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

2024-06-05

肠道细菌(精选九篇)

肠道细菌 篇1

在肠道菌群这个支系庞大的家族里,脆弱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算得上是元老,它们“人丁”最兴旺,对人体健康的贡献也最为明显。

脆弱拟杆菌像一碗“心灵鸡汤”,它能有效的疏导自闭症患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人体的脆弱拟杆菌饲喂有类似于自闭症症状的小鼠,不久后,小鼠的心门就被打开了,它与其他小鼠的互动变得多了起来,表现出的重复性行为也大量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添入的脆弱拟肝菌改变了小鼠体内的菌群组成,使它们的焦虑程度降低,“心情”也阳光起来了。

另外一个“功臣”双歧杆菌则像“降噪剂”一般,能有效的降压体内的焦躁成分。发情期的小鼠总是不停的撕咬笼子或者双爪用力刨地,看上去十分“焦躁不安”。为了使小鼠“淡定”,科学家们将双歧杆菌注入到小鼠体内,然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无论是将小鼠放在异性身边或者是跑道上等一系列应激环境中,小鼠都异常冷静。想必是“降噪剂”有效的降压了小鼠体内的焦躁因子,使它恢复了“理性”。

通过以上的小实验,我们不难发现细菌能产生神经递质,在改变我们的情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科学家们提倡将肠道细菌制作成新一代的精神药物,让肠道细菌名副其实的成为我们的健康守护者。

重新发现肠道细菌 篇2

在2010年美国举行的人类微生物组大会上,赵立平讲述了自己减肥的故事。肠道菌群理论在自己身上的见证,让他更有资格为这个当下大热的学科领域代言。美国华盛顿大学基因组研究所副主任乔治·温斯托克评价说,“赵立平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是以一种置身度外的、客观的、科学的方式来呈现他的研究发现。”

尽管如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并不愿多谈他个人的减肥经验。他认为自己研究的是科学问题,而非养生之道。况且,在中国,仍有人对他的学术研究“不买账”。他曾在一次科普活动上提到“苦瓜与山药有助于减肥”“肠道细菌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种”,事后有人就给他扣上了“伪科学”的大帽子。赵立平说,他担心自己被误解为“科学界的张悟本”。

发现“致胖细菌”

2004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杰弗瑞·戈登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这是科学家在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时,用无菌动物做的第一个实验。

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刚出生时,肠道里是没有细菌的。通过生产与哺育等环节的接触,母亲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菌群传递给孩子,因此,母亲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肠道菌群会有一定的相似性。科学家将刚出生的小鼠放进一个完全无菌的隔离包里,它们吃的食物、饮用的水与呼吸的空气都是过滤过的。这样饲养出来的小鼠,肠道里始终是无菌的。相比正常小鼠,它们的最大特点是非常的苗条,但当把菌群接回小鼠的肠道,让它们成为正常小鼠,它们的饭量变小了,体重却恢复到正常水平。

2006年,戈登将普通饲料换成高脂饲料,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无菌小鼠即使吃高脂饲料也不会发胖,同时它们的代谢率也比有菌小鼠低。也就是说,有菌动物比无菌动物代谢消耗大、吃得少,但体内的脂肪存储反而多,这显然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多吃、少运动、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存起来”的规律相悖。

在过去,人们大多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肥胖。而戈登的实验,是从肠道菌群这一新的角度,来解释肥胖,认为菌群的“有和无”与体重的“大与小”之间有关联。这个发现非同一般,赵立平说,以前,人们只知道肠道菌群与肠炎有关,但戈登的研究,则是第一次提出,肠道菌群还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都有关系。

然而,戈登的研究并非终结之作,他只是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门。肠道菌群有上千种,究竟哪一种与肥胖及代谢病关系最密切,仍然是一个谜。2006年,戈登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认為,肥胖主要与“厚壁菌门”相关,而健康人的肠道里则是“类杆菌门”的细菌比较多。可是,他们的这一结论不仅在业界有争论,而且,生物学分类从大到小是“门纲目科属种”,从“门”的层面来考察菌群与肥胖的关系也显得过于粗略。

赵立平认为,应该从更微观的层面,比如“种”的层面去追溯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在2009年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英文简称ISME会刊)上的一篇论文中,赵立平和同事们将小鼠从正常饮食转变为高脂饮食,又重新让其恢复正常饮食,结果发现了80种与饮食改变相关的细菌。根据进一步分析,在肥胖时,小鼠体内较多的是可以产生内毒素的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内毒素可导致人体出现慢性炎症,而炎症则是身体开始被破坏的先兆。吃高脂饲料越多,这类细菌就越多。在健康的小鼠体内,较多的是双歧杆菌一类的有益菌。硫酸盐还原菌属于“变形菌门”,双歧杆菌则属于“放线菌门”,两个菌都与戈登提到的那两个门无关。

对肥胖的追根穷源远未结束。赵立平选择了一名体重175公斤、26岁的男性大胖子,试图从他身上探索肥胖的致病菌。“医学上一般认为,对于这么胖的人,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都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做胃肠的绕道手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变饮食来调整肠道菌群,使他瘦下来,那就说明我们的理论立得住。”赵立平说。

在进行营养干预前,这名肥胖者肠道内最优势的菌群是阴沟肠杆菌,但干预4周后这种细菌就几乎检测不到了。在9周减重30公斤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从“三高”等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逐步恢复正常。整个实验结束时,他总共减了51.4公斤的重量。

赵立平怀疑阴沟肠杆菌可能是引发患者炎症和代谢紊乱的元凶,便将经过处理的该菌接种到无菌鼠体内,同时喂以高脂饲料。结果,小鼠严重地发胖,其肥胖程度与对照组——吃同样饲料的正常有菌小鼠是一样的,而且还出现了糖尿病的特征——胰岛素抵抗。由于戈登等人已经证明无菌小鼠吃高脂饲料不会肥胖,因而可以推论,阴沟肠杆菌是第一个被发现可导致肥胖与代谢紊乱的肠道细菌。

