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灵活运用

2024-05-29

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精选四篇)

一题多解灵活运用 篇1

解法一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冰壶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毛刷擦冰前, 冰壶的摩擦力做功W1=-f1s1=-μ1mgs1, 毛刷擦冰后, 冰壶的摩擦力做功W2=-f2s2=-μ2mgs2, 且s1+s2=30m, 冰壶初动能为Ek1=mv2, 末动能为Ek2=0, 由动能定理可得:

则s2=10 m

解法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冰壶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冰壶运动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擦冰前加速度a1=-μ1g, 初速度v=2 m/s, 末速度为v1, 位移为s1, 擦冰后加速度a2=-μ2g, 初速度为v1, 末速度为0, 位移为s2, 且s1+s2=30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得;

由 (1) (2) (3) (4) (5) 式可得:

解法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分析如解法二, 画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得;

由 (1) (2) (3) (4) (5) (6) (7) 式可得:

则s2=10 m

解法四利用v-t图像求解

画v-t图像如下右图。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所求的长度,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总位移。由图像可得:

引导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篇2

关键词:引导;一题多解;思维;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91-02

所谓“一题多解”,即是教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所学知识范围内提出不同的构想和解法。由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构想加以分析评价,帮助学生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一些典型例题开展“一题多解”活动,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热情,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可以采用那些方法呢?

一、应用构造思想,引导“一题多解”。

例题:求4、12、20、28、36、44这列数的和。

方法一:4+12+20+28+36+44

=(12+28)+(36+44)+(20+4)

=40+80+24

=144(一般方法)

方法二:分析:12-4=20-12=28-20=36-28=44-36=8,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我们可以构造一列数与这列数反向排列:

4、 12、20、28、36、44

44、36、28、20、12、4

竖看每两个数相加相等:4+44=12+36=20+28=28+20=36+12=44+4,两数之和都是48,两列数共有6个48,48×6=288,那么一列数的和就是288的一半,288÷2=144。

解: 4+12+20+28+36+44

=(4+44)×6÷2

=48×6÷2

=288÷2

=144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二、应用比较法,引导“一题多解”。

例题:某商店运进苹果36筐,运进的梨比苹果的两倍少5筐,问:运进的梨比苹果多几筐?

方法一:36×2-5-36(一般方法)

方法二:把苹果当“一倍量”,因为梨比苹果的两倍少5筐,通过比较,梨比苹果多了一倍少5筐。所以列式:36-5,很简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条件改为“梨比苹果的3倍少5筐”,问题不变,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三、应用假设法,引导“一题多解”。

例题:数趣班男生与女生一共21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3人,问:数趣班男、女生各多少人?

方法一:分析:因为男生比女生多3人,可以假设男生转出3人,那么总人数只有21-3=18(人),这时,男生与女生一样多。于是先用18÷2=9(人)求出女生,再用9+3=12(人)求出男生。

具体步骤:女生:(21-3)÷2=9(人)男生:9+3=12(人)

方法二:分析:既然可以假设男生转出,当然也可以假设女生转进3人,那么总人数就有21+3=24(人),这时,男生与女生也一样多。于是先用24÷2=12(人)求出男生,再用12-3=9(人)求出女生。

具体步骤:男生(21+3)÷2=12(人)女生:12-3=9(人)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四、应用等量关系,引导“一题多解”。

例题:长方形的长8分米,宽6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拉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方法一:分析:因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这里,“周长”是个等量。所以求正方形边长,只要把长方形周长平均分成4份。可这样列式:(8+6)×2÷4=7(分米)

方法二:分析:正方形的两条边长的和与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相等。所以求正方形的边长,只要把长与宽的和平均分成2份。可以这样列式:(8+6)÷2=7(分米)

方法三:由方法二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平均数。所以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列式为:6+(8-6)÷2=7(分米)

五、应用多角度思考的方法,引导“一题多解”。

有些题目,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去想就会有多种解法。这样做可以使思维更开阔,也能从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例题1:某建筑工地,第一天用6辆汽车运沙子,共运96吨,第二天用同样的汽车12辆运沙子,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多少吨?

方法一:先求一辆汽车一天运沙子的吨数,再求12辆汽车一天运沙子的吨数,减去第一天运的吨数,就得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的吨数。

方法二:先求出12辆是6辆的多少倍,再求12辆汽车每天运的吨数,最后减去6辆汽车每天运的吨数。

方法三:先求一辆汽车一天运的吨数,再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几辆车,多的几辆所运的沙子就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的。

例题2: 某饭店买回一桶豆油,连桶称共有21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称还有120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

方法一:把120千克扩大2倍,得一桶豆油的重量和两桶重,去掉210千克(一桶豆油与一只桶的重量和),得桶重。

方法二:先求出半桶豆油的重量,再从120千克中去掉半桶豆油重量,也可得桶重。

方法三:先求出两只桶和两桶油的重量,再求出两只油桶和一桶油的重量,这样可求出一桶油的重量,然后可求出桶重。

方法五:先求出半只桶重,再求出整个油桶的重量。

一题多解 无限精彩 篇3

题目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预备知识 解答本题要知道以下知识:

1.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 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 当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时,每个外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每个外角都等于.

