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2024-05-27

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通用8篇)

篇1: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2013-06-13 02: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全党必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全党集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创举,也是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些年,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我们党对以往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发展,也凸显了我们党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自觉。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过去先进和纯洁不等于现在先进和纯洁,现在先进和纯洁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和纯洁。当前,我们党的队伍总体上是先进的、纯洁的、有战斗力的,这是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但在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正、原则性不强、为政不廉等不符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的问题,这势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解决党内存在的不先进、不纯洁的现象和问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

牢牢把握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

我们党历次开展的集中教育实践活动,都会根据党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要内容,抓住群众路线的关键要点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化,群众感情淡漠,群众立场动摇,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甚至与民争利,直接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事情。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务实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邓小平强调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作风不务实,党的群众路线就落实不到实处,也就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当前,一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还比较突出,热衷于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践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脚踏实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察民意、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敢于担当,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情,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凝聚民心。

清廉,就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为政清廉,不谋私利,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政清廉,既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都能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但同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这说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坚持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毒瘤”“脓包”一块剜。要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的问题,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紧紧抓住工作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所系。陈云同志说过: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是空话一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问题,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需要解决。如果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期待,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我们党能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关键就在于我们党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正因为我们党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当时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才赢得了人民群众拥护,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暴露。人民群众对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腐败严重、房价过高、社会阶层固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迫切希望解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教育和督促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以民生问题为重点,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努力实现重要目标: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做群众的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随着社会变迁和形势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并且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差异日益明显,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同时,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都明显提高。群众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多样,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大多数能够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具有与工作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群众工作能力。但是,也必须看到党的群众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发号施令;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等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使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大力弘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让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基层一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拆除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墙”,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2: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而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执政能力党加强和改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

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是根本前提。一个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不是对执政规律有科学的认识,能不能尊重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首先,从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来看,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执政首先是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党选派自己的人才和骨干,通过合法的程序,执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是党执政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这些组织和人员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他们的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增强全体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往往不但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来为人民做事的本领如何,而且更多的是看身边党员的本领如何。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作为一个整体,党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干部个体素质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其中当然有个人的因素,但更关键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在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其次,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来看,就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执政能力意味着对全局的驾驭和把握,意味着具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专门列举了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在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上下功夫。就整个党而言,执政能力是和党的根本任务相联系的。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能不能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上。这就要求我们党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等等。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政党政治是当今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中的一种显著特征;执政能力是每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党夺取政权后,成为了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执政能力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建党80余年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产生骄傲自满和享乐主义,必须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实际上是在从制度层面上思考和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历史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国内外形势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以来,世界形势在大转折中充满着动荡,隐藏着种种不可预料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内环境来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处于新世纪伟大复兴的起点上,尽管党从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任务仍然艰巨,这也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对形势的判断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可以说是正确的判断,才不至于盲目行事。第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有意经验和教训。第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各种问题与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作为执政党,必须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和各种不测事件到来时,做到清醒判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我党要千方百计地处理、协调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

第四,依法执政的能力。就是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党依法执政。党要执掌政权,但不能代替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发展民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但党的活动不能超出宪法和法律之外。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的关键。

第五,总揽全局的能力。党委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第17期

篇3: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一、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略述

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地抓机遇、迎挑战成为摆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政党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应对。党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让变化成为一种不变,在学习变化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彰显党性,造福于民,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内在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经济的依赖性增强,金融市场的一国波动,容易引发全球性的感冒;西方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对我国的新干涉,一些不良的外来文化对我国民众思想的侵蚀,失真的信息造成人们对社会现状的误判等等,这一切都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国家安全。这要求我党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保持对全球化逻辑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

全球化不仅是一场经济博弈,更是各国文明形态的博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定要警惕外来模式、思想力量对我们的干涉,尤其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我们要推进理论创新,构建真正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树立起我们的理论自信、价值自信,保持自我民族国家的整体性、独立性、创新性,不在时代潮流中徘徊、倒退、迷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作为社会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地建设学习型政党,认识新事物,了解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才能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历史重任,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使我国在全球化潮流中更加坚强自信地前进。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表现。