由于赵立平的这一实验满足“科赫法则”——确认疾病病原体的金科玉律,因此可以说,阴沟肠杆菌是人体肥胖和代谢紊乱的致病菌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赵立平说,由于人的肠道菌群千差万别,他们推测,导致肥胖的细菌可能有多种。因而,他们的这项工作有开创性意义:它为鉴定更多的参与肥胖和代谢紊乱发生、发展的肠道细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建立了一种新的肥胖模型,可用于药物筛选、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诸多方面。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ISME会刊上。

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更重要的含义。在过去30年里,中国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由最初的不到1%升至今天的10%。这主要还是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饮食结构变化所引起的。赵立平说,不同人种对代谢性疾病的抵抗力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白种人即使很胖也不一定患病,而中国人稍微一胖就容易得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样的膳食结构与肠道菌群可以避免肥胖,是中国在肠道菌群领域最值得深挖的方向。

追寻“药食同源”

从南京农业大学分子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赵立平,工作之后接触的,无非是“如何用有益菌来防治大白菜腐烂”之类的问题。一天,研究畜牧问题的同事告诉他,听说细菌可以用来治疗猪和鸡的腹泻,但不知怎么做。这引起了赵立平的好奇,他给了同事一些菌群,其中有一两种菌果然有效。赵立平从此对动物肠道菌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那以后,他逐渐把研究方向锁定在研究人体内微生物菌群与健康的关系上。

与此同时,赵立平自己渐渐变成了腰围115厘米的胖子。婚后两年,他收获了博士学位和一个女儿,以及20公斤的赘肉。后来他去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在美国又胖了10公斤,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三高”的症状也相继出现,眼看着他的体型将沿着一个标准中年男人的走势肆无忌惮地发展下去。他曾经试过节食和跑步,但没有什么作用。在读到戈登的文章后,他打算将这一成果先用到自己身上验证验证。

用什么食物来改善肠道菌群?赵立平转向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寻求灵感。他的父亲是中医的坚定信奉者,曾一天两次服用一种刺鼻的黑色药汤治愈了自己的乙肝。在赵立平幼年生病的时候,父母也常常先带他去找当地有名望的老中医求诊。这些经历,使赵立平在接受了现代科学以后,并没有对中医产生排斥感。他翻阅了《黄帝内经》等典籍,并向中医讨教。其中,中医里“苦寒类食物清热解毒”,“可使米脂入腹,莫使酒脂入肠”等观念,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赵立平开始了以苦瓜、山药与粗粮为主的食物疗法。他设想,这些在中医看来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可能能改变消化系统中细菌的生长。两年内,赵立平减去了20公斤体重,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降了下来。通过对自己的肠道细菌进行检测发现,一种具有抗炎特性的细菌从实验前的检测不出,生长到了细菌总数的14.5%。

通过拿自己做实验,赵立平不仅得到了“苗条的身材”,也为自己的科研建立了基本的信心。2009年,他又在太原开始了第一次临床实验。在国际上,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多在动物身上进行。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健康观念的相对落后,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3.25亿个胖子,几乎就要超越美国成为“胖人的国度”。因此,应赵立平的招募前来报名的胖人非常多,以至于需要在他们中间进行一场“海选”——通过体检来淘汰那些同时患有其他并发症的人,只留下单纯性肥胖患者。他们很快就召集了123名志愿者。

他为123名肥胖志愿者确定了一个9周的方案,量身定制膳食,让他们定期接受肠道菌群和代谢参数的检测与监控。他们在规定饮食终止后的14周内对90位患者进行了追踪。93%完成该实验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約7公斤,同时他们肠道中的产毒细菌减少,有益菌增多。

赵立平的人群试验赢得《科学》杂志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他对中医“药食同源”理论的运用。那些受试者所吃的食物不仅是低热量的,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组成。

赵立平对黄连素的研究,则更加直接地证明了中药的作用原理。黄连素又叫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它本是一种治疗细菌性腹泻的非处方药。但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医生将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医学界始终没有搞清楚这一作用的机理。

在对小檗碱的体外研究中,它的使用浓度都在毫克级,但大量研究表明,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后很难入血,基本都以原药的形式从粪便排出体外,其在人体血液内的浓度只能达到微克级。一个药物如果不能入血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因而,小檗碱对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就像一团迷雾。

2004年以来,有很多研究显示,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可能会造成内毒素入血,诱发慢性炎症,造成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于是,赵立平猜想,小檗碱在穿过肠道时,可能会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减少内毒素入血,减轻慢性炎症,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糖尿病的目的。

于是,他们以大鼠作为模型,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服一定剂量的小檗碱。结果令人称奇:小檗碱有效防止了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根据这一结果,可以通俗地说,如果你在吃垃圾食品时,吃一些黄连素,就可能起到防止长胖的作用。

赵立平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小檗碱非常显著地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2012年8月,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解释了对小檗碱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机理。

小檗碱调节菌群作用的研究,为解释苦寒类中药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在,一种新的观点开始受到重视:很多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都有密切关系,中药则有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发挥疗效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曾直言批评过中医对很多问题的夸大其辞,但他认为,赵立平的研究是令人鼓舞的,“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腹泻猫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药物

呋喃妥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菌必治等药敏纸片。

1.1.2 试验器材

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接种环、酒精灯等。

1.1.3 试验试剂

糖类、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琼脂、胆盐、超纯水、中性红、结晶紫、蛋白胨、伊红-Y、美蓝、硫化氢、苯丙氨酸、枸橼酸盐、尿素、赖氨酸、鸟氨酸、棉子糖、山梨醇、木胶糖等。

1.2 试验方法

1.2.1 粪便采集

挑选腹泻猫, 排除病毒性、寄生虫性和其他条件性腹泻, 确诊为细菌性腹泻后, 用无菌棉签采集患病猫的新鲜粪便10份;再采集10只临床健康的猫作对照。

1.2.2 细菌培养

将采集的20份样品在超净工作台上分别接种到普通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 并且标明接种的编号。接种完后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h, 观察3种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结构和颜色特点。根据菌落形态及颜色进行分离培养。

