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与应用

2024-05-12

引入与应用(精选十篇)

引入与应用 篇1

石油勘探, 顾名思义, 就是为了寻找并且查明油气资源, 从而利用各种的勘探手段对地下的地质状况进行了解, 进而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以及保存等的条件, 来对油气远景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进而找到储油气的圈闭, 并且探明油气田的面积, 搞清楚油气层的状况以及产出能力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最终为国家增加原油储备以及相关的油气产品做贡献。

近年来, 世界石油勘探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油气资源的局限性给石油勘探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面临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引进新的现代的石油勘探技术。而随着石油勘探成熟度的不断提高, 勘探对象也日趋复杂, 因此, 必须快速的发展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勘探技术, 从而不断的促进石油勘探业的发展, 同时, 最大限度的减少石油勘探工业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 现代石油勘探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2.1 现代物探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物探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作为国外一些技术服务公司的重点服务项目, 其不仅能够使得综合性石油公司的成本降低, 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高效益的生产。随着地震勘探技术进入到石油勘探领域, 使得数字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以及反射地震技术也在不同的时期为石油勘探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并且使得当时的油气发现的数量以及油气储量均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三维地震监测技术以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等一系列的物探新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而这一发展不仅使得新区勘探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给老区的勘探注入了很多的新的活力。目前, 石油勘探的相关学科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这便促使了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设备的制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随着成像技术以及多种学科的协同研究, 促进了地震勘探技术的更为广泛的应用, 而地震油藏描述、三维地震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 都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提高了勘探的成功率,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这些现代的物探技术将在石油勘探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 这些技术也将会不断的发展, 为石油勘探做出更多的贡献。

2.2 现代测井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随着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机械以及通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现代测井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尤其是测井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解释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 测井仪器也已经从数控测井仪器开始向成像测井仪器发展了, 成像测井仪器相较于数控测试仪器说来说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测量数据的传送, 而且一次下井还可以组合更多的下井仪器, 一个仪器拥有更多的探测器, 从而使得井眼的覆盖范围有很大的扩张, 进而进行成像测量, 同时拥有更加高的分辨率以及采样率, 探测深度也相对来说比较深。成像测井技术的推行, 使得测井技术获得了根本性的变化, 测井也开始从平均化的测量向着阵列测量方向演变, 使得底层的非均质性能够更好的探测, 使得划分薄层也更加有效, 同时使得薄层的孔隙以及含油饱和度的测定更加准确。除了成像测井技术之外, 套管井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以及快速平台测井技术也都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成为了现代较为关键的测井技术。例如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使得测井精度以及测量速度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快速平台测井技术的退出, 使得测井仪器开始朝着多组合、小尺寸、高可靠度以及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虚拟显示技术从而将理想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对石油储层进行建模分析, 同时对钻井的轨迹进行设计等等。同时, 其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的软件以及虚拟显示技术来将石油勘探形成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石油开发的平台。从而使得传统的石油勘探中的种种弊端减少, 对一些隐藏性的石油储备的勘探以及开发的速率也加快, 能够有效的解决当今世界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 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集中体现。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综合岩心物性参数以及岩石的物理模拟, 并且利用正演结果对油气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进行指导, 从而对储油层进行预测, 能够以实际测井以及岩心的物性参数为基础来进行虚拟井分析, 通过分析从而合成地震记录, 对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的响应变化进行分析, 从而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储油层的地质模型, 此时应该优先选择地震属性, 然后利用自组织映射对地震属性来进行分类, 最后再通过实际的地震资料对储油层进行预测从而进行确定性的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使得地址勘探基础理论与模型试验技术等的综合实现, 加快了我国油气地质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时对由于石油开采之后的地质恢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 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 因此, 以后我国应该在已经建立的虚拟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快对人才的引进, 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做出更多的贡献。

3 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因此石油勘探技术的先进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石油勘探领域发展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使得我国的石油勘探业也蓬勃发展, 而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 使得一些现代物探技术、现代测井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引入到石油勘探中去, 并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 石油勘探技术近年来也开始不断的发展并且完善。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石油勘探, 其次简单分析了现代物探技术、现代测井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石油勘探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现代,引入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康积伦, 论石油勘探技术中虚拟技术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09 (04) [1]康积伦, 论石油勘探技术中虚拟技术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09 (04)

[2]肖立志, 张元中, 吴文圣, 成像测井学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2]肖立志, 张元中, 吴文圣, 成像测井学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引入与应用 篇2

作者/吴平敦

一个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堂高效好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效的课堂引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再也熟悉不过了的古言。

可是真正重视并努力做好课堂引入环节的教师应该不是大多数。特别是在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在有限的课堂讲授时间里,如何做好有效的引入,更是值得我们大家进行深度思考并切实落实的问题。

l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入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精彩的引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汽化》一节时,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一开始,老师拿出了一个装着热水的大针筒,问:我不用火烧,能把里面的水“烧”吗?随着老师慢慢地抽气,学生们看到水再次沸腾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促使如此神奇的现象出现。这时老师并没有及时对学生解答,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自己来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引导各小组看书讨论。整节课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们在课堂上从猜测开始到整节课的结束都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争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子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好,学习效率非常高。

