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教案

2024-06-24

人体寄生虫教案(通用8篇)

篇1:人体寄生虫教案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

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本课程多年来遵循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积极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目前在研的有国家教育部资助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参与),省教育厅资助教学改革研究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课题各1项。近年来,在本科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 根据目前世界、我国及河南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重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以适应新世纪医学生对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专业知识的需求;② 尝试将《人体寄生虫学》与《传染病学》中寄生虫病部分进行有机重组,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科系统性过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③ 将启发诱导式讲授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④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项目“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共9篇,其中由薛长贵、苏寿汦二位教授撰写的“试论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一文,2001年4月发表在本专业权威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并在国内寄生虫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本课程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并从1995年始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

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课题:

“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实施情况:

针对以往传统的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并在我室老一代寄生虫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案,报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从94级学生开始,在预防医学系《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不断地改革提高和完善。通过近几届预防医学系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改革后的医学昆虫学教学满意率为78.9%-97.8%。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压缩医学昆虫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增设医学昆虫学方面的六个专题讲座,以座谈、启发式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座谈中向学生传授和提供医学昆虫学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专题讲座的选题上,结合国情、省情、爱国卫生运动、毕业生反馈信息及我室离退休老教授的意见,对专题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实用性等作了综合分析和推敲,并结合我们的科研成果,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与社会接轨上。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1)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专题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所讲授的专题,把学生组织成若干社会科研小组,利用实验课和周末的时间开展小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学生们走出实验室,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防制技术方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兴趣。

2)请郑州市爱委会专业人员介绍郑州市消、杀、灭工作概况,参观消毒杀虫剂复配过程及消杀器具,观摩专业人员的现场消杀工作,使学生对医学昆虫的防制建立起感性认识,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结合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向学校校园管理科提出了关于共建无四害校园的建议,并向校爱卫会呈报了“河南医科大学校园内除四害实施方案”,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好评。3.本项目近年完成的论文:

1)屈孟卿,武峰,尹清源.努力使教学与社会接轨---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5;2:3 2)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郭立,乔旺忠主编《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13  14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年

3)苑晓燕, 屈孟卿.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32 4)张荣光,王中全.本科医学专业英语班教学现状的研究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2):5-7 5)薛长贵,屈孟卿,武峰,等.医学昆虫学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初探.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2):19-22 6)武峰,薛长贵,屈孟卿,等.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3):25

7)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需要接轨 培养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29-33

8)武峰,薛长贵等.多媒体课堂演示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42-44

9)薛长贵,苏寿汦.试论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

病杂志 2001,19(2):113-115

篇2:人体寄生虫教案

并 殖 吸 虫

并殖吸虫(Paragonimus)是并殖科吸虫的总称。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肺脏,故又称肺吸虫。目前,世界上已报告的并殖吸虫有44种(包括亚种),分布在亚、非、美洲的31个国家。寄生于人体的并殖吸虫约有6-7种(但并殖吸虫的分类比较混乱,可能有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我国已发现的人体并殖吸虫主要有两种,即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可引起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人兽共患性疾病。国内分布遍及22个省市自治区,严重的地区有东北三省、四川、浙江、安徽等。我省的豫东及豫西有流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卫氏并殖吸虫也有存在。下面重点介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做个比较。

一、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点

1.形态:成虫、虫卵(略)2.生活史:

1)终宿主:人,猫、犬及野生肉食动物;中间宿主:川卷螺类,溪蟹、蝲蛄(螯虾、竻蛄);转续宿主:猪、鼠、兔、鸡、鸟类等。

2)成虫寄生部位:肺,在肺组织内形成虫囊;异位寄生于脑、肝等组织。3)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3周后孵出幼虫(毛蚴)。

4)毛蚴→川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溪蟹、蝲蛄(囊蚴)。5)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及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囊蚴的溪蟹、蝲蛄及感染有童虫的转续宿主动物肉,喝生水。

6)囊蚴经口感染终宿主,在小肠内脱囊而出(后尾蚴→童虫),童虫穿过肠壁,经肝、膈、胸腔入肺定居,发育成熟。

二、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与卫氏并殖吸虫病

1.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

2.致病机制 童虫钻行的隧道样损害及成虫定居的机械性损害。

病变过程: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疤痕期。3. 临床表现与分型

1)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主要由童虫移 行、游窜引起)。2)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胸痛、血痰或果酱色痰。3)脑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头痛、癫痫、偏瘫、视障。4)肝(腹)型:肝大、肝痛、肝功能紊乱,腹痛、腹泻等。5)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4. 诊断(临床与实验诊断)

