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

2024-06-25

灵活就业人员(精选十篇)

灵活就业人员 篇1

1、参保人员身份复杂,年长者居多

2004年铁路医保首次出现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方式,那时参保人数95人,仅限于原铁路医院和铁建集团灵活就业人员。到目前发展到231人,范围扩大到解除劳动合同的集体经济人员和铁路医改启动前已与铁路解除劳动关系的退休人员等6家参保单位,平均年龄在45周岁。在经济不富裕,身体状况较为健康的情况下,年轻人都选择放弃参加医疗保险。只有经济状况较好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员才会参加医疗保险。随着全民医保工程的深化,原铁路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健康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不少铁路医保启动以前与铁路解除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纷纷要求参保,给医保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征缴难的现象突出

考虑到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分布在全国各地打工,联系电话又时常变更。如果按月缴纳医疗保险费无形会加大他们的缴费难度,因此我们首先考虑到采取年初一次性扣缴的方式进行征缴。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部分人群对医保缴费不重视,常常扣了今年的医保金到明年再扣缴时,因存款余额不足而扣缴不成功。如果采取逐个去通知缴费的方式又不现实,但扣缴不到资金就会影响他们的待遇享受,常常因为个别人的欠缴行为影响了整体人员的账户扣缴及划拨,影响了医保征缴工作的管理。如果直接将他们中断参保一方面会影响到这部分人员的医疗待遇享受,另一方面对社会的稳定和平安南铁创建的发展不利。

具体来看,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缴费难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一般是通过原工作单位,以单位代管方式办理,但铁路医保启动前就与铁路解除劳动合同人员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医保。在以单位名义参保的情况下,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的不固定造成灵活就业人员在医疗保险关系管理上的困难,原单位因该类人员已与单位无任何劳动关系仅仅是代管关系而不积极不主动进行管理,再加上灵活就业人员自身对医保缴费不重视从而造成这类人员“断保”。在以个人身份参保情况下,常常是随着个人经济能力的状况来缴纳医保费的。今年收入不错,他就主动缴纳,明年工作不景气的话,有可能就不缴纳或者失踪了。由于个人参保的自愿原则缺乏约束机制,这些人员参保意识差,缴费也是随意性的,有病赶紧跑来缴费。没病时就抱无所谓的态度不缴费。

另一方面,从现行医保管理和政策面看,现行医保管理方式不适合灵活就业人员。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在原有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基础上建立的,其保障对象是“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参保管理、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方面都是对正规单位设计的,不适合灵活就业人员;其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手段单一,没有针对该人群的特点设计多层次的缴费方式。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管理应是一种动态、灵活、敞开方式下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已与铁路脱离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在思想上政策上,我们没有创新缴费管理新思路,导致管理手段仍停留在粗放阶段。

3、经办机构现有信息管理技术不能适应需求

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种类复杂,身份变化频繁等因素,往往需要经办机构建立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数据库。从档案建立→基金征缴→待遇支付→账户管理,这些都应该与现有铁路职工的医保信息系统同步。

在铁路医保启动时尚未出现灵活就业人员。医保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均为考虑到这类人群的数据管理。首先在参保管理上,正常参保人员是以单位来参保,各单位均配有医保经办人员来管理参保人员的档案变动及待遇享受,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原单位仅仅是义务帮助管理而无强制任务,在参保管理上就会放松管理而影响相应的工作质量。尤其是铁路医保启动前与铁路解除劳动合同人员自己来参保,因此管理难度更大。其次在缴费管理上,一般以单位参保的正常企业发生欠缴行为,在信息系统管理中该单位全部职工将因此而被冻结医保卡。而灵活就业人员分布较广,很难按照协议要求的时间缴纳医保金。如果因为个别人的欠缴而导致全部人员的待遇享受显然有失公平原则,有必要对这类人员专门设计一套合适的信息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最后在待遇支付上,正常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医疗费报销时,我们在每月底将报销费用汇至各单位财务,由医保经办人员审核后发给报销人员。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的单位,这种操作流程不适合他们。如果让他们自己到经办机构领款既不符合财经制度也给他们带来不便,因此医保中心将他们异地就医报销款汇到其银行账户。

二、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规范管理,切实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服务工作

人员情况的变化频繁及参保意识的淡薄影响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因此医保机构要改变原有的以正规单位为对象的服务观念,设置可以直接接待的受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服务窗口,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发生变更信息应及时通知医保机构保持双方联系,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缴费、变动和接续医保关系更加省时、快捷,也可以与代管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权责关系,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2、设置灵活的缴费方式,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工作

