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2024-05-26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精选4篇)

篇1: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目标催人奋进,历程充满艰辛。尽管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始终坚持不辍。5年间,中央政治局共集体学习44次,平均40天左右学习1次,89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就国内外重大问题进行讲解。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加强学习,给全党带了一个好头。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胡锦涛

建设学习型政党——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提出的重大任务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形势逼人,不学则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

资料图片:200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2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注重学习世界经济知识和分析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立足点。”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强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的问题,提出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位居其首。

专家视点周炳成教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对党的重视学习传统的提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着力点。”

参加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的多位专家认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学习,带动全党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词解学习型政党是在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促进学习,以学习力来推动创新力的政党。(周炳成)

日理万机学习不辍——政治局集体学习给全党带了一个好头

“每讲到翻页处,总能听到齐刷刷的翻页声。以我多年教学的经验,能感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同志听课的专心。”曾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对两年多前的这个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2007年9月28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举行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至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5年间,有89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就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历史、国际问题、社会、军事、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解。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战胜非典等灾害,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5年,尽管治国理政事务繁忙,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坚持不辍。5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成为中央决策层的一项长期制度,确实在全党加强学习中带了一个头。

据参加讲座的专家介绍,每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同志都认真聆听讲课,不时记下笔记,就一些问题同专家学者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在学习中拓视野增能力——内容紧扣治国理政重点难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专家们指出,这些战略思想的提出,都和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和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

学什么,怎么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开宗明义对此给予明确回答——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纵观44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党建专家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每次集体学习都是从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年多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对此深有感触,“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问题非常关心,提及的问题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位次等。”在这位从事教育政策研究20多年的专家看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了一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主线。那次集体学习之后,这条主线更加清晰,促进教育公平的力度更大。”

新闻背景

专家视点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学风的转变促进党风政风的转变,将治国理政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集体学习的课题,在学习中凝聚共识,促进全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是这样,邓小平同志是这样,江泽民同志也是这样。”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福今说。

一生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同志,始终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等一系列著名论断。面对建设新中国的全新任务,他告诫全党“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1978年12月,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提醒全党同志:“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学习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在他倡导下,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

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执政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增强

一个善于学习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渴望学习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

不断发展的民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倡导和带动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社会,一个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热潮逐渐到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要学习活动在全党展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江泽民文选》等5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先后举办。

——5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轮训。全国5400多名县委书记、县长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

——党中央相继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以建设浦东、井冈山、延安3个干部学院为重点,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通过不断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将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篇2: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2009-06-13 03:00:07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次 评论:0条

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一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理应走在其他组织前面,把自身塑造成学习型的政党。加快向学习型政党的转变,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显著特征。随着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原来的一些学习方法、机制已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学习制度等,才能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适应执政新环境和新任务的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突破学习的观念障碍,实现认识的重大转变

一个组织只有努力改善其成员的思想模式,促进全体成员达成认知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保障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首先突破思想观念的误区,改进思想模式,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武装各级党组织,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运用先进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以保证各项工作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

(一)学习的内涵应由狭隘、片面向广阔、全面转变

1.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学习过程应该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还包括思想、心理和观念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成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战略思维是指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性思维、全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预见性思维。从领导者视角看,战略思维实际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认识的基点,标志着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和深度;是领导者议大事、谋大局的深入思考,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选择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

2.学习要与实践联系起来。离开实践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建学习型政党,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活动,而是旨在全党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大兴学习调研之风,进一步拓展改革发展思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必须克服“假学”的倾向。一是要防止一阵风式的表面化学习。二是要防止机械性的盲目学习,学用两层皮。三是要防止被动性的应付学习。当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工作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学习要与创新联系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学习不只是适应性学习,而且要创造性地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创新意味着知识的应用并做出成果。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自身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环境要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应转变为创新性。画地为牢、被动应付、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精神状态,必然难逃“煮青蛙”的厄运。社会主义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学习中求进步,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

4.学习要与个人、社会、组织联系起来。从个人来讲,学习应成为人生的一个目标,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内容。学习像水、空气和吃饭一样,是人须臾不可离开的。