有流行感染史、出现相应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及X线等辅助检查的阳性发现时,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5. 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1)肺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① 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② 地域性分布(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关);主要在山区流行(东北型:以蝲蛄为传媒,南方型:以溪蟹为传媒); 2)人类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

① 生吃、腌吃、醉吃、烤吃蟹与蝲蛄; ② 东北的蝲蛄豆腐和蝲蛄酱

③ 东北人用蝲蛄“治病”:辽宁人用蝲蛄汁治咯血;吉林朝鲜族用蝲蛄汁涂眼和皮肤治疗麻疹(据称蝲蛄有清凉作用);

④ 生吃或半生吃动物肉(转续宿主肉);有人调查猪发现其中一头猪肌肉内有10个虫体,将含幼虫的猪肉喂狗,92天后狗肺内发现10个成虫。⑤ 喝生水:死亡解体的蟹与蝲蛄内囊蚴可能散于水中,有报道尾蚴可实验感染狗获得成功。

3)防治原则:

禁生吃或半生吃蟹、蝲蛄与动物肉,不喝生水,治疗病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别丁)]。

斯氏狸殖吸虫

1958年我国陈心陶教授发现并命名。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有如下特点:

1.形态:虫体较狭长,体宽部在前1/3,腹吸盘靠前,口吸盘大于腹吸盘。2.生活史:终宿主为中型哺乳动物,如狸(果子狸)、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人不是适宜的终宿主,相当于转续宿主。3.致病:由于虫体不能到达肺部发育成熟,而在肺外组织到处移行,引起皮下型及内脏型幼虫移行症。

特点:全身反应重,多脏器损害症状,血中嗜酸球明显增高。

4.诊断:皮下结节活检,免疫学诊断。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是寄生于血管内吸虫的总称,皆属于裂体科,故又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它们的宿主范围及地理分布非常广泛,可寄生于鸟类、哺乳动物及人。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属于裂体科的裂体属,而裂体科内其他各属的血吸虫成虫虽不寄生于人体,但某些种的尾蚴能侵入人的皮肤,引起尾蚴性皮炎。如禽类和兽类血吸虫(毛毕属、东毕属、华毕属引起的稻田皮炎)。

能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目前已知的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报告。可引起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当前世界上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区,也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我省虽然不是流行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但由于人口的流动,经常可以见到血吸虫病的病人。

一、血吸虫的生物学

1. 形态

1)成虫虫体圆柱形;

2)雌雄异体,雄虫有抱雌沟,雌虫位于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 3)口、腹吸盘,内脏系统;

4)虫卵特点,毛蚴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从卵壳微管道释出卵外。2. 生活史

1)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如牛、马、羊、猪、狗、猫、兔、鼠等,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以血液和血管内皮细胞为食物,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雌虫在此处产卵。

2)虫卵的去路和体内发育 雌虫每天产卵300-3000个。产出的虫卵60%沉积在肠壁,23%回流到肝脏,16%被排入肠腔,1%到其他组织。虫卵在体内发育:含卵细胞卵—→含毛蚴卵—→死亡钙化卵(黑卵)。卵内毛蚴分泌物(可溶性抗原)从卵壳微管道释出卵外可刺激宿主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卵周围形成小脓肿,并通过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1、2,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素(ESP)、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FS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等,吸引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3)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很快孵出毛蚴,主动侵入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经两代胞蚴的发育繁殖,生成大量尾蚴,从钉螺内逸出。

4)无囊蚴期,尾蚴是感染阶段。在水面游动的尾蚴如遇人及动物(终宿主)即主动吸附到宿主的皮肤上,经分泌酶和机械穿透作用,进入皮肤组织血管及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到达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定居并发育成熟。

二、血吸虫感染与血吸虫病

1. 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 2. 致病机制

尾蚴侵入、童虫移行、成虫定居产卵及虫卵在组织内的沉积均可导致宿主的组织损害。其主要机制为:

1)虫体侵入、移行、定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2)虫体发育繁殖过程中分泌物、排泄物及虫卵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免疫病理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虫卵肉芽肿),Ⅲ型变态反应(肾损害等)。