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划了伟大蓝图: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指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必然要求党在此指导下继续不断学习,推进理论实践创新。

邓小平说过“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性民族,而中国共产党无疑是这个整体的领导核心。党的命运关乎民族命运,党在学习实践上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国家每一次重大进步。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不能躺在历史的功绩簿上,要不折不扣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学习型政党。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构建学习型政党,深化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途径。

十八大以来,来自改革开放、市场以及外部环境的考验复杂且严峻。“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我党只有立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经受考验,摆脱危险。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自知、自觉、自建行为。党性规定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向、目的,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党才能保持主体性、完整性,永不变质。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出发点和突破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指出:“一个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执政能力和先进性都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地学习前进才能使之一直体现和保持。国内外形势变化永无止境,更要求党的学习永无止境,保证党对自身本质、自身道路的不断趋近,对党的命运的自我把握。

二、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困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相对于全球化给我们提出的挑战、要求以及十八大目标来说,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学习型政党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存在学习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人民群众,脱离了实践,学习被虚化、形式化,学习机制还不完善,真正、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尚未形成。

“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性的核心就是人民性。”党员必然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造福民众的实践中。然而一些党员的学习目的不在于服务群众,而是为了自身官途顺达,学习内容不是科学的理论知识,而是官场中的“旁门左道”,学习的知识不是用于科学有效的管理,而是用于阿谀奉承,还有一些党员自恃清高,闭门造车,成了主观主义者,严重地把学习从实践和群众中孤立了起来。这种学习必然脱离马克思主义,这种带着官僚习气的现象必然使得党员丧失自我,污染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风气。

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长效学习机制,而这还有待完善。有些党员在现存的机制下缺少学习的动力,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学习之中,认为独立的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费力不讨好,照本宣科,充当传声筒,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其次,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大搞形式主义,学习方法及形势单一,激励方式欠缺,学习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都是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所面临的困境,需要进一步来加强和落实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三、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对策浅析

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推进,以更宽广的视域来实现,使每个党员在全球意识、民族意识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笔者认为应该从全球、民族、政党、个体四个层次来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以“全球化、民族传统、马克思主义”视角来审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如何在全球化场景中,以中华民族传统为基奠,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构建真正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封闭不是马克思主义,脱离传统不叫中国特色,停止僵化不能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向世界学习,向传统学习,使马克思主义在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视、辩论中得以坚定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与传统的契合中得以展现民族特色,延续民族血脉,真正使我们的理论和价值具有开放性,具有民族性。同时,学习型政党也要具备世界眼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来学习,要深知传统是民族的根,也是政党的根。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在传统中汲取营养。

(二)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位一体的互动中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是基础,服务是归宿,创新是灵魂。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必须在服务于人民的实践中彰显党性,在不断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创新中散发活力,这样才能使我党把握自己的命运,真正成为一个年轻而有生命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要基于实践和人民群众,基于中国当代最现实的问题,最终落脚于服务人民。缺乏创新的学习没有灵魂,会导致思想僵化,难以紧跟时代,难以解决新问题。只有在三位一体的互动中才能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才能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

(三)以“思想、组织、学风、制度”四大着力点来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党员在学习中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真正吃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真正领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共产党人的思想纯洁性。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组织基础,要鼓励形式各样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良好的学风能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纯洁的、实事求是的“内部环境”,能形成“脚接地气,仰望天空”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文化的形成必须配置相应的制度,制度建设以文化为内核,文化的渗透以制度为载体,这样才能形成两者的二元统一,推动学习型政党的良性健康运转,永葆活力。紧抓“思想、组织、学风、制度”四大建设,保持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性,才能使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得以展开,真正落实。

(四)以塑造学习型党员个体为突破点来建设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拥有八千多万党员,党员是政党的“细胞”,只有使每个党员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才能成为可能。为此,要处理好政党和党员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党员个体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多形式塑造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提倡终生学习,保证党员学习的时间,加大党员个体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活跃自由的学习氛围,处理好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学习关系。尤其,对于一些领导来说,不能垄断学习的话语权,打消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忽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个体,即党员个体的塑造,那么学习型政党建设只能成为空谈。

四、总结

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型政党是对全球化逻辑的深层解读,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党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更是对执政党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必然能使党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成为更成熟、更先进、更纯洁、更有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DB/OL].光明网.http://www.gmw.cn/sixiang/2012-11/18/content_5725672.htm,2012-11-18.

