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教学

2024-06-04

寄生虫学教学(精选十篇)

寄生虫学教学 篇1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健康有关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的科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寄生虫是与人类共同演化的最古老的病原体,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到从东非起源的智人(Homo sapiens),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医学书籍里就有关于寄生虫病的文字记载。最近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的全球性蔓延,耶氏肺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病等新型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的困扰又对人类提出了新挑战,说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古老而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20余年来积累的一线教学经验试图探讨关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思路。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自从我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普通本科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从以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各36学时压缩到目前的理论课24学时和实验课16学时以来,对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适当调整和改革,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寄生虫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标本形态特点绘图及撰写实验报告,这些过程都要在两学时的实验课完成,但学生观察的内容与教学时数压缩之前基本一样。显得时间特别紧张,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完成实验报告甚至不经过观察标本就开始绘图、撰写实验报告,使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实验室只是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大大影响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使得实验课仅仅成为了一个过程,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多增加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并相应压缩一些验证型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安排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等一些常见寄生虫活体标本的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而这些寄生虫活体标本和新疆比较常见细粒棘球绦虫圆头蚴等也可以在我实验室培养或动物接种保种,可供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也制作了关于牛带绦虫的简单视频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最近3年来我们通过组织临床医学7年制2005-2班和临床医学5年制2007-1班的部分学生开展的“乌鲁木齐市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乌鲁木齐市市售蔬菜寄生虫污染情况调查分析”等大学生设计型实验项目,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课题设计、独立实验操作和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懂得了通过实验课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上事实提示我们,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内容从单纯静止状态的标本形态结构观察为主的验证型模式逐步过渡到静态验证型和动态综合型及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从而适应21世纪的学科发展模式和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符合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又符合当今学科融合的需求和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验课中体现学科融合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寄生虫学的学科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这些学科的发展对寄生虫种系发生的研究、虫株的分类、致病机制研究和寄生虫病的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应该融入到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中。例如:通过增加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创新性实验设计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他们创新思维潜能方面也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与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免疫学教研室合作,在临床医学7年制2008-2班全体学生中举办的创新性实验设计比赛提出,当代大学生对多学科融合的探索性学习更为感兴趣,学生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知识对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机制等方面设计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不但对他们所学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3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法替代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一体化的功能,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既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又涉及生态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实验教学时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单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信息已经很困难了。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些寄生虫已基本消灭,但再现可能性还存在,因此,目前尚不能从教学大纲中删除。在实验教学中这些标本的来源很紧缺,现成的活体标本和典型的病理标本更难以得到,而依靠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动画、视频记录和再现功能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放关于寄生虫形态、生活史、流行因素、典型病例和寄生虫病诊断操作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些资料可以拷贝给学生或放到学校网页供学生自学。学校应加大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购置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人体寄生虫学虽然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但也是发展中的学科并且涉及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需要从传统的验证型为主过渡到以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为一体适合于当代大学生求知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彬.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医药世界,2006,4:145-146.

[2]田春林,胡文庆,廖红.LanStar2000多媒体网络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17-19.

[3]田春林.改革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57-158.

[4]刘俊燕,杨秀珍.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75-77.

[5]苑文英,高艳华,杨梅.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7(3):74-74.

[6]杨毅梅,申丽洁,李伟,等.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热带医学杂志,2005,5(6):878-879.

[7]李辉.浅谈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55-55.

[8]马书堂,郑世荣.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3):236-236.

[9]蔡丽莺.谈谈提高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几个必要环节[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104-105.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篇2

(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妇幼法医中西医七年制医学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号:50127820

程类别:基础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根据国家教委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 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适当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中的成就和新进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对寄生虫学重要专业术语要

介绍外文,为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外文书刊的能力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

质。

三、教学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认识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规律和

控制消灭的基本原则。目前,寄生虫学的研究已进入亚细胞和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从而为

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根据。人体寄生虫学不仅与其他医学基础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程适于在医用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课程结束;病理学总论和医学免疫学部分学完时再学习为宜。根据临床医

学专业培养目是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的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适应性要强,毕业 后可以从事医学临床、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工作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

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寄生虫病防治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寄生虫学发展的新动

态、新理论、新技术,以期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原虫、蠕虫以

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和病原诊断为重点,同时联系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进行学习。医学节

肢动物以形态、生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学习重点。寄生虫学实验是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教学双方都必须加强重视和认真对待。通过实验加强有关基本

技术操作和技能的训练。

第一篇总论

掌握内容:

寄生虫、宿主、寄生关系的概念。

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感染途径及方式、世代交替、寄生部位及移行途径。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损害、化学毒素作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宿主免疫应答的类型、寄

生虫的免疫逃避现象

熟悉内容:

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

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病的传播及其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带虫者、隐性感染。

分布的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学时分配:2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原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理特征:运动与摄食、生殖方式的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胞膜、胞质及细胞器、胞核及类型。

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

掌握内容:

