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技能力

2024-05-20

核心竞技能力(精选十篇)

核心竞技能力 篇1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对其竞技能力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与核心力量及核心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田径运动生物力学》、《田径》等著作及刊物, 为确定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依据。

1.2.2 实验法

受试者为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跳高运动员 (一级以上) , 他们同在一个训练组, 由同一个教练员指导训练, 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1.2.3 运动生物力学录像测量法

实验前后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 其中1号机放置在横杆延长线前远端10m处, 2号机放置于横杆垂直后端20m处, 拍摄频率为50fps, 两机主光轴夹角为90°左右, 符合夹角大于60°小于120°的拍摄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到的指标经过计算机处理, 求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差、标准差, 如项指标间相关系数, 以及相关程度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2 实验设计

3 运动学结果与分析

3.1 对助跑技术及助跑速度的分析

跑的技术是速度的基础, 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运动员的跑的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解析发现运动员助跑摆动腿膝关节最小角度训练后明显小于训练前, 膝关节最大蹬伸角速度和用力幅度、摆动腿最大折叠角速度在训练后都明显大于训练前, 且二者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踝关节最大蹬伸角速度训练后明显大于训练前。

上肢的动作指两臂是以躯干的肩带为支点的运动, 而肩带运动又是以脊柱为中轴运动的, 核心力量训练加强了躯干的稳定性, 给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等肌肉的运动提供了稳固支撑点。更好地将躯干的力量传递到手臂上, 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 延长肌肉持续工作时间, 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 减少运动中内阻力。上臂的前摆幅度、上臂的后摆幅度、最大向前摆臂的角度在训练后明显大于训练前。

3.2 助跑速度的分析

3.3 对身体内倾角度的分析

倒一步身体内倾角度在训练后比训练前有变大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弧线助跑时的身体内倾是助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动力学条件。内倾状态下膝关节弯曲的程度相对减少, 它为缩短起跳时间和有利于身材高大, 利用助跑速度来进行起跳的运动员降低了起跳难度, 为提高起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若身体内倾角度太小造成倒2步摆动腿膝角太小, 缓冲不充分, 送髋不积极, 造成蹬伸速度慢, 直接影响水平度的发挥与利用, 导致垂直速度偏小。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使运动员躯干的适时摆动能力加强。核心力量训练使右躯干适时摆动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使肩轴和髋轴交叉扭紧使伸髋肌群预先拉长, 为后继大幅度的摆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同时还能加强摆动腿的推进速度和力量, 可使摆动腿的时机提前保持适当的身体内倾进入起跳, 对起跳脚迅速踏上起跳点和起跳时身体迅速由内倾转为竖直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垂直速度的获得创造了有利条件[5]。如果起跳前身体没有内倾或过小, 身体重心就会过早、过快通过起跳点, 导致运动员的身体倒向横杆, 也会导致垂直速度的减小。

根据文献资料表明: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时人体内倾角度达最大值 (60°~66°) , 由表7可知, 通过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实验前后倒二步身体内倾角度接近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且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

3.4 对倒一步身体后倾角度的分析

解析发现运动员倒一步身体后倾角度增大。首先核心力量训练使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环绕躯干的肌肉在控制脊柱的运动中起到了发力器的作用, 使得脊柱运动的稳定性更强。后倾角度增大得水平缓冲使离更充分。使更多的伸肌参与起跳缓冲并使参与用力的肌肉得到更充分地“牵张”, 获得更大的缓冲效果, 这样才能快速地蹬伸。缓冲的肌肉越多, 肌肉“牵张”强度越大缓冲力越大。从而在快速起跳中能够提高“垂直加速距离”, 使起跳更充分, 起跳效果更好。正是由于加强了伸髋肌群力量的训练, 强化伸髋意识, 使队员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都提高了一大块。这与我们在选择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上重视起跳的快速伸髋和强化伸髋肌群的训练有着密切联系。

由表8可知, 运动员实验前后倒二步身体后倾角度发生了显著性差异, 表明核心力量不但能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 还进一步增强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4 结论

1.实验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跳高运动专项能力的发展效果更显著, 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稳定姿态能力提高,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助跑速度有显著提高。

2.核心力量训练器材种类多, 练习方法新颖, 调动练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练习者的疲劳阈值提高, 使得运动员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3.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运动员倒一步身体内倾角度、后倾角度有所增大, 更加接近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要求, 运动竞技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84-185.

[2]孙守正, 白二宇.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89, (1) .

[3]苏斌, 吕乙林.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 :104-108.

[4]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 2006, 26 (10) :95-96.

[5]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2) :66-68.

[6]王卫星, 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8) :1119-1120.

[7]黎涌明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训练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 2008, 28 (4) :21.

[8]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8) :1119-1121.

[9]王卫星, 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 2 (14) .

[10]王琨, 王慧, 刘秀峰等.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 36 (5) :17-19.

[11]黄健.我国跳高项目为什么下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9) :50-55.

核心竞技能力 篇2

摘要:采用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科学分类的角度,分别从一阶分类和二阶分类层面讨论了竞技排球(室内)运动项目群特征,揭示了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制胜规律和制胜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国家男、女排球队运动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球;项目特征;核心竞技能力;制胜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865-03

众所周知,我国男子排球运动技术水平与世界一流运动队始终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目前我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优势地位也受到严重的冲击。显然,无论从保持我国女子排球运动的优势地位,还是从提升我国男子排球运动技术水平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制胜规律和制胜对策。

本文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科学分类的角度,首先对竞技排球所在的项目群——直接竞技类项目群及隔网竞技项目群特征和制胜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了竞技排球运动项目特征的基础上,进前揭示了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制胜规律和制胜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排球运动技术水平提供训练学参考。

1研究方法

1.1专家调查法

2007年国家排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举办高级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期间,本文通过对来自14个省市56名高级排球教练员就竞技排球运动项目特征、高水平排球队核心竞技能力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估。

1.2数理统计法

本文通过对国家男子排球队2006年参加的12场共45局世界大赛的参赛录像和国家女子排球队2006年参加的17场61局世界大赛的参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了高水平排球队核心竞技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1.3系统分析法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从理论上揭示竞技排球运动项目特征、高水平排球队核心竞技能力。

2排球运动项目分类定位及项目群特征研究

2.1直接竞技类项目群及其竞技排球项目特征研究以竞技性质为分类标准对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进行的分类方法,排球运动项目属于直接竞技类项目群(李宗浩,肖林鹏, 李军等2007年)。已有的研究表明,“直接竞技类项目群与间接竞技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攻防关系,这一本质区别又决定了竞技排球项目存在战术和战术意识要求;此外,攻防关系还决定了直接竞技类项目群既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动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也提出了抗干扰性要求[1]”。竞技排球项目对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作规范性要求是防止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的保证;对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作抗(对方)干扰性要求是保证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不受对方干扰影响的保证。“存在攻防关系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的比赛竞争过程复杂激烈,教练员可以也必须进行临场指挥[2]”。因此,竞技排球比赛更存在充分发挥教练员作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竞技排球比赛充分发挥教练员作用的潜力空间巨大,比赛结果与教练员的作用关系密切。

