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梦想

2024-06-16

让学生拥有梦想(精选十篇)

让学生拥有梦想 篇1

一、感悟生活,寻找“鱼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因此,指导学生勤观察、细观察、会观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眼前的景,写身边的事。平时不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而且有目的地给学生一些观察的任务,如观察家乡的美景,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观察老师如何工作,观察同学间的交往和学习,观察家人的生活,等等。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首先会给学生读一段自己写的小范文,说的都是学生知道的班上的某件小事,让学生知道,身边的事看似平常,写出来读给大家听听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了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感到有话可说了。这时我就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可以说出的话如实地写下来。

有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把她亲身经历的事写成了作文——《想到那件事,我哭了》。“新年刚过,爸妈又要离开我了,他们要去外面打工。当汽车一次又一次鸣叫时,我的心像被刀子一刀刀划过,整个人没了魂似的。汽车快开动时,我再也控制不了情绪,泪水不停地滑落,我高喊着:‘爸——爸——,妈——妈——’爸爸一边挥手一边关切地说:‘女儿,我们走后,你要听奶奶的话,认真学习。’汽车启动了,我痛哭着,爸妈也禁不住落下泪来。如果不是奶奶拉住我,我可能会跳上汽车跟他们一起去。”我把这篇作文寄到了《育人》导报,果然发表了。我表扬了这位同学,说她真是写作高手。她开心地对同学们说:“我只是把当时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就是了。”如果还是有些学生怕写不好,我就再读一两篇写得好的作文,让他们知道,这就是作文,就跟说话一样。几次下来,学生就会觉XIAOXUE JIAOXUE YANJIU得作文并不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边的人、事、物是学生习作的最佳源泉。降低作文的难度,打破作文的神秘感,学生就能渐渐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海阔天空,随意遨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其实对一些小事情,小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有时候他们会由于种种原因压抑自己的感受。如果指导学生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由内心深处写起,我想他们的作文也会一挥而就,根本不会觉得作文难写。因此,我在班上开展“循环作文”活动。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小组五名同学。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每组由一名同学写作文,每组同学共用一本作文本,每天全班可收十篇作文进行批改或点评。作文的题材、内容、形式不作限制,但是要说真话、诉真情。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能调动他们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带领学生走进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循环作文”活动中,学生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所以写出了很多表达真实情感的小作文。一个学生写道:“我从小就喜欢看日落,因为那景色很美。我每次回到家,就能看到一个红彤彤的半圆。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陶醉了,这感觉真好。我每天都看,习惯了,对太阳有了一份热情,有了一份依恋。”

自由创作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他们不但津津有味地欣赏其他组员的作品,同时又很想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在这样一种竞争和分享中,他们的习作水平提高了,更可贵的是,习作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定格瞬间,捕捉“大鱼”

即时发生的事,给学生的印象最深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让学生感受一番,然后写成一篇作文。比如,早晨有大雾,提醒学生写一篇《雾》;参加了学校讲故事比赛,写一篇《一次难忘的比赛》;看到同学帮助别人,写一篇《我的同学》……这时候写作成了学生的需要,完成一篇作文已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写起来特带劲。

有一天早晨,阳光明媚,同学们做操格外开心。回教室里我要同学们写一篇小作文,字数不限。有一个孩子写出了一首诗《校园的早晨》,诗中写道“金色的阳光,召唤着你我。灿烂的金粉,撒满校园。晶莹的露珠,倒映着朝霞,每个人的脸上挂满微笑。啊,校园的早晨,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听——喇叭花,正演奏着欢快的华尔兹圆舞曲。看——蝴蝶披着阳光在花丛中纷飞起舞。啊,风和树叶,正奏着一曲蓬勃的交响曲。校园,迎来了又一个早晨。”这首诗分为六小节。我看到这首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好的诗竟出自四年级学生之手!我连忙问这位小奇才:“你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诗?”他回答说:“我读过一些小诗,知道了一点诗的结构。今天看到学校的美景,好像是灵感来了,不过我也只是写了学校真实的景物,要是我在家里可能就写不出这诗了。”我看看操场边,的确有喇叭花和蝴蝶。

生活处处有精彩,勤观察、爱观察的孩子往往能捕捉到最有意义的场景。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抓住即时的话题,让学生写出他们最想说的话,最想表的意,最想抒的情。

让梦想拥有坚硬的翅膀 篇2

杨蓉娅,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出生,1985年入伍,曾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荣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学员、皮肤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有人选择坚守,有人会放弃,更多的人是随着自己的经历去变更,而我的梦想是从少年时萌芽的,在遭遇了无数风雨之后,她终于长出了一双坚硬的翅膀,能战胜困难和失意的翅膀。

从我记事起,父母的身体就不好,而我自己更是一个“药罐子”,小时候因为生病还差点辍学,因此,我从小就对医生心存敬慕,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医生,用精湛的医术,仁慈的爱心,为经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消除痛苦。这就是我最初的梦想。

