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可行性

2024-05-11

引入可行性(精选十篇)

引入可行性 篇1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能主动地掌握运动技能,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充分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突出个性的良好发展。街舞作为具有现代流行时尚元素的体育新型项目, 由于自身的特色与功能, 越来越多被大学生所接受, 也为高校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二、街舞起源及特色

街舞, 就是所谓的HIP-HOP DANCE (中文音译为“嘻哈舞蹈”) 。HIP是指臀部, HOP是指单脚跳, HIP-HOP则是指轻扭臀部的意思。它是一种民间舞蹈,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 与涂鸦 (GRAFFITI或WRITING) 、打碟 (DJING) 、说唱 (MCING) 这些同时代产生的黑人地下文化并称为嘻哈四大元素, HIP-HOP就是各种街舞的总称。街舞起源于美国街头舞者的即兴舞蹈动作, 这些街头舞者以黑人或墨西哥人为主, 他们生活穷困, 孩子们成天在街上跳舞, 并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派系, 发展出不同的风格。街舞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基本律动UP-DOWN, 是贯穿于HIP-HOP的每个动作, 给人的感觉是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似乎都是灵活而弹动的, 随时都会随着音乐节拍而保持伸缩的动感。街舞注重身体的协调, 跟着音乐律动, 这种新风格的舞蹈很快掀起了一股风潮, 它是全世界开始流行NEW SCHOOL的起源。“街舞”最好地诠释了健康、时尚与动感, 表达了一种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自我的愤怒艺术, 虽然强调一些表演性及技巧的难度, 但本质上还是年轻人借以释放精力、宣泄激昂情绪的方式[1]。街舞运动所特有的刺激性、放纵性、宣泄性、冒险性, 能释放人的心理潜能, 减轻心理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紧张的都市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负累,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街舞的运动方式来调剂生活。

三、高校体育教学引入街舞的可行性分析

1. 开展街舞教学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体育课程建设已经牢固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许多专家与体育工作者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衍生出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等各种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 在不同程度上对促进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2]。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 各高校也对体育教学进行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尝试。许多受欢迎的休闲体育项目走进了课堂,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满足了大学生健身、健美、休闲、娱乐、个性发展、竞技的多元化需求。现代大学体育十分注重开展特色运动项目, 以多重角度挖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兴趣, 使其掌握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 进入社会后仍然能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从而具备终身体育能力。街舞健康、时尚与动感等特点正是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

2. 开展街舞教学是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文化发展需求

作为一种青少年所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 街舞在全国各地已经广泛传播开来。无论是作为健身项目, 还是社会娱乐活动, 街舞都是时尚、健身的结合体, 多一份潇洒、随意, 少一些循规蹈矩, 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健身方式。将街舞引入高校, 是高校学子的又一种个性选择。

大学生是街舞的主体, 青年阶段的主体文化需求是街舞流行的重要原因。首先, 青春期, 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形成和发展, 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欲望不断增长。有着很强好奇心, 而街舞的技巧性能满足青年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其次,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创造与反叛的个性, 这是他们自我张扬的表现形式。街舞没有指挥、命令、被排斥和被替换的压力, 它在群体中完全是个人活动, 非常自由, 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因此, 大家都平等, 且都有机会展示自我魅力,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表演的权利, 并予以欣赏。这意味着自主、独立、平等、自我支配性的权利和地位的获得, 而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此外, 街舞又是“流行”文化, 它动感十足, 本身具有流行品质, 而大学生往往是“流行”的带头者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所以虽然从诞生到流行只有约三十年的时间, 但所到之处掀起的流行风暴, 引得许多大学生持续“发烧”[3]。从字面上看, HIO-POP是轻扭摆臀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它的休闲娱乐特色。它是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睡眠和其他必要的活动之外用于完善自我、提升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就运动本质和发明初衷来说, 是寓运动于娱乐之中, 强调休闲的娱乐方式。大学生精力旺盛, 追求个性, 娱乐与运动的二合一是最适合他们的休闲方式。同时, 作为休闲文化, 街舞也是青年人进行情绪宣泄的途径之一。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使大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缓解由于长时间的学习而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在跳街舞时可以随心所欲, 沉浸于毫无拘束的舞步中, 这非常符合“快乐体育, 休闲体育”的宗旨。同时, 街舞创造的是一种新的文化生存空间, 它是在不断突破旧的、不适合人性发展的文化规范与生存格局的基础上形成的。街舞于20世纪90年代才在中国开始流行, 是新兴的运动项目, 而青年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那些陈旧的东西已不能使他们感到新奇, 所以街舞更让大学生欣喜。

3. 开展街舞教学是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完善的要求

现在较流行的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和美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体育项目, 该项目动作新颖别致, 音乐优美和谐,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作为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4]。随着时代的发展, 健美操的变化日新月异, 社会及学校对健美操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健美操课程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安排上一般为16周, 共32课时。时间较短, 教学效果延续能力不强。在江汉大学部分学生调查报告中显示, 80.2%的学生认为健美操课程中, 应适当的进行调整, 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课程内容, 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激情与主观能动性。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过程中, 需要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来推动其向前发展, 学生心中的健美操是创新的, 是健康活力的, 那么将街舞引入健美操课堂应该是符合学生期望及目前教学现状的要求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修健美操课时提出希望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 例如:街舞、爵士、有氧舞蹈等。街舞与健美操在起源、发展过程、运动技术特征、美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也有相似的健身效果, 但是街舞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引领时尚潮流需求。根据街舞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运动量, 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 对完善大学健美操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够在当代高校体育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值得在高校中进行推广。