考虑到不同灵活就业人员的不同缴费行为,为了完善医保基金的缴纳及人员身份的变更,我们将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由年度缴费改为月度缴费,使个别在年度内身份发生变更或需转移的人员不会重复缴费,避免了给参保人员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办理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上,按照政策规定,我们允许他们按照退休当年的社平工资做为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实际缴费年限必须满10年应缴纳的医疗基金,这样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节省了他们的办事程序。

3、建立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

医保经办机构应建立、记录完整的灵活就业人员基础档案资料、参保方式、缴费记录、医疗费用支出等信息,并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个人信息。在年度结转过程中,先从系统将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冻结统筹基金待遇享受,只允许其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至次年医保缴费时,再根据银行扣缴清单将已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恢复待遇享受,如中途发生中断缴费者,在补缴保费后次月起恢复个人账户的使用。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在重新续保缴费满6个月后恢复享受,实现了谁断保谁单独停止享受医保待遇,不再出现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体的现象发生。在设置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档案时,考虑到他们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金额、待遇享受都和一般的灵活就业人员有区别,我们单独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单位进行管理。在报表编制管理中,我们也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收支情况分别列示,不仅核算他们的结余情况,还测算他们的医疗负担比例和医疗消费情况,从而建立一个动态、灵活、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参保人员放心参保、明白消费。

参考文献

[1]、皮实:努力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J],中国社会保障,2004.(7):24-25

[2]、王东进:《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J],中国劳动,2003.11:8-13

2018市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篇2

社会保险补贴申报须知

一、申报对象

1.2017已享受该项补贴且在规定补贴期限内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2.2018年已认定符合享受补贴政策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50人员、夫妻双方失业、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等,其中,已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不在政策享受范围)。

二、提报资料

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经办窗口领取或“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2.2018年新申报补贴人员,如未进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认定,需提供人员类别所对应的身份证、离婚证、《残疾人证》、《低保证》等申报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去年已享受政策,困难人员类型不变的不需提供)。

4.《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本表是为全面掌握困难人员信息,尤其是特困家庭成员情况所设,由申请人自愿填写,“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

三、补贴期限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四、申报期限

2017年10月10日开始申报,2017年11月10日结束(周末休息)。

附 件: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

2.《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

地 址:东营市东营区南一路290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一楼南厅就业援助服务窗口

联系电话: 6378951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养老保险;就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43-02

一、灵活就业人员概念特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灵活就业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要特征有:(1)工作时间上不固定。灵活就业没有正规就业在工作时间上的严格规定,完全依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而定,时间长短没有规律可循,比如建筑业工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根据完工时间的要求和天气的状况而定,搬运工的工作时间依据所要搬运的对象的多少和空间位置等。(2)收入报酬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所从事工作的业务量的不确定性,所以收入报酬很不稳定,忽高忽低,特别是一些临时工、季节工。(3)工作关系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很少具有连贯性和长期性,用工单位很少会与其签订用工合同,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不得不为寻找工作而长期奔波。(4)职业不稳定。提供给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转业成本也几乎为零,再加上工作量的不稳定性,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为了生活都曾经从事过很多职业。

二、盐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以下是我市近四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分析表。

近几年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蓬勃发展,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增速明显,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为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提供了更加稳固有力的保障,有效填补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

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是我市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特点,做了很多工作: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缺少单位组织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险责任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障知识和意识。另一方面定期到繁华街市发放社会保险知识传单,深入社区街道小区等基层组织,采取面对面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供政策保障。我市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如盐发[2000]4号《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文件规定了下岗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及缴费标准。缴费基数在本市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0%~300%的范围内任选,缴费比例原则上按20%执行。规定在建立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前国家和省认可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并同自谋职业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文件的出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政策保障。

3.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我市配合金保工程全面上线,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过程中涉及到的开户、登记、缴费、转移以及领取退休金开发出整套的业务程序。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技术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这部分特殊的参保群体的利益。

4.成立专门机构独立办公。我市专门成立社会保险灵活就业参保大厅,开设政策咨询窗口、登记、参保、转移、缴费等窗口一条龙服务。成立专门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险代理科室,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及发放养老金手续。

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存在的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低

由于灵活就业的不稳定性,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进行精确的统计,有的学者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估算出中国灵活就业人数,基本上确定在8000万~1.3亿之间,占中国总就业人口的1/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4%,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人社会保险范围。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有制企业职工,但平均36人中仅有1人参加社会保险,未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中90%以上是农民工。

