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年回眸

2024-06-2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年回眸(共8篇)

篇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年回眸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年回眸

2012年10月18日16:40

执政理念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实践对执政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规律性、科学性探索

“又好又快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发展理念的新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化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一系列执政理念,使党在领导广大人民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指针。

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执政实践不断深化——

一切以民生为重,丰富完善党的执政理念和水平,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与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生根开花

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政治建设上,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积极而有序地推进,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十年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

文化建设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年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建设上,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建设上,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执政水平不断提升——

一切从发展着眼,科学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面对一次次重大考验,党和政府一手抓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手抓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已经成为执政理念的主旋律。

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从科学发展的主题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从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大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书写出执政答卷,为国家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十年来,面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纪律惩戒、思想教育维护党的纯洁、确保党的先进。同时,把反腐倡廉上升到生死攸关的高度,坚决捍卫立党为公的庄严承诺,使党的肌体保持健康、充满活力,永葆执政为民的本色。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选范围;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快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步伐„„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17日 孙铁翔 赵超/文)

篇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年回眸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我们党已经建立83年,执政55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考验。国际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光荣使命,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党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就必须把党建设好,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思想认识上到位,才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自觉性,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犯错误、受挫折的教训。党的总体状况和主流是好的,是胜任执政要求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并应加紧解决的问题。有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理想信念动摇,忘记了党的宗旨,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有的一切向钱看,贪图安逸享受,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有的违法乱纪,搞形式主义等等,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效地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夺取新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增多,不安定因素增多,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增多。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追求个人利益,不懂党的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损害群众利益,甚至违法乱纪,引起群众不满。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战争年代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永远不能改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如果脱离群众,不为人民服务,就会被群众抛弃。一个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变质,脱离群众。列宁曾经深刻指出,一个

郑重的党,必然是善于考察群众情绪的党。我们要认真研究群众情绪,研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各项事业胜利前进。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55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切实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永远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3: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艰苦奋斗九十年,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1.确定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从严治党,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团结不同社会阶层的劳苦大众, 广泛建立统一战线。领导和团结一切有生力量, 共同致力于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 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解放和建设新中国。

(2)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党的工作取胜法宝和优良传统, 克服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尊重规律, 尊重人民, 大胆探索, 勇于开拓, 善于总结。

(3)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党开展一切工作和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没有自身的任何特殊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以民主之上有集中、集中之下有民主统一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完善集体领导、民主商议与决策等制度, 充分调动和发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自觉修正错误,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 确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原则, 严格选拔和规范党的选人、用人制度。

党的建设与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党员, 尤其是党员干部。严准选人切实关系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威望。

(1) 徳才兼备原则。严格干部的选拔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 重视对干部与人才的教育、培养与锻炼, 重在德才能识等全面考察, 大胆选用, 同时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2) 严格党的工作纪律。纪律是铁。共产党没有任何个人特权与特殊利益;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工作纪律, 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性, 坚持源头预防和从严从重查处各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行为。

(3) 坚持实事求是,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党员和领导干部须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实事求是,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坚持正确行使权力, 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 艰苦朴素, 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民众疾苦;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 等等。

3. 重视不断加强和发展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创新。

这是党一贯的执政理念, 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的源泉和力量所在。

(1) 马列主义思想。马列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中国近代史就是进步和爱国人士为探索救国道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历史, 最终找到了马列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践证明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她使得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对“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实行改革开放, 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 集中全党智慧,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她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开拓创新使党寻找到了许多执政法宝

1.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虚心接受民主党派、人士和社会民众的监督, 增强党的执政实效;开展党员的自我分析、批评, 增强党的执政自觉性, 及时修正错误, 为民造福。坚持从团结出发, 做到自我批评要诚恳, 相互批评要中肯;坚持实事求是和“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我们的侵蚀, 及时纠正缺点, 最终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为本, 坚持问政为民、问需为民、问计为民, 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正确的利益观,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 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不为私心、名利和物欲所累。

3.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工作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 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实事’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构成的系统。”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些论述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三、党的建设今后的努力方向

1.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理论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

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 强调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明确了思想、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 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和团结和谐的马列主义政党为目标, 确立了六项重点任务。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理论创新,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工作机制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建设中的难题, 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寻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 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巩固执政地位, 完成执政使命。