攻防关系存在与否还决定了不同项目群竞技实力的不同。竞技排球比赛既包含绝对实力的竞技,更包含相对实力的竞技。

2.2隔网竞技类项目群及其竞技排球运动特点研究根据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竞技特征为二阶分类标准的方法,排球运动项目属于隔网竞技类项目(李宗浩,肖林鹏, 李军等2007年)。研究表明隔网竞技类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群的比较特征如表1所示。隔网竞技类项目群既可以主动得分也可以被动得分这种比较特征说明竞技排球比赛己方失误也会失分,从而又决定了其对运动员技术动作规范性要求高,加之其运动技动作不受对方身体接触性干扰,运动员触球次数少且时间短而又不能失误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排球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作基本功的重要性。实际上,所谓排球运动员基本功就是运动员技术动作规范性。竞技排球比赛结果相对客观性强的特点告诉我们竞技排球比赛胜负的主动权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研究表明竞技排球运动项目与其他隔网竞技类运动项目群的比较特征如表2所示。在隔网竞技项目群中,只有竞技排球运动项目是6人参与比赛的集体运动项目,其他运动项目仅有单人和双人。集体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战术类别包括单人、双人和多人集体战术,其战术的复杂程度必然高于隔网竞技类其他运动项目,且在隔网竞技类项目群中只有竞技排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提出了集体战术意识的要求。

由于竞技排球运动项目攻防竞争主要集中在网口,运动员网上绝对高度决定空中绝对优势,因此,运动队网上绝对高度成为排球比赛制胜的绝对优势。

3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研究

从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一阶分类和二阶分类的角度,我们认识了竞技排球(室内)运动项目群特征和项目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系统分析,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高水平排球队的核心竞技能力。

3.1战术系统是高水平排球队的主导竞技能力“一般地讲,运动队战术系统是指一个运动队的运动员及全队的攻防战术体系。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配置与组合、攻防阵型、攻防战术体系等。根据系统论可知,系统的功能既取决于系统的要素,又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当系统的要素确定之后,系统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对于集体攻防对抗项目,运动员就是系统的要素,而战术体系就相当于系统的结构。可见 ,战术系统顺乎逻辑地成为集体攻防对抗项目运动队的核心竞技能力。[3]”竞技排球运动项目也属于集体攻防对抗项目,因此,战术系统顺乎逻辑地成为高水平排球队的主导竞技能力。其战术系统的质量是通过战术质量反映出来。本文研究开发了高水平排球队集体战术质量所涵盖指标分为强攻、快攻、后排攻及二次攻4大项,每项又细分为6小项,共计24项指标共同构成了集体战术质量评价体系。同时,本研究对代表战术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排序(表3)。

需要指出的是, 本研究在进行战术质量统计时,是以本方组织进攻时对方是否形成有效拦网和拦防配合情况作为统计评价指标,而不是以实际进攻效果为判断依据。如:本方在组织进攻时,是看对方拦网及防守情况来评价其战术质量,而不是该次进攻是否被拦死、拦失或扣过。

防守战术质量是通过对方的进攻质量进行反映,比如造成对方无人拦网一方面说明本方进攻战术质量高,同时也说明对方防守战术质量低。

3.2规范的运动技术动作是高水平排球队基础竞技能力竞技排球运动项目相对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而言,运动技术动作的抗干扰性要求虽然不高,但是运动项目的失误即失分的特点决定了其技术动作的规范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运动技术动作,根本无法实现比赛目的。因此,运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是高水平排球队基础竞技能力。

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水平排球队(不是运动员)非受迫性失误问题,首次提出了排球比赛中“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的概念,并相应开发了其所属8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另文详述)。运动队非受迫性失误是指排球比赛中,在并未受到对方特别有效攻击的情况下,全队最后一次击球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失分的情况。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国家男、女排球队的非受迫性失误与比赛成绩密切相关。

3.3二传运动员是高水平排球队关键竞技能力高水平排球队的战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运动队战术系统仅仅是其战术系统的框架设计和比赛原则方案。比赛的胜负,关键取决于全队的战术行动。在瞬息万变、攻防转换的比赛过程中,场上局面层出不穷,既不以己方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依己方预先设计的方案转移,往往是背道而驰,这就要求二传运动员能够根据临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战术。二传运动员能否根据临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战术,取决于其战术意识水平和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二传才有可能将运动队的战术系统——运动队的主导竞技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竞技能力。某种意义上看,二传运动员是高水平排球队的灵魂。

3.4运动队文化是高水平排球队无形竞技能力战术系统、运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二传运动员的质量是构成高水平排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分,是运动队的有形竞技能力。高水平排球队的整体竞技能力还与“运动员态度、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群体压力及凝聚力等等无形要素有关,这些心理要素和思想要素共同构成了运动队文化。运动队文化虽然无形,但是其直接影响运动员行动和士气,直接影响运动队内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氛围。运动队的无形竞技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队的有形竞技能力。[4]” 同样,高水平排球队的有形竞技能力和无形竞技能力共同构成运动队的竞技能力。

3.5教练员是高水平排球队竞技能力重要组分“投射竞技类运动项目运动队的教练员x可以等于1,可以大于1,还可以小于1。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类运动项目的教练员的作用趋于无穷。美国NBA篮球比赛中的智囊团就是很好的案例。可以讲,教练员是保证投射竞技类运动项目运动队整体竞技能力最大的必要条件,是运动队的隐性竞技能力。如果投射竞技类项目运动队的人数为n,那么,运动队的实际人数则为n+x,x是指教练员。[5]” 同样,高水平排球队的运动员也是教练员选拔的;上场运动员是教练员配置的;战术系统是教练员设计的;战术意识是教练员灌输的;临场换人是教练员安排的;赛程中是教练员指挥的(教练员在排球比赛中可以随时指挥运动队);运动队文化是教练员构建的,因此,高水平排球队的教练员是保证排球队整体竞技能力最大的必要条件,而且其不但是运动队的隐性竞技能力,而且比赛中就是运动队的竞技能力的重要组分。高水平排球队的有形竞技能力和无形竞技能力再加上教练员的作用才共同构成高水平排球队完整的竞技能力。

4高水平排球队的制胜对策研究

4.1造就宏观智能结构先进合理的教练员系统“选拔好教练员比选拔好运动员更重要。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的成绩绝不是偶然的。必须承认教练员在本质上是智能结构,而且,教练员的宏观智能结构与微观智能结构同样重要。选拔优秀教练员及构建宏观智能结构合理的优秀教练员群体,是提高我国足球、篮球、曲棍球、水球、手球、冰球运动项目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5]”。选拔优秀教练员及构建宏观智能结构合理的优秀教练员群体同样是提高我国排球运动项目水平的重中之重。而国家男、女排球队当务之急是完善教练员群体的宏观智能结构,即借鉴美国NBA篮球比赛中的智囊团经验,提高临场统计诊断指挥系统的功能,实现国家男、女排球队的临场指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4.2高水平排球队同样应该重视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研究表明,所有非受迫性失误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运动技术动作的不规范,高水平排球队(员)同样须要重视运动技术动作的基本功训练。抓好高水平排球队(员)运动技术动作的基本功不但是提高排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减少非受迫性失误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进攻质量的必要条件。

4.3提高二传质量是高水平排球队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任务二传运动员在高水平排球队的灵魂作用,决定了其在高水平排球队的地位。因此,选拔和培养优秀二传运动员是高水平排球队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任务。同时,非二传运动员能够根据临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战术并完成高质量的二传问题已经提到高水平排球队训练日程。

4.4提高高水平排球队空中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选拔和培养高大运动员及其提高运动员弹跳力是争取高水平排球队空中绝对优势的有效途径;提高全队战术质量是创造高水平排球队空中相对优势的有效途径。高水平排球队空中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4.5构建高水平排球队先进的战术系统和先进的文化系统高水平排球队是集团作战,构建先进运动队文化系统与构建先进的战术系统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先进的战术系统是保证高水平排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最大化硬件,而运动队文化是决定高水平排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最大化的软件。

4.6完善高水平排球队科学训练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提高运动员科技文化素质是构建先进运动队文化,提高运动员战术意识和改善运动员心理的有效途径。可以讲,提高排球运动员科技文化素质是高水平排球队科学训练最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完善高水平排球队这一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实施上述对策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宗浩.集体同场对抗类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特征、核心竞技能力及其制胜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48-150.