[2]衣俊卿.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着力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8).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

[4]石仲泉.党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

[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4.

[6]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98.

[7]费利群.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选择问题研究——兼论知识创新建党[J].东岳论丛,2011,32(4).

[8]陈远章.全球化视域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思考[J].湖湘论坛,2010,23(3).

篇4: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关键词:执政党 学风建设 科学执政能力

学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加强新形式下执政党的学风建设,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形势下,紧好党的学风建设,有利于执政党不断深化改革,准确把握体制机制改革要点,有利于提高执政党自身理论和治国理政水平,提升我们执政党应对深化改革化解改革深层次矛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对“学风”概念的提出

学风从字面上理解:学,指学习;风指风气。学风,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的风气,它是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精神力量。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风而作的一系列工作的过程。在此是指关系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视角,与党风、政风、民风联系在一起而分析的学风,也可称为党的学风。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风”这个概念。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风”概念,他指出:“现在,延安的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再次强调:“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他接着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学风”也是“党风”的重要观点。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至关重要。在我们党内,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学风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对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在党的学风建设有自已的见解。首先,在端正学习态度方面,他认为医治革命队伍里有些革命党人“不下功夫学习”的弊病需要从学习态度出发,及时指出了“学习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满足”之病根,全面优化了革命党人的学习态度。其次,在确定学习目的方面,毛泽东从清除革命队伍里存在着“读书做官论”影响的需要出发,鲜明指出“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端正了党的学习目的。第三,在优选学习内容方面。针对有些革命党人“言必希腊”幼稚病,毛泽东教导“不能忘祖宗”、“要学习中外革命史”和“要学习革命理论及实践”,纠正了脱离国情、民情制约下的革命情境及党情、而选择学习内容的偏差。第四,在如何选用学习方式方法方面。毛泽东针对革命党内存在的“满足于词句引用,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当学习方式,谆谆教导 “要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革命战争中学习制定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知识及技能’方式方法”管理革命党人的学习,从而优化了革命党人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当前执政党人学风建设的状态

1、在端正学习态度方面。一部分执政党人能够“响应‘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切实争做学习型执政党人。而有一部分执政党人既不能从履行执政职能职责的需要,又不能从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需要出发着眼着手看待和抓学习,却混同于老百姓受抵制住“社会上出现的被‘物质利益崇拜’价值观误导,要么为了拿到‘学历证书而学’、要么为了应对‘逢进必考或每晋依考而学’,甚至干脆‘厌学习’。以“集体学习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昏昏欲睡”、“个人学习,要么以忙地顾不上自学态度在拒绝自学、要么以‘读报读标题’、‘看书看皮皮’态度敷衍着自学”!

2、在确定学习目的方面。由于一部分执政党人的学习态度不良,缺乏“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正向功能——有利于自己提高素质、有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家庭赢得幸福、有利于党团宣传战斗力、有利于国家强盛、有利于成就事业”意识。于是,有些执政党人以学习是为了做官的目的、有些执政党人以学习是为了升官的目的、有些执政党人以学习是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的目的来抓学习。结果要么是达到了目的之后便放弃了学习、要么是由于达不到目的而三分热潮厌弃着学习。

