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在其中

2024-06-26

让学生乐在其中(精选十篇)

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学习物理学应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 而物理实验就是对物理现象的人工再现, 因而学习物理学离不开实验, 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呢?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体现出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材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但是不应该拘泥于教材的束缚, 要敢于创造条件, 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具等, 将课堂演示实验搬到学生实验中。 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 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如声现象中指导学生制作“土电话传声”, 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 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 电现象中的“怒发冲冠静电实验”, 浮力的应用中的“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 等等。 这类实验简单易做, 符合初中生的好奇探究性心理, 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这样可以改变“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的现象, 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思考, 提出问题和质疑, 并能解决问题, 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准备包括三个方面, 即学期前准备、章节前准备和课前准备。 所谓学期前准备, 就是在每学期开学时对本学期的所有实验做一个通盘了解, 大体了解本学期中有哪些实验, 哪些是演示实验, 哪些是分组实验, 哪些需要学生自备器材, 每个实验大体在什么时间段做, 最好写一份详尽的实验计划交给实验员, 让实验员做到心中有数。 而章节前准备就是在新一章内容即将开始时老师要提前详尽地了解本章有哪几个实验, 这几个实验怎么做, 在哪做, 什么时间做。 因为有的实验需要在实验室做, 有的只要在教室演示一下就行了, 还有的实验要将分组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 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也有一些可能要在室外分组进行, 比如测量平均速度等。 当然时间也要统筹安排, 学校不可能每个班配一个实验室。 所以在章节之前要安排好每个实验的具体时间, 具体到哪一天哪节课, 至少要提前一周把下一周实验时间安排好告之实验员。

三、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体现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物理, 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看想想上面, 还必须动手实验探究。 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探究, 才能证明设想是否正确, 让做实验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 使学生能动手则动手。 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 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 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 可以引导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 体会、讨论实验现象, 并得出结论。 在进行“声音的产生”学生分组实验课时, 让学生敲小铁盘声音连续不断, 用手一按, 声音停止, 但手感觉有点麻, 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 发声的关键是振动。 小组内成员每次以一人为主, 其他为辅, 轮流做主, 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提高。 学生大胆积极地动手参与, 就会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素质, 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物理实验有兴趣, 实验效果一定很好。 例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 把装有水的大烧杯放在讲台边缘, 下面压着一张纸, 问学生:“老师抽出下面的纸, 烧杯会掉下来吗?”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然后迅速把纸一抽, 烧杯仍留在讲台上,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烧杯因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现象。 老师形象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五、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物理实验过程中, 学生由于对实验器材本身的好奇心, 甚至觉得好玩而容易忘记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适时强调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唤起学生注意, 让学生及时回到探究状态中。 另外有些较复杂的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现象而忽略了其他, 这时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观察的对象有哪些, 你们记录了吗?让学生注意有效进行分配, 当实验完成需要分析现象, 总结规律时, 老师要及时让学生停止实验操作, 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规律的归纳、总结上。 只有引导学生集中注意正确有序地完成实验操作, 将注意分配到有效的实验现象及其记录中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才是有效的物理实验。

六、设法做好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使学生感受深刻。 因此, 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 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第一, 要明确目的,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 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必须十分清楚。 第二, 演示实验必须一次成功, 要想实验一次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充分准备。 第三, 要提高实验现象的能见度, 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初中物理教材有好多演示实验, 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都可以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所用器材大多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代替或制作。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 把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再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七、正确的语言引导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这条基本规律。 正确运用直观的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 而直观的现象要与语言正确结合, 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直观效果。 因此在物理实验过程中, 不管是什么实验, 在实验前, 实验中还是实验结束后, 都离不开老师正确的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实验方法、观察目的、对象、记录的物理量、思维方法等, 不管是哪方面, 应尽量采用启发式而尽量避免直接替代式。

翻转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2

摘 要 采用翻转课堂,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最后引导完成练习题以便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QQ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99-02

最近几年,翻转课堂在许多学校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最近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各科课堂教学也开始使用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效率不理想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上课灌输式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的模式,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本的基础知识,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最后引导完成练习题以便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学生在课下完成作业,以便于对知识加以巩固;而翻转课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引导解决疑惑,并通过当堂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很受学生喜欢,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刚开始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翻转课堂都有些担心。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无非是对知识掌握的时间段做了调换:把上课该学的知识挪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学;把课下该做的作业挪到课上做。他们担心这样的翻转课堂有两个弊端。

其一,他们认为学生在课下自学课本基础知识,往往遇到很多疑难问题,甚至很多学生理解不了课本基础知识,因此导致课下学习效率底下。学生在课下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再在课上做练习题是很难掌握所学知识的,这样教师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其二,他们觉得这样的翻转课堂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如果教师把本来应该在课上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做,那么教师就不再是“老师”,只是转变成了一个课堂组织者,不再是一位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教师在课上会感觉无所事事。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坏处是干扰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动地想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人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毕竟也没有深入地理解翻转课堂。为了打消许多人的忧虑,笔者想有必要把自己探索、实践翻转课堂的一些做法展示出来,让人们充分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也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配合其他教师顺利进入到翻转课堂,给其他班级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以借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翻转课堂。教师要准备好翻转课堂