1.2.3 生化鉴定

使用精氨酸、鼠李糖、乳糖、水杨素、甘露醇、蔗糖、七叶苷、半乳糖、果糖、山梨醇、葡萄糖、懒氨酸、麦芽糖、阿拉伯糖、棉籽糖、木糖、卫矛醇、甲基红实验、V-P试验、吲哚等分别配制生化鉴定管[4]。将培养皿中纯化的典型菌种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至生化鉴定管中, 24h后观察结果[5]。

1.2.4 药敏试验

将纯化所得的细菌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 干燥后贴上药敏试剂片, 37℃恒温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培养结果

接种病猫粪便的麦康凯培养基中均有均匀红色, 边缘整齐, 中心突起, 中等大小, 表面光滑湿润的散在菌落长出, 疑似大肠杆菌。

2.2 生化试验结果

注:“+”产酸;“-”阴性;“○+”产酸产气。

由表1可知:这些细菌均能够分解麦芽糖、果糖、鼠李糖、木糖、葡萄糖、乳糖、山梨酸, 产酸产气, 不能产生硫化氢, 因此判断为大肠杆菌。

2.3 药敏试验结果

(mm)

由表2可知: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3 讨论

生化试验结果与参考资料大肠杆菌特性相符[6], 确定引起猫腹泻的细菌是大肠杆菌, 而且与王云峰等[7]、孙善发等[8]的试验结果相一致。从药敏试验的结果看, 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9]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与有关的报道相符[10]。说明大肠杆菌已对一些常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通过对引起猫细菌性腹泻的细菌与健康猫的常规肠道菌进行对比发现, 正常猫肠道内存在着许多细菌, 涉及菌种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埃希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梭菌、念珠菌、青霉菌、地霉菌、毛霉菌与链格孢霉等。而引起这次细菌性腹泻的细菌培养后主要得到的是大肠杆菌, 说明了这些猫的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

4 结论

通过对10只确诊患细菌性腹泻猫的粪样进行分离及生化得出引起猫腹泻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这类大肠杆菌除对头孢类、奎诺酮类的抗生素较敏感外, 对其他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摘要:试验将采集的新鲜粪样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构、颜色特点。然后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在生物显微镜视野内找到大量散在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初步确定致病细菌为短棒革兰氏阴性菌。之后用麦康凯培养纯化, 用纯化得到的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确定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对其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是恩诺沙星。

关键词:猫细菌性腹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牛艺儒, 宁官保.大肠杆菌的药敏实验[D].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0512 (4) :30-33.

[2]喻华英, 贾桂珍, 邹开胜.犊牛腹泻病中大肠杆菌病的分离及鉴定[D].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院, 2006, 6 (2) :67-68.

[3]江萍, 温伦季, 许乐仁.贵州地区幼猫腹泻的病原学诊断[D].贵州农学院牧医系, 1992, S858.293 (5) :6-9.

[4]陈天寿主编.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52-353.

[5]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00-108.

[6]王春璈主编.简明宠物疾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34-35.

[7]陈溥言主编.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2.

[8]林德贵.犬肠道抗菌药物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微生物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外科学, 2008.

[9]郭海勇, 许磊, 吴静等.小鼠胚胎肠道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08.

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肝脏尤受伤等 篇4

声音

李兰娟院士: 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肝脏尤受伤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等选取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和深度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健康人,肝硬化患者肠道内的拟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而这类细菌恰恰是人体肠道中的主导菌属;肠道菌群被破坏,可加速肝硬化的过程。科学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减肥不吃饭、酗酒、抽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进而可能诱发疾病。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其他原因包括: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等手术、肿瘤放化疗、感染等。除了避免破坏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各不良因素之外,专家建议每天可喝酸奶等。因为酸奶中有活性菌,对肠道健康微生态有好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减肚子汤”不可信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接到多起“减肚子汤”类产品虚假宣传的投诉、举报。在地方电视台和互联网上,这些产品声称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和减肥功效,还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做宣传,并通过400开头的电话售卖。据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称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能,而“减肚子汤”或“某某减肥茶”却标榜具备这些功能,这不但是违规,更在事实上不能起到这样的功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此类产品,提高对电视购物广告的鉴别能力,切忌盲目相信其夸张、虚假宣传,以免给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失。

世界生卫组织:中国1.1亿人携带乙肝或丙肝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近80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专家指出,中国1992年开始接种乙肝疫苗,至今在降低乙肝患病率方面已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儿童感染率已降低90%,避免了8000万乙肝病例和超过2000万慢性乙肝。专家提醒: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这一战略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并在1岁内完成三针乙肝疫苗, 将为一个人提供终身保护。

数据

吃盐过多:导致全球每年约165万人死亡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与盐摄入过多息息相关。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盐过多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全球每年约165万人因此死亡。这项研究分析了全球60多个国家的食盐摄入量调查数据,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3/4。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盐摄入量为5克,而这研究发现,全球的平均盐摄入量超过了这一数字,个别地区超标严重。全球将近10%的心脏疾病、中风等病例的死因可归咎于食盐摄入量过多,即每年约165万人因吃盐过多死亡。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各国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民众控制食盐的过多摄入。

我国一年心脏移植200多例

不久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心脏移植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共注册登记心脏移植232例(2009年为92例)。截至目前,全国有心脏移植资质的临床医疗机构46家,年手术量稳定在20例以上的心脏移植中心不足5家,大于30例的仅2家。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内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这份报告显示,我国心脏移植的接受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在45岁左右。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为:心肌病(约80%)、冠心病(9%~14%)、瓣膜病、再次移植和先天性心脏病。各中心围手术期生存率达92%~94%。专家指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脏移植例数会增多,将为一些救治难度很高的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人人都要懂点中医:10大养生保健法则