3. 临床表现与分型

1)尾蚴性皮炎:急性过敏性皮肤损害。

2)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后1-2个月发病,急起发热、咳嗽、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甚至脓血便,粪便中可查到虫卵,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程2周-4周。3)慢性血吸虫病:为免疫适应期。急性期后病情缓解,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或仅遗留慢性消化道症状及贫血、消瘦等。

4)晚期血吸虫病:一般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度感染患者开始出现晚期病变,虫卵肉芽肿导致肝脏的干线型肝硬变及门脉高压症,小儿感染可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影响了生长发育与繁殖。临床表现为:① 肝硬变;② 门脉高压症;③ 慢性结肠炎;④ 小儿侏儒症。其主要表现为巨脾、腹水、侏儒症。4. 诊断

1)方法: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肛门直肠镜检及肠组织活检;免疫学检查。2)非流行区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对策 ① 到过流行区,有与“疫水”接触史;

② 急性期表现(须与疟疾、伤寒、结核、肝炎等相鉴别); ③ 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④ 肛门直肠镜检,肠粘膜活组织压片检查; ⑤ 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 ⑥ 有条件可做免疫学检查。

5. 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1)流行区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 2)病人和病牛是主要传染源;

3)钉螺的分布限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

4)与“疫水”的接触及其机会是造成感染的必要条件;

篇3: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健康有关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的科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寄生虫是与人类共同演化的最古老的病原体,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到从东非起源的智人(Homo sapiens),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医学书籍里就有关于寄生虫病的文字记载。最近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的全球性蔓延,耶氏肺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病等新型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的困扰又对人类提出了新挑战,说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古老而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20余年来积累的一线教学经验试图探讨关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思路。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自从我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普通本科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从以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各36学时压缩到目前的理论课24学时和实验课16学时以来,对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适当调整和改革,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寄生虫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标本形态特点绘图及撰写实验报告,这些过程都要在两学时的实验课完成,但学生观察的内容与教学时数压缩之前基本一样。显得时间特别紧张,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完成实验报告甚至不经过观察标本就开始绘图、撰写实验报告,使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实验室只是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大大影响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使得实验课仅仅成为了一个过程,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多增加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并相应压缩一些验证型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安排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等一些常见寄生虫活体标本的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而这些寄生虫活体标本和新疆比较常见细粒棘球绦虫圆头蚴等也可以在我实验室培养或动物接种保种,可供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也制作了关于牛带绦虫的简单视频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最近3年来我们通过组织临床医学7年制2005-2班和临床医学5年制2007-1班的部分学生开展的“乌鲁木齐市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乌鲁木齐市市售蔬菜寄生虫污染情况调查分析”等大学生设计型实验项目,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课题设计、独立实验操作和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懂得了通过实验课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上事实提示我们,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内容从单纯静止状态的标本形态结构观察为主的验证型模式逐步过渡到静态验证型和动态综合型及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从而适应21世纪的学科发展模式和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符合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又符合当今学科融合的需求和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验课中体现学科融合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寄生虫学的学科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这些学科的发展对寄生虫种系发生的研究、虫株的分类、致病机制研究和寄生虫病的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应该融入到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中。例如:通过增加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创新性实验设计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他们创新思维潜能方面也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与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免疫学教研室合作,在临床医学7年制2008-2班全体学生中举办的创新性实验设计比赛提出,当代大学生对多学科融合的探索性学习更为感兴趣,学生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知识对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机制等方面设计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不但对他们所学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3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法替代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一体化的功能,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既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又涉及生态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实验教学时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单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信息已经很困难了。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些寄生虫已基本消灭,但再现可能性还存在,因此,目前尚不能从教学大纲中删除。在实验教学中这些标本的来源很紧缺,现成的活体标本和典型的病理标本更难以得到,而依靠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动画、视频记录和再现功能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放关于寄生虫形态、生活史、流行因素、典型病例和寄生虫病诊断操作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些资料可以拷贝给学生或放到学校网页供学生自学。学校应加大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购置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人体寄生虫学虽然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但也是发展中的学科并且涉及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需要从传统的验证型为主过渡到以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为一体适合于当代大学生求知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彬.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医药世界,2006,4:145-146.

[2]田春林,胡文庆,廖红.LanStar2000多媒体网络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17-19.

[3]田春林.改革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57-158.