学习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人生目的。任何人学历再高,学问再大,官位再显赫,都不能骄傲自满,浅尝辄止,而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从社会来讲,现代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只是几个人的学习、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而是全民学习、全社会学习。从组织来讲,现在的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它还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集团的事情。对于政党来讲,学习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组织行为,各个党组织都应制定计划,确立制度,创造环境,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位党的干部都成为学习型干部,每一个党的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的中国应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伟大构想。

(二)学习的理念应由终结式、完成式向终身式、即时式转变

据有关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今后40年工作生活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为5—22岁;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则必须把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终身学习,即每个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生活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要做到终身学习、即时学习,就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刻,成为“全时空学习”。我们党要实现向终身式、即时式学习转变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在党内大力宣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学习、时时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学习理念,使这些理念在全党深入人心,并转化成党员的自觉行动。

(三)学习的方式应由单线式、灌输式向互动式、共生式转变

多年来,无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如何改变,有一点则是不变的,这就是你教我学,先生永远是先生,学生永远是学生,教学中的主客体是基本稳定的。党员教育也是如此,政治说教多,联系实际少;老师讲得多,学员议得少,被动学习;教学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呆板,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式、交流式、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常常注重过程,往往忽略效果,使受教育者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沉默,失去了教育应具有的感染力、激发力、影响力、互动力。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开放式、互动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谓开放式学习,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相互交流,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所谓互动式学习,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党员个人或组织内部同外部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教与学互为主体,先生与学生互移其位,使之互相促进。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党员和干部要把终身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注重信息的沟通和知识的更新。要做到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应在以下几方面创新学习方式。

1.进一步加强集中学习讨论之前的自学和调研。自学是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学习,是提高集中学习讨论的质量和水平的基本途径。调研是找准存在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的过程,是增强集中学习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自学和调研,集中学习讨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学习前的自学内容和调研课题,尤其要深入研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避免自学和调研的盲目性。

2.紧紧抓住集中讨论这个中心环节。集中讨论可以让不同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通过进行积极、健康的讨论交流和思想斗争,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上、工作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讨论的发言人,使中心发言人有更加充分的发言准备,其他成员有十分明确的讨论主题。

3.要注意处理好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关系,进一步使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有所区别,各有所用。尤其要注意把领读、看录像、听辅导等具有集中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与集中讨论区别开来,提倡多安排集中讨论的时间,少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对那些可纳入个人自学和个人调研的学习内容不应在集中学习中重复安排,因为这样安排不但耽误时间,效果还不明显。

二、突破学习的组织障碍,建立开放的组织环境

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不停地保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人类步入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知识、信息交换量大大提高,交换频率显著加快。如果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过少过慢,那么该组织系统必将发生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和原有党组织相比,学习型党组织应是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党组织,它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克服“封闭、保守、官贵民贱”的落后等级观念,建立一个真正平等、人人畅所欲言的新的开放的组织环境。

(一)营造共同愿景下的良好环境氛围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共同愿景的建立是构筑、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保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进程中,培养共同观念,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从而使党员干部在对共同观念的自觉认识中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调动其主动性,由“要我做”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做”的自觉性,对于增强党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奋斗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同的愿景是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对于一个成功的政党来说,不仅要形成共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分层次建立一个明确实现共同目标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保证体系(团体目标)作为中介,形成群体创新的氛围。

在创建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党员的学习必须在突破个人学习基础上不断加强组织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是在共同愿景指导下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从而最终实现党组织力量最大化。组织学习还应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支部会议,使大家在集体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很大,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组织学习很不正常,这对于学习型政党的建立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鉴于此,有些城市在外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党支部,使这些流动党员能够集中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创造。通过营造“共同愿景”下的组织环境,以求自我激励,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才能建构起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体系,从而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二)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

参与式开放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可自由说出心中所想,它是大家较能理解的一种开放形式。参与式开放层次上的沟通,并没有使大家的看法在更深的层次上发生改变。在大家分别陈述自己的意见之后,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果必须形成决议,决议本身质量也不会高,因为参与式开放并未影响到各人立场背后的思考。从自我超越的观点来看,参与式开放只是注重互动的方法和过程,而非互动的结果。