肝硬化与肠道细菌易位研究进展 篇5

1 肠道细菌易位

关于B T的诊断, 目前主要方法是取研究动物或人体的肠系膜淋巴结 (MLN) 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阳性即可诊断。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常取整个MLN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较为准确, 然而人体研究时取材只能在病人手术时进行, 由于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及所取MLN多为1颗, 准确度小。许多研究人员也在寻找其他替代指标来诊断BT。Genesca等[3]研究发现, MLN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水平与肝硬化Child分级及细菌感染发生率有较高的相关性, 然而能否用为BT诊断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有实验报道[4], 约1/3肝硬化MLN细菌培养阴性病人的血清及腹水中, 可检出细菌D N A, 这为利用P C R技术检测细菌D N A诊断B T提供了依据。然而目前可被检测的细菌DNA只有大肠埃希菌,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真菌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5], 因此通过P C R技术检测细菌D N A来诊断B T, 在技术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 最近有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利用 (99m) Tc或免疫荧光标记大肠埃希菌, 通过检测肠外组织的放射性或免疫荧光强度来诊断BT[6,7], 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于B T的主要细菌种类, M L N培养结果最常见为肠杆菌类, 主要是大肠埃希菌[8]。根据细菌发生易位的效能可以将肠道细菌分为三大类:最易发生易位的是肠杆菌类, 包括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中等易位能力的革兰阳性菌, 如乳杆菌、表皮链球菌和粪肠杆菌;不易发生易位的专性厌氧菌, 在盲肠中的密度很高[9]。

BT的发生部位目前认为主要在小肠。动物实验[10]显示, 对肠道各区域接种相同数量的大肠埃希菌, 细菌易位主要发生在小肠。较小肠而言, 结肠由于长期暴露在大量菌群中, 具有较有效的表面细菌清除能力, 并且结肠黏膜上皮连接较为紧密, 离子通透性较差。有研究显示, 对肠动力缺陷动物模型使用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 可以降低其空肠菌落数, 同时降低细菌易位发生率, 证明小肠菌落数对细菌易位影响更大[11]。但近来也有学者发现, 肝硬化大鼠发生BT者较未发生B T者有较高的盲肠带菌量, 而超过9 5%的B T菌株可以在盲肠中找到,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B T主要发生在盲肠[12]。

2 影响肝硬化发生BT的相关因素

肝硬化后B T的发生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肠壁通透性增加, 机体免疫力下降。

2.1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是肠道细菌易位的始动因素, 主要是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中大部分细菌分布在回肠和结肠, 胃和小肠中由于胃酸、胆汁、胰液的分布以及小肠不断向下蠕动等原因细菌定植较少。实验研究中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的诊断, 一般以空肠分泌液细菌培养达到或超过105菌落数/ml为标准[13]。肝硬化病人易发生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有严重肝病及发生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 呼气试验及十二指肠定量培养显示,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为47%~61%[14]。肝硬化腹水发生B T的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明显较未发生B T的大鼠高, 在没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的大鼠, BT发生率只有0~1 1%, 与正常大鼠相同。

目前推测, 肝硬化好发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主要与肠道低动力状态及胆汁分泌减少有关。肠道低动力状态可能与门脉高压致肠壁黏膜充血水肿及内毒素入血, 诱导机体合成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N O, 产生炎症反应损伤肠壁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显示, 应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可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降低肝硬化病人感染发生率[15,16]。胆汁具有去垢作用, 可以减少肠道表面细菌定植, 并中和内毒素。有研究显示, 梗阻性黄疸病人BT发生率明显增高[17]。肝硬化病人胆汁分泌减少而且经肠道细菌分解增加, 故肠道胆汁浓度下降。尽管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在BT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仍有50%以上的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大鼠不发生BT, 可见肠道细菌过度生长是B T的必需因素, 但并不是必然因素。

2.2 肠壁通透性增加

保持肠黏膜的完整性对防止细菌易位十分重要。有研究在肠道中注入蓖麻油酸 (海狸油的药理活性成分, 可严重损伤肠黏膜) , 可导致广泛细菌易位[18]。肝硬化病人多伴有肠黏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以致对细菌通透性增加。门脉高压可致肠黏膜充血, 细胞间隙增宽, 黏膜肌层增厚、水肿, 绒毛隐窝比下降等[19]。功能性实验显示, 肝硬化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吸收比值明显增高, 说明肠道通透性增加[20]。这些变化可能与门脉高压致肠壁充血水肿, 细菌及其产物内毒素等透过肠壁, 诱导机体合成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肠源性内毒素及随之增加的细胞因子增加血管壁可诱导性NO合酶表达, 造成NO产生持续增多, 损伤上皮细胞线粒体及刷状缘有关。有实验显示NO可松懈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从而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21]。同时TNF-α可抑制肠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而紧密连接蛋白是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复合物的主要成分, 对维持紧密连接的渗透选择及细胞极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2]。

由此可知肠壁通透性增加可导致BT, 同时BT又可加重肠壁损伤, 两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而抗氧化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或减轻黏膜损伤及B T的发生。目前已有动物实验证实单用抗氧化剂或与乳杆菌合用可明显降低肠道肠杆菌及肠球菌密度, 抑制BT发生[23]。同时具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及肠壁通透性增加的肝硬化大鼠, BT的发生率为87% (13/15) [24]。在肠道高通透性的情况下, 清除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则B T发生率也随之下降, 因此相比于肠道通透性改变,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对于B T的发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3 机体免疫力下降