2用具体的.实验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验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磁场》一节内容时,课一开始,老师出示一颗指南针问:“这颗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水平空桌面上静止后,会指向哪儿呢?”“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会指这一方向呢‘7”老师紧接着在静止的小磁针附近放一根通电直导线,同学们观察到:小磁针指向发生了变化。老师又再次改变电流的方向,学生们观察到: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变化。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想办法用其它物体来改变小磁针的方向,通过讨论、类比,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又如在教学《压强》一节时,我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出示:一副同样重的俩小孩,一个直接站在雪地上,一个踩在轻质滑雪板上站在同样的雪地的情景,并引导问:他们对地施加同样的压力,效果相同吗?为什么呢?然后再请学生们用手指同时抵住笔两端,请说说抵笔尖一端和笔帽一端的感受。在这些课上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3 由物理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物理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这课时内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了一则与惯性有关的故事:“馒头撞死人”、“猪吻拖拉机,吻死一片猪”。学生听到这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由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或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增强对物理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出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往往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都会感到头疼,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播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提问: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这些能够贴近学生思维实际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接着进行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设计计算比较漂浮的大木块和下沉的小石块的浮力。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总之,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摒弃“课堂引入,可有可无”的思想,建立“创设情境,共建双赢”的观念。所谓“创设情境,共建双赢”,就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课堂引入,要联系本学科的知识,营造或活泼、或幽默、或沉思……的学习氛围,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浸染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开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教与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引入与应用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学校;教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5-01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基本以中考落榜生和中学流生为主,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上进心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对于到机房上课热情很高,但真正学习WORD、EXCEL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便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

(二)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重复,并且不同学校间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相差很大,条件也千差万别。相对来说城市学生学习比较系统,但有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还仅停留在对键盘的认识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学条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但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

(四)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作用缺乏认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必修课,但学生对于学习他们的作用缺乏认识。如导游、烹饪专业等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感觉学习EXCEL、PPT和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只要会上上网发发邮件就行了。这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列举的实例操作有一定关系,如列举的多为财务计算、会议PPT设计等,让学生感觉所学离自己太遥远。

二、任务驱动法的引入与实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任务化,并注重任务设计的生活化、现实化、专业化。

(一)将任务生活化

如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中,笔者将计算机硬件组成设计为“我为自己选电脑”这个生活化的任务主题。利用学校靠近电脑城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要为自己配台电脑为目的,走进电脑城,在实际走访以及与电脑商的交流及讨价还价中,对电脑的基本硬件组成、硬件参数对电脑性能影响以及主要部件功能等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在任务的驱动下以及小组竞争的激励下,同学们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各小组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各小组的汇报中,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及有关参数如数家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将任务现实化

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艺术字的插入等时,恰逢学校即将举行首届系部篮球比赛,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完成一份篮球海报的设计与创作,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海报的设计中。比赛当天,许多学生手举自己设计的海报在球场为自己的系部球队欢呼助威。那一刻,他们欢呼的同时也自豪无比,不断向身边的人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三)将任务专业化

在EXCEL公式与函数中,笔者将教材原有利用函数计算的教学目标按不同专业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如烹饪专业中,将任务设计为“烹调材料成本核算”,在导游专业中,将任务设计为“旅行社出团费用核算”等,将任务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认识到了学习EXCEL对于本专业的意义。同时对于烹调实训成本有了新认识,导游专业对出团过程的细节费用产生了思考。这样,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反过来对所学专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带给教学的变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和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明显感觉到所带班级学生的变化。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参与热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从感知到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的行成

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沟通,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行成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班级中原本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高水平的同学无形中会成为小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也更利于他们彼此的学习。同学们之间相互的沟通、探讨促进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形成。

(三)开拓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任务的引入,比单纯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创作空间,如海报的制作,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大胆的设计创作。自由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创作属于自己的最好作品。同时,贴近专业的任务完成,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引发了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引入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当引入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并注意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与创新性。否则,面对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学生同样会感觉到厌倦与厌烦。

参考文献:

[1]陈万仙.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马成荣.计算机应用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

引入与应用 篇4

一、现行医疗卫生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 业务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的弊病

1. 门诊业务收入

以往样本医院 (即新《医院会计制度》试行医院, 下同) 实行“收付实现制”进行业务收入的核算。医院患者类别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自费病人和医保病人的现金支付部分或应收医疗保险款都及时计入了收入, 难点在于病人欠费;记账采用手工方式, 把欠费病人的医药费单独记录在备查簿上;如果患者来结账则予以结算, 不然则不纳入核算。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明显的: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医院的收入, 药品的流动也因为这部分收入未纳入核算而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2. 住院业务收入

