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

2024-06-11

执政党建设(共6篇)

篇1:执政党建设

执政党建设概论

第一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第2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概括。“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表明: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政党。

(2)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第2—6页

一是执政党执政地位的考验。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提高党的整体素质。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问题;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2、实现这个历史责任,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3、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25—26

一是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上。理论和纲领是一面公开的旗帜,人们主要以此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水平;二是体现在党的实际行动上。主要看这个党在实际行动上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看它的纲领和路线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执行。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38——41页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指的是共产党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主要获得哪些人的拥护和支持的问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适应社会阶层构成新变化的客观需要;第三,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27—37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具有历史必然性。二是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统一的。三是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党要成为“二个先锋队”并不是要搞“全民党”。

第三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52——53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2)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第67——70

第一,要解决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识问题;第二,要解决好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好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第四,要不断解决好善于领导的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第91——94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时代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的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正确,并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第二,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第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第110页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者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就共产党执政能力来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具体包括,执政和领导的关系;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整体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第147——154页

一是关键是要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毫不含糊”;二是反对教条主义;三是针对实践中的新问题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113页。

指导思想的基本点是,要求我们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体现和实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全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执政党。

第五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于部标准和于部路线。第197—198页。

第一,我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是指干部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是指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第二,干部的德和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党的干部路线就是坚持任人唯贤。

(2)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第210

干部的资历,是干部革命实践的纪录。干部资历的深浅,一般可以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在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因为干部的能力不完全是资历本身带来的,而是同他们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实绩。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 方针。第206—2111、正确理解和执行“四化”方针。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含义,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系;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用人观点。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从党和国家全局、战略高度出发;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要正确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

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第六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当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242—245

第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实践党的基本纲领;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第三,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

(2)简述反腐败的方针。第259—269

党的反腐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具体包括:一是坚持治标和治本的统一;二是深化改革,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三是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从源头上遏制。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250—253

(1)党内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入点;(2)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的,群众对党的认识,大量的是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来作出判断;(3)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一是党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二是党风建设对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4)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群众基础。(5)党风建设可以推动全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七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85—287

第一,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第二,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2)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是什么样的关系?第287—289

第一,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第二,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285——291

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系统。第一,制度建设自身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第二,制度建设和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第三,要处理好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既要反对“教育万能论”,又要反对“制度万能论”。

篇2:执政党建设

简答题:

1、邓小平新时期建党理论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9——10)

①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②深化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④提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新课题。⑤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干部队伍。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⑦提出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⑧开创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

2、简述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思想内涵。真正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最先进的社会力量,就是因为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代表先进文化,是我们党自身发展、巩固和成熟的基本条件,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第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3、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5——16

正确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首先,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和纲领上,其次,党的性质还要体现在党的实际行动上。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统一的?20

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既有每个阶段的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必须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完成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步骤;而共产主义理想又指导着共产党人更好地实现当前的目标和任务。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6、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25

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7、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8、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做到“两个毫不含糊”。一是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必须毫不含糊。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这一点也必须毫不含糊。

其次,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实践证明,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9、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40——

41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

10、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210

干部资历的深浅,一般可以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在选拔干部时,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干部的能力不完全是资历本身带来的,而是同他们革命事业心、工作积极性以及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因此,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是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的实绩。

11、当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2、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带头执行党的现行各项政策;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

12、简述反腐败的方针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腐败的有效方针。

2、深化改革、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领域。

3、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

13、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监督理论和实践上有哪些新进展?

1、全党对加强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了。

2、明确监督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3、实施监督的制度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建立健全了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5、积极鼓励各地探索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新方式。

14、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是什么样的关系?55——56

制度建设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

2、制度建设对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具有很 强的促进作用。

3、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

论述题:

1、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第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二,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三个代表”是相互紧密联系、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2、试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

第一,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同历史上所有先进人物的理想不同,它不是幻想,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共产主义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第四,无论过去和现在,共产党人始终都把实现这一美好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支配着我们的一切活动。

3、试论党的建设是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的。27——28

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相联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正确的政治路线标志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党的建设搞好了,才能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认识和坚持这一建党原理,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必须保证党的 政治路线的 正确。二是必须保证党自身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富有战斗力。三是必须坚持党的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4、试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结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5、试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42——41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革命化是干部队伍建设在政治方面的要求,“四化”首先是革命化,离开了革命化,其他“三化”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干部队伍以革命化为前提,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实行年轻化目的是为了保证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和党的事业的延续性。知识化、专业化主要指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