3、在优化学习内容方面。如今的一部分执政党人继承了从前革命党人既学书本内的中外革命历史知识、又学革命所需理论、实践知识及技能,还善于向群众学习、甚至向对手学习战略战术的优良传统。而有一部分执政党人却缺少了革命党人广泛的学习兴趣,一想学习科学执政所需的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二不想学习科学执政中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正像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的“首先对党内出现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以及由其派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国际上东欧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苏联共产党瓦解的病因模糊不清;其次研究学习党史不够,正在谈忘祖宗;再次研究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波折的不能汲取其教训,不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现状及出现的新问题”,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以及由其派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不良四风。有时报以熟视无睹态度、任其泛滥,有时还以默认方法在纵容。”便在“四种考验”面前患起了“四种危险”并发症,“四种不良作风”泛起,动摇着党的执政基础。

4、在如何选用学习方法方面。在执政党人中间,只有少数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方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各地实际出发学习破解适应领导和管理市场经济发展、匹配地推进各种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的各种难题所需新知识、练就创新各项工作思路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和技艺之外。绝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适合“计划体制”的照抄上级决策、照宣上级文件、照办上级指示,将党中央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放给地方及基层的从各自具体情况出发作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决策权闲置于空挡,致使当地发展、改革与和谐这次制定及决策要么缺位、要么错位而滞后不前。不但不能从自身学习缺位,自强滞后的角度找到差距。反而整天派人跑到上级去要推进本地发展、改革的什么优惠政策。致使当地发展和改革只能在“等靠要”中错失良好时机。

nlc202309041149

三、如何加强党的学风建设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能力

1、在端正学习态度方面。执政党要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己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求出发,在这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端正执政党人的学习态度,优化执政党人学风,建设学习型执政党,增强科学执政能力纳入到所求目标之中。切实在全面端正执政党人的学习态度,优化执政党人的学风进程中迈开有效步伐。

2、在确定学习目的方面。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落实为切入点,总结党的学习经验及内容,理顺新时期执政党的学习思路,掀起向“争做学习型公民、执政党人、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的学习热潮!在执政党人的头脑里全面强化学习意识,增强执政党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有利于提高自己身素质;有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凝聚党团战斗力;有利于促进地区发展国家强盛;有利于引导和带领群众的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有效端正执政党人的学习目的。

3、在优化学习内容方面。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零碎的;学习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党的整个执政过程,贯穿于每个党员的终身;学习不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全党的事情。对于执政党的理论经验、实践总结,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特点。学习内容应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职能、职责学习的侧重点,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业务发展,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执政党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吸取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学习领导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执政党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学习国际知识,尽快熟悉相关的国际规则,学会分析和把握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变化趋向,关注各国的发展经验,以全球化的眼光审视国内的问题,把部门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范围内考虑。提高执政党的领导和管理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水,使传统“德才兼备型”党政干部转变优化为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型”执政队伍的需要。

4、在如何选用学习方法方面。借当前“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大力提倡清正廉洁之风,创建廉洁型机关;大力提倡求真务实之风,建设实干型机关;大力提倡团结协作之风,创建和谐型机关;大力提倡勤奋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提倡亲民爱民之风,创建服务型机关;大力提倡争创一流之风,建设创新型机关。将理论学习与发展实践相结合,深入社区、乡镇一线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化解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为目的,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学风,在社区乡镇有目的地选定化解相关矛盾,研究相关问题的典型现场,组织参观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如选派领导、干部、教师、居民深入社区一线走访调研,了解社区党政组织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现状,急需解决哪些新的重点、难点、热点现实问题,今后的思路和做法。在实践中科学决策,总结经验,再形成理论去指导实践,切实发挥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运用类似的学习方法使各级党政领导、党员、干部、能够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为指导,不断创新学习方法,转变以往单纯为学习而学习,学习不围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为目的的单一学习模式,使学习上升到“生活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工作化”的新高度。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内的党政领导及管理者、公务员,全面深入地钻研破解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各种新难题的思路。理出“消除‘四种危险’改掉‘四种作风’新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既学到了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又练就了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挥全体执政党人消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形成抵制由四种危险派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良四风的主动性和先锋作用。切实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的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学风建设,通过上述对执政党的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从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的,优化学习内容,选用学习方法入手,不断加强学习型执政党的建设,实现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

