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寄生虫

2024-06-05

人体肠道寄生虫(精选八篇)

人体肠道寄生虫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点

在东、南、西、北、中各取1个镇,每1个镇各取1所幼儿园和1条自然村为调查点。

1.2 调查对象

以自然村中的常住居民和幼儿园的儿童为调查对象。

1.3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Kato-katz)厚片检查被检者粪便中肠道蠕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检查蛲虫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的感染情况

本次共检查1 002人(华支睾吸虫、蛔虫、钩虫、鞭虫),14岁以下人数为215人,占总调查人数21.46%;被调查者中男性482人(48.10%),女性520人(51.90%)。感染寄生虫共93人,总感染率为9.28%,其中有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共95虫次。感染者中,男性43人,男性感染率为8.92%;女性50人,女性感染率为9.62%,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另外儿童蛲虫检查1 136人,感染130人,感染率为11.44%。

2.2 感染情况与2002年调查结果比较

在2002年的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中本市总感染率为10.29%,这一次总的感染率为9.28%,感染率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05),从各虫种的感染情况来看,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上升外,钩虫和鞭虫的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蛔虫的感染率的下降与200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另外,2002年蛲虫调查459人,感染117人,感染率为25.49%。2010年蛲虫感染率(11.44%)已有显著下降(χ2=11.21,P<0.01)。

2.3 各种寄生虫感染的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中年龄最小的感染者6岁,年龄最大者85岁。除70岁以上者外,总的感染率在各年龄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也增高。各种寄生虫和各年龄组的感染情况见表2。

2.4 各种寄生虫感染的地区分布

从地区的分布上来看,各镇的感染率有所不同,其中水口镇的感染率最高(17.92%),塘口镇的感染率最低(2.00%),见表3。

注:对重复感染2种虫种的人按1人计算感染率。

注:a重复感染2种虫种的人按1人计算感染率。

注:a重复感染2种虫种的人按1人计算感染率。

3 讨论

开平市经过8年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的感染情况及钩虫、鞭虫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蛔虫及蛲虫的感染率有显著性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开平市长期坚持开展寄生虫病查治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当地居民从事农业工作转向非农业工作,也是当地重要寄生虫感染率下降的原因[1]。

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率有显著的上升,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了追求口感,做菜时鱼还未煮熟就食用,导致吃进未完全杀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而感染华支睾吸虫[2]。从地区分布中可以看出,水口镇的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最高,这主要是水口镇与新会区司前镇毗邻,生活习俗与新会区司前镇相似,都有吃夜鱼和鱼生的习惯,新会区司前镇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50.30%[3]。

蛲虫病的感染率虽然有了显著性的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未能和城区一样做好每年定期集体驱虫工作,而且农村幼儿园大多数规模小,学习活动休息场所不足,午睡没有严格一人一床分开,而儿童自身卫生意识差,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自身重复感染。

从开平市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可以看出,华支睾吸虫病和蛲虫病应成为当地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的认识,自觉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还要采取改水改厕,对感染者进行药物驱虫等措施进行防治[4]。蛲虫病的防治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的消毒监管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综合措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儿童蛲虫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贤昌,方悦怡,张启明.开平市三次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6(7):813-814.

[2]聂新强.新会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57-659.

[3]陈日暖,陈立武.司前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59-460.