我的解法: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数量关系,可列方程求解.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

=×9.

解得n=20.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

赵明的解法: 根据题意,可得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9倍,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求解.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

(n-2)·180°=360°×9.

解得n=20.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

李慧的解法: 根据一个内角与它的外角互补的数量关系,先求出多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求多边形的边数.

设多边形每个外角为x°,则它的每个内角为9x°,根据题意,得

x+9x=180.

解得x=18.

所以=20.

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

我们三个人的解法都是列方程,这让我明白了用方程求解多边形的边数问题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同时,在平时解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往往能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大有帮助.

指导老师:高兴双

指导老师评语:

一题多解 多重收获 篇4

如:写出3/4和4/5之间的三个分数。

目的:让学生理解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之间都有无穷无尽个数。因此,两个不相等的分数之间也有无数个数,并能选用适当的方法写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几个分数。

方法一:通分法

将 和 先通分,和,然后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4倍(一般比写的数的个数多1或2)为:和,

在这两个分数之间可以取,,,约分得: ,,

这种方法,可以复习通分的知识。当分母相同时,还不能找出几个分数时,可以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从而找到几个介于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同时复习约分的知识。

方法二:分数和小数互化法

将 和 分别化成小数为:0.75和0.8。在这两个小数之间任意找出三个小数:0.77,0.78,0.79,然后将它们化成分数为: ,

, ,再约分得: , , 。

这种方法,可以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知识。同时也复习约分的知识。

方法三:求平均数法

求 和 的平均数:( +)÷2=;再求 和的平均数:(+ )÷2=;再求和 的平均数:( +)÷2=。得分数:,,。

这种方法,可以复习求平均数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平均数介于两数之间。以及复习约分的知识。

方法四:差分法

将 和 的差平均分成5份(一般比写的数的个数多1或2):(-)÷5=,然后用-=, - =,

-=。得分数:,,。或用 += ,

+= ,+= 。得分数: ,,。

这种方法,复习分数的加减法,通分和约分知识。并让学生掌握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因为只要找出三个分数,所以一般要将两分数的差平均分成4份以上,用较大的数依次减去每一份,或用较小的数依次加上每一份,从而得到要找的分数。

方法五:糖水浓度增加法

将分数通分,得到和,然后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1,得到,将的分子和分母再同时加上1,得到,用样的方法得到分数,从而得到分数:, ,。或者将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减去1,得到,再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1,得到=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分数。从而得到分数, ,。(当两个分数相差较大时,可以不必通分,直接用较小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1,或用较大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1即可得到。)

当一个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不变时,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越大,这个真分数的分数值就越大。这种方法可用向糖水加糖,糖的浓度变大的道理向学生解释:有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糖的浓度为,向糖水中加入m克糖,则糖的浓度变大,浓度为:,因此, > 。反之,当一个真分子和分母同时候减去同一个数时,真分数的值变小。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一个大于1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数(0除外),假分数的分数值变小,如: < ;一个等于1的假分数,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分数的值班仍然等于1,如: = 。

方法六: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法

将 和 的分子与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得到一个介于它们之间的分数为: 。然后以此例推:找出 和 之间的分数为:; 和 之间的分数

为:。这样就找出介于 和 的分数:, ,。用这种方法很简单很快地能找出若干介于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并能排出所有的分数的大小。

这种方法,较有利于学生运用,但较难以理解。= <<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1,分数的值变大,即方法五的糖水浓度增加法),即 < < 。同理 =<=

<= ,即: < < ; =<=<

= ,即< < 。所以: < < < < 。这种方法可行,并有理有据。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找两个不同的假分数之间的分数,或找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之间的分数。这里不再加以证明。

综合几种方法,第一种通分解题,第二种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解题,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般的学生也都是能掌握。第三种求平均数法,第四种差分法,虽很少有学生用来解题,但对于学生来讲不难理解。第五种糖水浓度增加法,是两个特殊的分数比较大小的较为形像的理解方法,也为方法六的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不提倡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找介于两个不等分数之间的分数。但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时,要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第六种方法可要求会运用,学生也不难掌握,但不必要学生为什么。

上一篇:消费者福利下一篇:工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