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街舞教学的要求

现在有一些学校进行了街舞教学的尝试,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街舞课程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 开展街舞教学应该通过引进相关人才或进行专业进修形式提高专业老师的技术理论水平;第二, 在街舞教学计划制定中, 要根据学生特点, 区分教学层次, 确立各种教学目标, 拟定教学方案。第三, 在街舞教学的组织过程, 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场地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因素的进行有效配置和调整,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四, 要掌握街舞教学特色, 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适时性、客观性、灵活性、经济性和特殊性的控制,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五, 在健美操课程中引入街舞内容要把握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发挥二者优势,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第六, 街舞教学要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摘要:街舞于20世纪90年代才在中国开始流行, 是新兴的运动项目, 而青年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那些陈旧的东西已不能使他们感到新奇, 所以街舞更让大学生欣喜。从论述街舞起源及特色着手, 阐述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街舞教学的原因, 并对在高校开展街舞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街舞,健美操

参考文献

[1]陈风, 张金.街舞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与研究[J].科技园地, 2007, (8) .

[2]董颖.对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推广街舞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 .

[3]黄璐, 邱新宇.街舞与健美操项目特征之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 .

引入可行性 篇2

1.1理论大于实践。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大于实践。虽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相关的课程教材数不胜数,可是,它却没有成为指导学生体育训练的利器,也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指导作用。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共体育课对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整个教学课程变得枯燥和无味。从考试的结果上来看,试卷的分数远远要比实践课的分数高得多,这种偏向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将自身的精力都放在课本上,而没有加强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实践课程设置不多的情况下,高校的学生对于公共体育的兴趣也越来越淡薄。

1.2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却仍然受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不少高校的体育老师都是由兼职的社会人士担任的,他们并不讲述公共体育运动的来龙去脉,也不会特意的向学生传达良好的体育精神,而只是将单一的体育动作教给学生。在单纯的模仿中,学生无法学到体育运动的技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科技的教学工具也没有被较好地利用起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高校对公共体育认识的不足都会严重阻碍高校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因而,就算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他们也无法得到全面而又系统的训练,更没有可以施展的平台和机会。

2采茶舞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意义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许多具有民族印记和民族传统的事物反而变得弥足珍贵。当我们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的民族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采茶舞的引入像温暖的阳光重新唤醒这片沉闷的领域,让公共教育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具体而言,将采茶舞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2.1采茶舞可以补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在目前的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虽然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体育知识,但是由于老师的不专业,他们在讲解知识时通常十分笼统。采茶舞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不仅给了茶叶良好的生长条件,也孕育了当地别具特色的茶文化。他们将辛劳与汗水,将一段段采茶故事都编织在采茶舞中,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蹈体系。因此,将采茶舞引入到高校公共体育中能够极好的补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从采茶舞中,高校的学生也能够学习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礼节,这无疑也能够弥补目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体育精神的欠缺。

2.2采茶舞可以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整体的内涵。采茶舞不仅是采茶者辛勤劳作的记录,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编排都经过舞蹈家的仔细揣摩,而那些美好的精神品质也让采茶舞变得更加迷人。这些无不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展现。因而,将采茶舞引入到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之中,能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增加新的光辉。从饱满的精神文化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中,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就像是坐上了通往艺术世界的列车,踏上了一趟既传统又高雅的艺术之旅。

体验式培训引入技校教学的可行性 篇3

长期以来,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却很少关注对学生意识、能力、心智模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训,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时代所需求的合格技术人才,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在职业技术教育正赶上了一个国家大力扶持的跨越式发展的好时代,体验式培训引入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势在必行。

1.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初,教学模式大多是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但此时德国教授库尔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18世纪大学教育刚开始时是没有教科书的,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因为经验来自于亲身体验,认识深刻而终生不忘。于是他以“从做中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思想。1920年在德国成立了Salem学校,但因是犹太裔出身被迫流亡到英国。

二战期间,大西洋许多盟国商船受德国潜艇攻击而沉没,绝大多数船员牺牲了,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终于得以生还。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惊奇的事实:生还下来的人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是那些意志力特别坚强、求生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生存经验,具有很多不一样的品质,包括团队的配合和协调能力。

战后,体验式培训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这就是体验式培训最早的雏形。

1942年初,库尔特成立了Outward Bound户外学校,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的管理情景,对管理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于是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方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风靡整个欧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发展到全世界。目前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式培训机构。

1960年,美国引进Outward Bound,通过学员在高山大海的户外实践,影响和改变学员的认识和态度,为这个嬉皮士盛行期的美国教育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使越战后人们的消极心理得到恢复。

但考虑到户外活动中许多因素难以掌握、风险太高,美国的一些体验式培训机构把高风险体验带入设计好的游戏中,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给人以同样的启迪。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Outward Bound,此后香港、台湾、日本先后引进了体验式培训方式。中国于1995年引进了体验式培训。

由于体验式培训适应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一时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

2.体验式培训不是游戏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理论和技术技能,教师比较主动,而体验式培训倡导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提供者关键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在这个情景当中使学员能把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加以总结、提升和整合。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理论灌输的方法,这两者有

根本区别。

3.拓展活动的意义

(1)成功心理训练:拓展是一项旨在协助企业、军人、学生提升员工和个人价值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人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个人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上级与下级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2)团队合作训练: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是专门配合组织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这是当今欧、美及亚洲大型商业机构所采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员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效用。通过拓展训练,学员在以下方面有显著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4.体育教学和体验式培训的契合点