论肠道寄生虫对儿童的影响 篇2

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据此推算全国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约为1. 29亿(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930万、8593万和2909万)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14岁组、5~9岁组和80~岁组, 感染率分别为23. 10%、22. 15%和14. 09%。由此可见,少年儿童是肠道寄生虫的易感高危人群。2  常见肠道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2.1  危害机制2.1.1 降低食物摄入量 宿主的食物摄入减少与宿主感染寄生虫的数量有关,且宿主食物摄入量随感染寄生虫的虫种和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改变。在对驯鹿的研究中发现,被寄生虫感染的驯鹿食物摄入量显著低于未感染寄生虫的驯鹿。被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肠道线虫感染度与食物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寄生虫感染度越高,动物的食物摄入量就越低。2.1.2  吞噬宿主的营养 肠道寄生虫从食物、宿主肠分泌物、宿主的组织和身体中获取营养。但在营养较好的宿主中,蛔虫吸收的营养仅占宿主肠内食物的很少一部分。2.1.3  吞噬宿主的组织 如果肠道寄生虫直接吞噬宿主的机体组织,例如钩虫直接吸取宿主血液,那么它对宿主的影响将会比较大。钩虫有吸血的特性,它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上段,以口囊吸附在肠粘膜绒毛上形成浅小溃疡、钩虫的头腺分泌抗凝素,引起损伤的肠粘膜出血时间延长。有时为大块出血性瘀斑,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若咬破血管造成大出血。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生命。2.1.4  营养吸收障碍 蛔虫在小肠寄生可产生毒素,损伤肠粘膜,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从而加重感染者的营养不良。钩虫和鞭虫等的感染对肠粘膜的机械损伤、炎症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吸收。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受毒素和机械损害刺激的双重作用,还可出现急性腹泻病过程。2.2  临床表现2.2.1  常见的体征症状 儿童感染寄生虫后即可出现急性感染期症状,如幼虫侵入部位可引起丘疹、疱疹和皮炎等,也可暂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带虫者或慢性感染过程可致机体损害,如感染钩虫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蛔虫、蛲虫、鞭虫的大量感染可引起腹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营养不良、睡眠不安等。2.2.2  蛔虫移行引起的肠道症状 蛔虫侵入胆管可引起胆道堵塞,引发胆道蛔虫病;侵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痉挛及炎症,出现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导致穿孔,并发腹膜炎;蛔虫在肠道内扭曲成团,容易发生肠套叠或肠扭转甚至肠穿孔。2.2.3  钩虫吸血引起的贫血症状 钩虫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贫血,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失去光泽易脱落。营养及发育均较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消化功能紊乱也较常见。2.2.4  其他肠道寄生虫病引起的症状 蛲虫作为儿童青少年常见感染寄生虫,除了给患儿带来肛门瘙痒、夜间多梦、磨牙等,还可异位寄生于子宫内膜,引起幼儿阴道不规则流血并易被误诊为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3  对少年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響

调查显示,基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消瘦和体重低下的比例分别为26. 6 %和28. 6 %。导致消瘦的危险因素中,位于前2位的分别为鞭虫感染和钩虫感染,导致体重低下的危险因素排在首位的为鞭虫感染。加拿大McGill大学对中非国家扎伊尔558名< 10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多元分析显示,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与寄生虫病感染之间存在关联。分别有40. 3 %、4. 9 %和5. 1 %的儿童存在生长迟缓、消瘦以及恶性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者在蛔虫感染的儿童中比例较高,恶性营养不良者在鞭虫感染儿童中比例较高,消瘦者在蛔虫和鞭虫双重感染的儿童中比例较高。4  防治措施及效果

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有较全面和长期规划,并取得显著成效。日本二战后寄生虫病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1949年居民寄生虫感染率达到73%以上。经过科学的调查论证,日本政府决定采取以集体粪检和驱虫为重点,逐步推行粪便处理和环境改善的策略,由政府主导实施,并持之以恒,至1995年,居民寄生虫感染率下降至0. 06%。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也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卫生问题。我国于1988~1992年第1次在全国范围对人体寄生虫分布开展了系统全面的抽样调查,共查出人体寄生虫56种,多数为肠道寄生虫。全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 63 %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9. 02 %。据此提出了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策略和建议,由卫生部制定《常见蠕虫病防治实施方案》,各地对寄生虫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赵中平等在寄生虫感染率高( ≥40%) 、中(≥20 %) 和低( < 20%)的地区分别采用全民服药、15岁以下儿童服药和只给中小学生服药驱虫,结果感染率的下降幅度分别为70. 2 %、76. 1 %和64. 3 %。至2004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下降至21. 74 % ,寄生虫病防治效果显著。尽管如此,我国寄生虫病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感染率多数还高达50 %以上,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5  结语

蒙自市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1所中专的4~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3 521名, 其中男生970名, 女生2 551名;汉族学生2 007名, 哈尼族学生416名, 彝族学生617名, 其他民族学生481名。

1.2 方法

粪检采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 (每份标本均用2种方法进行检验) , 镜检蛔虫、鞭虫、钩虫、姜片虫、肝吸虫、肺吸虫, 低倍镜视野内查见虫卵为阳性[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 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把3 521名学生分为4~13岁 (幼儿园及小学组) , 14~17岁 (中学及中专组) 2个不同的年龄组, 其感染率分别为 23.86%和11.56%, 总感染率为13.32%, 见表1。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439, P<0.05) 。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 15.36%和 12.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9, P<0.05) 。汉族、哈尼族、彝族、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3.25%, 13.70%, 13.78 %, 12.68%, 不同民族学生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1, P>0.05) 。