教师在进行一堂翻转课堂之前要做足备课的准备。教师深入思考,想一想学生在课下学习课本哪部分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哪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课下很容易自学就学会的。如果学生在课下自学的知识难度大,教师可推荐学生在家利用网络展开自学。例如,一些数学疑难知识点,英语课本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障碍,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得到。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自学辅助资料、自学导学案等学习资料,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自主学习。

教师提倡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以在线讨论模式进行学习的讨论、互助合作,很多学习的困惑、难点都可以得到解决。举例来说,师生可以成立QQ群,班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加入。师生商量好学生自习阶段哪些时间段学习哪些科目。教师、学生在线讨论,答疑解惑。如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可以是英语的在线讨论时间,师生打开QQ群进行在线讨论,解决困惑。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录制好微课,把疑难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录制到微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看微课学习。教师要把控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45分钟的时间很宝贵。翻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课前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的成果。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白板上展示学习成果。只有学生展示出学习成果,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要提供与自主学习知识点相吻合的一些典型例题。学生课上自主探究,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各小组间竞争,看哪个小组所有成员完成的典型例题用时最短,错误最少。教师可以对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样的竞争奖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得以改善,学习的动力以及探究精神会得到加强。

教师也应该鼓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提倡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予以解答,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引领课堂。增强翻转课堂高效性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利用大量的时间做足课前的准备工作。通过课前时间段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掌握知识点。课上,学生通过展示环节、自主合作探究环节、优秀学生引领探究环节,能充分学会重难点知识,这样的课堂会变得更好,会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前做足备课准备,编订课前自主学案,推荐自主学习资料,录制微课,参与课前学习的平台的讨论,因此更好地引领着课堂。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明确各个环节,在宏观上把控好课堂的全局,在微观上参与小组讨论、解疑答惑,指导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仍然很重要。注重翻转课堂的引领性

翻转课堂,既注重课堂上的高效性,又对课堂之外进行延伸;既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翻转课堂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产物,因为翻转课堂把信息化教学融进了教学。翻转课堂能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它能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翻转课堂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所接受。结语

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在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是很必要的。另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很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执著和不服输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班风,多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质疑性、批判性。同时,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班会,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这个模式的运作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需要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调动学生的能力,这对教师确实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一切都是在研究探索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进入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视野,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的先驱,笔者在班级教学中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更趋向于合作伙伴的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求知的欲望更高;通过合作学习,彼此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

翻转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3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QQ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99-02

最近几年,翻转课堂在许多学校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最近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各科课堂教学也开始使用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效率不理想的授课式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上课灌输式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的模式,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本的基础知识,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最后引导完成练习题以便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学生在课下完成作业,以便于对知识加以巩固;而翻转课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引导解决疑惑,并通过当堂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很受学生喜欢,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刚开始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翻转课堂都有些担心。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无非是对知识掌握的时间段做了调换:把上课该学的知识挪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学;把课下该做的作业挪到课上做。他们担心这样的翻转课堂有两个弊端。

其一,他们认为学生在课下自学课本基础知识,往往遇到很多疑难问题,甚至很多学生理解不了课本基础知识,因此导致课下学习效率底下。学生在课下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再在课上做练习题是很难掌握所学知识的,这样教师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其二,他们觉得这样的翻转课堂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如果教师把本来应该在课上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课下做,那么教师就不再是“老师”,只是转变成了一个课堂组织者,不再是一位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教师在课上会感觉无所事事。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坏处是干扰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动地想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人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毕竟也没有深入地理解翻转课堂。为了打消许多人的忧虑,笔者想有必要把自己探索、实践翻转课堂的一些做法展示出来,让人们充分理解翻转课堂的优势,也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配合其他教师顺利进入到翻转课堂,给其他班级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以借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翻转课堂。

1 教师要准备好翻转课堂

教师在进行一堂翻转课堂之前要做足备课的准备。教师深入思考,想一想学生在课下学习课本哪部分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哪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课下很容易自学就学会的。如果学生在课下自学的知识难度大,教师可推荐学生在家利用网络展开自学。例如,一些数学疑难知识点,英语课本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障碍,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得到。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自学辅助资料、自学导学案等学习资料,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自主学习。

教师提倡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以在线讨论模式进行学习的讨论、互助合作,很多学习的困惑、难点都可以得到解决。举例来说,师生可以成立QQ群,班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加入。师生商量好学生自习阶段哪些时间段学习哪些科目。教师、学生在线讨论,答疑解惑。如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可以是英语的在线讨论时间,师生打开QQ群进行在线讨论,解决困惑。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录制好微课,把疑难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录制到微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看微课学习。

2 教师要把控好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45分钟的时间很宝贵。翻转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课前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的成果。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白板上展示学习成果。只有学生展示出学习成果,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要提供与自主学习知识点相吻合的一些典型例题。学生课上自主探究,并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各小组间竞争,看哪个小组所有成员完成的典型例题用时最短,错误最少。教师可以对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样的竞争奖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得以改善,学习的动力以及探究精神会得到加强。