与大多数战友不同的是,步入军营时我已不再是充满梦想的18岁花样年华。之前,我从生我养我的那个西北小城市走进另一个偏远而又陌生的农村乡寨,做了2年的插队知青,后来又辗转当了某炼油厂的工人,在那些日子里,虽然学习条件基本不具备,但我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我荣幸地成为“七七届”大学生之一。在留校做病理教研室助教两年半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军营的向往,我考取了第三军医大学皮肤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我兵之初的生活。

然而军校的生活却跟想象中的大学校园生活不太一样,就像新兵战友们刚入伍时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奶期”一样,军校里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让我感到很不适应,也不理解,不能留长发,不能化妆,不能穿漂亮的衣服等等,这些对我这个爱美的女孩来讲无疑是残酷了些。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学员队进行军容风纪检查,因为我扎成了马尾巴的头发梢过了肩,结果就被学员大队点名批评了,那个糗样至今让人难以忘记。日子久了,我发现军校里的那些规定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为同学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提前体验了火热的军营生活,也为自己未来的兵之路打下了基础。

在先后经历了两次大学生活后,1988年7月,我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当了一名皮肤科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前身是陆军总院,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知名医院,这无疑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平台。然而没想到的是,我面对的竟是一穷二白的摊子。我所在的皮肤科当时并非医院独立编制科室,仅有两间诊室、3名医生,加上一台日本产的单目显微镜,条件简陋得让人心寒。每当看到官兵满怀希望而来,不能满意而归,心里总不是个滋味。特别是有一次我们收治了一名重症红斑狼疮伴发皮肌炎的战士,虽然我们全力以赴连续救治了近一个月,但終因病情过重,未能留住这名年轻战士的生命。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壮志未酬,热爱的学科得不到医院重视,学科发展举步艰难,觉得很委屈,一度也想过放弃。那时的感觉就像在一个总也走不到尽头的长长的甬道前行,也许是我骨子里的那份执拗起了作用,也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了那么一步,我终于见到了希望的曙光。1993年,医院决定派我去美国留学。

出国留学之前,我接诊了一名右下肢溃烂9年多的战士,在军地多家医院诊治无效。为了弄清他的病情,我反复取活检做病理切片,10余次进行组织细菌及真菌培养,7次带他到外院找专家会诊,在初步诊断为“毛孢子菌病”(一种少见病)后,我一方面为患者做对症治疗,一方面积极查阅文献,虽然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转,但始终未能确定导致该病的病原菌。由于出国学习日程已到,我不得不将这名战士转到其他医院治疗。在国外,我一直惦记着这名战士的病情,后来得知这名战士病情不断反复,最终被截去了一条腿,想起这件事至今使我感到内疚……当兵能在训练场上夺冠算个好兵,当医生也只有在能成功治好患者的疾病后才能感到欣慰和快乐。

时光缓缓流逝,十几年后的今天,当一些曾经一起拥有同样梦想的人因中途放弃而失去了发展机会,而我却始终铭记一句话:“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必须踏踏实实做事,无论多困难,都要争取做出成绩”。带着这份梦想和激情,我在“毛孢子菌病”的诊治研究方面付出了10多年的心血,取得了不少成绩;我带领科室人员,从“两间房、三条枪”,历经三次艰苦创业,终于把当年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学科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医疗设备从一台老旧的显微镜到今天总值近4000万元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学科团队更是达到160余人,医教研工作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了医院名副其实的重点学科。

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进步,我感受最深的是:要以一种坚定不移、雷打不动的姿态,始终坚守临床这块“阵地”,让自己的梦想长出更加坚硬的翅膀!

让学生拥有“倾听”的习惯 篇3

那么, 如何有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时时表扬, 培养乐于倾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仅仅靠纪律和道德的约束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 抓典型, 抓住良好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性。上课时, 我经常这样对学生说:“你们看, XX小朋友小耳朵竖着听得多认真呀!”“老师觉得那些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小朋友是最可爱的。”“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 你可真了不起!”“老师想把这次发言的机会奖给XX, 因为他刚才听课非常认真。”从表扬当中学生可以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可以感受到别人羡慕的自豪, 可以让他们打起精神认真倾听。这种表扬的方法, 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非常有效。每当有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时, 我也会提醒:“看, 很多小朋友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看到你们一双双亮亮的眼睛, 老师讲课更有精神了!”这时, 学生会很快调整自己听的状态。这样长期强化训练, 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就会稳定下来。

当看到学生听课有一些进步时,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与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赞美的眼神, 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言语, 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课堂中, 我们要及时表扬注意倾听的孩子, 适时地鼓励学生对他人发言提出质疑。我们要善于抓住良好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性。

二、激发兴趣, 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 倾听虽然是枯燥的, 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 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有趣的听力游戏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前几分钟和学生玩“教师顺着说, 学生倒着说”的游戏———我们称它为“回音壁”。教师可以报出一组数:365或248, 每组数报两遍, 然后请学生将数字倒着说, 并不断增加数字的个数。不仅仅是数字, 词语也可以倒着说, 如上海———海上、彩云———云彩、欢喜———喜欢、对面———面对等, 既可以训练听力又可以积累词语。再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教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听起来就特别来劲。还有“传悄悄话”──教师对第一个学生说一句话, 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学生, 最后一个学生再将这句话说给教师听, 如果没有说错, 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