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参与式开放能够使人们坦率地向外说出自己的见解,而反思式开放则能够使人们“向内看”,自我反省。这类似我们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式开放以向自身挑战为起点,持着“或许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的态度,不断检验和改善我们可能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想法。通过反思式开放,人们真正反思自身看待问题的立场、方法,检查自身的心智模式,最终对问题有较透彻、全面的了解。如此的开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三)开展与党外人士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

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才能进行组织变革、组织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差异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组织间的交往和协调才能得到维持,才能增强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党的组织系统也不例外。过去我们党曾有过与党外人士和党外组织亲密合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一个开放的党会有无比的生气和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要继续发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合作的传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只有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不断地加强联系和合作,党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更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也只有与他们不断加强联系和合作,我们党自身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建立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

构建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体现开放性,建立并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体现开放性,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开放式的基层干部选、育、用、管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三、突破学习的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新世纪党的建设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实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保证和推动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效机制。

(一)创新载体,健全机制

1.在载体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组织,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既要统一部署,开展全民性的学习日活动、集中性的报告会和论坛活动、系统性的培训活动等,又要体现个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倡自助餐式的菜单学习、娱乐性强的学习方法、地域特色鲜明的学习活动等。同时,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伊始,就要按照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把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变为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举措。

2.健全机制。学习型党组织要使组织及其成员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有效健全的机制还有助于组织内部的管理,是管理成熟的标志。

(1)投入机制。要注重在信息网络建设和知识传播条件上进行投入,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对各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场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2)激励机制。要建立并完善倡导学习和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形成推动单位发展的强大动力。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要使竞争在一个组织内部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关键是要有考核,要有客观合理、适用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标准的配套规定。要把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活动与党建工作考核相结合,每年由各级领导根据学习型政党的组织标准细则,对各级党组织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在各级组织中评选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和党员,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应把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情况的考核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范围,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3)教育机制。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就纵向来说,是指终身教育,它不仅是组织对成员的要求,而且已日渐成为成员不可忽视的一项权益;就横向来说,是指综合教育,它是组织

自身不断完善及其成员身心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要明确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作为教育的内容。

(4)质疑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组织要有良性的内部循环机制,将危机和前进的障碍消灭在萌芽中。质疑机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领导和组织的决策失误及组织内部的隐患。领导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有胆识面对成员的质疑。组织成员充分参政议政是建立质疑机制的重要渠道。

(5)保障机制。要优化和完善内部学习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配备微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高标准教室,开辟网站,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编写各种培训教材,实行网上培训。各基层单位要普遍建立自己的学习室、阅览室,为党员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开发外部学习资源,使党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派出人员到全国先进单位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举办报告会、远程教育等,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收集、学习国内外最前沿科技信息,不断满足党员求学、求知、求新的要求。

(二)落实制度,分类指导,不断增强学习的约束力

严格按制度和规定办事,才能把纸上的学习制度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动,把软任务变硬,把硬任务变实,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学习的约束力

1.要狠抓各项制度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落实。中心组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一种有效载体,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的检查考核工作,把学习考核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范畴,使学习成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学习的考核重点由对领导班子集体考核转向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个别考核,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系统、动态、客观地掌握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要通过制定具体、细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分值和等次,对领导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专项考察,对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即与评先进挂钩、与考核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切实把学习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工作状况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2.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班子中的各个职能人员在落实学习各项制度中的不同责任和具体分工,明确每一位领导干部在每次集中学习讨论中的不同任务,把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岗位责任制总体情况的考评范围。

3.要针对学习在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成果、学习成效、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应各有侧重,有所不同。

(三)完善机制,加强协调,不断增强学习的影响力

1.要使集中学习讨论的务虚过程与党委或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务实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程序和机制,以保证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民主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能够始终置于决策之前。

2.要相互配合、相互联动。既要借助上级部门在学习指导、参考材料、宣传报道、经验推广等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推动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又要通过建立“理论学习联系点”等途径,促使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基层单位实际,在调查研究、学习辅导、学习指导、督促检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学习的影响面和增强领导干部的带动力。

3.要善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如通过成立课题组、组建专题宣讲团、建立资源共享的资料库、在新闻媒体开辟与学习有关的专题专栏等,使理论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各单位的干部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服务,使各单位学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四、突破学习的管理障碍,实现有效的组织领导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这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当前看,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群团组织、学习型社区等作为基础,在时机成熟后,逐步、稳健地由党的机关组织向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延伸,由城市党员居民向农村党员群众延伸,由党员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从而推动学习型政党的真正形成。在工作力度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到人;制定激励政策,增强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的学习内动力,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压力,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纳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体系建设;抓好软硬件建设,加强党校阵地建设,推进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和深度开发各类资源,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打造良好的平台。