按住院情况, 患者可分为出院结算、在院应计、欠费应计三大类。样本医院在未实行完全权责发生制以前, 对后两种患者在其未出院结算前不核算。由于每月末在院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 金额影响大;药房按患者实际领用的药品核销, 而财务按患者实际结算的药费记账。两者差异必然会导致药品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更趋严重。

(二)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缺陷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与发生的成本入账, 并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提修购基金。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 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 没有“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 其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等原因减少的价值得不到补偿。

二、医疗卫生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条件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形势更明确地规定了采用责权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一) 医疗卫生单位已具备一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1999年《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后, 一些医疗改革试行单位部分业务的核算已采取了权责发生制, 如每月与医保中心结算医疗保险金的业务, 医疗卫生单位在医保病人来院就诊时先将应收医保款记入“应收医疗款”科目, 同时确认相应的业务收入, 至下一个会计核算月份收到医保中心划拨的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医疗款”科目。

(二) 会计人员已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我国所有会计人员初级和中级从业资格考试的实务都是以企业会计为基础的, 对权责发生制比较熟悉, 所以在医疗卫生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 对会计人员来说工作难度并不太大。从医疗卫生单位从业人员的素质上看, 各级医院在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上, 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过渡, 为权责发生制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为推进权责发生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到了临床科室和个人办公平台, 这使财务、HIS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 系统联网成为可能。通过信息人员的努力和财务人员的配合, 财务软件不断按需要更新完善。现在不仅可以将每位在院病人的费用按类别汇总列示, 而且门急诊欠费记账病人的费用也能实时汇总入账。

三、医院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一) 自2007年开始, 样本医院在完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逐步对业务收入的核算实现了完全权责发生制

(1) 针对门诊患者中的应计欠费收入:在业务发生时, 即采用电脑记账, 归入专门的欠费病人类别。这一类医药费的发票由专人归集记录, 等待清欠时使用。财务入账时, 设置“应收医疗款——门急诊欠费”明细科目, 专门核算此类收入, 并按财务制度定期提取坏账准备。 (2) 在院患者的应计医药费收入:每月末由信息部门将所有住院患者的医药费按费用明细统计。财务会计入账时, 设置“应收医疗款——住院患者”明细科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情况, 将住院患者的预交医药费同时冲抵。每月初将上月末住院患者医药费冲红, 月末再根据实际住院患者计提医药费收入, 如此循环往复。 (3) 已出院不结账的欠费患者:每月对当月形成的欠费计入收入, 设置“应收医疗款一主院欠费”明细科目;同时对当月结清以前月份的账单作冲红处理, 以免重复记录收入。

(二) 样本医院对业务支出的处理

在执行权责发生制以前, 所有的业务支出都按付款时间全额记入当月成本, 比如, 按季度支付的物业管理费在付款当月即记入当期成本,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而没有分摊至每月成本中, 导致付款当月成本偏高失衡。执行权责发生制以后, 对实际费用已发生、款项己完全支付而收益期限跨月、跨年的项目, 按收益期间平均分摊, 付款时,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每月摊销时, 借:事业支出, 贷:待摊费用。对项目已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业务, 按合同期限合理预提费用, 借:事业支出, 贷:预提费用。实际支付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这样处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采用收付实现制产生的成本失衡问题。

(三) 加强权责发生制下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我国1997年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规定, 会计核算可以根据收支业务的性质选择应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实行编制现金流量表这项措施后, 通过关注当期实现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异, 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就可以揭示会计利润信息质量的可靠程度。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该项利润时, 说明经营活动的现金回收率高, 收益较好。如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该项利润时, 在判断获利能力时必须谨慎, 需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的货币回笼状况、成本费用的计价情况等。

(四) 在统一实行权责发生制前提下, 对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的处理设想

1. 吸收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做法, 在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 并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为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 计提折旧时, 借:事业支出, 贷: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列在资产项下, 同时取消“修购基金”、“固定基金”科目。

2.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 增加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会计处理项目。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也可借鉴企业的做法, 即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做到账实相符, 在此基础上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对于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价款和变价收入, 借记有关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可记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账户。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待查明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后, 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或按照责任人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四、结语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医疗成本核算, 降低运营成本, 减轻患者负担, 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如今公立医院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各项管理将逐步规范化, 而且公立医院控制费用的内在机制必将逐步建立健全。可以预见, 医疗系统推行权责发生制必将逐步深入, 权责发生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必将对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推进医院实施财务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引入与应用 篇5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由香港伟华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等几大股东投资建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上市企业,

作为我国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先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是东莞市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主导产品已获得西门子、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三星、华为等企业的认证,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且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销量始终保持国内第一。

主要的问题

广东生益科技实施SAP系统10余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和海量的数据。这些经验和数据促使生益科技对SAP系统进行了不断的延伸应用和开发,进一步扩大了SAP的应用效果。在这些延伸应用和开发中,并没有包含对最原始的数据来源方式进行改进。几乎所有的原始数据,尤其是和库房管理相关的原始数据都通过手工方式录入系统,