2. 提高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是对党员、干部今后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真正的共产党员, 日常工作看得出来, 个人利益让得出来,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带头讲党性, 强化党性锻炼, 着力保持政治的坚定性, 坚定信念, 坚持学习, 增强宗旨意识, 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带头重品行, 提高道德修养, 着力保持品德的纯洁性, 坚持自觉做到慎微慎独, 正确看待权力, 夯实道德基础, 身体力行, 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坚持做好表率, 树立良好形象, 在实际岗位上努力学习, 学以致用;按章办事, 遵纪守法, 无私奉献。

3. 加强权与利的监管, 预防和惩治腐败。

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对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使用权力时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防止渎职和滥用权力等。切实加强对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的制度建设、思想宣传和惩处力度等, 既要严格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工作, 又要鲜明地提倡和树立廉洁奉公的典型, 预防与惩处并举。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党的实践说明: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锐意进取,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 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今后我们既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 又要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又要有昂扬的精神状态,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带动干部、影响群众, 充分展现党是人民利益代表者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唐之享.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长沙:红旗出版社, 2005.9.

[2]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五处.入党知识问答.北京:新世纪党建杂志出版社, 2003.5.

[3]王宏, 李一林, 林建安编.新编预备党员培训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6.

[4]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007-10-21.

[5]湖师大中共党史教研室.贺龙同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篇4: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对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恐怕也不会例外。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是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发展,各种经贸摩擦增多。三、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

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还比如,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再比如,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都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执政规律是前提。一个政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否尊重和自觉运用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

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执掌着国家政权的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政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与执政以前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如,没有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而成为执政党以后,执政党必须努力兑现向公众所作的承诺,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这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了执政党的主要任务。

又比如,在不执政的情况下,政党作为斗争工具的特点十分明显。而在执政的条件下,执政党要把它所代表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设法把社会中各个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的利益整合起来,政党的功能就突出体现为社会整合的功能。

再比如,在不执政的情况下,国家权力对政党起着约束作用。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变成了权力的执掌者,同时也有了被权力腐蚀的极大危险。因此,获得了执政地位的政党,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使公共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自身的变质。

纵览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各不相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国家、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党的执政活动也与其他政党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也必须遵循。同时共产党执政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是因为,共产党能自觉地认识、把握和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应该看到,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既要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又要使党能够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始终拒腐蚀、永不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鉴。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总结自身执政实践和执政经验,又不断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

篇5:党的执政能力重在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执政党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加强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必将大大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新世纪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波澜壮阔的国内形势,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新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提高我们党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要有世界的眼光,密切注视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善于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确立科学的政策和策略,实现党的政治领

导。

第二,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

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第三,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才能使人民群众确信其领导能力,自觉地跟党走。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

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第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经过实践,我们党确立于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而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这就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执政的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第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

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党的执政能力重在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点工程。如果不注意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是一句话。但是,执政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复杂环境的锻炼是促进执政能力提

高的重要途径。

执政党的建设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无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要突出这个重点。在思想建设方面,执政党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突出的地位,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所谓理论思维,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所谓战略思维,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抓好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工作,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又紧密联系思想的实际,着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

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着眼于培养、锻炼大批的干部。党的执政能力是全党整体素质的体现,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着眼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适应,许多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知之甚少。因此,一方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特别是“一把手”队伍建设,更要如此。“一把手”在领导集体中处于关键地位,他们更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与时俱进,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果断决策。“一把手”除了具备与职务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外,还必须具备宽阔的胸怀,站得高,看得远,大气,大度,大方。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教

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整体能力的作用。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不仅每个成员的素质能力强,而且成员之间能力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合力。班子整体能力的发挥,其作用将大大超过单个成员作用的简单相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也能促使每个成员充分的发挥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是基础,思想作风建设是根本”,能力建设应贯穿其中。对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高度革命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方面,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能力;第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能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第三,要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坚持;同时也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我们要在一个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内部的利益群体、利益结构、利益表现形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作为执政党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形式和方法也必须随之变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最重要的是落实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方针,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党要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及其相应的程序和手续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政关系和执政机制;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党内外民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