正确把握“四化”,应注意处理两个问题:一是学历、文凭和实际水平的关系问题。二是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和实际领导水平、组织能力的关系问题。

6、试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1、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人点。

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

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

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群众基础。

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可以推动全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

7、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同权力的特征有关,也同掌握权力的人素质有关。首先,从权力固有的特征来看,权力具有有利性、可交换性、扩张性和强制性特征,要使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用,就必须对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

其次,从权力的授受关系看,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具体行使者并不是一致的,这决定了公共权力要体现授权人的意志,必须对他们的权力运用过程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否则就很难避免权力的滥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篇3:依法加强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

一、执政党的个体道德

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 其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 对全社会道德风尚起着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历史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提升自身道德意识, 加强道德素质养成。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行和知识才能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力量, 执政党个体的道德素质和言谈举止关系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政党个体道德修养的人格载体包括为民、廉洁、仁爱等。

1. 为民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 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强调指出:“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 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告诫全党同志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形势下, 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 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紧密联系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2. 廉洁

党员必须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清正廉洁、洁身自好, 不以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的私人利益, 顺治帝钦定的《御制人臣儆心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臣不廉, 无以率下, 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 无以治民, 则风俗必坏。层累而下, 诛求勿已, 害必加于百姓, 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 不可得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臣如果贪赃枉法, 小臣们必定上行下效, 结果是损害了吏治;小臣们贿赂公行, 必然败坏社会风气。老百姓固然深受其害, 国家更是遗患无穷, 天下也就难有太平之日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 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 洁身自好, 清正廉洁, 为自己的下属和同僚树立榜样。一个执政党只有廉洁勤政才可以得到民众的拥护。

3. 仁爱

“仁”即“仁爱”“仁义”, 它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和道德境界, 也是一种社会理想, 其基本点是人我关系协调问题,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 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高尚情操;仁爱, 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追求;仁爱, 是衡量人性的道德标尺。共产党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 关心公众利益, 关心民众生活,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 出现了阶段性的弱势群体, 这就更需要每一个共产党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关心和帮助群众,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依法促进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

自律, 是指自我约束;他律, 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所谓“律”, 即约束之意也。约束, 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 自律, 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 就是异体, 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讲, 自律是绝对的需要, 必要和重要的, 古人说的“修身, 养性, 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从自律开始的。“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自律, 是一个人堂堂正正活在世界上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也许可以说这是人和动物不同的一个分解点。自律是有条件的, 也包括世界观, 价值取向, 自尊, 自爱, 养成自律习惯等等, 但是, 完全靠自律, 是绝对不够的, 还要有他律的约束, 他律是来自外部的监督, 而且是必须是最严密最有效的监督。他律应该是全方位的, 比如制度法律法规。家人的提醒, 师长的教诲, 朋友的帮助等这些都是他律的手段。所以加强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只依靠党员干部的自律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 所以要不断加强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的他律约束机制, 在这些机制当中, 法律制度以其普遍适用性、强制性、反复适用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在他律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依法保障权为民所用

在市场经济下, 权力作为一种有含金量的生产要素, 在灰色市场中进行交换, 用来谋取个人利益和本部门的利益, 这样必然会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洁身自爱。如何样防止权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入灰色市场, 防止出现“权力寻租”腐败现象, 保障权力真正为民所用, 为民谋取利益, 这就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角度分析, 广大人民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为人民服务成为维护权力合法性的唯一途径。在中世纪以后的西方, 启蒙运动在那里兴起, 以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者”成为研究政治和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代表。他们的观点是, 政治权力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人们权力的让渡, 通过权力的让渡形成了一个合力, 这个合力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 并认为, 这个结合是“使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 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的自由。”这就决定了, 我们党在行使权力的时候,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最终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然而, 腐败确在侵蚀着执政党合法执政的基础, 所以必须健全监督和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 推动党政干部和公务人员财产申报立法。早在1994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4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但是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申报的收入范围很有限。二是申报材料报送相应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知晓者的范围极有限。三是不申报或申报不实, 后果只是接受批评教育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后来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 但是都没有突破其局限性的藩篱。怎样使党政干部和公务员的财产申报从向组织回报到向人民回报, 这就需要加快推动财产申报立法, 在结合我国国情、党情的前提下, 参考和借鉴外国的立法例, 不断建立适合我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2. 依法保障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体现的是执政党为民和仁爱的思想,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出现了大分化, 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利益格局出现新特点:第一, 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以前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完全一致的格局被打破, 形成了在总体利益一致下的国家、集体和个人各自不同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下, 由于资源占有和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同质性被打破, 人们由于自己所占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 即不同的社会阶层;第二, 利益来源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分配制度由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向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转变, 利益来源的多样化日趋明显。工资收入、兼职收入, 不动产出租、出售收入、股票收入, 个人经营收入等成为人们合法收入的各种渠道;第三, 利益表达公开化,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各种广播电视媒体等为各个利益群体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提供了平台;第四, 利益差距扩大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贫富收入差距也成扩大趋势, 尽管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是如果差距过于悬殊, 而且任其扩大的话, 就会造成个方面严重的后果。