2.2 不同种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6种肠道寄生虫中, 姜片虫感染率最高, 为3.66%;其次为肝吸虫, 为2.93%;钩虫感染率最低, 为1.19%。3种线虫纲寄生虫 (蛔虫、钩虫和鞭虫) 感染率为4.40%, 3种吸虫纲寄生虫 (肝吸虫、肺吸虫和姜片虫) 感染率为9.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639, P<0.05) 。

3 讨论

调查发现, 红河州蒙自市学生群体中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达13.32%, 部分学生 (主要为4~13岁组) 感染2种以上肠道寄生虫。该地区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定期检查, 及时治疗, 以免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此外, 4~13岁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14~17岁组,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后,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逐渐降低。在对不同性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比较中发现, 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 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卫生习惯要比女生差, 但此结论需要进一步证明。

本调查还发现, 吸虫的感染率高于线虫, 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化肥的使用, 使粪便中虫卵进入土壤的概率降低, 导致土源性蠕虫的感染率降低[3]。另外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原因之一, 近年来嗜食过桥米线、烧烤、生鱼片、生菱角、生荸荠等食物的人增多, 导致吸虫感染率增加, 以上推论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4]。本研究中各民族学生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民族因素对该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无影响。

关键词:肠疾病, 寄生虫性,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许国防, 汤凤英, 洪照宽, 等.漳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基线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 12 (5) :58-60.

[2]李燕菁, 高原, 谢朝勇.2004-2008年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 (1) :75-76.

[3]林绍雄, 王善青, 胡锡敏, 等.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 (2) :160-161.

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肠道寄生虫调查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鸟类及粪样的采集

2014年7月至9月, 采集福州动物园圈养的禽类新鲜粪便样本共31份, 包括红金刚鹦鹉、双脚犀鸟、东方白鹳、花冠皱盔犀鸟、戴冕鹤、兀鹫、巨嘴鸟、丹顶鹤、火烈鸟、孔雀、鸸鹋、鸵鸟、白鹇、鹦鹉、黑天鹅、火鸡等。

由于鸟类居无定所, 排出的粪便自然也会洒落一地, 这就需要认认真真不定时多次查看才能确保采集到的粪便是新鲜粪便, 见到粪便后采集每份约10 g, 置于干净的自封袋中, 做好标签记录。

1.2 试验方法

1.2.1 饱和食盐水漂浮

取粪便2 g, 置于10 m L试管中, 先加少量饱和盐水调匀, 然后加满饱和盐水, 盖上盖玻片, 静置15~30 min, 取盖玻片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1.2.2 自然水洗沉淀法

取粪便5 g, 加清水100 m L, 搅匀, 40~60目铜筛过滤, 滤液静置20~40 min, 倾去上层液体, 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 再沉淀, 如此反复直至上层液体透明后倾去, 吸取沉渣检查。

2 结果

2.1 鸟类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

采集、调查福州动物园饲养的16种鸟类共31份样品, 其中23份样品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 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有线虫、绦虫、纤毛虫、吸虫、鞭虫、球虫, 其中以球虫感染最为严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4% (23/31) , 除了鹦鹉的寄生虫感染率为0和丹顶鹤的寄生虫感染率为33.33%, 其余鸟类的寄生虫感染率都在50%以上。孔雀有4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线虫、绦虫、鞭虫和球虫;东方白鹳有3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球虫、吸虫和绦虫;兀鹫有2种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分别为球虫和吸虫;黑天鹅有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和线虫;其他均为单一寄生虫感染。本次调查到的鸟类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见表1-表2。

2.2 鸟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孔雀的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100个/g。本次调查到的鸟类寄生虫感染强度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3.1 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种类