形态及生活史特征:滋养体、包囊各期形态及发育增殖规律。

致病: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及机理,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理化及生物因素对阿米巴发育、增殖的影响。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及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免疫诊断

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方式。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熟悉内容:

简介包囊形态特点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比较。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在介昆虫白蛉体内的发育;在人及脊椎动物体内的发育。

致病: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病变特征及临床表现;我国黑热病的特殊表现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无鞭毛体及其超微结构、前鞭毛体。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骨髓穿刺物或血液涂片、培养及动物接种、皮肤活检)、血清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介、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特征;治疗患者、捕杀病犬、灭蛉、防蛉。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熟悉内容:

弓形虫生活史特点,先天性感染和婴儿弓形虫病。了解内容:

简介弓形虫形态。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点。学时分配:8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吸虫概论

掌握内容:

吸虫生活史的一般规律:虫卵、幼虫的发育与增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熟悉内容:

吸虫的一般形态:外形、吸盘、体壁结构与功能、内部器官(消化、生殖、排泄系统)的特

点。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孵化与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

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致病:成虫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重度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大小,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特点。虫卵、尾

蚴和囊蚴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实验诊断: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我国肝吸虫病主要流行区人群感染概况。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了解内容:

成虫及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及致病,实验诊断与流行环节。

卫氏并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两种成虫节、链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

实验诊断:粪便涂片查虫卵或直接查孕节片,活组织检查猪囊虫。

流行与防治:绦虫病的流行与人群生活习惯的关系。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了解内容:

简介形态、生活史的特征及自体感染现象、致病与病原诊断。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形态,棘球蚴结构及功能;人体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方式,棘球蚴的发育。致病:棘球蚴的机械压迫作用;棘球蚴液的毒性作用;继发性棘球蚴感染。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

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病原检查(手术摘除棘球蚴、物理性检

查、定位等)

流行与防治:棘球蚴病在我国的分布及与畜牧业、皮毛加工业的关系。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

了解内容:

简介成虫、裂蚴和虫卵形态特征,人体感染裂蚴的方式及临床表现分型。学时分配:4

线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虫卵的孵化;幼虫发育的生理特征;生活史类型;外界环境因素对线虫卵及

幼虫发育的影响。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雌雄异体、成虫外形;体壁的基本结构;原体腔及内部器官(消化、生殖和排泄

系统)的一般特征;虫卵卵壳的结构。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外界环境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丝状蚴的生态

特点和侵袭力,人体受染方式和移行途径,十二指肠钩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致病:幼虫所致的钩蚴性皮炎和肺炎;成虫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贫血的原因和性质;

异嗜症及其他症状;婴儿钩虫病。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体形、口囊(钩齿或板齿)、头腺和咽管腺的结构与功能;雄虫交合伞,两

种钩虫的主要鉴别特征;虫卵的形态特点。– 掌握内容:

生活史: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致病:微丝蚴血症。

淋巴系统的早期病变及急性症状和体征(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丝虫热)。

淋巴系统的阻塞性病变及慢性症状和体征(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及微丝蚴的一般形态特点,两种微丝蚴的主要鉴别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鲜血法、厚血膜法、乳糜尿等浓集法查微丝蚴)和免疫诊断(检测抗

体和检测抗原)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丝虫病的分布概况及传播介;普查普治(药物治疗及物理性治疗)

和防蚊、灭蚊。

学时分配:6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掌握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熟悉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结构

判定传病介的原则及影响虫传病的因素。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制

蜱和螨

蜱螨属蛛形纲节肢动物,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无翅、无触角,成虫有足4 对。蜱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卵、幼虫、虫、成虫;孳生、吸血与更换宿主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颚体、躯体的识别;硬蜱与软蜱的区别要点。

重要种类及危害:全沟蜱;传播森林脑炎、蜱瘫痪。

恙螨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孳生、食性、活动范围与扩散。

熟悉内容:

幼虫形态特点: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虫、成蛹、成虫。

重要种类及危害:理纤恙螨;直接叮咬、传播恙虫病。

疥螨

掌握内容: –

生活史与生态:卵、幼虫、蛹、成虫,寄生方式、吸血习性及对温度反应。

熟悉内容:

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触角、口器、前胸栉、颊栉、中胸侧板杆、臀板、前胃;雄性外

生殖器、雌性受精囊。

常见蚤种与危害:致痒蚤、印鼠客蚤、猫蚤;传播鼠疫、鼠型班疹伤寒,作某些绦虫的中间

宿主、潜蚤病。

掌握内容:

生活史与生态:卵、虫、成虫;寄生环境、吸血习性及对温度的反应。

熟悉内容:

形态特点:触角、口器、足(具胫突、爪)雌雄虫区别。

种类与危害:人体虱、耻阴虱;传播流行性班疹伤寒、战壕热、回归热。

学时分配:6

四、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李雍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6