要培养执政党个体党员的为民和仁爱思想, 加大对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关怀和支持力度, 为弱势群体能够有力、有效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供渠道和平台。这就要不断完善各项民生立法。解决民生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 需要依靠法律和执法严格等手段。立法机关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制定、修改法律, 进一步将民生问题的解决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解决民生的问题就要应以人为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社会矛盾的产生源自利益的失衡非常多, 收入的不平衡和新事物的发生, 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而法律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工具, 可以对社会利益做出“再调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立法工作, 就要求在立法项目的确定上、法律条文的制定上以改善民生为着眼点,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立法的完善必然为党员干部在服务人民、促进民生方面提供一个刚性的约束机制, 这样的刚性机制的实施, 会使正确的行为形成惯性, 最终成为执政党个体的“自然反映”, 这会对执政党个体道德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 不断完善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 特别是以法律机制保障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 是实现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是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实现新时期党建的必然选择,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务。

摘要:十七大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实现这个要求就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定要完善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 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包括为民、廉洁、仁爱等等, 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的完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体, 是一个以他律来推动自律的过程。而在他律中法律是完善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个体道德,法律机制,反腐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

[2]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

篇4:论执政党建设问题

执政党建设历来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执政以前即开展了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和根据地廉政建设,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执政以后,面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如官僚主义、追求享乐、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开展了一系列整顿活动,并一直将加强执政党建设、关注党风放置在首位,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充分认识执政党建设意义,学会以史为鉴

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独创性发展、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建设之所以重要,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于,执政党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两大历史课题之一。是我党得以确立和良性发展的首要问题。

执政党建设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我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腐败问题常常不可避免的伴生,这也是一个政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历史规律。我党从20世纪20年代成立至今,通过“三反”“五反”等方式,同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等多种方式严防于未然,肃清党内腐败。在我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保证党的纯洁性。因此,我党的执政党建设具有长久的历史性。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的一大分支,也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在百年进程中,必然留下了很多可兹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说,“以史为鉴”,学会在历史的借鉴中不断成长。

三、紧抓反腐倡廉实质,寻求标本兼治

这是一个全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是执政党建设可以放置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享有新的优势。但正如双刃剑一样,在全面开放的优势的另一面,是当前形式的空前复杂,各种思潮一拥而入,任务繁重,挑战巨大。这样的挑战,也以复杂的情势渗透到反腐工作之中。由于处于复杂环境中,新的时代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严重威胁到党和国家利益,也严重的威胁到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党的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面临破坏、瓦解的危险,落实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方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繁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相关会议精神中,对反腐工作作出了特别规定,在这样的规定中,要求认清党情、国情,认清形势的复杂性,认清执政党建设的实质,切实推进执政党建设。

在认识到反腐倡廉、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质后,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寻求标本兼治的思路和方法。既要关注外部世界,也要关注内部世界。在这样的思路和方针指导下,标本兼治是有关反腐倡廉、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的一大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一方面是切合了中国共产党大的总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相关保障,是执政党建设成果得以长效保持的有力支持。执政党建设标本兼治除了在表面和短期范围内清楚贪污腐败,还需要深入长效的开展反腐活动,在长期的过程中,从最深处破除腐败生长的土壤。党风建设的治本之举,首先需要认识到党风建设的相关定义和内涵。关于党风的定义和内涵始于恩格斯,经由列宁引用,并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中做出了相关演进。执政党建设的治本之法,可以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得到突破。

四、切实利用反腐方针,日常工作切实践行党风廉政策略

党员干部是党员的领头兵,也是腐败最容易滋生的人群。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而党的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所谓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建设、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推动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的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执政党建设是加强我们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执政使命,带来许多新问题、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加强执政党建设。