2.灵活就业人员对养老保险缺少认识

灵活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大都很低,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他们对养老保险缺少基本上的了解。根据媒体行业对于灵活就业者的调查,完全不知道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种社会保险的占9%,60%的人只知道有养老、医疗保险,但具体内容不清楚。绝大多数人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政策不清楚。

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增幅趋缓

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企业经济复苏,用工量急剧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频率加快,致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减少;二是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偏高,盐城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还是不高的,灵活就业人员多数属于收入不高的那类群体,1 800元的缴费基数对于这类群体来说,算是高标准了,这就造成许多低收入的参保人员被动选择停保;三是文件规定累计缴费十五年,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这让许多本不富裕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了缴费满15年后就停缴了

4.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相关配套的法律缺失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生的制度,与之配套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了一些规定和办法,由于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在实施上往往大打折扣。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更是一个新兴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地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问题,地方政府只是量力而出,试探性地制定了自己的办法,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造成朝令夕改,严重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期待。

四、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建议

1.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稳定的全面的政策法规。对缴费年限、退休年龄、补缴标准等做出相对稳定的规定,不能朝令夕改。

2.降低缴费基数,最低可参考全市当年最低工资,并以此为基数。比如我市今年特困基数为1560元 /月,可参考900元 /月。

3.银行联网缴费,降低缴费成本。部分本地在外打工人员可以减少来回路费,降低缴费成本。

4.提高大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定期培训前台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成立专门政策咨询科室。除了12333电话咨询外,灵活就业人员亲自到社保大厅专门咨询的人数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市区窗口工作中,政策咨询占整个业务接待工作的20%,平均日接待人次达50人次,最多达100人之多,既影响了窗口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办理,也降低了政策咨询质量。可参考上海市社保中心,成立专门的政策咨询科室。

灵活就业人员长期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未来生活的不可期性加大,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特别是我们已经预期到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為了减轻未来政府的压力,我们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以争取把众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其中,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灵活就业人员 篇4

一、灵活就业的界定和特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编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灵活就业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和部门里就业的高精尖人才, 他们工作一般都很自由, 而且收入很高, 如网络作家、自由演艺人员、职业经理、律师等;另一类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是产生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 他们本身的学历、技能、素质等都相对较低, 只能从事一些岗位不稳定、工作时间不固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临时性和季节性的岗位, 如个体户、保洁、建筑、装修、家政、饮食等。

从上述对灵活就业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灵活就业的主要特征有:1、工作时间上不固定。灵活就业没有正规就业在工作时间上的严格规定, 完全依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而定, 时间长短没有规律可循, 比如建筑业的工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根据完工时间的要求和天气的状况而定, 搬运工的工作时间依据所要搬运的对象的多少和空间位置等。2、收入报酬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 所从事的工作的业务量的不确定性, 所以收入报酬很不稳定, 忽高忽低, 特别是一些临时, 工季节工。但总体来看, 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一般徘徊在最低工资水平线左右。3、工作关系不稳定, 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很少具有连贯性和长期性, 用工单位很少会与其签订用工合同, 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不得不为寻找工作而长期奔波。4、职业不稳定。提供给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对从员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 转业成本也几乎为零, 再加上工作量的不稳定性, 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经为了生活都曾经从事过很多职业。

二、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现状与存在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低

由于灵活就业的不稳定性, 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进行精确的统计, 有的学者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来估算出我国灵活就业人数, 基本上确定在8000万到1.3亿之间, 占我国总就业人口的1/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4%, 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人社会保险范围。据北京劳动保障网的资料, 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有制企业职工, 但平均36人中仅有1人参加社会保险, 未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中90%以上是农民工。

2、灵活就业人员对养老保险缺少认识

灵活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大都很低, 再加上对养老保险的报道没有什么利益可言, 很多媒体只是迫于政府的压力才偶尔宣传一下, 导致灵活就业对养老保险缺少基本上的了解。根据媒体行业对于灵活就业者的调查, 完全不知道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5种社会保险的占9%, 60%人只知道有养老、医疗保险, 但具体内容不清楚。绝大数人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政策不清楚。

3、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过高

为了给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供政策支持, 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政策, 主要内容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可在上年度全省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缴费率为18%, 低于正规单位参保缴费率;缴费基数的11%划入个人账户, 7%纳入统筹基金, 基金管理和养老金计发与正规单位职工相同。这些地方性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考虑了灵活就业的实际情况, 做出了部分调整,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是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普遍偏低, 即使修改后的缴费基数下降了不少, 但大部人还是很难承担。