五、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寄生虫病学》,陈保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彭文伟.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寄生虫与临床.第2版.沈一平等.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临床寄生虫病学.谢醒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MMedical parasitology.8thEd.MarkellEK.Philadephia:W.B.SaundersCompany,1999

Human Parasitology.2nd Ed.Bogitsh BJ, Cheng TC.USA: Academic Press, 1998

Parasitology & vector biology.2nd ed.Marquardt WC, Demaree RS.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0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陈建平王光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

六、成绩评定

寄生虫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寄生虫学教学 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

寄生虫教学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标本肉眼大都可见,可以充分利用,体现直观性;二是录像可展示其活动状态,体现可视性;三是学生可动手操作实验部分,也可以动手做教具,体现操作性;四是可以进行寄生虫病流行的调查,体现实践性;五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调查,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小论文,体现综合性;同时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选择性学习,并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体现实际性。所以,短短的课时,能给学生以长久的知识,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知识以外的各种素质。

一、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

要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解决问题。笔者学校购置的标本(片)大大满足了教学要求,许多费尽口舌才能详述的形态特点和病理特征,只要面对标本,便可一目了然。某些标本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也可以与教学同步进行,将理论课移到实验室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得到了直观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动态感。有些寄生虫如钩虫、丝虫等个体微小,但用教学录像可以观察到其放大后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尤其是其动态的生活过程形象生动,所以这些课需借助多媒体完成,边放录像边总结、设问、分析、讨论、答疑,在需要设问的地方将录像暂停,给学生以动脑分析、合作讨论的机会,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排除错误的结论,得出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结论,这时再播放录像观察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会感到一种探索后成功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得到了加强。

三、合理安排实验,鼓励学生自制教具,提高动手能力

寄生虫部分实验课时少,但它同时又有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必须合理安排好实验课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安排在学完各主要虫种之后,统一进行操作性实验测试。观察结果时需综合各虫种特点,给出正确的判断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熟悉各虫卵的特点,无形中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如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等可以制作成动态模型,将各个时期的形态和宿主用彩色纸片剪成一定形状,以磁铁吸附于磁性黑板或以大头针固定于硬纸板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再将各模型取下,让学生分别按正确顺序、位置再现其生活史过程,寓教于乐。模型的整个设计、制作、使用均由学生合作完成,还可以多次使用,学生乐在其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鼓励学生掌握科学的寄生虫病调查方法,提倡研究性学习

人体蠕形螨感染在各地人群中普遍存在,学生中也很常见,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蠕形螨分布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法或挤压法,观察结果后就感染虫种分布、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面部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表现出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家认识到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变为能力和素质。

五、鼓励学生完成小论文

我们鼓励学生完成小论文,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勇敢地走出完成科学性或科普性论文的第一步。在分组调查土壤、鱼、虾、荸荠等标本中寄生虫分布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或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写出形式各异的科普小论文。在完成这一课题时,学生开始有畏难情绪,这就需要老师给以鼓励和引导,提供一定的课外指导、参考资料、科学文献和研究方法,使其找到切入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实施赏识教育。这样,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得以发挥,他们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调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许多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土壤中闪现:苍蝇受审记、金刚变变变、一只蚊子的临终告白、寄生虫大封神、时空中的鞭虫、寄生虫演讲赛、跳高冠军——跳蚤、梦中奇遇……仅从这些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智慧和灵气。

经过师生多个方面的积极探索,寄生虫学部分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兴趣、自信心、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这些素质会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寄生虫学教学 篇4

1 重视绪论的讲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堂课的授课效果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着特殊和深远的影响。绪论是一门课程开宗明义的一篇, 是对教材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因此绪论讲授的成败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1]。讲好绪论不仅使学生建立该门课程的知识轮廓, 同时也是对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掘和激励。

讲好绪论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 精心筛选围绕授课内容的鲜活事例, 尤其是近年来发生在身边备受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 用科普一样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地将内容铺陈开来。例如, 从世界卫生组织每年统计的全球死亡率和感染率最高的疾病报告中, 让学生清楚疟疾等多种寄生虫病仍然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在非洲等贫苦地区疟疾不仅造成高死亡率而且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2006年北京的“福寿螺食物中毒”事件, 让学生了解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螺、虾、蛙等, 可以引起食源性的寄生虫感染, 此次事件就是由于生食福寿螺而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使枯燥的理论学习贴近临床实际, 从身边发生的事入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联系在一起;从常见寄生虫病的逐步有效控制甚至消灭, 新环境下各种机会致病寄生虫病的逐渐增多以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学生了解医学寄生虫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现阶段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寄生虫所引起的人体疾病到寄生虫在人类免疫系统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复杂的两面性, 寄生虫对人类的健康不是仅有负面的影响, 它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习兴趣。一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将学生吸引入新学科的大门, 使其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掌握学科发展现状和动向,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适时引入前沿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逐步改善, 人体寄生虫病的疾病谱已经发生改变, 如过去常见的蛔虫病现在已很少见到, 尤其是随着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日趋严重, 很多以前很少见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趋势尤其是我国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除了将目前危害仍然比较大的日本血吸虫和疟原虫作为讲授重点外, 还应着重讲授一些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的机会致病原虫以及食源性寄生虫的内容, 而对于那些已消除或基本消除的寄生虫则仅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可体现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具有实用性, 使授课内容更贴近社会需求, 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大量的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点不断涌现, 在面对这些海量信息的时候应当进行鉴别、分类、筛选并及时地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又不会盲目跟从, 使他们获得定量的新信息, 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疟原虫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影响、疟原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蠕虫感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等, 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 紧跟时代的节拍, 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科研思想, 有益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另外, 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学科中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学科发展的巨大前景, 如疟疾仍缺乏特效药、脑型疟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高效和安全疫苗的研制仍不尽如人意等, 增加学生对于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 建立他们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使命感。