低年级段孩子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烈的, 还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竞赛, 让孩子能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材, 开展“古诗文诵读大赛”、“故事大王”、“自我介绍会”等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能够认真倾听, 积极参与, 并且孩子的语文素养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巧用方法, 培养主动倾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持久性差,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于是, 我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 从而培养主动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上, 对于某一个学生精彩的发言, 让其他学生重复。这样做可以督促学生课堂上要集中精神, 用心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还可以有意识地提醒那些已经“开小差”的学生, 在同学把重要的知识重复一遍的过程中, 促使了他们的有意记忆, 已经学会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二次记忆。对于一次就能重复的学生, 可给予口头上的表扬, 如“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会倾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等。就这样, 让学生先是由因外界刺激而认真听, 慢慢过渡到潜移默化地仔细听, 又发展到自己主动去听。

课堂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和频率, 不仅可以检查出哪些孩子在认真听讲, 哪些没有, 而且让学生找不到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常会突然问:“刚才我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刚才是怎么说的?”有时“开火车”读词语或句子时, 我会让“火车”任意变换方向, 目的是让学生既要关注是否轮到自己回答, 而且要迅速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这种训练对学生的专注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长时间这样训练, 学生不得不听, 逐渐养成主动倾听的习惯。

低年级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比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巧用方法, 适时引导, 不断训练, 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教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拥有“倾听”的能力, 真正做到善于倾听, 主动倾听, 乐于倾听。

摘要:古人素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之说,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受益终身。然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耐心倾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同伴的发言, 导致教学效果差, 教学效率低。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与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拥有更多专业选择 篇4

739人申请成功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质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获得真正适合自己成才的教育,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要求,今年西南科技大学推行的转专业新政策,破除了对专业成绩与人数限制的严格要求。

今年转专业的新政策规定,2013级和2012级有意向转专业的学生,均可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审核申请材料后,参加相关学院的面试、或参加相关考试。各学院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发展等情况,确定各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计划并制定考核办法。新政策没有对申请的学生有绩点要求,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了申请资格,让有转专业想法的同学都有了参与的权利,不会因为绩点被转专业的政策拒之门外。

学期初,学校根据新政策组织了本学年的转专业工作,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共有1029名学生,而转专业成功的学生达739名,转专业申请成功率高达72%。在这转专业成功的739名学生当中,同一录取批次的有707名,而申请跨批次考试的有81名,通过考试成功转入的有32名。今年转专业成功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132名,是西南科技大学历年成功转专业学生人数之最。

二次选择的理性思考

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选对了专业自然有利于个人发展,选错了则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转专业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西南科技大学今年推行新的转专业,为学校2013级与2012级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以便尽早找准专业方向,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发展。

与许多同学竞相转入热门专业不同,计算机学院2013级学生廖锋选择了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转到农学专业。廖锋说:“都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很好,但我觉得前景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兴趣重要,只有自己感兴趣了,才学得进去。我很高兴能转入农学专业学习,因为我对生态农业很感兴趣,虽然父母现在还不太支持,我一定会努力得到他们的认可。”

本次转专业不仅使许多2013级学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也为2012级学生提供了一次转向的机会。许多今年报名转专业的2012级学生都表示,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发觉自己的兴趣在其他方面,只是对于能否顺利转入心仪的专业心存疑虑,是学校政策的调整促使自己做出了选择。对于能够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学校今年政策的改变十分‘基于民情,满足了许多同学的需求。”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

大学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西南科技大学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成才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今年学校转专业的门槛放宽,一、二年级所有的学生都具备申请转专业的资格,学校在师资条件充足、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学生转专业的需求。

转专业门槛开放,让绝大部分因为兴趣原因而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因为兴趣不足而学习成绩比较低甚至“挂科”的学生愿望得以实现。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郑祥江老师介绍说:“今年首次实行新政策的转专业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受益最多的主要是那些对原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转专业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但每位同学要对自己的选择保持理性清醒的认识。转入新专业后要学会适应,抓住机会,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

郑祥江表示,虽然转专业的门槛放宽,但不等于所有学生的转专业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主要就是这三种情况:一是有些热门专业的容纳能力有限,报名转入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以接纳的数量,这样,学院或专业就需要对申请者进行面试选拔,只能从申请者中选出一部分;二是根据专业属性,尤其文理科之间、艺体类专业等,由于专业跨度太大以及国家招生有关政策要求(例如艺体类专业以及特定专业定向培养政策等),不允许有关学生转专业;三是学生本身条件确实不适合转到新专业,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对新专业了解等。

让学生拥有梦想 篇5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朗朗上口的齐诵《三字经》伴着整齐的步伐声在洛阳东升三小操场上空回荡, 东升三小的师生伴随着嘹亮的口号声, 精神抖擞, 拉开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序幕。学校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 坚持“让学生拥有健康, 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原则, 以传统项目推动阳光体育活动, 以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传统项目的开展, 以和谐的教育环境铸造学校文化, 走出一条特色突出、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我们同在阳光下一起练身体, 健康属于我, 健康属于你, 阳光体育使我们健康又美丽。每天锻炼一小时, 增强体魄充满朝气, 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练出好身体, 为我中华更强盛, 大家齐努力……”为了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东升三小人用智慧谱写了一曲阳光体育之歌。