从园内16种鸟采集到的31份粪便样品中, 共检查出消化道寄生虫6种:吸虫、线虫、鞭虫、绦虫、纤毛虫、球虫。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有单一感染也有混合感染。其中, 孔雀的寄生虫感染最为严重, 同时有4种寄生虫感染, 分别为球虫、鞭虫、线虫、绦虫;其次是东方白鹳, 总共有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绦虫、球虫;第三则是火鸡, 有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分别为吸虫、线虫;兀鹫也是同时存在2种寄生虫感染, 分别为球虫和吸虫。剩下的均是单一寄生虫感染, 例举如下:红金刚鹦鹉感染线虫;双脚犀鸟感染绦虫;花冠皱盔犀鸟感染球虫;戴冕鹤感染吸虫;巨嘴鸟感染球虫;丹顶鹤感染绦虫;火烈鸟感染吸虫;鸸鹋感染纤毛虫;鸵鸟感染吸虫;白鹇感染球虫;黑天鹅感染纤毛虫。结果还显示出一个特别的地方, 那就是所有的鹦鹉均没有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以上结果在国内的调查报告中都得到了证实[1]。而且, 鸟类感染的寄生虫大多数都是球虫, 这与肖映珍等[2]对长沙市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这或许与球虫的生理特性及传播方式有关。球虫感染的传播方式为土源性传播, 而福州动物园里的鸟类大部分都是在广袤的土地上栖息, 所以也就为球虫的感染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另据国内有关报道, 鸟类寄生虫感染情况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3,4]。该项调查的时间在夏季, 所以该结果与国内有些学者调查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3.2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调查结果显示, 阳性样品数有23份, 占总样品数的74%。总共检出6种寄生虫感染, 按感染例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球虫 (9例) 、吸虫 (7例) 、绦虫 (6例) , 线虫 (5例) 、鞭虫 (4例) 、纤毛虫 (3例) 。寄生虫感染率为100%的有红金刚鹦鹉、双脚犀鸟、东方白鹳、兀鹫、火烈鸟、孔雀、鸸鹋、鸵鸟、黑天鹅、火鸡。寄生虫感染率为50%的有花冠皱盔犀鸟、戴冕鹤、巨嘴鸟。感染率最低的是丹顶鹤, 为33.33%。所有寄生虫中, 球虫感染占比为29%, 吸虫感染占比为23%, 绦虫感染占比为19%, 线虫感染占比为16%, 鞭虫感染占比为13%, 纤毛虫感染占比为1%。感染寄生虫的鸟类中, 孔雀的寄生虫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 100个/g。以上结果表明福州动物园鸟类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比国内一些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还要严重[5]。

3.3 小结

为了鸟类的健康, 同时也为了人类的安然劳作, 必须重视动物园内鸟类的寄生虫感染预防。除了动物园自身的防疫规程外, 动物园管理者还可以借鉴以下人类在家畜养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动物疫病防疫措施: (1) 要严格做好日常检查, 尤其是国家级保护鸟类。以便在感染初期就能够获取第一手资料, 为第一时间治疗患鸟和制定防疫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 做好鸟类的饲养管理工作, 平时要经常对笼舍进行清理, 维护好笼养鸟类的笼舍卫生; (3) 从外面新引进园内的鸟类要做好隔离检疫, 同时禁止饲养人员或者游客将自己的爱宠带入饲养区; (4) 有些寄生虫依赖中间宿主进行传播, 因此, 可以将中间宿主进行杀灭而起到阻断寄生虫在鸟类中传播的作用; (5) 因疾病死亡的鸟要进行合理处置, 然后送当地检疫部门进行检验, 切勿随意丢弃。

摘要:为调查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采集16种禽类31份粪便样品, 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 麦克斯特计数法对采集的粪便样本进行虫卵测定。检查结果显示, 寄生虫感染阳性样品数有23份, 占样品总数的74%。总共检出6种寄生虫感染, 按感染例数从大到小排序为:球虫 (9例) 、吸虫 (7例) 、绦虫 (6例) 、线虫 (5例) 、鞭虫 (4例) 、纤毛虫 (3例) 。感染寄生虫的禽类中, 孔雀的感染强度最高, EPG为9 150个/g;其次是巨嘴鸟, EPG为4 500个/g;第三是东方白鹳, EPG为3 300个/g。其他鸟类的EPG分布在02 100个/g。该调查结果为福州动物园圈养鸟类寄生虫病的防治以及制定科学的驱虫程序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寄生虫,鸟类,动物园,感染率,感染强度

参考文献

[1]菅复春, 韩德鹏, 张龙现, 等.郑州市动物园鸟类寄生虫感染调查及驱虫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10) :104-105.