4、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相关配套的法律缺失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生的制度, 与之配套的法律基本上没有, 即使有了一些规定和办法, 由于缺少法律的强制性, 在实施上往往大打折扣。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更是一个新兴的问题, 为了解决当地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问题, 各地方政府只是量力而出, 试探性地制定了自己的办法, 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可能造成朝令夕改, 严重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期待。

三、改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与建议

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国内的研究结论认为, 我国应重视和发展灵活就业, 消除劳动者选择灵活的后顾之忧, 尽快设计出一套符合灵活就业方式特点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当前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正如上面分析,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除了与收入低有关外, 其实和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也有相当关系, 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考虑到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特点, 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媒体的媒介作用,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宣传有关养老保险的知识和政策, 最好用真实的生活案例去感染他们, 这项工作不能急功近利, 应该有人长期负责。另一方面, 针对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接触媒体报道的机会少的事实, 应该定期抽调专业人员, 印制宣传材料, 依社区为依托, 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听专题宣传讲座。

2、加快我国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政策的研究和推行

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在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在实施过程中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当务之急, 就是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汇总起来, 通盘考虑我国各地区的不同情况, 在保障范围、筹资模式、给付水平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标准, 既考虑全国的统一性, 又考虑部分地区的灵活性。这些政策和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 要为落后地区保留一个缓冲期。具体到每一项的建议: (1) 在保障范围上, 应该取消户籍制度方面的严格规定, 特别是我国用工备案制度已经从今年开始施行以后, 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把握灵活就业的工作情况, 在确定参保资格方面只考虑其工作时间长短问题, 一旦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接纳其入保。 (2) 在筹资模式方面, 缴费基数可以将平均工资的60%的下限再往下调一些, 以达到大多数灵活就业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基数, 缴得起保险费。缴费期限现行的有月、季度、年三种选项, 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不稳定性再加上突发事件的发生, 有些很难当年按时缴纳保险费, 所以建议缴费期限可扩大到两年, 尽量避免出现非参保人本人意愿所导致的“断保”。 (3) 在给付水平上, 参照城镇职工的给付办法这一做法不妥, 一方面是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公平性这一原则, 个人的缴费与支取水平不能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均衡的话, 会影响一部分人的缴费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将加大财政的支付困难。具体的做法按缴费水平分档, 每一档都有各不相同的支付公式。

3、统一业务口径与标准

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形式多样, 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 使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难以准确掌握他们的就业和收入信息以及参保缴费记录, 所以异地接续工作很难操作。为了便于他们的流动, 我们是否应该从银联卡的流通上得到启示, 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记录卡, 以及填报标准, 而且像身份证一样全国通用, 这样灵活就业人员无论在哪个地方, 哪个行业就业都可凭借出示此卡继续缴费, 这样即简化了转账手续, 免去了灵活就业的转账烦恼, 也减轻了经办机构的工作量。随着金保工程在全国的覆盖, 全国信息平台的无限沟通建成, 养老保险记录卡的使命也将宣告结束。

参考文献

[1]、柳清瑞.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及策略[J].党政干部学刊, 2005, (6)

[2]、王积权.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讨论[J].工作研究

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 篇5

发布日期: 2013-01-21访问量: 4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2012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99号)以及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2013年市区社会保险缴费缴费基数的通知》(扬人社[2012]447号)文件精神,2013年1-6月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有所调整,具体调整金额如下:

一、2013年1月至6月,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有两个档次,档次一为2150元(扬人社[2012]447号文件第二条规定),档次二为3832元(2011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按20%的缴费比例计算,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金额最低为430元,最高为766元。

二、按文件规定,从2013年1月起,灵活就业人员需补缴本结息(也就是2012年7月份)之前的养老保险费,需按201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3832元)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补缴金额为766元/月。

对于持有《扬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领取证》、《特困职工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特殊困难人员的补缴,经审核后,可按办理补缴手续时公布的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基数的20%即460元/月进行补缴。

灵活就业人员 篇6

关键词:中低层;就业群体;就业概况;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04-03

本研究是在对我国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问卷根据课题组成员对中低层灵活就业者在各行业所占比重的估计,同时兼顾了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发放,覆盖了除台湾、西藏和上海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3 400份,收回3 320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问卷3 120份,有效回答率91.8%。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来源于工作地在重庆市的836份问卷,这些问卷涉及收购、擦鞋、安装、装修、修理、运输、搬运、建筑、家政20多个行业。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中的概况进行了分析说明。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灵活就业的界定

灵活就业(Flexible Employment)是中国官方推崇并使用的概念。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在《灵活多样就业形式问题研究报告》一文中对这个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名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