手工录入方式在不少场合如盘点、收货核对等是一种重复劳动,增加了工作量。此外,手工录入方式必然带来错误率增加。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广东生益科技决定开发SAP条码采集数据系统。

解决方案

广东生益科技找到了北京胜龙科技有限解决了传统SAP系统中经常出现的记录与单据不符的情况。胜龙科技SAP条码数据采集系统基于PDA扫描条码为数据采集手段,以无线网络为数据传输方式。在如下方面为SAP系统提供了条码化实时数据采集:

? 原材料收货。在SAP系统中,采购部门输入采购单,报关部门输入报关单后,本系统自动在库房主管的界面上显示该收货任务。库房主管对收货任务做必要的拆单或数据补充后,把任务分配给某个库管员。库管员扫描原材料包装条码与摆放的仓位,完成后直接向SAP过帐。

? 原材料发料。生产部门在SAP系统中输入领料单据。本系统自动在库房主管的界面上显示该发料任务。库房主管对发料任务做必要的拆单或数据补充后,把任务分配给某个库管员,此时库房主管指定要发的原材料自动锁定。库管员扫描原材料包装条码,完成后直接向SAP过帐。

病案引入在盲校伤科按摩学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病案引入 盲校 伤科按摩学

盲生特点、盲校环境及课程设置导致无法将按摩专业课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盲生在学习时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或者只会背诵课本中的内容,不能灵活应用,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将现实生活中的病案引入课程,通过对病案分析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技能与疗效。本文以《伤科按摩学》为例,讲述病案在按摩专业临床课中的应用。病案,指按规范客观、完整的记录病人疾病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的档案。病案引入是将病案直接或典型化处理后用于教学,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间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用于医学临床课程。

一、《伤科按摩学》需要病案引入原因分析

1.视力缺失造成盲生学习伤科按摩学困难

(1)生活经验少,缺乏实践。由于视力原因,学校和家长为了安全,不让盲生干活或外出,导致他们生活经验及对社会的认识不足。校内接触病例少,外出实践机会少,局限了盲生对伤科疾病的认识、经验的积累。

(2)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弱。视力障碍导致盲生不愿意动,运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差。尤其是全盲生。对疾病的按摩治疗难以很好的协调操作。

(3)整体性缺乏。视力障碍造成盲生在认知广度、速度和深度的局限,对事物的整体性难以把握。疾病是一个变化的整体,按摩手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性的缺乏会导致盲生不能很好地认识疾病,使用按摩手法,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课程特点需要病案引入。盲校按摩专业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基本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枯燥,一年的学习后,盲生已经没有了最初接触医学的兴奋和学习兴趣,学习临床课程的动力和积极性逐渐降低。临床课程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要求盲生对疾病有一定认识,能将理论知识结合经验应用于实践,诊断、治疗疾病。所以盲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课程的学习。教师必须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盲生认识疾病,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专业技能。

3.病案的作用。病案是一个完整的诊疗过程,所含信息量较大,接近生活,能加强盲生整体性,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弥补实践少,与理论知识不能有效结合的缺陷,而且能使盲生充分应用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的能力、合作能力,愿意在实践中验证,从而提高操作技能。

二、在伤科按摩学中应用“病案”的策略

1.用典型病案或生活中的病案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又接近生活的病案能让盲生瞬间充满兴趣,通过对病案的分析、思考,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愿意摸读课本,希望尽快找到答案。能用自己的语言解答问题,知识就掌握了。导入新课的病案要选取简单经典、接近生活的,不能太陌生复杂,否则会因太难而让盲生失去探索兴趣。

如落枕,部分盲生得过落枕,可以先让盲生将自己生病的经历总结成病案讲述给大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沈同学说早上起床后感觉脖子僵硬,不能向一侧弯曲旋转,触摸肌肉僵硬,活动受限。老师追问病因病史,治疗经过,沈同学补充完善。大家的经验能够初步诊断,经过引导、分析讨论病案及摸读课本,完善了对落枕原因、症状、检查、治疗的认识。

2.典型多问题病案复习巩固疾病知识。对于重点知识和较复杂的疾病,课后要多巩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督促学生主动练习实践,可以将病案作为课后作业或复习课中的小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疾病复杂多变,不完全与课本内容相符,病案引入可以加深盲生对疾病的认识,使盲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考虑更全面、诊治更准确。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复杂,可以引入病案加强学习。王先生, 54岁,腰部及左下肢疼痛2个月。卧床休息时减轻,咳嗽、打喷嚏时加重,翻身困难。无小便带血和疼痛,站立行走时无间歇性跛行,但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到当地医院用中药、外用膏药无效,今来就诊,X线显示腰椎骨质增生。体检发现脊柱向右侧弯,左腰椎旁压痛伴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50度,右侧70度,左小腿前外侧感觉减退,左伸拇肌肌力下降。问:考虑什么诊断?还需要做什么特殊检查?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病案给出了疾病症状、部分检查,学生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完善专科检查,并提出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此病案在全面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模拟了治疗,提高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应用。