教师也应该鼓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提倡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予以解答,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引领课堂。

3 增强翻转课堂高效性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利用大量的时间做足课前的准备工作。通过课前时间段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掌握知识点。课上,学生通过展示环节、自主合作探究环节、优秀学生引领探究环节,能充分学会重难点知识,这样的课堂会变得更好,会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前做足备课准备,编订课前自主学案,推荐自主学习资料,录制微课,参与课前学习平台的讨论,因此更好地引领着课堂。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明确各个环节,在宏观上把控好课堂的全局,在微观上参与小组讨论、解疑答惑,指导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仍然很重要。

4 注重翻转课堂的引领性

翻转课堂,既注重课堂上的高效性,又对课堂之外进行延伸;既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翻转课堂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产物,因为翻转课堂把信息化教学融进了教学。翻转课堂能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它能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翻转课堂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所接受。

5 结语

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在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是很必要的。另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很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执著和不服输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班风,多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质疑性、批判性。同时,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班会,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这个模式的运作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需要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调动学生的能力,这对教师确实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一切都是在研究探索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进入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视野,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的先驱,笔者在班级教学中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更趋向于合作伙伴的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求知的欲望更高;通过合作学习,彼此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4

●摆弄积木, 玩味图形化编程环境

打开Scratch的界面, 映入学生眼帘便是一个令他们跃跃欲试的游戏场景, 他们看到了“成堆”的积木与可供他们自由堆搭的平台, 热情高涨, 兴趣油然而生, 摆弄眼前的积木成了一种现实的需要。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作家, 问题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去发掘与引导他们的这种天赋。”

1.拆

孩提时代总爱拆拆装装这样或那样的玩具是我们熟悉的顽皮记忆, 然而这一行为在专家看来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探究性活动——孩子往往是对玩具为什么会动、会响感到好奇, 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拆开看看。所以, 在Scratch社团的辅导活动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拆”程序。

初识Scratch时, 我为学生“请出”了新朋友——小猫:走100步, 转一圈, 说:“你好!”看到会动会说话的小猫, 学生别提有多兴奋了, 他们纷纷问我:“老师, 这是怎么弄出来的?”于是, 我把脚本发给他们, 让他们“好好研究研究, 把‘这堆积木 (程序) ’拆一拆, 看看老师是怎么搭起来的”。学生通过初次好奇的拆程序尝试, 掌握了流程, 基本上都能再把程序“装”起来。

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学习新内容时, 我也常常会把一些案例部分的关键脚本分发给他们, 让他们看一看、拆一拆, 在拆中玩味, 在拆中探究。

2.改

适时地让学生拆程序, 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在此基础上, 我鼓励学生们“改一改, 把这个程序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从“拆”到“改”, 学生探究与创作的空间更大了, 他们有的改变了角色, 有的改变了舞台背景, 还有的改变了脚本设计……例如, 教学生“图章”时, 我给他们展示了角色和一个简单脚本, 让他们去改一改。简单的脚本与角色, 经过学生拖拖点点竟有了彻底的改头换面。最有趣的一位学生设计了“孙悟空变变变”, 移动鼠标指针即可变出一只小猴子, 获得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好评。

●尝试画图, 品味流程图方式优点

麻省理工学院Scratch团队负责人说过:“Scratch不只是一个软件, 还是一个可以表达思想的方式!”如果说对简单脚本的依葫芦画瓢式的拆拆改改满足的是学生好奇心的话, 那么, 以语言或是画图来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是算法的方式则更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自然语言的描述

学生用Scratch创建故事、动画亦或游戏, 创作之初都会把自己变成一位小“编剧”或是小“设计师”, 而他们最初用来表达创意或是想法的首当其冲应该是自然语言。例如, 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到舞台边就调头返回, 如此循环。再如, 小猫在足球场上踢球, 每踢中一次足球就加上一分。在引导学生表达创意的同时, 我常常有意识地加入一些Scratch的关键词, 以此来完善、规范他们的“剧本”, 以增加他们语言叙述的逻辑性。例如, 小鱼在海底每前进20步就切换造型, 碰到边缘就反弹, 如此循环。随着学生对控件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 再加上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 学生在运用自然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或想法时, 语言的逻辑性自然加强。

2.规范符号的引领

这里所指的规范符号引领即是流程图的渗透。学习之初, 学生创作的故事、动画或是游戏相对比较简单, 自然语言的描述加上模块化、可视化的脚本结构便能呈现程序执行的流程。随着学习的深入, 当学生面对稍显复杂的程序进行阐述时便会遇到表达与思维的障碍, 即便有的学生能思维清晰地娓娓道来, 但当他们真正落实到动手搭建脚本时却也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从下手或是遗忘疏漏, 这时, 如思维导图般的流程图却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搭建脚本。例如, 在和学生设计猜数游戏时, 我让学生先说说想怎么设计, 通过师生互动定下设计后再请学生试着把自己的设计言简意赅地画下来, 可以用上箭头等一些符号。有的学生这样画:随机产生一个数→提示输入一个数→输入的数等于产生的数时说:“恭喜您答对了!”输入的数大于产生的数时说:“大了!”输入的数小于产生的数时说:“小了!”在肯定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文字加符号的表达之后, 我对于他们的图稍加修改 (如下图) , 以一个更立体清晰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判断循环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引出流程图并对流程图的符号进行介绍, 如用圆角矩形表示起止框, 用菱形表示判断框, 用平行四边形表示输入输出框, 用矩形表示处理框。随后, 我还让学生试一试, 为刚才教师修改的图加上这些符号, 于是, 看似枯燥难懂的流程图也瞬间变得有趣易懂了, 设计也似乎变得越发充满魅力了。