3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病例引导式教学法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注重知识的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2],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运用先进的病例引导式教学法, 通过将病例分析或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新课内容, 把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临床诊断和防治等知识有机统一, 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在讲授新的内容前, 首先引入一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寄生虫病的典型病例, 包括患者的病史、患者主诉与体征、医生的初步诊断与治疗方案, 同时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 让学生成为主体, 使学生在思考病例并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界限, 围绕病例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3]。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 引导、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最后由教师或师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框架和主要内容。

摘要: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针对当前学时压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 努力从重视绪论的讲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科发展现状和动向,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适时引入前沿成果;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病例引导式教学法三个方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效果,探讨

参考文献

[1]顾丽, 亢静, 董文杰.提升病原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尝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29 (2) :104-105.

[2]厉彦翠, 许红梅, 崔明宝.学案导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5) :68-69.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5

医学寄生虫学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

但由于医学院校课业繁重,大部分学校都对学时做了压缩。

我校在实际本科教学中只能安排40个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16学时。

这就需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及特点外,需逐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例如,粪便涂片检查法。

熟悉各种检查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和限度,有选择地讲授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技术。

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基本仪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我校在《医学寄生虫学》16学时的本科实验教学中调整设置12学时的验证型实验及4学时的综合型实验,即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验证型实验主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课程进行期间,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并不熟悉,导致准确观察到目标物的时间延长,经过教师的指导纠正,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使用双眼观察目标物及显微镜视野焦距的调整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结合临床检验,让学生熟悉基本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实验设置了粪便涂片染色镜检法。

含蠕虫卵(无感染性)的粪便样本由老师准备,课前讲解具体的检验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操作,这种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检验的实际工作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不怕脏、不怕累的临床医学理念贯穿其中,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实验奠定一定的基础。

2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研室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明确教研室工作任务,完善教研室的硬件设施,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加强继续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但不应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对于那些明显陈旧或过时的、诊断价值有限或已有更好替代技术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少用或不用的内容要大胆舍弃。

进行自我充电和补课很有必要。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目前采取的教研室备课及教学经验交流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位教师,就每次教学内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增进学习。

对于学校新更换的教材,全体教师要进行学习,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集体讨论并决定需要补充的内容。

新进教研室的教师要进行试讲,期间可以发现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快纠正并帮助年轻教师逐渐成长,成为教学能手。

3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寄生虫学》自身固有重形态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学时中,对临床各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知识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和较深刻的印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

②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使用方便,减轻教学负担,必将成(下转第78页)(上接第76页)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③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采用先理论教授,再集中实验阅片的方法,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3∶2。

这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分开的教学安排,使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多数以教师讲解传授,学生聆听记忆为主。

学生的反应平淡、消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将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少的理论知识交给有能力的学生上台教授,教师旁听,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充。

这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课前预习理论知识,甚至是带着问题来听课,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各种表达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避免“填鸭式”灌输教学。

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创造性地发现、探索未知世界,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注释

①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633-1634.

② 陈卫国,栗丁,段刚等.制作医学影像学多媒体课件的体会[J].医学信息,2003.16(2):71.

寄生虫学教学 篇6

关键词:绪论;寄生虫学检验;课程

R37-4

绪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开篇之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緒论课,激发起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好本门课的欲望,是每位教师都应探究的问题。《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大大的降低了,因此,《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也越来越不受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视。如何树立本门课程在当今检验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以及激发起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就要从上好绪论课入手。怎样开好 新课程这扇门,引领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是教好这门课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一、确立本课程的地位及重要性

