐患吗?”

与商场化妆专柜的状况相同,消费者在化妆品试用装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并且缺乏安全使用化妆品的意识,这也着实让记者捏了一把冷汁。

皮肤专家:不能让免费试用产品成“细菌培养基地”

中国美容教育学院皮肤科宋戈光教授告诉记者,一款化妆品多人试用,肯定存在安全隐患。首先不看产品多少人试用,光拆开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外面,就很容易滋生出微生物,被细菌感染。一块粉扑在多人的脸上使用后,那些汗脂、油脂混合在一起,可以说这块不干净的粉扑已经成为“细菌培养基地”了。皮肤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之一,美容化妆品中的任何有害物质都能使皮肤产生过敏。如果试用的顾客中有长满痤疮、青春痘的人,那下一位试用者就很容易被交叉感染,从而引起皮肤过敏甚至感染其他的疾病。而多人试用一支唇膏,直接接触的是嘴部,很容易感染消化道、肠道疾病。再加上很多试用的产品本身就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比如根本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顾客在使用前也很少会注意到试用产品的有效期问题,这些都很容易给皮肤造成伤害,甚至给人带来疾病,危及健康。

宋教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前如果非要试用化妆品,最好用一次性棉签或其他代用工具进行试用。可以先用纸巾蘸酒精清洁试用装表面,不要用手或直接接触皮肤试用,更不要试用别的消费者直接涂抹过的试用品,如不需购买最好别试用,特别是皮肤有破损或机体免疫力比较差的时候,更应慎用眼部、唇部等敏感部位的化妆品。

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则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试用化妆品,因为试用品不像正规产品那样有发票为凭证,出了问题对维权也有不利的影响。

记者小结

细菌培养法 篇10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林中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易引起油茶叶片、花蕾和果实脱落,甚至整株的衰亡。 炭疽病引起的落果率一般为20% ,严重时可达40% 以上,病果的含油量也仅为健康果实的50% ,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2,3]。利用生防细菌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4,5,6]。在油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中,利用生防菌来抑制炭疽病菌的侵染,同时提高油茶自身的抗病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中研究较多生防菌主要是分离自土壤的球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 ) 、小白链霉菌 ( Streptomyces albulus ) 等[7,8]。 拮抗细菌R6是作者实验室从健康的油茶果中分离获得,对油茶炭疽病、根腐病和软腐病等多种病害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与前人研究的拮抗菌来源不同,是一种新的拮抗菌资源。

响应面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优化试验方法, 它不但克服了单因素试验等带来的弊端还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和时间对其进行比较全面分析,现已成为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9,10,11]。

为了提高内生拮抗细菌R6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本文以菌株R6为发酵菌株,选用发酵条件为自变量,菌体浓度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来获得对油茶炭疽病最佳的拮抗效果,以期为油茶主要病害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材料

内生拮抗细菌R6( Bacillus subtilis R6) 、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以上菌株均由作者实验室分离鉴定,保藏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微生物菌种库。

1.1.2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 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

1.1.3仪器

恒温振荡培养箱( HZQ - X280,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 紫外 - 可见风光光度计( 722S,上海著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 超净工作台( HS - 1301,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

1.1.4培养基

采用PDA培养基进行胶孢炭疽菌的活化和抑菌活性的测定。发酵培养 基: 牛肉膏0. 3g,蛋白胨1. 0g,Na Cl 0. 5g,蒸馏水100m L,p H 7. 2 ~ 7. 4。

1.2方法

1.2.1种子液的制备、发酵液菌体浓度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将斜面保藏的菌株在30℃ 下培养12h后接种到装有100m L NB培养基的250m L三角瓶中,30℃、 180r / 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4h。取上述培养液以5% 的接种量 接至100m L NB培养液的 三角瓶 ( 250m L) 中,30℃、18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4h即得种子液。

发酵液菌体 浓度的测 定采用紫 外分光光 度法[12],抑菌活性的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13]。

1.2.2Plackett-Burman显著因子筛选试验

应用Minitab 16. 0软件设计一个5因素2水平的Plackett - Burman试验,在初始p H值、培养温度、 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五个因子中用最少的试验次数筛选出对菌体浓度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来进行下一步的优化研究。每个因素的高水平为低水平的1. 5倍左右,选用菌体浓度即OD600作为响应值 ( Y) 。

1.2.3最陡爬坡试验

根据Plackett - Burman试验设计结果,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的设计。通过让主因素同时朝OD600增大的方向变化来找到极值点,从而逼近最大的响应区域。

1.2.4响应面分析法

根据Box - 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的原理,应用Minitab 16. 0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的设计,选取初始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三因素,高中低三水平,中心点设置3次重复,用于估计试验误差。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来进行各个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的分析,获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1.2.5验证性试验

利用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菌株R6的发酵,测定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和对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每个处理重复3次,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得出最终的优化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Plackett-Burman显著因子筛选试验

通过对Plackett - Burman筛选试验的结果( 表1) 进行方差分析可知 ( 表2 ) ,初始p H ( P = 0. 025 ) 、 摇床转速( P = 0. 001) 和培养温度( P = 0. 093) 这三个因素对菌体产量的影响较显著。进而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OD600= 1. 3703 + 0. 1222初始p H + 0. 2307摇床转速 - 0. 08191培养温度 + 0. 07881培养时间 + 0. 01999接种量。