廖新文,出生年月:1974年9月,性别:男,籍贯:重庆,工作单位:新疆叶城县委党校,职务:办公室主任,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县域经济研究。

篇5: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二、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的纪律,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六、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八、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篇6: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考试用时: 8分钟16秒 未评分试题: 0

正确率: 100%

多选题: 共5题,正确5题 问答题: 共0题,正确0题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分值:4.0/得分:4.0)

A.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B.党的高级干部 C.中央委员会委员 D.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的生命。(分值:4.0/得分:4.0)

A.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活 B.党内监督 C.党内民主 D.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分值:4.0/得分:4.0)

A.反腐败 B.党内监督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巡视 人民立场是总书记在()第一次提出。(分值:4.0/得分:4.0)

A.党的十八大

B.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 C.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D.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分值:4.0/得分:4.0)

A.党员民主评议 B.谈心谈话 C.三会一课 D.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为根本遵循。(分值:4.0/得分:4.0)

A.党的指导思想 B.党章 C.党规 D.党纪 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分值:4.0/得分:4.0)

A.首要任务 B.根本任务 C.根本要求 D.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分值:4.0/得分:4.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分值:4.0/得分:4.0)

A.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B.坚持民主集中制 C.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 D.坚持好干部标准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是()。(分值:4.0/得分:4.0)

A.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B.密切党群关系

C.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D.发扬党内民主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有()。(分值:6.0/得分:6.0)

A.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

B.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C.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D.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党的()。(分值:6.0/得分:6.0)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D.群众路线 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有()。(分值:6.0/得分:6.0)

A.实事求是 B.三大作风 C.民主集中制 D.严明党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分值:6.0/得分:6.0)

A.马克思主义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中国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央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分值:6.0/得分:6.0)

A.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B.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C.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D.是坚持党要管党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对)(分值:6.0/得分:6.0)

否 是 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对)(分值:6.0/得分:6.0)

否 是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后,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失效了。(错)(分值:6.0/得分:6.0)

否 是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错)(分值:6.0/得分:6.0)

否 是 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分值:6.0/得分:6.0)

篇7: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为了切实履行好这一责任,需要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价值目标与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和顽强奋斗,经历和战胜了种种艰难曲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就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加强党的建设之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为此,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围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1980年初,他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特征不断回答的问题。他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特别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确立正确的组织路线的前提,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这是我们党一条基本的历史经验。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党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中