第一乐章:传播理念营造氛围

“以人为本, 提升教师, 发展学生”是东升三小的办学目标, 也是东升三小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真实写照。

乘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东风,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 在保留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特色的基础上, 认真梳理、仔细凝练、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 以排球传统项目为突破点, 以阳光大课间活动为抓手, 以花样毽球为着力点,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体育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学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使每一位教师树立了培养出学业上有成就感、人生上有幸福感、身体上有健康感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这是学校的责任, 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校有特色, 学生有特长, 就需要一批育人有特色的教师。学校特别重视体育工作, 始终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放到了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 经常召开体育专题会议, 并创造条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进行教改探索, 树立“教育特色”意识, 努力追求有特色的教学风范。

为了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校将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由30分钟调整为40分钟。在学校的精心安排、老师们的周密组织下, 确保40分钟分分精彩。

第二乐章:秉承传统彰显特色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事业的成功如此, 体育发展的成功亦然。

作为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的排球, 已经成为东升三小的一张名片。学校排球队组建于1980年。长期以来, 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特长为目标, 以培养排球幼苗为己任, 不断推动学校排球运动蓬勃发展。依托学校传统项目坚实的基础, 在阳光体育活动中, 学校把普及排球运动放在首位。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利用排球运动变化多样、竞争性、趣味性强的特点, 安排学生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 利用排球运动所特有的魅力, 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在3至6年级开设了排球课作为校本课程, 普及排球知识, 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排球队的训练。排球进课堂, 有效解决了学校传统项目同课堂教学相分离的状况;良好的群众基础, 又为学校选拔更优秀的排球队员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使学校传统项目得到广泛普及, 学校运动队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不断拼搏, 永不满足, 三小人就是这样走过一个个严寒酷暑, 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用成绩书写着三小精神, 用汗水创造着一个个奇迹:向河南省排球队、洛阳市体校输送了二十多名排球队员。我校排球队毕业学生郑佳琪在2014年河南省运动会跨栏项目荣获两块金牌, 寇冠宇荣获铅球、标枪两块金牌。我校在洛阳市历届小学生排球比赛中, 三十余次荣获小学女子组冠军, 多次获得男子组冠军, 男女队并先后获得河南省冠军、季军、第四名和国家级比赛第一、第二、第四、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第三乐章:创新超越精彩纷呈

“每天锻炼一小时, 心情舒畅一整天, 幸福生活一辈子。”

校本操是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的又一特色。与相对单调的课间操相比, 校本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丰富得多,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利用丰富的师生资源, 学校开发了红色军旅操、排球韵律操、校园健美操、少林武术操、踏浪活力操、花样毽球操、经典国学操、交通安全操七套校本操。校本操的编排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深受学生喜爱。军旅操英姿飒爽, 铿锵有力;排球操秉承传统, 节奏鲜明;健美操热情洋溢, 富有美感;武术操整齐划一, 干净利落;毽球操翩翩起舞, 优美舒展;活力操轻快活泼, 动感十足。踏着音乐的节拍, 和着《三字经》的旋律, 低年级的同学载歌载舞, 舞出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唱出了继承传统的决心。学生们在健与美的结合中, 愉悦了身心, 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 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改善了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 提高了身体素质, 使学生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在活动中挑战自我, 在活动中超越自我, 在活动中肯定自我。

为了让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样, 学校每天更换校本操, 并将跳绳、创新环形跑、踢毽子等活动穿插其中, 同学们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操场上一下子变成欢乐了的海洋。他们有的跳竹竿舞, 有的跳绳, 有的打球, 有的踢球, 有的踢毽子, 有的跳皮筋, 有的做游戏……温暖的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身上, 映着孩子们的笑脸, 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在活动中, 孩子们收获着快乐, 收获着成功。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 更加重视开展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体育课上, 我们要求体育教师教给学生长跑的基本常识, 并利用有限的空间, 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长跑活动。历经一个月的实践、尝试,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校的“趣味环形长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真心想去跑了。通过活动, 不断增强了学生体质,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为全面育人奠定了基础。

每月一次的小型竞赛活动, 每学期一次的学校运动会、校长杯排球比赛、校长杯足球比赛, 设立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项目,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了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别出心裁的亲子运动会, 更是激发了学生家长们的运动热情, 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办好学校的合力。每周一次的教师体育课, 让教师们在运动中体味着快乐, 在竞争中感受着团结。

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了师生身心全面发展, 使他们更加乐观、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自信。

第四乐章:毽舞飞扬释放激情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千年的花毽历史, 今天的毽舞飞扬,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健康活泼、活力四射的人生追求。感怀今天的生活, 让我们乐于其中。