[4]刘俊燕,杨秀珍.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75-77.

[5]苑文英,高艳华,杨梅.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7(3):74-74.

[6]杨毅梅,申丽洁,李伟,等.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热带医学杂志,2005,5(6):878-879.

[7]李辉.浅谈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55-55.

[8]马书堂,郑世荣.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3):236-236.

[9]蔡丽莺.谈谈提高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几个必要环节[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104-105.

篇4:人体内十大寄生虫

钩虫通过受污染的水、水果和蔬菜进入人体。钩虫幼虫在人的内脏里生长,它们附着在寄主内脏壁上,吸寄主的血,有时会让寄主患上一种叫做肠虫病的贫血症。

症状:虚弱、腹痛、恶心、腹泻、贫血。

2、疥虫

通常被叫做人疥虫,这种寄生虫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雌疥虫在的人的皮肤上产卵,会引起皮肤反应和发炎。如果雌疥虫把卵埋在皮肤下,人的反应会加剧,产生刺痒,这就是疥疮。

症状:刺痒、疼痛、脓结、皮肤刺激。

3、蛔虫

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可长到15~35厘米长。蛔虫通过摄食传播。蛔虫卵孵化后很快刺穿人的内脏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流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和吞咽,再次回到内脏。

症状:发烧、疲劳、过敏、皮疹、呕吐、腹泻、神经问题、喘息和咳嗽。

4、血吸虫

这些小虫子寄生在宿主的血液中,它会让宿主患上血吸虫病。它们生活在水中,当人们接触到受污染的水后,血吸虫就会刺破他们的皮肤而进入。这种寄生虫会引起发炎(肿胀),损害器官,尤其是肝脏。成虫能寄生在人类宿主身上数十年,可能数年不显示任何症状。

症状:发热、疼痛、咳嗽、腹泻、肿胀、昏睡。

5、绦虫

绦虫通过污染食品传播,通过头部的“钩子”附着在寄主的内脏。绦虫3~4个月就可成熟。它能寄生于人体长达25年。绦虫卵可通过粪便排出,存活于植物上,然后被动物吃下或者再传给人类。

症状: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体重减轻、头晕眼花、痉挛、营养不良。

8、蛲虫

蛲虫是常见的人类寄生虫,可引起蛲虫病。成雌虫可长到8~13毫米。蛲虫的后部呈长长的针形,它也因此得名。它们在寄主的内脏安家落户,但是与大多数寄生虫不同的是,它们不会进入血液,不能在人体的其他部位生存。蛲虫在体外产卵,通常在肛门周围,这会引起人的搔痒感,人手挠之后若不及时清洁就会让其传播出去。

症状:发炎和搔痒。

7、班氏吴策线虫

蚊子携带这种寄生虫,通过叮咬把这种寄生虫释放进人类血液中。班氏吴策线虫幼虫会进入淋巴腺,尤其是腿部和生殖部位的淋巴腺,长成成虫需要1年的时间。它们会引起热带病,有时还会引起泉度病。

症状:发烧、寒战、皮肤感染、淋巴痛、皮肤增厚、肿胀。

8、弓形虫

这种常见的新月形寄生虫会侵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会通过吃不熟的内或者接触被感染的宠物染上这种寄生虫。大多数人都感染过这种寄生虫,但是很少有人表现出症状。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虫,孕妇感染弓形虫胎儿会受到严重或者致命的影响。

症状:流感症状、发烧、寒战、虚弱、头疼。

9、蓝氏贾第虫

蓝氏贾第虫是有鞭毛的原生寄生虫。它寄生繁殖在人類的内脏,可引起贾第鞭毛虫病。这种寄生虫在人类内脏落脚之后会引起发炎和其他损害,减弱内脏吸收营养的能力,引起腹泻。这种寄生虫有时会污染饮用水。

症状:腹泻、恶心、腹痛、体重减轻、打嗝会发出臭鸡蛋的气味。

10、病疾阿米巴虫

痢疾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有机体,它能引起阿米巴病。这种寄生虫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它可能存在于水中、潮湿环境中和土壤中,可能会污染水果和蔬菜。痢疾阿米巴通过粪便传播。不同于疟原虫,它比其他原生动物更能导致人类死亡。

症状:腹痛、体重减轻、虚弱、腹泻、肝脓肿。(文章代码:1808)