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受损是肝硬化病人产生BT的一个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肠黏膜充血可损伤肠黏膜静脉内吞噬细胞的滚动黏附与移行。而肝硬化时肝脏合成能力下降, 补体生成不足, 补体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减弱, 吞噬细胞吞噬及灭活功能降低。Hamann等发现血浆低C3水平与肝硬化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存在必然的相关性[25]。同时, 肝硬化多伴单核细胞FC-γ受体表达下降, 可能也是致吞噬灭活能力减弱的原因之一。肝硬化大鼠尽管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但增殖反应低下, IFN-γ产生显著下降[26]。肠黏膜B淋巴细胞产生SIg A在肠内可以选择性包绕细菌或内毒素,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防止细菌黏附于肠黏膜, 而且这种免疫复合物可刺激黏液分泌, 加速黏液层流动, 有利于病原体和毒素外排, 肝硬化病人粪便中Ig A含量明显减少[27]。由于门-体分流及库普弗细胞吞噬活性受损, 肝硬化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多有下降, 其结果是不能有效清除门静脉和体循环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内毒素等, 也是肝硬化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3 BT与肝硬化并发症的联系

近来有研究表明, 肠道细菌易位在肝硬化并发症如内毒素血症、S B P、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BP是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最常见表现之一。动物实验中腹水培养阳性的肝硬化大鼠几乎MLN培养均阳性, 且常为同一种细菌, 这表明肠道B T与S B P之间存在联系[28]。而选择性肠道脱污染可降低肝硬化患者SBP及其他感染的发生率[29], 更验证了这一联系。BT参与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主要是通过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 (HCS) 介导的。B T使得肠道成为细胞因子释放器官。肠道中储存了大量的细菌及其产物, BT时这些细菌及其产物穿透肠壁, 诱导机体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肠源性内毒素及随之增加的细胞因子可增加N O合成。N O合成过多, 外周及内脏主要血管扩张, 动脉灌注减少, 血容量相对不足, 血压下降, 机体激活神经体液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抗利尿激素等) 进行代偿, 导致肾动脉收缩, 水钠潴留以增加血容量, 因此产生H C S。血容量增加不仅可加重门静脉血流负担, 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产生, 而且肾动脉收缩可加重肝肾综合征。同时脑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 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而肺动脉扩张致肺内血液分流及低氧血症, 产生肝肺综合征。选择性肠道脱污染可部分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缓解血流动力学异常[30], 也进一步证明了BT内毒素血症与H C S有关。

4 小结与展望

总之, 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肠壁通透性增加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B T, 而B T在肝硬化各种并发症如内毒素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但由于研究手段的局限, 目前各研究数据大多来自动物实验, 有关人体肠道细菌易位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肠道细菌易位了解的进一步加深, 一定会对临床肝硬化的治疗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肠道细菌 篇6

凝结芽孢杆菌是一种高效的益生菌,为农业部批准准予生产、经营和使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菌种。该菌活菌能降低肠道p H值,减少臭气,同时能够显著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和减少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1,2]。目前,凝结芽孢杆菌广泛应用于生猪养殖工业中,对猪有较好的防腹泻的作用,并能显著地提高猪平均日增重和降低饲料成本[3]。本研究利用凝结芽孢杆菌的芽孢具有耐热、耐胃酸和产品保存性好等优点[4],将芽孢灌服小鼠,统计凝结芽孢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细菌易位的影响,并与致病菌灌服组及其混合菌灌服组对小鼠的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细菌易位情况作比较,分析凝结芽孢杆菌在体内拮抗致病菌导致的易位作用,丰富了凝结芽孢菌的益生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益生芽孢菌(凝结芽孢杆菌重庆分离株1,B.coagulans CQ1),病原指示菌即常见肠道病原菌(沙门氏菌S.mutant)和大肠杆菌(E.coli K88),均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保存。

1.1.2 培养基

(1)普通营养培养基[5],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蒸馏水1 000 m L,p H 7.4,121℃高压灭菌15 min。(2)葡萄糖酵母蛋白胨(GYP)培养基[6],葡萄糖20 g、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5 g、水1 000 m L,p H 6.8~7.0,115℃高压蒸汽灭菌20 min。(3)麦康凯培养基,购自上海生工。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与计数

平板划线接种,挑选单克隆菌落,用普通营养培养基培养前述致病菌,当其达到对数期,计数菌种的数目,调整到浓度109个/m L。凝结芽孢杆菌的培养参考赵国辉等方法[7]执行,当完全形成芽孢时,采用赵树苗等方法[8]进行芽孢计数。

1.2.2 动物试验及饲养管理

1.2.2. 1 分组与预试验

购买36只昆明系雄性小鼠(三医大小动物中心),体重大致相等,空腹称重。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个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SPF级大小鼠维持饲料,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号:京饲审(2009)06170;试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08)。连续饲喂7 d,使小鼠尽快适应到基础日粮饲料。

1.2.2. 2 正式试验

预试验结束后,开始正式试验。要求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生理盐水200μL;试验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配制的凝结芽孢杆菌(简称芽孢)、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其的混菌组合,灌胃小鼠的菌种、编号及其的用量见表1。试验期间小鼠同室分笼饲养,自然光照,自由采食和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在23±2℃,湿度60%,试验前后分别称重1次。

1.2.3 组织样处理

1.2.3. 1 制备组织匀浆

经连续试验6 d后,小鼠禁食12 h,摘取眼球取血。将血液放入预先用EDTA钠处理的离心管内。断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脾脏、肝脏,并称量其重量,加入等质量预冷的生理盐水,制成50%组织匀浆液。

1.2.3. 2 细菌易位测定

取脾脏、肝脏的匀浆组织液,稀释成10-1、10-2、10-3、10-4的浓度。血液稀释梯度为血原液、10-1、10-2、10-3等浓度,涂板到麦康凯、MRS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进行菌落计数。检测组织和血液中的乳酸菌和肠杆菌科的细菌数目。

1.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中的ANOVA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以P<0.05为相差显著,文中数据标识均为平均值±标准差(mean±SD)。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对小鼠增重的影响

不同组别的小鼠,经过持续6 d的灌服处理,对小鼠的增重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小鼠体重的统计结果见表2。

注:数据为平均数±标准偏差,肩号小写字母的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根据芽孢组、E.coli K88和S.mutant及混合组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所有组小鼠增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深入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芽孢灌服组使小鼠体重增重明显,细菌芽孢混合组的小鼠增重次之,单一致病菌组(E.coli K88和S.mutant)的小鼠增重最差。