(二)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界定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主要是指处于灵活就业群体中的中下层人员,其工资收入处于中等偏下层次;学历层次以初、高中学历及其以下人员为主;就业竞争力相对缺乏,无力竞争正规部门的就业岗位;人员结构以农民工、下岗工人和新增加的低文化层次的无业青年为主。

二、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其中男性493人,女性333人,10人未填写,比重分别为59.0%,39.8%和1.2%。

2.学历状况。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文盲28人,小学172人,初中308人,高中或中专237人,大专及以上79人,分别占样本的3.3%,20.6%,36.8%,28.3%和9.4%;有12人未填写,占1.4%。

3.婚姻状况。已婚的人占半数以上。未婚有201人,占24%;已婚有596人,占71.3%;未回答的31人,占3.7%。

4.来源状况。被调查者以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主。在回答“从事非固定工作之前所在单位”时,务农330人,占39.5%;企业工人176人,占21.1%;没有工作过的153人,占18.3%;其他的137人,占16.4%;40人未回答,占4.8%。

三、中低層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的基本概况

1.就业信息来源以亲朋好友为主。调查显示:来源于亲朋好友的有592人,占70.8%;职业介绍的117人,占14.0%;街头揽活的173人,占20.7%;招聘会的98人,占11.7%;电视和网络的98人,占11.7%;报纸的149人,占17.8%;来源于其他途径的116人,占13.9%。他们中642人认为职业介绍所对找工作不重要,占76.8%,因此较少通过这一渠道找工作。而认为职业介绍所对找工作不重要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受骗(见表1)。据统计,他们中有20.1%的人曾经受过职业介绍所的骗。职业介绍所费用高、成功率低、容易上当受骗,使他们望而却步。

2.工作更换频繁,就业灵活性特点突出。调查发现,有24.4%的人更换工作1—2次,30.6%的人更换过3—5次,有36.0%的人更换过5次以上,只有9.0%的人没有换过工作。可见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短期化趋势明显。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更换工作的次数有增无减。在众多的被调查者中仅有19.4%的人喜欢这一就业形式,大多数人选择灵活就业是因为无法实现正规就业,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专业技能缺乏和文化层次低,只能从事低层次的灵活就业工作。

3.劳动强度大,亟需社会关注。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大多在工作环境极差的个体或私营单位从事体力劳动,从他们每周工作时间看,工作1—3天的18人,占2.2%;工作4—5天的138人,占16.5%;工作6天的226人,占27.0%;工作7天的442人,占52.9%;未回答的12人,占1.4%。从每天工作的时间看,工作8小时以下的100人,占12%;工作8小时的218人,占26.1%;工作8小时以上的518人,占61.9%。他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大多数人没有休息日且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并且很多单位还采取定额付酬的形式使他们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却并不能因此而获得额外报酬。(见图1、图2)。

4.维权意识淡薄,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冷漠。调查发现,他们根本不能很好地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维权意识的缺乏导致了其在维权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低调和冷漠,没有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有468人,占56.0%;签订过不正规或不平等的合同的有45人,占5.4%;不知道劳动合同是什么的有39人,占4.7%;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的仅有252人,占30.1%;32人未回答,占3.8%。由此可见,当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加之目前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很不完善,使他们在失去工作时生活非常窘迫。

5.被调查者中大多没参加过社会保险。其中,没参加的有501人,占59.9%;曾经参加过但现在已经中断的有33人,占3.9%;不知道什么是保险的有42人,占5.0%;参加社会保险的只有260人,占31.1%(见表2)。而在参加社会保险时最大的障碍是其主观上认为参加保险没用和交不起费用。因在回答“没参加保险的原因”时,21.4%的人认为参加社会保险没用;20.0%的人认为交不起保险费;19.6%的人认为不知道何时参加;9.8%的人认为手续复杂。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更多地偏向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回答“参加哪几种社会保险”的选项排序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74人、165人、75人、56人、18人,各占20.8%、19.7%、9.0%、6.7%、2.2%。

6.对政府所做的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他们认为,政府的就业政策对其帮助很大和较大的分别占5.6%、15%;认为帮助不大的有220人,占26.3%;没有帮助的有143人,占17.1%;有32.3%的人不知道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措施(见表3)。据统计,仅有13.8%的人接受过政府或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67.8%的人没有接受过培训;14.6%的人不知道有政府或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

7.对政府抱有极大的信任和殷切希望。他们非常希望政府能为其提供参与社会保障的机会。调查显示,在你最需要的政策的选择排序是:社会保障、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税收减免政策、小额贷款政策;人数分别为:534人、380人、379人、315人、257人;各占63.9%、45.5%、45.3%、37.7%、30.7%。并且参加过政府或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的人中有63.7%的人认为,这种就业培训对他们实现就业帮助很大或较大。