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为群体性进行,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接受群体活动的限制、约束和监督。这就使得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某些个性特征,并与群体尽量保持一致,使自己的个性去迎合群体的需求才能被认可,反之就会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体育教学中最强调的就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面对强手,要敢于挑战,敢于竞争,敢于拼搏。另一方面是向新的高度、难度冲击。体验式培训是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去面对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在陌生和不确定中把握机会。体验式培训和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有雷同之处:(1)培训需求分析与社会需求分析一致。(2)培训计划制定与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一致。(3)培训计划实施与教学实施一致。(4)培训效果评估与授课总结一致。所以,体验式培训与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共通性。

5.教学目的与拓训目的基本一致

现代教学提倡素质教育,特别是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学生掌握了技术只是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而不是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什么呢?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个体如果对现代社会的社会规范、社会观念不很好的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练的交互行为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活动,一般总是由特定的情景所构成。情景是体育内容的表达方式,这种情景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某种社会形式的简化、浓缩与变形。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的交往过程,增强学生在不同情景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拓训的目的:(1)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获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2)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总结中,教员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体验式培训能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生集体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对每一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将使学生一次又一次领悟到“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这一人生真谛,从而使其更坚强,更乐观地面对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所以,体验式培训引入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是可行的!

宣传邪教 触犯刑律

2005年以来,李某、杨某伙同袁某、高某等人信仰全能神邪教,在柘城县岗王乡附近多次组织全能神聚会,传看全能神书籍,传听全能神光盘,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近日,柘城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将李某、杨某批准逮捕,袁某、高某另案处理,此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篇4

一、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 (Outward Bound) 的含义是一艘小船离开宁静安详的港湾, 随着清风, 一如既往地投入未知的旅程, 去迎接狂风暴雨、巨浪滔天的挑战。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者利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 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体验式培训, 达到提升情商的目的。后来, 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迅速被各国所采用, 并扩展到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训练的目标也由体能和生存训练为主, 扩展到个人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和培养。对于体校而言, 拓展训练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体育日常学习与训练方式。学生在经过专门设计的有一定针对性与挑战性的课程中, 通过一系列难以预测的挑战, 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拓展训练融入体校体育日常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 是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的需要。当代青少年要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 一切都是空谈。因此, 当前必须全方位完善体育教学, 加快改革步伐, 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若拓展训练融入体校的日常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其次, 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是机械地传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枯燥的学习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如果体校学生不能体会到体育课堂的乐趣, 难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舒畅,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给学生以启发和诱导,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性解决, 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实际才能, 由此充分调动体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 拓展训练与体校教学目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体校是一所专门性的教育机构, 是为了传承体育竞技, 挖掘人的潜能而设立的。体校注重培养学生集体协调能力、瞬间爆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认知与认同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质, 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强, 性格更加开朗, 心理更加阳光。而拓展训练注重通过亲身经历来实现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过程, 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有较强创新思维的人才, 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形式, 都与体校的教学目的相一致。其次, 拓展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符合体校日常教学活动要求。拓展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 而体校日常教学中重视竞技性较强的跑、跳、投、攀、跨等基本技能, 在硬件需求上有相同之处。体校有广阔的场地空间, 这些可以作为一些拓展训练地面项目的场地;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 可充分利用各种课外硬件环境进行拓展训练,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再次, 拓展训练与体校教学在教学内容和使用的原理途径上有很多相同点。拓展训练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自我探索、自我挑战的学习方式, 因此, 与体校教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 是从体育项目中挑选出来的, 只不过经过一番精心改造, 甚至是以游戏的模式进行, 或者是在训练过程中侧重点不一样。也就是说, 在拓展训练中, 其实可以随处看到体育技能基本训练的影子。在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 我在很多地方采用的是体育训练的方式。比如在准备部分, 语言简练,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带领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基本部分, 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的举止行为, 记录他们的表现, 以便最后总结;在结束部分,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让学生自由交流心得体会。因此,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 是把拓展训练分成引导、体验、感悟、总结、分享这几个部分。充分利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上的相同点,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 在本质上都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 认为拓展训练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有利于推动体校教育改革;拓展训练与体校体育教学目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符合学校的日常教学要求;最为重要的是,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因此, 应该将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强健学生身心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吾龙, 胡德刚.中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引入可行性 篇5

开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陈永钦 郭贵忠 黄美英 杨荣庭 林锦光 蔡伟生 陈楷

谢杰斌 黄少荣 刘伟权

本课题是在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全体体育科组人员共同探讨下推荐的,得到了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副校长郭贵忠对本课题顺利开题表示祝贺,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希望课题组成员积极研究,加强联系,共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确保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现将开题报告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定向运动走进学校,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已成为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既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也是教育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锻炼和培养人的手段,它的功能和特点适合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而定向运动是参与者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照预先设计在图上的点标,在校园、公园或野外等徒步赛跑,在依次准确到访地图声所指示的各个点标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运动。该项目以其综合性、惊险性、刺激性而独具魅力,它不仅能强健体魄,娱乐身心,而且更注重果断性、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的个性品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课题研究,重在对我校植入“定向运动”的“土壤”进行调查,了解我校可以用于开展定向运动的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在学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该项目与传统运动项目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以促进我校体育运动健康、多元、创新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将作“土壤(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与“植物(定向运动)”生存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该项目在我校开展的可能性;

2、本课题将对传统体育与定向运动对学生的锻炼效果做比较研究,其结论将有助于我校体育活动健康、多元、创新性地开展;

3、本课题将对定向运动与传统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做比较的研究,探讨该项在我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教师、学生对定向运动项目认同度的调查;

2、定向运动与传统项目锻炼效果对比研究;

3、定向运动与传统项目投入、产出的比较研究;

4、定向运动引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1、认真学习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

2、通过对有关教学的研究的研究资料进行搜集、鉴别、整理,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寻找达成目标的科学认识方法;