抓住重点,典型引路,是创建和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对象上,要突出领导班子这个重点,尤其要把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党员领导干部负有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责,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指挥者、“第一推动力”,同时也应成为先行者、带头者、“第一学习者”。只有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学习型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带头参加学习活动、培训活动;带头撰写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带头深入实际、学以致用。建立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场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全新的领导力场要求领导者必须当好三个角色:设计师、教练员、仆人。领导者作为设计师,不只是设计党组织规划、共同愿景、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设计党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党组织的价值观,设计学习过程。领导者作为教师,就是要亲自对党员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与帮助党员在工作中形成全局观念,合理调配党组织中的全部资源,洞悉党员的优势所在,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乐于给党员的工作进步创造机会,给党员创造具有成长性的职业生涯,宽严有度,有效激励党员完成组织的各项目标。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共同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愿意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五、突破学习的时间障碍,把握学习的科学规律

从目前我们党内的学习来看尚存在着一些时间障碍。从主观上说,有的同志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从客观上说,现在各级组织之间来往过于频繁,有些领导干部应酬较多,忙于迎来送往,分散了不少精力,浪费了不少时间。看来,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我们必须突破时间障碍,掌握学习规律。

要有效地进行学习,必须遵循学习的节拍,掌握组织学习的规律,学会在工作中创造时间。创造学习时间是学习型组织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创造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创^造**思的时间,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在反思中学习。如何创造时间?现代管理学提出了五种方法:

(一)分享他人时间——学会分权、放权;

(二)谨防“时间小偷”——应酬多,无故打扰,寻找文件,无聊电话,干不该干的,无意义的会议,不守时者,杂乱无章,缺乏自我约束,讨论无准备的“麻乱问题”都是窃取时间的小偷,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无谓的时间浪费;

(三)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四)用钱买时间;

(五)改善流程。

篇3: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执政党都要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间阶层加速扩大,执政党如何重视社会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本党所代表的基本群众问题?如何寻求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共同利益问题?再如信息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新要求等等,使我们党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国外经验。

这里讲的外国执政党主要指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已发生剧变的原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西方国家执政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三种类型。

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是我们必须反复思考、深刻记取的。现在我国对此问题不能说已经说清楚了,而且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继续研究十分必要。另外,现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在改革、在进步,很需要我们关注和借鉴。

西方国家执政党主要是两类:右翼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处在西方社会左翼的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这些党同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不同,但作为政党,都要争取执政和维持执政地位,虽然他们是在多党竞争、议会民主制的条件下活动,其做法和特点也不无值得我们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借鉴。这里涉及社会民主党,它是广义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一个多世纪以来其活动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又是西方社会代表广大民众要求的主要政治派别,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执政经验教训。

第三种类型,同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尤其是亚洲国家)与我国的共同点更多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的经验教训,更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二)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是怎么丧失执政地位的?我国的体制曾同其出自一个模式,如何从其反面的经验吸取教训,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当年夺取了政权,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苏联还成为可以同美国一比高低的超级大国,原因主要是当时这些党曾经具有其他党不能相比的三大优势:一是政策能代表广大工农大众利益,而且具有很好的执政基础;二是强调党的组织力量和铁的纪律,保证执政主体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同本国实际的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有正确的执政理念。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丧权亡党主要就是上述三大优势的丧失。

一是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而且自以为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容不得不同意见,在维护社会主义的旗号下对不同意见、不同政见者进行批判、斗争、大清洗,把广大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造成一大批冤案,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正常还表现在缺乏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建设不是朝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同人民大众格格不入的官僚特权阶层,使执政党一步步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二是民主集中制实际变成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内民主被削弱和受破坏表现在,党内权力体系的倒置,党内不同意见缺乏表达的机制,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护,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的形成等。党员在党内只是一个服从上级的螺丝钉,失去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所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停止活动,即宣布党解散时,1800万党员竞如此沉默、无动于衷。