责任编辑

篇5: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教学总学时分配原则

教学内容

总论 医学原虫 医学蠕虫 医学节肢动物

合计

理论课 2 10 16 8 36

实验课 2 10 16 8 36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 总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四章): 1.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2.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3.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

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5.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概念。2.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了解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

3.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了解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五章 原虫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2.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3.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4.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原虫的形态、生理特点及常见种类和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点。第六章

叶足虫(阿米巴原虫)主要教学内容: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3.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

4.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5.简述非致病性阿米巴和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

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2.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3.了解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第七章 鞭毛虫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杜氏利什曼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病原诊断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了解其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及 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阴道毛滴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3.简介其他毛滴虫。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机理及病原诊断方法。

2.了解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第八章

孢子虫 第一节

疟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人体寄生的疟原虫种类及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2.间日疟原虫形态、生活史特点,人体四种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生活史鉴别。

3.疟原虫的致病机制和疟疾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发作,再燃与复发,疟疾

贫血、脾肿大、肾病,凶险型疟疾。4.疟疾免疫。

5.疟疾的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6.疟疾的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及措施。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间日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2.了解疟疾的分布、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和措施。课堂讲授2.5学时,实验课2.5学时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弓形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弓形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第三节

隐孢子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隐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隐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隐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隐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第三节

卡氏肺孢子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卡氏肺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卡氏肺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第十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吸虫的形态特点 3.吸虫生活史一般特征4.重要虫种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吸虫的形态特点2.掌握吸虫生活史一般特征

课堂授课20分钟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2.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3.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免疫诊断5.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生活史全

过程

3.掌握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 4.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2.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过程。

3.布氏姜片吸虫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特点。

3.了解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30分钟,实验课1学时。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大体形态,内部结构特点,如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睾丸左右并列等。虫卵的形态。2.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全过程:寄生部位,虫卵排出途径,中间宿主,感染方式,幼虫移行过程等。

3.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理: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4.临床分型:胸肺型,脑型,皮肤型,肝型及亚临床型。5.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虫卵形态。2.掌握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3.掌握致病机理和临床分型。4.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0分钟)。

第六节 斯氏狸殖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形态特点(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2.生活史特点。3.致病特点:引起幼虫移行症。4.诊断方法:免疫学诊断,活检。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生活史特点,致病情况和诊断方法。2.了解成虫形态特点。

本节自学,理论课提出自学要求,实验课检查自学效果。

第七节 血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日本血吸虫成虫特点:雌雄异体(与其他吸虫比较区别),虫卵形态,尾蚴形态。

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后虫卵的去路,活卵分泌物,虫卵排出宿主过程,中间宿主,感染方式等。3.致病机理: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及其致病作用。4.临床表现、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2.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

3.掌握虫卵肉芽肿形成及其致病作用。4.了解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5分钟)。

第十一章 绦虫

第一节 概论主要教学内容: 1.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形态特征:外形,头节,颈部,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3.生活史:圆叶目和假叶目的区别。4.重要虫种。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绦虫一般形态特点。2.掌握圆叶目绦虫和假叶目绦虫的主要区别。

3.了解绦虫的分类地位、成虫内部结构。4.了解重要虫种。

课堂讲授0.5学时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裂头蚴的形态特征。2.生活史特点。3.裂头蚴致病情况。4.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裂头蚴形态特征。2.掌握裂头蚴致病情况。

3.了解生活史、流行及防治。本节自学,理论课提出自学要求。

第四节 链状带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特点:成虫头节、成节及孕节结构。囊尾蚴及带绦虫卵特点。

2.生活史:寄生部位,突出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孕节排出情况,人和猪的感染情况,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3.致病:肠绦虫病,囊虫病。4.诊断:绦虫病,囊虫病。5.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猪带绦虫成虫、囊尾蚴及带绦虫卵形态特点2.掌握生活史特点。

3.掌握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致病机理。4.了解绦虫病和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5.了解流行及防治。

课堂讲授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包括电教27分钟)。

第五节 肥胖带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与链状带绦虫比较区别。2.生活史:与链状带绦虫比较,注意孕节排出情况。3.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形态、生活史、致病和链状带绦虫的异同点。2.了解诊断、流行及防治情况。

课堂教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六节 微小膜壳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虫卵形态。2.生活史简介,直接感染和经中间宿主感染。