《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目前世界寄生虫病感染率的降低,社会重视程度的下降,本课程教学时数的减少,以及生产实习时寄生虫检验应用的减少,学生从思想上对本门课程就不够重视。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就要从绪论课着手,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确学习《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首先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入手,让学生了解曾经我们国家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放一些视频让学生看一看,曾经某些寄生虫病在我们国家的肆虐情况,解放初期有多少百姓死于寄生虫病,接下来放一些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寄生虫病的感染现状,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作为检验专业的学生,肩负着防治寄生虫病的重任。同时,告知学生,检验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专升本还是职业检验师的考试都要考《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从不了解《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到对本课程的一种重新认识,确立本门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的第一节课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开端,下一步的教学就可以顺利开展。因此,绪论课作为本课程的开篇之举,教师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要有一个漂亮出彩的亮相。例如,在讲授带虫者这个概念时,本人不急于讲授什么是带虫者,我先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蠕形螨这种寄生虫,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知道,然后我简单介绍一下蠕形螨的感染率及临床症状表现,接下来问学生,你们认为自己是否感染了蠕形螨,为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热情高涨,然后我让一名皮肤光滑的女同学站在讲台前,让同学分析她是否感染蠕形螨,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没感染,我讲到这位同学表面看皮肤光滑,不像感染蠕形螨,但也不一定就真的没有感染,有一类人群表面一看好人一个,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表现,但体内却有某种寄生虫的寄生,这就是带虫者。以后我们要进行蠕形螨感染的检查,到时咱们见证她是否感染蠕形螨,到底她是正常人还是带虫者。通过这种方法讲授,不仅学生易于掌握带虫者这个概念,同时激发起学习寄生虫学的强大兴趣,特别期待后面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明确课程方向、正确引领课程目标

绪论是本门课程的纲领,贯穿教材,统领全书。绪论课要使学生知道本门课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同时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任务、作用以及该专业领域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概况和领域地位。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本课程的主题概念,把握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本人在教学中,首先使学生知道到底什么是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哪些方面的内容,强调本课程在今后的学习中主要从六大板块讲授,即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防治原则,指出检验专业的学生今后学习的重点是生活史和实验诊断,难点是致病性,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的学习目标。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程学习的正常轨道。

四、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引人入胜

绪论课本身一直以来不受学生的重视,他们认为绪论课没什么具体内容,就是简单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况。但《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绪论课与其他课程的绪论课存在很大差别。首先在《寄生虫学检验》的课时安排上就能看出绪论课的重要性,30学时的理论课课时,我们要用3学时的时间讲授绪论,因为《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绪论除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任务、性质等基本内容外,今后学习具体寄生虫涉及的许多基本知识,都要在绪论课中讲授,因此能否理解好绪论中的知识点,关乎今后能否学好本课程。传统的讲授授课方法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我们专业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第一堂课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例如本人在讲授绪论中的互利共生、共栖、寄生这三个概念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展示生物间这三种关系的实例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三个定义,并将三者区分开来。讲授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四个概念时,重点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分析出寄生虫的不同宿主,对此问题,我先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讲授,指出知识要点,再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然后通过肺吸虫生活史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肺吸虫的不同宿主,老师纠错再找出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立即感觉对此问题迎刃而解。

寄生虫学教学 篇7

1 教学对象

我校2006级高护1、2班于入校时自然分班。其中1班64人作为实验组, 2班64人作为对照组。由于两个班的学生于入校时自然分班, 在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 由同一教师授课, 具有可比性。

2 教学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授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寄生虫学检查、流行及防治原则。教师辅以绘图、挂图及提问。

2.2 实验组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首先, 授课教师必须进行过有关计算机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 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制作教学软件, 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 清晰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

3 结果

3.1 结业成绩

实验组1班结业成绩平均为85.7分, 对照组2班结业成绩平均为73.6分, 实验组1班比对照组2班成绩平均高出12.1分。

3.2 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1班学生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 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反映。共发出调查表64份, 收回64份。学生们都喜欢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参加的64名学生调查结果见表1:

4 讨论

《寄生虫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枯燥单调, 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 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减弱, 影响教学效果。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则体现出诸多优点:

4.1 能够实现形象化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和难点, 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大量的图像、影视资料、动画, 使得原来抽象、静止、局限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全面。以“似蚓蛔线虫”课堂教学为例, 利用课件把似蚓蛔线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这些重要且不易用语言表达清晰的、既看不着、又枯燥难记忆的理论知识, 以图像、文字、动画有机结合后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印象深刻。

4.2 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有限时间, 一方面取消了传统教学法中的板书、代替了挂图、节约了时间, 大大增加了教师有效讲授时间, 扩充了知识容量;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对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讲课时思路能更加清晰、连贯。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对于高护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既丰富了课堂内容, 又给予了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 优化了课堂教学, 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4.3 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沟通, 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讲、学生听, 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观点时, 可以及时提出, 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 教师再以解答。这样双向交流,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4.4 能够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 提升教师的劳动价值

在我校的教学中, 存在学生人数多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矛盾。大量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使教师常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 劳动强度大,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可以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板书, 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示教, 从而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使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