2.2 小鼠肠道细菌易位的检测

通过24 h的平板培养,进行计数检测,获得各灌服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细菌易位的试验数据,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对照组(control)、芽孢组(B.coagulans)均不能够使小鼠肠道菌群的细菌易位到血液、肝脏和脾脏中;然而致病性组(S.mutant,E.coli K88)中,血液、肝脏和脾脏中都有肠道菌群存在,其中致病菌沙门氏菌灌服组使肝脏、脾脏和血液中的肠杆菌易位数增多;在混合组中除血液外,脾脏和肝脏里均检测到了肠道细菌,只是E.coli K88+B.coagulans灌服组检测到的细菌数目偏多。这些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具有防治肠道致病性菌感染而导致细菌易位的作用。

3 讨论

试验表明,不论是益生菌、病原菌还是其混合物灌服组,小鼠的体重都有所增加,只是芽孢菌灌服组小鼠增重十分明显,意味着凝结芽孢菌的芽孢在肠道内可能大量发芽、定植及增值,促进了动物小鼠的生长,产生了良好的益生作用。同时,也证明该株凝结芽孢杆菌是一株良好的益生菌,该结果与李国建[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研究还发现,对照组和芽孢灌服组没有引起肠道菌群易位的发生,这可能与本试验选择的试验动物为正常、健康的动物模型有关系。Berg等[9]报道,口服Salmonella会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肠道内细菌进入肝、脾、淋巴结乃至全身血液循环中,出现肠道细菌易位。本试验用致病性沙门氏菌S.mutant灌服证实了这一现象。此外,在口服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K88后,也出现了肠道菌群细菌易位的类似情况,只不过由其导致的肠道菌群易位程度比致病性沙门氏菌S.mutant组引起的易位程度低。

值得强调的是在混合组试验中发现E.coli K88+B.coagulans灌服组肠道菌群细菌易位呈现更加明显的特点,说明B.coagulans有利于防控S.mutant,不利于控制E.coli K88引起的肠道疾病。相比单独的致病菌灌服组,混合组易位细菌的数量少很多,也证明凝结芽孢菌的活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致病菌活性,降低细菌的易位能力,该结果与Liong报道的乳酸菌能够降低肠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易位特点相符[10]。因此,这株益生芽孢菌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崔云龙,万阜吕,李长龄,等.凝结芽孢杆菌(TBCl69)片治疗便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264-269.

[2]Katsutoshia,Shinichim,Tadasih,et a1.Effect spore-bearing lacti-cacid-forming bacteria(B.coag ulans SANK70258)administrationon the intestinal en vironment,defecation frequency,fe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rmal characteristics in humans and rats[J].Mi crob Ecol in Health Dis,2003,14(1):4-13.

[3]李国建.凝结芽孢杆菌替代抗生素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72-74.

[4]王艳萍,陈莹,赵虑山,等.一株芽孢乳酸杆菌TQ33产芽孢特性及抗性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6,24(3):9-12.

[5]凌代文.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潘俊福.有益乳酸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D].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赵国辉,戴新羽,周盛琦,等.芽孢形成促进培养基的自制与初步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2):129.

[8]Shumiao Zhao,Nan Hu,Jun Huang,et al.High-yield spore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licheniformis by solid state formention[J].biotechnol lett,2008,30:295-297.

[9]Berg R D,Garfiugton A W.Translocation of certain in di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o th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other organs in a gnotobi otic mouse model[J].Infect Imillun,1979,23(2):403-411.

肠道细菌 篇7

无论药物通过动物产品在人体内残留, 还是在动物机体内蓄积, 其对机体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三致作用、急性毒性、致敏反应、对肠道细菌的影响等, 其中出现机率最大、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诱导耐药细菌。本文以半滑舌鳎 (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为研究对象, 连续拌料投喂土霉素, 分别在投药期间和投药后检测鱼体肠道细菌的数量以及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研究肠道细菌在土霉素短期胁迫下出现的耐药性反应, 同时检测半滑舌鳎背部肌肉土霉素的残留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鱼和饲养条件

试验地点为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养殖场。试验用半滑舌鳎鱼400尾, 体重 (200±20) g (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提供) , 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2008年6月5日开始试验, 在此之前, 半滑舌鳎暂养2周。养殖水温 (22±2) ℃, 海水盐度31±2, 海水密度为1.024 g/cm3, 采用循环水系统, 并保持通氧。暂养期间正常喂食, 投喂土霉素前3天停止喂食。每天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 1天投喂2次, 投喂时, 水循环停止1 h。

1.2主要试剂和仪器

土霉素 (苏州牧王集团有限公司) ;营养琼脂培养基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岛津AUW 220) 。土霉素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色谱纯≥99.5%) ;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紫外检测器 (安捷伦1100) ;高速匀浆器;台式离心机;乙腈 (色谱纯, 美国Merck公司) ;高氯酸、正己烷、磷酸二氢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3药饵制作

用无菌水稀释土霉素, 制成土霉素溶液后, 均匀喷洒到海水配合饲料中, 制成颗粒饲料后用5%褐藻酸钠包埋, 低温烘干后即成药饵。置于干燥广口瓶中, 4 ℃低温保藏。

1.4肠道细菌耐药性分析

1.4.1 样品处理

试验组给药剂量为125 mg/ (kg·d) , 每天2次, 连续投喂10 d。取样在投药期的第1, 3, 5, 7, 9, 11天 (-10, -8, -6, -4, -2, 0 d) 以及停药后第1, 2, 4, 6, 8, 10, 14, 18, 22, 26, 32天的15:00进行。每次取5尾 (n=5) 。对照组相同。取样后, 分离出肠道, 称取1.00 g左右内容物, 放入含有5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 制成原液[5]。

1.4.2 培养基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 将土霉素标准品用无菌水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64 mg/mL的标准溶液。在海水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凝之前, 添加土霉素标准溶液, 制备成土霉素质量浓度为0, 16, 160 mg/L (未凝固之前) 3种培养基 (表1) 。