3.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2.了解成虫形态、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八节 细粒棘球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棘球蚴的形态特征。2.生活史过程。3.致病机理。4.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棘球蚴的形态特点。2.掌握棘球蚴的致病机理。3.了解成虫形态、生活史、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包括电教28分钟)。第十二章

线虫

第一节

概论主要教学内容:

1.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线虫的形态特点

3.线虫的生活史特点及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4.重要虫种。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线虫的一般形态特点。2.掌握线虫的生活史特点,了解其生活史类型。3.了解重要虫种。课堂讲授0.5学时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成虫有鉴别意义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受精与未受精卵形态鉴别。

2.蛔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蛔虫的致病机制: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4.蛔虫感染的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包括电教14分钟)。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

2.鞭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鞭虫的致病机制。

4.鞭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鞭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鞭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蛲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

2.蛲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蛲虫的致病机制。

4.蛲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蛲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蛲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蛲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的形态。

2.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3.钩虫的致病机制。4.钩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

2.掌握钩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钩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包括电教30分钟)。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虫形态,着重讲述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旋毛虫的致病机制:侵入期、幼虫移行期、成囊期。

4.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5.旋毛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2.掌握旋毛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旋毛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40 分钟实验课1学时。第八节 丝虫 主要教学内容:

1.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微丝蚴的形态及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

2.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过程及异同点。

3.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4.诊断: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

5.丝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班氏及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

2.掌握丝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60分钟,实验课1.5学时(电教20分钟)。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 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医学节肢动物概念、特征及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2.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4.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节肢动物概念及特征。2.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3.了解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和防制。课堂讲授30分钟 第十五章 蛛形纲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蛛形纲的主要特征。

〈2〉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硬蜱和软蜱的区别;蜱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3〉蜱、螨常见种类拉丁学名。

(4)恙螨、革螨的一般形态、生态、对人类的危害及防制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蛛形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硬蜱和软蜱的区别;蜱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3〉蜱、螨常见种类拉丁学名。

(4)熟悉恙螨、革螨、蠕形螨的一般形态、生态、对人类的危害及防制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包括电教25分钟)。第五节 疥螨

主要教学内容:

1.疥螨形态、生活史。2.疥螨致病与诊断。3.疥疮的流行与防治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疥螨的致病与诊断。2.了解疥螨形态、生活史、流行与防治。

课堂讲授20分钟,实验20分钟。第六节 蠕形螨 主要教学内容:

1.蠕形螨形态、生活史。2.蠕形螨致病与诊断。3.蠕形螨流行与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了解蠕形螨形态、致病与诊断。本节自学。

第二十章 昆虫纲 第二节 蚊

主要教学内容:

1.蚊的形态结构。2.蚊的生活史:三属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

3.蚊生态与生理。4.主要传病蚊种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蚊与疾病的关系。2.了解蚊形态、生活史、生态等。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7分钟)。第三节 蝇

主要教学内容:

1.蝇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习性。2.蝇与疾病的关系。蝇的防制。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蝇与疾病的关系2.了解蝇形态、生活史、生态及防制等。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

第七节 蚤

主要教学内容:

蚤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蚤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课堂讲授30分钟,实验课30分钟

第八节 虱 主要教学内容:

虱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虱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

课堂讲授20分钟实验课20分钟

第九节 臭虫 主要教学内容:

臭虫的形态、生活史与习性。

主要教学要求:

篇6: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之我见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之我见

文章从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提高寄生虫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实验教学、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作 者:张仁刚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0刊 名:川北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24(3)分类号:G642.4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篇7:人体寄生虫教案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截至目前,寄生虫病的危害已经波及全世界,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因此,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要点需要现代医学生用心去学习和掌握。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医学生学业繁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整理好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寄生虫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利用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内容繁多且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学科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在整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可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要全面且重点突出,使教学内容简练而又丰富,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时代更新的内容,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明确重点,把教材的内容重新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总论这章,我们可以作为重点来讲述。总论讲的是寄生虫大体的形态特点、生活史、致病机制和诊断预防等,能让学生了解到寄生虫发育的过程,并且将寄生虫之间的共性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医学蠕虫学吸虫、绦虫和线虫,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对人类危害较大,诊断和预防知识运用广泛,所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因此,总论和医学蠕虫学这两章,教师可多安排学时,尽量讲解透彻,还可把国内外出现的寄生虫病的研究成果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寄生虫的学习兴趣,并且加深学习印象。