四、对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的基本评价

针对有关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基本概况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文化程度低,难以胜任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工作,他们一般都从事脏、累、苦、险的工作,工作时间非常长,有的每天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如街头的个体服务人员(“棒棒军”、擦皮鞋的等)。这一方面使他们没有时间参加学习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目前没有很好的条件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怎样提高大量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需要,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重要难题。

第二,关系网式的就业信息来源是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方式的一大特色。他们大多是靠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带有浓厚的“关系”色彩,并且也存在某些弊端:一是就业信息来源不广,选择工作的余地不大,容易导致人力资源开发受到局限;二是就业渠道狭窄,就业范围不广,可能导致一个关系网下的人集中于同一个单位或地方就业,这实际上不利于其立足与发展,同时,也说明重庆市的有关中介服务业还没有很好起到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三,灵活多样性就业的特点突出。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较高,而第三产业大多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灵活”的特征明显,即有工作可做时才有收入来源,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实质上等同失业。这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使他们大多承受着随时可能失业的巨大心理压力进行着高强度工作;其次,迫于生计而诱发犯罪,增加社会风险。在重庆,街头个体搬运工(俗称“棒棒”)是典型的灵活就业群体,工作具有不固定性,更具有“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特点。这一就业形式为文化层次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特殊就业机会,但也存在一些弊病:一是社会保障难以在他们身上得以实现;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收入极不稳定,生存条件很差;三是在城市里基本没有归属感。

第四,雇佣双方的法律意识欠缺,现有权益保护措施执行不力。不签订或签订不正规的劳动合同的占了61.4%;当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用法律武器來保护自己的占了40.6%。另外,用工单位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也常发生,被调查者中有过权益被雇主侵害经历的占40.7%,其中,26.4%和21.4%的人招受拖欠工资和无偿延长劳动。虽然我国劳动法明文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也有关于劳动时间等规定,但一方面有的规定不适合灵活就业群体;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完善相关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第五,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尤其是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条件差,有关措施严重不足。他们迫切需要政府为其提供社会保障政策,而现实中却多达68.9%的人未能参加社会保险。近几年,虽然国家和地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灵活就业群体的特殊性,其社会保险的建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第六,对政府工作的期望值较高,而对现实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希望政府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等,但目前我国还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立竿见影是非常困难的,政府为之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需要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的理解。同时,政府在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所做工作的宣传,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政府的相关就业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金维刚.我国非全日制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4):17-24.

[2] 吕学静.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5,(4):33-37.

[3] 谢瑗,王鹏.对中国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研究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9):8-11.

[4] 刘双元,王明慧.中国灵活就业人口社会保险相关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9):12-14.

灵活就业人员 篇7

一是扩大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人群范围, 从“4050”人员扩大到就业困难人员, 授权地方政府根据就业需要和财政实力界定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 并适当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期限, 让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二是进一步协调就业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部门配合, 把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灵活就业人员 篇8

为了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切实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负担, 温县人社局今年采取五项措施, 确保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补贴标准。自今年起, 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30元分别提高至150元、50元, 使两项保险补贴总额较往年增加一倍, 既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多种渠道就业的积极性, 也巩固了社会保险的接续率。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张贴宣传单, 县电视台滚动播放通知及群发短信、微信等方式, 向灵活就业人员广泛宣传新的社保补贴及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注意事项等, 使社保补贴政策深入人心。三是规范经办流程。严格依照政策规定, 认真审核申请人条件资格、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享受养老、医疗补贴金额, 并对拟补贴对象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确保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应补尽补、该补才补”。四是做实资金安全。依托灵活就业人员电子档案, 根据申报人员的性别、年龄、享受补贴次数等信息严格控制社保补贴期限, 并为享受补贴的人员统一办理银行卡, 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位。五是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社保补贴申请等手续“一条龙”服务, 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人员立即办理, 手续不全的人员, 及时指导完善所需材料;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以消除他们的误会和疑虑。

截至目前, 共有1656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个人申请社保补贴手续, 预计将发放补贴资金300万元。

灵活就业人员 篇9

2003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各省、市 (州) 根据指导意见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和办法, 这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出台, 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开启了一扇通往医疗保障大门。