1.4.3 总菌数和耐药细菌分析

将肠道内容物原液梯度稀释, 然后挑选2个适当稀释度, 分别将1 mL稀释液滴加到无菌培养皿中。分别将3种培养基倒平板, 混匀冷却后, 36 ℃培养48 h, 选取菌落清晰、分散良好且菌落个数在25~250的平板计数, 计算每克肠道内容物中所含细菌数量 (CFU/g) 。每组3个平行。

1.4.4 耐药率定义

耐药率定义[5,6,7];耐药率计算公式:耐药率 (%) = (A/B) ×100%。式中, A:特定质量浓度土霉素培养基上菌落数, CFU/g;B:对照组培养基上菌落数, CFU/g。本研究中土霉素质量浓度为16 mg/L和160 mg/L。

1.5土霉素残留试验

半滑舌鳎肠道取样结束后, 迅速去鳞, 取其躯体两侧背鳍附近的肌肉各5 g, 充分剪碎、混匀, 并进行土霉素含量的检测[8]。

1.6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WIN EXCEL 2003和SPSS 11.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耐药菌检测

2.1.1 对照组半滑舌鳎肠道细菌的平均数量和耐药率

在2种不同质量浓度土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 对照组半滑舌鳎肠道细菌耐药率并没有随着培养基中土霉素浓度的升高而等比例降低。低浓度土霉素培养基中肠道细菌耐药率是高浓度耐药率的3.12倍 (表2) 。

2.1.2 试验组半滑舌鳎肠道细菌的土霉素耐药率

在土霉素质量浓度为16 mg/L的海水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投药期间 (-10~0 d) , 试验组耐药率逐渐升高, 在投药第1天 (-10 d) 试验组耐药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是从第5天 (-6 d) 开始, 耐药率迅速上升, 并在投药期的最后一天 (0 d) 升高到最大值 (43.15±7.10) %, 远远高于对照组耐药率的平均值 (9.95±2.21) % (表2) , 是平均耐药率的4.34倍。在停药后8 d耐药率逐渐下降, 直到第32天, 试验组的耐药率仍然高于对照组。土霉素投喂对肠道细菌整体耐药性的增强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在我国规定的土霉素休药期 (30 d) 内, 半滑舌鳎肠道细菌的耐药率一直高于对照组 (图1-A) 。土霉素质量浓度为160 mg/L的海水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试验组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和16 mg/L的培养基中耐药率变化相似。在投药期间, 试验组耐药率在投药第3天 (-8 d) 明显升高, 最后一天到达峰值 (18.64±2.70) %, 与肠道平均耐药率 (3.10±1.02) % (表2) 相比, 是平均值的6倍。在停药后10 d, 试验组耐药率迅速下降但一直略高于对照组 (图1-B) 。

2.2土霉素残留检测

2.2.1 标准曲线

在色谱测定条件下, 以土霉素平均峰面积对0.1 mg/L、1 mg/L、10 mg/L 3个土霉素质量浓度求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y=0.932 7x+0.070 8, R=0.999。

2.2.2 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以0.1 mg/L、1 mg/L、10 mg/L 3个水平分别测定土霉素在半滑舌鳎肌肉中的回收率。每个水平重复3次, 求出总平均回收率为 (87.85±2.11) %。

2.2.3 土霉素在半滑舌鳎肌肉中的药时曲线

在投药期的第1天到第7天, 土霉素在肌肉中的含量除了在第3天 (-8 d) 稍微下降外, 基本呈上升趋势, 说明药物逐渐在鱼肌肉累积;第7天 (-4 d) 达到峰值 (3.14±0.15) μg/g;而第7~9天 (-4~-2 d) 稍有下降, 并且在停药后段时间内呈直线下降;在停药后第8天, 肌肉中土霉素含量下降为 (0.093土0.0023) μg/g, 低于我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 规定的鱼体内土霉素最高残留限量0.1 μg/g[9,10]。到第10天, 土霉素的残留量降到了本试验方法的检测限0.05 μg/g[8]以下 (图2) 。

2.3肠道细菌耐药率与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关系

在休药期, 鱼体内的土霉素残留量随着肠道细菌的耐药率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二者形成一定的拟合关系 (图3) 。在低、高2种土霉素浓度的海水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半滑舌鳎肠道细菌耐药率与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分别形成2条拟合曲线。拟合公式分别为:y=-2.146 1x2+15.623x+16.329, R2=0.997 1和y=-0.306 5x2+5.373 7x+5.978 5, R2=0.997 9。

(注:3-A, 培养基土霉素质量浓度16 mg/L; 3-B, 培养基土霉素质量浓度160 mg/L)

Günther and residual content of OTC in fish muscle in the withdrawal time

3讨论

本研究利用含有土霉素的海水营养琼脂培养基检测半滑舌鳎肠道细菌耐药率, 同时检测肌肉中土霉素残留量, 并探讨二者之间随投喂药饵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 耐药率和残留量均随抗生素投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投喂期的耐药率均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第10天达到最高值, 投喂结束后耐药率都迅速下降, 但仍然高于对照组。Austin等[11]将土霉素按75 mg/ (kg·d) 拌料投喂虹鳟鱼, 连续投喂10 d, 肠道细菌的耐药率从15%升高到85%;De Paola等[12]在春季对鲶鱼投喂土霉素后检测耐药率的变化, 发现耐药率从初始的3.9%升高到投喂第10天时的82%, 停药后耐药率迅速下降。

研究还发现, 残留量在投喂期第7天达到最高值, 然后缓慢下降;停药后残留量迅速下降, 在第10天下降到检测限0.05 μg/g以下。李美同等[13]在水温 (25±2) ℃以土霉素剂量200 mg/ (kg·d) 灌服鳗鲡5 d, 停药后第7天发现残留量已降低至0.1μg/g;张其中等[14]在温度 (21±1) ℃条件下, 对草鱼连续口灌剂量为100 mg/ (kg·d) 土霉素7 d后停药, 第25天残留量降到0.05μg/g以下。这些研究均表明, 肌肉组织中的土霉素残留量会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对耐药性和残留量分析可知, 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并可形成拟合公式。因此, 可通过测定半滑舌鳎肠道细菌的耐药率来获取其肌肉中土霉素的残留量, 从而缩短检测时间。