3.稍复杂病案综合复习,鉴别诊断。疾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同一部位或系统疾病,如颈椎病和落枕,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损伤和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等,在生活中有时很难区别,这就需要在讲解疾病异同的时候联系实际情况,引入病案进行鉴别诊断。

如,张女士,從事近10年的伏案工作,最近出现肌肉酸痛,抬头困难,时常感到肩膀酸痛。近来情况严重,早上起来发觉抬头困难,有时脖子只能左转不能右转。休息几天后未见好转,来医院就诊。考虑诊断是什么?还应该做哪些特殊检查?对该病案的诊断,盲生有的认为是颈椎病,有的认为是肩周炎或落枕,病案中给的资料较少,这就需要对颈椎病、落枕和肩周炎这三个病很熟悉,对它们进行鉴别。能鉴别清楚,诊断也就出来了,又同时复习了三个病。

4.实践中验证,收集新病案,分享总结。病案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盲生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演练课本或病案中的治疗方案,验证效果。实践中不断进行的诊断、治疗及修正过程,也是新病案的收集和积累。

有一次实践,周同学怀疑患者是颈椎病,但不能确定是什么型,因患者除颈部有明显症状,同时伴有头晕和手指麻木。她便做了颈椎病特殊检查,发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旋颈试验阴性,从而确诊为神经根型。我让她将其整理为病案。在询问病人病史、主要症状、原因、诊治经过时,得知患者有高血压,解释了头晕的原因。收集病案的过程使她学到了新知识,按摩治疗更有针对性了,更有效了。

三、引入病案后效果反馈

1.盲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情度有很大提升。喜欢课余讨论生活中的病案并积极寻找实践机会,验证效果,分享经验。

2.分析思考能力、诊断及实践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养成了先诊断后治疗,整体分析疾病的好习惯。专业知识得到整合和加强。在病案中制定治疗方案,模拟操作,在实践中验证的模式更有效地练习了专业技能。

3.收集病案使盲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按摩治疗使盲生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提升,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四、不足与反思

不足:病案来源范围窄,部分疾病没有相应的病案或者病案比较陈旧;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达到一病一病案。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病案。

反思:教学实践证明,病案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让病案引入法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仍需教师和盲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另外,病案的积累很重要,需要教师和盲生及时收集整理典型病案并记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资源。

参考文献:

[1]成为品等.伤科按摩学[M].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2007.

[2]邓延满,郭晓夏.伤科按摩学(全国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

[3]郭振芳.伤科按摩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引入与应用 篇7

关键词:微课程,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

近年来, 微课程概念备受人们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探讨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许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程来辅助教学。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不但是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 也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本文主要介绍我们根据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特点与要求, 制作微课程并将其用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

1 微课程概述

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 Mc Grew教授首次提出60 秒有机化学课程, 以促进公众对化学的认知, 包括概念引入、解释和结合生活举例三部分[1]。2008 年秋,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 (Microlecture) , 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2]。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一个PPT、课程教案或者视频, 将教学知识信息最优化、最有效地传递, 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

在国内, 有高校学者、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 将微课程详细定义为“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5~20 分钟的微小课程, 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 是学生的学习资源, 也解决了教师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的资源形式并不是固定的, 有教案形式的、视频形式的、PPT课件形式的, 还有音频形式, 但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4]。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 微课程的突出特征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视频呈现、网络传播;自成系统、开放扩充”。其核心属性应是资源性、系统性、开放性、传播性[5]。

2 微课程应用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学生通过学习病原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熟悉常用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及主要仪器的操作, 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通过接受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独立操作,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3 个方面: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实验前要做好预习, 明确目的、要求、原理、主要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 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预习环节多下工夫, 多想办法。

因此, 我们将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通过视频 (动画) 形式做成5~15 分钟的微课程, 通过微信或者QQ分享给学生,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不仅对学生的预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课后更好地巩固、消化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技巧。

微课程辅助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 适应实验教学。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操作环节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 例如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法、细菌培养等。我们把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动作和实验要求采用录像、电脑动画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 方便学生实验前熟悉操作, 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有利于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课因为仪器数量、实验场地的局限, 常常要由多名教师辅导。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统一要求相关知识点, 再制成微课程发给学生, 可以提高学生的执行力, 便于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微课程具有网络传送的便捷与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 学生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观看微课程, 使用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重复学习、随时学习, 从而更好地回顾实验课的内容, 巩固操作技巧。

3 微课程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我们采取的是原创开发式, 是指用录屏软件、摄像机等制作出微课程, 微课程设计模式见图1[6]。

3.2 病原生物学实验微课程的选题

首先, 我们需要按照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和梳理, 把适合录制成5~20 分钟微视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挑选出来, 形成微课程的授课计划文档。其次, 依据微课程授课计划, 教师需要为每个微课程的教学单元制作PPT课件, 以配合教学工作, 并为后续工作做准备。再次, 为每次课准备视频或者音频的微课程教学资源。