在执政党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其一,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指导作为日常开展活动的先导,恰当引入到日常工作中,争做好党员。其二,认识到反腐方针中的重要一条,即反腐方针的出发点,以党员干部为主导,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将监督党员干部的言行放置在整个日常反腐工作的首位,切实认识到党员干部的特殊性,不忽略党员干部的关键性作用,将党员干部作为党风建设的关键性人群,加以预防与监督。其三,在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不把执政党建设单纯的看作是党员个体行为,而需要把执政党建设看成是与群众密切管理的动作任务,在推进执政党建设时,尤其在执政党建设的日常工作中,把群众放在重要位置,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推荐党风廉政工作的正常展开。

篇5: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②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 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是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导原则。▲ 十一届四中全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是“四个着眼于” ①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②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③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④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一届四中全会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面临着“四大考验”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全会提出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努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欧洲国家军队装备更新、中国边境国拥有核武器增多、印巴争端、日本与韩国成为战略伙伴、金融危机、领土划分等),国内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干扰破坏活动,西藏**去台湾、新疆7.5事件、重庆涉黑案件、高官腐败等)。在这个重要关节点上,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勇于面对考验

▲十一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了“四项目标”

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

④建设学习型组织。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次全会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是一个重大成果。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

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十一届四中全会把过去党的三大作风创新为“四个大兴”①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③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④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篇6:《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复习题

(2010级党政管理鼓楼班、党政管理国培徐州新沂班)

一、辨析题:

1、“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

答:错。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2、十七大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今后党的建设的主线。答:错。十七大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3、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问题。

答:错。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已成为我们党的共识。

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现实任务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答: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学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错。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党的作风主要是指党员个人的行为习惯。

答:错。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在行动中的体现。

7、“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提出来的。

答: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8、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根据一些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也纳入到党的作风建设的体系中。

答:对。把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内容,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9、在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最早使用“作风”一词的是列宁。1

答:错。最早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329页)

10、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本质是利益。

答:对。利益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本质。

11、党的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十七大《党章》。

答:对。党的十七大《党章》规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民主集中制”的概念首先是恩格斯提出来的。

答:错。“民主集中制”的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

二、简答题:

1、何谓“科学执政”?

答:

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2、十七大规定的下一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3、简述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答:

决策是:

(1)领导者行为的核心内容。

(2)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3)衡量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4、简述“四个服从”。

答:

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

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中央。

5、什么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

答: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答: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7、简述“两个务必”。

答: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9、简述党的“三大作风”。

答: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31页)

10、什么是《党章》。

答: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

1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2、何谓“民主执政”?

答: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三、论述题:

1、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答:(要点,具体见176-179页)

①增强党的战斗力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处理好党内各种矛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党进行正确的领导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2、如何处理好党与人大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答:(要点,具体见96-98页)

首先,支持与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其次,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保证政权充分发挥职能。

3、结合实际,试述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

(1)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和分歧。

(2)党群干群矛盾日益复杂化。

(3)党群干群利益矛盾逐步突显。

(4)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

(5)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

4、党委书记在会议决策过程中必须具备集中正确意见的基本功,试结合实际谈谈这种基本功的主要表现。

答:(参考答案)

(1)当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时,能善于从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加以精当的综合。

(2)当大家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能善于及时疏导,求得一致。

(3)当大家的意见不够系统时,能善于启发引导,加以完善。

5、结合实际,试述执政党的自身变化对当前党群关系带来的挑战。

答:

(1)长期执政的挑战。

(2)党的队伍的急剧扩大和结构变化的挑战。

(3)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受到的挑战。

6、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应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答: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2)构建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把蛋糕分好。

(3)调整党的功能的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机制。

7、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谈谈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之间的关系。

答: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这条原则规定了党的最基本的领导工作制度。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环节。党委内部,书记和委员是平等的关系,任何党委成员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委讨论决定问题,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只有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才能防止个人专断和官僚主义,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同时,也必须实行好个人分工负责制,没有个人分工负责制,集体的决策就难以落到实处,集体领导就会落空;也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负责的精神。(以上为要点,175页)

8、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答:

(1)树立正确的决策观,实现决策组织的合理化、民主化、法制化。

(2)广开政府与群众双向联系的畅通渠道,建立完善的决策信息互动机制。

(3)规范重大决策基本程序,实现决策过程程序化、法制化。

上一篇:《幽灵公主》观后感500字下一篇:食品卫生质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