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党

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回顾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第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执政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使国家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始终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第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并把它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第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据《党章》对党的建设的价值目标作出了进一步阐述,指出,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实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根本上说,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格格不入的。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腐败是腐蚀剂,它消磨党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十二届二中全会、十三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四中全会、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都专门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部署。我们必须切实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始终强调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此基础上,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说它是新课题,是因为我们党执政已经60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里,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党要适应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联系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丢失政权的惨痛教训,可以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作为“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突出地提到全党同志面前。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患感,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和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决定》在坚持的基础上有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即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贯彻落实《决定》,就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就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贯彻落实《决定》,就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新的内涵。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贯彻落实《决定》,就要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贯彻落实《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从领导层到基层的广大党员共同努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篇8: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一、提高认识, 优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环境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全民族力量,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档案馆作为法定的保存管理档案的机构, 其保存的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是任何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就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而言, 就有保存完整的极具政治、经济、民族、民俗价值的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有揭露日本侵华罪恶历史的731部队特别移送档案;有记录14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的革命历史档案;有作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档案文献》、《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等等。这些档案真实再现了黑龙江历史的原貌, 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有丰富的档案资源为基础, 档案有蕴藏的多种形式的历史信息是档案服务最深厚的软实力, 档案馆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服务能力是其他机构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这些都是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优势。应该说,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部门进一步拓宽档案服务渠道, 拓展档案教育功能, 有效提升档案资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 必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各级档案馆有必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把其作为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 将其入脑入心, 来真的, 求实的, 把力量凝聚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任务上来, 努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加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 形成经费投入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效果到位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管理, 提升档案馆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效果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从提升展示水平入手。目前, 大多数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 往往展厅布置始终是一个模样, 未有很强的针对性, 不够吸引人。同时, 多数还是以图片展览为主, 对于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应用较少, 现场缺乏互动。对于图片的采集也多是既有的现成的, 对于档案馆藏珍品还没有及时采集, 未能对这些档案进行精细加工, 展览中有特色有亮点的展出品还不多。笔者认为, 展览展示综合了空间、平面、灯光等各个方面, 只有充分地把各个方面融合成一个整体, 才能制作一个成功的展览。其中, 展览的风格和形式对于整个展览来说至关重要, 能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展厅的风格和样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应统筹规划, 针对不同的展览内容对展览进行不同定位, 继而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展示方案, 增强展览的特性和亮点。具体到每个展区的设计, 选择可回收性高的材料, 在装饰造型上需体现展览的精神内涵, 文化及特征。而多媒体展览展示, 是在继上海世博会后兴起的新兴展示手法, 通过传统装饰设计作为载体, 再配以多媒体技术使展馆设计“活”起来, 做到人机互动, 趣味横生。现在三维动画、3D全息技术都已经应用得很广泛, 这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览中, 进一步增强展览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在图片的采集上, 要立足于馆藏, 加大照片采集力度, 尤其是一些馆藏珍品档案, 更要及时收录采集, 以第一手的资料打动观众。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 还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人是第一位的。要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光凭高科技还难以完全做到。这就需要讲解人员的功力。笔者曾在西柏坡纪念馆中碰到一名男解说员, 在解说到战争年代当地人民面对艰难困苦仍一心支持红军时, 他饱含感情地唱了一首当时的民谣, 歌声虽不完美, 但在纪念馆内那种庄严的氛围下, 让人感触颇深, 时至今日, 还让笔者印象深刻。因此, 笔者认为, 在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的考核上, 除嗓音、外貌等基本条件外, 还应提高讲解员的业务素质, 促使他们深入研究自己讲解的内容, 带着感情和激情去讲解, 用真实的感情去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 进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要切实做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服务, 本着“细心、耐心、爱心”的宗旨, 想参观者之所想, 急参观者之所争, 使参观者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三、找准切入点, 活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各项功能

教育活动要想搞出彩, 内容是根本。目前,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展示给公众的内容还比较单一, 有些内容是其他展览已经展示过的, 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有些是反复展览过的, 不够吸引公众;有的主题常年不变, 没有吸引力。教育活动的视角也多是从档案馆自身的角度出发, 贴近群众的内容较少, 吸引公众关注的内容不多。笔者以为, 档案馆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产出地和辐射源, 细细梳理、深入分析, 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在未知的领域不断探索, 在已知的领域重新发现, 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近几年来, 黑龙江省档案馆先后举办了《铁证》、《让档案为历史作证》、《在那抗日战场上》、《我们共同走过》、《黑龙江红色记忆》、《黑龙江历史记忆》等10余次大型展览和巡回展览, 并到大学、中小学校园, 到防洪纪念塔广场、军营和社区等进行巡展, 总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今年, 还将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大纪念日, 采取举办专题流动展览、编辑出版《日本移民侵略黑龙江》、《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日本侵华档案等形式, 集中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反击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 充分发挥档案在国家外交斗争中的独特作用。这些举措立足于为中心大局服务, 为人民群众服务, 把档案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活化, 使档案馆走向社会, 走向人民群众, 促进档案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互动, 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美味,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朵奇葩。笔者认为, 各级档案馆应该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坚持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 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着力点, 以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切入点, 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内容。要按照党委、政府需要, 配合中心工作、重点任务, 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 依托馆藏资源, 深入挖掘档案中的精髓, 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为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 提升受众的道德修养做出积极的贡献。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 不断推陈出新, 创作出更新更好更具影响力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作品, 创建富有本地特色、档案特点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 发挥档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

上一篇:霜降的由来下一篇:让文章保质又保量的SCI论文修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