3、在持续进行实验研究与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以有的观点的思考,形成具有本课题特色的理性认识;

4、将已有的理性认识用于新的实践,寻找新的经验。

二、实验法:

1、在现有课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实验班,开展实验,并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

2、按照各种活动课程进行教学方式设计教案或活动方案;

3、按照教育教学原则进行综合性试验研究课教学,开设校、区、市公开课并评课。

三、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课题的效果研究,将积累的经验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找出其可以借鉴的策略、方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2月——2017年8月

1、建立项目实验教学课程,研究实施方案;

2、咨询有关专家对推广定向运动意见,课组成员探讨在我校推广定向运动的方法、策略;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8年7月

1、学校负责人对开展定向运动认同度调查;

2、学生对开展定向运动认同度调查;

3、我校现有可开展定向运动场地调查。

4、选择实验研究推广的班级,并对实验班级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收集比较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形成阶段性结论;

5、收集反馈信息,研究问题,修正研究方案。第三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0月

1、课题组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形成课题方向性结论;

2、查阅文献、资料,听取专家建议,充实论据。

第四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月: 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陈永钦,负责课题研究的开题、总方案及实验总报告和论文的编写。

组员:郭贵忠、黄美英,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和论文。

杨荣庭、林锦光、蔡伟生、陈楷,负责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备写课时教案,补充完善教学计划、教案。

谢杰斌,课题指导。

引入可行性 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方法

拓展训练主要由野外课程、水上课程以及地场课程组成。除此之外,拓展训练项目也可以分为:个人挑战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一般国内高中学校组织的拓展训练课程选用场地课程。主要分为:个人挑战类、分组挑战类以及团队挑战类三种。

一、拓展训练的意义

拓展训练的意义主要包括:个人心理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团队合作训练以及现实社会意义。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拓展教师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培训,进行自我挑战。

二、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力量

拓展训练课和体育常规课程在教学目的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体育教师长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长时间的体育课程教育中,体育教师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只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一般的教师都能达到担任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2.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学生接受能力

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注意力和理解力也大幅度提高,同时高中生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是,就整体而言,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在看待问题上还不具备全面性。

3.拓展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

相比较其他两种拓展训练,场地项目对场地设施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很多项目的进行只需要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空间就可以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4.拓展训练的安全因素

拓展训练,大部分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安全。因为拓展训练的户外活动,大多都是高空、攀岩等项目。训练的安全是实现培训目标的保证。曾经对拓展训练进行过安全调查,结果发现安全性达到

90%以上。

本文主要对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王明.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湖北大学,2012.

引入可行性 篇7

1从民族舞蹈方面分析教学的可能性

判断一个方案可行不可行,首先需要知道方案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可以实行方案的方法。所以要分析民族舞蹈能不能运用到高校体育的教学中去,首先应该了解民族舞蹈,从名族舞蹈的定义与特点来充分认识它,只有充分了解了民族舞蹈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1.1舞蹈本身的特性

舞蹈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艺术,它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表达舞者内心的那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这种情感隐藏的很深,观众只能够在观看舞蹈的时候自己体会,但是却不能够用言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从这个特点来看,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民族舞蹈是舞蹈中的一个分支,是所有舞蹈种类中的一个比较重要并且很特别的舞种。首先,它的诞生方式很特别,它是从人民的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它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观众在观看民族舞蹈的时候能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淳朴风味,可以感受到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情感。民族舞蹈的这一接地气的特点决定了它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舞蹈的表演动作都是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转化过来的,这表明它的舞蹈动作难度是比较低的,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并且在训练之后可以很好地跳出来,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身体。比如说“秧歌舞”是一种用作庆祝活动的歌舞,它的动作可以用肢体很简单的表示出来,学生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学会,学会之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表演出来。

1.2民族舞蹈的传承

民族舞蹈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诞生的,它是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人文遗产,我们需要将这一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承下去。在以前,人们对民族舞蹈是很热爱的,许多人都认真的学习者,这就为民族舞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冲击交流,许多外来舞蹈文化成功的战胜了中国的民族舞蹈。这些外来的舞蹈文化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表演的动作难度更大, 因此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这就导致了民族舞蹈的衰弱。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道民族舞蹈是什么,学习民族舞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今能够跳好民族舞蹈的人都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成年人。因此,将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下去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好的传承途径,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教师们在课堂上教会他们,让他们对民族舞蹈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将民族舞蹈的内容传播到更多更广的地方,长久下来,民族舞蹈就能够获得它的春天,成为一种流行的舞蹈文化。

2从高校体育方面分析教学的可行性

2.1体育本质的要求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百度词典中对体育这一名词的解释,从体育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并不仅仅是人们平时口中所说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基本手段,它也是一种锻炼学生的脑力的手段,是一种能够结合人类生长发育的规律推动人的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的手段。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显著地问题就是教师没有在教学中制定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计划,我们在教学中常看到的是教师给学生布置几个简单的热身运动之后就让学生解散自我锻炼与练习了,有的学生甚至在老师解散之后就离开课堂了,这样的体育教学措施是很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而且也没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如果在高校体育中实施民族舞蹈教学就能够解决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尴尬,因为民族舞蹈是一种锻炼身体素质与培养人文素质相结合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民族舞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2学校的要求

教育改革的浪潮明确了高校改革的必要性,高校必须从传统的“模型化”教学中走出来,实行新的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育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发挥了主观作用,他们传授给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老师的要求让学生打好自己的知识基础。但是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已经抓变为培养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能力,让学生注重体育创新精神与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旧的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课改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舞蹈,用民族舞蹈这一独特的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3从学生方面分析民族舞蹈教学的可行性