寄生虫学教学 篇8

关键词:转化医学,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思考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核心是在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一个双向转化通道, 根本目的是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这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转化医学重要支撑点的基础医学各学科, 在教学及科研中应重视对转化医学概念的运用。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学科, 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使医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中了解转化医学概念及掌握相关实践技能, 既符合人体寄生虫学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 又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迫切要求, 应全力推进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要求和实践, 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又称为转化研究, 这一新概念是指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 是以病人的健康为根本, 以治疗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 从而促进科学发现转化为医疗实践。1992年, Choi[1]在《科学》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这一概念;1996年, Geraghty[2]首次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提出“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直到2003年, 当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院长Elias Zerhouni在《科学》上发表了名为“The NIH Roadmap”的文章, 引领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把目光聚焦到转化医学上。文中综合阐述了转化医学的概念, 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界限, 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3]。转化医学被认为是搭建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实现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应用的快速转换[4]。

当前转化医学发展迅猛, 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目前已形成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临床-康复-预防转化、药学-临床-预防转化等多元化的综合体系[5], 这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基础医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也给医学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契机和挑战。要在医学生的早期培养阶段就开始进行转化医学教育, 让转化医学理念在医学生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人体寄生虫学与转化医学的关系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必修课程, 属病原生物学范畴,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 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以研究各种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机理为主要内容, 对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中不仅涉及大量基础知识, 如寄生虫的形态、发育特点、传播方式等, 还包括了临床病例, 涉及免疫、病理、药理以及内外妇儿等许多不同学科的临床知识, 并涵盖大量现场调查研究。人体寄生虫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和现场调查, 而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研究又可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如人体寄生虫学对病因的研究可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疫苗开发;对致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疾病流行环节的探讨可指导制定相应的寄生虫病防治政策。由此可见, 正确认识人体寄生虫学的学科特点和内容, 坚持转化医学的理念, 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 转化医学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启示

3.1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 国内多数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学时相对较少, 而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输入人口的不断增加, 使国内出现了许多新的寄生虫病, 也有一些已消除的寄生虫病又重新出现,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当前国情及国内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 其中“教什么”是需要教师思考如何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转化医学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审视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选择, 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 围绕临床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例如丝虫病在我国临床病例逐渐减少, 而输入性疟疾和食源性寄生虫病 (如肝吸虫病、猪带绦虫病等) 的病例日益增加, 人体寄生虫学教师应立足于临床需要, 在教学时考虑对一些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重新定位并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同时, 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涉及解剖、病理、预防等多个基础学科, 但因各门课程上课时间不同, 很难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科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进行补充, 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将多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 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2 采取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

由于课程安排, 学生在学习人体寄生虫学时几乎没有接触过临床, 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一无所知。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理论讲解患者出现不同临床表现的原因, 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依据, 进而架起临床与基础课之间的桥梁。如在讲解恶性疟疾的危害时, 列举脑型疟疾的病例, 结合基础知识和患者的临床表现, 解释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恶性贫血、惊厥、昏迷、异常出血以及发病机制有哪些、为什么容易造成误诊且后果严重、怎样进行治疗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深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实验教学

3.3.1 增加病例讨论

结合理论课讲授的重点内容, 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 编写病例讨论讲义, 布置病例讨论内容, 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应融入转化医学理念, 使学生意识到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 更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3.2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单一化、程式化, 学生缺乏自主性、创新性的弊端,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独立思考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6]。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 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弥补人体寄生虫学传统实验模式以验证为主的不足, 同时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实验设计, 可逐渐培养学生转化医学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加速形成转化医学思维。

3.3.3 多开展动物实验

在实验课上尽量多开展动物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物身上复制寄生虫病模型来观察机体的变化,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在学生进行血吸虫感染小鼠的实验中, 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并督促学生独立书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并将实验操作过程和报告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 及时进行教学补充。同时, 我们还拍摄了一些实验操作视频, 如疟原虫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看后进行操作,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 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 而且也为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转化医学从概念提出到实践应用至今仅十余年的时间, 已在医学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将转化医学思想渗入基础医学教学中,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Choi D W.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 1992 (258) :241-243.

[2]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ed mdicine[J].Lancet, 1996 (348) :422.

[3]Zerhouni E.Medicine.The NIH Roadmap[J].Science, 2003 (302) :63-72.

[4]Butler D.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J].Nature, 2008, 453 (71) :840-842.

[5]唐旭, 苟兴春.转化医学思想对病理学教学的启迪[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4) :744-746.