[2] 李宗浩,肖林鹏,杨晓晨,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及其项目群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461-463.

[3] 李宗浩,肖林鹏,李军,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分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20-21.

[4] 李宗浩,王健.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4.

浅析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篇3

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是由康复和健身领域引入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一种新型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我国游泳、体操、撑竿跳高、皮划艇等运动项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较早, 但对于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广泛应用还缺乏理论和实验性研究。核心力量训练来源于人体脊柱解剖学、生理学理论, 最早应用于人体康复和治疗。不同体育项目的身体活动对于核心部位肌群和人体的脊柱和骨盆位置、活动方向和活动范围都是不同的, 核心部位肌肉群力量的大小对于人体在运动中的保持身体姿势、维持运动技术稳定性、协调上下肢整体发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 对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2.1、稳定脊柱和骨盆,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力

单纯的脊柱和骨盆在运动中是不稳定的, 且极其的脆弱, 骨骼结构容易被损坏。周围肌肉群保证了脊柱和骨盆在身体运动过程中保持骨骼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在稳定了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的基础上, 保证人体在运动中能够灵活、协调的进行位移, 核心力量能够维持上下肢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合理的完成运动技术。另一方面, 核心力量的增加能够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核心力量的大小对于运动中核心部位的稳定和重心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运动过程中核心力量使核心部位和上下肢能够控制身体平衡, 保持身体姿势, 维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大大提升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促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减少多余动作和动作不到位的出现。核心部位是联系上下肢的枢纽和纽带, 核心力量对于上下肢、核心部位以及身体的平衡、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2.2、提高能力输出, 节省能量消耗, 提高肢体协调工作能力

核心部位是身体肌群最密集的部位, 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多, 能量和能量储备最多, 当肢体发力时, 核心肌群蓄积的能量从身体中心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传导。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力量增加时, 核心力量的增加对于提高身体的能量储备、输出, 增加对身体能量的供应。由于核心力量的增加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提高对于身体的控制力, 减少多余动作和不规则动作的出现频率, 这可以节省能量的消耗, 多余动作的减少, 能力的节省对于维持身体运动的时间和耐力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 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和身体得到了强有力的力量支持, 保证了的身体姿势的正常运转, 上下肢也能够减少躯干部位的影响, 核心部位和上下肢可以在核心力量的支持下, 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身体活动和动作技术的正常完成, 有机体各部分能够协调配合的运动, 有机体的协调工作使得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

2.3、预防和减少运动伤害的出现

运动员在进行高负荷、大强度的、快速发力动作技术的时候, 如果身体的力量不足, 动作不能够准确、到位的完成, 若发力不当或者运动幅度过大, 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因此, 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训练保证了核心力量的不断提高, 够确保身体在完成动作过程中, 力量可以保证动作对身体力量方面的要求, 保持身体的正常位置、合理的发力、良好的身体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在动作过程中或者激烈的身体对抗中能够依靠核心力量来应对动作技术和身体对抗带来的冲击, 这大大地减少了运动伤病的发生。如果身体力量不足以满足动作技术和身体对抗的要求, 急性损伤和潜在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例如肌肉拉伤、急性扭伤、骨骼损伤等, 核心力量减少运动伤病的出现, 更保证了运动员能够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 保持较好的竞技水平正常的参加运动竞赛。

3、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理、解剖学特征

核心力量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身体核心部位在人体生理学、解剖学上认为在人体的腰部的骨骼和肌肉结构, 具体是腰、骸关节、骨盆等部位肌肉组成的一个肌肉群的整体。核心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和韧带的力量。人体重心也处于身体核心部位, 因此, 核心力量的大小和运动过程中身体重心有一定的关系。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协调用力来维持人体重心稳定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也保证了运动中其他身体部位的正常运转。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维持身体重心的正常波动, 保持身体的相对稳定。身体核心部位处于人体的中间环节, 是衔接上下肢运动的纽带, 运动中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多是动态不稳定的、多轴多维度的状态下进行的多关节、深层和浅层肌肉群共同参与的力量训练。在运动过程中, 由于整个身体都参与运动, 这也决定了身体核心部位的多关节、多肌肉群参加的身体运动。在身体姿势和位置的变换过程中, 为了维持身体平衡, 身体核心部位是在没有稳定支撑点下动态的多对称轴和多维度的运动。

4、小结

因此, 核心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所有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来讲都是必须提高和完成的,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所有竞技项目都需要核心区域肌肉和韧带的参与, 人体的核心部位是运动的中心环节, 是衔接上肢和下肢的枢纽, 核心部位是人体在运动中身体力量发生、传递和运输的中间环节, 更是上下肢协调用力的枢纽环节。

摘要:随着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的不断完善, 在竞技体育领域, 核心力量训练逐渐的应用于竞技体育项目训练中, 核心力量训练增加了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域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核心力量促进了在运动中身体核心区域稳定性增加, 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促进身体各部分协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l]、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林华, 王润生.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2) .

散打竞技能力与技术浅析 篇4

摘 要 散打运动是双方运动员直接对抗的技能主导类竞技项目,运动员通过对对方得分部位实施快速、准确、有力的攻击或使用摔法摔倒对手而得分获胜,因此,运动员散打技术的运用能力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立足散打竞技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以期对散打运动基础理论的探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散打 竞技能力 技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在世界上推广最为普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作为中华武术在当今世界武坛技击的代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竞赛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斗智斗勇,形成了以踢、打、摔三维技术攻防框架体系。武术散打运动,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在北京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和武汉体育学院三所单位试点以来,经过广大武术工作者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散打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一、“散打技术”的界定及分类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特定体育活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按照不同的标准,散打技术的分类亦不同:

(一)以攻防标准分类

对抗性是散打的本质特性,根据攻防矛盾可以将散打技术分为进攻类技术和防守类技术两大类。

(二)以技术表现特点为标准分类

在进攻技术中根据技术表现特点,散打技术可以分为拳法、腿法、摔法三种;防守技术可根据技术表现特点分为接触式防守和非接触式防守。

二、散打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

在形态方面,要求散打运动员身高与体重保持适当的比例,身体机能上要求内脏器官抗震性能较强、适应能力强,前庭分析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都很重要,实战中要求运动员从个体及对手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获取最佳整体效益。单个技术与战术能力是运动员整体技术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制胜的武器,技战术运用水平对最终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散打实战技术包括进攻、防守、和反攻三部分,具有主动性、连续性、全面性、实用性等多方面特点,在战术上主要采用先发制人、因人而异、引诱等战术意识和战术思想。心里特征主要表现在实战当中技术选择的果断性、对抗中的坚毅性,智能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比赛情形较强的理解力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等[2]。

(一)散打技术的得分要素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3]。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和对专家的访谈总结出的散打竞技能力的决定要素,如图1: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体能训练分为专项体能训练和一般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机体机能水平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专项体能训练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关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须的身体形态、机能[4]。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态的基础,另外,良好的体能训练还有助于预防运动员伤病,延长运动寿命。任何竞技比赛中,技术都是赢得比赛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运动员只有全面熟练的掌握好散打中的各种基本技术,才能保证在比赛中的灵活运用,保证技术在比赛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战术是运动员综合考虑自身及对手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在散打对抗中,运动员的智能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比赛中运动员的智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战机的判断和把握;二是不断的创造战机,合理的运用战术。运动员智能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己获得的身体、技战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根据双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于实战,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制于人”,从而造成有利的态势。无论是在散打训练还是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都只有在心理能力的参与和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总之,散打比赛是双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综合实力的较量。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技、战术,并发挥出最大作用取得胜利,运动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娴熟的基本技术和良好的体力。