●整合任务, 体味生活化应用模式

诚然, 学生对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小故事存在着较大的兴趣, 然而, 当看到孩子们流连于“射击”、“轰炸”等游戏时, 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时的“趣”似于远远大于了“意”。于是, 如何使Scratch社团活动取材于生活, 将学生的Scratch作品反馈到生活中成了我思考更多的问题。

1.与学习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不乏有趣又充满教育意义的Scratch素材。例如, 语文学科的一些小故事:狐狸和乌鸦、守株待兔、龟兔赛跑等, 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顺序结构程序的编写。再如, 数学学科中趣猜数字等小游戏, 可以让学生编写具有判断功能、循环功能的简单程序。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来个重温、拓展与延伸,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与活动相结合

除了学习活动, 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的素材。例如, 开学后大队部要进行大队长竞选, 根据这一活动,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投票器的设计, 充满喜感的大队长候选人头像的引入让他们兴奋不已, 作品做了改, 改了做, 互相运行尝试, 互提建议修改, 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再如, 元旦到了, 各班都开展元旦游艺活动, 我也组织社团成员来了次“元旦游园”。我先请学生各显神通, 上报一项个人设计的游艺活动, 再通过学生投票选出五个人气游艺项目开展游园活动。作为作品的设计者, 又成为了作品的使用者, 学生往往会在使用中发现作品存在的不足而又再次修改, 也就在这不断地调试修改完善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

画画让我乐在其中作文 篇5

画画,一件充满艺术的事,我喜欢缤纷、绚烂的色彩,它们能使人愉快,使人高兴。画画,是一件要协调手的事,画画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当你凝视着充满水汽的国画时,那墨色的菊,墨色的竹,墨色的山水,墨色的虫写,好似淹没于墨色的雾中,朦朦胧胧,给人梦幻的感觉。国画中的物,名具情态,与众不同,仿佛走入了起伏连绵的山,清澈见底的溪,国画使人流连忘返。

当你端详着有层次的素描时,眼睛就被它紧紧的吸住了。一笔一划的线条,隐隐约约的黑影,都勾勒的一清二楚,使人更想去了解的它,去观察他。

素描是一种立体的画,但是颜色太过阴暗了,我们不如来说说油画。

你拿起一副油画,它的色彩形状会立刻吸引你的眼球。画上的苹果使人垂涎欲滴,布条的皱褶也描绘的淋淋尽致。罐子更不用说了,它摆在那里,就像真正的物具摆放在那里。

油画以色彩为主,它那明亮的色调,使人的心一下子就涨到了高潮,特别是水果的形状与色彩,更让人赏心悦目。

再来看看风景画吧!

我最喜欢的画莫过于风景画了。它的色调缓和,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心情。那优美的的风景才是最主要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好风景,那我们的生活将多么没色彩,没有乐趣!

我爱画画,因为画画不仅带给我快乐,还带给我多姿多彩的生活!

让学生乐在语文作业之中 篇6

关键词:语文;乐学;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05-01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作业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但局限于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因而语文学习要高效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将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呢?

1、课堂上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乐学。教师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用课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学习过程中问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比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课堂上老师领着学生查找有关圆明园资料,使学生在查资料中了解圆明园历经六位皇帝修造,由原来600亩扩展到5200亩,形成了一个万园之园规模。进一步了解圆明园之大,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要查的内容,在什么书、什么资料上查找,再一步让学生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结果及《辛丑条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所查资料中找到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而后再引导学生查从先秦到清历经多少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中所收集有多少年稀世珍宝。然后再讨论,规模这么大,收集文物这么多的一座园林毁灭了,你有何想法?有什么感想?下一步再讨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再修复,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受到各种教育。又如学习了《鲸》后,引导学生说出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外,你还想知道有关鲸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鲸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它的寿命有多长?人类怎样保护鲸?等等。课外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查找资料,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自愿组成3—5人的合作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动手办一份手抄报,再把手抄报悬挂在教室,成为一种教育资源,让学生互相阅读,互相促进,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人人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2、平等交流,训练能力,乐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语文作业布置中应侧重让学生乐于倾听,乐于表达,乐于应付。例如:学了《妈妈的爱》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请妈妈讲妈妈和你之间发生的事情,并从中选择一两件最令你感动的事,写在日记里,来校后与同学交流。再如,学了写景类文章,《桂林山水》之后,让学生利用尝到的知识说服自己的父母,让父母假期带自己去桂林旅游,这样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储存、内化,而且学生乐于言表。