[2]肖映珍, 鲁清桃, 刘毅.长沙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J].湖南畜牧兽医, 2001 (1) :25-26.

[3]顾建宏.红嘴相思鸟体内现嗜气管线虫[C]//华东地区动物园论文集.上海: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地区组委会, 2002:142.

[4]陈永红, 李国清, 陈红玲, 等.我国出口观赏鸟血原虫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 2004, 21 (1) :21-22.

人体肠道寄生虫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选取濮阳市动物园25种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0种移地野生动物,收集64份粪便样品装入干净的袋中,并编号登记,每份样品大约25g,以备检测先保存在4℃冰箱中。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离心沉淀法抽样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3]。

1.2 虫种鉴定

在显微镜下对阳性样本中寄生虫进行观察,其特征有卵壳和内容物以及虫卵和卵囊的大小、颜色、形态结构等,再按照规定方法对寄生的种类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情况

经调查发现64份粪便样品中有肠道寄生虫有6种,总感染率为60.9%,其中阿米巴原虫染率为21.9%、球虫感染率为23.4%、圆线虫感染率为14.1%、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7%、鞭虫感染率为25.0%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其中球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较高。濮阳市动物园以鞭虫感染率为14.1%、球虫感染率为17.1%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移地野生动物阿米巴原虫染率为9.3%、鞭虫感染率为4.7%和球虫感染率为4.7%,如表1所示。

2.2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选出10种移地野生动物,经过测验分析后,发现5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66.7%(12/18),其中草食动物感染率是62.5%,肉食动物的感染率70.0%,阿米巴原虫感染率为38.9%、球虫感染率为22.2%、圆线虫感染率为16.7%、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6%和鞭虫感染率为33.3%,寄生阿米巴原虫和鞭虫的感染率最高。阿米巴原虫感染除了猕猴和金丝猴外,草食动物也会感染,鞭虫感染主要在骆驼、猕猴和金丝猴体内发现,隐孢子虫只在骆驼体内发现,但未发现有蛔虫感染情况。

2.3 濮阳市动物园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对濮阳市动物园25种移地野生动物经过检测调查后,发现6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感染率为58.7%,其中鸟类动物感染率占有37.0%、草食动物感染率占有30.4%、肉杂食动物的感染率占有32.6%,寄生虫阿米巴原虫染率为13.0%、球虫感染率为23.9%、圆线虫感染率为23.9%、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3%、鞭虫感染率为28.3%和蛔虫感染率为30.4%。隐孢子虫仅在骆驼体内,本次研究动物种类较多,所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列出,如表3所示。

3 结语

经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共发现6种类型,寄生虫为阳性的占有率58.7%,肠道寄生虫主要的感染虫种是鞭虫和球虫,在结果中两种寄生虫感染率最高。所以为保证移地野生动物的安全,应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各项工作。

摘要:分析移地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选取濮阳市动物园25种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0种移地野生动物,对共64份粪便样品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发、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离心沉淀法抽样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经调查发现肠道寄生虫有6种,总感染率为60.9%,其中阿米巴原虫感染率为21.9%、球虫感染率为23.4%、圆线虫感染率为14.1%、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7%、鞭虫感染率为25.0%和蛔虫感染率为17.1%,其中球虫感染率和鞭虫的感染率较高。根据此次研究的数据显示,濮阳市动物园以及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发现较多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其中肉杂食动物的感染率分别是73.3%和70.0%,整体观察感染率较高,因此为降低移地野生动物的寄生虫感染率,应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移地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蔡娟,乔继英,张旭等.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9,44(3):63-69

[2]杨楠,齐萌,菅复春等.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54-157

人体肠道寄生虫 篇6

1材料和方法

1.1样本采集

从盘锦地区的10个规模化猪场, 按一定比例采集母猪、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粪便检查。共抽选1 050头猪排出的新鲜粪便50~100 g, 分别用自封袋包装, 逐一编号登记, 带回实验室置4℃冰箱保存待检。

1.2检测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常规寄生虫检查法, 这些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及改良抗酸染色等, 根据实际检查需要进行选用[1,2]。

1.3寄生虫种类鉴定

据各种虫卵形态和大小, 依据文献确定虫种类别。

2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10个猪场的粪便, 共检查出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球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类圆线虫6种肠道寄生虫。从结果可知猪蛔虫、毛首线虫、球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类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0.3%、17.2%、6.1%、4.9%、7.4%、4.8%。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盘锦地区规模化猪场肠道寄生虫的优势虫种为猪蛔虫、毛首线虫。此两种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 应列为消化道寄生虫防治的重点对象。