我们从2014 年9 月开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 仍在不断补充与完善。目前已完成的选题包括革兰染色、细菌培养 (包括细菌接种技术及不同培养基的细菌生长现象) 及抗酸染色。

3.3 病原生物学实验微课程的设计

以革兰染色为例, 授课时长为7 分40 秒的微课程设计方案如下。

教学背景: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未经染色的细菌, 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 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 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 进而用以分类鉴定。

教学目标:掌握无菌操作及革兰染色方法。

教学内容:革兰染色。

重点难点:重点:无菌操作;革兰染色实验步骤。难点:脱色时间及程度的掌握。

教学切入点: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教学方法:实验示教结合讲解。

教学过程: (1) 革兰染色简介 (20 秒) ; (2) 实验准备 (30秒) ; (3) 实验操作: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2 分50 秒) , 染色 (3 分钟) , 显微镜检查 (20 秒) ; (4) 影响因素 (40 秒) 。

教学总结:革兰染色在细菌形态学检查中非常重要, 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方法, 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学习革兰染色操作, 不仅能够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也能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微课程实验教学成果

通过对沈阳医学院2013 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微课程实验教学, 大部分学生认为微课程的视觉效果较好, 知识结构清晰, 长度适中, 便于观看,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 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 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时本次作品“革兰染色”在第二届全国高校 (医学类) 微课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4 结语

根据我们对微课程的制作及使用, 认为以下几点需要重点把握: (1) 选题要正确, 这是微课程成功的前提, 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 (2) 课程设计方案是微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3) 较好的视频、音频制作设备及后期制作技术是微课程制作的基本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微课程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无论是对“教”与“学”, 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参考文献

[1]Mc Grew L 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m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 1993 (7) :543-544.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1) :19-21.

[3]李章春, 孙海波.医学高专院校病理学专业引入“微课程”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探讨[J].新校园, 2014 (9) :31-32.

[4]沈继伟.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79.

[5]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28 (6) :586-589.

[6]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 (1) :46-52.

引入与应用 篇8

一、探索性学习,可以还原一些问题的实际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案例一:极限的引入

对于初次接触高等数学的学生而言,极限这一概念,即便引入“日取一半,终究而竭”等典故,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开始就用ε-δ的方式,则学生更觉得是非常勉强地被灌入一个陌生的概念。我是用如下方式引入的:先请学生分别计算, 让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1与0.9的差别最后消失?然后再引入极限的概念,这对于抽象思维差一点的文科生相对容易接受,毕竟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计算这两个式子,知道两者是相等的。这样,把抽象的概念还原到小学数学的知识背景中,让他们能够在疑惑之后很自然地接受极限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以后定积分的讲授也是有帮助的。

案例二:定积分的概念引入

把一个大的困难问题分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分别处理,最后综合协调,将这个大的问题解决,这样的解决方案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这种方式也适合定积分概念的引入。所以,为降低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难度,针对自己所教的园林地理专业,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然后给出一些可以分散成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图形的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出面积。最后给学生一些不规则但边界曲线保持连续的图形,要求学生算出面积。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先各个击破,再集中处理,最后沿用书上关于图形面积的讲授,也即分割、取近似、求和、取极限,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所达到的效果较直接讲授更好。

案例三:秩的概念引入

矩阵概念的引入通常是用线性方程组的实际背景而引入的,然而在讲述秩的概念的时候,通常却离开了这一背景,直接用最大非0的子式存在性来找寻阶数,用以定义矩阵的秩。对于学生而言,接受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并且感受不到“秩”的用途。我结合矩阵与方程组的紧密联系引入:从方程开始,我主要给学生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探求性地引入方程组。当学生理解一个又一个的方程是信息点,是用以解决未知的信息盲点的时候,对矩阵的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秩实际是描绘有用方程的个数,在应用中,其实就是描绘有用的信息点。对于已知信息点的重叠和组合,表现在线性方程组上就是方程的同解方程或其他几个方程的线性组合,这样的信息是其他信息点的重述,可以舍弃不用,表现在矩阵上,就是对秩不会有增加作用,所以秩可以描绘有用方程的个数。这样学生接受比较容易,并且对化解一般矩阵为最简型矩阵的线性方法也有一定体会。诸如矩阵的初等变换,学生一般只是死记。但学生如果明白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实际背景,还原到实际应用中,方程两边同时乘以0,就会使得这一个方程消失,从而导致信息点丧失,对矩阵的初等变换一定要在某行(列)乘以非0的数就能够理解了。对于矩阵行列互换只是信息点以不同顺序输入;把某行(列)的k倍加到某行(列)上,对于实际背景,是信息叠加。这样,学生对三种初等变换对秩没有影响就更深有体会。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二、探索性学习,把很多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知识来解决,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