3、诱导想象,学会创新,乐于动笔。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们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其中作业的设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穷人》之后,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渔夫一家收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的命运。以“桑娜拉开帐子之后……”为题,给《穷人》写续集。于是学生想像的翅膀展开了,有了各种各样的续集。有的同学想像:渔夫为了打到更多的鱼去危险地带而丧失了生命,桑娜的命运更加悲惨;有的同学想像:桑娜为了让孩子吃饱,自己却活活的饿死;更有同学想像:渔夫打鱼时网到了一件稀世珍宝,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仍不断帮助穷人,收养了许多孤儿……学生的想像丰富了,也乐于将自己的想法用笔写出来。

二、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趣味性作业

1、结合学生活动内容设计作业。春天到了,班里许多同学养起了蚕,一时涌起养蚕热。怎样使学生玩中获取知识,从乐中训练能力?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决定在班内成立“养蚕研究小组”,学生兴趣盎然,一呼百应,还请语文老师、自然老师作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查阅资料、制作标本。作业做得轻松自在,并且井井有条,同时也学会了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结合学生心理倾向设计作业。曾有一个时期,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很感兴趣,且各种有倾向。抓住这一时机,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不少人,你佩服的人有哪些?为什么?你同情的人有哪些?为什么?你憎恨的人有哪些?为什么?等等,请你设计表格并填写。这样比单纯的记内容、说中心有趣多了。又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张扬个性。

三、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实效性作业

“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新《课标》)。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做到,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实效性作业。

1、开展节日活动体验本地民情风俗。从大年初一到除夕之夜,学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欢快的节日,正是这些节日伴随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节日时语文作业的布置更要有趣。强过元宵节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吃元宵、猜灯谜、看节目,继而以日记形式记下自己快乐的经历,实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2、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名人轶事。我们祖国处处人杰地灵,每个地区古往今来都有众口皆碑的名人轶事,如眉县地区就有张载、李达等名人贤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工调查、整理资料、交流成果。学生在调查了解过程中既增长了见识又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游览本地名胜古迹,升华感情。祖国处处皆图画,家乡处处是美景。如眉县地区太白山森林公园的自然、神奇;红河谷的幽深、隽美;张载祠的文化精髓,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好教材,为了让学生语文学习更贴进生活,教师可让学生自愿组合,游览本地名胜古迹。画路线图、拍照片、记感受、谈感想。进而组织学生当小导游,自编导游词,使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7

一、音乐游戏:学生乐于接受

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环境进入小学正规的教育体系, 难以马上适应。这时, 虽然他们的有意注意在发展, 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 主要表现为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 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出现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等现象。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游戏教学就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手段, 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 让学生的左右脑交替、和谐地发展。这样, 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就有了一定的存活力。

二、音乐游戏:教师乐于教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 通过受音乐的内容、性质、旋律、节奏、结构等主导和制约开展的游戏活动, 提高儿童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培养节奏感,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达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目的。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活跃课堂气氛, 并且在师生互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 通过游戏教学, 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

三、音乐游戏:我们乐在其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易集中, 意志比较薄弱, 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这一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游戏教学方法, 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 做到分散难点, 化难为易,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学习音乐知识,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 乐在其“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 所以,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成了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1. 游戏一:听辨音高。

教师可先选择三个音, 如do、mi、la (开始音高的跳跃可以大些) , 然后告诉学生各唱do、mi、la, 并让学生听辨音高。这样, 学生就有了初步的音高感。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感知音高的敏锐性。

如最后落音在“do”上, 学生就做走的动作、如最后落音在“mi”上, 学生就做鸟儿飞的动作;如最后落音在“la”上, 学生就做飞机的动作。

游戏开始, 教师任意在琴上反复弹奏这三个音, 最后落在琴键上是哪个音, 请学生听辨后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2. 游戏二:听唱名。

教师可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八个人分成一组, 分别代表唱名:do、re、mi、fa、sol、la、si、do。然后, 教师让这八个学生按顺序排列成一条横线。

教师在琴上弹出学生学过的练习曲, 弹到哪个唱名, 哪个代表唱名的学生就向外跨出一步, 拍一下手, 再退回原位置。

如教师在琴上弹出唱名, 而代表唱名的学生没有反应, 教师立即下令停止游戏, 让那个学生表演一个节目, 再继续进行。

教师采用音乐游戏, 避免了枯燥、机械、反复地听辨技能训练, 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听辨技能, 同时让学生更加爱上听音乐。所以, 游戏教学实现了让学生乐在其“听”。

(二) 乐在其“认”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识读乐谱显得更加困难与无措。所以, 教师应利用妙趣横生的识谱游戏, 让学生既没有接受知识与技能时的强迫感, 也没有那种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去做的消极与无奈, 有的只会是全身心地去投入, 去感悟, 去体验,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乐在其“奏”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 节奏就是音乐的骨骼。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 因此, 我们应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 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 让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 游戏一:认识节奏。

音乐的节奏实际上是生活中各种节奏的总结。下面几种节奏就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的, 教师可请学生试着拍一下。