(二)散打技术判定的条件及标准

武术散打的竞赛规定,每场采用3局2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5]。每局内双方运动员攻防交替或进入僵持状态,直至双方分离后或裁判叫停为止。武术散打类属格斗对抗性性项目,其技术的使用效果是以击打到对方身体的有效部位并产生明显的效果为判断标准,同时还要兼顾不被对方所击中,即“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原则。并且技术的使用必须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评判技术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以竞赛规则的评分办法为依据。现在,技术动作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依据最新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集中的判定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看进攻,进攻动作清晰,打击点准确;二看防守,击中时对方没有相应的防守动作或防守不成功;三看位移,击中对方后产生的位移现象;四听声音,击中对方后有清晰或者沉闷的击打声。一个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只要是符合以上四个标准或者其中一两个标准击中了对方得分部位,即判该技术动作有效得分[5]。

三、对于提高散打竞技能力与技术的建议

(一)重视运动员拳法技术的强化训练,重点围绕拳法的重击能力和创造时机能力组织训练;教练员应转变思想,鼓励运动员积极主动地采取多样化的腿法进攻手段;根据散打比赛的特点对摔法技术进行筛选,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完善,形成“绝招”。并综合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切实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丰富和完善运动员的进攻和得分手段。

(二)在训练时,保证运用效果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重击效果的打击训练,在身体素质上、技战术方面都应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其各种技术的运用率和运用效果。

(三)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技战术特点、性格差异以及对各类组合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技术以形成“绝招”。同时,加强运动员技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2.

[2]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5.

[3]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研究 篇5

1 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核心能力, 最早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 (Prahalad) 和哈默尔 (Gary Har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在这一概念中,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关键几点:一是属于组织所共同具有的学识, 是公司的资源, 而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二是“协调”和“整合”,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 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即需要管理的介入。

2 我国普通高中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可将普通高中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依托学校人文底蕴、多学科资源, 在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及群众体育活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协调自身的不同技能和整合各种体育项目及学科资源、获得在体育竞赛中持续获胜的能力。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不仅具有竞技体育的特点, 同时也由于其在普通高中的氛围中发展, 因而不可避免的在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具有大学内鲜明的自身特征: (1) 文化性。每一所普通高中依据自身建校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以及文化传承。 (2) 专有性。普通高中竞技体育的项目设置不会追求大而全, 而会依据学校自身能力和地域体育特点申请与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运动项目。一方面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学校特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为学校在各级各类校级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融合性。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发展也于本校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紧密联系, 同时也受学校总体办学经费的制约, 因此,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与高校自身的组织必须良好融合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

3 高校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现状

3.1 管理能力 (体制建设)

目前, 普通高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负责管理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工作, 使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工作逐渐进入统一管理的有序状态。然而, 虽然普通高中体育联合会通过协会章程对高校竞技体育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一直由专门的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 实施, 现在出现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两个各自独立的训练、竞赛体系并存的情况, 两个体系各自的管理行政手段高度集中, 既造成重复投资, 又有一定的相互干扰。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同时两种不同体系的限制和影响, 如何使普通高中竞技体育能够真正纳入到国家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它对普通高中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3.2 技术能力 (实践操作)

3.2.1 教练员

目前, 我国普通高中运动队教练多由体育教学课任课教师兼任, 专职教练员较少。缺点比较明显, 主要体现在:教学经验丰富, 训练实践薄弱, 用教学理念指导训练工作;训练观念、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陈旧;自身运动经历不足, 无法言传身教;教学与训练工作相互影响, 无法全身心投入训练工作。

3.2.2 训练与竞赛

目前普通高中竞技体育要想真正从竞技层面提高水平,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完善普通高中间的竞赛制度, 打造以项目为依托的国家、地方、校际间的整体竞赛体系同时扩大与外界的交流, 这种交流包括同高水平的对手进行比赛, 以获得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要在训练、管理、裁判、竞赛, 直至运动员的选拔等各方面都要同专业运动队交流, 以获得学习、借鉴其优点的机会。

4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培育建议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针对高校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出以下建议。

4.1 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伴随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竞技体育在我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持续发展期。同时,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正逐步成为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普通高中是我国青年人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何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培养青年学子的体育健身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已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4.2“体教结合”是改革的切入点,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系统

“体教结合”不仅是普通高中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丰富与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主要手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相辅相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德育与智育方面充分发展, 否则即便取得优异成绩也无法长期保持。

4.3 坚持多学科优势, 培育复合型体育人才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教练员与运动员队伍在运动成绩、执教经验等方面与专业运动队存在较大差距, 但由于在普通高中这样的知识密集环境中, 竞技体育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普通高中竞技体育应在实践操作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文学科优势提高训练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训练后的心里辅导;利用理工与医科的专业知识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 丰富并提高训练理论, 用训练实践丰富训练理论, 用科学理论进行科学训练。提高高校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4.4 以高校竞技体育为先导, 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普通高中所特有的文化特征, 她是普通高中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积淀、专业特征、组织结构、学生层次、人文特点等要素间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普通高中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而竞技体育可以把这些特征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具体反映的唯一手段, 同时竞技体育自身具有的竞争性, 团队性, 健康向上的时代特征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充实了学生人文精神, 也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明大阳.举国体制下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7.

[2]李加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探析—管理机构和运动员管理部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顾玉标.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2.

核心竞技能力 篇6

1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体能训练方法, 在近几年来才逐渐新兴起来, 它最早在医学康复领域得到应用, 自1990 年以来开始拓展到了运动健身领域。核心力量训练一般都是在非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主要是通过借助一些非稳定的器械, 例如用瑞士球、平衡板等; 甚至借助于非稳定的环境, 例如悬吊训练等, 练习时使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让身体自主的去控制这种不平衡, 进而达到相对平衡的效果。练习方式是循序渐进的, 它一般遵循着由简到难、逐步递增的规律, 例如由稳定到非稳定、由静态到动态、由徒手到器材等。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 而且重视两维与三维的运动[1]。这种非平衡性的力量训练, 主要通过运动员对自身不稳定身体状态的调整来加强本体感觉的能力, 使肌肉储存能量并像 “泵”一样泵出并传输能量, 提高肌群力量水平、激活核心肌群活力, 特别是深层小肌群的参与, 起到储蓄更多力量的作用, 并且能向四肢进行有力的传输。

2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姿态的作用

操化动作包手臂动作和7 种基本步伐的组合, 而且要被公认为持续的动作形式[2]。操化动作是艺术分得分的关键, 操化动作的编排也日趋多样化, 动作元素越来越丰富, 动作速度越来越快, 中间还要衔接难度动作和连接动作, 运动员在1 分30 秒的无氧运动中不仅要完成这些技术动作, 还要求运动员要有丰富到位的表现力, 所以身体姿态的好坏在艺术分中尤为重要。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集力量、爆发和柔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 良好的身体姿态同样需要力量的维持, 这个力量主要来自我们的核心区———躯干的力量, 躯干的力量就像全身力量的 “根”, 躯干的稳定是四肢发力的源泉, 核心肌群传出的力量才是持久的。核心肌群募集许多肌肉群参与作功, 就像在源源不断的向四肢传递能量, 使四肢参与复杂多变的运动。