这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在概率的讲授中,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概率与统计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开始给学生讲授生活中的现象,然后把这些现象归结于概率,无疑是很好的引入方法。我在这方面的讲解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人为什么会注意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琐屑小事的发生频率,某一些赌博现象,看起来平凡的事件,为什么就引起概率这一系统性学科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规律的存在。在讲授随机事件的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探索,在纯人文的学科中,如果找到某种规律,是否也可发展成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学科。学生受到鼓励,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概率的概念,然后和书上对比,理解经典概念的准确性。这样,比老师在黑板上直接给出概念所达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现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擅长直观和形象思维的文科学生,因此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既要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又得让他们理解所有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教师要下一番工夫:不能照本宣科,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的背景,并能自主理解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索与还原法在文科高等数学概念引入中的作用, 并用实际案例的方式探求:用还原法降低高等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使得学生在接受概念的同时, 进一步理解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探索与还原法,概念引入,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宋际平, 龙述君.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章雄.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引入与应用 篇9

一、软件的总体设计及策略

(1) 软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文学概论这门课程是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不少理解的困境。该课程理论性强, 抽象难懂, 且牵涉面广, 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较全面的文学基础知识, 还需具有广博的文学积淀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因此, 为了更好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 很有必要在这门课程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学理论教程》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 是对文学概论课程所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积极探索, 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教学功能的软件, 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思维逻辑很好地结合起来。讲授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方法, 利用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 并提供教学内容动态导航机制。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主要采用文字说明, 重点概念的理解除了运用图形、动画表现, 还穿插翔实、准确的案例分析。整个CAI软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形象化、启发式教学, 把抽象的文学理论知识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完成传统教学方式不易和不能实现的教学任务。

(2) 软件的总体设计。

制作多媒体CAI软件应根据教学要求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 设计界面的表现形式、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内容。然后进行加工制作, 主要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进行选取和加工, 使其符合多媒体软件的需要。而成功地创作出一个实用的多媒体, 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开发工具至关重要。本软件的设计选用多媒体制作工具Authorware7.0, 它能通过对图标的调用, 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项目数据汇在一起, 达到多媒体软件制作的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文学理论教学解说的要求。本软件的设计, 根据《文学理论教程》的内容, 经过了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创作稿本、选取与加工素材、制作教学课件、应用测试并修改等环节。具体的教学环节按照理论教学的规律来安排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内容小结→问题答疑→资料链接, 作为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学习路径。在呈现方式上注意灵活性, 文字内容逐页引入, 再合理配置音响效果、图像及视频的设计。

软件设计的具体设置如下。“总界面”下面是“进入课程”“网络课程”“使用设置”三个选项。“进入课程”下面, 包括“大纲”“视频”“音频”“章节内容”四项;“网络课程”下面包括“安装提示” (有“在线安装”“进入课程”“下次再说”三个选项) ;“使用设置”下面包括“全屏”“帮助”“退出”三个选项。

二、软件的应用与效果

本软件具有内容全面、学习界面新颖等特点。在教学中, 因其制作生动、准确, 逻辑思维严密, 能清晰地反映概念的本质, 实现了把理论学习形象化的设计目的, 充分调劝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软件的具体应用。

本软件的主体为下拉菜单式, 使用菜单可以使Authorware的界面和Windows操作程序统一, 根据需要单击就可进行教学或自学。CAI软件建立了课程内容及相关信息的呈现平台, 以及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平台, 这成为了CAI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式, 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多是教师口头描述, 学生靠头脑想象, 既费力又费时, 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不易理解、乏味、枯燥, 教学效果不理想。而CAI软件凭着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形象的可视性进入教学, 在教师语言描述的引导下, 学生结合想象, 凭借直观、清晰、可视画面,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这不仅使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而且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和传递速度, 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

本教学软件有多种应用形式:第一, 可供教师用来在课堂上演示, 进行多媒体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边讲边演示, 将抽象难懂的概念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或具体可感的声音展示, 再配以丰富的资料补充, 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又避免了教师板书的缓慢和讲解的枯燥,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形式把教师从单一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 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各种文学理论的探索活动。第二, 可供学生远程上网学习、测试、评估、互动, 进行自主学习。CAI软件不同于常规教学, 它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师生时空分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交往方式。本软件的学习者在学习之前, 只需安装Authorware web player, 就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理论内容的自主学习了。此外, 学生还可以利用该软件做习题或进行课程学习的设计。第三, 它可以作为一个教学资源, 丰富高校师生学习的资源库。

(2) 软件的应用效果。

多媒体CAI软件的应用, 是对文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种探索,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效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 增强分析问题和应用理论的能力, 获取了更为广泛的理论信息和文学信息。本软件的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上, 都注重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适应校园环境的教学。具体表述如下:

对于教学, CAI教学形象、直观, 有利于理论的讲授和理解, 满足了理论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 并通过网络的学习方法, 遇到问题可以自己上机, 借助CAI软件自学, 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 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图形呈现与交互式的学习环境等优势,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了学习效果, 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机会,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和学习中试用后, 学生认为CAI软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准确易懂, 教学形式恰当, 教学媒体选择得当;人机界面好, 输入、查询方便, 画面清晰;同时, 软件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原理, 提示完整清晰, 内容可供选择。90%的学生反映本软件直观、易懂, 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系统运行可靠, 模块调度灵活, 便于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但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多媒体CAI软件永远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强调的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教师。因此,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能只单纯地“演示”课件, 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 既要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又要考虑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 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摘要:多媒体CAI教学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高校教学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教师要对《文学理论教程》CAI软件的教学设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调研, 并结合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 比较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探讨CAI的教学应用及教学模式, 使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更好地服务教学环节、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利用网络共享教学资源, 以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文学理论,CAI课件,设计应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温淑霞.基于网络多媒体CAI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8) .