篇6: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综述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市人民为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之际,加深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认识,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近年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究作一个综述,以供读者学习参考。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一贯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党中央现在特别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界主要从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党的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变化的必然要求。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有的专家指出,正是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有的专家认为,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从反面印证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正确应对时代要求、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学者指出,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的学者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因此,党要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解决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学者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切实加以解决。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目前,理论界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一致,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数学者认同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到的五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此外,有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将执政能力分为三种能力、五种能力、七种能力或十种能力等。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以及党员个体等层次,在不同层次,执政能力有不同的内容。有的专家认为,执政能力有三个层面:从党的整体来说,执政能力主要是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能力、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制度和体制的安排能力等;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来说,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的五种能力;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

工作中去。

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理论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有些学者提出,要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全面推进。如有的专家主张,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二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四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有的专家提出,要重点加强以下能力: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理论创新能力;二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组织动员能力;三要通过政策调研,加强执政党的决策能力;四要制定和完善社会政策,提高发展社会经济能力;五要强化危机防范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危机能力;六要通过积极的党际交往,加强对外交往能力。有些学者提出,要找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重点突破。从构成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来看,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主要有执政的制度和体制、执政的主体、执政的方式方法等。有学者由此认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在制度和体制上下工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便捷的制度和体制,保证制度和体制顺畅、灵活、高效地运转。有的学者认为,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执政者和执政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者则认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定和实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科学设计、组织、开展各项执政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来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多数学者都认为,先进性建设是贯穿党生命始终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二者都贯穿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学者认为,二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一方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程度的现实检验标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使命的完成。二者统一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我们党的执政本领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能够得到更好保持,我们党就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学者认为,二者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党的先进性最根本、最主要、最关键的,就体现在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加强上。另一方面,先进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使命才能不断实现。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统一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必须统一部署、共同

篇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以南昌市新建县为例

新建县县委书记胡敏

一、治在县上

建国六十多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共和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南昌市新建县这样一个毗连南昌城区的千年古县也是如此。面对新形势,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水平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明确执政能力内涵,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最终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自然也就成为了我们党理论上解析与建构、实践上探索与创新的重要课题。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确保稳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其所隐含的深刻用意是旨在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党作为共和国的必然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因而使其自身获得了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必然执政党的的天然合法性。然而,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实完善我党执政的合法性,进一步稳固确保我党的执政地位,无疑是身为南昌市新建县县委书记的我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党内同志必须共同应对的必然命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一项宏观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但这项宏观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的最终落脚点说到底还是在基层,在县(市)。古语有云:“郡县治,则天下安”,这也正是胡锦涛总书记所一再强调的“治在县上”。身为一个有着近七十万人口的南昌市新建县县委书记的我深知,对于我党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始终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关键位置,县委不仅是党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职责。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县委肩负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程序正义

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党的执政能力理论上都包括了哪几个方面呢? 党的执政能力一共包括了五个方面的能力,那就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而在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深刻用意是旨在“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党的执政合法性,确保稳固我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指引下,“五种能力”则有着另一个角度的划分。

执政权力的实现,究其实质是一个权力赋予和行使的过程。现代政治学认为,只有遵循一定的公正程序完成并且体现大多数人民群众意志的公共权力的赋予和行使,才能称之为是合法的。这种执政权力的合法性的来源就是我们所谓的“程序正义”,它是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程序正义”所要求的执政能力,其实也就是我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新建县县委领导班子坚持认为,不断健全规范与权力赋予和行使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追求“程序正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无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有的题中之义。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划分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明确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逐步推动县委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新建县县委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县委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三重一大”(重要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大额度资金使用),通过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等多种手段,逐步实现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常态化管理,真正实现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政治协商制度,逐步推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国情探索出的一条实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程序正义”的制度性基础。正是基于这样高度的认识,新建县县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大、政协班子作用,坚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主动采纳人大和政协的工作意见。2010年10月,《人民日报》就以“江西新建县:政协委员在常委会述职”为题,专题报道了新建县政协委员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的情况。新建县县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程序正义”,坚持完善基层人大政协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得以进一步地加强。

三、坚持完善党内日常监督制度,坚持强化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作用,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自我监督体制,加强党组织内部自我修复、自我纠错的能力。新建县县委以县委党校为平台,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员的监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大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同时过好每周一次的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的活动,积极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2010年,新建县县委坚持按照中纪委中纪发〔2009〕9号、10号文件的精神,深化县级纪委机构改革,成立了七个