那么, 意见出台后,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得如何呢?据调查可谓是喜忧参半。有的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一出台, 就赢得好声一片, 办理、咨询参保手续和政策的灵活就业人员络绎不绝, 大家踊跃参保, 也切身体会到参保带来的好处。一位参保的武先生说:“一听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医保, 我立马就去了。像我们这些失业工人, 被单位买断工龄后, 关系就不在单位了, 我觉得应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医保。参加医保, 就是积小钱办大事,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无病无痛。”

正在住院治疗的齐女士说:“自己这次病得不轻, 幸好在单位买断工龄后, 自己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续交了医保, 感觉确实不一样, 就像是有了精神支柱。”

刚大病初愈的孙先生说:“原来没体验过真是不知道。刚参加医保时, 是被家里人逼着去参保的, 还真没想到能享受到这么大的实惠。我这次住院省了不少钱, 最关键的是, 治疗时心能放宽了。”他们的声音基本上代表了参加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的心声。

他们的感触是:随着医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果没有医保将越来越不能自如地应付。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工作为那些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家庭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缓解了灵活就业人员看病贵、看病难的后顾之忧。但是,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大部分地区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遭遇了种种尴尬, 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工作亟待解困和突围。

一、工作中遇到的尴尬

(一) 参保人数的尴尬

据权威部门统计, 截止2005年年底, 我国约有5000万灵活就业人员, 约占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18%。但其中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仅为10%左右。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保, 相关举措出台后, 咨询的人很多, 但办理参保手续的人很少。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 想尽了办法, 但收效不大。

(二) 参保人员结构的尴尬

据统计, 目前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中以企业改制、破产后解除劳动关系, 以及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人员为主, 而且参保形式大都是接保和续保, 以纯个人形式投保的自由职业者只占到了其中的5%左右。

(三) 参保费用的尴尬

自推出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制度以来, 业内关于参保费用高低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制定费用标准时, 政府已充分考虑了灵活就业人员的承受能力。但与有固定单位的人员个人缴费标准比, 零活就业人员还是相对较高, 而零活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往往是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

二、解决的办法

(一) 政策解困是关键

选择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 依靠自己的劳动解决自身的生活问题, 实际上是为国家和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减少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的支出, 为社会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对此类人员, 政府和社会应该在医疗保险的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 适当降低其个人缴费比例, 让更多的零活就业人员参加进来, 让他们交得起费、看得起病, 真正发挥医保的作用。

(二) 政策宣传是基础

既要考虑到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都能参保, 又要考虑整个医保的承受能力, 同时坚持从小事做起为群众办实事, 积极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其参加医疗保险。二是广泛开展医保业务知识专题培训, 系统介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具体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保险业务。三是积极开展咨询活动, 安排专人负责接待有关咨询, 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进行指导。

摘要: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各项措施的出台与落实缓解了灵活就业人员“看病贵、看病难”的压力, 但政策执行中也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灵活就业人员 篇10

阜新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些年来, 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 大量煤炭企业关闭破产, 大批职工下岗。下岗职工因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低等原因, 难以实现正规就业, 灵活就业逐渐成为这部分人实现再就业的主要就业方式。

本文以“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状况”问题研究获取的调查数据为基础, 对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年满16周岁, 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 采用分层抽样, 似整群抽样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共抽取了阜新市太平区, 海州区, 清河门区, 新邱区, 细河区, 五个区中的516名灵活就业人员构成样本, 问卷的填答采取自填 (集中填答) 与结构式访问 (当访问) 相结合的方式, 所有问卷均为当场发放, 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516份, 实际收回问卷514份, 有效问卷505份, 回收率99.61%, 问卷的有效率为97.87%。

一、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一) logistic模型设计及说明

在本研究中,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为二分类因变量, 协变量为分类变量, 符合logistic模型的条件。因此采用此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本文定义了6个协变量, 根据本文的变量定义, 构建logistic模型:

其中p是在条件xi (i=1, 2, 3, 4, 5, 6) 下参保的概率, a是截距, bi (i=1, 2, 3, 4, 5, 6) 是待估计的参数。

(二) 变量选择

本次调查问卷第C2题内容询问您现在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 “参加了”定义为1, “曾经参加过或从未参加过”定义为0。根据个人特征及家庭状况从问卷中选择出理论上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行为有影响的6个自变量, 即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数、子女教育状况、工作月收入。选入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定义 (见表1) 。

(三) 模型分析结果

1. 变量的显著性分析。

本文使用SPSS17.0中的Binary 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基于似然比检验的前进法, 进行逐步回归, 置信区间为95%。回归的统计结果 (见表2、表3) 。