[3]岳学超.浅析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012 (20) .

SPTN应用价值和引入策略 篇10

分组传送网 (PTN) 已规模部署, 很好满足了2G/3G/LTE移动回传和大客户等业务的承载需求。然而, 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定制化的专线等新业务对传送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网络能力开放、跨域业务快速开通、带宽实时调整等功能。

PTN引入SDN的必要性

敏捷—业务快速提供能力

网络引入SDN可解决异厂家网络互通的“老大难”问题, 实现业务的端到端管理。

智能—网络自动优化

SDN与网络数据分析结果的结合, 可实现网络自动优化, 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

安全—故障快速恢复

PTN通过手工配置及静态网管方式来实现业务的发放及管理, 对于故障处理存在盲区, 通过SDN引入动态算法, 可实现网络故障的快速恢复, 确保业务安全可靠。

融合—实现“一网多用”

运营商通过SDN控制器对全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可虚拟出多张逻辑网络实现不同业务的分片传送。

SPTN解决方案的价值

在SPTN中通过引入SDN, 可实现集中化智能控制与网络能力的开放, 通过部署集中控制器做到全网统一协同部署与运维, 通过开放北向应用接口满足业务创新的需要, 很好地适应新业务的发展。如图1所示。

提升跨域业务开通效率

集团客户业务存在实时性建立或变更需求, 如快速开通、带宽调整、业务迁移等。将控制平面与传送平面分离, 可解决异厂家网络侧对接的大难题。用户通过APP自行定制业务, 由控制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满足业务突发性需求, 业务开通和调整时间由当前的数月缩短至几分钟, 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SPTN可通过采集网络资源, 进行数据集中化的分析, 给出网络调整建议。控制器根据调整建议, 按照规则对网络进行动态的调整, 如通过网络中链路流量的分析, 将流量较大的链路中部分业务调整到流量较小的链路中, 提高链路的带宽利用率。

提升网络运维效率

集中化的控制平面提供全网业务的端到端OAM和保护能力, 可以进行全网资源和业务的动态实时检测,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 只要还存在物理可达路由, 控制器计算出路径, 快速恢复业务, 实现了人工恢复到自动恢复的极大转变。

网络虚拟化, 实现资源分片共享

通过控制器对网络资源抽象, 完成网络资源切片, 形成多个逻辑网络, 实现移动回传业务、集客业务、家客业务的资源独立控制, 方便网络资源的精细化经营和管理。

建立开放系统, 拓展业务服务能力

通过标准的网络可编程协议, 引导整个产业走向开放的模式, 使得网络适应业务的快速推出, 避免网络的重构, 节省CAPEX和OPEX。

SPTN技术进展及应用展望

中国移动集团研究院从2 0 13年开始研究SPTN技术, 相继发布了相关标准和规范, 定义了SPTN的接口协议, 已为SPTN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 各主流厂家均按中国移动集团的标准实现了SPTN控制器, 并于今年年初在中移研究院进行了单厂家及异厂家互通的测试。

中兴通讯积极配合中国移动SPTN的各项研究工作, 率先完成了研究院及现网的测试工作。

2015年SPTN试点规模将扩大, SDN带来的网络能力开放、网络运维简化的优势, 将进一步加快SPTN商用的步伐。

中兴通讯SPTN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SPTN产品族

中兴通讯最适合中国移动全网部署的SPTN解决方案

●平滑演进SPTN解决方案, 在不改动现网PTN转发设备的基础上, 通过SDN域内控制器和域间控制器的引入, 实现现网PTN向SPTN的平滑升级。

●控制器嵌套方案, 可以实现大客户业务在本地网、省干和国干层面的快速高效衔接和自动调度。

在PTN中引入SDN控制器, 着重考虑两方面的问题:1、现网部署了大量的PTN设备, 如何在不改动现网设备、不影响现网业务的情况下, 平滑引入SDN控制器;2、考虑控制器与现网资管、运营系统的融合。

基于以上两点, SPTN引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平滑演进的SPTN) , 不改动转发面, 基于统一网管抽象给控制器开放网络能力, 实现平滑演进;

第二步, 控制器与现网资管、运营系统实现融合, 进行全网资源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协同调度, 实现业务自动发放;

上一篇:集体组织成员下一篇:影像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