2借鉴PBL教学法,以病例进行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都尝试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去提高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在寄生虫的教学上,我们也可以借鉴PBL教学法,以病例为问题进行教学。在介绍一种寄生虫的时候,如日本血吸虫,因为日本血吸虫在世界流行广泛,许多学生应该都耳熟能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血吸虫引起的肝病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书本上甚至其他文献和资料中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病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思考病例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围绕病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对病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答案,比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的“独角戏”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效率要好得多。但PBL教学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会占用一定的学时,对于非临床专业如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其他课程的学时一般要少于临床专业,可以适当多增加PBL学时;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因为各种课程的学时已经非常多,可选取最关键、最重点的知识点进行PBL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使用PBL教学法,选择的问题也要根据专业来确定。

3课上总结归纳,课后强化练习

寄生虫的种类和特征复杂而又零乱,教师需要在课上经常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例如血吸虫这章,他们的生活史都可以总结为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囊蚴—成虫,形体方面如背腹、系统组成等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调节上课时间,在即将下课的时候做好总结,归纳零散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学生已经没有“黑色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不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适时给学生进行总结并归纳出重点和掌握的知识点,或督促学生课后进行复习以及课后布置作业。课后布置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预留一些下次课即将讲授的理论内容所涉及的临床案例问题,引导学生去预习下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作业中总结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学生哪方面的知识理解存在的不足,给出学习建议。

4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上课和在教室上课的气氛完全不同。在实验室,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更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标本,和书上描述的做对比,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寄生虫实验课的授课质量,实施实验课教学改革,是各医学院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3]。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收集各种寄生虫的标本,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核查校对,确定所能观察到的虫体特点,对不合格的标本要及时处理,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和制作新的标本,把最具代表性和最真实的标本展示给学生。此外,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史等本来就不好记忆,如果只靠文字的传播,学生固然难以接受,因此在实验室授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4]。多媒体跟传统的板书相比,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如可以播放图片、动画、视频等。因此,我们都提倡在多媒体上多加入图片、动画、视频等,使寄生虫教学内容可视化,给予一种视觉的冲击,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观察标本或者活体的时候,学生也比较容易分辨出来。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适当增加活体实验,让学生自己制作切片,观察虫体的活动,如观察动物血吸虫的毛蚴孵化等。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通过整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借鉴PBL教学法,以病例进行教学、课上总结归纳,课后强化练习、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教学等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ENGGS.Problem-basedlearning:anintroduction[J].Instr,1994,22(4):247-250.

[2]彭恒,李翔宇,朱淮民.《医学寄生虫学》PBL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11):1364-1366.

[3]崔逢德,金美兰,金桂花,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12-514.

篇8: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

1 开发网络教学课件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随着传统学科教学课时的压缩和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融合,大学人体寄生虫学科的教学课时也在不断缩减,从原来的72个学时减少到现在的45个学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实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优化,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限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等提供了可能。加强包括网络课程建设、素材库建设、远程教学实验试点、教学支撑平台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开发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共享的网上教育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等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网络课程设计

课件不但要符合学科网站教学的要求,还要适应当今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本网络课程以詹希美教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教程为蓝本,同时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著名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参考任课教师多年在本科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课件积累的经验,编制开发而成。

2.1 教学指导思想

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寄生虫学的课件教学活动;借助网络工具,在传授寄生虫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培以及创造力。

2.2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课件是一部内容完整、具有特色、适用性强的网络课件。该网络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既有传统教科书的功能,又有网络专业词典功能;既能供本专科学生的自学和教师教学使用、又能作为相关研究人员有价值的参考网络课件。

2.2.1 教学目标

通过寄生虫学网络课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以及寄生虫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控制或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类健康的措施与方法。同时了解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既获得扎实的寄生虫学基础知识,又增强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素质培养。

2.2.2 教学模式

总体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型模式,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为网上学习者展现寄生虫学的知识要点。本网络课件成功实现了网上集成寄生虫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3个关键环节,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人机融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2.3 教学重点

从章节内容及我国地区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来考虑,医学吸虫中的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医学绦虫中的链状带绦虫、细粒棘求绦虫,医学线虫中的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旋毛形线虫,医学原虫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医学节肢动物中的蚊、蝇是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2.2.4 教学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世界约有130余种,国内常见的寄生虫病流行广泛,有数十种之多,近年来我国又出现某些寄生虫病的扩散流行的趋势,所以,我们的网络课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国内和广西常见的寄生虫知识。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件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4大部分。

