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的运用

2022-09-11

一、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运用的必要性

在农村公路在家控制中运用灵活性设计并不是针对传统公路造价控制理念或者管理措施、方法, 创造出新的造价控制理念、手段和措施。运用灵活性设计的本质是协调, 在传统公路造价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激发造价控制人员的创新性、灵活性, 以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用具有前瞻性的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新理念, 将灵活性设计作为一种手段, 结合农村公路工程各单位的参与、多学科的设计方法和多领域造价控制手段, 在确保不影响农村公路施工, 确保公路施工质量, 确保农村公路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公路工程的造价, 将造价控制完全与公路工程规划、开发、详细设计、征地和施工阶段完全融合在一起。协调各种控制元素, 并以此提高农村公路造价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灵活性设计要求农村造价控制人员在不影响公路施工的基础上, 协调农村公路规划、开发、详细设计、征地和施工阶段各方面的成本控制, 使各方面的成本控制与各阶段的施工、管理融为一体。灵活组织工程造价部门的组织结构, 灵活设计工程造价部门, 灵活安排工程造价控制人员, 灵活安排工程造价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 灵活确定公路造价控制各工作岗位的责任, 将每一项工作融汇在一起, 形成一个动态可调控的造价控制系统。灵活性设计在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的运用, 打破了传统公路造价控制的静态、固化流程, 它将整个控制流程动态化、灵活化、协调化, 让农村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人员可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造价控制专业知识在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判断力, 进而提高农村公路造价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在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运用灵活性设计非常有必要[2]。

二、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的运用

(一) 项目开发阶段

农村公路规划阶段结束后就会进入农村公路项目的开发阶段, 在开发阶段农村公路的开发方案首先考虑的是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考虑的是避开影响需要投资的成本, 通过控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控制开发阶段的造价。在该阶段农村公路造价控制的工作是参与公路项目的必选方案研究, 站在造价控制的角度帮助项目开发部门选出最适合的缓解方案, 根据选出的方案预算工程造价, 制定出灵活控制造价的方案。在开发阶段的制定的农村公路决策将指导后期施工阶段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主要标准, 因此造价控制人员应根据开发阶段的决策必选出最佳控制方案, 预算农村公路设计、施工造价, 作为后期施工造价控制的主要标准。在开发阶段会明确规定农村公路项目施工的范围, 评估为保护自然景观、农田、山脉、河流等增加的保护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在该阶段应根据项目确定的施工范围预算公路施工的工程量, 概算增加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工程量与成本, 并对预算、概算的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评估。

(二) 施工阶段与养护阶段

农村公路项目准备阶段的工程结束后便进入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部分。在一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农村公路的施工进度成本、施工管理成本和施工质量成本、施工劳力成本、施工原材料和设备成本等。运用灵活性设计控制农村公路造价, 要求控制人员利用各种资源全程跟踪控制。根据前期制定的施工技术指标, 严格控制软土地基施工工程量, 路基填挖高度、宽度和防护工程量, 在施工阶段尽量控制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因地制宜进行施工, 充分利用旧路、老路资源, 尽可能利用农村自然土质,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混凝土施工和浆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养护, 避免因违规养护而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 进而增加返工或者赔偿成本。

三、结束语

公路灵活性设计不仅可以协调公路项目与周围景观, 激发公路设计师的想象力、创新性和灵活性, 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与效率, 还可以激发造价控制人员的创新性, 帮助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提高造价控制人员的判断力, 进而提高农村公路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灵活性设计在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对降低成本, 协调造价与农村公路项目规划、开发、详细设计、征地、施工和养护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采用大量文献分析法、比较法, 分析了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运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的运用, 得出农村公路造价控制中灵活性设计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农村公路造价控制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公路施工,造价控制,农村,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霍鑫.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分析及研究[J].交通世界, 2013 (5) :130-131.

[2] 郑奕昀, 盛文珠.浅谈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6) :151.

[3] 胡媛.如何加强高速公路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四川建材, 2017, 43 (2) :211-212.

上一篇:浅谈桩基结构形式的防洪堤在造孔中遇到块石的处理下一篇: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一堂“设计性实验探究课”引发的思考