从回归的统计结果来看, 年龄 (x1) 、受教育程度 (x2) 、子女数 (x4) 的变量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身体健康状况 (x3) 、子女教育状况 (x5) 、月收入 (x6) 则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无显著性影响。

2. 模型检验。

表4显示了变量逐步筛选过程中的对数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 用于检验回归方程总体情况。从模型的综合检验可知, 似然比卡方为49.076, p=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 说明该模型采用较为合理, 因而不能拒绝模型拟合数据很好的假设。

(四) 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因素分析

1. 灵活就业人员年龄对参保有较大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年龄小于4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概率是大于40岁人群的0.353倍, 即大于4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概率是小于40岁人群的2.833倍。这表明, 年龄越大, 灵活就业人员越愿意参保。随着年龄的增大, 人们的养老防患意识原越来越强, 这不利于风险分担和互助共济作用的发挥, 产生“逆选择现象”, 需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2. 灵活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对参保有显著影响。

受教育程度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行为产生负效应。初中以下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概率是职高、高中以上学历的灵活就业人员的0.469倍, 即拥有低学历的人往往不愿意参保, 学历越高越容易参保。因而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参保有很大作用。

3. 灵活就业人员子女数对参保影响较大。

子女数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产生正效应。有一个以下子女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概率是有两个以上子女的灵活就业人员的3.35倍。说明, 子女数越少,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可能性越大。子女数量说明一定程度的家庭负担, 子女数量多, 家庭负担就越重, 因而对参保产生了较大影响。

4. 灵活就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状况对参保影响很小。

在本次回归分析中, 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状况都没有进入模型。对此, 笔者推测: (1) 阜新市灵活就业的强劳动性质对该行业的劳动力产生了选择效应, 直接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排除在外了; (2) 灵活就业家庭中子女突破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很小, 难以寻找正式工作, 毕业后收入有限, 其家庭经济状况并未得以改善; (3) 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弱化了对其参保行为的正效应, 经笔者计算, 平均每个灵活就业者每月工作的收入只有941元, 扣除基本生活支出外, 剩余可支配收入已所剩无几, 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二、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立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进行家庭入户调查, 收集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信息, 建立信息数据库, 并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跟踪记录。对于达到就业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强制参保;参保确实有困难的中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 政府应予以一定的补贴或对其进行缴费减免优惠, 避免社会保险缴费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的、正常的生活。强制参保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帮助灵活就业人员树立养老风险意识, 使其心甘情愿的参保, 避免引起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偏激性看法、心理上难以接受强制参保。

(二) 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由模型可知, 灵活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参保有较大影响, 但本次调查中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 不宜再去提高受教育程度。这就必须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在以往宣传模式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一个较好的措施是政府与高等学校进行联合宣传, 动员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其中, 为其讲解相关政策, 有利于灵活就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推动扩面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政府帮助灵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虽然模型中验证了子女的教育状况不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但子女毕业前和毕业后家庭的经济负担状况相差无几的真正原因在于:子女受教育时成本较大, 导致较多灵活就业家庭不能维持教育支出, 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毕业后难以突破灵活就业的限制。本次调查显示, 44.6%的灵活就业人员表示子女教育成为家庭的最大支出。抚养子女数量越多, 家庭教育支出越多, 有限的收入条件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可能性就越少。

政府帮助灵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改革应试教育, 改变目前学校开设补习班、大量订阅学习资料的现状, 减少不必要的家庭支出; (2) 增加教育福利, 对学生的食宿予以一定的补助, 同时改善住宿、餐饮的质量, 真正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3)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生存能力, 提升其人力资本, 突破灵活就业形式。

(四) 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

由于工作收入普遍较低, 模型中收入的变化并未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产生较大影响。但普遍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必将促进其参保。提高其收入水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通过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培训, 提高其适应市场化的能力; (2) 加强就业服务信息体系的建立, 为广大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 (3) 对录用大龄劳动者的工业企业, 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鼓励多录用大龄劳动者; (4) 鼓励有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进行自主创业, 政府为其提供适当的指导, 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等措施来增加中低层次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状况的调查资料,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机制、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政府帮助灵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等措施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 希望以上研究对有关部门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能有所帮助, 进而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状况的调查问卷资料的深入研究,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了建立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体制、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logistic回归,阜新市

参考文献

[1]陈德钦, 王国辉.阜新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1) :162-163.

[2]曾煜.对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 (1) :50-54.

[3]聂爱霞.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的logistic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东南学术, 2008, (5) :89-94.

[4]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养老金影响退休者再就业决策的logistic经验研究[J].管理评论, 2006, (12) :44-49.

上一篇:高等数学微积分下一篇:EM梯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