3 核心力量训练有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难度的作用

根据规则规定,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完成A类———动力性力量、B类———静力性力量、C类———跳与跃、D类———平衡与柔韧4类难度动作。例如, A类难度动作中, 不管是提臀起类难度还是直升飞机类难度, 都需要核心区募集更多的肌肉群, 进行吊背、提臀、顶髋等的技术动作, 并且输送力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 除了高效的完成动作外, 还能进行有效的缓冲。B类支撑类难度动作中, 用到最多的肌肉群就是腰腹肌, 不管是直角支撑、分腿支撑还是水平支撑, 都无法只靠双手完成支撑整个身体的动作, 只有依靠核心力量减少四肢的负荷。C类难度动作中, 如果核心区域不发力, 或是核心力量不强就会导致运动员在跳跃动作中脊柱不能完全竖直, 或是不展髋的现象, 脊柱前倾或弯曲就无法保证良好的身体姿态, 甚至阻碍上肢力量的传输。髋关节的 “断层”则会影响力量向下肢的传导。核心力量训练通过提高脊柱周围和骨盆周围肌群的力量, 来达到稳定身体重心和提高身体重心快速移动的能力。也能保证进行腾空落地成俯撑类动作时手和脚同时落地, 并能有效的进行缓冲。D类难度动作中, 考察的是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柔韧素质, 不管是单足转体还是依柳辛都是旋转类动作, 若要使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就要加强运动员肢体绕垂直轴旋转的能力, 绕垂直轴旋转的能力更是与核心力量对身体中心的控制作用有关。

4 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有增强力量的作用

核心肌群中的大肌肉群是动作的原动肌, 小肌群是稳定肌, 大肌肉群储存力量并传递力量, 小肌肉群稳定机体控制力量, 核心力量训练能同时作用于核心区域大小肌群,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竞技健美操的上肢动作发力顺序是发于胸、经于肩、通过腕关节达于手指尖, 而下肢动作的发力顺序是发于臀、经于膝、通过踝关节达于脚尖。如果躯干越稳固, 能量传递越快, 整体上提高运动效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预防运动损伤。竞技健美操运动对身体的冲击力大, 尤其是腾空落地类动作, 容易对身体造成冲撞性损伤, 核心区的深层小肌肉群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强劲的收缩, 能有效地缓冲外部力量对内脏和各关节的冲击。

5 结束语

目前对于人体 “核心”位置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位置界定基本都围绕在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的周围, 这是人体重心的位置, 具体是肩关节到髋关节之间的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这些肌群从分布特点上分析, 它们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3 个维度不同层面将腰椎、髋关节和骨盆进行包裹[3]。人在各类体育活动中, 利用核心区域的稳定来保持身体平衡, 在这个基础上同时将核心区域的力量传给上肢和下肢, 身体的这种能力叫做核心稳定性。核心区肌肉群的力量以及各个肌肉之间的协作决定了核心区的稳定, 这种力量叫核心力量。核心力量是稳固人体核心区域的主要能力, 在竞技运动中大小肌肉群协调用力使核心区主动发力, 是人体运动的—个重要 “发力源”, 核心稳定性是人体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结果。

摘要: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高难度竞技运动项目, 它的操化动作要求在充分伸展的姿态的基础上多变化, 稳定姿态、控制重心才能高效舒展的完成动作。它的难度动作和连接动作技术复杂, 尤其是A、B、C、D四类难度动作的完成、协调、稳定, 都与核心力量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核心力量,健美操运动员,完成难度,增强力量

参考文献

[1]温祝英, 李小燕.13-15岁青少年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30 (3) :45-48.

[2]黎涌明, 于洪军, 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 2008, 28 (4) :19-29.

核心竞技能力 篇7

1.1、核心区域

基于生物力学神经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 认为核心部位是指人体双肩和双髋关节之间的躯干和骨盆区域。因为该部位是人体环节动作运动链的最基本环节, 为人体各种肢体动作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和附着点, 直接影响着人体各种技能性身体动作的质量;这个区域的肌群的神经、肌肉系统, 往往是在人体完成各种反射性和随意性肢体性动作过程中首先被激活的部分, 是人体动作程序的最早发生效应的“受动”环节;该部位还是人体骨连接最精致和神经系统最脆弱的部分 (脊柱和脊髓位于此区域) , 这个部位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大都起到支撑、保护和稳定作用。

1.2、核心肌群的界定

核心肌群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是人体的中间环节, 这些肌肉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 背部的长、短肌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起重要的作用, 短肌还与脊柱的韧带一起保持各脊柱之间的稳固连接, 在人体运动中, 核心肌群起到稳定、协调、传导力量等作用, 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在身体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3、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运动中, 核心肌群收缩所产生的综合作用,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 特别是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 对身体的姿势、运动机能和专项技术发挥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及其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 不同的肌肉依据自身的解剖位置和作用在机体运动中舒缩调节。了解其中主要肌肉的功能对针对性训练有帮助。

1.4、核心力量的特点

核心力量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性, 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 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 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其次是协调性, 提高躯干与四肢之间的协调, 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再次是控制性, 神经对四肢特别是远端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2、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价值分析

2.1、核心力量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由于核心力量训练要增强人体深层肌肉和小肌肉群的力量, 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控制身体或在不平衡状态下完成, 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运动员必须有决心, 有毅力, 不怕苦与累, 长期坚持, 才能见效。因此, 它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的思想作风, 有助于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磨练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2、稳定脊柱和骨盆, 增强运动员有效能力输出

竞技健美操的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重心的上下起伏、不断的姿势变换、躯干的部位也会出现相应不稳定的变化, 再加上脊柱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 脊椎活动过程中脊椎的稳定主要靠周围的韧带固定, 在大关节幅度下的运动就鞭长莫及了。此时, 脊柱和骨盆结构为构建一个稳定的运动环境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2.3、保持身体姿势

竞技健美操跳与跃难度 (C组) 动作中, 如:科萨克、跳转360°成纵劈腿等, 要求运动员跳起在空中保持一定的身体姿势。只有通过加强核心控制力的训练, 竖脊肌稳定住躯干, 才能确保运动员姿态固定、旋转能力的增强, 从而保证完美技术动作的完成。

2.4、预防健美操运动中的意外运动损伤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常见的损伤有椎间盘损伤、内收肌群拉伤、腹肌拉伤等, 因为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位用力多, 较易受伤。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 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可以确保身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正常安全的位置, 保持动作发力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后, 运动员腰背疼痛, 腹肌拉伤的现象明显减少, 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3、健美操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3.1、单人徒手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 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 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普遍认为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最基础的练习手段。如侧桥等支撑动作, 动作过程中均匀呼吸, 始终保持身体的姿态, 臀部不能上下移动。这类训练是以支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负荷大小。刚开始的时候训练时间可以为20s×3组, 慢慢增加到40s-50s×3组。再如仰卧挺髋支撑和单臂俯撑控腿练习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方法, 也可几种练习交替进行。此类练习主要发展运动员的绝对力量, 绝对力量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用于支撑类难度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

3.2、单一器械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让运动员的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 多运用不稳定器械进行练习, 不稳定器械包括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

如在平衡球上的各种俯撑和仰撑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直线, 腰背不晃动, 这些练习能有效的动员深层肌肉参与运动。运动强度多采用40s-50s×3组。这些练习主要发展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相对力量主要体现在竞技健美操的支撑类难度动作以及空中身体姿势的保持。

3.3、多种器械相结合的练习

健美操运动中很多跳转难度动作, 对各部位的协调性要求较高, 在跳转过程中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这些都要求核心部位力量要很好。训练中多采用两种常用器械相结合进行练习。如平衡球上俯撑拉弹力绳等练习。俯撑在平衡球上后身体已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再拉弹力绳进行练习, 可以提高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从而提高核心部位力量。运动强度多采用40s-50s×3组。此类练习主要练习多个部位的协调能力, 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从而提高健美操运动员所需的力量。

3.4、其他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该训练方式存在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将核心训练的效果转化为专项运动表现, 因此在核心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 所设计的核心训练方法一定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 分析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动作协调性训练、动作控制力训练、动作连贯性训练、跳跃训练、柔韧训练、难度训练、力量训练、托举训练、耐力训练、连接训练等训练内容的特点, 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具体方法进行科学训练。这样才能把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通过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成绩表现出来, 才能达到核心力量训练的最终目标。

4、结语

(1) 核心力量训练是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 使躯干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协调上、下肢力量的传递,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核心力量的传递、衔接、整合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身体具有强大的核心力量, 躯干才能为四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减少四肢所承受的负荷, 提高运动技能的发挥。

(3) 核心力量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 核心力量练习是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有效的练习手段, 教练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4) 竞技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必须贯穿专项训练的始终,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练还应根据每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专项特点, 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全面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摘要:笔者以核心力量的最原始出处为研究点, 进而解析了核心力量的相关内涵及其特征, 探究了竞技健美操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价值, 并且解析了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如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以期推动竞技健美操训练质量, 更好地驾驭核心力量训练。

关键词:核心力量,竞技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

参考文献

[1]王卫星, 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 (2) .