三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丧失。理论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同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搞文化统治主义,贴政治标签,领袖裁定一切,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剧变中文化管理稍一-松动,各种思潮如洪水泛滥,面对混乱长期搞唯上唯书、无力回答实践中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只能败下阵来,阵地丢了,队伍散了。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重视研究和吸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也重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启示。他们的主要做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越共和古共分别把胡志明思想、何塞•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们分别提出以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原则”(古巴)、“五项原则”(越南)、“六项原则”(老挝)。

——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如越共九大、古共五大前,把党代会的报告发至党内外征求意见。越共规定中委选举前要公布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群众提意见。

——越南、古巴、老挝执政党十分注意党风和廉政建设。越共对党员有19条“不准”。古共对国家干部规定26条戒律,其中对干部用公车作了很严格的规定。在党风建设中,他们很关注党群关系问题。越共提出把党建成-4"“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党。古共规定发展党员要群众推荐,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各党都已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朝共虽然一直把改造人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近年来金正日也提出,“没有比抓经济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并开始在经济方面作了一些政策调整。当然这几个国家发展经济任务还很繁重,到2001年,这几国人均GDp没有超过500美元的。

这几个国家执政党还很注意比较谨慎地、妥善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西方国家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执政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党认真研究和借鉴。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本国国情,提出新的纲领和执政理念。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力图融合东西方文明各自的优点,但以儒家思想为底蕴,提出“得人心者得天下”,“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执政理念。泰国的泰爱泰党提出“政策立党”,认为人民关心的是政策,党的政策符合人民利益,执政地位就会巩固。英国工党等执政党则提出“第三条道路”,试图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同新自由主义“嫁接”起来,走出新路。

——以争取选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利益整合和社会公平。在现代社会中,外国执政党特别关注社情民意,关注各阶层、特别是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许多执政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选民的联系。西方有的党“花钱买意见”,委托民意机构了解社情舆情,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要求议员任期内要访遍本选区的选民。但他们对社会控制也很严,特别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

马来西亚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在整合社会利益时,根据本国多宗教、各种族的特点,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国民阵线,建立“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权力架构,让各种族的党都参加进来,实行‘政治分工’’,消除主要政党的排他I生。

在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中,社会公平原则实现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权力地位。印度近10年来的政情很能说明这一点。印度国大党单独执政45年,1996年大选中败于人民党,原因是贫富悬殊问题没解决好,10亿人口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民党上台后经济发展成绩显著,8年来,GDp年均增长6%,特别是IT业发展很快。但80%的广大民众未得实惠。今年5月大选,国大党抓住了社会公正的旗号,标榜“面向穷人”,结果打败了人民党,再次上台执政。

——腐败丧权,廉洁兴党。今天的世界,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腐败似乎成了社会瘟疫,被击倒的执政党不在少数。意大利的天民党、社会党,日本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五五体制”、印尼苏哈托的专业集团、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一个接一个在这十几年来先后失去执政地位。而北欧一些国家和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则搞得较好。概括起来是制定严格法规,加强党内外监督,高薪养廉,严惩腐败四条。

篇4: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新的着力点

作者:齐卫平《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1日 11版)

【党史钩沉】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以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和形成领导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留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足迹。八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是一大亮点。重新审视这次大会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八大为什么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是党的历史传统,党的八大突出之处是第一次从执政的角度将党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从而赋予传统党建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体现在更高更严的要求上,而且还显示了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思想自觉。

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党治国理政的新环境。一方面,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显著成绩展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威信;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要求明确党的角色定位。执政党建设问题缘此而在党的八大被突出加以强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宣告我国是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既承袭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建立新中国的战略思路,也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构想相吻合。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致辞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领导角色。党的八大会 1 议上,刘少奇、邓小平在报告中使用执政党的概念,意味着进一步从政权关系上明确了党的执政地位,从而使党的领导和执政双重角色统一起来。

从治国理政角度看,党的领导和执政角色相统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要求党的建设必须适应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筹备八大过程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就会议主题达成共识,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956年8月22日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邓小平就党的八大6个文件有关问题作说明,他强调会议议题和安排发言应该突出讨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题,毛泽东表示:“小平同志说得对,这一次重点是建设。”经济建设主题和重点的形成,体现了八大转变党的工作中心的目标。党的建设虽然不是这次大会的主题和重点,但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则意味深远。在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核心议题的情况下,执政党角色地位的明确,赋予了党的领导以新的内涵。