钟表的节奏:X X X X

嘀嗒嘀嗒

母鸡叫的节奏:X X X

咯咯嗒

火车发动的节奏:X X

突突

火车鸣笛的节奏:X—

机关枪的节奏:X X X X

哒哒哒哒

敲门声的节奏:X X X

笃笃笃

知了的节奏:XX

知了

马蹄声的节奏:X X X

得得哒

根据这几种节奏, 学生可以组织起来, 做“拍电报”游戏, 每人边看节奏谱边把一种节奏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由易到难。根据学生拍击的情况, 教师也能直观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2. 游戏二:拍手节奏接龙。

每位学生打四拍节奏, 第一个作龙头, 其余人必须重复前面同学的第三、四拍节奏, 作为自己的第一、第二拍节奏, 然后自己即兴创作两拍不同的节奏作为第三、第四拍。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 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 游戏教学就实现了让学生乐在其“奏”。

(四) 乐在其“演”

歌表演就是将歌曲的内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 将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现传输到学生的大脑皮层中, 使其产生相关的、相对具体、易懂的表象。例如, 在歌曲《小猴子》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模仿小猴子活灵活现的样子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情绪演唱并表现歌曲的目的。又如在《表情歌》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可在歌曲中加入拍手、撅嘴、跺脚、大笑等动作, 并让学生按节奏拍打出来。虽然节奏很简单, 但正是这些动作, 使得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课堂非常活跃, 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唱中动, 在动中唱。

除了歌唱表演之外, 在欣赏教学中也常需要表演,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表现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例如, 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狮王出场时音乐主题重复出现进行记忆, 我加入了这样一段词:“我是森林之王狮子, 我的叫声吼吼吼。小动物们不要惊慌, 我们都是好朋友。”通过配乐诵读, 学生能很清楚地记住主题音乐在不停地重复出现着。又如, 欣赏《铁匠波尔卡》时, 我让学生通过模仿铁匠打铁的动作来记忆音乐的特性, 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提高了他们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可见, 游戏教学可让学生乐在其“演”。

音乐游戏教学使音乐课堂成为了“愉快”的代名词, 让音乐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欢乐天使”, 激发了学生乐于学、主动学的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教学, 我感到, 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 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事游戏教学, 也让我乐在其中。

摘要: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 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笔者从游戏教学的意义、可行性和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具体的实例操作, 阐述游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游戏教学,音乐教学,低年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区海婴.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实践课例[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 2002.

[3]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游戏王国[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胡芸.浅谈音乐游戏的分类及运用[J].江苏教育, 2004 (9B) .

让学生乐在作文中 篇8

一、润物细无声———注重平时潜移默化授技巧

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本身就可以拿来当作文范例, 在平日讲阅读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润无声的熏陶。比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下册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 其中第二段中:“皮肤藏污纳垢, 缺少光泽, 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社外墙那样粗糙, 在四方脸中间,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 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这一精彩外貌描写值得学生学习, 作者运用了夸张和比喻把托尔斯泰的丑陋写得活灵活现。而学生在描写人物时还是“大大的眼睛, 高高的鼻梁, 樱桃小嘴”老套的语言。教师指导他们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不同于他人的部分, 用新颖的夸张和比喻, 要求在课堂上观察并马上描写身边的同学, 这样学生的兴趣立即就会被调动起来, 写出的文章也会生动许多。再如, 讲解八年级下册《背影》时, 我就着重教给学生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达出父爱子、子爱父的主题。在写作中人物的“粗糙的双手”、“犀利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和“一个关心的动作”, 都可以当作一条线索, 文章就清晰自然多了。

写作技巧有很多, 比如“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如何谋篇布局”、“怎样运用表现手法”等, 只要善于抓住时机将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逐步了解、掌握写作技巧, 真正写作文时也就不愁如何表达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 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 而不是负担。

二、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注重平日勤积累

初中教材后面都有推荐的名著, 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作品, 并且要用部分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一起来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多介绍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 同学间也可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 让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分文体, 不论时间, 不管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不管是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范围越广越好。遇到佳句、名段就摘录下来, 体会记忆, 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以便用时可仿写或引用。这样就能解决学生的语句不够精彩的问题, 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写出的文章就会更有深度。

三、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注重平常小事话真情

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 认真观察, 随时做笔记, 即使是不同的题目也可以写同一件事, 只要语言稍有变化扣住题目和主旨即可。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更能写出真情实感。“文学贵为有感而发, 缘事而发”。比如有学生写的《十六岁, 我多了一分感悟》就是写“姥姥突然生病”这一生活小事。由于是自身经历, 因此感悟更加深刻。她写了姥姥病危, 自己非常害怕和伤心, 经过六天抢救, 姥姥转危为安, 她攥着姥姥的手, 感觉自己握住了全世界。回家路上紧紧挽着妈妈的手, 因为通过这件事她感悟到自己抓不住时间, 但可以抓住自己身边的人。一个初中孩子有这样的感悟就是源于自己的生活。学生能开始认识生活, 体验生活, 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宝库, 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常言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因此,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 又积累了一些优美词句之后,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小试牛刀”, 体会写作的快乐。一开始可以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命题作文, 比如《这件事令我自豪》、《我的妈妈》, 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慢慢就让学生写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提高审题能力。