纪工委、监察分局,进一步强化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党内日常监督制度的完善,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作用有效的发挥,为确保新建县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程序正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追求用人民主,坚持搞“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逐步完成各级领导班子向“奋发有为、勤政务实、廉洁奉公、团结高效”的坚强集体的华丽转变。用人导向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实现“程序正义”、能否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2010年,新建县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创造性地采取“公推优选”的方式,将26名德才兼备的乡镇干部选拔到了党政副职领导岗位,真正做到了“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干事的人有危机”,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典型。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所以,追求“程序正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是加强我党“五种能力”中的本质性能力。然而,现代政治学、现代国家公民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合法性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只是“程序正义”。人们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结果正义”。

结果正义

所谓“结果正义”,就是指在执政党的执政下,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个体发展及其利益诉求最终都能够得以合理合法地实现,结果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也因此而获得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支持。

“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一样,都是衡量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与“程序正义”相比,“结果正义”是更高层次的正义。“程序正义”的追求,说到底还是在为“结果正义”的实现而服务的。新建县县委领导班子深深地明白:对于新建县七十万人民群众来说,新建县党委执政能力的强弱在“程序正义”,更在“结果正义”。

“结果正义”对执政能力的要求,包括了“五种能力”中除“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之外的另外四种能力: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结果正义”,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把握国际国内宏观大环境是基层党组织做好基层工作的大前提,所以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是“结果正义”所要求的重要能力。

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建县县委从当地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局势,冷静应对金融危机,坚持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全面实施“1+6”发展战略,即:以“无缝对接主城区,全面融入大南昌”为主导,更加突出项目支撑、更加突出结

构调优、更加突出城乡统筹、更加突出民生改善、更加突出和谐创建、更加突出基层基础等“六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朝着“做大南昌实力板块、打造全省一流强县”的目标攻坚克难、向前挺进。事实证明新建县委对国际国内局势的把握是准确的,其应对国际国内事务的能力也因为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最终做到了“化危为机”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结果正义”,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领导发展、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所以领导发展、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党的首要执政能力,是“结果正义”所要求的第一能力。

新建县县委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大气谋事、精细做事、严格管事、高效成事”的工作作风,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指挥部、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努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建县县委大胆地将县人大、政协所有班子成员充实到项目指挥部,并创造性地建立起重大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采用视频方式通报进展情况,实行现场调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2008年以来,我们重点推进了新昌电厂、昌北机场二期改造、海螺水泥、江西出版集团、南昌宝葫芦农庄、南昌温泉城和江苏雨润食品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向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昌奉高速、红谷滩污水管网对接以及省市天然气工程建设等也在有序推进。仅2010年一年,新建县县委就主导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华夏艺术谷”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江西再生资源产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奥特莱斯名品折扣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雨润等重大重点项目,引进了明欣管桩等10个超亿元的项目。2010年1-12月份,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6亿元,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6150元,同比增长12.1%。新建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结果正义”,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文化建设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可或缺,是“结果正义”所要求的必备能力。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新建县县委坚持“转变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以“创新争优”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繁荣新建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文化氛围的缔造,文化氛围的缔造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引导。新建县委不断强化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开展了“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主题教育,成功举办了“乡村歌会”、“向祖国问好”合唱比赛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基层文化氛围向来是“村看村,户看户,民众看干部”,新建县县委坚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占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努力营造出全民学习、全民创业型文化氛围,不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追求“结果正义”,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今天特别重要,是“结果正义”所要求的基础能力。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以民生为本。新建县委始终坚持民生为重,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建县委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光明•微笑”工程,提前600多天完成了预定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成功获批了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完成1200套解危解困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强了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的收缴和发放;贯彻落实了“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惠民政策;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新建县委坚持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休日”接访约访制、县级班子成员信访值班制、领导干部“下访”制和“包案”制,2010年更是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活动。新建县委的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新建县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社会呈现出一派和谐稳定繁荣的美好景象。

“结果正义”对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领导发展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只有不但提高这四种执政能力,在实现“程序正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结果正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才能获得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支持,顺利达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标。

不是结尾

追求“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不断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既是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又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肩负的重要使命。

61年来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是不够的。只有具备过硬的执政能力,切实实现“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才能达成充实完善我党的执政合法性、确保稳固我党的执政地位的最终目标。