如何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推向高潮?结合场地、操作、携带、趣味等综合因素, 踢毽子既有趣, 运动量可大可小, 适合男女老少。于是, 这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成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发的又一资源。我们把花样毽球活动作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 成立了学校花样毽球教研组, 构建全校师生学、练、赛为一体的毽球发展思路。毽球操促进了学生对花毽的了解, 毽球体育课激发了学生对花毽的兴趣, 毽球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毽球考级发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花样毽球活动已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操场上, 学生总是三五成群、男女不分地腾出一小片空地便踢起来。他们赛着踢, 对着踢, 越踢越带劲。他们动作和谐舒展、潇洒自然, 举手投足间, 毽子在脚下上下飞舞, 线条优美又舒展, 令人惊羡不已。

在花样毽球的基础上, 我校又成立了男女毽球队, 并且常年坚持训练, 自2009年以来, 男女毽球队已在市级比赛中三次获第一名, 两次获得第二第三名。毽球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充分发挥了活动的育人功能, 拓宽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渠道, 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活泼而主动的发展。

第五乐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坚决贯彻洛阳市体育局、教育局关于发展足球运动的文件精神, 让足球运动成为一种突破口, 让足球运动成为一项基础项目, 以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 我校把校园足球活动作为我校体育运动的重要抓手, 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普及足球基础知识和技能, 使之成为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 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推动我校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区足球试点校为契机, 不断创新、更新教学与训练方法, 以此为突破口, 再次提升我校体育文化。近年来, 我校先后向国家女足队输送王珊珊, 向厦门女足队输送吴灵宇, 向河南省女足队输送翟莹利等优秀队员。

第六乐章:放飞梦想硕果飘香

绿色的童年, 接受着阳光的沐浴。东升三小, 见证着师生的成长, 分享着快乐和健康。阳光体育活动使整个校园充满活力, 学生更加自信, 教师更加热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实验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验学校, 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课题实验学校, 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 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河南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示范单位, 洛阳市规范化学校, 洛阳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洛阳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 洛阳市体育特色学校, 洛阳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洛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涧西区阳光体育活动示范学校, 涧西区足球试点学校等殊荣。洛阳市、涧西区以及洛龙区兄弟学校多次到学校观摩、学习阳光体育活动。每年学校师生有三十余人次在全国获奖, 上百人次获得省级奖励。获得市级和区级奖励的则有更多。一张张证书上面, 是智慧和信心的写真;一个个奖杯的背后, 更是无数艰苦的训练和汗水的磨砺。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化学的眼睛 篇6

在教学中, 如何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受到化学的对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必将点燃学生内心学习化学的火种, 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此笔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在生活中寻找化学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既教育。”化学知识已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紧密联系, 教师应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条件去充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 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联系到书本上的化学知识, 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解决化学问题, 养成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使他们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 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是富有意义, 富有价值的, 由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中去。

例如看到电视上报道的机动车启动, 尾气熏翻车后行人的事例, 引发对机动车尾气成分的探究, 也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听到假酒使人中毒事件联系到工业酒精中的有毒杂质甲醇, 参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见到溶洞中的石笋、石柱等联系到碳酸钙的性质, 从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想到白色污染、有毒塑料袋的鉴别及塑料的降解问题, 看到竹制品上漂亮的字画联系到浓硫酸的脱水性, 从被火焰熏黑的锅底及油锅起火联系到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及灭火的方法, 再如碳酸饮料喝后为何会打嗝?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为何会变色?真假羊毛衫的辨别等。

在许多成语和谚语中也蕴涵着化学知识。如“釜底抽薪”“百炼成钢”等有助于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生铁和钢的区别及冶炼原理, “雷雨发庄稼”, “种豆不施肥, 连种三年地更肥”可联系到氮气的性质与生物固氮, “滴水穿石”有助于理解溶洞的形成。

许多诗歌中也包含着化学知识。如“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包含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知识, 明朝爱国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包含着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的性质等。

在教学中, 将一些化学知识编成顺口的短语, 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如“干冰不是冰, 而是二氧化碳固体”, “水银不是银, 而是金属汞”, “铅笔不含铅, 而是石墨等。

2、在实践中应用化学

“告诉我怎样做, 我很快会忘记, 让我动手做一做, 我才记得牢。”

这句话深刻的体现出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不是在那些抽象试题的反复训练中得以发展的, 黑板上画实验是画不出化学大师的, 只有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在化学与生活的碰撞中, 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闪现, 学生的化学意识才会逐渐提高与完善。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间与空间。首先, 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 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学生实验, 并创设条件, 开展化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其次,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对本地区燃料结构与使用情况的调查, 本地区水质情况及污染物的调查, 私家车的不断增长与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等。三是注重家庭小实验,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如怎样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如何防止铁锅、菜刀生锈?冰箱异味如何除去?用“84”洗衣服上的污为何会使衣服褪色?铝锅能放醋吗?洗铝锅时用钢丝球反复擦洗好吗?等等。

3、在探究中感悟化学

没有探究, 就没有发现。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奇妙现象, 激励学生大胆设想, 大胆思维,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思维的火花由此迸发。