由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知,初始p H和摇床转速对OD600呈现正效应,培养温度对OD600呈现负效应。即适当加大初始p H和摇床转速,降低培养温度能够使OD600的值增加,也就是菌体浓度的增加。其他两个因素对菌体浓度影响不显著,因此维持在低水平。

2.2最陡爬坡试验

根据PB试验的分析结果,设计了最陡爬坡试验 ( 表3) ,在表中可以看出,处理2为最优的培养条件。 因此,Box - Behnken design的零水平点选用处理2中各因素的水平进行设计。

2.3Box-Behnken试验

根据Box - Behnken试验得到的结果( 表4) ,利用Minitab16. 0对数据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的以OD600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

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表5) 。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试验数据的变异性,同时,交互因子和单因子对OD600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表明OD600的变化时相当复杂的,试验因子对其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R2= 0. 9935,表明此模型回归显著,拟合度好; 调整后的R2adj= 0. 9818,表明该方程的可信度较高,试验的设计是可靠的。同时, 方程的失拟项是0. 114 > 0. 05,失拟项不显著,说明残差是由随机误差引起的,因此该模型稳定,可以很好地进行预测[9]。

注: **表示极显著 P < 0. 01; *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Note: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1 level ; *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5 level.

2.4响应面分析法

根据响应面法分析数据利用Minitab 16. 0绘出了响应面图( 图1 ~ 3)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初始p H值、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及其交互作用对OD600的影响。在图1中当培养温度为30. 33℃ 时,初始p H值从7. 0增大至9. 0,摇床转速 从160r/min增大至180r / min的过程中,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响应面的顶尖即为菌体浓度最大值点。同理,图2和图3中曲面分别反映了初始p H和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的交互作用。

利用Minitab16. 0软件对表6中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发酵液最大OD600为1. 921。此时,试验各因子的取值分别为初始p H 8. 13、培养温度30. 33℃、摇床转速171. 52r/min。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R6菌株发酵的最佳条件修正为初始p H 8. 10、培养温度30. 30℃ 、摇床转速171. 00r / min。

2.5验证试验

为了进一步的检验响应面分析法的可靠性,利用优化的条件进行3次发酵试验,测得发酵液的平均OD600为1. 915,与模型的预测值十分接近,菌体浓度较优化前提高了9. 56% ,优化后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菌抑菌率提高了12. 24% 。说明响应面分析法对R6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是准确可靠的。

3讨论

近年来,在林木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关拮抗菌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但主要是对在土壤中分离的拮抗菌进行研究,鲜有林木植株内生拮抗菌应用研究的报道,分离自林木植株内的拮抗菌由于其对宿主本身的适应性好、定殖能力强、防治效果稳定,对于其应用到林木病害的防治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14]。

枯草芽孢杆菌R6作为一种广谱性拮抗细菌,与其它植物内生拮抗细菌只对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结果不同,其除了对油茶炭疽病、根腐病和软腐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对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表明菌株R6可能是分泌多种抗菌物质,这些物质既可抗细菌也可抗真菌[15,16,17]。因此,将菌株R6研制成微生物菌剂用于生产实践对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发酵条件优化过程中,对菌株R6菌体浓度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是初始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 p H值对发酵液菌体浓度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和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等,来影响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7]。由于本试验的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 H难以人为控制,因此只对发酵液的初始p H值进行了研究。菌株R6的p H值的适应性较宽,初始p H值在7. 0 ~ 9. 0之间时都有活性,其中以初始p H值在7. 5 ~ 8. 5之间时菌株的活性较高。这与陈成等[1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发酵中摇床转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发酵液的溶氧,研究发现当菌株R6的摇床转速171. 00r/min时,发酵液的菌体浓度达到了最大,说明菌株R6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这与周青等[19]对生防菌BS2004菌株发酵优化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大多数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温度一致,菌株R6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此时菌株R6的生长代谢速率最快[20]。

本实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菌体浓度较优化前提高了9. 56% ,优化后发 酵液对油 茶炭疽病 菌达到了90. 56% ,抑菌率提高了12. 24% 。与代阳等[21]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的试验相比试验周期缩短且效果明显。与陆继臣等[22]利用响应面法对灰霉病生防菌的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的结果一致。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茶内生拮抗细菌R6的发酵条件是可靠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4结论

通过Plackett - Burman试验设计在6个因素中筛选出对菌体浓度影响较大的3个重要因素即初始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温度,其中初始p H和摇床转速对OD600呈现正效应,培养温度对OD600呈现负效应。 应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同时结合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建立了以OD600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最终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 初始p H 8. 10、培养温度30. 30℃ 、摇床转速171. 00r / min、接种量5% 、培养时间24h。在此条件 下,发酵液的OD600可达到1. 915,较优化前提高了9. 56% ,发酵液对油茶炭疽 病菌达到 了90. 56% ,抑菌率提 高了12. 24% 。验证试验的结果与模型的预测值十分接近,说明方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较好。因此,响应面分析法可在菌株发酵工艺优化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为了获得拮抗细菌R6的最佳发酵条件,提高其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拮抗细菌R6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菌体浓度影响较大的3个重要因素即初始p H、摇床转速、培养温度,最后应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结果]菌株R6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8.10、培养温度30.30℃、摇床转速171.00r/min、接种量5%、培养时间24h,此时,发酵液的OD600为1.915,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相符。优化后菌体浓度和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率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9.56%和12.24%。[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R6的发酵条件参数准确,该模型可以用于R6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上一篇:课程改革启示下一篇: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