不同时代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如今的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基本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相对于以前的学生,他们的身体在心理与生理上都更为早熟,在与人交际以及思维、情感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成人化,独生子女的他们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孤僻、傲慢的性格,学生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要重视体育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积极的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与人相处,修复自己的歪曲的性格。

在高校中实行民族舞蹈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民族舞蹈是一种群体舞蹈,并且绝大部分都是在欢快节日里跳的舞蹈,因此,这些舞蹈都透出一种喜气,能够让人忘却心中的不快,融入到积极的欢乐气氛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学会集体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表现自己,这样长时间下来,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前的心理病态将会得到彻底的根治。

4从现实社会分析民族舞蹈教学的可行性

民族舞蹈是一个需要继承与弘扬的文化活动,上文讲到将民族舞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传承这一民族遗产,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让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容易,外来文化逐渐涌入进来,并且一步步的蚕食民族舞蹈的生存空间,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多的更多的是“机械舞”“曳步舞”等比较流行的欣赏度较高的舞蹈艺术,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很少,但是如果我们将民族舞蹈转移到校园里面,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舞蹈,更能够让这一民族文化继续生存下去,等待重新流行的机会。

另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适应环境的发展,一切都是进步的,民族舞蹈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民族舞蹈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转变进化,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在高校体育实施民族舞蹈的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到自己转化的方式,比如与其他舞蹈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舞蹈理念。高校学生的思维既具有一定的成熟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这样的思维非常有利于促进民族舞蹈的发展,让民族舞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

5结语

引入可行性 篇8

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是我国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一起构成了我国的三种专利保护形式。相较于发明专利而言,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费用低、创造性要求低以及审批程序简单快捷等优点,一直受到小微企业、技术更新较快的行业的青睐,申请量一直不断上升。随着申请量的增加,实用新型专利的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即实用新型专利的稳定性较差。由于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实行的是初步审查制度,即只进行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创造性并不属于实用新型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的内容。因此实用新型是否加入创造性审查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实用新型申请及审查现状对加入创造性审查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作出解析,从而对实用新型制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实用新型申请现状

(一)申请量

自1985年实行实用新型制度以来,申请量始终不断增长,1996年的申请量达到1985年的10倍,1997年我国的实用新型年申请量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的年申请量更是突破100万件,达到112.7万件,从最近5年的申请量来看,除2014年外,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根据最新统计,2016年1-4月的申请量为40.7万件,增长率达到40.9%。

(二)实用新型申请质量

申请量的数据表明,我国实用新型制度对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发明创造、为我国迅速成长为专利大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实用新型专利的质量实际上并没有与专利大国地位相匹配。虽然明显新颖性审查纳入实用新型初步审查范围,重复授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得以解决,但部分不以保护为目的申请人避开新颖性审查采用了新型申请形式,比如将几份公开专利的技术拼凑在一起,或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若干项公知技术特征以形成新的申请,该种类型申请明显不具有创造性,但在现有的初步审查制度下根本没有有效的手段去抑制,只能予以授权,而这样的专利权显然是不稳定的。下面笔者以案例的方式对几种典型不具有创造性的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析。

【案例一】

1. 一种组合式门垫,其特征在于:

包括门垫本体,所述门垫本体包括一底座,及设置在底座左侧的门垫,所述底座中间处设有一电子称,所述底座右侧设有烘干机。

经过简单检索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是门垫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电子称和烘干机。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仅仅是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称和烘干机简单的叠加到本发明的主体———地垫两侧,它们与本发明之间没有任何具体细微的结构连接布置关系,也没有在功能上产生任何交叉影响,三种装置本身仍然按照其各自常规的方式工作,发挥着各自的效果,它们堆叠组合后的各装置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联,整体也并没有产生额外的技术效果,故可以认定本发明属于简单的组合发明,明显不具有创造性。

【案例二】

1.一种半封闭式杯盖,包括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本体的外周为具有开口的的杯盖边缘,杯盖边缘相对于杯盖本体向上凸起,杯盖边缘的开口处对应的杯盖本体下凹形成饮用部,饮用部上开有出水孔,位于所述杯盖边缘下方的杯盖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

经过简单检索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仅在于杯盖具有硅胶材质的密封圈,显然二者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即不需要开启杯盖就可以从杯盖表面的开口中喝到水。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食品容器上采用硅胶密封圈为日常生活领域的公知常识。故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并没有对技术方案具有任何实质性贡献,同时也没有使得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任何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显然明显不具有创造性。

【案例三】

1.一种转换效率高的电池片,包括电池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片主体(1)上设有平行排列的主栅线(2),主栅线(2)之间设有多条细栅线(3),细栅线(3)由菱形通过顶点连接而成,主栅线(2)与细栅线(3)垂直排列成网状结构,所述的细栅线(3)的宽度为0.2-0.4mm,所述的电池片主体(1)设有3条平行排列的主栅线(2)。

经过简单检索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仅在于细栅线为菱形、细栅线的具体尺寸数值以及主栅线的数量。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并未说明菱形细栅线较其他形状的细栅线能够产生何种特殊效果,且细栅线具体尺寸数值与主栅线数量也仅是众多数值选择之一,同时并未带来其他意料不到的有益效果。故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本实用新型并不具有任何实质性贡献,同时也没有使得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任何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明显不具有创造性。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知,一般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表现为公知常识,形状、尺寸、位置关系的简单变化,或现有已知部件的叠加,区别技术特征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最初的发明构思,也不能使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任何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显然这样的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明显不具备创造性。