[2]李丽.核心力量对健美操身体姿态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9, 6 (25) .

[3]张岚, 田颖华.健身健美操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4]邢宝萍.竞技健美操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探析[J].运动, 2010.

核心竞技能力 篇8

竞技健美操的特点是以力度、力量为核心, 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1]。竞技健美操讲究快速发力, 快速收力, 以及高强度、多变的多维空间运动, 在力量控制结构上有相当高的要求。随着现在竞技健美操技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出现了较多手段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将单关节、单维的训练方式转变成多关节、多维的训练方式, 进而使运动员在平衡和控制上具有更好的突出。

2 核心力量的概念及肌群分布

2.1 核心力量的概念

关于核心力量的概念前人有不同的注解, 白宏伟等在《竞技运动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训练探究》一篇中提出:核心力量指的是附着于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由于收缩所产生的力量[2]。龚文平在《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作用》中提出:核心力量是人体运动中, 核心肌群收缩所产生的综合作用[3]。本人结合长期竞技健美操训练的亲身感受对核心力量的理解为:核心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 通过核心稳定性部位的肌肉在神经的支配下, 产生的对四肢力量的传递、协调以及对重心控制。

2.2 核心力量的肌群分布

核心力量通常是我们所说的躯干的重心周围环节, 包括了骨盆周围肌群, 脊柱周围肌群, 主要由腹直肌, 腹横肌, 腹斜肌, 下背肌, 背肌, 竖脊肌, 臂肌, 旋髋肌, 股后肌及其起点位于核心部位的股二头肌, 缝匠肌, 也就是说核心肌群是位于躯体中间环节的, 由骨盆, 髋关节, 腰周围的肌群所组成的。

3 核心力量对提高竞技健美操成套水平的作用

竞技健美操它是以竞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 在比赛中主要从艺术、完成、难度三部分内容进行标准评分。在成套竞技健美操中所涉及到的复杂的操化、难度动作以及各组合动作的过渡与衔接中, 都要时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身体位置———正确的脊柱位置 (地面、站立、腾空与着地) , 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核心肌群的控制来准确的完成不同动作。核心力量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体现在:操化、难度、过渡与衔接3部分。

3.1 核心力量在操化中的重要性

成套竞技健美操的操化动作中特别注重七种基本步伐 (踏步、后踢腿跑、弹踢腿、吸腿跳、踢脚跳、开合跳、弓步跳) 、手臂 (上肢的曲、伸、外展、内收、外旋、绕、环绕等, 不对称操化动作必须有空间、方向及方位变化、且每两个八拍出现一次空间平面变化) 、参与运动的躯干部位、位移路线 (向前、向后、横向、对角线、弧线) 、节奏变化的多种多样性以及衔接的流畅性、合理性, 队形变化的流动性、新颖性、层次性、突然性和连贯性等方面。这些操化内容的完成在核心力量极强的控制下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多层次、多样性的变化, 使成套中的操化更流畅, 体现出力度美、幅度美、韵律美、流动美, 进而达到一定的观赏性, 使整个操化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舒适感。然而在高冲击操化中, 如果不能很好的将四肢肌肉力量的控制运用到成套中, 将会导致成套中的动作与音乐节拍不一致, 出现动作不协调、不连贯、造成托拍拖节的现象, 这将造成运动员在后半成套中体力损失严重, 不能保证成套的完美完成。而核心力量控制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把握动作的轻重缓和, 使操化动作更富有张力, 对操化动作幅度的大小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在做到科学的、合理的节省体能的同时, 使动作更流畅、协调、完美的完成成套操化。

3.2 核心力量在难度中的重要性

成套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分A、B、C、D四组难度。核心力量在这四组难度训练中对身体部位肌群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作用。

(1) A组难度 (动力性力量———俯撑、倒地类) , 主要是对肩部力量的一种要求:如:直升飞机成后举腿文森俯卧撑中, 在倒身转体扫腿瞬间需要核心力量来调节身体重心的位置, 在倒手支撑时肩部核心部位的深层小肌肉群起到稳定与控制作用, 及时的对肩部力量给予传导锁住深层肌群, 减少运动员在落地支撑时受伤。

(2) B组难度 (静力性力量———支撑与水平) , 主要是对上肢与腰腹肌、背肌的一种要求:如分腿支撑转体180°, 无论是在开始或是结束位置, 还是在转体过程, 整个动作支撑必须保持在≥2秒, 在支撑的过程中要求手掌与手指指尖必须平整且紧扣于地面, 身体时刻处于收紧状态。目的在于完成支撑难度时身体的收紧与手上动作的结合使核心区域深层小肌肉达到受力与控制, 从而可以在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减少体能。要完成B组难度动作, 必须要有良好的上肢、腰腹力量以及躯干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核心部位深层小肌群的协调控制能力是完成该类难度动作的重要保证[4]。

(3) C组难度 (跳与跃) , 主要是对腿部力量的爆发与控制力量的一种要求:从近年历届的国内外竞技健美操大赛中, C组 (跳与跃) 动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整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和是否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如剪式变身跳成单臂俯撑, 这个难度极大的要求运动员腿部的爆发力与肩部的支撑力量相结合, 在完成这种难度的同时要求运动员在空中的身体姿态清晰可辨, 前提是在有腾空的高度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动作质量的好与坏;在腾空接俯卧撑落地姿势时, 手与脚必须以控制的形式同时落地, 这种难度动作对下肢以及腰腹控制力量要求很高。从C组难度的动作特点分析, 对运动员的脊柱和骨盆稳定的核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4) D组难度 (柔韧与平衡) , 主要是对本体感觉以及对腿部力量控制的一种要求, 如无支撑双依柳辛接垂直劈腿难度, 整个难度的动作技术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展示完全劈叉 (180°) :使身体达到标准的一致性, 身体姿态的位置清晰可辨, 双腿膝盖必须伸直。在这组难度动作中, 对柔韧素质力量要求是第一位的, 但是, 在完成这组难度动作的过程中, 核心力量对动作的姿态、躯干及腿部的控制发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注意的是核心力量的作用在难度中的二次发力点 (如无支撑垂直劈腿≥180°) 。

3.3 核心力量在过渡与衔接中的重要性

在竞技健美操中, 过渡与衔接是成套竞技健美操中的亮点所在, 也是难中之重, 是贯穿成套操的核心所在。衔接是指基本步伐与上肢动作之间的连接。过渡是指空中、地面动作之间的相互转换[5]。如:侧转体翻身下接翻身起衔接中, 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中以每秒2.4拍的速度进行变化, 强有力的核心区域肌群能够使肌体始终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确保每个过渡与衔接动作的准确到位。核心力量的这样起到了稳定重心, 在这种高冲击高难的过渡、衔接较好的完善动作的流畅性。