3 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

本网络课件将大量的寄生虫学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建立起了具有专业特色、内容翔实的多媒体素材库,如图片库、视频库、动画库和试题库等。

3.1 课堂演示模块

将人体寄生虫学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以FLASH制作成一个图文影像并茂、表现形式独特、全新的教学课件。在导航主界面提供了每篇内容的代表图标,通过点击图标进入相应篇章的学习。在每一篇的学习中,课件均提供了完善的导航系统。把鼠标移到屏幕的左上方,将显示本篇的名称。屏幕上方的按钮能够实现在本篇的各章之间进行灵活的跳转。点击按钮会进入相应章节的学习。在章导航按钮的下方是一组节点导航按钮,通过这组按钮,可以选择所需要学习的章节。章节内容是以章节为主线,对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文字介绍,并链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另一导航系统是节导航,鼠标点击后会出现本章中各节的名称,通过超链接可以方便地进入需要浏览的内容。文字超链接,也能够实现简单的章节跳转,并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在学习中所处的位置,不至于迷失方向。

在动画演示过程中,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控制按钮来实现对动画播放的控制。课件还增加了独具特色的放大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课件中的放大按钮使动画的放映区域放大至全屏,从而屏蔽暂时用不到的信息,充分节约了媒体资源,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可以通过还原按钮使放映区域还原。本章内容学习完毕,可以通过返回按钮回到导航主界面,继而选择其他内容继续学习。

3.2 网络教学模块

本模块包括在线学习、素材库、词汇检索、答疑天地、在线练习、学习记录、相关资源等模块,主要运用Dreamweaver制作而成。

3.2.1 在线学习

侧向滑板菜单显示教学内容,可随意进入学习章节,每章节均显示教学大纲要求,让师生了解学习内容。下拉式菜单显示本章节教学内容,并由此进入学习章节,显示学习内容及相关素材。

3.2.2 素材库

为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本课件把教学素材统一整理,制作了教学素材库。素材库主要包括图像、动画和影像3类素材。各类素材都是以章节为主线被进行编号和组织。以图像库为例,点击某一图像的链接,该图像即可在显示区呈现。本素材库交互检索方便,具有自动播放功能,素材画面也可点击放大;素材页面可用鼠标,也可用快捷键上下翻页。

3.2.3 词汇检索

本课件提供了查询词汇检索和有声词汇检索功能。查询词汇检索模块可以让学习者方便地检索出相应专业外语的中文解释,而有声词汇检索能让学习者正确地掌握单词发音。

3.2.4 答疑天地

该模块提供充分的人机交互和人一人交互平台,使学习者及时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咨询教师或与教师广泛交流。

3.2.5 在线练习

本课件的练习内容分为章节练习和课后练习。章节练习中习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类,学生进入测试章节后,能随机选出单选、多选各10道练习题进行测试。在网络学习部分,每个内容均设立相应思考题及相关答案,供学习者在学习后检查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

3.2.6 学习记录

该模块主要具有书签和学习笔记的作用,学习者可以通过该模块对本课件学习的情况进行记录。

3.2.7 相关资源

提供国内外的寄生虫学专业网站和数据库。

4 网络课程实践

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良好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案,经过3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和革新,其中的教学内容由枯燥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好评和鼓励。课后问卷调查,98.18%的学生喜欢本课件教学,课堂吸收率大于60%的学生占83.64%,教学效果好,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反映,本课件基本内容部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有助于自学及复习;在线测试部分有助于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促进学习;学习指南部分能使学生掌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5 结语

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课件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特等奖。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课件将会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摘要:文章阐述了充分利用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采用软件原型方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的方法。课件开发以教学单元为依据,网页组织采用导航结构,链接相关的教学单元,采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课件的课堂教学定位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课件的功能结构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信息库,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网络教学,软件原型方法,模块化组织

参考文献

[1]吕刚,等.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素材库的建立与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4(1).

[2]谷震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原型法开发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0):1828-1830.

[3]程彦斌,等.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42-344.

[4]王渊,等.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4):230-233.

上一篇:春季小学生植树节国旗下讲话下一篇:电器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