如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与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尝味道的方法, 这是思维定势, 此时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讨论, 就会想到很多鉴别方法, 如加食醋看有无气体产生、洗涤油锅看是否能去油污、加入面团蒸馒头看是否变的疏松多孔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实际就是生活中的普通问题, 通过提问与讨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启发了他们的心智, 思维的开放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再如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不同, 现象会不同;用双氧水制氧气加不加二氧化锰, 反应速率不一样;铁常温时在空气会生成红棕色的铁锈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石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在隔绝氧气高温高压下会变成金刚石等。通过以上实验对比, 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教师由此得出化学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灵魂这一论断, 必将使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产生质的飞跃。

让学生拥有梦想 篇7

如今“80末”的大学生, 生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的头脑灵活, 视野开阔, 有创新意识, 自我个性强, 在寝室卫生方面, 却随意性大于主动性, 缺乏服从服务整体的集体意识。

二、案例过程

2011年5月24日, 学校传达了有关“大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到中山学院检查工作, 重点检查学生宿舍、走访寝室”的信息。当辅导员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度重视, 首先发信息通知全体学生, 希望学生要注重寝室卫生, 并做好保持;特别强调:近来寝室内还存放回收旧瓶的同学应该尽早卖掉, 若不能及时卖的, 则应把瓶子装在袋子里放在指定的位置。为避免某些同学收不到短信, 辅导员老师还通知各班班长要重点强调这一事情, 要求一定落实到个人, 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按要求做到。随后, 辅导员老师从工作网调出最近阶段查寝时的记录, 并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整理, 以便自查时把发生卫生问题的寝室列为工作重点。5月25日, 辅导员老师带领两个学生对学生的寝室卫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发现有的寝室卫生存在一定问题, 又再次发短信通知这些同学, 希望这些同学尽快整改。5月26日, 辅导员老师又一次对这些寝室进行复查, 其结果是普遍有所改进, 但还存在一些小的瑕疵, 同时发现还有2个寝室卫生问题仍没有改正。面对这种情况, 为了使工作不存在死角, 辅导员老师决定深入同学寝室了解情况, 对这些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当晚, 辅导员老师不仅去了卫生较好的多数寝室, 鼓励他们要继续保持, 做好一些细节之处;辅导员老师还去了两个卫生仍然较差的寝室, 在交谈中询问学生造成寝室卫生差的原因, 学生认为是东西多造成的;辅导员老师问及衣物为何不能摆放整齐, 学生认为是没有地方;对此, 辅导员老师有的放矢的做工作, 针对性的做出建议和示范:衣服可以一个衣架多重利用, 若实在不行, 一些暂时不穿的衣服可以叠起来放在箱子里或者叠起来放在衣柜里;若只能放在桌上的东西, 则一定要归类定置摆放。最后通过辅导员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引导和说明从思想上克服随意性, 发挥主动性, 是可以通过规划, 实现有效合理的把物品放置好;并且向同学提出希望, 要增强服从服务整体的集体意识, 保持寝室卫生, 养成规范化的生活习惯, 始终把寝室当成自己的家来关心和爱护的, 使之成为整洁有序、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生活家园。

三、案例启示

本案例说明, 辅导员老师对迎检工作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 能够面对问题及时解决和有效应对的能力, 让我看到大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到中山学院检查工作以结果圆满而结束;尽管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但我认为加强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应该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 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也是加强大学生良好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 辅导员老师应该探寻新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寝室卫生的管理, 我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督查”作用

辅导员老师、生活部和寝室长队伍是宿舍管理的三支重要队伍, 应该充分发挥这三支队伍的督查作用。辅导员老师利用上午的时间检查所有学生寝室卫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做好记录;生活部则在晚自习后去卫生有问题的寝室进行复查, 对仍不改正的寝室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辅导员老师;而寝室长则记录好每天的卫生日志并且一周一上交给辅导员老师。三支队伍密切配合, 互相交流信息, 保证宿舍无死角, 不失控, 防微杜渐,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奖励与惩罚有机结合

通过月、学期、年度总结, 奖励先进, 批评后进, 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守秩序、爱劳动和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生活习惯。要想让学生真正养成这种习惯, 单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 还必须树立“肮脏”典型和模范榜样, 实行奖优罚劣。这样做, 一方面, 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的态度, 促使学生自觉遵章守纪;另一方面, 又可以教育其他学生。当然, 在管理过程中, 还应该把严格要求和因势利导有机结合起来, 力争宽严适度。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行为规范, 就从严要求, 对于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 则进行积极引导, 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3.加强对寝室长的培训

为了让学生对学生寝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和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心知肚明并自觉执行, 应定期对寝室长做培训。此外, 还可定期分批召开辅导员、寝室长、生活部的座谈会, 通过座谈,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解决学生中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和宿舍卫生的执行情况。

4.设立寝室长值日周责任制

为了充分发挥寝室长的积极作用, 设立定期轮换寝室长和值日周责任奖惩制, 通过明确工作职责, 督导和落实寝室卫生工作。若查实某个同学卫生状况差, 寝室长落实不力, 应受到处罚;若整个寝室的卫生状况都很差, 则寝室长的处罚加大。反之, 若整个寝室的卫生状况很好, 则寝室长的奖励也重奖。这样, 既能切实提高学生寝室的卫生水平, 还可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劳动习惯, 使学生宿舍区的生活秩序得到明显改观, 形成讲秩序、讲文明的良好风尚。