寄生虫学教学 篇9

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是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笔者依据兽医寄生虫学课程临床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结合执业兽医考试,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授课, 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9世纪70年代, 美国哈佛法学院 (Harvard Law School) 的C.C.Langdell教授首先提出了案例教学法, 刚提出时受到很多人反对, 直到20世纪20年代, 这种教学方法才得到普遍认可。自该教学方法创建以后, 许多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将其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2]。20世纪90年代, 案例教学法传入我国, 1992年我国第1篇有关护理方面的案例式教学方法论文发表, 以后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于医学、法学、统计学、管理学、护理学、中药学等诸多领域, 从统计学分析来看, 目前应用最多的学科是医学[3]。兽医学虽然与医学相似, 但该方法应用较少, 目前仅见到关于动物卫生法学、兽医内科学、兽医病理学等课程的报道。鉴于此, 笔者在兽医寄生虫学这门课程中尝试本方法。

1 案例的设计

案例式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案例, 它是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所设计的案例不仅要紧扣教学大纲, 还要符合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讲述的案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应是一个笼统的描述。所设计的案例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设计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

每个章节的内容很多, 这就要求设计的案例应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选择的案例应该是经常出现而且是在生产实际中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的真实病例, 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如在吸虫病这一章中, 所包括的吸虫病有肝片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等20多种, 把这些疾病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普遍流行且危害严重的, 二类次之, 以此类推。在设计案例时, 主要选择一类或二类疾病, 如肝片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少选双腔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这类出现相对较少的三类病例, 尽量不要选择异形吸虫病和双穴吸虫病等很少出现的四类疾病。

1.2 设计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

案例式教学中的案例, 有时没有标准答案, 有时答案可能不只一个, 目的是启发学生独立地进行案例的阅读、思考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带有启发性, 遵循“从单一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原则, 层层留有悬念, 激发学生充分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如在设计“绵羊皮肤瘙痒、脱毛”的案例时, 给出多种可能, 羊毛虱、蜱寄生、绵羊痒螨病等均可引起上述症状,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细致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来确定病原。学生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 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3 设计的案例应为综合性

兽医寄生虫学这门专业课, 通常是在第7学期开设, 这时学生已经学完了所有的专业基础课, 这就要求在设计案例时充分考虑学生现有专业知识水平, 有目的地设计综合性的案例。如在病例中加入病理组织学、病理解剖学及药理学等相关内容。学生要想解决问题, 就需要运用以前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 并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为将来从事兽医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2 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

因为学时有限, 并不是所有的章节均采取案例式教学法, 每学期进行4~5次, 吸虫病、绦虫病和线虫病各1次, 综合1~2次。

2.1 课前准备

对于30人左右的班级, 将其分成3组, 每组10名左右, 在开始讨论前一周, 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材料, 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搜集信息, 积极思考, 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2.2 课堂讨论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 适时地将案例引入教学中。讨论案例是案例式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代表进行主要发言, 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每个学生的发言不能超过20 min。以吸虫病为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需要, 设计案例如下:黑龙江省西部某县绒山羊养殖场养殖绒山羊1 200多只, 1998年由于松花江和嫩江的特大洪水, 致使该县内涝十分严重, 羊只在没膝盖水中放牧, 进入9月份后, 羊只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贫血、落群和流产现象;心音亢进, 频数, 节律不齐;呼吸急促, 呈腹式呼吸, 肺泡音粗厉;胃肠蠕动音极弱或消失。落群山羊1~2 d后就会死亡, 剖检发现其腹腔内充满了血液和腹水;肝脏肿大, 质地很脆, 在肝脏表面上有大量白色结节, 剪碎肝脏水洗后, 检出数百条5 mm左右的片状虫体;心脏松软;检查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时, 发现大量乳白色虫体, 虫体雌雄异体, 雌虫寄居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取肝脏表面白色结节压片后, 发现每个结节中有3~5个数量不等的虫卵, 虫卵呈卵圆形, 两端各有1个附属物, 一端较尖, 另一端钝圆。根据以上病例提出以下问题:1)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你认为是哪种或哪几种寄生虫感染?2) 根据案例背景资料, 请说明山羊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生物参与?3) 该病需要和哪几种寄生虫病鉴别, 鉴别点是什么?4) 请为该羊场设计一套驱虫方案, 详细说明使用方法。5) 为防止此类寄生虫病再次发生, 请制订一套预防措施。此案例的第1个问题是解决的关键, 如果第1个问题回答错了, 其他问题也就错了。通过讨论, 学生主要形成三种答案:一种认为是肝片吸虫和东毕吸虫混合感染;另一种认为是双腔吸虫和东毕吸虫混合感染;第三种是肝片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混合感染。

2.3 教师讲评

在学生分析、讨论和得出结论后, 教师开始点评。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帮助学生详细分析他们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帮他们理清解题思路, 如本案例中为什么是肝片吸虫和东毕吸虫混合感染, 而不是双腔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教师还要特别提出,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 学生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保证在以后的生产实际中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恰当的考核成绩。