三、引入创造性审查可能对实用新型制度的影响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然而考虑到实用新型专利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当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初步审查制度中并没有引入创造性审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出现了部分申请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其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实用新型申请,例如:IPO上市的需要、高新技术企业评定的需要、评职称晋级的需要、学生升学的需要、地方政绩指标的需要、更有甚者将申请专利变为骗取资助的生财之道,该类申请为了成功获得授权,就要避开现行的初步审查制度所规定的审查范畴,创造性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实用新型引入创造性审查必然会对现行的实用新型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笔者将从审查周期、申请量、审查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创造性引入实用新型初步审查的可行性。

(一)全面创造性还是明显创造性

相比于发明,实用新型最大优点在于:费用低、审批程序快捷。如果将创造性全面引入实用新型的初步审查,实质上就是对实用新型进行了实质审查,这与实用新型制度的设立初衷并不相符,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保护产品的发明专利会改为申请实用新型,原因在于既不需要实质审查程序也不用较长的公告程序就可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专利权;其次,发明和实用新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创造性的区分标准,可能会引发授权后的后续问题。相比全面创造性审查,在现阶段实行明显创造性审查的审查方式更为适合,如同现阶段将明显新颖性引入初步审查一样,在审查资源不做大量调整的基础上,保证审查周期同时明显提高了实用新型的授权质量。

(二)申请量

实用新型引入创造性审查后的申请量变化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性审查对实用新型申请质量要求变高,导致部分申请人不再申请,从而申请量出现大幅下降;另一种观点认为,实用新型进行创造性审查,导致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相同的专利价值,然而出于费用和申请周期考虑,发明申请会大量转为实用新型申请,从而导致申请量的骤增。上面两种观点看似具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却有其片面性。在明显创造性审查的前提下,审查中只是对大量申请中“明显的”不具备创造性的申请进行审查,一方面保证了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另一方面将会打击部分非保护目的的申请,就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其创造性高度依然低于发明专利,并不会改变其在我国专利制度中的地位。至于对实用新型申请质量要求变高从而导致部分申请人不再申请的情形在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随着社会公众对实用新型授权质量的认可,“货真价实”的发明创造还是会申请以获得保护。因此,从长远来看,申请量并不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三)审查周期

审查周期也是申请人选择实用新型申请比较看重的一个因素,根据专利局的最新统计,截止2016年3月的全局平均审查周期为3.1个月(从申请日到结案)。实际审查工作中,由于审查标准的改变、审查内容的增加,提案周期有可能延长;另外,在审查标准调整初期,审查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检索方式、评述方式的改变,申请人同样要适应修改方式、答复策略的改变,上述两种主观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审查周期产生影响,但随着逐步适应上述调整,由主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四)审查能力

审查能力对于审查主体来说主要包含审查员的法律运用能力、技术方案理解能力以及检索能力,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对于审查员来说需要提高的是技术方案理解能力以及检索能力,但随着实用新型开始审查新颖性,审查员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专利局机检系统的上线进一步弥补了审查员的检索能力不足,部分明显不具有创造性的申请通过机检系统即可以推送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无需审查员进行大量的检索工作,大大缓解了审查员的检索压力。

基于上述分析,现阶段将明显创造性引入实用新型的初步审查是完全可行的,既不会对现阶段是实用新型制度造成冲击,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实用新型的授权质量。

四、结语

实用新型作为我国三种专利形式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从而导致实用新型申请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违背实用新型制度制度设立初衷的申请严重影响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形象,透过不断攀升的申请量,应关注到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初步审查制度中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只是提升实用新型专利质量的途径之一,其他诸如公众意识、国家激励政策等等都需要不断地引导、调整,中国实用新型不应只被关注“量”,更应在“质”上得到认可。

摘要:本文对当前实用新型申请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典型不具有创造性的案例,对实用新型初步审查中引入明显不具有创造性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剖析,证明引入创造性审查是现阶段提升实用新型授权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实用新型,创造性,初步审查,明显

参考文献

[1]<专利审查指南>,2010.

[2]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新专利法详解>[Z].2010.

引入可行性 篇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作为我国青少年主体的中学生受体质、思想、兴趣、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他们的体育课及相关的体育运动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展,使得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等等每况愈下,那么如何才能改善现状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军事体育是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直接与军事技能相融合,以一系列与军事技能紧密相关的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相比一般的体育活动,军事体育中的一些项目更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也更能够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军事体育项目对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中学生是我国青少年的主体部分,把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的体育课堂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并以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广西大学附中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这三所学校分别地处城中村和城郊及市区,这三所学校既有高干子女也有务工子女,总的来说,这三所学校覆盖的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对研究的结果具有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中国知网的一些与本次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对文献资料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中学体育课现状和中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感兴趣的因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广西南宁市三十三中学、广西大学附中各300名学生进行关于本研究的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卷876份,有效率为97.3%。

(3)实地教学、观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的初12(03)、12(04)、高12(01)、12(02)班进行了军事体育项目(军体拳)的实地教学。

采用方法:

1利用体育课对以上每个班级进行两次授课;

(2)利用第九节课对自愿参加授课的学生进行授课;

(3)授课完后进行问卷调查;

4对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广西南宁市三十三中学、广西大学附中的体育课进行实地观察。

(4)访谈法。

对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的所有体育教师和部分其他科目的老师以及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广西南宁市三十三中学、广西大学附中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了解中学体育课学生心理现状、教师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对把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建议与意见、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课程教学后的感受以及把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兴趣等情况。

(5)数理统计法。

利用计算机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对中学生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兴趣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

2、中学生体育课现状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法的研究发现一些中学还处在老套的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中学课改的大纲早已颁布要求实施,很多学校都在着手摸索课改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学校的场地设施以及器材不齐全,加上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一些中学目前还处在老一套的体育教学模式,老式的体育课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大部分中学正在开始摸索新课改的道路,并能有效的利用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等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但是这些探索性的教学还没有成熟定型,内容也不够丰富,还处在摸索期。