4 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

4.1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

核心力量训练有多种方式方法, 结合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点,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手段进行针对性、系统性训练, 来提高整体核心力量。第一种训练方式是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第二种训练方式是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练习[6];第三种方式是实验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这三种方法在核心力量的训练中均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稳定到非稳定, 从平衡到非平衡, 从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到负重练习, 逐渐加大难度与力度。

4.2 核心力量的训练

4.2.1 核心力量训练的初期阶段

竞技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初期一般是不采用负重或轻负荷的训练形式, 而采用不借助任何器械平衡状态下的徒手练习, 这种训练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的初始阶段, 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的体会到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身体控制, 对初学者也是最基础核心力量练习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负荷时间为:1分钟~2分钟、负荷程度:克服自身重力、间歇时间为1:2、间歇方式:拉伸、按摩。

(1) 肘撑:仰卧于地上, 双肘着地且垂直与地面, 脚尖着地, 保持双肘、双脚尖四点支撑状态, 使身体处于收紧状态, 保持躯干与下肢成一条水平线, 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控制。

(2) 仰撑:仰卧于地, 双手撑地, 双手与背部成90度角, 脚后跟着地, 使身体成一条直线, 保持一定的时间。

(3) 侧肘撑:侧卧于地, 肘侧撑地, 一脚侧着地, 使身体成一条直线, 保持一定的时间, 换另一侧。

运动员根据自身身体素质不同, 通过3~5周期训练, 可体会到在完成初级难度动作时, 能够较明显控制身体姿态, 良好完成动作。这时, 可对运动员增加难度练习, 进入下阶段训练。

4.2.2 核心力量训练的中期阶段

经过初期阶段的训练, 运动员可以做到最基本的支撑定与协调控的基础下, 运动员会认识到核心力量训练基本功的重要性。此阶段的训练为5~7周期训练, 是在初期阶段的基础下运用单一器械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练习;如瑞士球、蹦床、平衡垫。这种练习有效的动员练习者身体躯干深层肌肉参与运动, 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的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7]。一般采用循环间歇训练法, 建立若干站点, 使运动员流水式的变换练习。

(1) 瑞士球站点。练习方式:1、单臂支撑俯卧球体:运动过程中要求保持好身体姿态, 双腿始终放在球体上, 努力去保持身体的平衡, 如A组难度锐角支撑转体180°成俯撑。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为增强腰腹肌, 背肌以及肩部力量。2、俯卧球体控平衡:两人一组, 一人扶住球体、一人俯卧于球体上, 放开或轻轻扶着球体, 尽量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 控置于球体上, 如A组难度分切转体180°成俯撑。这种练习目的是增强身体的控制与平衡, 为后面的难度动作做更扎实、更稳的铺垫。3, 仰卧单腿支撑球体中心做摆腿练习:此练习为A组托马斯难度分解练习, 运动过程要求仰卧双手撑于地, 两腿分开到最大程度, 一腿撑于球上, 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并可以照托马斯的摆腿路线进行摆腿练习。

(2) 蹦床站点。练习方式:站在一平方米左右的蹦床上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核心肌群的瞬间控制的准确性、腿部力量的爆发与控制力) , 在起始与结束的过程中要高标准的要求运动员保持身体姿态不被破坏。运动员每次在腾空的过程中要展现出竞技健美操跳部难度中的垂直起跳状态 (科萨克、团身跳、分腿跳) , 在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空中动作的膝关节保护, 脚面控制, 身体收紧、眼睛平视前方 (注意力集中, 以免受伤) 、落点瞬间注意膝关节与踝关节的缓冲, 跳部难度的技术技能精准到位。因蹦床面积小, 要求运动员在蹦床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刺激到核心肌群, 使肌群感受到瞬间的控制的感觉, 同时也培养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 集中注意力, 专心致志的完成动作。

运动员经过初期训练的辅助下在中期阶段训练中更好的控制与协调身体姿态, 完成难度时更稳的对身体姿态控制欲增强, 运动员达到一定标准阶段条件的同时可以考虑进入下一阶段训练。

4.2.3 核心力量训练的后期阶段

经过初期、中期阶段的训练, 运动员可以掌握到核心力量应如何运用到更高层次的难度动作中去。在前两个训练阶段训练的铺垫下, 为了更好的巩固、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增强, 采用综合器械进行后期阶段的练习, 在初期、中期水平的训练状态下, 此阶段为3~5周期。如:运动员站在瑞士球上, 手拿各种器械做不同种的动作姿势, 在这类练习过程中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逐渐的增加难度训练, 一般适用于核心肌群能力在中级以上的水平运动员, 是核心力量的高级形式, 只有运动员经过初期、中期阶段的基础训练后才可进行, 目的是能够更好的控制身体, 有效的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否则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伤。负荷时间:1分~2分钟。负荷次数:每组20~25次, 3组。负荷程度:根据运动员克服自身体重逐次增加力量。间歇时间:1:2。 (瑞士球) 练习方法:1、坐立球体胸前平举左右转体:屈腿坐立球体上, 持一重量适度的杠铃片, 左右转体, 注意控制身体姿态, 转动要慢, 幅度要大。这种练习的目的使运动员在非平衡状态下能够很好的控制上身与腰腹的控制, 也是为增强腰腹肌的力量而练习。如C组难度中转体540°团身跳成纵劈腿。2、仰卧球体胸前平举左右转体:仰卧于球体上, 身体呈一条直线, 腿屈膝着地, 手伸直, 持一重量适度的杠铃片于胸前, 左右转体, 注意保持身体姿态, 动作慢, 幅度大, 两腿收紧。这种练习在竞技健美操成套中适用于各种高强度的过渡与衔接, 目的是保证在身体姿态高标准的控制下把各种动作做得更完美。如衔接动作:开普下侧摆单腿翻身起。

以上练习手段是对初学者最有效、最快捷的训练方法, 通过在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训练中, 可以使初学者深深体会到每一阶段训练程度所带给自己不同的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的改变, 每阶段训练都紧紧相扣, 形成一条链锁, 为成套竞技健美操中的各个环节做基础, 核心力量的训练对提高成套竞技健美操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结论

1.核心力量的训练对竞技健美操成套中的操化、难度、过渡与衔接三部分内容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2.核心力量训练只有融入了竞技健美操的特点, 即结合专项原则, 从初期———中期———后期三阶段, 循序渐进, 逐步增强核心力量, 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方可在成套竞技健美操中起到积极作用。

6 建议

1.练习者要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在竞技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掌握这些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并结合实际运用到竞技健美操中。

2.在训练中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训练中不断提升难度和负荷量, 并结合竞技健美操的特点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训练方法, 更好的达到训练效果。

3.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 练习者可以多设置站点进行训练, 进一步刺激核心深层肌群小肌肉块力量的增加, 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可以练习者对自身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 而又能全面的刺激到核心肌群力量, 从而达到在完成成套竞技健美操中的稳定性、控制身体姿态。

参考文献

[1]季婷, 王淑英.关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科技大众科学教育, 2011, (1) .

[2]白宏伟, 刘浩.竞技健美操运动核心力量稳定性及核心力量训练探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122-125.

[3]龚文平.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 2011, (3) :252-254.

[4]王卫星, 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8, (2) :12-15.

[5]史俊.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一致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63-65.

[6]曹云娜.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进展[J].山西体育科技, 2011, (2) :14-18.