猪蛔虫病是仔猪常见的多发性寄生虫病, 是造成我国养猪业严重损失的疾病之一[3]。据唐礼德等报道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的猪胃肠道线虫仍以猪蛔虫为主, 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种猪和生长育肥猪, 且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有升高的趋势[4]。徐鹏等报道辽宁省规模化猪场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中, 猪蛔虫感染率最高[5]。猪蛔虫病主要危害3~6月龄仔猪, 成年猪多半为带虫者。本次调查发现本地区规模化猪场蛔虫感染率最高, 为20.3%。由于猪蛔虫发育周期较长, 需3个月才能发育成熟排卵, 虽然本次哺乳仔猪猪蛔虫的检出率为零, 但这并不表明哺乳仔猪群没有受到感染。因此, 应加强猪场的管理, 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驱虫工作、采用人工受精配种技术等减少病原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猪群之间的传播。

猪毛首线虫主要寄生在肠黏膜,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 引起猪体消瘦和贫血。据邓传凤等报道某猪场暴发毛首线虫病引起感染猪持续性腹泻、便血、消瘦、贫血[6]。赵颖等报道阜新地区猪毛首线虫的感染率为11.7%, 是当地的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7]。从试验结果可知, 盘锦地区规模化猪场毛首线虫的感染率为17.2%, 因此毛首线虫对规模化猪场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肠道病原, 对该病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以预防。

本次调查中发现本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球虫、食道口线虫、类圆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均不高。自1994年辽宁省猪体内首次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以来[8], 此次调查的感染率为4.9%。结肠小袋虫可引起猪顽固性腹泻, 而且经常被误诊, 同时该病还可感染人, 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所以该病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猪球虫的生活周期相对较短, 但容易在猪场不断重复感染, 所以猪球虫是值得重视的猪寄生虫疾病, 特别在哺乳猪中。

参考文献

[1]张龙现, 蒋金书.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1, 8 (3) :184-192.

[2]赵长城, 李培英, 武林, 等.安徽省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 2005, 37 (10) :18-22.

[3]张志, 赵宏坤.猪蛔虫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 2001, 37 (5) :33-37.

[4]唐礼德, 唐慧稳, 刘毅, 等.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湖南畜牧兽医, 2007, 2:45-47.

[5]徐鹏, 刘孝刚, 李霞, 等.辽宁省猪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J].畜牧与兽医, 2010, 42 (8) :68-70.

[6]邓传风.规模化猪场爆发猪鞭虫病的诊治[J].广西畜牧兽医, 2001, 17 (4) :27-28.

[7]赵颖, 吕福明, 徐炳成, 等.阜新地区猪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药物筛选试验[J].现代畜牧兽医, 2007 (3) :8-11.

人体肠道寄生虫 篇7

1材料与方法

1. 1采样

根据西宁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的种群和珍稀程度差异,采取全面普查的方法,数量少的且独居的动物全部采样,群养的动物每个群按照动物数量随机采3 ~ 5份新鲜粪便,体型较大的动物采集粪便50 ~ 100 g,小动物采集粪便10 ~ 20 g,按种分类,装入保鲜袋,并且逐次编号,间隔5 d用同样的方法第2次采集同一种动物的新鲜粪便,将所采集的样品放置于4 ℃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

1. 2检查方法

1. 2. 1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在500 mL水中加入650 g蔗糖溶解后,即得到饱和蔗糖溶液。称取2 g粪便,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蔗糖液至试管的1/2处, 充分搅拌后,加饱和蔗糖液至略隆起于试管口,静置30 min,镜检,计数。

1. 2. 2水洗沉淀法取粪便5 g置于烧杯( 或塑料杯) 中,加100 mL清水充分搅匀,再用金属筛或纱布滤过于另一杯中,滤液静置20 min后倾去上层液,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拌、静置,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多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吸管吸取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镜检。