当代中学生总爱跟着潮流追星,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却没有像追星热潮一样的猛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符合我国和谐文化的发展要求,也极易引起社会道德水准的滑坡和不良风气的盛行,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日趋增多正体现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学校体育以健身育人为主,要学习健身科目,这里面不仅要强健学生的身体,同时也要通过体育课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学会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总言之,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的身体、思维和行动来培养合格的人才。

3、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意义

军事体育的内涵是指任何社会人群,只要出于对国家安全和战争准备,提高作战主体战斗力的目的,选取与战斗密切相关的身体训练为体育的主要内容,其所参与的就是军事体育。说明军事体育项目不仅仅只在军队开展,还能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刘可夫教授认为“军事体育向社会扩展,向广大民众传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广大民众在和平时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学生中进行军训,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中学生多出身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无形中受到父母自觉不自觉的宠爱,基本都是父母捧着长大的一代。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父母的溺爱,遇到的挫折很少,即便遇到挫折,父母也会帮其解决,使之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和社会实践。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代表者之一孟子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中学生进行军事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之乐于奉献、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中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使中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还有利于提高其军事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电脑了,拥有手机、ipad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学生的“夜生活”增加了许多色彩,许多学生很晚了还躲在被窝里玩手机游戏、QQ等,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周末在家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不仅造成社会适应能力和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且造成了人格扭曲,一些暴力的游戏甚至造成中学生模仿到现实中,导致中学生犯罪比例日趋增多。对中学生进行军事体育教育,既可以起到体育强身健体功能,还能起到道德的教育功能,使中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军事体育项目如:军体拳、防身术、障碍跑、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武装越野等项目,尤其是野外生存,可增强中学生社会实践与野外生存能力,减少中学生校外意外伤亡的发生。

4、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结果分析

4.1、新课改给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提供了机会

新课改重新定位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改的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体育科目学习的同时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革上,因为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一种挑战,其艰难性不言而喻。那么课程改革从何入手?实践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课程改革难以开展,更难以持久和深化。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军事体育项目的引入将一定程度上丰富着这五个领域的内容,同时也给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总选择一些相对枯燥无味的体育项目来锻炼。

4.2、中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兴趣情况

军事体育项目不仅是军队为了提高战斗力来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训练科目,还融合古代人为了谋生捕杀猎物的各种本领,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发展演变形成了现在系统的杀敌训练科目。在战场上其具有很大的近身杀伤力,在舞台上却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军事体育项目教育是融军事教育和体育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方式之一,其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控制等方面,有其自身特殊要求。当代学生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是建立在未来人才培养和未来国防建设发展两个出发点相统一的现代教育。现在军事理论教育及军事体育训练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必修课,在我国高校基本都设有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科目训练(一般队列训练加上部分阅兵表演的军事项目训练),而中学基本都是为期一两周的队列训练而已。一些国家在中学早就开展了军事体育课,而在我国中学的军事体育项目训练中,除了一般的入学军事训练外基本都是一片空白。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着自主选择权去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想体验学习的体育科目,军事体育项目的引入使得学生的选择更为广阔,同时也能满足部分中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的好奇和体验等,而不只是待在电视机或者电脑面前观看军事连续剧而已。

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大多的中学生对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动机不明确,对于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兴趣不是很大,也没有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意识,有51.7%的中学生在上军事体育课前对学习军事体育项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喜欢军事体育项目的学生只有15.1%,33.2%的学生不喜欢军事体育项目。经过实地教学后,上过军事体育课(军体拳)的212名学生中55.2%的学生喜欢上军事体育课,不喜欢军事体育项目的学生降到了19.3%,保持无所谓的学生也只剩下25.5%,这结果让人觉得比较理想。

4.3、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据了解大部分中学生对军事体育了解少之又少,只是通过军训知道队列队形的要求,极少接触军体拳等项目。但经过给学生传授军事体育项目的军体拳、障碍赛跑、投弹、越野跑等项目技术动作要领,技术的关键技巧,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以及重点介绍部分接近学校体育的项目的理论知识(无线电收发报、航海多项、飞机跳伞、滑翔等军事体育项目只能做举例,普通中学没有相关器材)。学生学习后觉得军事体育项目能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还有觉得潇洒和出于好奇等,而访谈中了解到比起军体拳,学生们更喜欢武装越野、野外生存等更具挑战性的军事体育项目,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动机不是很明确(也许这与没受过相关军事体育理论教学有关),但是大部分学生上了军事体育课后对军事体育项目更加向往。所以,学校如果开设军事体育项目的课程,应该需要加强中学生对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理论、特性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军事体育项目的认识,以此提高他们学习军事体育项目的兴趣、意识。

由表1调查结果可知,54.1%的中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感兴趣,比不感兴趣的学生(45.9%的学生不感兴趣)略高。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其中,因为新课改后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学生有80.5%,认为军事体育项目具有挑战性且可以强身健体的学生有58.6%,对军事体育项目好奇的学生也有50.3%。认为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不可行的也不少。其中,因为军事体育项目较难而不可行的的占37%,认为场地设施匮乏而不可行的有47.6%,认为师资力量不足而不可行的占63.4%,认为是其它原因而不可行的只有33.2%。在对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军事体育项目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原因有新课改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来选择喜欢学习的体育项目,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意志锻炼和身体锻炼,自我独立和团队意识不强等,军事体育项目项目的引入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但是不少教师也担心军事体育项目的引入有可能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教学事故、教学设施、教师技能等条件的不允许。