3 采取案例式教学法的体会

3.1 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

首先, 是温故知新, 掌握了知识的综合能力。兽医寄生虫学作为兽医五大临床课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与基础兽医学中的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预防兽医学中的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及临床兽医学的兽医诊断学等多门课程联系紧密。兽医寄生虫学的学习离不开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 就要将这些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起到温故知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 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学生学习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现在转换了教学形式, 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 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讨论时要自己去分析案例, 提出解决措施, 还要与同学辩论, 此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三, 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统授课方法中, 教师提出问题后, 通常会自己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 学生很少参与;而案例式教学方法中,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以所学知识为基础, 查阅大量资料来完成案例分析,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 有助于开阔教师思路,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过程, 实际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是案例的设计者, 需要搜集、整理和设计合适的案例, 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同时, 教师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 掌握着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讨论研究, 进行评论、总结和归纳。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研讨, 不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逐渐完善,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2 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本课程组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 是课时的不足。案例式教学花费教学时间比传统教学时间长, 但兽医寄生虫学的理论学时只有46学时, 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只能在部分章节实施, 使该方法的优越性不能充分体现。第二, 是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教学是十分复杂的活动,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例如:在学生讨论时, 每组的学生代表都准备得非常充分, 其他成员特别是不爱参与的学生就显得没有事做, 因此教师就要主动提问,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 也应注意配合使用其他方法,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三, 是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虽然案例式教学法在众多教学课程中应用较多, 但是目前主要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传统的评价方法, 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 缺乏对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测评, 所得出的教学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虽然笔者尝试加大平时考核比重, 但也很难给学生以全面、公正的评价;因此, 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在兽医学科其他课程特别是临床兽医学中借鉴。

参考文献

[1]SRINIVASAN M, WILKES M, STEVENSON F, et al.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Acad Med, 2007, 82 (1) :74-82.

[2]THOMAS M D, O’CONNOR F W, ALBERT M L, et al.Cas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J].Issues Ment Health Nurs, 2001, 22 (5) :517-531.

寄生虫学教学 篇10

1 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熟练和规范的检验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同等的地位[1]。我们开设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课程为其专业基础课。考虑到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完成原有理论知识授课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标本观察为主,这也是检验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对于显微镜的熟练操作技术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每一届学生第一次实验课堂中详细讲解如何规范操作及日常保养显微镜的知识,确保每个学生在实验课程里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顺利快捷的查找到病原体形态。单一的标本观察实验不能真正体现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出一些具有趣味和综合性的实验来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常规学时中开设有肠道寄生虫卵的检查、鱼肉压片的制备和检查、感染鼠疟厚薄血膜片的制备及学生皮肤蠕形螨自检等实验。学生可以自带检测标本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独立动手去操作并且以报告作业的形式对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另外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自发成立兴趣小组。我们结合本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社会实践实验,并且在青年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完成,比如调查市区内各农贸市场中所售鱼类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调查市场上腌制食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大学生寝室及教室尘螨的情况及调查市郊土壤水源中寄生虫分布的情况等一些具有实践和趣味性的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对检验专业学生还设置实验考试环节来评价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不同病原生物体形态的区分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设计以学生自己动手镜下查找病原体形态为主的考试方式。通过以上这些具有检验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及镜下识别病原体形态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以后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以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我们结合本课程的内容,以学生将来“实用性”为原则,适当加入病例分析把原本枯燥无趣的书本理论知识以另一种授课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教研室经讨论筛选一些实际或经过加工具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病例提出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我们挑选能够体现临床特征的虫种例如:旋毛虫、肝吸虫、脑囊虫、疟原虫、阿米巴等的相关临床病例作为教材。同时我们还紧跟时代发展形势,结合近年新闻媒体报道由寄生虫造成且引起社会舆论的公共卫生事件,修改成适合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病例。如:北京、广州等地因生吃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河南等地多人被蜱虫叮咬而致死事件;云南某地区群体爆发旋毛虫病事件等。这些社会反响比较大的教学病例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这些将来要步入临床岗位的学生提供提前接触临床病例的好机会。我们近3年坚持对临床专业学生采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我们以后还要继续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围绕教学大纲编写出更多贴近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病例。把病例融入到教学中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临床专业学生强化病例教学有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为以后真正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做好准备。

3 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能力。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以疾病监控和防治为主要方向。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2]。对于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是预防医学学生的学习重点。我们在介绍每种寄生虫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它的流行因素、流行的基本环节及流行特点。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预防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要点,所以我们在常规理论授课中增加寄生虫疾病的流行和防治内容。为了达到教学和实践结合的目的,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学校组织的学生三下乡活动,由教师带队到县城和农村。根据寄生虫学科中涉及到的相关疾病知识,学生自己查找材料,精心排版打印制作成有教育意义的卫生疾病预防宣传单,对当地居民进行科普宣教。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形式,预防专业的学生深刻体会到寄生虫学的知识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疾病预防工作有一定的重要性。

4 影像、护理、精神医学和医学信管专业

我们教研室还对影像、护理、精神医学和医学信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由于这些专业的学时有限,我们科室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认真规划,合理组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和调整。将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精髓。

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立足于在医疗和卫生防疫第一线工作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3]。在教学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以突出应用性教学为宗旨,按照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准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其在踏入医学岗位的第一时间便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要以“学生为本”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来“因材施教”,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目标。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医学人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应建立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以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医学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步平,段满乐,李宇飞.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343-344

[2]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上一篇:应急救护下一篇:存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