八大会议上,刘少奇向大会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突出强调和集中阐述了执政党建设问题,他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修改后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被重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有着鲜明的针对性。首先,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全国党员人数首次超过千万,比七大时增加了8倍,比1949年多了近两倍,而且其中60%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党组织的。执政党面临规模大、成员新、锻炼少的建设难题,提高思想觉悟成为紧迫任务。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两次转变。先是身份转变,即从“秘密党”到公开党的转变;然后是角色转变,即从公开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第一次转变旨在以身份公开的党员活动和健全的组织建构渗透社会、影响群众,为党的执政铺垫基础。第二次转变旨在向全党灌输执政的理念,树立执政角色担当的责任意识。由此而言,党的八大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二、群众路线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正确对待群众和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思想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与执政党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出了富有创新价值的理论阐述。

八大群众路线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章的修改和报告中。1955年5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成立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共9人组成,由邓小平主持。经过紧张认真的工作,1955年10月和翌年4月形成党章修改初稿和第二稿。邓小平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1956年四五两个月里,他11次主持召开起草委员会讨论党章修改意见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刘少奇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党章修改工作,群众路线成为重点讨论的问题。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新党章应该充分体现纪律性和创造性,体现群众路线。最后形成的修改党章报告用很长的篇幅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内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向大会报告党章草案总纲修改时,首先着重说明的就是群众路线问题。他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群众路线不是新的问题,但“由于党成了执政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与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的详细阐述相比,八大上邓小平以一系列崭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第一,强调坚持群众路线与国家生活责任担当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对于国家的生活,已经比以前任何时候具有更广泛更直接的影响”,3 意味着“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他强调,执政的地位使党最有犯错误的资格,而一旦犯错误,必将对国家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防止和避免党犯错误。

第二,指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邓小平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执政党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就是脱离群众,主要表现就是忽视群众利益。“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

第三,提出执政党监督的制度建设任务。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党的自觉,也需要依靠监督。邓小平从两个角度提出执政党监督问题,一是“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二是“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

第四,揭示执政党违背群众路线的突出表现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当官掌权了,就“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发号施令,忘乎所以。他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反对官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需要经常进行。

第五,要求将服务意识融入党的群众路线之中。邓小平强调,党不能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要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一提法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就是牢固党“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理念,显示了群众路线的服务意旨。

第六,坚决禁止“滥用党的威信”而伤害群众路线。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自以为了不起,高人一等,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同时,由于党的执政地位,还容易使一些人“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强调要特别警惕党员放弃理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因此,必须定期整顿党的工作作风,“特别着重检查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

三、党的八大打下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根基

1956年党的八大以来,执政党建设经历了实践的磨炼,在曲折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值得珍惜,形成的自觉需要认真保持。

党的八大留下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笔宝贵思想财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指南,但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因缺乏实践基础而未将这些命题纳入他们的理论视阈。列宁由于过早逝世,领导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间短暂,限制了他关于这一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接任的斯大林探索执政党建设则犯下严重错误。党的八大是提出和重视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开端,它形成的一系列正确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史看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八大,曾经对党执政后地位的变化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从理论上政治上作过深刻的分析,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谦虚谨慎,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经得起执政的考验。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源头,八大以群众路线为重点内容,可以说抓住了最为关键最具本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八大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延伸。邓小平当年强调执政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思想被反 5 复重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八大群众路线有关思想,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管实践进展到哪一步,坚持群众路线在执政党建设中的重点地位永远不变。

除了群众路线外,党的八大还以其他一些重要观点,为执政党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例如,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使党成为统一指挥的战斗组织;另一方面要求“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关于执政党的纪律和法律意识,邓小平指出:党中央认为,“任何功劳、任何职位的党员,都不允许例外地违反党章、违反纪律”,并要求加强督查工作,提出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要积极地检查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状况”。董必武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党员应当成为守法的模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指出需要向党的干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为他们“比普通党员负有更高的责任”。关于党组织建设,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这些重要观点对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不失指导价值。

上一篇:小学生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机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