5.注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学生宿寝室卫生管理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把“育人”放在工作首位,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 可以开辟各种渠道锻炼学生的“四自”能力, 并在组织措施上加以落实, 在行动上加强指导。

让学生拥有梦想 篇8

一、善于观察, 发现不良情绪, 及时疏导

作为班主任, 平时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 并及时分析原因, 找出对策, 及时疏导。如:我班有位同学, 连续两天去欺负低年级同学, 原因是小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脚。我知道后先从正面讲道理的角度对他进行了批评又找他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 通过谈话, 加上我对他平时的了解, 我弄清了原因。原来, 他在班内经常“吃亏”, 他又很想在班内显示自己的厉害, 这样, 便形成了不良的情绪。又无法在自己班内同学身上发泄, 便把气撒在小同学身上。针对这一原因, 我首先教育班内同学, 后又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归结到最后, 我让他认识到自己平时要遵守纪律, 争取得到表扬, 与班内同学交往时, 不要斤斤计较, 要气量大, 多帮助别人获得大家的信任。以后, 我便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 进行表扬, 他在同学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同时也乐意为大家做些好事, 人际关系比以前和谐多了。

二、教给方法, 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识别与控制能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有了不良情绪后自己全然不知, 重要的是他们均未意识到这样的不良情绪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因此, 在班级工作中, 我经常利用队活动、晨会课、班会课, 结合学生近期的不良情绪表现, 告知学生不良情绪指什么, 有什么后果等。同时, 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如:不愉快时唱歌, 想想高兴的事;遇到困难, 找老师与同学说说知心话;经常在显眼的地方贴上提醒自己的词句;平时多为大家着想, 多为集体做好事等。

三、多关心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

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请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避免无意营造高压或放纵学生的环境。父母要亲近孩子, 要知道孩子心里想些什么, 需要什么。教师在家访中应有意识地让家长懂得正确认识、理解孩子, 能使孩子振奋精神, 信心百倍地学习。

四、多关心问题学生

情绪不对头的问题, 多出现在问题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各有各的家庭背景。张超, 男, 头脑聪明, 学东西能很快学会, 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 无法专心听讲, 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 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 (1) 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小动作多; (2) 经常离开座位; (3) 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 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 经常话多, 说起来没完。2.注意力不集中: (1) 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 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 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4) 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5) 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6) 经常忘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 父母工作忙, 没时间管孩子, 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 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

作为班主任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整座位。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 (她) 坐在教室的前边, 这样, 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2.改变教学方式。以鼓励、表扬的肯定为主, 尽量少批评指责。

3. 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 降低期望值, 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4. 及时与其家长联系, 相互配合, 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 保持平常心, 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孩子明显进步了。

首先,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得到了改善, 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 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其次, 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 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逐渐消失了, 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因此, 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第三, 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 课堂纪律的改善, 他的良好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行为也将进一步改善。

由此可见, 班主任的关注对问题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教学中, 教师既要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 也要组织同学们集体讨论。在识字、做题、回答问题时, 采用竞赛的方法, 使课堂上始终充溢着精神饱满、积极奋进的气氛。对认真学习、进步显著的同学, 发红星, 奖红旗, 把“真棒”“我能行”的赞扬送给学生, 培养学生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 篇9

【关键词】学生;观察;阅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和生源质量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学生在读书时,总是缺少领悟和自信。湖南西部中学的高中课改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因为新教材中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紧密联系,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

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有了“眼中之竹”,才会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只有到生活和书本中汲取养料,酝酿思想,才能真正学会作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学会读书。

所谓“慧眼”,就是能够从客观事物中把握和发掘艺术意象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思辨力的总和。这双慧眼的功能可以用一个“读”字概括,这种“读”是“读不懂你的眼睛,我读明月”的“读”。这个“读”是一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甚至充沛的激情去观察、去品味、去领悟、去思索、去酝酿、去评价的精神活动。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这样的“读”中练就一双慧眼,用这双慧眼去读书本这个“小书”,更读生活这部“大书”——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许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只好搜肠刮肚“挤牙膏”,挤得满纸“学生腔”,久而久之,便烦作文、怕作文了。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敏于体察,善于感知,勤于思考,才会给写作注入养分和生机。

从心理学上讲,观察是一种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的高级的知觉形式,观察力是从事学习、艺术、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细致,要把握事物的概貌、层次、差异和细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等。还要教育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丰富的情感和高洁的品格。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思考、感情丰富的人,才更容易领略生活的情趣,才能积累丰富的生动的写作素材,才能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他可以一花知春,可以一叶知秋,因为一颗充满着爱的激情的心灵就像浩瀚的湖面,微风能够鼓浪,滴水可以兴波。

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悟,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同学们的眼里,生活的精彩,情感的火花,生命的跃动,汇成一片湛蓝色的海洋。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不断丰厚,艺术想象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所谓“妙笔生花”便成为一种可能。智慧和才华汇成美丽的河流,所有的颜色都是情感,所有的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的空间都充满想象。