四、此中有真意———注重快评改, 多表扬, 少批评

教师批改作文少则一个星期, 多则十天半月。我认为这个时间太长了, 因为学生写了后都很急切想知道老师的评语, 想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 或是有什么毛病需要改正, 如果时间太长才反馈给学生, 可能学生的热情已消退, 对自己写了什么可能都没有印象了。我平时要求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必须完成一篇作文, 写完之后马上批改, 第二天就给学生讲评, 这样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涨, 学习了别人的优点, 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儿, 很愿意也很急切把自己的文章修改至完美。因此尽快完成作文的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水平一条重要的原则。

另外, 在讲评改作文时, 还要以“表扬”为主。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在评改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并给予大力表扬。特别是那些对作文没有兴趣的学生, 只要有一处优点就可以在班里面作为范文讲读。对好段落进行选读和表扬, 边读边评, 让学生其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 哪些不好的要改正, 既能激励被表扬的学生, 又能进行全班性的作文指导, 可谓是“一举多得”。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在班上读范文特别是读自己班上学生的文章, 学生的积极性最高, 学到的作文技巧也最扎实。比如在讲评话题作文“幸福”时, 我就用两篇学生的文章来做范例。其中一篇题目是《落叶的幸福》, 在读之前为先引起学生的注意, 我问:“如果你写这个落叶的幸福, 会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这样一问,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说要写叶子从生到死的过程, 有的反驳没有突出幸福, 还有的提议可以用“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揭示主题。看到学生渐入佳境, 我故弄玄虚地说:“我这有一篇和大家的想法差异很大, 我来读大家听听这个同学选材的独到之处, 之后告诉你文章是我们的哪个同学写的, 好不好?”学生高兴极了, 不仅认真地听完, 而且惊奇地发现文章在选材和结构上的不俗之处。更让学生刮目相看的是这篇文章出自于班上一个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在选材上不落俗套, 更可喜的是被表扬的学生之后在作文上越来越主动, 其实那个受表扬的学生只在选材上新颖, 但通过这次在全班做示范后, 兴趣有了, 其他文章语言方面的不足也很容易及时改正, 写文章也就再不愁了。如果没有典型的例文给学生来进行指导, 无异于“纸上谈兵”, 空泛而不具体, 学生也不会深刻理解。有例文的示范作用, 学生很快就会仿写, 然后再提醒学生, 只可以学方法, 不能抄袭内容, 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难而不愿动笔写文章了。

再有就是不要吝啬给学生高分数。有时候睁只眼闭只眼, 偶尔给一些作文写得不那么好的学生打高分, 也是有利于激发其写作兴趣的。

总之,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我相信, 持之以恒,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勤劳的小蜜蜂, 多思考、多练笔, 学生一定能培养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认为写作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去写作去探索,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趣味识字让孩子乐在其中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口语

一、在朗读中快乐识字

多种研究表明, 6—8岁是孩子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好好朗读教科书。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在识字中朗读, 在朗读中感悟。如:低年级孩子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 想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是有很大难度的。在此时, 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朗读, 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朗读中熟悉课文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这样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不断地变换中保持朗读的兴趣。当孩子们对于课文内容逐渐熟悉以后, 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读课文, 在读时随文识字。若仍然遇到难以解决的生字, 可以做记号, 以便求助于老师。

二、在口语训练中大胆认字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说话的环境, 鼓励他们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可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如:在教“目”字时, 我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字与哪个字有些像呢?”孩子们略作思考, 就举手说:“老师, 是‘日’字。”我又问:“那么它们之间是否也有不同呢?”一个男孩子抢着说:“‘日’字里面只有一横, 而‘目’字里面有两横。”一个小女生笑眯眯的说:“老师, 太阳只有一个, 所以‘日’字里面是一横, 而眼睛有两只, 所以‘目’字里面有两横。”我听了立刻为她鼓掌, 她形象的说出了两个字的区别, 也让所有孩子牢牢记住了这个字。

此外, 在课堂上我常编一些顺口溜, 以提高孩子们说话的能力。顺口溜朗朗上口, 可以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让孩子们爱上认字。又如:在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五》时, 我带了许多种类的蔬菜, 并要求孩子们也带一种自己最爱吃的蔬菜, 请家长做出蔬菜标签。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菜场。课堂上, 让孩子介绍自己爱吃的蔬菜, 他们争先恐后, 生怕自己说漏了什么, 孩子们在交流中, 不但能记住蔬菜的名称, 还认识了一些不常见的蔬菜。这样的教学, 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还发展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尽量为孩子们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 让他们产生交流欲望, 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孩子们说的能力, 以达到促进识字教学的目的。