肠道细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月接收治疗的60例小儿菌性肺炎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分布6个月~7周岁。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发热。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 (50~100mg/kg头孢呋辛钠加入50~100ml生理盐水) 治疗, 2次/d, 治疗时间持续1w;观察组患者每天上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 (50~100mg/kg头孢呋辛钠加入50~100ml生理盐水) , 注射后5~7h开始给患者服用15mg/kg孢克洛分散片, 2次/d, 治疗时间持续2~7d。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实现, 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且患者治疗时间、症状恢复情况等结果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腹泻、呕吐、皮疹、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疾病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支气管肺炎, 经过多年临床研究, 专家提出抗生素胃肠道内外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小儿细菌性肺炎进行治疗, 疗效理想, 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滴注痛苦, 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滴注可能带来的院内感染, 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过程[1]。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且患者治疗时间、症状恢复情况等结果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腹泻、呕吐、皮疹、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 抗生素胃肠道内外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通过肠道内外联合用药代替静脉注射治疗, 操作方便、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肠道细菌 篇9

目前,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只在啮齿动物中被发现。

肠道内部的微生物或许很小,它们的影响却可以远达大脑,影响心理健康、压力水平、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许多诠释微生物区系—肠道—大脑作用轴的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都只见于动物当中。

肠道微生物影响情绪的可能性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行的实验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缺乏肠道菌群的小鼠通过粪便移植有效地获得了“性格重塑”。胆怯的小鼠变得无所顾忌,曾经勇敢的小鼠则变得羞怯,获得了它们供体爱焦虑的特性。

人类—啮齿动物粪便移植同样起作用。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研究者用来自人类抑郁症患者的粪便喂养大鼠,大鼠就变得抑郁和焦虑了。

有几项研究将人类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变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例如,肠道炎症病人的焦虑水平与他们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破坏程度相关。肠道微生物变化,以及便秘、腹泻和炎症等肠胃症状,在孤独症患者中同样常见。

科学家仍然在寻找这种长距离作用的可能机制,而且已经发现了数个在肠道和大脑间可能的沟通渠道。

第一种是通过神经递质,也就是在神经细胞间传导信息的化学物质。许多此类化学信使都是由大脑及其他神经组织合成的。但是其中一些,包括血清素(以及它的前体色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同样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合成。

当科克大学的研究团队给小鼠食用一种叫作鼠李糖乳杆菌的益生菌时,他们发现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水平在小鼠大脑中不同的区域有增有减。与此同时,小鼠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都有所减轻,并且更加不易受压力影响。

但是,对人类肠道生态系统进行修补是否能同样导致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人类行为,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另外一个肠道和大脑之间的沟通途径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将大脑(脑干)和肠道连接,同样还连接着心肺,控制着许多潜意识的生理活动,例如调控心率、肠道蠕动,以及出汗。它同时将压力响应信号传递至大脑。

研究发现,当小鼠的迷走神经被切断时,肠道和大脑之间一条重要的通信通道就被关闭了。在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喂养小鼠的实验中,肠道细菌产生的降低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的有益作用,在切断迷走神经时消失了。但是,迷走神经是如何在肠道和大脑之间传递信息的,至今仍然未知。

肠漏现象在微生物区系—肠道—大脑作用轴当中也出现了。当分泌短链脂肪酸的有益微生物减少时,通常非常牢固地黏合在一起并由一层厚厚的黏液保护的肠道内膜变得能让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肠道屏障的细菌和其他消化副产物透过。这种渗漏会上调包括大脑在内全身各处的炎症信号,可能是造成抑郁症患者体内慢性低水平炎症的原因之一。

血脑屏障渗漏或许也同样存在。血脑屏障是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影响的高度选择性膜,帮助维护肠道屏障的短链脂肪酸在血脑屏障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清除了体内细菌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更强。但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当用来自普通小鼠的粪便,或者特定几种已知能够分泌短链脂肪酸的细菌,来喂养缺乏共生细菌的小鼠时,它们的血脑屏障渗漏现象减弱了。

快餐饮食被证明和肠道渗漏以及抑郁症状相关。富含水果、蔬菜和鱼类的饮食倾向于减轻抑郁症状。

这些饮食研究引发了有关小鼠甚至人类的行为是否在大脑控制之外同样受到肠道影响的问题。它们同样引发了修正肠道生态系统紊乱是否可以改善抑郁症状的问题。

在小鼠中,实验证据既前景喜人又喜忧参半。脆弱拟杆菌,一种已知的可以保护肠道免受炎症侵袭的微生物,能够修复肠道渗漏,恢复正常微生物区系,减少实验小鼠的类自闭症行为。

但是另一项使用不同小鼠自闭症模型的研究显示,在回补另一类益生菌之后,小鼠的行为缺陷只有一部分得到了修复。

有证据显示,益生菌有希望减轻抑郁症状。脆弱拟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减轻了啮齿动物身上的抑郁症状,一个法国研究团队的研究显示,瑞士乳杆菌/ 长双歧杆菌的鸡尾酒疗法,在参与实验的非抑郁人类志愿者身上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或许有一天,被称为“心理抗生素”的用来治疗心理障碍的益生菌增补剂会实现商品化,这是一种想起来挺迷人的前景。但是为了实现这一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针对心理健康障碍人群的相关工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肠道细菌】相关文章:

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临床应用分析02-14

肠道组织05-07

肠道穿孔05-20

肠道结构06-25

肠道门诊制度06-02

3d肠道准备05-04

小儿肠道息肉06-25

肠道酶活性06-26

肠道门诊护士职责05-26

肠道门诊督导小结06-23

上一篇: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下一篇:留学国外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