例如,月亮,只是一个客观物象,但在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敏锐地感悟之下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迸发出充盈着观察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艺术创造力,从而产生一个个关于“月亮”的艺术意象,像镰刀、像镜子,像温柔的母亲、像美丽的嫦娥,是天庭的灯、是宇宙的眼,是无尽的相思、是永恒的祝福……

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事物中体悟生命精神,需要艺术的眼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有情有意的“慧眼”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里的“眼睛”,不仅指感官,更指心灵,指观察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思索、体验、领悟和认识等。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就这样一双“发现”的慧眼的有效做法。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特点。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写出其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身边发生的事写下来,既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达到练笔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细致入微地关注生活,养成用心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的好办法。

优秀的书籍,是生活的结晶。无数成功者的经验证明,若能“劳于读书”,终会“逸于作文”。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认识生活,陶冶性灵,开拓思维,为写作积累精粹的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读鲁迅的《祝福》,我们感受到作者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体会到“祥林嫂”在那时代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其说是在欣赏作者灵动精彩、顺畅自然的文笔美,倒不如说是在欣赏那被“月影”激活了的深沉丰富、细腻柔婉的人情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精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巧,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人家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涵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老作家李霁野先生曾说过:“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读书,还可以为写作提供范例。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过,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是学生模仿的最切近的直观形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推而广之,有选择地看电视,听广播,阅报刊,多进几次影剧院和体育场,对作文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和读书的能力,美国人甚至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布置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读书这样的作业;为了将观察和读书的收获巩固下来,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做卡片,辑剪贴。开始时可能麻烦些,但形成习惯后就会事半功倍,受益终身。

如果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能成为孤陋寡闻,作茧自缚,才思枯萎,思想贫乏的应试机器,永远也不会真正学会作文。井底之蛙,永不及林中之莺、云中之雕那样拥有清丽的歌声、自由的天空。古人尚且懂得,求大学问、得真本领、成高素质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学生时代,必要地博览群书,才能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游览山川胜景,体察风土人情,才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由此,才能学会“读”,进而学会“写”;学会做人,自然而然地学会作文。

有一首记不准唱词的流行歌曲也许正道出了学生的渴求:“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缤纷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此作为湖南西部薄弱中学的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具有一双有敏锐的洞察之力的慧眼。

让学生拥有梦想 篇10

一、保护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的嗓音

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好的乐器是人的喉咙, 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是人的歌声。用歌声表达情感, 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却要经历嗓音最脆弱的阶段———变声期。《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提到“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避免喊唱”。因此, 在此阶段通过声乐技巧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 学习打开、轻声、高位置、运用共鸣增加音量等技巧, 不仅是重要的, 而且是必要的。这也是所有音乐教师为保护下一代拥有健康、明亮的好嗓子而应做的工作。

二、拓展学生的演唱音域

通常情况下, 没有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学生的真声区最高音到小字二组C, 变声期孩子的真声区最高音会较低一些, 在小字一组的a、b左右, 而一般的歌曲都达到这样的音高。因此, 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 而靠自然的声音去演唱, 是无法完成歌曲的演唱的。而且, 如果歌唱中的音高问题得不到解决, 就无疑在学生与优秀声乐作品之间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墙。加上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冲击:流行音乐的旋律朗朗上口, 节奏鲜明, 通俗易懂, 音域不宽, 这会将学生的音乐审美逐渐地局限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流行歌曲, 而忽略了其他优秀的声乐作品。而经过声乐技巧的训练, 在气息、位置、共鸣等技巧的支持下, 学生们一般能达到小字二组e_—f的音高, 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演唱音域。

三、发展学生的演唱能力

优秀的声乐作品, 其魅力在于能充分展示人声的能力与美感。而声音能力的获得又依赖于声乐技巧的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声乐技巧, 不仅能拓展音域, 同时还能对声音作有效的控制, 如音的长短、强弱等, 从而能更准确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情绪, 提高诠释声乐作品的能力。在歌唱课中, 我会根据歌曲的需要设计练声曲, 如短跳音练习、弹跳音练习、硬起首长音练习、软起首长音练习等。《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歌唱技巧的练习, 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因此, 适当的声乐技巧练习, 对发展学生的演唱能力有重要帮助。

四、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 学生应“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学生经过一定的声乐技巧的训练, 音域得以拓展, 演唱能力得以提高, 就自然提高了演唱的兴趣, 积极参与演唱活动。特别是对课本中的主流歌曲, 他们会比以往投入更多的关注。

五、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合唱打下基础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的演唱经验, 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要让学生喜欢合唱, 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合唱的美。除了通过聆听, 还要让他们能拥有自己的和谐、富于美感的声音。合唱讲究的是声音的共性, 要达到声音的一致, 技巧的训练必不可少。通过声乐技巧的训练, 让各人的声音在打开、位置、共鸣等方面达到一致, 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 在中学音乐课歌唱课中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是必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技巧, 才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才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上一篇:医疗设备分类与分析下一篇:河南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