总的来说,从教室访谈和学校体育课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大部分的中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感兴趣,同时也有大部分的中学生觉得新课改的前提下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他们肯定军事体育项目具有激发人体潜能和健身功能,并且认为军事体育项目有益身心健康,比起大众体育和普通学校体育,军事体育项目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习军事体育项目,能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自我生存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等。

军事体育理论教学的不足和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觉得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有一定的影响。

5.2、建议

(1)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可使中学生在军事体育项目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自主独立能力、团体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使学生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都得到改善等;

(2)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与军事体育有观点一些设施建设,为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做好物质保障;

(3)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挖掘和改善可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军事体育项目,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军事体育项目的开设规范化,促使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走向多样化。

摘要:军事体育项目不仅仅是军人练就杀敌本领和锻炼身体的项目,把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也可以让中学生提高国防意识、增强体质、自主独立能力、团队意识等,新课改的实施使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有了一定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受调查的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比较感兴趣,肯定了军事体育项目的健身锻炼功能与挑战性等,大多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可行的。

关键词:军事体育项目,中学体育课,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鲁江.军事体育引入大学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内江科技,2009,30(5).

[2]吴杰.对普通高校开设军事体育选修课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0.03.

[3]王文亚.新课改下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4]刘大维.军事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3).

[5]李武祥,罗亮宇,彭博.中学生体育课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2(10).

引入可行性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普遍认同,我国高校纷纷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选项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类型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运而生。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是以《纲要》确定的体育课程五大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体育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和文化内涵。目前,我国的拓展训练仍然以商业培训的形式为主,但由于它形式独特、效果良好,近年来也引起了高校体育教育专家们的关注,并在探讨如何将拓展训练纳入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1 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1 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

拓展训练的内容是为解决参训者的心理问题而设定的各种练习项目。主要包括个人项目(空中单杠、断桥、独木桥、缅甸桥、死亡滑翔等)、融冰项目(面对面的介绍、代号接龙、大树与松鼠、盲人防阵、风中劲草、信息传递、猜猜我是谁等)和集体项目(众志成城、天梯、求生、袋鼠跳、渡河、翻叶子、雷阵、信任背摔、快速传球、好邻居等)。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达到相互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迁移,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的能力。

1.2 拓展训练的方法

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是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这是为了突出行为的要素;而信赖关系、挑战或共同感受等则是体验感情的方法;目标设定或解决问题是认识的方法。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参训者在各种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 拓展训练的主要特点

拓展训练这一新颖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有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形式,对人的心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它的主要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做”中“学”

这是拓展训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明显特征,这种“先行而后知”的全新的体验式教育方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做”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获得胜利感,树立自信心。

2.2 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拓展训练的许多项目带有场景模拟的“游戏”性质,模拟方式灵活多变;项目实施不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室内或露天环境下均可进行;项目道具样式可灵活改变。

2.3 集趣味性、组织性和挑战性于一体

许多项目的完成需要学员有严格的组织性,每个环节的实施要有计划性。此项目的设置,还有极好的娱乐性和体验性,让学员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

2.4 注重分享回顾,实现自我教育

项目的完成是手段,目的在于通过项目实施,在分享和回顾中,实现自我教育。

3 拓展训练在国内院校的发展

我国拓展训练从创建到发展,就与学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起初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的成人培训班教学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随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相继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的课程内容。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2002年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制定拓展训练教育大纲,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拓展训练课程,购置和修建了拓展训练专门器材和训练设施,将拓展训练由社会教育回归学校教育。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次新革命,在学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如今,全国很多高校己经把拓展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大纲,开设或准备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院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是越来越多。

随着拓展训练在我国院校的开展和不断壮大,拓展训练指导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拓展训练所需的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必将不断完善,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

4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急需人才, 具有很多的优点和可取之处, 但是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教学体系中的交流、沟通的方式较单一, 一般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沟通。其弱点就是采用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并把传统知识技能当作教学最终目的。尽管近几年一直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但实际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的传统教育模式始终没有多大改变。传统的教学把知识的学习与人的精神构建分离开来, 把社会角色的指定与人的全面发展分割开来, 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

5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可行性概述

5.1 拓展训练的基本构成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

学校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学校内的固定场所采用一定的身体练习、体育游戏和运动技能学习来构成。拓展训练是户外运动与体验式培训的结合体。拓展训练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以户外运动作为载体,可以说参与拓展训练的过程也是学习户外运动技能的过程。此外,拓展训练对传统的户外运动也进行了改良,其主要项目都是采用模拟场景在固定的场地内开展,这与上述学校体育课的基本构成是一致的。因此,将拓展训练以体育课方式开展是可行的。

5.2 拓展训练的目的和手段与体育教学相似

体育课与拓展训练在目的和手段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进而获得一些社会精神等。学校体育课是借助体育运动的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度,培养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拓展训练目的最主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但不可否认拓展中的许多项目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提升学生在困难和危机状况出现时对自己身体控制的能力。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会提高自信心,反过来自信心的提升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锻炼意识,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课教学,成为其中一员有重要意义。

5.3 拓展训练的培训过程与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基本一致

一节体育课通常包括:准备活动、技能学习、基本练习、放松练习几部分。而实施一个拓展训练项目也包括:热身游戏、布课与基本技能学习、活动挑战、项目总结几部分,这与体育教学具体对应起来有很多属性相同或相近。此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保护,错误行为的纠正,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以及器材的使用等细节上,拓展训练也符合常规体育课的要求。所以将其作为体育课开展,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立华.略论普通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4.9.

[2]张亚琪.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03.4.

上一篇:雪域文化下一篇:泰科PB840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