1. 3虫卵的鉴定

在低倍镜下观察虫卵的形态特征,根据参考文献[3 -4]进行鉴定。

2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知: 所有检查样品中均未发现吸虫虫卵。有19只猫科动物感染蛔虫,有3只动物感染球虫;7只犬科动物感染蛔虫,感染率为50. 0%; 4只浣熊科动物感染蛔虫且交叉线虫,感染率为44. 4%; 2只熊科动物感染蛔虫感染率为40. 0% ; 11只鹿科动物感染球虫,感染率为55. 0%; 2只牛科动物感染线虫,感染率为40. 0%; 1只灵长类动物感染线虫,感染率为25. 0%。小熊猫、袋鼠、长颈鹿没有检测出虫卵,感染率为0。

针对17种46只感染寄生虫的动物进行了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强度调查,发现危害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寄生虫主要是蛔虫,尤其是雪豹,危害最严重的雪豹其粪便中的蛔虫虫卵高达24 955个/g。危害草食动物的寄生虫主要是球虫,危害最严重的盘羊的粪便中的球虫虫卵53个/g,见表2。

3讨论

1) 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尤其是处于散养或半散养的野生动物园。游客、工作人员中的饲养员和兽医与野生动物接触比较密切,患人畜共患病的概率较高; 因此,对野生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进行寄生虫的调查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寄生虫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的消化道内普遍存在,这与赵金凤等[5]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法对郑州动物园的猞猁等11种48头( 只) 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调查结果( 感染率高达52% ) 相近。在野生动物寄生虫的防治方面,必须要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搞好野生动物笼舍内外环境的卫生,并要根据调查的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制订出科学的驱虫方案。

2) 本次调查的这24种94只动物涉及到9个科, 基本上是本园珍稀动物的代表( 除野生禽类外) ,也是每个科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出全园动物( 除野生禽类外) 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本园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主要以感染蛔虫为主,草食动物主要以感染线虫、球虫为主,灵长类动物主要以感染线虫为主。蛔虫和球虫具有易重复感染、生活史简单、 繁殖快的特点,同时本园在驱虫过程中经常使用单一的驱虫药( 阿维菌素) 进行驱虫,对寄生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3) 本次抽样时,对同一种动物间隔7 d两次采样,采用饱和蔗糖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虫卵的计数, 以2次平均值作为动物感染寄生虫的感染强度,这是由于加大样本量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动物的感染强度和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例如,1只雪豹在第1次监测时只发现蛔虫虫卵,第2次监测时除了发现蛔虫虫卵外,还有部分球虫虫卵。

人体肠道寄生虫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会宁县县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1所,幼儿园抽取大、中、小班各2个,中小学校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共计30个班2 011名儿童。实际检查儿童1 984名。

1.2 调查病种

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病、食源性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肝片形吸虫、布姜片虫)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病。凡与上述调查的寄生虫标本取样和检查方法相同并可同时观察的其他寄生虫病感染,若在调查中发现,同时记录。

1.3 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新鲜粪便标本,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肠道蠕虫卵、碘液染色法检查原虫包囊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滋养体、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及带绦虫卵。严格以人体肠道蠕虫原虫检查方法按人编号,逐项记录表中内容,了解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的变化对寄生虫感染率的影响。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 984名受检儿童主要为蛔虫和蛲虫感染,检出绦虫感染1人,未发现其他虫种。不同学段儿童蛔虫及蛲虫感染情况见表1。

调查的1 984名儿童中,男性1 091人,检出蛔虫阳性139人,感染率为12.7%;女性893人,检出蛔虫阳性107人,感染率为12.0%。检出男性蛲虫感染者50人,感染率为41.3%;检出女性蛲虫感染者71人,感染率为58.7%。不同年龄组儿童蛔虫及蛲虫感染情况见表2。

注:()内数字为感染率/%。

注:()内数字为感染率/%。

3 讨论

调查显示,会宁县县城儿童青少年人体寄生虫病流行以蛔虫和蛲虫感染为主,检出1例绦虫感染者,未发现其他寄生虫。较以前全国调查结果[1]相比,有大幅度下降,也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结果[2]。说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饮食、居住环境的改善,个人卫生意识的提高,防病观念的增强,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投资,部分地区用上了自来水和井水,对于降低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影响儿童健康的寄生虫种类主要是蛔虫和蛲虫,虽然感染率较以前有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仍然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性肠道寄生虫病,给人民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普防普治工作。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控制知识,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学校要逐渐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和饮食质量,加大疾病控制力度,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余森海,许隆海,蒋则孝,等.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

上一篇:收入多元化下一篇:频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