篇8: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在于执政能力建设, 这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一部新中国60年发展史, 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史, 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发展史。

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尤其是新形势下,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

前些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 这是新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重大的历史任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保证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的提出, 是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紧密相连的,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1、动荡的国际形势, 使党的执政兴国目标面临严重的挑战

当今世界呈现既联系又竞争的多级化局势。从政治上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已不复存在, 国际共运进入低潮。过去讲社会主义救中国, 现在面临着中国救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从经济上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传统的出口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警惕和忧虑。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上潜在的遏制和强力的抗衡。

2、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使党的执政治国能力经受考验

改革中的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改革既要求得发展, 又要兼顾中央、地方、集体和个人等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再调整, 必然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如自主就业、企业破产、缩编减员、重组改制和就医上学、住房货币化等等问题。党的执政和治国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在相对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下, 需要加倍努力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的胜利, 对现今经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小, 昔日劳苦大众翻身道情的热烈场面, 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说已是遥远的过去。能否增强执政能力和提高领导水平, 能否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关系到党的威信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取信与民和人心的向背。所以说, 在新时期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需要我们付出比民主革命时期更大的努力。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日益活跃, 要求我们党审时度势, 想人民群众所想, 做人民群众所求, 力排众议,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带领群众坚定地走富民强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党员的行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作为党员, 贯彻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最根本的要求是深刻理解其内涵, 用“五种能力”的原则要求和具体化的标准, 衡量我们的言行, 贯穿于我们实际工作的全过程。

1、强化学习意识, 重在学以致用

胡锦涛同志强调:“不坚持学习, 不刻苦学习, 势必落伍, 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 我们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充分领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涵, 以学促行。学以立德。通过学习, 正确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意义, 严格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清正廉洁, 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 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学以增智。通过学习, 广开思路, 增长才智, 提高自己的领悟和识别能力, 做头脑清晰, 办事干练, 集思广益, 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学以宣传。通过学习, 先当学生, 更新观念, 更好地掌握、理解党在新形势下的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 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达到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和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目的。

2、强化谋事意识, 在想干事、干成事上下功夫

我们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思考,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一些应酬, 多一些实干, 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少琢磨些人, 多琢磨些事, 才能做出实绩。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少说多干, 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 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的高手, 做市场运作的能手和实际操作的强手。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胸怀全局谋大事, 一心一意抓实事, 调动力量干成事的能人, 那么必定会磨练出他们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

3、强化大局意识, 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促进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顾全大局, 增强团结,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要维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胸怀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以党员的要求鞭策自己, 拿党员的标准对照自己, 用党员的先进性衡量自己, 坚持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责”字在心, “干”字当头, 为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增砖添瓦。

如果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一个单位来说, 我们就能率领群众同心协力开展各项工作;对一个国家来说, 我们就有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 赢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就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从一个执政党来说, 就能永葆生机的源泉, 紧跟时代的步伐, 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 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因此, 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 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 全力保证“三个稳定”, 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首先, 要研究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阶段职工思想认识的“模糊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发生了多样化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革涉及的面更加广泛, 难度更加大。

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 所面对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文化层次的干部职工, 但是他们的思想认识不一定能够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 还存在一些思想“模糊点”, 这源自人们生活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变化,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次, 要寻找和发现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 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比较大, 对单位的稳定有一定影响。目前面临的改革难度大, 测绘任务重, 不确定因素多, 今后一个阶段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仍然很多, 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 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为此, 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 齐心协力做好稳定工作, 为单位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单位生产、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要不断寻找和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改进工作方式,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职工群众的水平。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深化改革教育, 按照“坚定、沉着、耐心、细致”的要求, 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 做好超前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切实关心职工群众, 积极化解矛盾, 保持内部稳定。

第三、开掘各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面”,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 国有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削弱, 对其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淡漠。通过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应该从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 认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减少、兼职人员增多的现状, 要转变观念, 端正思想, 发动各个层面、各个职能部门, 结合生产开掘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面”。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思想教育;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理论灌输、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倾向。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政工干部要积极实践, 真抓实干, 勇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其运用能力,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发展动向, 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及时指导、实践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制度管理的“结合点”,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力。

上一篇:教你把诗词歌赋融入文案海报中下一篇:手卫生培训测试试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