三、在想象中增强记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 把抽象枯燥的生字化为有趣的故事情节, 他们会永生难忘的。如:在教“休”时, 可出示图片, 告诉孩子们, 这个人很累了, 他正靠着树干休息。如此形象生动的解释, 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也能让他们记忆犹新。又如:在教《识字六》时, 我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 说一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 孩子们听了要求, 立刻开始说起来, 他们所说的内容千奇百怪, 但仍然不忘把生字用到其中。有的孩子说:青蛙呱呱的叫着;有的说:蛇懒洋洋地爬着;有的说: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着;有的说:农民正在摘山葡萄和木耳;还有的说:小朋友们都在雪地里堆雪人, 打雪仗呢……这些美丽的图画想象, 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 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小兴安岭, 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在书写中掌握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 最难把握的是如何指导孩子们写字。为了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写字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写字能力, 我想尽办法, 带领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第一, 多样化写字。我经常让孩子们在本子上写、桌面上写, 有时还让孩子用小抹布蘸水在桌面、黑板上写, 在自己的手心里写, 用手指或笔杆相互在后背上写字猜字等等, 使他们心手相通, 感受行笔的提按行收, 既有趣又有效。

第二, 评价记录。记录每个孩子写字成长的历程。每周收集他们一份优秀作品, 内设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 把孩子们一学期的写字作品都留下来, 作为他们写字的成长记录。

第三,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我还会结合重大节日, 在班级开展主题写字作品竞赛、展示活动, 并把他们的优秀作品甄选出来, 装订成册, 鼓励他们向报刊投稿。

总之,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新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应该摒弃那种传统的机械练习的陋规, 而替之以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识字教学, 既新又活。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要寻求最佳的识字教学策略,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迈入识字的乐园, 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让所有孩子都能体会到识字带给他们的乐趣, 让他们越来越喜欢识字。

参考文献

[1]刘娜.小学语文的趣味识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 :131.

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课外阅读, 因为没有阅读, 学生就不可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也就不可能具有优秀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 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 丰富他们的思想, 每带一届学生, 我都会一如既往地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常态工作,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当然, 这些活动也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一、优秀读物引导阅读

为什么有的孩子宁愿把时间花在无聊的追逐打闹中, 也不喜欢看书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那么, 拿什么去吸引他们?答案是———用好书!

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在信息泛滥的今天, 为学生选择一批优秀的书籍是重点中的重点。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好奇心强, 自我约束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阅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其而言, 好的课外读物是良师益友, 而坏的、不健康的课外读物则可能是让他们走向歧途的“教唆犯”。而目前小学生课外读物市场也可谓各种层次的读物充斥其中, 水准参差不齐。为此, 我引导孩子及家长选择课外读物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 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尊重其阅读爱好, 选择符合其兴趣要求的读物, 千万不能束缚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书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是在十岁以前养成的, 我们必须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引导孩子去看书、去选书、去爱书, 切不可盲目跟风。

为此, 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在平时的教学中将书随机发到学生的手中, 人手一本。拿到书之后, 大家可以互相交换, 从而调剂到自己喜欢的书。下一周, 再从每一位同学的手上进行调配。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图书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此外, 适当的时候, 我还彻底开放班级图书角, 让每一位同学随时到书橱里去取自己喜欢的书籍, 看完后再放回去。或许, 在此过程中, 可能会有几本书丢失, 但我们收获的可能远远大于我们失去的。丢了几本书可以再买回来, 可逝去的时间却再也回不来了, 学生熄灭的阅读火花却再也不会燃起。

二、固定时间坚持阅读

这一点听起来好难, 可是这的确是很多先进国家对其国民教育的一项常规要求。是的, 当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再仅仅是口号, 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习惯时, 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人, 而是我们的国家。所以, 不知道多少个宝贵的自习课, 我们的孩子们———在读书;不知道多少早读课, 我们的孩子们———在读书。每一个中午, 当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 里面再也没有七嘴八舌的喧闹和无所事事的迷茫, 有的只是阅读时那一个个专注的眼神。每一个课间, 尽管我再三要求要好好休息, 可总是还有好几个赶不走的身影在津津有味地咀嚼书的滋味。厚实的积累为他们的个人修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 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 我相信, 他们一定会越走越轻松。

事实证明, 脱离了一定时间的静心阅读, 进行再多的活动, 研讨再多的理论, 都将是徒劳无益的!

三、课前一吟, 熟读成诵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 我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每节课前, 我安排班级古诗文吟诵的小老师带领本班同学一同吟诵, 琅琅书声, 抑扬顿挫, 其乐无穷。长此以往,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学生变得耳熟能详, 他们也常常会挂在嘴边, 给大家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 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了背诵的任务, 真是“校园处处踏歌声”。

四、课文引路同步阅读

以文本作为起点、中介, 多读书, 读好书, 在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 我就由课文中的一个知识点引领学生进行扩充式阅读。如学完《江南》一课后, 我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江南风光的诗。这样,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再如在学习古诗《咏柳》时, 学生都知道是描写春天的景色。那么,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的吗?可以回家求助父母, 也可以自己去找, 能背的最好背下来, 不能背的可以读, 在下节课上再开展交流。同样的我还利用这首诗是贺知章写的, 请学生找找他写的诗还有哪些。学完《大海睡了》, 推荐学生阅读刘饶民有关大海的组诗;学习完《冰花》, 推荐《精品阅读》中冬天的诗歌。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得心应手, 兴趣盎然。

上一篇:业务运营支撑体系下一篇:土壤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