核心竞技能力 篇9

关键词: 合作意识 体育竞技能力 发展策略

平时的体育教学,我们都比较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训练,以期实现学生竞技能力的提高。但一些竞技项目的训练,虽然学生显得比较刻苦,但往往效果不够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形,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在相关体育常识介绍上渗透合作意识

无论让学生进行怎样的体育竞技项目训练,体育教师都需要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讲授甚至某些程度上的分解式解读。解读时,除去解读相关个人竞技训练之要领时,还需要做什么?窃以为还需要渗透相关合作方面的意识。譬如学生都十分喜好进行球类项目的锻炼,尤其是大家都喜好在篮球训练或者竞赛上大显身手。但学生就是不可能训练时比较理想地进行密切配合,这里不仅仅是某些意义上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些不够理想的思想方面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渗透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平时体育课堂上,无论是开初进行的篮球训练,还是初始意义上的篮球竞赛,都坚持向一个个学生灌输所必需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之团队精神的重要,学生分组比赛时,让另一组学生进行比较意义上的现场性的观战,从对竞赛的情形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可以产生出的一股强大且持久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团队成员的才智,而且可以自动驱除团队中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对学生合作,渗透合作意识,不仅仅就是教师灌输的问题,还应当需要进行相关意义上的技术指导。如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团队各成员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密切配合。“合作”还表现在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上,在比赛中表现出文明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思想素质。

二、在相关体育竞技训练上进行合作互动

竞技训练内容比较广泛,有单向性的,也有合作性的;有个性化的,也有集体性的。应当说无论是怎样的训练,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譬如,学生之间进行田赛方面的训练,不仅仅有田赛技巧上的合作,还有田赛意志品质方面的合作。如1500米长跑训练和比赛中不仅要让学生进行赛跑,而且要让非参与者充当好参与者的帮手。每次长跑训练都有不少意志薄弱者,不少学生尤其一些女学生是很少能够跑到终点的。因此,每次长跑时,我们都进行这样的思考,学生现在的长跑,我们不需要决定谁胜谁负,关键是通过长跑达到增强学生体能体质的效果。所以,分组进行长跑时,比较有意识地将同起跑线和同性别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可以促使相互之间携手并肩,共同跑完1500米的路程。应当说学生进行1500米的训练,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跑,更需要场外学生的合作互动。如让一个个学生长跑时,千万不能忘记那些没有参与长跑的学生,不要让他们做其他方面的事情,而让他们充当场外观众,欣赏一个个学生的长跑态势,适当地做比较文明的观众,对长跑者做些鼓动。如站在终点向长跑同学招手示意,如站在跑道外进行呵护,也有学生就在进行相关意义上的助跑。如让一个个学生长跑时,让学生充当到达终点的保护者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训练时的帮助,更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形成学生保护弱势群体的精神和品质。当我们比较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后,不仅仅就是长跑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他训练学生之间还可以取得兵教兵的良好效果。

三、在相关体育能力提高上感受合作成功

平时的体育教学,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个学生是喜好合作的,但如果通过合作不能取得成功的效果,那么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合作互动的积极性不会是永久意义上的保持。如果要想让学生保持合作的欲望,就需要一个个学生都感到合作的成功。学生感到合作的成功,不仅是单方面的,还应当就是他方面的或者集体层面的。如进行接力赛跑,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感受到集体的成功,进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毅力。如团队精神在篮球比赛中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建立较为理想的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国际国内的篮球比赛,学生可以在观赏比较激烈的篮球比赛中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进行总结,反思自己或伙伴进行篮球比赛时,怎样在篮球比赛中运用合作,促使自己所在团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反思,比较理想地在现在的学习中得以理想发展,当然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如在一次篮球比赛前,我们让学生思考以往的防守配合对对方的进攻和比赛胜败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思考怎样通过防守配合的实践,提高自身队伍的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应当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双方都在合作上获取一定意义上的效果,相互之间的战斗力都有着比较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防守是主要组成部分,在篮球比赛中的防守成功配合提高学生防守战斗力是明显的,学生双方可以不相上下。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成功越多,合作积极性越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核心竞技能力 篇10

1 篮球竞技体育核心稳定性训练概述

篮球运动中涉及到很多的基本要领, 比如运球、护球、投篮、封阻以及卡位等等, 篮球运动中技能只是占据其中一部分因素, 除此之外还涵盖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体能训练、跑跳训练以及运动心理等, 因此篮球竞技体育中核心稳定性训练非常关键。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篮球比赛之中, 可以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如跑动、弹跳、投篮等等,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锻炼其意志,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篮球基础, 从而在篮球竞技体育中有突出的表现, 为团队赢得荣誉, 篮球竞技体育对学生生理与心理要求也非常高, 针对生理方面而言, 基本运动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如肌力、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而对学生的心理要求集中体现在团体的配合默契度, 这些都可以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加强, 让学生在篮球竞技体育中有突出的表现。

2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篮球竞技中的意义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篮球竞技体育中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强健的体魄, 同时完善身体各部分机能, 增强身体协调性, 强化学生平衡能力。针对篮球运动而言, 学生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 可以使其肌肉更有力量, 缓解其肌肉疲劳状态, 从而减少学生受伤情况, 提升学生篮球运行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强度较高的运动项目, 并且速度快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具有爆发力, 这就要体现在传球与运球上, 实现强度与速度的高度统一, 完美契合。除此之外, 篮球竞技体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 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能够自我调整情绪, 承压能力也很强。

3 核心稳定训练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热身运动

篮球竞技比赛前热身运动非常重要, 它可以使学生身体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展开, 热身运动内容形式多样, 比如悬吊、不平衡器械等, 可以帮助学生活动筋骨, 放松肌肉状态, 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激励运动时避免出现以下情况:肌肉拉伤、缓解肌肉紧张, 这对篮球训练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起到辅助性作用。就目前而言, 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篮球运动, 并且对核心稳定性训练也逐渐提高关注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极大体现, 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现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热身运动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篮球竞技体育中具有极好的状态, 增强学生身体机能。对于篮球竞技体育而言, 身体素质是学生的基本保障,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才能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合理运用战术以及技术, 与队友默契配合获得比赛的胜利, 除此之外, 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使其在比赛中表现更出色, 还能承受高负荷的训练, 参与激烈的对抗比赛, 最终使学生形成篮球运动素质。

3.2 辅助性练习

学生要想在篮球竞技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日常训练, 完善自身身体机能以及技术和战术。基本功训练在学生篮球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具有较好的基本功, 这是其参与比赛最基本保障。针对篮球教练而言, 其需要在学生具备基本功的前提之下, 安排强度适宜的辅助性练习, 并对学生提出训练要求:以分组的形式展开,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 可以结合课本内容, 对篮球运动进行创编, 将篮球运动与身体相结合, 然后按照创编完成的形式展开练习, 每个小组需要创编属于自己的形式, 将身体充分活动开。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起到指引作用, 或是与学生共同探讨, 并对学生的建议给予指导补充。教师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创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彰显集体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尊重学生经验, 同时也使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更浓, 为其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 这对学生学习篮球而言意义重大。

3.3 传球与运球训练

教师完成辅助性练习的指导之后, 就引导学生正式学习篮球。例如:在行间传球, 或是控球以及运球,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 组员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比拼, 同时可以开展师生训练,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篮球基本技巧, 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 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必须在教师的指引下模仿与尝试, 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 与学生相互交流经验, 可以使学生收获除篮球技能之外的能力, 如自主探究、团队意识、学以致用等等, 让学生通过篮球训练形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反复地练习, 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学习方法和途径。开展团体比赛, 通过比赛, 学生兴趣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继而达到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体质, 完善自身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得到了大范围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 强化其心理素质, 形成健全人格。文章主要阐述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其在篮球竞技体育中的具体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薛海涛, 房胜利, 党飞.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跳投技术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 (1) :14-15.

[2]周海澜, 罗露.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2) :39-40.

[3]朱海营.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训练中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5) :41, 43.

[4]王科.高校篮球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15 (3) :98-101.

[5]韩莎莎.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起投篮技术的影响分析——以高校篮球专项同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 :32-33.

[6]陈利文.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高职篮球运动中的应用与优化[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5) :23, 25.

上一篇:产业建设下一篇:非线性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